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十号线过江隧道长区间保证消防安全应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南京地铁十号线过江隧道长区间保证消防安全的应对
措施
摘要:近些年来国内外典型隧道火灾案例频频发生,阐明了隧道火灾的特点及危害性,已成为业界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隧道火灾方面的研究,指出“试验研究”和“数值计算”的重要性,结合设计规范和发生火灾策略,最终阐明了南京地铁十号线过江隧道长区间的消防安全措施的可行性,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隧道;消防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t home and abroad to typical tunnel fire case occurred frequently, illustrates the tunnel fi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zards, and has become the industry it is urgent research subje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unnel fir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test”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importance, combining the design standard and fire strategies, and in the end illustrates the nanjing metro line no. 10 long tunnel across the interval of the feasibility of fire safety 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subway; tunnel; fire
0前言
南京地铁十号线过江包括中间风井和直径11m隧道区间,线路从江北的中间风井出发,向东穿越长江后,到达江心洲站,全长约3.7km,含长约3.6km的盾构法圆隧道段和长约122.1m的明挖法中间风井。相对于过江隧道长区间这种特殊的环境,我们该如何去分析火灾条件下隧道的结构损伤情况,提出相应的防火保护措施,是目前我们要探讨的重点。
1隧道火灾研究现状分析
鉴于隧道火灾的危害性,世界各国对隧道火灾特性及对策的研究极为重视。各国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试图通过研究找出火灾发生的规律,从而为隧道火灾的预防及救援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目前,隧道火灾应对主要采取统计分析与评估,火灾试验和数值模拟三种研究方式。具体如下:
1.1 统计分析与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波恩联邦运输部委托进行了一次综合性调查,对1970-1985年间世界范围内85个城市中隧道火灾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以改善公路隧道、城市铁路隧道和地下铁路隧道的防火。1984年12月,英国的火灾研究所(fire research station)与英国铁路管理局合作对遭受重大火灾的summit隧道结构和通风竖井进行了灾后勘查评定和加固修复。1985年,以德国为主的西欧八个国家共同出资进行交通隧道防火问题的专门研究(eureka计划/bmbf研究项目),探讨隧道火灾的原因、隧道火灾的燃烧过程及其救援防治措施,其目的就是对隧道火灾提
供早期预测预报,及时灭火,杜绝灾情的发展或将隧道火灾危害减至最小。
1.2实验研究
长期以来,试验研究一直是隧道火灾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从1965年的奥芬耐格隧道火灾试验开始,国外进行了一系列隧道火灾试验,除了多次模型试验,还曾经在废弃的实体隧道中进行了大量的大规模试验,为火灾模式下的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有价值的参考。近些年来,我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火灾试验研究,但由于火灾的全尺寸试验研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主要以小尺寸的模型试验为主。主要研究内容着重于通风控制火灾时隧道的温度以及隧道火灾的消防方法。西南交通大学杨其新、王明年和闫治国等人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的防灾救援技术开展了研究,试验中采用调节隧道内燃烧油料量的方法模拟不同规模的隧道火灾。通过火灾模型试验研究火灾时隧道内温度的发展变化规律,以火灾规模和通风风速作为两个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火灾时隧道内不同区域温度、压力以及烟气的传播分布规律,并根据试验成果对秦岭隧道结构的防火措施、设备的布置方案、火灾时通风风速的设定以及行车距离的限制等给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基于上述国内外在隧道火灾方面的研究情况,隧道火灾及临界风速的研究应当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
(1)试验研究:火灾过程是一种三维非定常包含多相流体流动、
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及其相互作用的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鉴于火灾本身的复杂性以及隧道火灾的特殊性,仍需通过加强开展火灾试验获取更多数据资料。通过试验研究通风对火灾的影响以及通风时火灾热释放速率的变化;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测量分析火灾动态特性,如火羽流区的特性,也可为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提供详实的试验资料。
(2)数值计算:数值计算方面应当兼顾准确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可以自行开发隧道火灾发展和烟气运动模拟程序,也可利用通用软件研究火灾发展和烟气运动的规律,着重于火灾时隧道内流场、温度场、烟气浓度场的计算。从目前文献中所做的工作来看,数值计算对烟气回流现象的模拟结果较好,但火源附近的温度场预测大多较试验数据偏高,这其中紊流模型、燃烧模拟的选择最为关键。
2地下铁道设计规范
在《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92第12.4.6条规定排烟流速最小不能低于2.0m/s,最大不能超过11m/s。这一规定的最小值就是基于临界风速而定的。
式中:vc—临界风速(m/s)
cp—空气定压比热(j/kg·k)
g—重力加速度(m/s2)
h—隧道截面净高(m)
q—火源热量释放率(w)
—周围空气密度(kg/m3)
a—隧道通风断面积(kg/m3)
tf—热烟温度(k)
—环境温度(k)
k—系数,取0.61
kg—坡度修正系数(无量纲kg=1+0.0378(grade)0.8,grade为坡度)
上述各项计算公式是对于隧道火灾临界风速的简化计算,无法从整体上考虑隧道火灾时温度场、烟气浓度场等火灾关键要素的空间上及时间上的分布特性。因而对于成灌线区间部分临界风速的分析,还需要采用cfd分析软件开展全尺寸和全过程的模拟分析。
3火灾发生后疏散策略
3.1 火灾发生后列车行驶原则
1、对于隧道内列车发生火灾时,还能继续运行的情况,应遵循“先将列车开出隧道外然后进行隧道外疏散”的基本原则。由于隧道内为封闭空间,并且空间较小,当火灾发生后,产生大量的烟气会较快在隧道内蔓延,烟气下降后会严重阻碍人员视线,大量的烟气、热、毒对人员安全造成危险,因此当列车能运行情况下,应将列车驶离洞外,在室外空间人员可安全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