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挂挡下坡速度变化特征仿真研究
长大下坡路段货车运行速度特性及预测
长大下坡路段货车运行速度特性及预测张驰;任士鹏;王博;张宏;吕博【期刊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2(50)3【摘要】为研究长大下坡路段货车运行特征,提高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确保车辆在长大下坡路段安全行驶,收集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断面车速数据,对货车速度时空分布特性及车速离散程度进行分析,并通过Q-Q概率图和单样本K-S检验对长大下坡货车速度分布特征进行检验,得到长大下坡路段货车行驶速度分布特性,根据分布特性进行运行速度模型误差分析,确定误差原因及修正变量,最后建立货车运行速度预测修正模型,并进行模型修正前后有效性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货车在长大下坡路段行驶过程中,随着下坡距离增长,速度先逐渐降低,随后趋于稳定,车速离散程度随着下坡距离及交通量增长而增加;货车车速特性不随时段变化产生明显差异;长大下坡路段断面车速符合Logistic分布的规律,速度高度集中且对称于高峰速度值;现有运行速度预测模型预测货车运行速度时具有误差,速度误差主要原因是模型未考虑交通密度的影响,基于此建立的货车运行速度预测修正模型相对误差降低了4%~14%,有效性明显提升。
由此可为长大下坡运行速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提升货车下坡安全性。
【总页数】12页(P38-49)【作者】张驰;任士鹏;王博;张宏;吕博【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2.3【相关文献】1.高原环境连续下坡路段大货车行车速度预测模型2.长大下坡路段货车制动器温度变化规律研究3.长大下坡路段大货车制动鼓温升影响因素分析4.一种长大下坡路段货车运输机械设计研究——以货车电梯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实车路况的胶带式无级变速器调速特性仿真
CVT i n a Ve hi c l e
L I AO Li n。 q i n g h
C vT’ S l o a d .T h r o t t l e a n g l e a n d r o a d s l o p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w i t h s p e e d r a t i o w e r e c a l c u l a t e d.t h e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a mo n g s p e e d r a t i o o f ub r b e r — b e l t C VT,t h r o t t l e a n g l e ,r o a d s l o p e we r e o b t a i n e d .
廖林 清h, 胡 飞 , 谢 明 , 蔺朝莉
( 1 . 重庆理工大学 a . 汽车零部件制造及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b . 重庆 汽车 学 院 , 重庆 4 0 0 0 5 4 ; 2 . 重庆 电子 工程 职业 学 院 , 重庆 4 0 1 3 3 1 )
摘
要: 为研 究整 车 实 际行 驶 中胶 带 式 无级 变速 器 的传 动 比与 油 门开度 、 道路 坡 度 的 变化
半挂牵引车的上坡与下坡行驶技巧
半挂牵引车的上坡与下坡行驶技巧半挂牵引车是一种特殊的货车,常用于长途运输和重载货物的运输。
在日常驾驶中,遇到上坡和下坡路段是司机们面临的一项挑战。
为了确保行驶的安全和效率,司机需要掌握一些上坡与下坡行驶的技巧。
本文将为您介绍半挂牵引车在上坡和下坡路段的行驶技巧,以提高您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
上坡行驶技巧1.提前预判:在面临上坡路段之前,司机需要提前预判路况,判断坡度的陡峭程度和路面的情况。
这样可以让司机做好准备,适时调整车速和挂挡。
2.保持适当的车速:在上坡路段,司机需要根据坡度的陡度和路况合理控制车速。
过快过慢的车速都会影响车辆的稳定性,过快容易造成熄火,过慢则会影响行驶效率。
建议根据坡度调整驾驶速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3.合理挂挡:半挂牵引车在上坡行驶时,司机需要根据坡度合理选择挂挡,以保证足够的动力输出。
一般情况下,较陡的上坡路段应挂低速挡,而较缓的上坡路段可适当选择高速挡。
根据车速和转速的变化,合理调整挂档方式,保证车辆动力和转速的匹配。
4.保持稳定的加速度:在上坡行驶时,司机需要保持稳定的加速度,避免频繁踩油门或刹车。
过于急促的加速或刹车会使车辆失去平衡,造成意外的发生。
逐渐增加或减少加速度,保持平稳的行驶,有助于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5.注意悬挂高度和重心:半挂牵引车在上坡行驶时,悬挂高度和重心的调整尤为重要。
司机需要根据不同的坡度调整悬挂高度,使货物的分布更加均匀,减少车辆的重心偏移。
这样能提升车辆的稳定性,减少侧翻的风险。
下坡行驶技巧1.提前预判:下坡行驶同样需要提前预判,判断坡度的陡峭程度和路面的情况。
司机需要提前对车速和挂挡进行调整,以确保行驶的安全。
2.减速与制动:在下坡行驶时,司机需要根据坡度的陡度和路况适时减速和制动。
使用发动机制动和脚刹结合的方式,可以减少制动片的磨损和制动温度的上升。
避免过度制动,以免制动失灵或制动过猛导致车辆失控。
3.避免急转弯和紧急变道:下坡行驶过程中,司机需要尽量避免急转弯和紧急变道。
高原环境连续下坡路段大货车行车速度预测模型
高原环境连续下坡路段大货车行车速度预测模型陈立辉;郭忠印【摘要】为了研究高原环境下连续下坡路段载重货车速度运行规律,以国道214线海拔高度4600~4800 m的巴颜喀拉山一段连续下坡为试验路段,选择标准载重49 t的东风天龙半挂车为试验车型,利用VBOX III设备的车载全球定位系统(GPS),采集超过20000个运行速度有效数据.通过岭回归方法,以坡度、坡长为自变量,建立高原环境连续下坡路段载重货车运行速度预测模型.通过实测数据验证,回归模型能够较好预测标准载重货车在该海拔高度范围内的连续下坡路段上的实际运行速度.%In order to study the speed operation law of heavy-duty trucks on the dow nhill section under the highland environment,over 20 000 effective data of operating speed was collected by the GPS sys-tem of VBOX III device,taking the continuous descending slope on the Bayan Hara Mountain ranged from 4 600 m~4 800 m as the test section and selecting the Dongfeng Denon semi-trailer with stand-ard load of 49 tons as the test model.Considering the slope ratio and slope length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the forecasting model of heavy-duty truck operating speed on the continuous dow nhill section was established by utilizing the ridge regression method.It is verified by measured data that the re-gression model can better predict the actual operating speed of standard heavy-duty trucks on the con-tinuous downhill section within the scope of altitude 4 600 m~4 800 m.【期刊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年(卷),期】2018(042)002【总页数】4页(P243-246)【关键词】交通工程;连续下坡;岭回归;高海拔环境;运行速度;GPS【作者】陈立辉;郭忠印【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804;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8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0 引言公路连续下坡路段是事故高发路段[1].与低海拔环境不同,针对高原环境下的连续下坡路段道路安全研究成果较少.高原环境具有典型而恶劣的气候条件,大气压和含氧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海拔高度5 000 m,大气压力下降约46%,大气含氧量下降约46.7%,大气压力和含氧量的降低对交通安全系统会产生一系列影响,首先是对驾驶员的生心理的影响,主要包括反应时间、心率、运动系统等[2-4].其次是对车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车辆的动力性能和气压制动性能[5-6]上.车辆的实际行驶速度总是随公路线形、车辆性能,以及驾驶员特性等各种条件的改变而改变,高原环境对车辆和驾驶员的影响最终都会通过车辆速度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了研究高原环境连续下坡路段的车速特征,本文以214国道海拔高度4 600~4 800 m的巴颜喀拉山段连续下坡为研究对象,通过VBOX III设备采集试验车辆的连续行车速度数据,分析纵坡参数对行车速度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建立高原环境连续下坡路段的载重货车行车速度预测模型.1 试验设计从试验的角度来看,与使用雷达设备或位于固定点的其他传感器的定点测量不同,本研究采用GPS设备沿车辆行驶路径连续收集速度数据,避免了断面法定点采样的离散型对车速行驶轨迹的破坏.以标准载重49 t的东风天龙半挂车为试验车型,利用安装在车顶的车载VBOX III设备的全球定位系统(GPS),采集国道214线海拔高度4 600~4 800 m的巴颜喀拉山一段连续下坡行车速度数据.为了防止不同驾驶习惯对试验造成的干扰,本试验选择一名本地驾驶员驾驶试验车辆,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为1 s.试验时段选择08:00—16:00的晴朗天气,车流为自由流,试验共进行了20次.为了排除明显不合理的数据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本试验在数据选择上进行了降噪处理,选择坡度单一、车速稳定路段车速数据作为分析数据来源,排除因不同坡度及车速离散过大对结果造成的影响.2 运行速度预测模型2.1 参数选择影响载重货车下坡路段的行车速度因素有很多,如坡度、坡长、车辆总重量、车辆进入纵坡的初速度、空气阻力、驾驶员技能等.根据本研究目的,结合文献[7-9],选择坡度、坡长作为自变量.根据实测数据绘制散点图,首先绘制坡度与速度散点图,见图1.根据散点图的变化趋势,结合多模型评估,选择二次多项式作为拟合模型,拟合方程为y=2.566 3x2-23.548x+76.835R2=0.644 5(1)由判定系数R2=0.644 5可知,坡度与车辆运行速度二次多项式关系较为显著.图1 坡度与车速关系图其次,绘制坡长与速度散点图,见图2.同样根据散点图的变化趋势,结合多模型评估,选择二次多项式作为拟合模型,拟合方程为y=-0.668 5x2+6.917x+19.167R2=0.601 7(2)由判定系数R2=0.601 7可知,坡长与车辆运行速度二次多项式关系同样较为显著. 图2 坡长与车速关系图2.2 模型构建根据上述分析,选择二元二次多项式作为拟合模型,设纵坡坡度变量P为,坡长变量L为,车速V为y,回归模型如下为(3)将二元二次多项式转换为线性模型,设转换后的线性回归方程:y=a0+a1x1+a2x2+a3x3+a4x4+a5x5 (4)式中:a0为常数项;ai为变量系数,i=1~5.根据概率原理,y为随机变量,将方程化为矩阵形式:(5)yn×1=xn×pap×1+εn×1(6)也可记为y=X·a+ε(7)根据残差平方和:SSR=ε′ε=(y-Xa)′(y-Xa)(8)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通过对残差平方和进行最小化,就可以得到总体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a.a=(X′X)-1X′y(9)通过经典线性回归进行模型构建,排除虽然个别变量参数显著性检验的拟合方程得到满足,但回归方程参数共线性始终无法消除的问题,以及膨胀因子VIF超过10的上限导致共线性严重,致使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估计准确,本文通过岭回归的方式,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岭回归,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2.2.1 岭回归原理岭回归是带二范数惩罚的最小二乘回归法,一种专用于共线性数据分析的有偏估计回归方法,实质上是一种改良的最小二乘估计法,该方法通过放弃最小二乘法的无偏性,以损失部分信息、降低精度为代价,获得回归系数更为符合实际、更可靠的回归方法,对病态数据的耐受性远远强于最小二乘法.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是在平方误差的基础上增加正则项,见式(10)~(11),其中,k为岭参数,范围为0~1.0.Lossfunction=(11)2.2.2 K值选取本文通过方差扩大因子法选择k值,方差扩大因子VIF度量了多重共结性的严重程度,一般当与VIF>10 时,模型就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此,选择k的经验做法是使所有方差扩大因子VIF ≤10,这时所对应的k值的岭估计就会相对稳定. 本研究基于R语言进行岭回归分析,图3为岭参数k与膨胀因子VIF的关系图.当VIF≤10时,即可满足回归方程对膨胀系数的要求.由图3可知,岭参数k约为0.4时,膨胀因子VIF在10以内,因此,本文取岭参数为0.4.图3 岭参数与膨胀因子关系图根据选择的岭参数k值,可以确定具体的参数估计值,图4为选择不同的岭参数值时对应的膨胀因子VIF值,图中竖向虚线为k取0.4时,对应的回归方程中的参数值.图4 参数岭轨迹图当k取0.4时,模型调整后R2=0.65,意味着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较好,可以满足回归分析的需要.同时根据德宾-沃森检验值为1.501<10,不存在显著的自相关问题.见表1.表1 模型摘要模型调整后R调整后R2标准估算的误差德宾⁃沃森10.7110.6502.751001.501根据回归结果得到的对应参数值及相关显著性检验,见表2.表2 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估计比例估计标准差(比例)t值(比例)Pr(>t)a030.63321a1-1.3756-8.09877251.58236065.118163.09×10-7a20.9615966.84312061.13641886.021651.73×10-9a30.3353985.77461491.82066553.171711.52×10-3a4-0.11913-5.36542061.60900263.334638.54×10-4a50.1200114.21779371.75179352.40771.61×10-2将得到的参数值带入方程,最后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30.633 2-1.375 6X1+0.961 6X2+R2=0.65(12)将具体的变量代入方程即可得到速度与坡度、坡长的回归方程。
自动变速车辆下坡换挡策略研究
2018年(第40卷)第2期汽车工程Automotive Engineering2018(V 〇1.40)N 〇.2d o i : 10.19562/j .chinasae .qcgc .2018.02.012自动变速车辆下坡换挡策略研究+孟凡婧,金辉(北京理工大学智能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为解决传统自动变速车辆下坡行驶时意外升挡等问题,从发动机制动特性出发,分析了车辆带挡滑 行时的动力学特性。
在此基础上,结合公路设计标准确定了目标参考车速和约束挡位,制定了基于道路坡度信息的下坡工况换挡控制策略,并运用Matlab/Simulink 和驾驶模拟器进行了驾驶员在环仿真实验。
结果表明:该换挡策略 能有效解决通常自动变速车辆下坡行驶时存在的问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驾驶员的驾驶意图;既能充分利用发 动机的制动作用,又能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兼顾行驶效率,更好地满足了自动变速车辆坡道行驶的要求。
关键词:自动变速车辆;发动机制动特性;车辆动力学;下坡换挡控制策略A Study on the Shifting Strategy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Vehicle in Downhill DrivingM e n g Fanjing & Jin HuiResearch Center of Intelligent Vehicle ,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Beijing 100081[Abstract ]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cluding the incidental up-shilt o f conventional automatic transmission ve hicle in downhill driving , the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 l vehicle during coasting with clutch engaged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braking characteristics o l engine . On t h i s basis , together with highway design regulations , the target reference speed and constrained gear position are determined,a shifti ng control strategy in downhill condition i s pro posed based on road slope information,and a driver -in -the-loop simulation experiment i s conducted by using Mat - lab/Simulink and driving simulator .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 h i f t strategy proposed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 l conventional automatic transmission vehicle in downhill driving and embody driver’s intent t o a certain extent . I t not only makes f u l l use o f the braking capability o f engine,but also takes care o f driving efficiency while ensuring driving safety,better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 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vehicle in downhill driving .Keywords : automatic transmission vehicle ; engine braking characteristics ; vehicle kinematics ; d o w n h i l l shifting control strategy刖言我国山地、高原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 积的69%,因此山区道路成为我国道路交通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公路S形弯坡路段自由流大货车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由于地势 险峻 、 工 困难 或资 金有 限 , 同形式 施 不
路 面状况 、 天气 、 交通 状况及 驾 驶员状 况等 因素的影 响 , 中公路 线形 主要 包括 曲线半 径 、 度和线 路长 其 坡 度 。由此 可 以得 到基 于公 路线 形的车 速影 响因素抽 象 函数关 系式 :
曼
+ + +
1 2 3
4
段 的加 减速 幅度基 本在 土5 m/ 0k h以 内。
( )实际路 线 中大 部分 s形 弯坡 路段 双 曲线两 3
曲 中点 B、 之间 的纵 向断 面基 本 是 同为上 坡 或 同 D
卅
为下坡 , 为上坡 车速表现 为减 速状 态 , 为下坡则 若 若
在 2 O世纪 6 O年 代 , 西方 发达 国家 就 开始 了车
基 于公路线形 的直 线 、 坡 和 圆曲 线车 速 影 响 因素 纵
关 系 式 。直 线车速 影 响因素关 系式 为 :
1 厂( 1 LI , , 一 , n Ri R…1 1 1 ) () 2
辆运行 速度 的研究 , 公 路线 形 的 车速 研 究 则 是 近 对 2 0年才发 展 起来 的。1 9 9 0年 , 国 L mm 等人 美 a R.
第3 期 21年 01 月 。
S形 弯坡 的特点 , S形弯 坡路段设 置 如下 5 车速 在 个 观测点 : 为直缓点观测 点 , D 为曲 中点 观测点 , A B、 C 为缓缓点观测点 , E为缓直点 观测点 ( 图 1 。 见 )
D
式 中 :叭 表 示 预 测 车 速 ; 表 示 当前 车 速 ; 、 儿 i R i L 、 分 别 表 示 当前 曲线 的半 径 、 度 和 路 段 长 坡 度 ; 。 i 、 分 别表 示 下‘ 个 曲线 的半 径 、 R 州、 L 一 坡 度 和路段 长度 。 这些公 式的前 提是理想道 路交通 条件 下仅考 虑 道 路线形影 响 。由基 于公路线 形 的 S形弯坡 路段 车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AMT换挡特性仿真系统(必看)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AMT换挡特性仿真系统程秀生1毕乾坤1杨建华2(1.吉林大学;2.北京计算机一厂)【摘要】以桑塔纳2000型轿车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发动机特性数学模型。
通过对汽车车速计算、线性2自由度汽车模型稳态响应的建立、离合器分离与接合模型分析、换档规律的计算以及图像模型的建立和处理,设计了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档特性仿真系统。
系统仿真结果与装有AMT的桑塔纳2000轿车实测数据对比表明,二者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系统的正确性。
主题词:AMT换挡特性仿真中图分类号:U463.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703(2007)09-0001-03AMTShiftCharacteristicSimulationSystemBasedonVirtualRealityTechnologyChengXiusheng1,BiQiankun1,YangJianhua2(1.JilinUniversity;2.BeijingNo.1ComputerFactory)【Abstract】ThisarticleestablishestheenginecharacteristicmathmodelbasedonthedataofSantana2000.TheAMT(AutomatedMechanicalTransmission)shiftcharacteristicsimulationsystemisdesignedthroughcalculatingthevehiclespeed,establishinglinear2freedomvehiclemodelsteady-stateresponse,analyzingtheclutchmodelofdiscouplingandcoupling,calculatingshiftrulesandestablishingfiguremodel.IncontrastwiththeSantana2000equippedwithAMT,thesimulationresultisbasicallyconsistentwiththerealmeasurementdata,thustheaccuracyofthesimulationsystemisvali-dated.Keywords:Automaticmechanicaltransmission(AMT),Shiftcharacteristic,Simulation1前言换挡特性是指相邻两挡在换挡过程中各油门开度下加速度与车速的关系、牵引力与车速的关系、以及油耗与车速的关系。
汽车同步器换挡性能仿真研究
∞ ∞
. 一
∞
∞
一
∞
O 9 8 7 6 5 4 3 2 1 O
…
删 悭 一 一一 锁环角 j 墓 度…
…
帽 是
仙 士
蒌 孥
;
_
^ . { … J ¨
;
÷ {
锁止 面 与锁环 接合 齿锁 止 面接触 ,进 入 同步锁 止 阶段 ,如 图 1 ( b ) 所 示 ,摩擦 力矩 大于 作用 在
锁止面上的拨环 力矩 ,锁环阻挡齿套使其不能继续轴 向移动;随后 逐渐变小,齿套与锁 环 角速 度差 逐渐 减 小 ,当 小 于等 于 时 ,齿套 在轴 向力 作用 下拨 开锁 环 ,整 个拨 环过 程 为
解锁 阶段 ,如 图 1 ( c ) 所 示 ,直 至两 部件 的锁 止面 脱离 接触 ,即虚 线所 示 ;拨环后 齿 套不 再受 锁
・ 1 6・ 汽齿科 Nhomakorabea技
2 0 1 5
z cn 。 _  ̄ I R S i nc t
_ _ _
( 1 3 0 。 ‘ 吉 毛 )
3
‘一
式 同步 器 的换挡 过 程 ,通 过动 态仿 真 来分 析 换挡 力 、机 构转 动 惯量 及 摩擦 材 料动 摩擦 系数等 主要 设 计参 数 对 同步器 性 能 与换挡 二次 冲击 的 影 响规律 ,为设 计 阶段 提供 参 考 ,缩 短 开发 周 期 ,节 省研发 成本 。
1 同 步 器 工作 原 理
. ・
I l ;
一
●
/
i i ;
矗 i . 1 。 - ] v
l i - i  ̄
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运行特性研究
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运行特性研究贵阳市,550000摘要:交通事故是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高达120多万人,受伤者达5000万。
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公害”和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高速公路长下坡车辆运行速度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对驾驶员行为特征调查、试验与分析,确定影响长大纵坡行车安全性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高速公路;长下坡;运行速度引言通过长大纵坡交通流特征和车辆特征调查,分析不同车型比率、车辆超载状况、车辆换车道行为、不同交通流量等对混合交通流的运营风险的影响。
1长大纵坡路段车辆运营风险分析(1)货车制动失灵风险分析在长大纵坡典型货运车辆制动温升模型基础上,依据事故资料和线形数据,重点研究平面线形和道路结构物(隧道、桥梁、立交、收费站)对货运车辆制动鼓温升模型的影响,建立修正的制动鼓温升模型。
同时,绘制运行速度剖面图和制动器温度变化图,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货车在不同位置应对突发事件下(紧急制动、紧急避让、转弯等)的安全储备性能,以确定沿线运营风险。
(2)客运车辆运营风险分析通过分析长大纵坡路段客运车辆在自由行驶状态时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特性和乘客的心理指标,进行客运车辆的运营风险分析。
(3)混合交通流的运营风险分析通过长大纵坡路段交通流运营状态特征分析,确定不同交通流运营状态下的安全约束条件与控制标准,并运用动态归类技术建立混合交通流的实时运营风险评价模型。
选取事故多发路段进行试验,通过事故多发段的事故检验交通流运营风险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长大纵坡交通工程措施适用性分析总结国内外在长大纵坡交通工程措施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贵州省地理气候环境特点,依据驾驶行为特征和车辆运营风险,通过实地调研与驾驶模拟试验,深入分析这些措施方案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对可行的方案进行实施性完善,确定各项技术指标。
主要分析和完善的保障措施包括:(1)不同气候环境下车速控制标准研究根据路面在湿滑、凝冰等不良条件下的车辆运营风险,确定长大纵坡路段不同车辆的车速控制标准。
基于CRUISE的一种换挡优化仿真分析
2 8 2 J 4
2 8 2 3 S 2 8 0 , 7 0 2 8 3 7 6
抛 6 6
2 7 奠7 5
2 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1
,
, , ,
/
,
, , /
,
机转速有不同的燃油消耗率 。
2 0 3 0 4 0 5 0
所以,车辆在相 同车速情况 下,可 以通过选择不 同的变 速箱档位使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最低 , 从而达到节油的 目的 。
2 7 l 瑚 豫
●
7 0
2  ̄. 7 4
2 9 &l 3 2 9 7 . 鹪 3 2 0 , 4 9
关键 词 :经济性 ;换挡优化 ;c r u i s e 中图分 类号 :U 4 6 2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7 9 8 8( 2 0 1 7 ) 1 5 — 1 5 0 — 0 3
Ge a r Shi f ing t S i mu l a io t n Ba s e d on Cr ui s e Ana l y s i s
驱动力 ,E C U 上可 以采集到车速、发动机转速 、档位 、预估
扭矩、节气 门开度 ,油 门踏板开度 ,油耗仪采集整车等速油
耗等信息 。
表1 发动机不 同转速不 同负荷下的燃油消耗 率
l 2 f 1 0 4 聃 t 3 3 0 7 A7 3 0 8 . 7 6 3 0 2 . 8 0 3 O l . 5 1 6 0 0 5 5 65 l 2  ̄, 7 7 2 8 7 . 1 O 2 8 8 . 1 3 2 8 4 . 9 1 2 O ∞ 6 ∞. 2 O 2 锚 m 舶 2 . 4 3 2 7 1 . 3 4 舯 2 . 2 0 m 4 9 2 8 0 0 5 7 0 . 7 3 3 1 0 1 9 2 6 8 . 9 4 2 7 7 4 . 2 棚 - 帅 3 2 呻 6 2 I I 9 3 6 62 7 2 托. 4 6 2 瑚 2 3 6 ∞ 91 4 . 4 4 4 . 1 2 31 3 . 3 6 3 9 9 A 8 4 4 0 . 9 3
不同道路条件下汽车恒速下坡控制仿真研究
不同道路条件下汽车恒速下坡控制仿真研究陈孝玉;张强;李青【摘要】实现汽车恒速下坡控制对于提高汽车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加装液力缓速器汽车恒速下坡控制的特点,通过分析汽车下坡缓速制动过程,建立汽车下坡缓速器制动仿真模型.根据缓速器缓速制动原理设计了基于Matlab/Stateflow逻辑控制的恒速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中选取混凝土、卵石、砂石等不同路面条件对汽车恒速下坡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充液率调节值对车速变化的影响关系,得到了汽车在不同路面条件下实现恒速制动的充液率合理调节取值.仿真结果表明液力缓速器单独作用于汽车制动可以实现恒速下坡控制,路面条件与液力缓速器充液率调节值大小对恒速控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期刊名称】《现代机械》【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6页(P73-77,98)【关键词】液力缓速器;恒速控制;充液率;仿真【作者】陈孝玉;张强;李青【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贵州遵义563006;遵义师范学院,贵州遵义563006;遵义师范学院,贵州遵义563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1.30 引言汽车液力缓速器是一种辅助制动装置,一般安装于重型汽车上用以产生制动力矩从而使汽车在不用或者少用主制动器的情况下车辆速度降低或者保持稳定[1]。
利用液力缓速器恒速控制汽车下坡行驶,既可以避免连续的使用主制动器造成制动失效和制动片磨损过快,又可以使汽车获得恒定的速度从而提高行驶效率和增加驾驶人员安全感,故液力缓速器恒速控制对于提高汽车运输的经济性、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液力缓速器缓速控制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重型汽车研究热点,文献[2]针对液力缓速器制动扭矩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缓速器定转子叶轮的几何参数是影响制动扭矩关键因素;文献[3]对液力缓速器缓速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出了缓速器结构参数与制动效能的影响关系;文献[4]对液力缓速器缓速策略进行了研究,并证明了其缓速器缓速控制的有效性;文献[5]与文献[6]对液力缓速器恒速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研究,证明了策略的有效性。
AMT换档规律的仿真与分析
S N a U Xio—h r , A Jn at H N ig—to , a
CUIS u—l h i
S ad n ia 5 0 1C ia; . h nh iU i rt n i e n h nogJn n2 0 3 hn 2 S ag a n esyo gn r g v i fE ei Si c ol eo A t teE gne n Sa g a 0 6 0C i c neC lg uo i n ier g,h n h i 12 hn e e f mov i 2 a; 3 B in oai a o eeo rnp r t n eig10 8 hn ) . ei Vctn lClg Ta ot i ,Bin 0 0 4C ia jg o l f s ao j
所 以在建立 其 动力 学模型 时 , 首先要 对其 进行 适 当 的简 化 。( )各 个部 件均 以集 中质 量形式 出现 ;2 1 ( )不 考 虑
传动系部件的弹性阻尼;3 ( )忽略扭振 、 摆振等震动的 影响;4 ( )传动轴和半轴只起传递转矩的作用 ;5 ( )只
考虑 直线行 驶状 态 下 的车 辆动 力学 特性 。 12 仿 真 的意 义 .
A MT换 档 规 律 的 仿 真 与 分 析
孙小男 韩敬涛 崔淑丽 , ,
(. 1 山东 省 交通 科 学研 究所 , 山东 济 南 2 0 3 ;. 5 0 12 上海 工 程 技术 大 学 汽 车工 程 学 院 , 海 上 2 12 ; 0 60
3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 学院, . 北京
变速器传动系统动态特性仿真及优化技术研究
变速器传动系统动态特性仿真及优化技术研究汽车变速器作为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对于汽车的性能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变速器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优化技术研究,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变速器传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变速器传动系统是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根据不同的驾驶工况,调整车辆的速度和扭矩。
通过变速器传动系统,可以实现汽车的加速、减速、行驶和停车等功能。
在实际工作中,变速器传动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才能确保汽车的平稳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因此,对变速器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了解变速器传动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改进。
在进行仿真分析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变速器传动系统的结构、材料、工作原理、传动比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道路状况等。
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变速器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为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在优化技术研究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这些优化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最优解,使变速器传动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通过优化技术研究,可以提高变速器传动系统的效率、减少能量损失、延长使用寿命。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本文对变速器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仿真分析和优化技术研究,提高了变速器传动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这对于提升汽车的性能、舒适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于不同车速的特种车辆平顺性仿真研究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Parts• 27•基于不同车速的特种车辆平顺性仿真研究汪学文(安徽省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六安237010 )摘要:伴随着我国车辆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车辆行驶中的平顺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对于特种车辆来说,关于车辆操作的平稳性要求更高。
本文将从车辆振动行驶以及车速的角度,展开不同车速状态下的特种车辆平顺性仿真模拟分析研究。
关键词:振动模型;特种车辆;平顺性;仿真〇引言通过考察特种车辆平顺性,主要是将路面的激励作用传送到轮胎上面,进而传递到整个车辆全身,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
而特种车辆对于悬挂系统的要求很高,因为车身的质量比较大,所以振动的幅度和频率都会非常大,为了能够提升特种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其展开非线性的悬架系统振动模型分析。
i非线性悬架系统的振动模型构建如果想要构建好特种车辆的非线性振动模型,我们需要量了解关于弹性元件的问题,也就是要做好车辆轮胎,油气弹簧的刚性设计,特别是对特种车辆的底盘部位展开动力建模时,一定要综合车辆的油气悬架特征进行设计,然后再结合车辆车身的实际框架结构还有路面情况来设计出一种质量振动模型'其中悬架系统中弹性车辆元件 的刚度系数设为K,而阻尼系数设为C,这两个系数都有 着非线性形变的特点,特种车辆单气室中的油气悬架系统 结构如图1所示。
1.1阻尼系数确定关于阻尼系数的确定问题,需要先假设好缸筒的体积 是不变的,然后再实施活塞杆和缸筒之间的上下振动活塞作者简介:汪学文(1965-)男,安徽金寨人,本科,工程师,工作单位为安徽省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专用汽车结构设计。
形几何尺寸。
在标注尺寸、技术要求前,首先要设置好文 字样式、尺寸标注样式,即尺寸各组成部分的外观形式。
2.2.2装配图零、部件编号编写零、部件序号,需要用快速引线标注命令Qleader 绘制序号指引线及注写序号。
重型车辆换挡同步过程建模仿真分析
10.16638/ki.1671-7988.2018.13.014重型车辆换挡同步过程建模仿真分析吴明达,郝宝兰(山东公路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文章以重型载货车辆作为研究对象,对同步器同步过程进行建模与仿真。
从整车运动学及变速箱动力学角度对车辆换挡过程进行分析,推导出通用性强的换挡同步数学模型。
通过与实验数据分析比较,验证了模型具有代表性,从而可以预测各个参数对换挡过程影响,为换挡参数改进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数学模型;换挡同步;仿真中图分类号:U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988(2018)13-47-03The heavy-duty vehicle shift synchronization proces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nalysisWu Mingda, Hao Baolan( Shandong Highway Technician University, Shandong Jinan 250100 )Abstract:The model and simulation of the synchronization of synchronizer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heavy vehicle. Analyzed the shift process from the point of the vehicle dynamics and gearbox, derived the versatility mathmatical model of synchronous shift. Verifie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l by comparing with experimental data, which can predict the effect of every parameter on gearshift, and can provide basis for modifying the shift parameters and designing the control system. Keywords: Mathematical model; Synchronous shift; simulationCLC NO.: U467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8)13-47-03引言重型车辆在换挡过程中容易出现同步打齿造成换挡冲击现象,这是换挡操纵控制不当造成的,致使当前挡位齿轮与目标挡位齿轮未达到同步强行啮合产生“非同步冲击”的现象。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汽车变速器换档性能研究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汽车变速器换档性能研究汽车变速器的换档性能是影响整车换档平顺性和驾驶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汽车变速器换档性能的研究现状,基于以多体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虚拟样机技术,结合SC35M6型变速器校企联合开发项目,对汽车变速器的换档性能进行了研究。
根据研究结论,设计并确定了SC35M6型变速器零部件的结构参数,保证该型变速器具有良好的换档性能。
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根据同步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建立了同步过程的数学模型,为仿真试验奠定了基础。
(2)使用UG软件建立了换档系统零件和总成的3D模型,通过计算分析确定了仿真试验的边界条件。
(3)使用ADAMS软件建立了换档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研究了变速器基本结构参数、同步器锁止角对变速器换档性能的影响规律。
(4)使用NX高级仿真软件建立了换档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研究了换档拨叉结构对变速器换档性能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在换档力一定的情况下,同步时间随着摩擦锥面锥角的增大而增加,随着锥面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少,随着摩擦锥面平均直径的增大而减少,随着输入端转动惯量的增大而增加,同步器锁止角对同步时间没有影响;摩擦锥面锥角和锥面摩擦系数对二次冲击力没有影响,多锥同步器的二次冲击力小于单锥同步器,二次冲击力随着输入端转动惯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同步器锁止角的增大而增大;拨叉刚度越强,同步器摩擦锥面间的载荷分布越均匀,换档性能越好。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了以换档冲量和二次冲击力最小为目标的变速器相
关零部件的优化设计方法,并应用于SC35M6型变速器的设计。
降挡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降挡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降挡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降挡控制技术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原理进行探究。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一辆装备有降挡控制系统的汽车,实验过程中还使用了数据记录仪、摄像设备以及计算机等辅助设备。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汽车初始速度为60km/h,并保持在此速度下行驶。
2. 进行10次降挡控制,每次降挡前记录车速、转速等数据,并通过数据记录仪进行记录。
3. 分析记录的数据,计算降挡前后的加速度、转速变化等关键参数。
4. 观察摄像设备拍摄到的汽车行驶情况,分析降挡对其行驶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 降挡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汽车的加速性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在降挡后,汽车的加速度明显增加,从而提升了汽车的加速能力。
2. 降挡控制技术能够使汽车的转速更加合理。
通过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降挡后,汽车的转速明显变高,使得发动机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了汽车的运行效率。
3. 降挡控制技术对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降挡后汽车的行驶状态相对不稳定,需要驾驶员进行适当的调整。
这提示我们,在实际驾驶中,合理应用降挡控制技术,以避免影响行车安全。
4. 与传统手动降挡相比,降挡控制技术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实时性。
传统手动降挡存在因驾驶员的操作不准确导致的转速不匹配问题,而降挡控制技术能够根据车速和转速等多个参数实时调整降挡点,以确保降挡效果更好。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对降挡控制技术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其原理进行了探究。
实验结果表明,降挡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汽车的加速性能和转速控制能力,但其对汽车行驶稳定性有一定影响,需要驾驶员进行适当的调整。
此外,相比传统手动降挡,降挡控制技术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实时性。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提升汽车驾驶性能和行车安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于动力学仿真变速器驻车速度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动力学仿真变速器驻车速度设计方法研究
余春祥;倪良军;胡军峰;汤天宝;吕品;彭国民;蒋立强
【期刊名称】《汽车制造业》
【年(卷),期】2022()2
【摘要】本文以某7DCT变速器驻车机构为例,运用动力学仿真手段,对驻车动态速度进行模拟,对比试验结果,误差小于10%,形成一套合理且精度较高的动态驻车速度设计方法,该方法对指导动态驻车速度设计具有理论设计意义和实用价值。
当发动机在坡道上熄火时,装载手动变速器的车辆可以通过前进档或倒档配合驻车制动保持静止,而装载自动变速器的车辆无法实现此功能,因为当发动机熄火后,车辆处于断电状态,自动变速器的车辆无法挂档.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余春祥;倪良军;胡军峰;汤天宝;吕品;彭国民;蒋立强
【作者单位】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
【相关文献】
1.基于RecurDyn的自动档变速器驻车机构P-R换档性能的设计校核
2.基于ADAMS的自动变速器驻车制动速度研究
3.自动变速器驻车机构设计方法研讨分析
4.基于专利申请的国内外车辆自动变速器驻车挡热点问题研究
5.自动变速器驻车机构设计方法研讨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汽车换档过程中车速下降的解析方法
汽车换档过程中车速下降的解析方法
贺文田
【期刊名称】《传动技术》
【年(卷),期】1996(000)003
【摘要】本文通过对汽车在换过程中运动过程的分析,找出了汽车车变化的规律,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求出汽车在换档过程中车速降值,从而使汽车动力传动系数的优化设计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贺文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3.212
【相关文献】
1.汽车制动过程中瞬时车速和轮速的仿真计算 [J], 羊拯民;李伟
2.关于汽车车速检测装置的改进车速对比检测系统 [J], 祝贺;周伟;胡磊
3.汽车制动过程中参考车速计算方法的研究 [J], 余卓平
4.基于指定车速下换档的同步冲量计算方法 [J], 李广元;杨艳
5.东风EQ2102型汽车高速行驶中车速突然下降故障一例 [J], 袁同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 系 数 与 货 车 挂 挡 下 坡 速 度 成 负 相 关 ,货 车 空 载 时 表 现 更 显 著 。
关 键 词 !汽 车 ;载 重 货 车 ;发 动 机 制 动 & 下 坡 速 度 特 征
中 图 分 类 号 :U 469.2
文献标志码:A
文 章 编 号 !671 —2668(2019)01 —0001 —05
2
公路与
汽运
2019年 1 月
算 ; 为加速阻力,按式(!)计 算 ;F ? 为挂挡制动力
(N) ,按式(5)计 算 。
F {= Gfcosa
(2)
式中8 为滚动阻力系数,/=0•00# 6+ 0.000 056wa;
〜为汽车行驶速度(m/s) 。
式 中 : 为 空 气 阻 力 系 数 迎 风 面 积 (m) ; M 为汽
目前限制货车速度的方式分为主制动限速和辅 助 制 动 限 速 。主制动限速是指驾 驶 员 踩 制 动 器 进 行 制 动 限 速 ,该 方 式 能 在 较 短 时 间 内 吸 收 较 大 功 率 ,但 频 繁 踩 刹 车 会 导致刹车毂发热,产 生 热 衰 退 现 象 。 辅 助 制 动 限 速 包 括 发 动 机 制 动 、排 气 制 动 等 ,相比于 主 制 动 限 速 ,辅 助 制 动 限 速 在 单 位 时 间 内 吸 收 的 功 率较小,但可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由于货车 在 长 大 下 坡 过 程 中 时 间 较 长 ,采 取 辅 助 制 动 往 往 在 减小制动器工作负荷上能取得良好效果。发动机制 动 作 为 辅 助 制 动 的 一 种 方 式 ,利 用 发 动 机 压 缩 行 程 产生的压缩阻力、内摩擦力和进排气阻力对驱动轮 形 成 制 动 作 用 ,体 现 于 驾 驶 员 挂 挡 下 坡 等 操 作 上 。
表 1 车辆主要参数
数值 4 455 1 175 2 030
参数 箱 体 高 度 /mm
手动挡位数 最 大 扭 矩 /(N •m)
数值 2 000
7 900
510 150 6 000 2 000
传动比 (I ! ! )
车行驶速度(m/s) 。
货 车 在 下 坡 路 段 挂 挡 行 驶 时 ,平移质量惯性力 和旋转质量惯性力矩组成惯性阻力F >:
F > = " ma
(!)
式 中 : 为汽车旋转惯性矩转换系数;)为汽车行驶 加速度(m/s2)。
参数 簧 上 质 量 /kg 质 心 高 度 /mm
轮 距 /mm 车 轮 半 径 /mm 发 动 机 功 率 /kW 箱 体 长 度 /mm 箱 体 宽 度 /mm
近 年 来 ,中国西 部 山 区 公 路 货 车 重 、特大交通事 故 频 发 。一 方 面 是 由 于 西 部 山 区 道 路 沟 谷 交 错 、地 形起伏,为降低成本,设计和建设中部分路段采用极 限参数,伴随着陡坡、弯坡 组 合 ,增加了潜在安全风 险 。另 一 方 面 ,由于货车吨位大、质心 高 ,不具备轿 车 在 纵 坡 路 段 良 好 的 操 纵 性 能 和 制 动 性 能 ,反而在 下坡伴因庞大的重力势能转化速度陡增。因 此 ,货 车需具有一定的持续制动力来抵消转化的重力势 能 ,避免速度增长过快。
公路与
汽运
总第190期
H ig h w a ys A Automotive A pplications
1
货车挂挡下坡速度变化特征仿真研究!
万 远 航 ,部毅明
( 重 庆 交 通 大 学 交 通 运 输 学 院 ,重庆 400074)
摘 要 :为 使 驾 驶 员 在 长 大 下 坡 时 能 根 据 货 车 负 荷 和 路 况 合 理 利 用 发 动 机 制 动 ,减 少 因 制 动 器
建 立 不 同 道 路 场 景 及 车 辆 模 型 ,分析挡 位 、载重量、道路坡度、路面附着系数与货车挂挡自 行下坡速度的关系。
1 货车挂挡自行下坡分析
为探究货车挂挡自行下坡速度变化影响因素并 为 仿 真 分 析 提 供 依 据 ,利 用 汽 车 理 论 对 货 车 长 大 下 坡路段挂挡行驶进行受力分析(见图1 "
目前围绕货车纵坡道路行驶安全展开了大量研 究 ,但以制动器温升模型、安全 坡 长 、货车纵坡速度 预 测 、道 路 线 形 为 主 ,鲜 有 基 于 发 动 机制动分析车辆 纵坡速度变化特征;多以客车和半挂车为研究对象, 缺少关于物流运输主流车辆(两 轴 厢 式 货 车 )的研
究 ;仅以驾驶员选择挡位和道路坡度来分析车辆挂 挡自行下坡速度变化特征,未从车辆自身状态(载重 量 )方面分析速度变化特征;以实车试验为主,因考 虑 驾 驶 员 人 身 安 全 局 限 性 ,实 车 试 验 仅 在 良 好 路 面 测 试 ,缺少在低附着系数路面上的货车挂挡自行下 坡车速变化研究。为 此 ,该文在现有发动机制动研 究 的 基 础 上 ,以 两 轴 厢 式 货 车 为 研 究 对 象 ,通过
影 响 机 理 进 行 分 析 。 结 果 表 明 ,坡 度 、挡 位 、载 重 量 与 货 车 挂 挡 下 坡 速 度 成 正 相 关 ,其 中 挡 位 的 正
相 关 性 最 强 ;货 车 挂 挡 下 坡 速 度 与 路 面 附 着 系 数 通 过 地 面 给 轮 胎 的 反 切 向 力 发 挥 作 用 ,低 路 面 附
失 效 导 致 的 事 故 多 发 现 象 ,开 展 货 车 挂 挡 下 坡 速 度 变 化 特 征 仿 真 研 究 ,通 过 T ru ck sim 建 立 车 辆 模
型 和 不 同 道 路 场 景 ,对 挡 位 、载 重 量 、路 面 附 着 系 数 、道 路 坡 度 与 货 车 挂 挡 下 坡 速 度 之 间 的 关 系 及
根 据 图 1 ,货车在长大下坡路段挂挡行驶时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平衡方程为:
!i =!<+!= #!>#!?
(1)
式 中 :!,为重力沿坡面的分力(N ) ;F f 为滚动阻力
(N) ,按 式 ⑵ 计 算 为 空 气 阻 力 (N) ,按式 (3)计
基 金 项 目 :重 点 产 业 共 性 关 键 技 术 创 新 专 项 (cstc2 015zdcy— ztzx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