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统计学一、国民经济的基本涵义(一)概念:国民经济:是由社会产品再生产各环节、各部门和各生产要素组成的总体系统(P7)⏹社会产品再生产各环节: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

——“横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经济活动的部门的总和。

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和。

——“纵向”⏹国民经济各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劳动力和资金。

(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有两个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一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按比例,保持其协调发展。

协调部门比例,优化产业结构,会促进社会生产更好发展,使各部门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之间的平衡。

其中,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平衡是其中的关键性环节。

二、国民经济统计学(一)国民经济统计学:是以国民经济为研究范围,以国民经济现象数量方面为研究对象,从理论阐述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国民经济数量方面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

(P8)总体——国民经济整体总体单位——组成国民经济的每一个单位,叫经济活动单位,包括各个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居民户。

(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任务:⏹从数量上表现和监督控制国民经济运行的状况和运行规律;⏹在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数量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的同时,也需要对国民经济的统计方法论的研究,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

三、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国民经济统计学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研究其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就是有关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国民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统计方法论。

它可以为国民经济统计工作提供基本理论与方法论,又可以在不断总结国民经济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国民经济统计学。

(二)研究对象的特点:1、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国民经济统计工作的对象是不同的。

2、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不同于统计学原理的研究方法。

3、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宏观经济统计方法论而不是微观的统计方法论。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横向:从事经济活动的各部门──货物与服务部门、三大产业、居民等纵向:各部门参与的各种经济活动──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流通、分配、用纵横交错、有机结合:国民经济=经济活动各部门+各环节+内在联系2、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或国民经济统计)就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统计核算,旨在从宏观的层面考察国民经济运动纵横两个方面的数量规模、构成和内在联系,并为正确研究这些问题提供基本的核算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框架。

3、常住单位: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

4、非常住单位:与常住单位相反。

5、国民经济总体:一国常住经济单位的总和。

6、国外:与本国发生经济往来或关系的非常住单位的集合。

7、权责发生制:以权益的形成或责任的发生为准,依据应收应付的原则记录核算资料。

8、统计分类:是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类标志,将统计总体分成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货物(Goods):具有外在物质形态的产品。

10、服务(Services):其他一切只能以活动形式提供的产品(生产活动与生产成果合而为一)。

11、基层单位:指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非辅助性生产活动,或者,从事几种生产活动但具有一种主要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

12、主要活动:生产主要产品,同时还可能伴生出一些副产品。

主要生产活动的特征是,其产品的增加值份额高于其他任何一种生产活动。

13、次要活动:生产其他的一般次要产品,这些产品的增加值份额应明显低于主要生产活动。

14、辅助活动:为以上两种活动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

不单独计量产出,其投入计入相应主要活动或次要活动的投入之中。

15、产业部门:由许多从事相同或相近的主要生产活动的基层型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所组成的部门。

16、机构(型)单位:能够独立地拥有资产、承担债务,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经济单位。

17、机构部门:由一组从事相同或相近的经济活动、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财务决策特征的机构型单位所组成的部门。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三章 国民经济总量统计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三章 国民经济总量统计

生产企业 煤矿 炼焦厂 炼钢厂
总产值 5 15 30
其中原材料价值 忽略
5(煤炭) 15(焦炭)
如果按总产值计算,核算期末会有价值50万元 的产品,而实际只有30万元的产品,这就是所 谓的重复计算,如果采用增加值测度产出,才
不会有这一问题。
从价值量的角度,新产品的价值量(产出)由
以下四部分构成:
➢ 实物: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 价值:中间投入、最初投入
总产出 产量价格 生产者价格
货物、服务产出核算
➢ 货物产出
✓ 在制品、半成品
✓ 生产和销售
✓ 自给性货物
借助同类产品的价格,估算其产值
➢ 服务产出
✓ 市场性服务产出
营利性服务部门提供的服务产出
✓ 非市场服务产出
非营利性服务部门的产出

经 济
➢ 非市场产出的供给;
生 产
➢ 生产者对产品的自给性消费;
生 产


➢ 对消费者自我所有的固定资产的使用;
➢ 通常不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在家庭中生产的服务。
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
准市场:
用市场上交易的该类产品的价格来虚拟没有在市场上交易的该类产品的价格; 用该类生产活动的费用、成本来虚拟其产品的价值。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保罗∙萨缪尔森
➢ 正如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能够探测地球各 大洲的天气一样,GDP能够给你一幅关于 经济运行状态的整体图画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实践与应用
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 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当期增加值的
总和,代表该时期内各单位通过生产 活动新增加的价值。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统计复习资料1实际最终消费:最终消费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2预算外收入:预算外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3生产者价格:生产者价格指的是生产者出售其商品所使用的价格。

是商品离开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或直接进入消费领域时的价格,是商品流转过程中第一层次的价格,是形成其他层次价格的基础。

4潜在经济增长率: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一国(或地区)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率,或者说一国(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

5结构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现象,如钢铁、猪肉、楼市、食用油等。

如果结构性通胀没能有效抑制就会变成成本推动型通胀,进而造成全面通胀6经济活动人口:根据我国统计制度,经济活动人口是指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在一定时期内为各种经济生产和服务活动提供劳动力供给的人口。

这些人被视为实际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也称为现实的人力资源。

它处于就业或失业的状态,是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

7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一或某一类产品,消费额的变化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比值。

边际消费倾向被用于描述由于收入变化,导致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消费额的变化幅度大小8政府外债:政府外债是指以政府为债务人,与外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居民个人以及国际机构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国民经济统计学重难点

国民经济统计学重难点

第一章总论识记:1.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2.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3.国民经济指标、国民经济指标体系、机构部门的概念领会: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内容2.三次产业划分的内容及其特点3.对比单式平衡表、账户式平衡表、矩阵式平衡表的优缺点。

第二章国民经济资源统计识记:1. 劳动力、就业、失业、隐性失业的概念2.自然资源的估价方法3.国民经济流量与存量领会:1.度量失业的指标2. 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原理3. 资产负债分析方法第三章国民经济总量统计识记:1. 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概念2. 总产出的概念及其局限性3. 对生产范围的不同理解4.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领会:1.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原则2.三方等价原则3.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SNA的区别4.地下国内生产总值与地下经济的核算方法第四章国民经济过程统计识记:1. 财政统计、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金融统计、金融相关比率、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的概念2. 政府财政统计核算(GFS)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内容3. 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及其特点领会:1.货币统计与金融统计之间的关系2.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的核算范围及其计算方法3.资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4.金融规划的概念,利用资金流量表进行金融规划的一般思路第五章国民经济动态统计识记:1.领先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的概念2.我国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内容领会:1.理解经济增长统计理论2.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3.宏观经济效益评价和经济增长质量统计之间的关系第六章国民经济结构统计识记:1. 产业结构的概念,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2. 衡量产业结构水平的主要指标3. 市场结构集中程度指标的判定准则4. 直接消耗、间接消耗系数及完全消耗系数之间的关系领会:1.基尼系数反映市场集中程度的原理,分析其局限性2.结合书中所述区域经济布局理论及指标分析我国经济区域分布3.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4.影响直接消耗系数大小的因素第七章国民经济关系统计识记:1.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外债、汇率、国际收支、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概念2. 外贸业务统计与海关统计的差别3.国际收支与外汇收支之间的差别4. 国际比较项目ICP的贡献及局限性领会:1.结合本书有关内容,分析我国外债结构是否合理2.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特点3.长期资本往来和短期资本往来所包含的内容,二者区分的意义何在4.国际收支差额的构成,各种差额所代表的经济意义5.评价综合国力的方法第八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识记: 1. 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历程,在各个重要阶段国民经济核算系统的改进2. 国民经济两大核算体系(SNA和MPS)的主要差异3.国民经济矩阵的特点4.社会核算矩阵(SAM)的特点领会:1.理解SNA的协调性、动态性和实用性2.国民经济核算的帐户结构3.附属核算所包含的内容4.环境核算的内容5.EDP与GDP的差别综合自测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是()。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学的性质及分类一、统计学的性质统计学的概念:以搜集、整理、分析或推断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对所研究对象做出判断或决策的方法科学论.二、统计学的分类理论统计学研究如何对客观现象的数量进行计量、观测、概括和表述,是统计学的基础和统计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内容包括统计指标及其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图表、集中趋势测度、离散程度测试、统计指数和时间序列常规分析等理论方法.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以概率论为理论依据,利用部分数据对总体数据的某些性质或数量特征进推断和检验。

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的关系:理论统计学所提出的科学的数量方法为应用统计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条件,而应用统计学的发展又可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发展理论统计学所提出的数量方法。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总体和个体总体:构成统计活动研究对象的全部事物的整体为总体(有限总体、无限总体)个体:总体中每个个体事物.总体容量:总体中全部个体事物的数量称为总体的容量。

统计总体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二、样本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作为其代表的那一部分个全所组成的子集.样本的特点:每个个体必须取自于总体的内部,从一个总体可以抽取许多个不同的样本,样本是总体的代表,样本的随机性。

三、变量变量:客观现象的特征取值或类别在一个以上者均为变量四、指标及其测度用来测度研究对象某种特征数量的概念称为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第三节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设计一、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反映总体及其所含个体的各个方面特征数量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体系,称为统计指标体系。

二、统计指标体系中指标的分类三、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1、设置框架2、确定内涵和外延3、确定计量单位4、确定计算方法四、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联系性第二章数据的调查与整理第一节数据调查的方式与程序一、数据调查的方式数据调查的概念:根据研究目的要求,对总体中个体的相应特征进行观测取得数据的工作过程.数据资料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是对统计资料调查的基本要求。

国民经济统计学(参考知识点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学(参考知识点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学(参考知识点整理)国民经济统计学东北财经一·学习指导本课程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1)国民经济统计总论: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国民经济基本分类、国民经济统计中的统计平衡表方法(2)国民经济资源统计:人力资源统计、自然资源统计、资产负债统计(3)国民经济总量统计:国民经济总量统计的一般问题、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理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实践、其他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扩展(4)国民经济过程统计:财政与税收统计、金融与货币统计、价格统计、通货膨胀统计、资金流量分析。

(5)国民经济动态统计:经济增长统计、经济周期统计、经济动向预测方法(6)国民经济结构统计:产业结构统计、市场结构统计、区域结构统计、投入产出分析(7)国际经济关系统计:国际贸易统计、国际投资统计、外债统计和汇率统计、国际收支统计、国际经济比较统计、国力比较统计。

(8)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国民经济核算史、国民经济账户、国民经济矩阵、社会核算矩阵(SAM)、附属核算。

二·第一章总论第一章第1节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研究范围以国民经济为研究范围国民经济运行: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二、研究对象1.与国民经济工作的对象不同。

“方法论”,不仅是“统计规律”2.不同于统计学原理的研究方法3.宏观经济统计方法论,非微观三、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第一章第2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科性质和地位一、独立的社会科学二、与其他各统计学科的关系学科设置问题:1992、11月统计学(一级)—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1.与统原的关系统原:什么是相对数经统:出口换汇成本是什么怎么计算、怎么用2.与其他部门统计关系企业统计、农业、金融统计3.与综合平衡统计的关系4.与国民经济核算框架指导方法分析三、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一章第3节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一、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的规模、水平、程度、结构、速度等的数值的概念二、指标体系:相互独立有相互联系统计指标群1.国民经济是多层次多系统现象组成的总体分三个层次明细(1)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状况数量方面(2)每一种社会再生产系统活动状况(3)反映各统计内部活动状况的指标如预警人口人口出生率2.原则(1)马列、邓小平指导(2)体现全面性、系统性(联系和协调)和层次性(宏观)(3)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第一章第4节国民经济活动分类一、国民经济分类的意义和原则(一)意义统计分组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应用(二)原则马克思理论、从实际出发、系统性(标志选择)、国际对比原则、动态化原则(如IT)(三)不同目的的分类标志: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本生产和基本结构的划分、三次产业的划分、机构部门的划分、重要经济类型的划分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一)分类标志和原则劳动的社会分工为基本划分标志具体:1.按劳动的产出性质和社会功能的同一性2.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同一性3.该经济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即行业规模大小)(二)分类的基本单位应该是各种经济活动的成果*通用的方法:基层单位:位于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其主要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分的一个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1一定场所2一种或一种以上次要活动3一个点如联合企业多个单独的基层单位(二)联合用ISIC1948 1958、68、89三次修订把所有市场通过与交换的收入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确定小类:按经济形式的性质中大:按基层活动的特性17个主要门类 60个大类173个中类 306小类例:D-22-2-1 制造业、出版物印刷品大类、印刷品和服务中类、印刷品小类(三)我国:1984 划分标志普查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于1996年组织实施。

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资料

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资料

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资料一、引言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状况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情况,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档将对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重要指标和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复习和理解这门学科。

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定义国民经济统计学是以国民经济核算为基础,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和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测度、计量和分析的学科。

2.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统计和帐户核算,以反映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状况。

3.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支出等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三、国民经济统计学的重要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所创造的全部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

3. 国民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支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和政府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额。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具体数据和事实的观察和研究,得出经济规律和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常常使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

2. 比较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数据,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归纳出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3. 判断分析方法判断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经济现象、经济政策和经济问题进行评估和判断,提出建议和对策。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名词解释1.国名经济核算体系:国家或国际组织为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规范或标准;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的数据体系。

2.常住单位的概念: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3.劳动力资源的概念: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并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正在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总和。

4.隐性失业的概念:是指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构成失衡,劳动力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由技术条件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对劳动力的需要量而出现的部分劳动力的闲置现象。

5.社会产品的概念:社会生产的成果6.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最终成果的价值总量,是按现价计算的GDP的简称。

7.A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是指在生产技术条件假定不变的情况下,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所需要的经济增长率,也称为均衡的经济增长率。

B现实的经济增长率:就是实际的经济增长率C自然经济增长率:是指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的经济增长率,它是一国或地区所能实现的最大的经济增长率。

关系:现实的经济增长率<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自然经济增长率8.产业结构的概念: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行业间的组成、构造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它是经济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之一。

9.国际收支的概念:一国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往来所产生的收支。

10.购买力评价指数的概念:在基准国用一单位货币所购买的“一揽子”商品,在对比国购买所需要货币的数量。

计算1.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详见书P127)2.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和国民生产净值NNP的计算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值=获得要素收入-支付的要素收入NDP=各部门净增加值之和=GDP-C1 ;部门净增加值=部门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NNP=N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GNP-C13.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公式详见书P186货币流通次数=报告期社会商品零售额/同期平均货币流通量货币流通天数=报告期日历日数/同期货币流通次数4.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编制的双缩减法和单缩减方法及计算双缩减法的公式:生产法见笔记本支出法不变价GDP=现价总消费/消费价格指数+现价总投资/投资价格指数+(现价出口/出口价格指数-现价进口/进口价格指数)单缩减法理论:就是直接用相关的价格指数对价值量指标进行缩减,以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得到以不变价格计算的价值量指标的方法5.名义经济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的换算,年平均经济增长率的计算1+名义增长率=(1+实际增长率)*价格指数报告期GDPn 基期GDPo 平均增长率=(GDPn/GDPo)的1/n次方-16.购买力评价指数的计算见笔记本第一章1 账户式平衡表与会计账户的区别A从登记的立场来看:会计账户是以企业作为登记会计主体,账户式平衡表是以各个T字表本身为登记主体的;B从类型划分上来看:在会计中,账户分为资产账户和负债账户两类,收入和支出在哪一方表示要依账户类型而定,而账户式平衡表;没有这方面的类型划分;C 从账户是否结清来看:在会计中,账户有未结清账户和结清账户之分,账户式平衡表都是结清的;D从登记的项目看:会计账户没有固定的经济项目,且只能登记本期的实际发生额,而账户式平衡表内容是固定的除了登录总额数字外,还可以登录差额。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点总结 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点总结 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点串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学的性质及分类【单选、名词解释:】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或推断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对所研究对象作出判断或者决策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简答:】统计学的性质。

统计学的性质可概括为: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及其变动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其具体要点概括如下:(1)统计学研究的客观现象包括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

(2)统计学研究的是总体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规律。

(3)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多选、简答:】样本的特点。

样本有以下几个特点:(1)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取自于总体的内部。

(2)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不同的样本。

(3)样本是总体的代表。

(4)样本的随机性。

【单选、名词解释:】变量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变量是指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概念,凡是客观现象的特征取值或类别在一个以上者均可定义为变量。

它包括可以用数字表示变量取值的数值变量,如年龄、收入和消费支出等;也包括不能用数字计量、只能用类别表示的属性变量,如反映人口特征的性别,产品质量的合格与不合格,宗教信仰和文化程度等。

狭义的变量仅指可用具体数字表示取值的数值变量。

【多选、简答:】变量的分类。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满足不同的研究需要,对变量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1)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可用数字表示,一般分为属性变量与数字变量两种。

(2)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3)变量按其变动是否具有确定性,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4)变量按其在因果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因变量与自变量。

(5)变量按其是否有研究对象体系范围内决定,可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6)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具有客观性,可分为实在变量和虚拟变量。

【单选、名词解释:】用来测度研究对象标准特征数量的概念称为统计指标,简称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汇总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汇总

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它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之分。

3、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4、统计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答:“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可见,统计工作是基础,若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谈起,统计学也就不能形成和发展。

2、简述统计的作用。

答:因为统计具有认识事物数量性的特点,并且能够从大量的现象中发现其存在的规律性,所以,统计不论是从宏观管理上还是微观分析决策上,都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看,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简述统计总体的特点。

答: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第二,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第三,统计总体中的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

4、简述统计指标的分类。

答:统计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土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两类;第二,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第三,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第四,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5、简述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

答:为了对统计指标体系有进一步和全面的了解,有必要按指标体系包括的范围、内容及作用不同加以分类:第一,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两类;第二,按指标体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及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三类;第三,按指标体系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两类。

第12章 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60页精品文档

第12章 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60页精品文档
(二)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净收入 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简称GNI, 是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取得的初次分配收入的总 和。该指标过去被称为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
GNP=GDP-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 GDP+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 =国内生产净值+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统计学 第12章 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
STATISTICS
12.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 12.2 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类 12.3 国民经济统计常用基本指标 12.4 国民经济统计常用分析指标
12 - 1
统计学
STATISTICS
学习目标
1.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2.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3. 国民经济统计主要分类 4. 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最终使用指标 5. 对外经济往来指标 6. 国民经济资产负债与国民财富指标 7. 国民生产、分配和最终使用分析指标 8. 其他重要分析指标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 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三者在总量上应该是 恒等或平衡的。这就是所谓的“平衡原则”,国外 有的学者将这种关系称作“三方等价原理”。
12 - 9
统计学 12.2 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类
STATISTICS
一、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分类二、 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的区分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行业与部门分类 四、经济类型分类
12 - 8
统计学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STATISTICS
(一)计量社会产品的生产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 “生产性原则”是指国民经济核算应对生产活动的 全部有效成果进行计量。 “社会性原则”是指作为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果还必 须具有社会性,即不仅是生产者个人所需要的,而 且还是社会所需要的,是能得到社会承认的成果。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考点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考点整理

第一章1、统计学(名词、选择):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及其变动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2、统计学的性质(简答、选择):1.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2.总体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规律;3.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3、统计学的分类(选择):1.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理论和实践);2.描述统计学(是统计学的基础和统计研究的第一步)和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4、总体/统计总体(名词、选择):构成统计活动研究对象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整体。

5、个体(名词、选择):总体中的每个个体事物。

6、总体容量(名词、选择):总体中全部个体事物的数量。

用N表示。

7、样本(名词、选择):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出出来,作为其代表的那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子集。

8、样本的特点(简答、选择):1.样本中的每个个体都必须取自于总体的内部;2.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个不同的样本;3.样本是总体的代表;4.样本的随机性。

9、变量的分类(选择):1.属性变量和数字变量(按取值是否可用数字来区别);2.离散变量(不会出现小数如人数、设备台数等)和连续变量(会有小数出现如身高、收入等)(按取值是否连续来区别);3.确定性变量(方向性如职工人数、设备台数等)和随机性变量(偶然性如价格水平、基本面等)(按变动是否具有确定性来区别);4.因变量(受其他因素影响如支出)和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变化如收入)(按因果关系位置来区别);5.内生变量(研究范围体系决定农产品供应量需求量价格等)和外生变量(体系范围外决定并影响内生变量如资源、天气、投资等)(按是是否由研究对象体系范围内来区别);6.实在变量(实际存在的)和虚拟变量(人为规定的数字如合格为1不合格为2等)(按取值是否有客观性来区别)。

10、统计指标(名词):用来测度研究对象某种特征数量的概念。

11、测度计量尺度(简答、选择):1.定类尺度(按类别划分如性别,不能用数值和等级顺序计量的);2.定序尺度(按顺序或分等划分如产品的优良中差等级、满意度等,不能直接用数值的);3.定距尺度(按特征的差距划分如海拔、温度等,数值间不存在比例关系);4.定比尺度(按绝对数量大小划分如产品产量等,具有绝对零点,数值间存在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
一、民经济统计的概念
民经济统计又称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以国民经济活动的所有部门和参与国民经济活动的个人的活动情况、状态等为研究对象,收集、编码、组织、整理并解释后,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可比性和客观性的统计数字及其资料分析,其目的是为了供于社会经济研究和决策提供权威的数据。

二、民经济统计的作用
1、民经济统计可以为决策提供信息。

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需要充分考虑当前经济环境客观情况才能有效地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改善宏观经济状况,而民经济统计即可为经济管理者提供应有的宏观经济分析依据和有效的信息及决策参考。

2、民经济统计能够对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民经济统计可以用来研究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况,对比国内不同组织之间发展速度,从而比较国家、行业和其他组织的发展概况,利用这些数据来观察和预测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和推动经济政策。

3、民经济统计可以检测政策的效果。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一、国民经济与宏观调控
“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概念,它包括两种涵义: 纵向:指社会再生产——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的
总过程(各部门参与的各种经济活动)
横向:从事经济活动的各部门——物质、非物质生
产部门
纵横交错、有机结合: 国民经济=经济活动各部门、各环节及其内在联 系的总和
<补充>
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 各部门比例协调 各环节相互平衡
国民经济核算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管理职 能的加强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在社会生产总量 指标统计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 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核算。由于各国经济运行机制 和管理体制不同,因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核算体系。
❖ 两大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
基本概念、基本核算原则和基本核算方法;多看书和多做习题,在学习过程中多 联系实际,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4、要正确使用学习材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一讲 总 论
引例
2006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问题:
1、涉及的统计概念名词 (回顾《统计学原理》)
2、统计项目下的分项
§1.1 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统计学
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 斯.托宾(James Tobin)认为国内生产总值 是经济学家创新的源泉,他指出: “GDP!这一精确衡量经济产出的指标,美 国以至全世界都依靠它来辨别我们所处的经济 周期阶段,并对长期的经济增长做出估计。它 确实是商务部在20世纪所做的极富有创新意义 的成就。 ”
综合平衡上有重要作用。
③在核算方法上:SNA采用复式记帐法,; MPS采用横向或纵向平衡法, 设置一系列平衡表进行核算,形式比较简单和直观,但各平衡表之间缺

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资料

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资料

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资料1. 概念题常住经济单位完全消耗系数经济资产完全需求系数2. 简答题什么是经济存量和经济流量?简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怎么理解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总收入之间的关系?什么是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如何区别?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试写出从生产、分配和使用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

机构部门分类为何要以机构型单位作为分类标志?机构型单位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三章P903-20.已知有关报告年国民经济资料如下:国内生产总值94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58亿元,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1.2亿元,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额0.5亿元。

试计算报告年的以下指标:(1)国内生产净值;(2)国民总收入;(3)国民净收入;(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5)国民可支配净收入;解:(1)NDP=GDP-固定资本消耗=940-58=882亿元(2)GNI=GDP+国外净要素收入=940+1.2=941.2亿元(3)NNI=GNI-固定资本消耗=941.2-58=883.2亿元(4)GNDI=GNI+得自国外经常转移净额=941.2+0.5=941.7亿元(5)NNDI=GNDI-固定资本消耗=941.7-58=883.7亿元3-2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980亿元,支付劳动者报酬417亿元,上缴生产税102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3.5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63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2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6亿元,支援灾区捐款4亿元,上缴所得税65.8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总收入(余额)和可支配总收入。

解: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980-0-417-(102-3.5)=464.5(亿元)原始总收入=增加值+该地区初次分配净收入之和=980+(28+3.5)-(63+417+102)=429.5(亿元)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该地区再次分配净收入之和=429.5+(-65.8-6-4)=353.7(亿元)第四章P1284-15.假设国民经济分为(农业)、轻(轻工业)、重(重工业)、其他4个部门,通过调查取得一下资料(单位:亿元):(1) 农业总产出1200,轻工业总产出1560,重工业总产出2040,其他总产出1200;(2) 农业生产中消耗农产品70.2,轻工业产品2,重工业产品31.3,其他31.3; (3) 轻工业生产中消耗农场品174.4,轻工业产品451,重工业产品217.8,其他251.2;(4) 重工业成产中消耗农产品149.3,轻工业产品26.3,重工业产品876.2,其他270.7;(5) 国内生产总值2801.3,其中,各部门提供的最终产品分别为:农业673.7,轻工业988.2,重工业677.3。

国民经济统计背诵知识点

国民经济统计背诵知识点

1月2日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离散变量:指变量值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如工人人数、机器台数。

2、变量值: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即可变数量标志的数值,也称为标志值。

3、统计指标: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4、统计总体: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5、统计指标体系: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

6、标志: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二、简答题1、简述统计的三种涵义。

答:一是统计活动。

二是统计资料。

三是统计科学。

2、简述流量与存量的概念及其联系。

答: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和算出来的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些经济现象,流量和存量是相对应而并存的,有流量必有存量;第二,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对应的存量;第三,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二者是相互影响的;第四,两个存量活两个流量之比,或一个存量与一个流量之比,其结果既不是存量,也不是流量。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统计分组: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2、统计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3、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4、典型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5、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6、次数分布数列:又称分配数列,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一组的总体单位数。

7、统计标准化: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就业人口: 是指一定年龄以上, 特定时期内为工资或利润等报酬而从事工作的经济活动人 口,它包括所有被雇佣或自我雇佣的人。又称为从业人口或在业人口,是指所有年龄在 16 岁及以上,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 就业人口界定标准(3) :正在工作中,即在规定的时期内正在从事有收入的职业的人;有职 业但临时没有工作的人。如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休假、旷工或气候等原因而临时停 工的人;雇主和自营业人员,或正在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农场而不领取报酬的家属成员,在 规定时期内,从事正常工作时间的 1/3 以上者。 中国就业人口解释:16 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 收入的人员。包括:为取得报酬或经营利润,调查周内从事了 1 小时以上(含 1 小时)劳动 的人员;由于学习、休假等原因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未工作状态,但有工作单位或场所的人 员。 5.就业率=(就业人口/经济活动人口)*100% 劳动参与率=(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劳动年龄内人口数 职位:1993 年 SNA 的定义是,"职位"为一个人和一个机构单位之间关于在规定的期限内或 在另行通知以前进行有酬工作的明示或暗示的合同。 从职位角度对劳动的投入进行计量的优点在于:对于那些岗位空缺及兼职的情况可以进行全 面而及时的反映。 非正规部门就业:是以“企业”为统计基本单位,在非正规企业工作的所有人都统计为非正 规部门就业,不管该就业人口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是第一职业还是第二职业。 非正规就业:由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其统计基本单位是“职位” ,是指非正规性工作的总 数,而不管该工作是在正规部门还是在非正规部门。 非正规部门就业与非正规就业: 互相有交叉和补充, 在非正规就业部门中存在着正规就业人
劳动力资源占人口的比重=(劳动力资源总量/总人口数)*100% 经济活动参与率指标说明人们参与和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普遍程度, 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对 人力资源利用的数量和质量水平。
经济活动人口数 100%? 总人口数 经济活动人口数 劳动力资源参与率= 100%? 劳动力资源总量 某年龄经济活动人口数 分年龄人口参与率= 100% 同一年龄人口数 某性别经济活动人口数 分性别人口参与率= 100% 同一性别人口数 经济活动人口的总参与率=
第 1 章 总论 1.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特定国民经济现象总体某种特征的数量概念。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是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所组成的多层次、 多系统的指标群。 国民经济分类是对客观存在的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描述。 国民经济分类是统计分组法在国民 经济统计中的运用。 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 按照某种分类标志, 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 分。 统计分组四个要素【分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分组;分组对象,即所划分的是什么; 分组标志,即按什么来进行划分;分组内容,把对象分成哪几组】 记录方法是指对国民经济活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记账方式”在“什么时候”来进行记录。 国民经济核算要求以复式记账原则为基础,按照权责发生制对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记录。 2.复式记账:每一笔交易必须被记录两次,一次是作为资源(或负债的变化) ,记录在账户 的右端;另一次是作为使用(或资产的变化) ,记录在账户的左端;或者在账户的同一端记 录两次,但两次的符号相反。大部分交易涉及两个交易者,所以对同一个交易是由双方同时 记账的,而每一方都要进行复式记账,所以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每一个交易实际上是被 记录了四次,这就是所谓的“四式记账” ,有助于保证账户的平衡一致。 国民经济核算记录时间原则(2) : 权责发生制: 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的时间, 或生产活 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的时间进行统计。 【目的:真实地反映本期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及资产负债变化】 收付实现制: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按照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的时间进行统计。 估价原则(5) :按市场价格估价;如果没有现成的市场价格,则要以相近的市场价格为参照 进行估价;如果不存在可供参照的市场价格,则要模拟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对其估价;如果 以上方法都不能用,则以未来收益的贴现值来记录;与外汇有关的流量和存量在统计时,应 用本币计量其价值。 市场价格(3) : 基本价格: 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得到的价格, 其中不包括该货物或服务的销售 或使用所应支付的产品税或应得到的产品补贴, 也不包括生产者单独开发票的货物运输费用。 生产者价格: 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得到的价格, 其中包括该货物或服务的销售 或使用所应支付的产品税或应得到的产品补贴, 不包括发票单列的增值税和单独开发票的货 物运输费用。 购买者价格: 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支付的价格, 其中包括购买者按其指定的时间 和地点取得交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但不包括任何可扣除的增值税和类似可扣除税。 信息处理的专用方法(4) (1)汇总:将流量加总起来,以反映流量及其总规模; (2)合并是指当多个交易单位合成一个单位时,从使用方和资源方剔除发生在这些单 位之间的交易,以及剔除相互之间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取净额主要针对项目,而合并则主要 针对机构单位。 (3)对经常交易,取净额是指按资源与使用抵消后的余额进行记录。 (4)交易在账户中的特殊记录方式(4) 【改变交易流程:按不同于实际的途径记录所 发生的交易; 分解交易: 将交易各方视为单一的交易记录分解成两个或多个不同分类的交易; 认定交易的主要当事方: 当一个单位代表另一个单位进行交易时, 有必要认定交易的主要当 事方】
第 2 章 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人力资源统计、就业和失业统计、资源和环境资源统计、资产与负债统计 人力资源:一般是指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就是把“人”看作一种资源, 能够创造财富。特性(3) 【人力资源具有物质性。人力资源必然表现为一定数量的人口;人 力资源具有增值性和可开发性; 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能力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 只能以一 定的规模加以利用。 】 人力资本: 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所形成的一种资本。 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后天获得的 知识、技能、智能及体能等因素上。每个人都是人力资源,每个人都拥有人力资本。 1.劳动力资源: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一定劳动年龄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16 岁 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 2.经济活动人口:指具有经济活动能力的人口,是达到法定劳动年龄、从事或正在寻求有报 酬工作的人口数。 经济活动指各种为获取工资或赚取利润以及其他报酬而从事的活动。 因此, 经济活动人口必 须是具有劳动力的人口。 影响经济活动人口变动趋势的因素(4) :人口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和素 质;劳动年龄中非经济活动人口规模;未达和超过劳动年龄人口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 劳动力基本指标关系图
经济活动分类:国民经济活动中,各个机构单位在从事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 3.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来看, 这些经济活动本身就形成了经济流量 【经济流量反映— 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 经济流量是时期的变化量, 即流量值与时期长短有 关。经济流量分为两大类:一是经济交易流量,另一个是非经济交易流量。即“其他经济流 量” 】 4.而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就形成了经济存量 【经济存量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 状况。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 。 关系: 经济存量是以前经济交易和其他经济流量的积累, 它们随着交易和其他经济流量 而变化。 流量与存量: 存量是指一个单位在特定时间持有的资产和负债以及该单位的净值 (等于总资产减去总 负债) 。 流量是各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在会计期间内发生的、 影响各单位经济状况的其他事项的 货币表现。 区别:从时间特征上:流量指的是某一核算期内的经济行为和所产生的效果;存量指的 是经济行为在该核算期末这一特定时点的历史累积状况。 关系:期初存量+期内流量变化=期末存量丨期末存量-期初存量=期内流量变化=期内 流量增加-期内流量减少。从核算内容来看,流量核算是关于经济运行过程的核算,而存量 核算则是关于经济运行的各种条件及经济运行结果的核算,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承。 流量核算是指对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交易的累计发生额 (或者是增减相抵后的净额) 进行 的核算。 存量核算是指对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资产和财富, 以及所承担的债务的历史积累总额 进行的核算。 5.交易:交易是按机构单位间的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分为 8 类(有偿货币交易;货 币经常转移;货币资本转移;易货交易;实物报酬;实物报酬以外的实物支付;实物转移; 内部交易) 经常转移与资本转移: 经常转移至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无等值交换物的实际资源或金融 项目所有权的变更。 资本转移是资本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涉及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变更 以及债权债务的减免。 中性持有收益: 指资产价格与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幅度相同而形成的持有资产收益, 它是一 种均衡的、平均的持有收益,也就是说,价格影响后的资产换取其他货物和服务的能力不发 生变化。 这里所指的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涵盖较多货物、 服务和资产价格变动的综合价格水平。 实际持有收益就是名义持有收益减去中性持有收益。 它是指资产相对价格变化所形成的持有 收益, 可以反映资产持有人实际的购买力变化, 即资产持有人由于价格变化得到了超过平均 水平的超额利益(或不足平均水平的损失) 。 机构部门分类: 6.机构部门是由从事相同或相近经济活动的机构单位集合所组成的部门。 【非金融公司 部门;金融公司部门;一般政府部门;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住户部门】 机构单位是指独立拥有资产和负债, 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经济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 体, 是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 通常能够编制出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完整的经济账 户。 产业部门划分: 7.产业部门是由从事相同或相近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集合所组成的部门。 基层单位是指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生产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 是进行生
产决策而非财务决策的单位。 划分标志是各单位所从事生产活动的性质 【产品性质、 生产的投入结构和工艺特征丨主 要、次要、辅助活动】 。 《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ISIC) 8.常见的统计平衡关系归纳为三种类型:流量平衡、存量平衡、综合平衡。 流量平衡:流量是时期指标,经济流量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 各种经济流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平衡关系,通常表现为总体与部分、源与运用、投入 与产出之间的平衡关系。 存量平衡:存量是时点指标,经济存量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状况。时点指标间的平衡关 系,主要是指总体与部分、资产与负债(净值)之间的平衡关系。 综合平衡: 流量是影响存量变化的来源。 国民经济统计通常是通过记录流量以及流量变化来 记存量变化的。平衡关系如下:期初存量+期内流量变化=期末存量。 9.平衡关系的表述方式(5) :图示法;等式法;单式平衡表;账户式平衡表;矩阵式平衡表 账户式平衡表(国民经济账户) :按复式记账原则编制的,则要求每一笔交易必须被记 录两次,而且不同部门的账户还可以通过“四式记账”有所关联。账户式平衡表除了能体现 本平衡表内的平衡关系, 还能体现本账户体系间的平衡关系以及不同部门间账户的平衡关系。 平衡项:由于每个账户左右两端记录有不同的经济交易和项目,为了保持账户的平衡, 需要设置账户的平衡项,其数额等于账户左右两方的差额。作用(2) :一是使单个账户得到 平衡;另一个是使相邻账户得到连接,也就是说,上一个账户中的平衡项是该账户研究的结 束, 但也会成为下一个账户的研究起点, 而下一个账户也会有自身的平衡项, 这样首尾相接, 完成了对国民经济运行各过程的记录。统计意义:理解为单个账户的研究结论,是所在经济 运行环节输出的重要统计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储蓄等总量指标) 矩阵式平衡表: 矩阵式平衡表巧妙地运用了矩阵的特点, 它设置了一个行数与列数相等, 且行列对应、 相互平衡的棋盘式表格。 矩阵式平衡表中的每一个数字都可以从横行和纵列两 个方面去理解,通常,以横行方向代表流出或使用,以纵列方向表示流入或来源。矩阵中的 数据都具有双重的涵义, 用记录一次的方式达到了双重记账的效果。 有助于揭示各个对象之 间存在的纵横交错的平衡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矩阵: 矩阵式平衡表把许多账户是平衡表综合为一个整体, 使国民经济运 行情况有统一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