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态工程学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消 成 产耗 本
需求 流通 供应
价效 消 值益 费
经济系统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政策法令
组织管理
科技教育
资源介质 自然系统
思想文化 社会系统
图2-1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由3类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相生相克、互为因果的亚系统组成的。系统 中的顶点人、生产、生活、资源、环境、自然分别表 示为系统的控制、生产、生活、供给、接纳与还原的 功能,又可以归纳为社会的、经济的、自然的3类功 能。
第2章 生态工程学原理
Jorgensen和Mitsch(1989)总结了13项 生态工程学原理,国际生态工程学会主席 Heeb博士(1996)则总结了50多项,我国学 者马世骏等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把生态工 程的基本原理总结为“整体、协调、自生、 再生循环”。
2.1 生态工程学的核心原理
2.2 生态工程学的生物学原理
自我设计和自组织原理
自我组织或自我设计,是不籍外力自己形成 具有组织性的有序结构,即生态系统通过反馈作 用,依照最小耗能原理,建立内部结构和生态过 程,使之发展和进化。
自我优化是具有自我组织能力的生态系统, 在发育过程中,向能耗最小、功率最大、资源分 配和反馈作用分配最佳的方向进化的过程。
例如:沧海桑田、百川归海、桂林山水、化 石燃料、大地震、树叶的排列(获得最大量日光)
生态学与社会经济学结合
针对对象 目的
设计原理 技术路线பைடு நூலகம்
以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污染治 理为主 以环境保护与治理为主
以恢复生态系统自组织能力为主
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 统为主
以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治理 为主
以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 的人工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为主
调控主要限制函数
全部生态工艺过程
自我调节原理
自我调节属于自我组织的稳态机制,其目的在 于完善生态系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在一个稳态的生 态系统中负反馈常较正反馈占优势。自我调节能在 有利的条件和时期加速生态系的发展,在不利时也 可避免受害,得到最大限度的自我保护。主要表现 在3个方面:
同种生物种群间密度的自我调节
异种生物种群之间数量调节
“…或谓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遂,凡田 土种三五年,其力已乏…如能加新沃之土壤,以粪 治之,则益精熟肥美,其力常新壮矣,大地之力常 新”
----南宋《陈敷农书》
“产频气衰,生物之性不遂,粪沃肥滋,大地之力 常新”
----清代《三农纪》
“生态工程之根在中国”
----HT Odum
物质循环再生指生态系统间的小循环和在 生物圈中的生物地球大循环。在生物圈中,各 种化学物质,如O2、C 、N 、S 、H2O等,在地 球上生物与非生物间,在土壤岩石圈、水圈、 大气圈间循环运转。
2.3 生态工程学的工程学原理
2.1 生态工程学的核心原理
2.1.1 整体性原理
整体论(Holism)和还原论(Reducism)
还原论:宇宙是一个机械系统,最终能还原 为一个决定性的力的控制下的个别微粒的行为。 这样在研究中将一个整体的各组分分开来研究, 进行要素的分析和定量表达,从而简化研究。
例如:过度放牧、过度捕捞
输出量≈输入量
人类社会对该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是不大的
2.1.3 自生原理(Self-resiliency)
自生原理包括自我组织、自我优化、自 我调节、自我再生、自我繁殖、自我设计等 一系列机制。
自生作用是以生物为主要和最活跃组成 成分的生态系统与机械系统的主要区别之一。
生态系统的自生作用能维护系统相对稳 定的结构和功能及动态稳态以及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程的目的是生存和发展2个重大问题,一 般在优先考虑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考虑生 态环境效益的提高。
人和自然、生产和生活、资源与环境3类主要矛 盾和相互关系。
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子系统由生产者、流通者、消费 者、还原者和调控者等五类功能实体间相辅相成的基本关 系耦合而成,由商品流和价值流所主导。
----辨证唯物主义
例如:控源+生态修复
轮种、套种、间种、改良作物品种
平衡原理(Balance principle)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各组分通过相生相 克、转化、补偿、反馈等相互作用,结构与功能 达到协调,处于稳定态,就是一种生态平衡。包 括:
结构平衡: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间、 环境各组分间,结构合理、比例协调。
系统整体性原理 是指组成系统的要素具有不属于独立要素的特 有的功能与性质,也就是说,整体大于各个部 分之和。
The whole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例如:水体生态系统 营养元素/植物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Social-economic-natural compound ecosystem)
根据逻辑斯蒂增长方程,种群在1/2环境 容纳量时生产量最高。
生产量=现存量×增长率
逻辑斯蒂方程在苏州河治理中的应用:
凤眼莲周转期为7天,将凤眼莲种植区划 分为7块,每日轮收1块,每块收取一半,是 种群密度保持在1/2K状态。
1
2
3
4
5
6
7
K
K
拐点
P=p1*7+p2*7….+p7*7
r
P=(p1+p2+…p7)*7
天人合一,人类和万物都是自 然界(天)的产物。“万物皆类 也”。“道法自然”(一切都要 按自然规律办事)
经济与科学技术发达,食物、人 口问题相对缓和,人口文化素质 较高,环境建设已经得到了较普 遍的关注和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 础
以生态学理论为主体
科学技术相对比较落后,食物、 人口、能源、环境综合压力很 大,人口素质相对比较低,生 态环境建设开始受到各级官员 的初步认识,在广大人民群众 中基本还处于启蒙阶段
辅助能 产品
化石能或电能为主,人力投入低 于每公顷1人
无
人力投入为主(每公顷大于3人) 多种产品生产
生物多样 性
单纯
效益
主要是环境效益
多样 经济、环境综合效益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取决强制函数,如化 学物质(包括水)输入及温度等
----Jorgensen和Mitsch(1989)
外因(强制函数)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内部 结果和功能)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 才起作用。
例如:光强度-初级生产力,LC50
整体论:整体论者认为还原论的方法有其明 显的不足,对一些从有机整体(系统)中分开来的 成分的研究,不能揭示复杂系统或有机整体的性 质和功能。
例如:细胞-人体,建筑材料-建筑物,盲人摸象
以整体观为指导,在系统的水平上来研究。 是综合了解系统如生物圈、生态系统整体性质以 及解决威胁区域乃至全球生态失调问题的基础。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现象
自组织现象是指自然界中自发形成的宏观有序现 象。自组织理论除耗散结构理论外,还包括协同 学、超循环理论等,它们力图沟通物理学与生物 学甚至社会科学,对时间本质问题等的研究有突 破性进展,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了生物及社会领域 的有序现象
自我组织系统的特征: • 开放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 由大量子系统组成的宏观系统; • 有自己的演变历史,自我组织过程就是
例如:水体输入较多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吸 收与转化营养盐的植物(水草或浮游藻类)增 加,迁移转化贮存增加,避免水体浓度过高
2.1.4 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循环和再生原理 (Circulation principle)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道法自然(循环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 八卦五行 中医学 (平衡与转化) 调控阴阳损益,维持平衡,以及地力常新理论, 以物质循环理论指导,创立了综合养鱼、桑基鱼塘。
2.1.2 协调与平衡原理
协调原理(Harmony principle)
由于生态系统长期演化与发展的结果,在自然界 中任一稳态的生态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均具有相对稳 定而协调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迁移、转化、代谢、 积累、释放等功能,在空间上、时间上要遵循一定的 序列,按一定层次结构来进行,且各层次、环节间的 量及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也有一定的协调比例。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调节
同种生物种群间密度的自我调节
种群生态学中的逻辑斯蒂增长方程 和曲线是种群内自我调节的定量描述。
K
K
拐点
r 1.开始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加快。 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K/2),密度增长最快。 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密度一半(K/2)后,增长变慢。 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糖酵解
当人们作剧烈运动时,人体内糖的无氧代谢,在供能方面起 重要作用,属于生化系统的自组织。其中间产物可以表现为 周期变化,也能进入混沌制度。这个模型表示为:
即底物S以常速率v注入,并在变构酶E1参与下转变为产物P1; P1在变构酶E2的参与下转变为产物P2;P2以常速率k3被移走。 在此过程中P1激活E1,P2激活E2。分离的S、P1和P2的浓度, 分别记作α、β和γ。以它们为变量写出上述模型的动力学 方程,是三个一阶自治非线性微分方程。改变方程中的控制 参量得到α、β和γ的多种演化行为。
社会力的源泉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杠杆(资金); 二是社会杠杆(权利);三是文化杠杆(精神)。资金刺激竞 争,权利诱导共生,而精神孕育自生。三者相辅相成构 成社会系统的原动力,自然力和社会力的耦合导致不同 层次复合生态系统特殊的运动规律。
复合生态系统的控制论原理
复合生态系统不仅遵从自然界的“道理”,也遵从人类活动 的“事理“和人类行为的“情理”,生态控制论不同于传统控制论 的一大特点就是对“事”与“情”的调理,强调方案的可行性,即 合理、合法、合情、合意。合法,指符合当时当地的法令、法 规;合情,指为人们的行为观念并为习俗所能接受;合意,指 符合系统决策者及与系统利益相关者的意向。
任何一个超越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外来干扰, 结构间协调、功能间协调和结构与功能间协调的破坏, 势必破坏与改变生态系统原有的性质和整体功能。
例如:草型湖泊-藻型湖泊
2.2 国内外生态工程特点比较
表1-4 东西方生态工程的比较表
项目
西方发达国家
东方发展中国家
哲学思想
社会经济 背景
基础理论
神人合一,上帝创造一切,一切 都是一个神化的人创造出来的。 神是万能的、自然界的万物都是 创造出来的
功能平衡:生物的生产、分解、转化等代谢 过程与生态系的物质循环正常。
收支平衡:物质与能量交换、输入输出平衡。
失衡:资源萧条/生态衰竭、生态停滞
输入量>输出量 生态停滞(Ecological stagnancy)
例如:水体接收过量污染物
输出量>输入量 生态衰竭(Ecological exhausion)
复合生态系统的社会子系统由社会的知识网、体制网 和文化网等三类功能网络间错综复杂的系统关系所组成, 由体制网和信息流所主导。
三个子系统间通过生态流、生态场在一定的时空尺度 上耦合,形成一定的生态格局和生态秩序。
复合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
复合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来源于自然和社会两种 作用力。
自然力的源泉是各种形式的太阳能,它们流经系统 的结果导致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和自然变迁。
异种生物种群之间数量调节
利用生物间的互利共生、他感作用、 竞争排斥等,例如混殖、轮作等
例如:荷兰
富营养化 放养肉食性鱼类
以浮
游动物为食的鱼类和幼鱼减少
以浮游
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增加
抑制浮游藻
类增加
例如:我国放养滤食性鱼类(白鲢/白鲫)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调节
生物要经常从所在的生境中摄取需要的 养分,生境则需对其输出的物质进行补偿, 两者之间进行物质输出与输入的供需适应性 调节。
子系统间的关系升级过程。 生态工程的本质就是生态系统的自组织
---HT Odum (1989)
自我维持原理
一个系统被设计、开始运作后,主要依 靠太阳能的系统,不断地自我维持,仅靠适量 的外界投入。
例如:米草生态工程
以种植生态系统的构建为主,人工建立米 草草场后,系统处于自我维持状态,发挥特有 的保滩护堤、促淤造陆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类社会是一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 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人工生态系统。20世纪80年 代初,马世骏等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理 论,指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栖 息劳作环境、物质生产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间的协调发展, 它们在一起构成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