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铰接

合集下载

主次梁连接节点是否应该进行铰接处理的讨论

主次梁连接节点是否应该进行铰接处理的讨论

如果你能保证主梁具有一定的抗扭承载力,可以不用铰接;不过最好是铰接,这
样次梁端部的钢筋较少,施工方便
你在论坛搜一下,应该以前很多人讨论过这个问题的。

实际情况应该是介于铰与不铰之间,不能说哪个正确或者错误,应根据实际情况看二者谁更合理。

一般情况是次梁相对主梁来说很小,次梁完全可以考虑点铰接,如果次梁截面跟主梁相差不大,建议不点铰。

点铰不点铰的区别主要在于:点铰了次梁端支座配筋较小,相应次梁首跨跨中钢筋较大,这样对于次梁来说是偏于安全的,因为次梁对主梁有一个扭矩作用,但是一旦次梁开裂,扭矩会大幅减小,支座钢筋受力减小,跨中受力增大;如果次梁不点铰,那么一旦次梁开裂,对支座主梁扭矩大幅减小,次梁跨中受力增大,对次梁来说偏于不安全(是一种趋势,并不表示就一定不安全),也就是说此时支座钢筋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当然,也还有另外一个问题,点铰时,忽略了次梁对支座主梁的扭矩,对该支座梁来说是偏于不安全的,通常这种情况下是人为配置一些受扭钢筋。

其实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你点也行不点也行,一般是:如果点铰(次梁支座钢筋按不小于跨中钢筋1/4配),支座梁人为配置抗扭钢筋;如果不点铰,就适
当放大次梁跨中钢筋。

(如果次梁支座钢筋特别大,明显不合理,就点铰)。

请问什么情况下需要将梁的一端或两端设为铰接

请问什么情况下需要将梁的一端或两端设为铰接

请问什么情况下需要将梁的一端或两端设为铰接框架梁一端无柱的时候该端要设置为铰接,这是为了避免形成扁大柱,如果不这么做将使相邻两柱或扁柱在地震作用下吸收大量楼层剪力。

造成平面内各抗侧力的竖向构件刚度不均匀,尤其在局部突出不为在端部或平面中部对称,产生扭转效应,不过我个人认为这只是理论的看法,铰接与否只在计算模型和计算书中有体现,施工图中是不会体现的,那么施工单位如何理解这种做法,再何况,即使施工单位知道这是铰接,他会做成铰接么?铰接既然在模型中输入了,必然会在计算结果上体现出来,那么施工图也会体现出来,比如次梁点了铰接以后,负筋变小,底筋变大了。

除非你不按照计算书配筋的。

那个简单例子来说,比如一端和砌体结构的圈梁浇注,一端和梁现浇,为了减少梁对砌体墙和圈梁的扭转影响,就要考虑此处铰接,以减少节点的弯矩,降低影响设成铰接支座负筋会少一点铰接与否在计算上当然是可以体现出来,梁柱改铰之后相当于去除梁端弯矩,计算的直接结果是增大底部负筋的配筋量,在计算书中体现为铰接的地方是个圈,但是03G101中有铰接梁柱的画法吗?如果有我真该回去好好看看书了,如果没有施工图如何体现铰接。

砌体结构中大梁一般为两端铰接,因为梁端在荷载作用下会有转角,框架中一般深入柱子上的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的话,可视为固定端,如果是次梁的话实实际情况可考虑为铰接。

我有做设计的时候就是有些抗扭的钢筋超筋有的时候我就把它设成铰接这样就不会超筋了!次梁点了铰接以后,负筋变小,底筋变大了。

按照计算书配筋的肯定不会有问题,我觉得次梁一般考虑内力重分布的时候按铰接布置意思就是面负筋少就是铰接,多防点就钢了?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的理解.结构力学里所谓铰的概念无非是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概念(X,Y向位移约束),实际的工程中正常使用时不存在铰(混凝土浇成以后就是刚接),只有在破坏时支左出现裂缝以后梁产生挠度变形,才形成的理论上的铰.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人为的设置某些次梁为铰支,是为了让该梁在地震中支左先破坏,以至于减弱对框架梁的扭曲,实质上也是为了保证框架的尽可能完好,不至于倒塌,该次梁下部配有更多的钢筋,使得支左破坏后有一定程度的保证不至于立即断裂.,减少人员的伤亡.总而言之,是一个地震中的主次破坏概念.这是我收集到的资料,应该对大家有所帮助次梁在PMCAD主菜单1和主菜单2不同输入方法的比较分析次梁可在PMCAD主菜单1中和其它主梁一起输入,程序上称为“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也可在PMCAD主菜2的“次梁布置”菜单中输入,此时不论在矩形或非矩形房间内均可输入次梁,但只能以房间为单元输入,输入方式不如在PMCAD主菜单1中方便。

(完整版)一端是柱一端是梁的这种梁为什么要指定铰接

(完整版)一端是柱一端是梁的这种梁为什么要指定铰接

本人正在建模的一栋框架住宅,由于首层是车库,需要大空间,二层是一梯四户的格局,就出现了二层楼板处出现大量的梁。

其中一条梁一端搭在柱子上,另一端直接搭在另外一条框架梁上,上头说搭在框架梁上的一端要指定铰接。

我问了一下,他说如果不指定的话,框架梁配筋会显得很大。

坐等高人解释一下个中的原因,最好能通俗点~从受力分析方面什么的解释一下,本人从事结构设计不久。

先感激了二种情况你都可算一下,比较一结果就知道是不是会差很多。

有差别,但不一定差很多。

梁搁梁,主梁抗扭刚度(截面尺寸)不大的话,次梁梁端弯矩是不大的,因此可以假定,这是一种情况。

另外,有时需要,人为设定为铰:不想使次梁梁端有此弯矩传递到主梁上(使主梁不受扭),次梁负筋用d10。

一般来说,连续梁中间支座是固接的,负筋配足,这样的话次梁的弯矩传递是连续的,边支座人为的设置成铰接,因为我们不希望次梁把弯矩传给主梁使主梁受扭,但设置成铰接后梁端可能会产生裂缝,另外,即使不点成铰接,PKPM一般也不会配足负筋的,而且还会照顾到主梁受扭,配受扭钢筋,所以我一般都不点铰接,你可以把点铰前点铰后的结果对比一下。

个人认为不报红的话,可以不点铰的~~报红了,框架梁抗扭算不过的话,可以点铰,释放梁端负弯矩,在配筋上体现~~ 可以不点铰支的,框架梁抗扭算不过,可以点铰。

我认为应该点铰接,如果不点铰接,两梁都按主梁计算,没有主次之分,框架梁配筋会很大.如果两梁荷载基本相同,可以不铰接点铰接就是让它有裂缝,减轻主梁压力我试过点不点铰接差不多,计算的时候也是按铰接算的弯矩是0.梁与柱连接,柱的刚度比梁的刚度大,节点为刚接;梁与梁连接,梁的刚度相差不大,节点为铰接;首先要说的是PKPM中satwe,假设,梁一头在柱上,则认为梁是从柱上挑出的梁,所以,计算会显示是梁上部超筋;点铰,没错可以通过计算,但是想想这种结构计算的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建议调整柱网要看主梁的宽度是否满足《混凝土规范》10.4的节点锚固要求,不满足的话应该是铰接,满足的话应该是固接个人认为,点铰接一般是在该节点次梁的配筋量较打的时候,而这个量大的配筋反应了一个问题,就是主梁收扭很厉害。

铰接板(梁)法名词解释

铰接板(梁)法名词解释

铰接板(梁)法名词解释
铰接板(梁)法是桥梁建造中的一种结构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计算装配式桥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该方法将相邻板(梁)之间的连接视为铰接,即只能传递剪力而不传递弯矩。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现浇企口缝连接的装配式桥梁以及仅在翼缘板间用焊接钢板或伸出交叉钢筋连接的无中间横隔梁的装配式桥。

在应用铰接板(梁)法时,有两个基本假定:
1.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板接缝只传递竖向剪力。

2. 用理想半波荷载来分析跨中荷载的横向分布规律。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更好地模拟实际情况,并且对于具有特定结构特征的桥梁来说更加精确。

但是,它的计算过程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钢梁铰接、刚接节点计算

钢梁铰接、刚接节点计算
w f 2 w b
18.44 61.72 计算满足
160.00 10.00 145.00 125.00 1750.00 59.50 36458.33 480.49 484.16 请重新计算
Q235钢材
)
计算结果IF(σ <f f ,"计算满足","请重新计算") 四、连接板厚度选取 连接板的截面尺寸应按螺栓连接构造要求确定 次梁腹板高h1 次梁腹板厚tw 单剪板高度h2 板厚t≥h1tw/h2+2~4mm
200.00 8.00 180.00 10.89 取t=12mm
2 2 2 2 2 2 2 2
计算数据
备注(GL1与GL1)
341.09 104.12 0.10 10.41
2.00 0.04 0.12 0.01 0.06 8.00 16.27 5.42 155.00 1.00 0.45 1.00 62.78 58.91 喷砂 (单剪) M16 (KN) (m )
2
(m)
1号螺栓竖向剪力设计值Ny=V/n+N1y 1号螺栓所受剪力为Nv=sqrt(Nx2+Ny2) 计算结果IF(Nv<Nv ,连接板焊缝计算 角焊缝抗拉或抗压、抗剪强度设计值f f 焊角高度hf 设计焊缝长度l 角焊缝的计算长度l w=l -2hf 角焊缝的有效截面面积Af =(2l w0.7hf ) 角焊缝受的剪应力τ f =V/Af 角焊缝的截面模量Ww=(2l w20.7hf )/6 角焊缝受的正应力σ f =Me/Ww+N/Af 角焊缝受的合应力σ =sqrt(σf 2+τ
次梁与主梁铰接节点设计计算
计算公式 一、设计条件 轴力设计值N(KN) 剪力设计值V(KN) 高强螺栓偏心距e(m) 剪力偏心弯矩Me(KNm) 二、高强螺栓计算 螺栓列数m 受力最大的1号螺栓至螺栓群形心水平距离x1 受力最大的1号螺栓至螺栓群形心竖直距离y1 各排螺栓到螺栓群形心水平距离的平方和 ∑xi =(x1 +x2 +… +xi ) 各排螺栓到螺栓群形心竖距离的平方和 ∑yi2=(y12+y22+… +yi2) 螺栓数n 剪力偏心弯矩对1号螺栓的水平剪力N1X=Me*y1/(∑xi +∑yi ) 剪力偏心弯矩对1号螺栓的竖向剪力N1y=Me*x1/(∑xi +∑yi ) 高强螺栓预拉力P(KN) 折减系数β =1.1-L1/(150d0) 摩擦面抗滑移系数μ 传力摩擦面数目nf 1号高强螺栓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vb=β(0.9nf ·μP) 1号螺栓水平剪力设计值Nx=N/n+N1X

铰接梁施工措施

铰接梁施工措施

15101回风及运输顺槽两端头及两顺槽铰接梁支护安全技术措施一、工作面情况:15101工作面目前面长120m,工作面煤层平均为1.89m,顶板由K2灰岩,局部发育一薄层黑色泥岩组成,底板为泥岩,地板为泥岩或者含黄铁矿砂质泥岩。

经矿领导及有关技术人员论证,工作面两端头和两顺槽超前支护使用0.8m金属铰接顶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

单体支柱柱径0.1m,排距为1.2m,误差±0.1m;柱距0.8m,误差0-0.1m。

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0KN(11.5Mpa)。

工作面上出口(运输巷端),超前支护20m,一排支护在转载机与煤帮中部、两排支设在距煤柱侧0.3m处;下出口(回风巷端)超前支护三排布置,距左右帮各0.9m,间排距为0.8×1.2m;遇大坡处时,要在液压支柱底部施工一个三角型柱窝,规格为:长×高=0.3×0.2m;柱窝底部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并抹成麻面;使支柱支设可以更加牢固。

液压支柱底部要穿铁鞋,可以更好的固定支柱。

为保证施工期间安全,特编制本措施并贯彻学习,严格按此措施执行。

二、操作方法与步骤:及时将准备好的0.8米铰接顶梁按照顺序,每棚摆放一根,待工作面一个循环后,及时将0.8米铰接顶梁挂上,最后按照综采工作面回采顺序进行支护。

工作面支护0.8米铰接顶梁回收流程:把0.8米铰接顶梁转入工作面,并按顺序每棚摆放一根工作面采煤机过后及时挂0.8米铰接顶梁(打上临时支柱)出煤移溜打柱回柱。

按照流程顺序循环回采至工作面形成0.8米铰接顶梁。

三、安全技术措施;1、支护0.8米铰接顶梁前首先检查工作面支护情况,条件困难、顶压较大、支护严重不合格等不得进行铰接顶梁作业。

2、准备枇子、塑笆、木料等支护材料要充足。

3、作业过程中,必须有管理人员、跟班队长现场跟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支护铰接顶梁时三人配合,一人递梁,一人稳柱,一人升柱,确认人员站稳安全后,方可增压,并由升柱人员统一指挥。

钢梁铰接施工方案

钢梁铰接施工方案

钢梁铰接施工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钢梁铰接施工方案,以确保钢梁的安全可靠连接,满足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

2. 施工前准备2.1 施工材料准备•钢梁:按照设计要求准备合适的钢梁。

•钢板:用于做连接板,在铰接处提供足够的支撑面积。

•螺栓:选择适当强度的螺栓,确保连接的牢固性。

•动力工具:如电动扳手、电钻等,用于安装螺栓。

2.2 施工人员准备•熟悉钢梁铰接施工工艺和相关标准要求的施工人员。

•施工人员需具备相关的安全培训证书和操作技能。

2.3 安全措施•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工人应佩戴符合安全标准的头盔、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确保施工现场的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3. 施工步骤3.1 钢梁的定位与支撑在施工区域内,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准确确定钢梁的位置。

然后,使用合适的支撑工具将钢梁固定在预定位置上,以确保钢梁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移动。

3.2 连接板的加工与安装根据钢梁的尺寸和设计要求,加工连接板。

连接板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梁的荷载,并提供稳定的支撑面积。

连接板安装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上的要求进行布置。

使用合适的螺栓将连接板固定在钢梁上,并确保螺栓紧固力适当。

3.3 螺栓的安装与紧固在连接板上预先布置好的螺栓孔中安装螺栓。

使用动力工具逐个紧固螺栓,确保每个螺栓都能够承受所需荷载。

在紧固过程中,应使用扭力扳手控制螺栓的紧固力。

3.4 施工质量检查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查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检查内容包括:•螺栓紧固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连接板固定是否稳固。

•钢梁是否处于预定位置,并能够正常承受荷载。

如发现施工缺陷或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和整改。

4. 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意识培训:施工人员必须定期进行相关的安全意识培训,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

•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限制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安全防护设施:施工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帽、安全鞋等防护装备,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意外伤害。

关于PKPM中梁的铰接的问题

关于PKPM中梁的铰接的问题

关于PKPM中梁的铰接的问题我在工程中常常碰到两根梁搭在一起,下面没有柱子,从而使一个梁的扭矩很大.. 我就把梁连接设成铰接释放掉扭矩... 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梁的连接可以设成铰接主要是看刚度比,如果支座梁对其它的梁约束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设定为铰接。

有时候次梁是当成主梁输入的,可能就会出现扭矩较大的情况。

另:我说的是端支座的情况,中间支座倒是没有涉及到。

框梁跨中的次梁和靠支座的次梁截面大小也一样的,那为什么跨中不扭而支座会扭呢,因为跨中的梁线刚度和支座处的梁线刚度是不一样的,大家知道刚度其实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线刚度越大,那么说明其抵抗变形的能力就会大.显然,靠近支座处的框梁受到框柱及其他框梁的约束,使得该部位的线刚度非常大,而跨中的部位线刚度较之支座处小,因而导致框梁的这个部位最易变形,轻松释放掉次梁传递来的扭距,反观同一根框梁的支座处,刚度太大,能量集中,扭距不能得到释放,导致这个部位容易出现抗扭不足的情况.就好比我们想掰弯一根棍子,施同样的力,在跨中变形很明显,在支座附近就不明显.但是问题又来了,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做法都是把靠支座处的梁设为铰结,这样就接近于跨中的受力情况,这样一来,电算是容易通过了,可是和真实情况是有差异的,实际上,靠支座处的框梁的扭距还是会比跨中的扭距大的,可我们人为把它忽略了,不是矛盾了么pkpm这样的问题感觉很多,刚度相差较大的话,应该做成铰接,这样跟接近实际受力状况。

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是否铰接,根线刚度比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原因很简单,框架结构中有的梁的线刚度要比柱的线刚度大好多,也没有人把柱端看作铰接,铰接和固接是通过构造措施保证的。

作为梁端铰接,就是要保证梁端有一定的转动能力;固接,就是要限制梁端的转动能力;实际上没有完全的铰接也没有完全的固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使我们的构造措施能满足工程的需要。

我们认为假定梁端为铰接的结构,实际上梁端仍然有一定的弯矩,因此《混凝土规范》10.2.6条对此作出了规定,要求上部配置构造钢筋,就是这个道理。

第15讲 桥梁工程铰接板(梁)法

第15讲 桥梁工程铰接板(梁)法

1 0.04 306 232 155 104 070 048 035 026 023
0.0214 241 197 148 112 087 068 055 047 044
0.02 147 160 164 141 110 087 072 062 057
3 0.04 155 181 195 159 108 074 053 040 035
(1)计算刚度参数γ
(2)计算跨中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 土木工程系 黄林
第15讲 铰接板(梁)法
解: (1)计算刚度参数γ
≈.
=
.
×
. .
× ×
×
=.
(2)计算跨中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
1、3号板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坐标ηki
板号 γ
单位荷载作用位置(i号板中心) 123456789
0.02 236 194 147 113 088 070 057 049 046
0.0214 148 161 166 142 110 086 071 060 055
土木工程系 黄林
黄林
3 号 板
土木工程系
0.148 0.161 0.166 0.142
0.110 0.086 0.071 0.060 0.055
1 2 34 5 67 8 9
1 号 板
0.241 0.197 0.148 0.112 0.087
+
土木工程系 黄林
== ===
=− −
== ===
=
第15讲 铰接板(梁)法
6.5 铰接板法
3. 计算理论
变位系数计算
=−
===
土木工程系 黄林
第15讲 铰接板(梁)法 6.5 铰接板法

怎么区分刚接和铰接

怎么区分刚接和铰接

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送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送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只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接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需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规范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呈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接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送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区别

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区别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承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递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梁、板中固接、铰接及锚固

梁、板中固接、铰接及锚固

2
5.弯矩调幅,可以使梁端弯矩变小,更容易施工,但调幅仅针对重力荷载作用效应(国 外规范有针对水平力调幅的规定, 弯矩调幅虽然是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 但是还有一个附加 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减缓顶部钢筋拥挤情况、 将顶部钢筋通过调幅移至底部, 这样便于混凝 土的浇筑,调幅的本质是充分的利用材料性能,尊重了结构的实际受力过程。 《高规》规定,现浇框架结构 BEK=0.8-0.9,应此现浇结构不能小于 0.8。程序只对梁 端负弯矩调幅,遇梁端正弯矩时不调,因此当梁跨由多于两个梁单位元组成时,若程序对其 跨中弯矩未作调幅处理时,应人工处理。若程序不能识别悬臂梁时,应人工指定,或对经调 幅后的悬臂梁负弯矩人工修正。 框支层和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的±0.000 层框架梁不能调幅。 6.底框:底框中设置的托墙梁一般设计成两端固结,如果约束不够还有加腋的做法,以 减小跨中弯矩, 优化梁的受力状态, 防止梁上墙体开裂。 在 PKPM 中, 需要在上面说过的“特 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将托墙梁定义为“转换梁”, 如此才会考虑托墙梁的特殊受力和构造要 求。 7.所有节点都能按刚接最好,或者采取措施能够刚接,点铰接一般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一般边跨框架梁柱节点,连梁与剪力墙节点,剪力墙平面外梁与墙柱节点刚度比满足固接, 即一般按固结考虑,假设存在施工困难或者超筋等难处理问题,假设是框架梁柱节点,则点 铰。 pkpm 受力分析时,在不人为的修改时,不管是梁柱节点,梁梁节点,还是梁墙节点, 程序都是按固接,除了次梁外(按次梁建模时,程序自动判定为铰接) ,然后通过三维空间 有限元计算方法,算出连续梁的弯矩。 8.人为把节点改成铰接的情况:1.实际模型并不是铰接,比如梁宽很大,也就是刚度比 不满足条件, 或者框架梁直接支撑在很薄的剪力墙上, 并且没有设构造端柱时; 2.不好锚固, 施工困难时;3.梁端超筋时,或者抗扭超筋(但尽量少用,不得已而为之) ,比如梁梁节点, 但框架梁一端刚接一端铰接的部位尽量少些。 铰接梁定义的太多,导致内力的重分布,刚度变小,内力计算不合理;并且楼层抗侧刚 度减小越厉害,为了控制位移,也许竖向抗侧构件会加大很多的,而实际中,点铰后刚度是 实际存在的,设计于是变得浪费。 9.梁墙尽量按刚接(一般是设了构造端柱,满足刚接的基本条件) ,但往往超筋超限, 如果超筋超限,在地震组合下将该梁定义为连梁进行刚度折减。在风荷载组合下按刚接框 架梁进行强度和裂缝的验算.锚固长度平直段都要满足 0.4Lae 或 0.4La 10.对梁梁交接的铰点, 点铰梁端支座可以按混凝土规范的弱约束节点构造, 但对梁墙、 梁柱交接点,梁端上部钢筋应予以加强,对于比较重要的部位,应以不大于 2%的配筋率 满配。

后加钢梁与混凝土梁铰接方法

后加钢梁与混凝土梁铰接方法

后加钢梁与混凝土梁的铰接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方法:
1. 焊接方法:将钢梁与混凝土梁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这种方法需要在混凝土梁上预
留焊接接头,然后将钢梁与接头进行焊接。

这种方法连接紧密,具有较好的刚性和承
载能力。

2. 锚固方法:使用螺栓或锚杆等连接件将钢梁与混凝土梁固定在一起。

这种方法适用
于较大跨度的桥梁或大型结构,可以提供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可靠的连接。

3. 嵌入法:在混凝土梁浇筑时,事先在梁的端部嵌入一段钢梁,使其与混凝土形成连接。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较好的刚性连接,但需要在建造过程中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固定。

4. 拼接法:将后加的钢梁与混凝土梁采用螺栓或焊接等方式进行拼接。

这种方法适用
于需要灵活调整和更换的场合,可以方便地进行组装和拆卸。

根据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铰接方法可以确保连接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进行梁铰接时,建议咨询专业工程师或结构设计师,以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关于PKPM中梁的铰接的问题

关于PKPM中梁的铰接的问题

关于PKPM中梁的铰接的问题我在工程中常常碰到两根梁搭在一起,下面没有柱子,从而使一个梁的扭矩很大..我就把梁连接设成铰接释放掉扭矩...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梁的连接可以设成铰接主要就是看看刚度比,如果支座梁对其它的梁约束并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预设为铰接式。

有时候次梁就是当做主梁输出的,可能将就可以发生扭矩很大的情况。

另:我说道的就是端的支座的情况,中间支座倒是没牵涉至。

框梁跨中的次梁和靠支座的次梁截面大小也一样的,那为什么跨中不扭而支座会扭呢,因为跨中的梁线刚度和支座处的梁线刚度是不一样的,大家知道刚度其实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线刚度越大,那么说明其抵抗变形的能力就会大.显然,靠近支座处的框梁受到框柱及其他框梁的约束,使得该部位的线刚度非常大,而跨中的部位线刚度较之支座处小,因而导致框梁的这个部位最易变形,轻松释放掉次梁传递来的扭距,反观同一根框梁的支座处,刚度太大,能量集中,扭距不能得到释放,导致这个部位容易出现抗扭不足的情况.就好比我们想掰弯一根棍子,施同样的力,在跨中变形很明显,在支座附近就不明显.但是问题又来了,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做法都是把靠支座处的梁设为铰结,这样就接近于跨中的受力情况,这样一来,电算是容易通过了,可是和真实情况是有差异的,实际上,靠支座处的框梁的扭距还是会比跨中的扭距大的,可我们人为把它忽略了,不是矛盾了么pkpm这样的问题感觉很多,刚度差距很大的话,必须制成铰接式,这样跟吻合实际受力状况1我倒是存有相同的观点,与否铰接式,根线刚度比是没什么关系的,原因很直观,框架结构中有的梁的线刚度必须比柱的线刚度小好多,也没有人把柱端看做铰接式,铰接式和固接是通过结构措施确保的。

做为梁端铰接式,就是必须确保梁端存有一定的旋转能力;固接,就是必须管制梁端的旋转能力;实际上没全然的铰接式也没全然的固接,我们所要搞的就是并使我们的结构措施能够满足用户工程的须要。

我们指出假设梁端为铰接式的结构,实际上梁端仍然存有一定的弯矩,因此《混凝土规范》10.2.6条对此做出了规定,建议上部布局结构钢筋,就是这个道理。

梁端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梁端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梁端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1、刚接是指构件与构件之间既能传递垂直和水平作用,又能传递转动力矩的连接方式。

刚接时构件与构件之间的作用力可分解为垂直力、水平力和弯矩。

2、铰接,指用铰链连接。

常用在机器、车辆、门窗、器物的两个部分的装置或零件的连接,如铰接式无轨电车、铰接式货车、铰接式客车。

轴承连接、合页连接等也是目前常见的铰链。

人们常见的门扇和门框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它们是不可以分离的,但它们还是可以具有有条件的相对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梁刚接铰接定义及处理方法
(2014-01-13 15:50:07)
分类:pkpm建模、结构计算
钢筋混凝土梁刚接铰接定义及处理方法
1、理论力学中刚接铰接的定义
理论力学中,当该节点不产生弯矩可定义为铰接,当产生支座负弯矩时,可定义为刚接;、
2、混凝土结构中刚接铰接的定义
对于梁柱节点,当柱子线刚度i2>20 i1(强柱弱梁)时,i1 为梁线刚度,i2为柱线刚度,i=EI/L,梁端可以按完全固接计算,此时梁端弯矩误差在5%以内,反之i1>20i2,强梁弱柱,梁端可以按完全铰接计算;线刚度20 倍是什么概念,假设L1=L2,b柱=b梁, 则意味着h1>2.7h2,h1为梁截面高度,h2为柱截面高度,此时可假设梁为刚性梁,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节点主要位移是水平位移,可以忽略转角。

实际工程中,理想铰接不存在。

因为混凝土梁柱节点是现浇的,而且该节点至少有构造钢筋。

在外力作用下,设计为铰接的节点实际会产生一定数值的弯矩。

在SATWE软件中,所有构件的受力都是按刚度分配,次梁梁端点铰后,仍然有刚度存在,也就会分配到力,也从另一个方法说明了不存在弯矩为0的理想铰接。

在混凝土结构中将能承担一定弯矩的铰接点称为塑性铰。

强柱弱梁时,柱相对线刚度比梁大很多,在外力作用下,梁端变形受到了柱的约束,在两端产生了支座负弯矩,该负弯矩与外力荷载基本成正比。

外力荷载较大时,支座负弯矩也较大,导致梁端支座处钢筋较密集,不利于施工。

此时可人为将该梁端设计为塑性铰,降低其支座负弯矩。

在混凝土结构中,铰接其实为塑性铰。

当梁端弯矩较大,超出了该梁截面的受弯承载力后,该节点分担的支座负弯矩不再增加,等于受弯承载力,不随外力荷载而变化。

塑性铰弯矩数值一般较刚接状态下的弯矩数值小。

塑性铰设计的本质是弯矩调幅,控制混凝土梁在受力过程的约束条件,释放弯矩。

4、钢筋混凝土梁刚接铰接的选择原则
1)与剪力墙平面外相连的梁按铰接处理
原因是剪力墙平面外刚度为0,无法约束梁端变形;
2)支座处左右两端梁顶标高相差太大,导致支座负筋无法连通,可按铰接处理
3)次梁与主梁的交点可设计为刚接或铰接,但必须满足11G101图集要求。

4)节点为刚接点有两个前提条件:强柱弱梁的线刚度比要求;梁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要求;不满足其中任一条件时,都可能点绞;对于抗震框架梁节点,不管为刚接还是铰接,其钢筋锚入支座的水平段长度必须满足0.4Lae.
4、SATWE非框架梁点绞算例
该算例中,次梁都按主梁输入,一个次梁点铰,一个次梁不点铰,一个取消次梁。

图1、图2 说明按主梁输入的次梁在点铰后,会影响侧向刚度计算,但很微弱。

图3 说明,次梁对整体侧向刚度的贡献:14938/14590=1.0239。

仅仅2.39%,不会超过5%。

图4、图5 的周期继续说明次梁的刚度贡献微弱,点铰不点铰对整体结构的计算都并没有影响。

对于框架结构中,有效抗侧力结构是由框架梁、框架柱组成。

而框架结构中的次梁是楼板的组成部分,承受竖向荷载并传递给框架梁,有抗震设计与无抗震设计一样可不考虑延性,次梁箍筋按剪力确定,构造按非抗震时梁的要求,没有135°弯钩及10 倍直径直线段的要求,次梁跨中上铁可设架立筋。

所以次梁不参与抗震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铰接处理,是需要人工进行判断的,并不是什么都可以点铰,过多的铰接会让结构产生大量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内力分配不合理因素加大,使得计算结果的失真。

结构分析应真实可靠。

同时注意不要让结构产生机构,也就是几何可变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