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处世之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的处世之道

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论语》这部“东方的圣经”在整个人类思想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反映了孔子这个大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也为我们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孔子倡导的处世之道是以“仁”和“礼”为基础的。“仁”在《论语》中是一个最核心的概念,在孔子看来,“仁”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君子的标志,真正的仁人君子不论何时何地都不会背弃“仁”;“礼”则是孔子毕生所要追求的目标,在那个礼乐崩坏的年代,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并用自己的一生一以贯之。具体说来,《论语》中的处世之道又可以分为忠恕、中庸、察人、安分守己等几个方面。

一、忠恕

忠恕之道是孔子的“仁”思想在处事原则范畴内的体现,最经典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矛盾的产生就是因为“己所不欲,施之于人”,归根到底,我们和圣人相比缺少的就是那一颗忠恕之心。太过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使我们的生活浮躁不堪,如能固守本心、推己及人、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也不去强迫别人,社会将会更加祥和。“人不知而不愠”也反映了《论语》中“恕”的思想,这种高尚的品德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此外,《论语》一再强调“忠”的重要性: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之,而犯之。’”(《宪问》)第一句强调团结忠信的重要,第二句说为政要勤俭尽责,第三句教导子路事君要不欺骗他却可以直言进谏冒犯他,其实也是忠君的体现。细细品来,这些言论的初衷虽然是孔子教导自己的学生如何为政,却也可以作为我们处世的准绳。工作与生活要接君子远小人,对待工作要认真尽责,处理自己与上级之间的关系时也要忠于自己、敢于发声。这些都是《论语》“忠”的思想教给我们的。

二、中庸

《论语》教给我们的第二个处世之道是中庸。在《雍也》中孔子发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的感叹,说明中庸这种生活方式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和谐状态。整部《论语》中“中庸”一词只出现了这一次,但是孔子的思想却一直以此为指导。有名的“过犹不及”即对中庸之道做的最好的诠释,中庸可以说是处世的最高境界,唯有达到中庸,才能取得和谐。

《子路》中孔子的一句话也道出了儒家的中庸思想:“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孔子认为言必信、行必果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那么什么才是君子应该追求的目标呢?那便是思而后行、谨言慎行,只有这样才能少犯错误,赢得真正的尊重。做人当如此!仅凭一己豪气干云极力追求某事很容易用力过度,反而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用一颗淡泊的心去面对世事,平淡至极,反能得到最绚烂的美丽。

三、察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孔子在《学而》头一句告诉我们要懂得宽恕:“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我们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后一句又告诉我们一定要了解别人,因为只有了解一个人才能知道能否与之交游,知道一个人的品行才能辨别他的是非邪正,《学而》首尾呼应,也让我们知道了

察人的重要性。

樊迟问智,孔子回答说“知人”,又解释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颜渊》)真是精辟。智慧的关键就在于“知人”,这两个字可以说是处世乃至为政的最高境界。从大的方面来说,历史是由人所创造的,深察人性就可以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有意与正人君子交往,选择益友,远离损友,这样才能使自身不断得到提高。政治也是这样,任用贤能可以避免许多错误发生,《论语》“举直错诸枉”的建议到现在仍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值得我们永远牢记。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交流工具的多样化使得我们接触的人圈子有所扩大,也使我们能够更快的接触到各种类型的人,这个时候察人就变得十分重要。辨别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心,可不可以从对方身上相互汲取养分是成为朋友之前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我们可以从《论语》中取经,踏实走好这一步。

四、守己

安分守己是“礼”思想的体现,也是“仁”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雍也》中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说是“先难而后获”的忠实诠释,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情怀是从《论语》中一脉相承,继而流淌在文人的血液中的。我们要成为正直高尚的人,必须要做到安分守己,保持自己的本心。

《论语》中对此有详细的说明。对于从政者,安分守己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周而不比”(《为政》);对于普通民众,安分守己是“富而无骄”、“贫而无怨”(《宪问》)。我们现在看来,一个人目标层次不同,对于自己的要求的标准也就不一样,但是不管要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做一个好人,遵从自己的“本心”都是最基本的。在一个组织中要有团队意识,不结党营私;作为一个个人要有强大的内心,明确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向着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奋进,做一个成功的人。

《论语》的智慧是我们的财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奋斗的动力。它虽然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带着古朴的香气,却不是毫无变通的老古董。它教给我们的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远不止这些,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阶段都可以从《论语》中读到不同的感悟,获取相应的能量。我们要学会其中的处世之道,吸收其中的正能量,做一个温暖、幸福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