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实践-20年来仙林大学城地区的发展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仙林大学城地区20年来的发展变化
一、导言
大学城建设已成为世界性城市发展趋势,比较有代表性的当数美国的两大高校密集区。一是加州的硅谷地区,拥有斯坦福大学和伯里克利分校,以及加州的州立大学和社区大学体系;二是128公路地区,云集了波士顿地区的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等一大批名校。而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现代化事业建设的需要,北京、上海、杭州、西安、天津、南京、厦门等地的大学城也已经悄然建立起来了,其中,南京仙林大学城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一批大学城之一。
仙林大学城隶属于南京栖霞区,是由南京和江苏共同组建的一座现代化大学城,自2002年初宣布建立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管理委员会至今,总投资已逾100亿元。
截至2016年11月,已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等院校及其校区入驻。
仙林大学城定位于南京三个副城之一,是江苏省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重点地区,主打高档社区和科研机构错落分布,借鉴国外高尚人文社区的规划,以高起点,以绿色人文为主题的高发展为目标。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介绍
(一)调查目的
研究仙林大学城的建立对仙林地区的发展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通过网络查找相关文献,查阅地方县志,搜集相关新闻报道,采访当地居民等。
(三)分析方法
对收集得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对比,参考相关文献,最后进行总结。
三、仙林地区的发展变化
(一)历史概述
在“三大改造”之前,是没有“仙林”这一地名的。一直沿着仙林大道往东走,直到和句容的交界处右转,会来到西岗,当时的仙林就被称为“仙鹤门-西岗片区”。
1956年1月1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蒋王庙乡玄武湖红光蔬菜农业社(1995年划归玄武区)和尧辰乡太平村、花林村(今属栖霞镇十月村)农业社。当晚,新合、尧辰、乌龙三乡农民讨论筹办高级农业合作社。1月15日,区境内第一个高级农业合作社(简称高级社)正式成立,定名为十月高级农业合作社,包括上花林、下花林、顾庄、俞庄、太平村等自然村。之后,栖霞、衡阳、摄山、仙林等高级社相继成立。1958年。9月1日,衡阳、仙林、尧辰、乌龙、新合5个乡7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合并成立十月人民公社,入社农户5030户、22387人,耕地33287亩,原7个高级社改变为7个生产大队、160个生产队。
据仙林农牧场的场志记载:大跃进年代,南京市为发展城市副食品生产基地,将栖霞区十月公社最穷的一个大队---仙林大队(15平方公里)划出,成立地方国营南京市仙林农牧场。并先后建起仙林养鸡场、仙林种马场(仙林乳牛场前身)、仙林茶场和仙林果树农作队等。
1996年,国家“211工程”确定,在21世纪,我国将按照国际标准规范,新建100所大学校。1996年,南师大领导、专家、教授和青年教师代表等,为选新校址,跑遍整个郊县进行评估,直到9月,最后选定紫金山北麓的亚东新城区,即今天的仙林大学城。
自此,仙林地区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2002年,仙林大学城正式挂牌成立,启动建设以来,仙林地区城市建成区面积从8平方公里增加到47平方公里,进驻院校由2001年底的2所高校、1所中学、1.5万学生增加到包括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程”院校2所(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本科院校8所,地区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丰富,成为全省高教资源最为集聚和科教优势最为突出的区域。
(二)经济
仙林地区因为地处丘陵,区域内以发展农牧业为主,是南京市的主要奶源地。大跃进时代,仙林作为栖霞十月公社最穷的一个大队,被集中规划成立地方国营南京市仙林农牧场,并先后建起仙林养鸡场、仙林种马场(仙林乳牛场前身)、仙林茶场和仙林果树农作队等。慢慢形成了以农牧养殖为主体果林为辅的经济结构,根据《南京统计年鉴》所记录,在未建立大学城的2000年和2001年。栖霞地区的农村收入占到其总收入的6.68%,而在2005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3.9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国家“211工程”的确立以及城市发展的新需要。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同规划,旨在仙林地区建立一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城。
仙林大学城现总投资金额已经超过100亿,整个大学城按照规划由四个片区和两个组团组成,四个片区为:大学集中区(仙鹤片区)、国际会展交流区(麒麟片区)、科技产业园(白象片区)、高尚住宅区(青龙片区);两个组团:玄武软件园和马群科技园。
在仙林大学城中,除了已经建成并独立运营的十几所院校外,在大学城周围新建住宅林立,如仙鹤山庄、咏梅山庄和香樟园等。仙林大学城地区的配套设施也在逐渐完善,苏果便利店、苏果社区店、仙林大成名店、金鹰百货、仙林鼓楼医院等。
随着十几万大学生的涌入,也对这片地区的社会消费需求带来了巨大的刺激。经计算,在校人数和社会消费品的相关系数高达0.9548,说明两者之间是高度相关的。随着社区的进一步发展,配套设施的完善、院校扩招和新院校的落户,届时年社会消费品总额将超过50亿元。
(二)交通
仙林大学城占地面积约为47万平方公里,依托城区内的十余所高校师生,人口早已突破30万。为了满足众多人口的出行需要,大学城管委会从完善路网建设、优化调整公共交通布局、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入手,不断加大城区内交通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打造道路顺畅、公交优先、交通基础设施人性化的现代化、立
体化的交通体系。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地铁2号线的施建通车,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减轻了公交路线的承载压力,并且大大缩短了仙林地区与市中心的时间距离。这一部署强有力的推动了城区内的公共交通建设,促进了人才流动与消费流动,加强了城市区域间的联系。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铁开通,仙林站同步开通。虽然一天只有两班车的的安排引来了很多质疑,但仙林站的开通从客观上便利了仙林地区和上海以及沿线地区的联系。
此外市政道路的建设和公交路线的也在不断推进。一是建成一批市政道路。为更好的服务新建科技园区等产业项目,建成地理信息产业园西侧路、仙隐南路等4条道路;文枢西路西延将于近期通车,为仙林大学城新增连接主城的重要通道。二是公共交通全面优化调整。投入1000万元,建成总占地面积约8亩的灵山公交场站,高标准配置场站智能化软硬件设备;配合灵山公交场站投用,优化调整区域公交线路,减轻仙林中心区公交场站压力,提高仙林鼓楼医院、市委党校等重要节点公交覆盖率;积极推进仙林地区公交停保场建设。三是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投入170万元,新建成36个公交亮化站台、37处公交站名牌;协调公安、交管部门,在仙林大道、仙隐北路、文枢路等车流量较大的主干道路设置绿波带,提升安全、畅通指数。
(三)科技创新
世界各大城市的大学城历来都是高兴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孵化地,而仙林大学城座位南京着力打造的三大副城之一,也带来了城市功能的创新。美国的“三角”创业园周围有世界一流的杜克大学、北卡大学、北卡州州立大学和一大批社区大学。这个地区凭借这些大学作为后盾,凭借因此聚集起来的市场研发体系、人才素质,成为了科学家、工程师、创业者、各类公司,以及全球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中,政府-企业-学术界合作的典范。这对于仙林大学城乃至中国大学城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仙林大学城在规划时就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考虑在内,将建大学城与科技园区合为一体。科技园区位于栖霞区境内,在九乡河以东、七香河以西、312国道以南,面积约为14万平方公里。该科技园区主要用于安置国际知名大学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