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习题答案
财务管理第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财务管理第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3089a7c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3.png)
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使用储蓄函数分析收入决定:I+G=S+T
S/I/G O
S+T S
I+G
I0
Y
Y0
Y1
3.4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扩展
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进口函数与边际进口倾向
★进口函数 M M 0 mY
★边际进口倾向
∗ 每增加一单位本国国民收入所引发的进口增量。
3.4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扩展
★ 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 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 APC+APS=1,MPC+MPS=1
3.2 消费、储蓄与收入
⊙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国民收入分配
∗ 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
★政府税收政策
∗ 实行累进税,社会消费曲线向上移动。
投资增量 (△I)
AD 增量 (△AD)
第一轮
100
100
第二轮
80
第三轮
64
…
总计
500
假设: b=0.8=MPC
NI 增量(△Y)
消费增量 (△C)
100 △I
80
80 △I*b
64
64
△I*b2
51
…
…
…
500 △Y
400
△Y=△I+△Ib+△Ib2+△Ib3+△Ib4+…...
3.5 乘数效应
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
Y=C+I+G C=a+b(Y-T) T=T0 +tY I=I0,G=G0
国民收入决定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2374720f6c85ec3a87c2c54d.png)
总需求分析 IS—LM模型 AD—AS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需求分析 IS—LM模型 AD—AS模型
假 消
设 费 和
条 储
件 蓄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 入 的 决 定 乘 数 理 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需求分析 IS—LM模型 AD—AS模型
IS曲线 IS曲线 LM曲线 LM曲线 IS—LM模型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 MPC= C/ Y 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 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 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 MPC = 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 MPC是常数还是变数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 1 > MPC > 0 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 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100元增加到120 80元增加到94 MPC= 94-80/120MPC= C/ Y= 94-80/120-100 =0.7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需求分析 IS—LM模型 AD—AS模型
总 总 需 供 求 给 曲 曲 线 线
A D — A S 模 型 AD、 AS变动的影响
假
设
条
件
1、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不存在经济增长; 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不存在经济增长; 需求不足导致了资源闲置; 2、需求不足导致了资源闲置; 价格水平既定; 3、价格水平既定; 利率不变,即货币市场状况不影响产品市场; 4、利率不变,即货币市场状况不影响产品市场; 投资为自发投资。 5、投资为自发投资。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https://img.taocdn.com/s3/m/95b0d145f01dc281e53af07b.png)
第2篇 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1.封闭经济中,投资一定等于私人储蓄。
( )【答案】F【解析】封闭经济中,Y C I G =++,即I Y C G =--,则投资一定等于国民储蓄。
2.若所得税不是成比例增加,政府购买的增加将导致赤字的增加。
( )【答案】T【解析】预算赤字为:G T -,当G T ∆>∆,预算赤字增加。
在非比例税下,税收并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税收不变,而政府购买增加,从而导致赤字增加。
3.减税将增加收入,因此必然会增加预算盈余。
( )【答案】F【解析】预算盈余BS T G =-,减税使得政府收入减少,在政府支出不变的情况下,预算盈余减少。
4.只要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生产能力就会得到充分利用,失业问题就能解决,国民经济结构就比较合理。
( )【答案】F【解析】国民经济必须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生产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国民经济结构才趋于合理。
5.政府支出的变化直接影响总需求,但税收和转移支付则是通过它们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影响间接影响总需求。
( )【答案】T【解析】根据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0r Y C I G C b Y T T I G =++=+-+++,政府支出G 直接作用于国民收入,而税收和转移支付首先影响个人的可支配收入,然后影响消费和投资决策,对国民收入发生间接影响。
6.政府储蓄等于T G -,私人储蓄等于Y T C --。
( )【答案】T【解析】政府储蓄即公共储蓄,等于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私人储蓄等于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题库含答案)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e70f91a6c30c2258019e88.png)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题库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2、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3、消费函数C=C0+cY d(C0>0,0<c<1表明,APC随着可支配收入Y d 的增加()。
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递减然后递增。
4、在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MPC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为()。
A、1.6;B、2.5;C、5;D、45、储蓄函数S=S0+sY d(S0<0,0<s<1表明,APS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递减然后递增。
6、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GDP()。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8、在产品市场四部门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支出与税收,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税收的增加量;B、将下降,但下降量少于税收的增加量;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9、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净出口增加,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B、将下降,但下降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D、将增加,且增加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10、在短期,实际GDP可能()潜在GDP。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https://img.taocdn.com/s3/m/4f83746ca98271fe910ef98b.png)
中国需要高投资,樊纲( 2006) 中国需要高投资,樊纲( 2006)
我们需要投资有一定规模的增长,40%、50%的高增 我们需要投资有一定规模的增长,40%、50%的高增 长不行,20%左右的增长还是需要的。……2006年 长不行,20%左右的增长还是需要的。……2006年 中国GDP中投资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45%以上。同 中国GDP中投资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45%以上。同 时,大量贸易顺差伴随着外资流入,导致货币供应 量增大,使经济发生过热。具体而言: 第一,消费低是因为收入低。 首先,中国的消费增长并不慢。中国的消费历来稳 定增长,它不会出现像投资那样的50%的剧增,从 定增长,它不会出现像投资那样的50%的剧增,从 来没有发生像韩国那样的信用卡泡沫导致的高增长, 也没有发生像投资那样在1999年的5%的低增长。消 也没有发生像投资那样在1999年的5%的低增长。消 费的实际增长一直稳定在8%-10%左右,现在则是 费的实际增长一直稳定在8%-10%左右,现在则是 12%以上。即使是GDP中的消费( 12%以上。即使是GDP中的消费(即消费品增加的部 分),仍然是9%左右,与GDP的增长基本持平。 ,仍然是9%左右,与GDP的增长基本持平。
剩下的60%的GDP增长都被20%的高收入群体所获 剩下的60%的GDP增长都被20%的高收入群体所获 得,而这个群体消费倾向很低— 得,而这个群体消费倾向很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是,收入越高,消费倾向越低;而收入较低的人, 储蓄倾向较低。中国多数的收入增长都集中到了只 占20%高收入群体的手中,平均下来,整体消费倾 20%高收入群体的手中,平均下来,整体消费倾 向很难提高。 第三,中国需要20%的投资增长。 第三,中国需要20%的投资增长。 中国投资太多导致经济过热,全世界都会过热,不 是好事。但是在中国发展的这个阶段,投资和资本 积累仍是我们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动力,也是中国实 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圣才出品】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9810b93051e79b896902260a.png)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模型1.试论述:在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产出即为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潜在GDP)。
答:(1)从供给方面而言,总量生产函数表明在资本及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总产量由就业量决定。
在古典模型中,就业量取决于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的相互作用,并且劳动市场的价格(实际工资)能够灵活变动,这确保了劳动市场的就业量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劳动市场出清)。
如图3-1所示,对应于就业量*L,有总量生产函数曲线上的产出水平为*Y。
*Y为充分就业产出或潜在GDP。
总量生产函数代表了整体经济的供给能力,而劳动市场始终维持充分就业决定了总供给达到潜在GDP的水平。
图3-1 古典模型中的产出决定(2)从需求方面而言,一般均衡意味着,当经济中所有市场的价格都具有伸缩性时,社会所提供的产品组合即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组合。
也就是说,产出完全被需求所吸收,充分就业产出得以维持。
因此在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产出即为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2.当劳动供给曲线发生移动时,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潜在GDP )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当发生技术进步或资本增加时,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答:(1)如图3-2所示,在资本和技术固定的情况下,总量生产函数描述了总产出与就业量之间的正向变动关系。
假设劳动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在劳动需求曲线不变条件下,实际工资下降,企业雇佣工人的成本下降,就业量增加,在技术和资本不变情况下,产出会增加,如图3-2中的就业量增加,均衡产出水平增加,但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不变,因为古典模型认为实际工资具有伸缩性,当出现劳动超额供给时,市场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会对实际工资水平产生向下的压力,直至回到充分就业水平L ,从而产出回到充分就业产出。
图3-2 总量生产函数(2)如图3-3所示,在劳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经济中的资本量从0k 增加到1k (或发生技术进步)时,总量生产函数向上移动,则经济中会生产出更多的产出。
也就是说一定的就业量能够生产的产出更多。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AS-AD模型(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耿强)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AS-AD模型(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耿强)](https://img.taocdn.com/s3/m/f95e3b1059eef8c75fbfb34c.png)
3.1 总需求分析的假设
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进行了一种逆反思维— 也许价格机制不能起自动调节作用。价格机 制是一种僵化的不易变动的经济机制,存在 价格刚性。 刚性:是僵化的不易变动的。 Downward Rigidity 在凯恩斯的分析中把强有力的调节机制—— 价格机制的作用排除在外。
3.1 总需求分析的假设
3.2 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几何表达
在横轴为收 入Y,纵轴为 消费C的座标 中,消费函 数C = a + bY的图象
C C = a + bY
ΔC E a 0 450 Y ΔY
3.2 消费倾向
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1)平均消费倾: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 比率,简称APC。根据定义有: APC = C / Y (2)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 的比率,简称MPC。根据定义有: MPC=ΔC/ΔY
3.2 例题
设消费函数为C=200+0.8Y,Y=1000, 请问:自发性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和 平均消费倾向各是多少? 答:
自发性消费量:200 MPC: 0.8 APC:1
3.2 储蓄函数
储蓄:没有用于消费的那一部分国民收入。 储蓄函数的推导;
设消费函数 C=a+bY 因为 S=Y—C 所以 S=-a+(1—b)Y
(一)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改变投资量会带来倍数于投资增量 的国民收入的增量。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 Ye=(a+I0)/ 1-b 现假定自发投资量由I0增加到(I0+I),那么国 民收入会增加多少呢? 通过对均衡国民收入解求偏导得:dY/dI0= 1 / 1b 即: Y =(1 / 1-b)• I 投资乘数:I= Y / I= 1 / 1-b
宏观经济学习题3
![宏观经济学习题3](https://img.taocdn.com/s3/m/421caa87dd3383c4bb4cd2ad.png)
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均衡(一)选择题单选题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等于02.如果MPS为0.2,则投资乘数值为()。
A. 5B. 0.25C. 4D. 23.短期消费曲线的斜率为()。
A.平均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C.边际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4.下述哪一项不属于总需求()。
A.税收B.政府支出C.净出口D.投资5.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
A. C.+I=C.+SB.I+G=S+XC. I+G=S+TD.I+G+(X-M)=S+T+Kr6.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最显著区别是()。
A.税收乘数总比转移支付乘数小1B.前者为负,而后者为正C.两者互为相反数D.后者是负的,而前者为正多选题(从备选项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7.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与()。
A.MPC同方向变动B.MPC反方向变动C.MPS反方向变动D.以上都不是8.为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有()。
A.杜森贝里B.希克斯C.莫迪格利安尼D.弗里德曼9.属于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假定的有()。
A.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B.利率水平不变C.价格水平固定不变D.投资水平固定不变10.四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中涉及的函数有()。
A.出口函数B.进口函数C.消费函数D.投资函数(二)填空题1.在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的分析中,消费上去容易下来难,以至于产生了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消费的这种特点被称为。
2.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
3.乘数是指增加所引起的增加的倍数。
4.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可以采用的两种方法是和。
5.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是由、和构成。
6.投资乘数是的倒数。
7.平衡预算乘数的值等于。
8.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只分析上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标为“T”,错误的标为“F”)1.从根本上说,储蓄就是未来的消费。
宏观经济学第二讲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习题
![宏观经济学第二讲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266597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0.png)
宏观经济学第二讲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习题第二讲简单国民收入收入的决定(AD-Y模型)一、选择题:1、如果人们不是消费其所有收入,而是将未消费部分购买证券,这在宏观经济中是().A、储蓄而不是投资;B、投资而不是储蓄;C、既非储蓄又非投资;D、是储蓄,但一旦购买了债券就成了投资。
2、某家庭在其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为¥2000,在其收入是¥6000时消费支出为¥6000,如果该家庭的消费曲线是一条直线,在其收入水平为¥6000时,该家庭的MPC为()。
A、2/3;B、3/4;C、4/5;D、1。
3、生命周期假说强调在()之间,储蓄具有使消费均等化的作用。
A、好年景和坏年景;B、经济周期的高峰期和低谷期;C、永久收入和当前收入;D、工作时期和退休时期。
4、下列()符合持久收入假说。
A、政府减税后,人们就会增加消费;B、政府减税后,人们就会减少消费;C、暂时性的收入增加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D、不能确定。
5、均衡的GNP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NP水平的关系,如下叙述中()是正确的。
A、两者是一回事;B、均衡的GNP肯定不等于充分就业的GNP;C、均衡的GNP通常指充分就业的GNP,除非在特殊的失衡状态下;D、均衡的GNP也许等于充分就业的GNP,也许不等。
6、宏观经济均衡处于下列()情形时,经济处于一种失业均衡的状态?A、实际GDP低于潜在产出水平;B、实际GDP等于潜在产出水平;C、实际GDP高于潜在产出水平;D、实际GDP高于或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7、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计划的储蓄等于240亿元,而计划的投资等于200亿元,则()。
A、将会导致企业非意愿的存货投资,从而收入下降;B、国民收入会上升最终使条件I=S成立C、为使经济达到均衡,投资将会上升至240亿元;D、人们越节俭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8、下列()情况下,国民收入将有扩张的趋势。
A、当消费者计划从收入中提取作为储蓄的数额大于厂商计划作为投资支出的数额;B、当计划消费支出C的总额大于计划投资I的总额;C、GNP暂时高出C曲线的收支相抵点;D、计划I与计划C相加后的总额大于目前的GDP水平。
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e8680c5f0e7cd185253611.png)
第3章简单的国民收入水平决定模型一、判断题1.从根本上说,储蓄就是未来的消费。
()2.居民户的当期消费只受当期收入的影响。
()3.政府支出的突然增加将减少当期消费,增加当期储蓄。
()4.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增加总投资。
()5.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
()6.经济周期一般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经济变量的波动。
()7.即使在扩张期,实际产出也会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8.消费函数与45º线的交点表明消费等于储蓄。
()9.消费增量有可能大于收入增量。
()10.消费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一旦确定,那么,储蓄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也就随之确定。
()11.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少;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多。
()12.总支出曲线与45º线的交点决定收入就是均衡国民收入。
()13.均衡国民收入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14.如果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同时增加同样多的数量,那么,注入量和漏出量仍然相等,均衡国民收入没有发生变化。
()15.减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要小于投资。
()16.投资乘数是大于1的正数。
()17.税收乘数是大于1的正数。
()18.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大于储蓄,那么,总需求将小于总供给。
()19.若消费函数为C=0.85Y,则边际消费倾向是新增加1元收入中消费85分。
()20.总支出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表明总支出随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它的斜率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21.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政府购买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就越大。
()22.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一定增加。
()23.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24.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25.注入在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被假定为外生变量,这意味着在450线图中,注入曲线是一条与国民收入相垂直的直线。
()(答案:1.T 2.F 3.F 4.F 5.T 6.T 7.T 8.F 9.F 10.T 11.T 12.T 13.F 14.F 15.T 16.T 17.F 18.F 19.T 20.T 21.F 22.F 23.T 24.F 25.F)二、选择题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习题答案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29984119e8b8f67d1cb95c.png)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习题答案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习题参考答案复习与思考1.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 1929-1933 年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
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
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
2.答:如教材中图3.5 所示。
45°线上的点都表示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相等的,意味着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图中总需求曲线即为图 3.5 中的 c+i 曲线,该线与45°线的交点 E 点就是产品市场的均衡点,该点所决定的收入水平即为均衡国民收入 y*。
1/ 13在这一点家庭的计划消费与企业的计划c,i E iB c+i A c45° O 图 3.5y* y1 y收入—支出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投资之和正好等于产出水平,企业既不会出现产品积压,也不会出现产品不足,因而,产---------------------------------------------------------------最新资料推荐------------------------------------------------------ 出将保持原有的规模,所以该点决定的产出是均衡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习题及答案全的(优选.)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习题及答案全的(优选.)](https://img.taocdn.com/s3/m/1cd50443998fcc22bdd10da5.png)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一、名词解释1.资本边际效率 2.自主投资3.加速原理 4.投资边际效率5.IS曲线 6.LM曲线7.流动性偏好 8.凯恩斯陷阱(流动偏好陷阱)9.货币供给 10.IS—LM模型11.谨慎动机 1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二、单选题1.在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中,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函数决定( )。
A.名义利率 B.实际利率 C.价格水平 D.消费水平2.若资本边际效率低于市场利率,则企业投资( )。
A.过多 B.过少 C.正好 D.都不对*3.根据托宾的“q”说,当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大于新建企业的成本,则( )。
A.新建企业更合算 B.购买旧企业更合算C.两者都一样 D.无法确定4.( ),LM曲线向右移动。
A.名义利率下降 B.总产量增加C.货币需求增加 D.货币供给增加5.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右下方的组合表示( )。
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 B.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 D.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6.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根据IS—LM模型,如果不让利息率上升,政府应该( )。
A.增加投资 B.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增加货币供给C.减少货币供给量 D.减少投资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量7.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8.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三、多选题1.IS曲线表示( )。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习题答案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5992030066f5335a8121a8.png)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习题参考答案复习与思考1.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
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
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
2.答:如教材中图3.5所示。
45°线上的点都表示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相等的,意味着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图中总需求曲线即为图3.5中的c +i 曲线,该线与45°线的交点E 点就是产品市场的均衡点,该点所决定的收入水平即为均衡国民收入y*。
在这一点家庭的计划消费与企业的计划投资之和正好等于产出水平,企业既不会出现产品积压,也不会出现产品不足,因而,产i出将保持原有的规模,所以该点决定的产出是均衡国民收入。
当产出偏离y*时,都不会处于均衡状态。
当产出大于y*时(如图中的A 点),总产出大于总需求,这时,企业将会出现非意愿存货,为此要降低产出水平。
相反,当产出小于y*时,总需求大于总产出,产出将会增加。
因而,只有E 点是均衡点,也只有E 点所决定的产出y*是均衡国民收入。
3. 答:如教材中图3.6,s 线即为储蓄曲线。
投资曲线是一条纵坐标为i 的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两条线的交点E 点就是均衡点,E 点所决定的收入水平y*就是均衡收入水平。
当收入水平偏离y*时,产出都不会处于均衡。
当产出水平大于y*时,从图中可以看到,储蓄大于投资,这意味着,经济中的总供给(总产出)大于总需求。
宏观经济学 计算题: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宏观经济学 计算题:简单国民收入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790a1f767fd5360cba1adbb6.png)
习题课讲义《国民收入的决定》1、假如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 C = 100 + 0.8Y ,投资为50单位。
解:Y =(100+50)/(1-0.8)= 750(单位);C = 100 + 0.8×750 = 700(单位);S = Y – C= 750 – 700 = 50(单位)2、在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C=100+0.9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I=300,政府购买G=160,税收函数T=0.2Y。
试求:(1)均衡的收入水平及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解:(1)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Y=C+I+G,Y=100+0.9(Y—T)+300+160,得到Y=2000;则:(1/1-b(1-t))K I= 25/7;K G=K I=25/7;K T=-45/14。
(-b(1-t)/1-b(1-t))(2)政府购买增加△G =300-160=140,政府购买乘数K G =25/7,增加的国民收入Y= K G·△G=(25/7)·140=500,新的均衡收入为2000+500=2500。
3、如果在一国的经济当中,自发性消费a=250,边际消费倾向b=0.75,I=500,政府购买G=500。
(单位:亿美元)求:(1)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储蓄是多少?投资乘数是多少?(2)如果当时实际解:(1)C=a+by=250+0.75Y;E=C+I+G=1250+0.75Y,令:E=Y,即:Y=1250+0.75Y,得:Y=5000,则:消费C=4000,储蓄S=5000-4000=1000,投资乘数K I =1/(1-0.75)=4。
(2)当Y=6000>5000时,计划支出<实际支出(计划消费+计划投资(非意愿性存货投资增加)+政府计划购买),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存货会非意愿的增加,因此厂商会减少雇员,降低产量,从而使国民收入Y减少,逐渐回到5000。
宏观经济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宏观经济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4e96ec4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5.png)
宏观经济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总收入如何决定。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基于一些假设和方程式,通过分析经济中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假设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建立在以下几个假设之上:1.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这是国民收入决定的起点。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是经济处于均衡的条件。
2.劳动力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这意味着劳动力供给和需求都受到市场力量的影响,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能够反映供求关系。
3.产品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这意味着产品价格能够反映供求关系,而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产量来最大化利润。
4.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这意味着利率能够反映货币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投资和消费。
5.价格水平保持不变:这意味着价格水平不随时间变化,因此,国民收入的变化只反映在货币价值的变化上。
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方程式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Y = C + I + G +NX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NX表示净出口。
这个方程式基于以下几个假设:1.消费C是自发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的乘积。
自发消费是指不受收入影响的消费,而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1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
2.投资I是自发投资和边际投资倾向的乘积。
自发投资是指不受收入影响的投资,而边际投资倾向是指每增加1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投资量。
3.政府购买G是自发政府购买和边际政府购买倾向的乘积。
自发政府购买是指不受收入影响的政府购买,而边际政府购买倾向是指每增加1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政府购买量。
4.净出口NX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
当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时,净出口为正;当出口额小于进口额时,净出口为负。
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应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中的总收入如何决定,以及各个因素对总收入的影响。
简单国民收入部分练习题带答案
![简单国民收入部分练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fa94214693daef5ff73d27.png)
简单国民收入部分习题一、名词解释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自发投资投资乘数二、填空题1.在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包括C、I、G、X-M,总供给包括 C、S、T、K。
r2. 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均衡的国民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3.消费函数是消费C 与国民收入Y的函数关系,储蓄函数储蓄S 与国民收入Y的函数关系。
4.APC与APS之和等于 1 ,MPC与MPS之和等于 1 。
5. 消费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不取决于收入的自发性消费,另一部分是随收入而变动的引致性。
6. 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总支出增加,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总支出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降低。
7. 在简单的国民收入模型中,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8.投资乘数是指自发性投资的增加所引起的总需求增加的倍数,它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9.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充分利用时,投资乘数才发生作用。
三、单项选择题1.引致消费取决于( C )A.自发消费; B.MPS; C.收入及MPC;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C )A.APC; B. 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C.MPC;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3. 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B )A.价格水平下降; B. 收入增加; C. 储蓄增加;4.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5. 国民收入中的MPC的值越大,则( D )A.MPS的值越大; B.乘数的值越小;C. 总支出曲线越平坦; D.总支出曲线越陡峭;6.自发总需求增加10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那么此时的MPC 为( C )A.1; B. 0.1; C. 0.9;7.在两部门模型的图形中,45°线与总支出曲线相交的产出水平表示( A )A.均衡的GDP水平; B.净投资支出大于零时候的GDP水平;C. 消费和投资相等; D.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投资正好为零;8.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B )A.消费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B.消费水平提高,国民收入增加;C. 消费水平不变,国民收入增加; D.储蓄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9.假设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增加60亿元,可预期均衡的GDP增加( D )A.20亿元; B. 12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10.在两部门经济中,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1,则均衡收入水平为( D )A.4300亿元; B. 3400亿元; C.770亿元; D.7000亿元;11.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时增加1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C.增加1元; D.下降4元;12.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提高往往被认为是下列何者的增加所引起的( B ) A.进口; B.意愿的自发性支出;C.税率; D.私人储蓄;13.假定总供给曲线为水平,MPS为0.25,那么自发性支出增加10亿元将使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上升( D )A.2.5亿元; B.10亿元; C. 250亿元; D.40亿元;14.其他条件不变,下面哪一项不会使国民收人提高( D )A.政府国防开支增加; B.个人计算机出口增加;C. 消费者娱乐支出增加; D.公众购买的储蓄债券增加;四、判断题1.消费和储蓄都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动,所以.收入增加.消费和储蓄都可以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习题参考答案复习与思考1.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
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
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
2.答:如教材中图3.5所示。
45°线上的点都表示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相等的,意味着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图中总需求曲线即为图3.5中的c +i 曲线,该线与45°线的交点E 点就是产品市场的均衡点,该点所决定的收入水平即为均衡国民收入y*。
在这一点家庭的计划消费与企业的计划投资之和正好等于产出水平,企业既不会出现产品积压,也不会出现产品不足,因而,产i出将保持原有的规模,所以该点决定的产出是均衡国民收入。
当产出偏离y*时,都不会处于均衡状态。
当产出大于y*时(如图中的A 点),总产出大于总需求,这时,企业将会出现非意愿存货,为此要降低产出水平。
相反,当产出小于y*时,总需求大于总产出,产出将会增加。
因而,只有E 点是均衡点,也只有E 点所决定的产出y*是均衡国民收入。
3. 答:如教材中图3.6,s 线即为储蓄曲线。
投资曲线是一条纵坐标为i 的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两条线的交点E 点就是均衡点,E 点所决定的收入水平y*就是均衡收入水平。
当收入水平偏离y*时,产出都不会处于均衡。
当产出水平大于y*时,从图中可以看到,储蓄大于投资,这意味着,经济中的总供给(总产出)大于总需求。
因为,当储蓄与投资分别加上相同的部分消费c 时,就分别是经济中的总产出与总需求,所以,储蓄与投资就可以分别代表总产出与总需求,因此,储蓄大于投资就意味着总产出大于总需求,所以,经济中的厂商将会出现存货意外增加,非意愿存货出现并大于0,厂商将会减少产出。
相反,当产出水平小于y*时,总需求大于总产出,存货出现意外减少,即非意愿存货小于0,厂商将增加产出。
总之,大于或小于产出水平y*时,都不会处于稳定的水平,因而,只有y*是均衡国民收入。
4. 答:均衡收入的变化量与带来这种变化的因素的变动量之比率称为乘数,或者也可定义为,某一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用公式可表示为:k=Δy/ΔA ,其中k 为乘数值,ΔA 为自发支出的变化,它包括投资变化Δi 、政府购买变化Δg 和转移支付变化Δtr 等,这个公式表明了自发需求变化导致产出以k 倍变化。
这个理论反映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关系,某一部门支出(即需求)的增加必然在经济中引起其他部门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收入以k 倍的值增加。
一般说来,需求增加时,只有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并且假定自发需图3.6 投资—储蓄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i,ss求变化时利率、汇率等都不变化,则自发需求增加ΔA才会导致收入水平增加kΔA。
如果经济中已实现了充分就业,即没有可利用的闲置资源,则自发需求增加ΔA不会使产出水平(或实际收入水平)上升。
5. 答: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
税收一方面形成了政府的收入,是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另一方面对其它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影响。
税直接抵减了企业与个人的收入。
企业收入的减少将使其用于投资的量受到抑制,个人收入的减少将引起消费的下降。
由此,可以看到税收的征收或增加将使得经济中的总需求下降,进而在经济中引起连锁反应,大大降低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政府支出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产品或劳务的购买,即政府购买支出。
另一部分是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支出是总需求的构成部分,所以它的变动直接影响到了总需求的大小,继而引发收入与消费的一系列反应,从而影响了均衡国民收入。
转移支付改变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从而引起消费的变动,在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后,使得均衡国民收入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三种活动对总需求及均衡收入的影响有所差异。
第一,政府购买支出与转移支付对总需求与均衡收入的影响是同向的,即政府购买支出与转移支付增加会使得均衡收入也是增加的,相反,二者减少将引起均衡收入减少。
但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则恰恰相反,二者的变动是反向的。
第二,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动将直接影响总需求,而税收与转移支付则通过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个中间环节影响了总需求。
6. 答: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7. 答: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
总支出的变化量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但是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
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
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
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
例如增加10亿元政府购买,一开始就能增加10亿元总需求,但是减税10亿元,会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0亿元,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一开始增加的消费需求只有8亿元,这样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绝对值就必然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也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
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是与政府购买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8. 答: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需求,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需求。
税收的变化与总需求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需求也减少。
总需求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
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需求,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
总需求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需求,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需求。
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
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总支出是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例如,增加1美元的政府支出,一开始就使总需求增加1美元,因为政府购买直接是对最终产品的需求。
可是增加1美元的转移支付和减少1美元的税收,只是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消费支出只增加0.8美元,这0.8美元才是增加1美元转移支付和减税1美元对最终产品需求的第一轮增加,这一区别使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使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9. 答:增加储蓄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反之,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萧条。
如下图所示,当储蓄增加,储蓄曲线会向上移动,从而均衡收入水平降低。
由此得出一个看来是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从而引起萧条,因而对整个i,ss经济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从而使经济繁荣,因而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
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在这个悖论中包含了某些一般理论的因素,即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
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强调了消费的这种作用。
从总体上看,生产对消费的制约作用是主要的,但在某些情况下,消费对生产的作用也可以成为主要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能力的无限增加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相对缩小是其基本矛盾的表现之一。
总需求不足在经济中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课后练习1. 选择题(1)A;(2)A;(3)A;(4)C;(5)A;(6)C;(7)B;(8)A;(9)C;(10)D;(11)B;(12)C;(13)D。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单说明理由(1)错误,因为储蓄增加将减少消费,从而减少总需求,导致均衡产出减少。
(2)错误,投资乘数=1/(1—MPC),所以,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大。
(3)错误,平均消费倾向可以大于1。
(4)错误,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之时。
(5)错误,在消费和收入的分析中,消费曲线的消费轴上的截距是自发消费。
(6)错误,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曲线是斜率递减的曲线,而非直线。
(7)正确。
(8)正确。
(9)错误,投资乘数具有双向作用,投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减少投资也会使国民收入成倍的减少。
(10)错误,储蓄函数的低利率为1—MPC,因为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因而1—MPC 也是大于0小于1的,因而储蓄函数的斜率大于0。
(11)错误,在三部门经济中,实施定量税时,政府的净税收和购买支出同时变动一个相同的数额,国民收入水平变动与净税收和购买支出同样的量。
3. 解:(1)均衡国民收入y=c+i+g=1000+0.75(y-700+100)+800+650=1000+0.75y-450+800+650,得y=8000,即均衡国民收入为8000可支配收入yd=y-t+tr=8000-700+100=7400(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投资乘数:475.11=-==igkk税收乘数:375.175.-=--=tk转移支付乘数:375.175.=-=trk平衡预算乘数:kb=14. (1)均衡国民收入y=c+i+g=1000+0.8×(y-550+50)+650+550=1000+0.8y-400+650+550,得y=9000,即均衡国民收入为9000消费C=1000+0.8×(9000-550+50)=7800政府预算盈余BS=t-g-tr=550-550-50=-50(2)58.11=-=gk100590009500=-=∆=∆gkyg*5. 解:(1)可支配收入:yd=y-tn=y-50消费:c=30+0.8(y-50)=0.8y-10均衡收入:y=c+i+g+nx=0.8y-10+60+50+50-0.05y=0.75y+150 解得y=150/0.25=600,即均衡收入为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