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课标要求 提高识字写字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提高识字写字效率——邹城市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研讨会

2011年3月15日

一、问题归纳

关于识字教学

1、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既要学文,又要识字,还要写字,同时还想要孩子们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等学习习惯,识字量太大,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2、由于识字量大,课时紧,造成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怎样才能巩固掌握,更好地解决生字回生的问题?

3、学生对识字写字缺少兴趣,缺乏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如何解决?

4、农村孩子识字起步晚,起点较低,识字教学时,教师们感到时间紧,课上巩固练习不足,因而识字效果不好,低年级教师对完成识字任务感到困难。

关于写字教学

5、低年级学生写字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的姿势。强调了握笔和坐立姿势,屡屡纠正,可有些学生坚持不到一会,又故姿重演。(坚持培养写字习惯问题)

6、田字格中要求书写的字,有的不是在本课课文中出现的,没有具体的语境,教起来有时觉得音、形、义结合不紧密。不知如何处理?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字?(组词说话、识写结合、识读结合)

7、部分孩子在课堂上因为有了老师的示范,能够掌握老师所示范的字的间架结构。但是老师示范不到的字,学生就算认真观察,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丢掉笔画、写的不匀称、书写笔顺不正确等等。课上哪些字需要细细地指导和范写?(突出重点结构关键笔画)

二、转变观念

观念一:识字教学由“认写同步”,拖长识字时间,变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提速,降低难度”。

以往从教学大纲到教材,片面强调识字的“实”,生字不识便罢,一识就要求“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由于要求“四会”,要求“认写同步”,每册识字数量必须加以控制。以原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前四册的识字量分别是160个、280个、380个、360个,共计1180个。每册本来不大的识字量,由于认写等要求一步到位,师生负担很重。

语文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不仅是识字教学要求的变化,而且是识字教学观念的变化。即由“认写同步”、全面要求,调整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识字提速”,“识字提速”的直接目的是便于小学生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的阶段。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实验教材,前四册的认字量分别是400个、550个、450个、400个,共计1800个。小学生认识1800个常用字,便可覆盖书报刊物用字的90%以上。也就是说二年级学生,阅读书报刊物基本上无生字障碍。“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识字策略,使小

学生直接利用汉字阅读,差不多提前了一年。这无论对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其他课程,对于视野的开阔,智力的开发,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应当说这样的认字量是比较大的。但是,就我国比较成功的识字教学实验来说,如,斯霞老师的分散识字,景山学校的集中识字,都做到了两年识字2000个以上。况且,课标提出的是认字量。我想,经过一定的努力,是能够达到两年认识1800个常用字的目标的。每个学习日只需学生认识5个字,应该不是太困难的。

观念二:一定要准确把握两类字不同的教学要求。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学要求把握不准,如果是把要求认识的字当成要求会写的字去教,提高要求认识的字的教学要求,不仅加重课业负担,疲于奔命,而且造成“认”“写”相互掣肘,必然导致该认的不巩固、该写的写不好的结果。我们低年级老师在思想上一定要十分明确:

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搬个地方也还认识,没有其他要求;

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写得正确、端正,大体了解意思,并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

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要写的字,由于课堂对要认的字用时太多或者在指导读书用时过多,而在书写指导上仓促、低效;再一个,有的要求写的个别字并不是这一课要识记的,指导书写时,字的音形义在学生头脑中的链接出现断点。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就要严格按课标关于两类字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其次,对于不是本课要认识的但是要求书写的个别生

字,要通过复习回顾再现音形,通过组词、说话或想象等有效方式大体了解字义,进而通过阅读和写话尝试运用。

观念三:写字要加强指导,提高书写质量。

前面谈到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既是识字的策略,也是识字、写字教学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写字教学,一写字量比识字量要少;二写字与识字不同步。写字量少多少?拿人教版教材来说,一年级上册要求认400个字,要求写100个字;一年级下册要求认550个字,要求写250个字。一年级上册每课只要求写3~4个字;一年级下册每课要求写5~6个字。写得少,更容易写得认真,写得好。

写字与识字的安排怎么个不同步?识字,把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放在前面学,基本上不考虑字形的繁简难易;写字,则严格按照书写的规律在编排上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笔画少到笔画多、由独体到合体。如,一年级上册要求写的字基本上是独体字,每课学写的3~4个字,相对集中练写一两种基本笔画,“一二三”着重练写横画,“八入大天”着重练写“撇、捺”,“口日中”着重练写“横折”。由最基本的练起,有规律地练习,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写字质量。

观念四:重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提出教学目标,在识字方面也有体现。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课程改革中的识字教学,要落实上述目标。识字要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在教师指导下认识教科书中要求识的字;一条腿是学生自己利用各种资源,在生活中自主认字。实验证明,在小学生之中蕴藏着极大的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只要老师有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只要老师经

常拿出点时间、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学生就会用出人意料的表现给老师一个个惊喜。

观念五:正确看待学生间的识字写字差异。

从调查结果看,有的学校觉得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负担不重,困难也不大;而有的学校的教师反映学生压力大,学习负担重,学生学过以后很快又回生了,写错字、念错字的情况常见。存在问题的情况也不一样。我想在这里面可能会有几种原因造成差别的出现。

一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智能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可能在学习这方面有他的优势,在学习其他的方面有他的弱点;也有的学生他在别的方面是强项,但是在识字写字方面可能接受得要慢一些,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方面原因,这也符合多元智能理论。

还有就是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上的处理方法不一样造成的差别。

再有就是环境条件的影响,城区的孩子,可能在上小学以前,在幼儿园或者在家里,很可能早早就认识了不少字。他们认识的那些字,也不是谁专门教给他的。还有的孩子可能在家长带他出去的时候,看到路牌、商店的招牌等,孩子问,家长就告诉了,不经意间孩子就记住了,这样掌握了不少字。边远地区农村里的孩子,他平时能够见到字的地方比较少,那么他跟条件较好的孩子的差别就这样形成了。我想这是个人条件和环境造成的差别。

三、改进策略

1.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思想。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包括阅读教学,一定要真正落实这一思想。一方面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