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览古》

合集下载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李白是唐朝最具传奇色彩的诗人之一,其诗歌充满了豪放洒脱的风格和壮观奇幻的意象。

他的诗歌里,经常出现一些丰富多彩的描写,从自然景观到历史人物都有所涉及。

其中著名的《越中览古》就是一首代表作。

《越中览古》描绘了一位旅行者的稀奇之旅,这位旅行者来到了巨石嶙峋、沟壑纵横的岷江上游地带——越中。

越中因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而著称于世。

李白的这首诗恰恰就是通过一次“游”的过程,展示出越中的这些美丽而又令人叹服的旅游景点。

诗歌以“维峨眉之峻峙兮,俯阆若之流川”开篇,这一句在给读者呈现出一个全景式的景色:山峰高耸入云,眼前的江流奔腾湍急,峡谷深邃幽长。

整句话的旋律丰满充足,细节描写让人有了对整个场景的逼真感受。

紧接着,诗人通过极其艰难涉足的越岭古道来到壮丽的茂林寺,再之后是经过赤水河畔,兴奋不已地去探索白帝城遗址的过程表述。

这一过程不仅给人以美景的惊叹,更将我们的呼吸和脉搏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

李白的诗歌给读者的视觉、感官和心理上的各种冲击,都是十分震撼人心的。

他的文笔清新自如,而豪放奔放的风格也将越中这个地方的辉煌、古老、魅力都表现了出来。

这意味着,他不仅通过诗歌描写了自然风景,也将文化、历史和名胜古迹穿插其中,增强了整首诗的深度和丰富程度。

李白的诗歌引领着读者在越中追溯着那些流淌在山河间的岁月、那些在洪荒之中流传的文化和传统,让我们既有期待又怜惜在时间的流逝中被淹没的辉煌。

在这种情况下,李白的诗歌是一份用心的旅行指南,这份指南让我们认识到了这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世界。

《越中览古》是一首响亮的奉献,既是给所有越中孩子们学习继承的奖章,也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再次肯定,祖先的智慧和历史沉淀的精华都化入诗的语言之中。

总体来说,李白的《越中览古》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壮美、神秘而令人惊叹的景色。

李白的风格和技巧带领我们深入到一个古老的世界,让我们认识到越中地域的深度和文化的底蕴。

无疑,这首诗歌就像是一场灵魂的游戏,让我们探索到了未知的领域,激发了我们对生活和美的兴趣。

《越中览古》读后感

《越中览古》读后感

《越中览古》读后感
这是一首描绘越国历史的诗歌,通过诗人的笔触,让我们领略
了越国的辉煌历史和英勇事迹。

读完这首诗,我深感震撼,对越国
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首诗以越国的地理位置为背景,展现了越国丰富的自然资源
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诗人描绘了越国的山水之美,如“山青水秀”、“江山如画”等,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景色之中。

这种对自然
的赞美,也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诗人通过对越国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越国的英勇和智慧。

诗中
提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故事,以及越国人民在战争
中的顽强抵抗。

这些描绘都表现出了越国人民的勇敢和坚韧,以及
对国家的忠诚。

同时,诗人还提到了越国的智者范蠡,他的智慧和
谋略为越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些都让我们对越国的历史产生了
敬意。

这首诗还通过对越国历史的回顾,传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人在诗中写道:“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岁月空悲切。

”这句诗
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种忧
国忧民的情怀,也是古人的一种美德,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越中览古》这首诗歌通过对越国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越国的
辉煌历史和英勇事迹,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读完这
首诗,我对越国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古人的忧国忧民情
怀产生了敬意。

李白《越中览古》赏析:怀古抒情与盛衰无常的深度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赏析:怀古抒情与盛衰无常的深度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赏析:怀古抒情与盛衰无常的深度赏析李白《越中览古》是一首经典的怀古诗,通过对古代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盛衰无常的深刻主题。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归来,战士们都是衣锦还乡。

曾经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可惜如今只有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飞来飞去。

2、注释越中: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

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还家:一作“还乡”。

锦衣:华丽的衣服。

《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

春殿:宫殿。

鹧鸪:鸟名。

形似母鸡,头如鹑,胸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

叫声凄厉,音如“行不得也哥哥”。

三、创作背景此诗当是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时所作。

作为一首怀古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这是一首怀古之作。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

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在吴越兴亡史中,以越王“十年生聚”卧薪尝胆的事件最为著名。

诗中却没有去追述这个为人热衷的题材,而是换了一个角度,以“归”统领全诗,来写灭吴后班师回朝的越王及其将士。

接下一句是对回师那个欢悦气氛的描绘。

诗中只抓住一点,写了战士的锦衣还故乡,可留给人们想象的却是一个浩大的,热闹非凡的场面:旌旗如林,锣鼓喧天,勾践置酒文台之上,大宴群臣,满脸得意而又显赫的光辉。

举城到处可见受了赏赐,脱去铠甲,穿着锦衣的战士,二十年的耻辱,一朝终于洗净,胜利的欢欣与胜利的沉醉同时流露出来。

《越中览古》读后感

《越中览古》读后感

《越中览古》读后感
《越中览古》这首古诗讲述的是一段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一段故事。

当时的吴国与越过是一对世仇国家。

公元前四百九十四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饱受耻辱,他为了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积蓄力量,最终在公元前四百七三
年消灭了吴国。

《越中览古》当中的诗句就是描写了当时越国将士们经过辛苦战斗,战胜吴国以后返回家乡的情景,战士们返乡时候天正下着
大雪,曾经奢华的越过皇宫里早已经没有了宫女欢歌笑语,只有
几只鹧鸪鸟在飞来飞去。

《越中览古》这首诗是李白抒发了一种对于时光的感慨之情。

李白《越中览古》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越中览古》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越中览古》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阅读训练】: 1、对下面诗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从这首诗的题目“越中览古”看,这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之后写的。

B.“战士还家尽锦衣”一句描写越国战士打胜仗之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得意地回家的样子。

即成语“衣锦还乡”的意思。

C.“宫女如花满春殿”暗指越国送西施到吴国以迷乱吴王之意。

D.“只今惟有鹧鸪飞”一句,感慨如今越王宫业已荒废,只有鸟儿在颓殿乱飞。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览古所见所感,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情感的基调中含咏叹兼嘲讽。

B.这首诗讽刺了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奢傲慢与恣情欢乐。

C.诗中所用的对比方式不同寻常,前三句着意渲染昔日的繁华与欢乐,用意在于突出今日的破败与凄凉。

D.本诗借览古描写的是客观景物,但却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思考。

3、本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4、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最有代表性的怀古诗之一。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本诗作简单赏析。

(2分)【参考答案】: 1、C项所说内容并不是这首诗中的内容,属于无中生有。

2、B项并不是讽刺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奢傲慢与恣情欢乐。

3、一、二两句描绘了越王及其战士胜利归来的画面(1分),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1分)。

4、诗人选取了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1分),深刻地揭示了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主旨(1分)。

《越中览古》赏析之欧阳歌谷创编

《越中览古》赏析之欧阳歌谷创编

《越中览古》赏析欧阳歌谷(2021.02.01)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释: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译文: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班师回朝,战士们回来时都身穿着鲜艳华美的衣服。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赏析: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是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时所作。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

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

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的情形表现得非常充分了。

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

这种场景十分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

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来表达。

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李白是唐代文学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其中,著名的《越中览古》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不可多得的古典小品”。

本文将对《越中览古》进行全诗翻译与赏析。

一、全诗翻译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貌,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此物已,欲言又止,思无邪。

阆风吹我进簾幕,萧条断我肠心。

二、全诗赏析1、耳莫洗颍川水,口莫食首阳蕨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敬仰,这种敬仰的表达方式比较特别,就是通过“禁食”和“禁言”来寄托情感和表示敬意。

首先,关于“耳莫洗颍川水”,是因为颍川水是汉代哲学家荀子的故乡,汉代哲学家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故乡又是颍川水这种神圣水源,因此禁食颍川水,就是为了表示对古代哲学思想体系的敬仰与敬意。

其次,“口莫食首阳蕨”也是一种类似的表达方式,首阳蕨是指一个经儒学派影响甚深的地方,也就是孔子的故里。

孔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下,孔子的思想道德观念一直被奉为莫大的典范。

因此,禁食首阳蕨,也是为了表达对于孔子思想的敬仰和敬意。

2、含光混世貌,何用孤高比云月“含光混世貌”是李白在诗中对于古建筑物的形容,把它比喻成一种含蓄隐约的光芒包裹着,神秘而又庄严。

这种宏大的建筑气势表现了文化的沉淀和历史的传承,也是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崇敬之情的象征。

“何用孤高比云月”是李白在诗中表达的对于自身社会地位的认识。

孤高比喻的是人们孤立自负、独善其身,有多疑于人、独立于世的性格特征,而云月则是传统的文化长相措辞,也是一种典型的修辞技巧。

李白不希望自己的存在过于张扬和独特,只是不想把自己和古建筑的庄严与神秘相提并论,这也是对古建筑的一种尊重。

3、吾观此物已,欲言又止,思无邪。

这是诗中的一个转折点,诗人在看到了美好的历史遗迹后,有很多心中的感慨,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越中览古》

《越中览古》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 它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 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
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 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 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 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 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 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 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 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伤己
•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
写战场、抒写个人见解。
怀古诗的几个常见特点
主题:多为吊古伤今,借古讽今。即借咏古 以表达盛衰之感、身世之叹、讽喻之意等。 选材:1、多选恒定不变之物(关山、明月、 潮水、花草、林木、鸣禽等) 2、多写寂寞荒凉之景。 手法:多用对比反衬之法 风格:多含沉郁悲凉之气。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 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 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 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 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 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 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 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 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1、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 了怎样的气氛?

李白《越中览古》的意思及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的意思及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的意思及赏析李白《越中览古》的意思及赏析越中1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越中:唐朝的越中在今天的浙一江一绍兴。

当年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夫差,凯旋而归。

胜利的越军们享受着成功的果实,奢华富贵地穿尽了各种各样的金银珍宝。

那时整个宫殿中都是面若桃花的女子,如今只剩下鹧鸪在遗迹上飞翔。

【省略之美】绝句不是历史小说,要在短片中体现出历史的沧桑感,就需要大量地裁剪素材。

这里有“尽锦衣”与“满春殿”,写出了越军们回家之后极尽荣华的生活,当年卧薪尝胆的越王子孙如何的骄奢一婬一乱;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看着鹧鸪在遗迹上飞翔,当年的繁华已经不再,还有什么比这些鸟儿更能讽刺一时的富贵呢。

短短几字,说尽了历史的变幻无常。

【赏析】一幅是美人满宫殿、丝竹之乐盛,一幅是梁上鹧鸪飞、荒草漫无边。

两幅差距极大的画面放到一起,读者自然就能感受到落差带来的一精一神上的冲击感,也自然而然地想到李白要表达的以史为鉴的意图。

他的另一首诗《苏台览古》写到:“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一江一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把今天的景象放在前,把古代的景象移到后。

比较一下两首诗的异同。

【启示】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但是成功之后,是不是就无忧无虑了呢?李白的这首《越中览古》冷静地告诉后人,没有可以遗传万代的一江一山,只要有人遗忘了艰苦创业时的朴素、节俭、忍辱负重,他的成功果实也就会被收回。

打一江一山难,守一江一山更难,因为人们往往只有一时的热情,没有持久的恒心。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越中览古》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释:①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②锦衣:华丽的衣服。

《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

①越王句:《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勾践做越王,曾为吴国所败,勾践做了吴王的俘虏,后来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灭了吴国。

②义士:指为越王破吴的臣下。

③锦衣:做官穿的锦绣衣服。

④鹧鸪:鸟名。

⑤越中:指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古代越国的首都。

翻译: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战士们都衣锦还乡。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简析:这首七绝是一首怀古诗,抚今追昔,感叹人世的兴亡盛衰——当年越王勾践破吴归来的时候,义士因破吴有功,回来时都得到官爵赏赐;宫殿里如花般的美女到处都是,如今只剩下鹧鸪鸟儿在那儿飞来飞去。

将昔盛今衰的景象作了鲜明对比,感受深切。

七绝多以第三句转,第四句结,这首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竭力渲染昔日之兴盛,末句突作转折,跌入今日之荒凉冷落,构成反衬,其格独创,语冷节促,盛衰之感倍烈。

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是他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该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在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越中览古》写的就是这件事。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越中览古》优秀课件

《越中览古》优秀课件

“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历史兴亡的咏叹——咏史诗
就古迹,怀古人,咏古事, 抒写对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 对天下治乱兴亡的见解, 有的还寄托着自己的身世怀抱。
往往题为“咏史”、“怀古”、 “览古”、“××古” 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
怀古诗主题: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 之叹——伤世
越王将过去卧薪尝胆的往事忘得干干净净。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
如花宫女,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 的气氛! 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
只今惟有鹧鸪飞
结句突然一转,写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蕴涵着对勾践的嘲讽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 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 杀之,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 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 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写法借鉴:
对比
昔日繁华——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今日凄凉—— 惟有鹧鸪飞
忘记过 去,陶 醉于胜 利,必 然使胜 利化为 乌有!
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 都用了对比手法。
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
刘禹锡
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

李白《越中览古》原文和译文

李白《越中览古》原文和译文

李白《越中览古》原文和译文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译文: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班师回朝,战士们回来时身上都穿着鲜艳华美的衣服。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

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

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

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

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

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
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越中览古》优质课件

《越中览古》优质课件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 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 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 平凉市静宁县),出生于蜀郡 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青莲乡)。逝世于安徽当涂县。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 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 《蜀道难》、《行路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 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 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 岁。
越王勾践破吴归, 镜头一:义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穿 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
义士还家尽锦衣。 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
出来。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
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在宫殿簇拥着 他,侍候着他。锦衣战士、如花宫女,渲
只今惟有鹧鸪飞。 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越王勾践破吴归,
讨论: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 与 第四句是什么关系?
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
义士还家尽锦衣。 象之景,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闹繁华;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写出
宫女如花满春殿, 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
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南姑苏山上。
②览:观览。
③旧苑:指苏台。苑:
旧苑③荒台杨柳新, 园林。
菱歌④清唱⑤不胜春。 ④菱歌:东南水乡老
只今惟有西江月,
百姓采菱时唱的民歌。 ⑤清唱:形容歌声婉
曾照吴王宫里人⑥。 转清亮。
⑥吴王宫里人:指吴
王夫差宫廷里的嫔妃。
+ 曾经的歌台,曾经的舞榭,曾经的园林, 曾经的宫殿,如今都已经荒废,只有杨柳 叶儿青青,还有那湖中的采菱女在清唱着 青春永恒的歌谣。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越中览古》课件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越中览古》课件

这类诗作大多是作者
思 想 内
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 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 和特殊的生活体验,借古 事、故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
寄托。



李 白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 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 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科什湖南面的楚 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 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 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现实的不尽人意常
常使诗人亲临旧地或回 想史实时触景生情, 感 念物换星移、物是人非, 慨叹昔盛今衰,独抒思 古之幽情。尤其是做为 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 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 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 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 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 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
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越王勾践破吴归,
(起)述历史事件:勾践破吴 归。(带着胜利的喜悦)

盛 战士还家尽锦衣。 第二句描述越军胜利者姿态(骄傲)
(承)
对 宫女如花满春殿, 第三句写王宫繁华欢乐的景象

(荣华)
今 只今惟有鹧鸪飞。 (转)第四句写眼前凄凉景象。

(凄凉)
越中览古
李白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惟有鹧鸪飞
出了凯旋之后越国从士兵
中的“尽”和 “满”两字。
到君王之间的奢侈享乐生
活。
答案示例
1、对照手法。 古越的热闹、 繁华与现在 的荒凉、衰 败形成鲜明 的对照,抒 发了一种世 事变化无常 的感慨。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①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答案要点:《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②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案要点: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对比赏析
《越中览古》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

此诗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

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苏台览古》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姑苏台的今昔变化,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

全诗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古诗文阅读]李白《越中览古》阅读练习及答案(2篇)

[古诗文阅读]李白《越中览古》阅读练习及答案(2篇)

[古诗文阅读]李白《越中览古》阅读练习及答案(2篇)[古诗文阅读]李白《越中览古》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①本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②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最有代表性的怀古诗之一。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本诗作简单赏析。

答案:5.①一、二两句描绘了越王及其战士胜利归来的画面,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

②诗人选取了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主旨。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对下面诗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从这首诗的题目“越中览古”看,这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之后写的。

B.“战士还家尽锦衣”一句描写越国战士打胜仗之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得意地回家的样子。

即成语“衣锦还乡”的意思。

C.“宫女如花满春殿”暗指越国送西施到吴国以迷乱吴王之意。

D.“只今惟有鹧鸪飞”一句,感慨如今越王宫业已荒废,只有鸟儿在颓殿乱飞。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览古所见所感,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情感的基调中含咏叹兼嘲讽。

B.这首诗讽刺了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奢傲慢与恣情欢乐。

C.诗中所用的对比方式不同寻常,前三句着意渲染昔日的繁华与欢乐,用意在于突出今日的破败与凄凉。

D.本诗借览古描写的是客观景物,但却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思考。

12下一页。

《越中览古》(李白)评析

《越中览古》(李白)评析

《越中览古》(李白)评析原文:《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评析:成功的文学作品,委曲而有深致,原因之一是常常使用映衬对比方法以感动读者。

沈佺期的《北邙山》、刘禹锡的《乌衣巷》、陈陶的《陇西行》以及李白这首《越中览古》,都是运用悲喜盛衰对比映衬手法的成功之作。

此诗前三句描绘越王勾践破吴后的繁盛景象:吴地尽归于越,吴王夫差自杀身亡、太宰嚭被诛,越国战士(从王琦说。

王认为“义士”系“战士”传写之讹。

)喜气洋洋,衣锦荣归,如花似玉的宫女,布满后殿。

而最后一句,陡然逆转,好似漫不经心的淡淡一笔,将昔日的繁华与轰轰烈烈均扫荡殆尽。

“只今唯有鹧鸪飞”,是静态描述,在一度令人心动神摇的越中旧地只见无知无识的鹧鸪飞翔,这就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伤逝怀古之情和荣乐无常之叹。

诗的前三句是叙述性的想象,其中有渲染,有藻饰,全属虚构,是镜中花、水中月;后一句则是不加任何修饰的白描,似实非实,给人以无限遐想,成为全诗的“目”。

这首诗正是用虚实相兼之法,突破时、空限制,婉转深至地表达了李白感怀往事的情怀。

《越中览古》诗,前三句赋昔日之豪华,末一句咏今日之凄凉。

大抵唐人吊古之作,多以今昔盛衰构意,而纵横变化,存乎体裁。

( 〔明〕敖英《唐诗绝句类选》)《苏台览古》,以今日之杨柳菱歌,借映当年之歌声舞态,归之西江明月,曾照当年,是由今溯古也。

此首从越王破吴说起,雄图伯业,奕奕声光,追出鹧鸪一句结局,是吊古伤今也。

体局各异。

古人炼局之法,于此可见。

(黄叔灿《唐诗笺注》)咏勾践平吴事,振笔疾书,其异于平铺直叙者,以真有古茂之致;且末以“惟有”二字力绾全篇,诗格尤高。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结句一转,把上面一切全部勾消,现在人们所看到 的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至此全 诗的主旨: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慨叹而出。
比较阅读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 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比较阅读
山上荒台与残破的宫墙对着新绿的杨柳, 山下采菱人的歌声中一派春光锦绣。 当日这里的欢歌盛舞何处去寻?
只有那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西江月依然如旧。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
同: 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
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 对比的手法。
异:《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
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 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 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 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 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 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第四十集 大局已定,范蠡来向勾践告辞。 但勾践不允:明天这一仗,你必须要在。 然而,第二天范蠡不见了。铠甲, 侍从,他什么都没带走。勾践将重任 委给了文种。 伯嚭被捕,他向勾践请求再给吴国 一线生存之望。在勾践的奚落下,他自尽 在勾践的长矛之下。 西施在姑苏台上饮下毒酒,倒在匆匆 赶来的范蠡怀中。范蠡抱着西施向前走去, 一叶小舟飘向远方。
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类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 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借古事、故地发出自己的声 音,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历史兴亡的咏叹——咏史诗
• 就古迹,怀古人,咏古事,
抒写对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 对天下治乱兴亡的见解, 有的还寄托着自己的身世怀抱。 • 往往题为“咏史”、“怀古”、 “览古”、“××古” 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 请同学们发挥联想和想象,走入 诗境,生动再现以下画面
1、破吴归来 2、义士还家 3、宫女满殿 4、惟鹧鸪飞
第三十九集
吴王取得霸主地位,但姑苏城信使前来禀报 勾践率越国大军进犯吴国。 勾践攻下姑苏城,在伍子胥拦驾自刎的 地方祭奠了老英雄。夫差赶了回来,他佩服 勾践的隐忍之心,能将一颗复仇的心埋藏十几 年。二人相约再战。 夫差终于知道了西施的身份,他感到 奇耻大辱! 你不是我的敌人,可是你却做了所有敌人 做不到的事情,你俘获了我的心。
勾践与夫差见面了。夫差冷对勾践, 夫差永远是夫差,我不会学你。 勾践平静以对,勾践要是学你,二十 年前越国就不存在了。 夫差坚称,孤决不投降。 勾践寸步不让,吴王必须投降。 夫差自尽在勾践面前,实现了他决不 投降的誓言。 面对夫差的遗容,勾践百感交集,他用 王的礼仪,厚葬了夫差。 得胜的勾践,身披红袍,缓缓登上盟台……
昔日繁华——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忘记过 去,陶 醉于胜 利,必 然使胜 利化为 乌有!
对比
今日凄凉—— 惟有鹧鸪飞
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四)整体思路及分析 首句叙述历史事件,选取他感受最深的一部分,即 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来写,首句点明 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只 “尽锦衣”三字,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 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春殿”应 上“如花”,充分地表达出越王在胜利以后把过去的 卧薪尝胆之事丢得干干净净了。
西施平静以答,大王也俘虏了我的心。这也 是我十几年一直留在大王身边的原因。 对一个女人,这该是她全部的青春,一个 女人能够给予男人的还有什么? 夫差让西施离开:他们一定会像迎接凯旋 的英雄一样接纳你的。 西施苦笑:没有失败,也没有胜利,这世间 的一切,就像现在的你我,一个男人,一个女 人,注视着,厮守着,等着白天的消失,夜晚 的降临…… 吴军全部退入大营,范蠡命令包围大营, 不给吴军留任何退路。
(一)写作背景:
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 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 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 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 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 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 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二)整体感知
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讨论: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 第四句是 什么关系? 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 像之景,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闹繁华,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写出 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 越王勾践破吴归, 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 战士还家尽锦衣。 形成鲜明的对比。 宫女如花满春殿,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 只今惟有鹧鸪飞。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 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 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 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李白
高二(11)班· 第1小组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 它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 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现实的不尽人意常常使诗人亲临旧地或回想史实时触景生情, 感念物换星移、物是人非,慨叹昔盛今衰,独抒思古之幽情。尤 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 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 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
本诗将昔日的繁盛和今天 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作,作 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 别深切。
越中览古
李白
这首诗是李白南游吴越时写的,表达盛衰无常 的感慨。越中:指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春秋 时越国建都于此。古:这里指越宫遗址。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凯旋归来,义士们回家都穿着锦绣 衣裳。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 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 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诗人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 最深的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镜头,来抒发他的 无限感慨。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卧薪尝 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打败吴国,成为最终的胜 利者。诗就从胜利者班师凯旋落笔,首说越王破吴,次说 战士还家,两句写出了破吴后越国上下额手称庆的欢乐气 氛。三句从越王宫殿遗址联想到当年充满后宫的如花宫女。 整首诗的前三句写昔,最后一句写今,结构十分特殊。七 绝若要前后对比,一般要在第三句转折,第四句作结,两 两相对。然而此诗却用三句写昔,一气直下,极力渲染越 王昔日繁盛,末句突然转折,跌入今日之荒凉冷落,昔盛 今衰之感极为强烈,故而后世传之。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花朵儿一般的宫女站满春天的宫殿,如今却只有鹧鸪 鸟飞来飞去。
讨论: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 了怎样的气氛?
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穿 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 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 出来。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 战士还家尽锦衣。 逸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在宫殿簇拥 宫女如花满春殿, 着他,侍候着他。锦衣战士、如花宫女, 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三)、诵读并理解内容。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昔 盛 (起)述历史事件:勾践破吴归。
(带着胜利的喜悦)
战士还家尽锦衣。 第二句描述越军胜利者姿态(骄傲) (承)
对 比
宫女如花满春殿,第三句写王宫繁华欢乐的景象(荣华)
第四句写眼前凄凉景象(凄凉) 今 只今惟有鹧鸪飞。 (转) 衰
写法借鉴:
怀古诗主题:
•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
之叹——伤世
• 2、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
——伤己
•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
写战场、抒写个人见解。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 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 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 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 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 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 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 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 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 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 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