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五章综合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周练习(5、22)
1.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了物质循环 B. 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 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2.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 变化并绘图如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B 点表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B .D 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C .
D 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D .从O 点到D 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3.下列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相关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①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②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③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④能量从一个营养级输入下一个营养级是伴随着有机物的转移进行的 ⑤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可伴随着物质的循环而循环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 .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 .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 .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5.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 正确表述是( )
A 、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 、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 、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 、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6.农民拔除稻田中的稗草;清除食肉的“黑鱼”,这些做法的目的是 A .保持生态平衡 B .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 .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 .使物质能够尽快循环流动 7.若使农业生态系统朝着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发展,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由人类决定种养生物的种类 B .由人类进行播种、施肥
C .经常进行锄草、松土、治虫等田间管理
D .延长食物链,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8.一般地说,随着营养级的递增,生物的个体数量将依次( ) A .递增 B .递减 C .不能确定 D .不变
9.如图食物网中,a 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 ,至少需要生产者的量为y , 那么x 与y 的关系可表示为( ) A .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0ax+10x
10.如果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能量传递效 率为10%,那么请分析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A 、28千克
B 、10千克
C 、110千克
D 、280千克
11.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物种数量 年数
植物类别 1
4 1
5 25 40 草本 28 27 2
6 30 34 灌木 0 3 4 12 19 乔木 0 0 0 14 23 总计
28
30
30
56
76
A .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 .该地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 .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 .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未发生变化
1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 别为M1、M2,则下列4项正确的是( )
A .Nl·M1>N2·M2
B .N1·M1=N2·M2
C .N1·M1 D .N1·M1≥N2·M2 13.如图5—6,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两条食物链是:如果大量捕食青蛙,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 A .蛇的数量大大增加 B .虫害严重,水稻减产 C .老鼠大量增加,危害粮食 D .青蛙减少,维持了生态系统平衡 14.池塘中,鲢鱼在上层,鳙鱼在中上层,乌鱼在底层。这反映了 A 、种群密度 B 、种群空间特征 C 、生态系统的成分 D 、群落结构 15.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 kg 要吃10 kg 小鸟,小鸟增重o .25kg 要吃2kg 昆虫, 而昆虫增重100 kg 要吃1 000 kg 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A .0.05% B .0.5% C .0.25% D . 0.025% 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 .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就越多 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D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就越多 17.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 A .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 .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 C .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D .被分解者利用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分解者 ① ② ③ ④ 鸟 虫 草 18 .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鱼 水鸟。假设水鸟只依靠吃鱼来增加体重,那么每增加体重1千克,至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浮游植物量为( ) A.50千克 B.125千克 C.625千克 D.1000千克 19、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门以象粪为食,设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 ,则这部分能量中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A 、0kJ B 、106 kJ C 、2×106kJ D 、106-2×106 kJ 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 ) A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 C .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泄物中的能量 D .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21.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B .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C .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 .由于生产环节的增多,最终也增加了废物和污染 22.一个池塘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 ,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 、c 、d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a=b+d B.a>b+d C.a A .当狼吃掉一只兔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 .当狼捕食兔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人了第二营养级 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24.某地的一种金龟子专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大象是初级消费者,假设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2.5×108kJ,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金龟子处于第三营养级 ②金龟子属于分解者 ③流向金龟子的能量至少为2.5×106kJ ④金龟子从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零 A .①③ B .②④ C .只有② D .只有① 25、“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诗经·小雅·小宛》),这句话含有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 B.互利共生 C.捕食 D.寄生 26、图中三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 分析,错误的是( ) A.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B.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C.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D.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 型增长 27、右图为某一区域内共同生活的M 、N 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其中表述正确是( ) A.d>b 时,M 与N 的中间竞争激烈 B.b 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当曲线不重叠时,M 与N 不存在竞争 D.当M 呈“S ”型增长到达K 值时,会将N 从该区 域中完全排斥出去 28、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 、b )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种群与b 种群为捕食关系,a 种群依赖于b 种群 B .a 种群与b 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 种群为“S ”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 种群为“J ”型增长,始终受到a 种群的制约 29.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 值是 A .150只 B .400只 C .200只 D .300只 3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是 ( ) 作物 家畜 食用菌 蚯蚓 排泄物、杂屑(肥料) 产品输出 产品输出 产品输出 籽实 秸杆 (饲料) 粪屑 杂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