社会心理学第二章 社会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早期经历与心理健康
• 成功经验容易保留下来,遭到失败时其行为 方式会被其它的行为方式所代替。早期环境 与当前环境有时会差别很大,以前似乎是 “成功”的经验却不一定能适应变化了的任 务和环境。
个案一:
大一男生,因频繁生病、失眠,来咨询。 在家排行第二,小时受父母“抓两头带中间” 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家不受重视。偶得了腮 腺炎住院,父母对其特别关心、照顾。这种 错误的成功经验在他现在面临失去学业上的 竞争优势时派上用场。因患病使他逃避了平 等的学业竞争,并处于受人关注的位置。
请如实回答下列问题,并写上姓名、性别
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人对你的影响最大? 在你成长的各个时期中,哪些人与你关系最 密切? 你觉得你在哪些方面更像你的父母(例如脾 气、待人处事、外貌等)? 你是否为独生子女? 你何时开始具有强烈的性别意识? 请分别用10个词来描述男性和女性。
第二讲 社会化与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的发展趋向: 差异减少,共性增加
• 男性:强壮,豪爽、潇洒、勇敢、果断、幽 默(有责任心、事业有成、专一) • 女性:温柔、贤淑、善良、善感、气质高雅、 平和(美丽、活泼、依赖) • 共性:整洁、健康、开朗、热情、爱心、自 信、有上进心。
五、青年期社会化的特点
• 在童年时代,儿童对父母及周围成人的依赖 程度比较大,活动空间比较小。 • 青年期以前的社会化,多以父母与成人的肯 定、赞赏、奖励或否定、责骂、惩罚等形式 被强化。 • 青年期已能自觉地进行榜样的选择,生活空 间也进一步拓展。
社会化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系统
• • • • 小学前:父母; 小学:父母、老师和同学; 中学:老师、伙伴和父母; 大学:朋友
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需要的变化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爱与归属的需要 4.尊重需要 5.认知需要 6.审美需要 7.自我实现需要
四、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 性别角色获得的生理基础:遗传基因, 性激素和大脑。 • 性别角色分化的社会因素:文化背景、 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
一、社会化的定义
定义: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 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形成适合于该社 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 为方式,成为一个合格成员的过程。
可以从以下4方面来理解——
1. 2. 3. 4. 个体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的过程 通过社会化才能是自然人变为社会人 社会控制是个体转化的手段 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
个案二:
• 大二女生,与同学关系处理不好,情绪特敏 感,动辄落泪。 • 家中唯一女孩,从小在家受宠,在弟弟出生 后,父母减少对其关注。但每当她哭闹时, 父母又对她特别关注。同样这种成功经验也 被她用在与同学的相处中。
个案三:厌食症女生。
性别角色分化的社会因素影响表现
• 性别角色规范; • 性别造型:通过给予与性别相称的玩具、 鼓励与性别相称的游戏、活动强化性别 角色; • 成人控制儿童环境的权力: • 母亲统治的家 • 父亲统治的家 • 自居作用:儿童的同性父母
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性格、职业、审美、消费、认知
• 颜色的心理效应:性别差异 • 广告及其表征:3B (BEST BABY BEAUTY); • 误区:强化形象,弱化信息。 • 广告中的性别印象:商品的属性与性别象征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 性别角色观念与职业选择 • 稳定性与不稳定性
六、成人期的社会化:工作、婚姻与父 母角色的影响
• 工作:空间的拓展与变换 • 婚姻:生育和养老功能将社会化 恋爱是婚姻最主要的基础 相似性或互补性? • 家庭:传统核心家庭占主流,非主流家 庭越来越多 • 核心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丁克 家庭、网络家庭、SOHO家庭
历经一生的社会化进程: 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Baidu Nhomakorabea
二、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和内容
内 容—— 1.政治社会化;2.道德社会化;3.民族社会化 1. 社 会 教 化 2. 个 体 内 化 4.法律社会化;5.职业社会化;6.性别社会化
途 径——
三、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 社会文化:宏观与微观 1. 生物学基础 • 家庭:父母的文化、教育方式、教养态度、出 2.生顺序等。 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 学校:教师的威信与期待 • 同辈群体:满足个人的社会需要,包括社交需 要、安全需要和自尊需要等。 • 大众传播工具 • 职业背景
七、社会化过程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 • • • 生理性发育早晚的影响 男生显著于女生 晚熟者在合群、自信和独立方面较差 自我同一性问题:榜样的多样性与角色混乱 一种延迟现象
不同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 对大学生个体形成的影响:
– 冷漠型父母与敌意型子女:两代之间没有建 立起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 – 专制型父母与顺从型子女:父母主观、武断、 笃信权威,子女人际交往困难,被动、自卑; 追求高成就动机。 – 保护型父母与依赖型子女 – 痛苦型父母与愧疚型子女 – 超能型父母与低能型子女 – 离心型父母与抑郁型子女
•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
1. 2. 3. 4. 5. 6. 7. 8.
婴儿期(0~1.5岁) 儿童期(1.5~3岁) 学龄初期(3~5岁) 学龄期(6~12岁) 青春期(12~18岁) 成年早期(18~25岁) 成年期(25~65岁) 成熟期(65岁以后)
基本信任与不信任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 主动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生育对自我专注 自我调整与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