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军民融合综述
统计军民融合工作情况汇报
统计军民融合工作情况汇报一、统计军民融合工作情况自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军民融合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军民融合不仅在国防领域取得了成效,也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不同领域进行具体统计和分析。
1. 在国防领域,军民融合成果显著。
通过与军队紧密合作,军工企业在先进武器装备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同时,军民融合也在国防科研人才培养、军事训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与军队合作的军工企业研究开发的武器装备数量以及性能指标均有明显提升。
同时,军民融合在军事科研院所、军队院校之间的合作频次也在不断增加,力求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难题。
2. 在经济领域,军民融合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军工企业向民用市场延伸,利用自身技术和设备优势,研发生产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
这不仅为军工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国家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同时,军民融合也促进了国防资源向民用领域转化,一大批军工技术和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3. 在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推动了多个技术领域的快速进步。
军工企业在军事科技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经验经过军民融合后,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科技创新。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国家在国防方面的竞争力,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军民融合也促进了两个领域之间的技术交流,为促进整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4. 在教育领域,军民融合推动了军队和国民教育之间的合作交流。
军队以及国防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不断向社会转化,为国家提供了优质的人才培养资源。
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批学校也与军队合作开展相关专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军事科研人才。
同时,这些院校也在军队的支持下进行军事科研,提升了相关专业的教学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与军队合作的院校开展的军事科研项目数量有显著增加。
5. 在文化领域,军民融合推动了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3军民融合行业报告
2023军民融合行业报告一、引言随着军事实力的提升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军民融合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
2023年,军民融合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报告将分析军民融合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二、军民融合行业的现状2.1 军民融合的定义和意义军民融合,顾名思义,是指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融合与结合。
军民融合行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军事技术水平,同时也可以推动民用科技的进步,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2.2 军民融合行业的发展现状目前,军民融合行业已经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成果,包括军事装备、航天技术、通信领域等。
一些军用技术开始向民用领域进行转化和应用,使得民用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3 军民融合行业的发展趋势2023年,军民融合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2.3.1 技术创新的推动技术的创新是军民融合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将在军民融合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军事装备和民用产品带来更加前沿的技术应用。
2.3.2 产业协同的强化军民融合需要军事和民用领域的紧密合作,只有产业的协同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军民融合。
未来,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军事和民用产业的融合发展。
2.3.3 战略布局的优化军民融合行业需要有合理的战略布局,才能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
未来,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制定出明确的战略计划,加大研发和投资力度。
2.3.4 战略合作的加强军民融合行业的发展需要不同领域、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
未来,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军民融合行业的发展。
三、军民融合行业的挑战虽然军民融合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3.1 技术壁垒军用技术往往具有高度保密性,技术壁垒也相对较高,这给民用企业引进和应用军用技术带来了一定困难。
3.2 人才需求军民融合行业需要具备高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如工程师、科学家等。
2024年军民融合市场分析现状
军民融合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军民融合是指军事领域与民用领域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军事技术的不断进步,军民融合市场逐渐成为关注焦点。
本文将对当前军民融合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军民融合市场的背景军民融合市场起源于我国军队改革的需要和国家经济转型的背景下。
军民融合的发展可以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因此,军民融合市场被认为是军队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军民融合市场主要领域军民融合市场主要涉及到军事装备制造、军事科研和军事服务三个领域。
军事装备制造领域军事装备制造领域是军民融合市场的核心领域之一。
在这个领域中,军队和民用企业可以共同研发、生产军事装备,并将其应用于军事、民用两个领域。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军事装备的质量和性能,还能够降低军事装备的成本,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通。
军事科研领域军事科研领域是军民融合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队和民用科研机构可以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攻克一些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科技创新。
通过军事科研的融合,不仅可以加快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还能够促进民用科技的进步。
军事服务领域军事服务领域是军民融合市场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军队和民用企业可以合作提供军事服务,如军事训练、军事咨询等。
通过开展军事服务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应对能力,还能够推动民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军民融合市场的优势和挑战优势军民融合市场具有以下优势:1.综合利用资源:军队和民用企业可以共享和利用各自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降低成本:军民融合可以降低军事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成本,提高性价比。
3.促进创新:军队和民用企业的合作可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
挑战军民融合市场面临以下挑战:1.制度转变:军队和民用企业之间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制度转变。
2.信息安全:军民融合市场需要解决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军事技术不被泄露。
军民融合发展情况总结
军民融合发展情况总结军民融合发展是指军队与民用经济的融合发展,是现代军事力量建设的必然要求。
下面就军民融合发展的情况进行总结。
一、军民融合发展的背景军民融合发展是我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又需要军队的支持。
因此,军民融合发展成为了推动军队现代化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1.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军民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军事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增强国家的防御能力和战略威慑力。
2.推动经济发展:军民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军工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3.促进科技进步:军民融合发展可以推动军事科技和民用科技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4.提升军队战斗力:军民融合发展可以引进先进的民用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从而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能力。
三、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和成果1.政策支持: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例如,国家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成立,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2.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推动了军事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例如,我国自主研发了一批具有军事和民用双重用途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如高性能计算机、无人机等。
3.军工产业升级: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了我国军工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军工企业通过与民企合作,提升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拓展了市场空间,实现了军民两用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4.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我国设立了一批军民融合示范区,推动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地方试点。
这些示范区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了特殊政策和资源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5.人才培养: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了军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军队引进了一批民用技术和管理人才,同时也将部分优秀的军事科技人才输送到民用领域。
世界军事科技强国军民融合的演变特征与启示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习总书记立足我国国情、军情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赢得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新优势的重大举措[1]。
世界军事科技强国早已开展军民融合并取得相当成效,借鉴其有益经验,对推动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世界军事科技强国军民融合的演变特征(一)美国军民融合的演变特征1.军民融合历经“民参军、军民隔离、军民并举、军民一体化”四个阶段。
美国军民市场的“两张皮”,整体呈现出“融合、分化、再融合、一体化”的趋势。
二战时期的“民参军”,是美国军民市场的早期融合,特别是二战时盟国对武器装备大量需求,倒逼美国强制性实施战时紧急调动,即使非军工企业也快速具备了军工生产能世界军事科技强国军民融合的演变特征与启示高自旺陈璐常帅男【摘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我国推进经济和国防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等军事科技强国早以不同形式开展军民融合工作并取得相当成效。
文章在综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推动军民融合的重要特征,对我国进行顶层设计及规划政策制定、军工研制承担商体系构建、核心军事科技能力建设、军贸及军工国际合作改革等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军事科技强国;军民融合;重要特征【基金项目】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型举国体制’下保障高科技供应链安全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研究”(20BJY013);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打造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成为河北经济新动力的路径与对策研究”(20200203104)。
【作者简介】高自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南开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陈璐,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常帅男,中国工商银行唐山市分行,南开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
国际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军民融合已经成为了国际军事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军民融合的背景下,军事力量不再仅仅只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更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国际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实践案例和经验中汲取经验,为中国的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启示。
一、国际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实践案例1. 美国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美国一直是军事技术和科研创新的领先者,其军队与民用科技的深度融合成为了国际上的典范。
美国政府鼓励民间企业与军事部门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先进技术以提升军事实力。
美国军方与民用企业合作开发的无人机技术,不仅为军事侦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也在农业、环保、输送等民用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以色列是一个被战争和冲突包围的国家,因此军事技术一直是其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色列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以军事技术的转化和商业化为目标,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军事装备、通讯技术、网络安全等领域,以色列的军队和民用企业形成了紧密合作的模式,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德国一直以其工业制造业的强大实力著称,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也在德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德国政府鼓励民用企业参与国防科技的研发和生产,以提升国防实力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德国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在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和国防实力。
1. 加强政策支持,形成有利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在国际军民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发挥了关键作用。
各国都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强化法规保障等措施,鼓励军队和民间企业进行合作。
中国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也需要充分考虑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利益,为军民融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2.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军民融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才能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中国在军事技术和科研创新领域也应该加大投入,推动军队和民间企业的技术合作,形成更多的技术创新成果。
国外国防科技成果推广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专装备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军民融合式发展,对促进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互动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双向转移,提高新型装备的研制、生产水平,增强现役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促进科技成果向战斗力和保障力转化,推动装备建设的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外军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国外国防科技成果推广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周 静 曾 昊军民融合战略是随着国家科技、经济、军事的发展需求逐渐提出来的。
相对而言,国外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较为完善成熟,国家工业基础较为扎实、科技力量雄厚。
为了降低高技术武器的研制风险和开发成本,有效发挥国防高技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国外发达国家很早就提出了军民融合的思想,并积极开展先进科技成果的双向转移工作。
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一、国外国防科技成果推广基本概况与我国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相对应,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一般称为技术转移。
为促进民用先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装备作战能力、促进先进军用技术和成果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这些国家建立了完善的技术转移管理体制,实施了各类技术转移计划,采用了各种技术转移模式,促进各类科技成果的双向转移,取得了良好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一是采取不同的技术转移管理体制。
从管理责任主体看,世界主要国家技术转移管理体制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集中与分散结合型管理体制;第二类是以英国、法国等国家为代表的国防部集管型管理体制;第三类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协会依托型管理体制。
二是实施多样的技术转移计划。
技术转移计划是世界主要国家国防部对技术转移工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如美国联合能力技术演示、英国卓越之塔倡议等都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这些计划都有专门机构负责、有专项经费支持,有效地保证了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三是应用多种的技术转移模式。
国外发达国家为顺利实施各类技术转移计划,采用合作研究与开发协议、签订专利使用权转让协定、技术转移信息平台推介和技术转移中介组织推介等技术转移模式,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军民融合研究报告
军民融合研究报告一、引言军民融合是指军队与民用经济、科技、产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的过程。
它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发展强军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军民融合的意义、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军民融合的意义军民融合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国家安全能力:军民融合能够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国家的国防科技实力和战略威慑能力,增强国家的安全保障能力。
2.推动军民经济发展:军民融合能够促进军工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军工企业向民用领域拓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和经济增长。
3.增进国民福祉:军民融合可以弥补军队与民用经济、科技领域之间的差距,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改善民生,增进国民福祉。
三、军民融合的现状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1.军工技术转化应用:我国在军工技术转化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些关键技术突破,并成功应用于民用领域。
2.共建共享平台:我国军民融合还建立起了一批军民共建共享的研究平台,如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试验区等,促进了军民双方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3.军民融合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包括加大军民科技合作支持力度、简化军民融合项目审批流程等,为军民融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虽然我国军民融合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存在技术转化难题:军队拥有许多高新技术,但由于技术壁垒和市场需求的限制,很多技术无法顺利实现民用化转化。
2.缺乏军民融合人才:军民融合需要具备军事和民用领域知识的交叉人才,而当前我国军民融合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3.军民合作机制有待优化:当前的军民合作机制还不够灵活和高效,需要进一步加强军民双方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军民融合的发展趋势1.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企业和创新团队,推动军民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国外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及对河北省的启示
战略运营国外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及对河北省的启示路文杰刘鑫刘鹏威甄然摘要:军民融合是我国新时期为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提出的重要发展举措,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本文剖析了美国、俄罗斯、日本和以色列所推行的四种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并结合河北省军民融合的发展现状,提出河北省在军民融合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在综合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军民融合思想认识、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和加强军民融合人才队伍建设等推进河北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经验借鉴;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北省军民融合发展研究课题"信息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HB20JMRH030)遥作者单位:路文杰、刘鑫,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鹏威,河北科技大学科学与技术发展研究院;甄然,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一、弓I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依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四个全面”的战略架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岀要稳步有序推动军民融合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和更深程度上有序发展,开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逐渐形成了从意识形态到战略、从战略到任务的完备机制,为军民融合事业在新起点上深入发展提供了基本准则和目标。
把发展军民融合事业提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在战争形态信息化、经济形态市场化、军民技术形态普及化的历史条件下所做的重大决议。
近些年来,各省市的军民融合发展形势愈发向好,军民融合企业作为微观主体,其发展势头也在逐日增强,在军民融合发展这一国家战略下,全国领域内的军民融合呈现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
其中,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试点地区,聚焦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持续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从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到规划建立河北省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河北省军民融合发展势头良好。
军民融合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军民融合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军民融合是指将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相结合,通过互利合作和资源共享,促进军民双方的相互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举措。
以下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的一些重要内容:历程: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中国,军民融合的思想和实践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
军队参与民用工程建设,如修建公路、铁路等,为军民双方带来了经济效益和技术交流。
2.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在这一时期提出了“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军队积极参与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科技和人力资源支持。
同样,民用技术和创新也为国防军工提供了支持和动力。
3. 21世纪以来:中国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建立了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和相应的政策机制,推动军队和民用产业的深度合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科技创新能力。
现状:1. 产业融合:军民融合在军工、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民用高新技术和创新成果逐渐应用于军事领域,同时军工技术也在民用领域发挥作用,推动了军民产业的协同发展。
2. 科技创新:军民融合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
民用领域的创新成果为军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而军事领域的科研成果则有助于民众生活和产业发展。
3. 人才培养:军民融合也加强了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
军队与民用企业、高校等合作,共享资源和人才,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4. 军民协同发展: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军民协同发展,推进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创新。
军民融合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国家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军民融合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转化难、人才供给不足、信息安全等问题。
然而,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实践的不断推进,军民融合将继续发展并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发展和军事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内容__概述及解释说明
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内容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军民融合是指将军事资源和民用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军事与民用的深度融合和高效协同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本文将从定义、关系及意义等方面阐述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内容。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除引言外还包括: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内容、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领域和实践案例、政策法规与军民融合发展的支持保障机制以及结论。
以下将一一进行详细说明。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内容,深入解释其定义及背景,并分析军转民与军民融合之间的关系。
同时,将着重阐明军民融合对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并介绍该领域内主要领域和实践案例。
此外,本文还将说明政策法规与军民融合发展的支持保障机制,包括国家政策导向、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重要性。
最后,文章将总结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内容,并展望未来军民融合发展的前景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请问上述内容是否满足您的需求?2. 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内容2.1 定义和背景军民融合发展是指军队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通过共享资源和协同行动,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新型模式。
其背景是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多变,需要军队和民用部门之间加强协作与联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互惠共赢。
2.2 军转民与军民融合的关系军转民是特指现役军人离开军队后投身于民用工作的过程,属于军民融合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军转民旨在充分利用退役人员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潜力,推动他们从事民用工作,并通过政策支持、职业培训等手段提供帮助。
军转民是实现军民融合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2.3 军民融合发展的意义和价值(1)增强国家安全能力:通过加强军事科技创新、军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升国防实力,增强国家的安全能力。
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培养军事人才
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培养军事人才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各国军事力量的提升,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日益成为各国军队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军队的建设中,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培养军事人才的途径。
本文将从教育融合的背景出发,探讨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的意义以及相关的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一、教育融合式发展的背景随着战争形态的变革和技术的进步,现代战争已经从单一军事力量的对抗转变为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之间的综合对抗。
这就要求军事人才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和全面发展的素质。
而教育融合式发展则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提出的。
通过将军事和民用教育相结合,培养出具备军队所需素质的人才。
二、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的意义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有着诸多重要意义。
首先,军民教育融合可以有效提高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
通过军民融合的方式,可以让军事人才接触到更多的知识领域,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军民教育融合可以有效加强军队与社会的联系。
通过与民用教育机构的合作,军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调整军事教育的内容和方向,更好地适应战争形态的变化。
再次,军民教育融合可以提升军事科技的发展水平。
通过与民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军方可以借鉴民用科技的先进成果,并将其应用到军事领域,推动军事科技的发展。
三、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的具体做法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军校与民用高校的互联互通机制。
通过合作办学、共建实验基地等方式,让军校与民用高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教师互换。
其次,加强军事科研和民用科研的交流合作。
通过开展联合研究、合作攻关等方式,促进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的共同发展。
再次,推动军事人才与民用人才的交流互动。
通过开展军民交流活动、组织实践实习等方式,提升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四、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的成效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已经在多个国家得到了验证,取得了显著成效。
军民融合发展情况总结(一)
军民融合发展情况总结(一)前言军民融合发展是我国推动军民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多年来,我国在军民融合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不断推动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正文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促进军民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强国家安全和军事实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的进展情况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提出•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军民融合发展促进法》、《军民融合发展推进委员会章程》等法律法规,为军民融合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各地区的试点示范•多个省份和城市建设了军民融合示范基地,推动产业融合、科研创新和军民资源共享。
重点领域的突破•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参与•各类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综合实力。
结尾军民融合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当前,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各方面力量的协同合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
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中国军民融合发展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军民融合的挑战与问题•规划指导不够明确,缺乏统一标准和指标体系•军民资源融合和共享进展缓慢•创新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科技成果转化难度大•军事需求和市场需求不够对接,市场化运作不够成熟•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建议1.完善军民融合政策体系,明确政策导向和政府支持措施。
2.加强军民资源融合与共享,建设统一的军民资源管理平台。
3.支持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军民合作创新和技术转化。
4.搭建军民需求对接平台,促进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协同发展。
5.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外军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实践及启示
8月
装 备 指 挥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t e Ac d my o q i me tC mma d & Te h o o y o r a h a e fE u p n o o n c n lg
Augu t s
2 0 01
第 2 卷 第 4 1 期
Z OU u z e W ANG Xi h a W ANG a g , ZH ANG n 。 H H ih n , u u , Qi n 。 Fe g
( .D p rme t f q ime t n o 1 e a t n up n dC mma d h a e f q ime t o oE a n ,t eAc d my o up n mma d& T c n lg ,B in 0 1 ,C i a E C n e h oo y e ig 1 6 hn ; j 1 4
DOI 0 3 8 /.s n 1 7 — 1 7 2 1 . 4 0 2 :1 . 7 3 j is . 6 3 0 2 . 0 0 0 . 0
Pr c i e n v a i n fCi lm it r n eg a i n a tc s a d Re el to s o vi - l a y It r to i Eq i m e t Su p to r g r e up n p or fFo ei n Fo c s
2 .Co a y o o tr d aeM a a e n ,t eAc d myo up e tCo ma d & Tehn lg ,Bejn 01 mp n fP sg a u t n g me t h a e fEq im n m n c oo y i g 1 41 i 6,Chn ; ia 3 .Co a yOn mp n e,t e Ac d myo up e tCo ma d & Te h oo y h a e fEq im n m n c n lg ,Bejn 01 i g 1 41 i 6,Chn ) ia
美国军民融合情况浅析
军民融合在美国——读《空间战争》美国学者琼·约翰逊-弗里泽在《空间战争》一书中列出了在空间科技领域军民两用的技术清单,从中,我们显然可以发现美国已经告别了曾经的军技术研发的副产品模式,军民融合在美国已发展到新的境界。
20世纪50年代,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例如航天飞机、半导体和计算机)进行的与国防有关的研究与开发投资,产生了重要的从军事应用到民事应用的技术“溢出效应”(spillovers)。
在新技术发展初期,民用技术与军用技术在技术性能、成本、耐久性等方面要求常常彼此相似。
这种对技术要求的显著相似性在后来降低了,现在,军事上对半导体的需求在美国整个半导体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喷气飞机引擎被用于军事轰炸机、运输机、坦克,这些武器对机身设计和工程性能的要求与商用空中运输工具的一些要求相似。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技术领域中溢出效应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了改变。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军事技术研发副产品模式之后,美国的军民融合又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同样打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因军事需要研制出的第一台计算机,后来带动了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正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为部署星球大战计划而开发的全球定位系统,才有了今天“GPS”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应用,并已经产生了近百亿美元的直接年效益;正是美国1993年拨款6亿美元的国防费用,由国防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建设(NIT计划),才有了后来的互联网业飞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之前,有许多重要的民用创新来自于国防产业,比如晶体管、半导体和计算机,但进入80年代之后,人们注意到“民带军”的效应越来越重要,民用技术日益引导军事技术,很多先进的武器系统开始依赖于民用部门对技术先进的部件生产。
为此,不少经济学家越来越反对对国防工业基础的偏袒性政策。
今天随着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分界日益缩小的发展趋势,随着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效能的战略目标以及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原则得以逐步确立,军用技术的社会转移越来越频繁,各国政府也越来越注重军用技术的社会转移以及军民两用技术的协调发展。
各国军民融合的历程及我国军民融合的对策
各国军民融合的历程及我国军民融合的对策作者:王灿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9期摘要:本文通过对于其他国家军民融合的历程的分析总结,得出了军民融合相关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从而更好促进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
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各国军民融合的历程以及我国军民融合的对策,从而更好促进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军民融合;历程;对策1 背景从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心系军队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我国的强军梦,以及在新时期如何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更好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军民融合作为军队发展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于我国富国强军发展至关重要。
军民融合就是为了更好服务于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通过将军队系统以及经济领域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的人才融合在一起,从而更好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发展过程中,通过深层次改革和整合相关的人力资源从而使得人才在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更好促进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
1.1 美国军民融合发展历程美国军转民主要是发生在90年代中期,这个时候二战刚结束。
美国政府想要更好促进企业的发展,纷纷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支持相关国防科技人才以及科技成果向民用企业转变,从而更好促进美国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时候美国电子信息产业获得了充足的发展。
这其中离不开美国实行的相关优惠政策和制度。
为了更好促进美国社会的发展,把军队相关的技术进行民用化,美国在1994年提出了军民融合的相关理论和相关概念,美国的国会技术评估局首次在一份研究报告引用了军民融合的概念,从而更好促进国防科技的相关技术更好促进民用科技的发展,旨在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科技发展体系,更好促进美国信息化发展过程,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第二、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所占的比重,更好促进美国的发展。
美国在确定军民发展的道路之后,使得美国本土的民用企业获得充分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美国社会的快速发展。
1.2 俄罗斯军民融合发展历程在前苏联解体过后,俄罗斯由于政治和地理的因素使得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阻碍,经济的滞后的发展使得国防开支进一步缩水,没有太多的财政资金的投入使得俄罗斯的军事发展呈现一种病态的发展过程。
国际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加速,国际军民融合发展模式日趋成熟,以国家安全战略为核心的军民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要求。
军民融合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不少国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民融合模式,为中国发展军民融合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美国军民融合对全球军民融合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美国一直将军民融合作为国家军工发展的重要基础。
美国在高科技装备研发方面十分强劲,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强大的军工产业基础,军民融合模式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美国,军民融合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促进了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以联邦航空航天局为例,军民融合模式给航天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成本节约。
美国政府与军工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是美国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方面给予军工企业大力支持,从而切实保障了军工企业的发展。
以色列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以色列是世界著名的武器装备生产国之一,以色列的军民融合模式受到全球的高度关注。
在军事科技、装备研发方面,以色列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成功地将军民融合扩展到高科技、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各个领域。
以色列军民融合发展模式表明,只有物质与人才有机结合,创新型军工企业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以色列军民融合的成功经验在于大力鼓励企业从军队和政府市场中获取生意,并促进军民之间贸易和投资的畅通。
军民融合模式不仅推动了以色列的军工产业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国际科技转移,为以色列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德国军民融合模式主要在于将军民融合与大众创业创新相结合,以此推动德国科技创新所需的技术开发。
德国的军民融合模式在高科技装备、工艺设计和装备维修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利于全面发挥德国科技创新的潜力。
德国政府和企业还可以通过军民融合应对国防结构的变化,制定促进经济和军民融合的军事政策,以提高德国的国防工业竞争力。
中国启示在国际军民融合发展中,中国的军民融合水平还比较低,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军民融合的高度重视,以及新一轮军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军民融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研究综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军民融合发展也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建设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世界不同国情国家军民融合经验借鉴,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总体思路,军民融合发展具体路径探索,军民两用产业融合和技术创新。
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现有研究成果之不足和薄弱环节,明确未来研究方向。
标签:军民融合;发展思路;发展路径;综述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顺应世界军民技术融合模式转化的潮流,我国政府从原来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模式调整为现在的军民融合模式。
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军民融合发展也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总动员和国防建设指明了方向。
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体制融合、产业调整、资源聚合、资本结合和人才整合,也包括技术和产业融合式发展。
本文拟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现有研究成果之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明确未来研究方向。
1世界不同国情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方式赵澄谋、姬鹏宏和刘洁等(2005)将世界典型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做法简要归纳为以下4种模式,美国的“军民一体化”模式、日本的“以民掩军”模式、俄罗斯的“先军后民”模式和以色列的“以军带民”模式。
其中,“军民一体化”是通过军事部门和军工企业领域的改革,在二者之间开展交流合作,从而打通军民两用技术和资源双向转移的渠道。
“以民掩军”特指日本在二战后,由于军事力量发展受到限制,依赖本国民间企业,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和生产武器装备,进而构建军民融合型国家创新体系。
“先军后民”是在国家战略和各个方面利益主体意见存在较大分歧的情况下,国家创新体系企图向军民融合方向发展时形成的局面和态势。
“以军带民”则是国家把军事工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先导产业,不断扩大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同时,积极推动部分实力雄厚的军工企业拓宽生产经营范围,鼓励开发生产民用产品。
国外军民融合成功典型案例
国外军民融合成功典型案例国外军民融合成功的典型案例有很多,我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其中几个。
首先,中国的国外军民融合成功案例之一是以色列。
以色列在军事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得益于其军民融合模式。
以色列的军队和军工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开展研发和生产,实现了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有机结合。
例如,以色列的军事无人机技术在军用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应用于民用领域,如农业、安防和物流等。
这种军民融合模式促进了以色列军工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其次,美国也有许多成功的军民融合案例。
例如,美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就是军民融合的典型代表。
美国军方和航空航天企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许多军用航空器的技术和设计也被应用于民用航空领域,如商业飞机和无人机。
这种军民融合模式不仅促进了军事技术的进步,也为美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巨大的机会。
另外,德国的军民融合也有着成功的案例。
德国的军工企业与民用高科技企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发和生产。
例如,德国的汽车工业在军民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军方需求的高性能发动机和先进材料等技术也被应用于民用汽车领域,提升了德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
此外,德国的军事仿真技术也在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飞行模拟器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总的来说,国外的军民融合成功案例展示了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相互融合的重要性和潜力。
这种融合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军事技术的发展,提升国家的军事实力,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并为民众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浅谈军民融合发展
浅谈军民融合发展杨文超(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 200000)[摘 要]习主席强调,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要选择。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要从国内外军与民的发展道路中汲取经验教训,着力双重领导、双向需求、双赢目标,进一步在融合发展的机制、后劲、层次上下功夫,将军民融合发展向更深程度、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推进。
[关键词]军民融合;模式;创新近年来,军地双方协调用力,军民融合扬帆远航,取得了较好的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在融合机制、融合落实、融合层次上还有很多不足,军民融合建设中还存在任务衔接不紧密、法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军民融合发展的研究,试图从中找到一条适合国内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外军民融合性发展的历史借鉴(一)由“以军带民”到“以民促军”的美国模式美国在二战后坚持“以军带民”,积极将国防科技成果和人才转入民用企业,成立研究与技术应用办公室,帮助军工科研所将国防科技成果转向私营企业。
1994年,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在《军民一体化的潜力评估》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军民融合”的概念,要求将国防与民用科技工业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军民融合作为一项国策被正式确立。
(二)“军转民”到“军民一体化”的俄罗斯模式1990年,俄政府颁布了《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国防工业“军转民”法》,通过对军工企业进行结构改革,发展军民两用高新技术,加强军工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想尽快改变军事畸形发展的局面。
但因国内政治剧变与金融危机,俄罗斯国防工业军转民的改革收效甚微。
(三)“军民两用”的日本模式为恢复战后国内经济,日本政府强调国家经济依靠民用部,强调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之间没有区别,采取大力发展民间军事工业、成立军民一体化公司、公司内优先发展民用技术、以民用带动军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推进军民一体化进程。
(四)欧盟各国的“国防科技一体化”英、意、德、法等欧洲国家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后,渴望和平成为欧洲各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各国元首开始审视军与民之间发展的次序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军军民融合综述
摘要当今世界,各外军都十分重视军民融合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举措,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
关键词军民融合;外军
当今世界,外军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军民融合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举措,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
研究分析外军的经验做法,对于促进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1 外军军民融合注重顶层设计,确保军民融合发展顺畅高效
一方面,建立高效的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
美国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国会、总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及总统科技政策局。
为实现国防工业机构的高效协同运行,自1990年以后,美国先后成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和“国防技术转轨委员会”[1]。
前者牵头管理军民两用技术的转移,后者则专门指导与协调军民一体化改革的推行。
同时,国防部负责科学和技术的副部长、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负责先进系统与概念的副局长等军地高级官员,专职负责军民融合科技计划的制订、实施和监督,保障了军民一体化的实施效果。
俄罗斯促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立既能承担武器研制计划、生产科技含量高的军品任务,又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开展两用技术产品的竞争,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最终实现军用产品与民用产品双向互惠互利的军民联合集团。
联合集团为俄罗斯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融合发展的领导机构,负责计划、协调等有关军民融合的各项事务。
俄政府十分重视该联合集团的全面建设,先后在组织机构、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另一方面,制定合理的军民融合发展实施计划。
外军认为,合理的实施计划是军民融合顺利推行的重要保证。
美国在《国防转轨战略》《国防科学技术战略》《国防工业基础转型路线图》等战略规划中,对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目标、具体配套的战略部署,以及相关实施计划等都做了详细的明确。
这些军民融合的科技计划主要包括技术转移计划、技术再投资计划、军民两用科学技术计划、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先进概念技术演示计划、利用民用技术节省使用与保障费用倡议、国防部制造技术计划、独立研究与开发计划、技术转化倡议、国防生产法案计划等。
在军民融合战略部署的過程中,美国始终把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作为军民一体化的基点,不仅在“一个经济振兴”的一揽子计划里确立了军民两用技术的核心地位,而且强调了加强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2 外军军民融合注重政策法规建设,确保军民融合发展有法可依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在《国防转轨战略》中提出“建立既满足军事需求,又满足商业需求的国家技术与工业基础”的军民融合政策后,其国会每年度的《国防授权法》和《联邦采办改革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都明确强调要鼓励采
办民用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并逐步建立起一个“无缝”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2]。
以此为依据,美国国防部先后颁布了《采办改革:变革的命令》《两用技术:一种为获得经济上能承受得起的前沿技术的国防战略》等采办政策和文件,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
为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发展,俄罗斯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与此同时,俄政府还专门制定了《1998~2000年国防工业“军转民”和改组专项规划》,要求对军工企业进行优化改组,选出生产军品和军用技术的骨干企业,使军工企业数量有所缩减;2001年出台的《2001~2006年俄罗斯国防工业改革和发展规划》强调,国防工业在转型过程中要确保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能力。
3 外军军民融合注重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军民融合发展持续稳定
外军认为,推进军民融合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贯彻落实,认真履行好检查权、监督权。
如在英国,国会、首相及下设的国防与海外政策内阁委员会负责制定国防工业最高决策,国防部、贸易与工业部、原子能总局负责具体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国防部还下设国防工业委员会,负责国防工业发展战略、计划规划和方针政策等重大决策的发布与检查,协调国防工业科研与生产中的军政问题和军民问题,并向议会和首相提出國防工业改革与发展建议。
贸易与工业部则直接管理航天中心、电子与工程局工业航天委员会、车辆与矿务局和舰船建造局等国家经济部门。
这些部门既在职能行使上互相配合,同时又在权力运行上互相制约,从而加强了军民融合体制中的内部控制与互相监督。
参考文献
[1] 曹成俊.加快推进装备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6,(5):32-35.
[2] 舒本耀,谢文秀,王珍.关于军民融合思想的几点认识[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