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崛起对中国的冲击1840—1870年的中国(陈)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 近代中国文明 第1讲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5)(A卷)(含解析)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 近代中国文明 第1讲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5)(A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6f62c8d15abe23482f4dfa.png)
专题4 近代中国文明第1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5年)(A卷)(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15·四川省成都市三诊·5)1839年林则俆在广州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
在遭到外国商人拒绝后,他宣布全面断绝对外通商,封锁烟馆,直至外国人答应交出鸦片。
林则徐采取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主要是为了()A.树立平等交往的形象B.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C.达到禁绝鸦片的目的D.应对敌强我弱的态势2. (2015·山东省德州市4月二模·16)“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
”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A.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3.(2015·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4月过程性检测·17)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他们”应是指()A.抵抗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4.(2015·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学情调研二·5)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中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直到民国,苏南农村说到‘长毛’,仍然鲜有好话。
”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5.(2015·北京市东城区5月综合练习二·16)以下史实中,反映自然经济瓦解的是()①1905年昆山县农户中佃农的比例为57. 4%,1924年增加到77. 6%②20世纪初山东省棉花大部分供应济南、青岛及外地纱厂,部分出口国外③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粗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④19世纪末受印度和日本的冲击,中国失去了长期以来的世界最大茶叶生丝出口国地位A. 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2015·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4月过程性检测·18)下表是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的基本状况,这些投资()A.是清政府“求富”的重要途径 B.遏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春天7.(2015·山东省临沂市模拟二·16)京师同文馆开办之际,前门大街却贴出了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工业文明崛起对中国的冲击1840—1870年的中国(陈)
![工业文明崛起对中国的冲击1840—1870年的中国(陈)](https://img.taocdn.com/s3/m/10f2543087c24028915fc387.png)
名词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①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是 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 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 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 ②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它是 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 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 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 史的进步。 ③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 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 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①
①
①社会性质 政治五权沦丧 经济卷入成为沦为 ②主要矛盾 (5)影响 ③革命任务 ④革命性质 ⑤中国历史
①政治 ②经济 ③思想 ④抗争
⑥民族危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0——1860.11) (1)原因 ①根因;②直因 1856—1858 (2)经过 1859—1860 (3)不平等条约
①爆发 (2)经过: ②扩大 1841年 ③结束 ④清政府态度
再度抵抗 屈辱求和
①割地--- 领土主权 ②赔款--- 国家、人民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③开关--- 打开市场、贸易主权 ④商税--- 关税主权 《五》①领事裁判权--- 司法主权 1843年《南约》附件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权--贸易主权 《虎》 ③租地租房永久居住--- 租界
(三),近现代历史 1,经济工业化市场化 洋务运劢 1860---1895 经济开始近代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 十九C六七十 义经济产生发展 年代---1956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戊戌变法 1860---1895 师从英日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 1895---1912 师从美国民主共和 新民主主义革命 师从俄国到走自己的路 1919---1949 3,思想文化理性化科学化 地主阶级:新思潮,洋务运劢 器物,物质 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辛亥革命 制度 新文化运劢、马克思主义传播 思想 4,社会生活现代化 衣食住行、社会习俗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c98d180a52d380eb62946dfa.png)
特别提醒: 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以暴力强迫劳动者同生产资
料分离,而资本积累是通过剥削雇佣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积累资本的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 而是它的起点”,资本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 产方发展过程中; 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是赤裸裸的、强盗式的直 接掠夺,而资本积累的手段是具有间接性和隐 蔽性的剥削。
二、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及成因
特征:
1、目的: 掠夺财富 2、方式: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 贩卖黑奴、奴役和屠杀殖民地居民 3、国家:西、葡、荷、英、法 4、侵略范围: 亚、非、美洲等地区
成因:
资本主义刚刚在欧洲兴起,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三、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⑴贸易范围: 西北欧、亚洲、新大陆 ⑵手段: 组建大型的商业垄断公司
⑶影响: 商贸的发展带动银行信贷业发展, 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国际金融 中心。
3、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17——18 世纪)
奴隶买卖园
德雷克
主要殖民活动(方式)
⑴海盗式掠夺 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588 ⑵商业战争 18C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 位,并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⑶在殖民地商 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提供来源。 业活动和掠夺 ⑷黑奴贸易 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为美洲殖民地的开发提供廉价 劳动力;给非洲带来灾难。
在西欧国家殖民扩张过程中,葡萄牙、 西班牙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A.荷、英、法的崛起,葡、西无力与之抗衡
B.掠夺来的巨额财富未能转化为资本,发展 资本主义工业 C.印第安、黑人奴隶不断起义,削弱其力量
D.大量的贵金属流散到西欧各国
2、“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殖民活动(17世纪)
专题复习: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专题复习: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cdd826fbf8c75fbfc77db2df.png)
1842
1840 洋装、西餐 西式住宅出现 师夷长技 以制夷
太平天 国运动 八国联 军侵华
洋务 运动
近代报刊 出现,水 运近代化 新文化运动
甲午战争
维新思潮
义和团运动 1898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1900 民族资本 主义初步 发展 维新变 法运动 三民主义
1911 民族资本主 义迅速发展
1915 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
知识梳理: 第四阶段
现代化新发展(1919--1927)
政治: 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一大” 、 1922“二大、1924
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经济: 思想: 世界: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下去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国山东问题、《九国公约》 1926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7第一座私营广播 电台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变化
近代
衣 食 住
女装:旗袍等;男装: 长袍、西服、中山装等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新中国成立后
中山装、 列宁装、 连衣裙 军装 干部服
改革开放以来
异彩纷呈、多元化、 个性化
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 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鸦战后,出现西式住宅, 中西合璧。30年代京津 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主题: 反侵略,求独立 (政治) 反专制,求民主 (政治) 创实业,求富强 (经济) 学西学,求进步 (思想文化)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 “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那么,工业革命后,英国等 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给中国带来那些影响呢? 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说明.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https://img.taocdn.com/s3/m/53e1dcde0c22590102029dfa.png)
三、英国殖民帝国崛起 1、过程(殖民方式): ①新航路开辟后,一方面进行正常的对外贸易,一方面从事海盗劫 掠,被称为“海盗国家” ②17世纪英国势力渐增,开始夺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进行一 系列商业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殖民国家, ③殖民地的商业活动和掠夺,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 ④黑奴贸易——三角贸易 2、结果: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的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 帝国(北美、加勒比海岛屿、印度、大洋洲) 3、英国殖民扩张的优势: ①地理优势: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 ②经济优势:手工业发达,资源丰富 ③制度优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④军事优势: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4、影响: ①确立海上霸主的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②为英国提供了巨额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③提供了广阔海外市场 ④刺激了制造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兴起 四、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 ①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并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 洲资本主义发展。 ②对殖民地国家: A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黑奴贸易) B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思பைடு நூலகம்观念,客观上 为殖民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③对世界: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北美、大洋洲都被卷入世界市场。欧亚内 地越来越多为世界市场生产商品)
对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认识: 阶段划分: 早期(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以前) :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 掠夺财富为主要手段; 中期(工业革命期间) :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 商品输出为主要手段, 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 :以寻求投资场所,积极展开对外 资本输出为目标,划分势力范围、强占殖民地为主要手段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 段,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 的生产与技术革命。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 方面的一次革命。 一、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的到来 1、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2、背景(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 可能性 ⑴政治前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⑵条件: 必要性 市场:圈地运动(国内),殖民贸易和扩张(国外) 资本:殖民掠夺、海外贸易、黑奴贸易 劳动力:圈地运动,许多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原料:殖民掠夺、圈地运动、丰富煤铁资源 可能性 生产技术:工场手工业发展,生产技术的积累 科学知识:牛顿力学创立、普及 政策法规:保护私人产权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92707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d.png)
专题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21年】1. (2021·全国乙卷)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
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A. 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 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 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 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土改后,太行山区农民买了驴,要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村中规矩,男人开支一斗米以上须经女人同意,并且男人支配粮食的上限高于女人。
女人经过土改分得土地,经济地位有所上升,故而家庭地位有所上升,故B正确。
土改后,男尊女卑观念并没有完全消失,故A错误;在公有制范围内,多老多得少老少得的原则是按劳分配,材料与按劳分配无关,故C错误;传统的社会伦理包括父子、君臣、夫妇、朋友等关系,这些在土改后并没有颠覆,故D错误。
2. (2021年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光绪三十四年《日新画报》刊登的画作,画中有“大姑娘拿着风筝来回奔跑,实在不好看。
但分人家有点规矩,绝不能让姑娘在满街上疯跑啊!咳!此事不但因女学堂不甚发达,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其害乃电线电灯等类),岂不是无形的危险吗”等字样。
此画反映A. 近代男子传统服饰的变革B. 女子普遍走出家庭步入社会C. 西方文明成果已经传入中国D. 新文化运动批判旧礼教和旧道德【答案】C【解析】根据“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其害乃电线电灯等类)”可知当时西方的电线电灯已经传入中国,即西方文明成果已经传入中国,故选C;由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图中男子的服饰还是中国传统服饰,排除A;“普遍”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始,排除D。
3.(2021年6月浙江选考)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
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学生卷)-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类汇编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学生卷)-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类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1c080b8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0.png)
专题05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1.(2024·山东·高考真题)下表为1846—1905年英国建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情况统计。
这体现了()城市上海汉口天津北京人次年份1846—1860143001861—187********1876—189********1891—1905353206714A.晚清外交的不断退让B.英国势力范围的扩展C.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D.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2.(2024·浙江1月卷·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道光(皇帝)算是个幸运者,白莲教的事是他父亲嘉庆皇帝了结的;洪秀全的大动干戈则留给了他的儿子咸丰皇帝去担当。
但是,他躲开了这些,却躲不开另一种灾难,那就是相继困扰的边衅与外患。
”下列“边衅与外患”中,发生于道光时期的是()A.噶尔丹叛乱B.鸦片战争C.大、小和卓叛乱D.中法战争3.(2024·江苏·高考真题)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
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
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4.(2024·北京·高考真题)《万国公法》译成中文时,某法国外交官说:“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
”另有英文报纸评论道:“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
”这说明()A.引入《万国公法》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B.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C.中国了解国际法将不利于列强对华侵略D.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欧洲国家5.(2024·甘肃·高考真题)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
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7243d142852458fb770b56a6.png)
(3)原因①自然经济最的瓦解 ②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4) 影响 ① 标志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产生 ②标志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③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④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推动着中国经济的近 代化 2、初步发展(甲战后、十九世纪末) (1)原因: ①外因:列强商输资输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 ②内因: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观) (2)表现 ①资本、规模、企业数量增加 ②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从地图中分析得出)
(3)影响: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共 的建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4)民族工业春天的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特点明显 ①地域分布不合理---主要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②行业分布不均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缓慢 ---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 ③时间短,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迅速萧条 ④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地位。 (5)启示 ①在半殖半封的近代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 展的根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才能实现现代化 ②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二节对近代中国思想的冲击---西学东渐 1、地主 ①开眼看世界②体用之争---学西方的器物 2、农民 ①拜上帝教② 《资政亲篇》 ③“扶清灭洋” (对待西方的态度) 3、资产阶级抗争 ①维新变法运动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学西 方的制度和思想 4、无产阶级---从以俄为师到走自己的路(把马克 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综合归纳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经济 形态 自然 经济
特征 个体农业和 家庭手工业 结合,自给 自足 列强在中国 的企业,带 有掠夺性 依靠国家政 权形成对经 济的垄断 近代中国人 投资的民办 企业是在封 建经济解体 过程中产生 的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课脉络图《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脉络图《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de6f1a5a59eef8c75fbfb357.png)
自然经济开 1、耕织分离,农民手工业者破产2、农产品大量出口
始缓慢解体 三、影响:
近
1、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代
2、为近代工业发展、民族工业的产生创造条件
中
3、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新兴的社会阶层,例如买办
国 经 济
四、特点: 1、解体不平衡,沿海、沿江、城市快;中西部、农村慢 2、外国资本主义冲击的结果
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纺织业)—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产生)
首先发生英国的原因:
工业革命 成就:(时间、人物、发明)
影响:5点
两 次 工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起止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新特点:3点 成就:电力、内燃机、化学、钢铁、石油
业
影响:5点
革
命
工业革命前:工场手工业时代(手工技术、分散生产) )
欧洲殖民者扩 张与掠夺(拓 展)
1760-1850工业 革命掠夺原料、 商品倾销(初 步形成)
1870-1900第二 次工业革命,资 本输出为主(最 终形成)
资本 主义 世界 市场 逐步 形成 工业 文明 崛起
经济结 构变动
对中国 经济的 冲击
鸦片战争后,自 然经济开始缓慢 解体,沦为列强 原料产地商品市 场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难以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近代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
民族工业的特点(下一页课件) 民族工业的地位、作用(下页课件)
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1、地域分布不均衡,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2、产业结构不平衡,轻工业(面粉、纺织、 卷烟)发展迅速,重工业基础薄弱
3、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规模小、资金薄弱、技术落后。 4、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具有两面性: 革命性和妥协性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4dd0fdc26294dd88d0d26b29.png)
2.工业时代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 (1)条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 为征服世界提供了物质条件,加紧在全球扩张。 (2)表现: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武力战争等手段使亚、非、拉 美地区成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3)特征:①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及武力手段进行扩张。②扩张目标 不再以掠夺贵重金属为主,而是抢占商品、资本市场和掠夺原料。 ③殖民扩张遍及全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3.形成过程
4.评价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 主义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 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 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 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 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清 思想因素的进一步发展; 大战期间民
朝灭亡,民国政府实行鼓 ②新文化运动、维护共和 短暂 族工业得到
励政策,民族资产阶级的 的斗争;③无产阶级壮大, “春天” 空前发展,纺
社会地位提高;③群众性 为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 织业和面粉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 业发展最快
综合比较 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1.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①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为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扩张提供 了条件。②随着新航路开辟,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 岸,荷兰和英国积极对外扩张。 (2)表现:①荷兰击败葡萄牙,垄断东方香料贸易,在亚洲、北美洲建 立殖民地。②英国进行海盗式掠夺,通过商业战争成为最大的殖民帝 国。 (3)影响:殖民掠夺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9af5e7ea98271fe910ef9b9.png)
进一步发展 初步发展 产生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经济: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 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 会进步,推动中国近代 化。
政治
萌芽
早期反封建民 主启蒙思想
(1)经济: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四步:构架立体网络,实现深化升华 思想 马克思主义思想 (2)思想上: 传入中国 不断冲击和动 摇封建正统思 民主科学思想 想的统治地位, 为资产阶级民 民主革命思想 主思想和马克 思主义思想的 维新思想 传播提供了条 件。 早期维新思想
粉、 纺织系统在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厂、纺织的比重, 分别占30.7%, 29.4%,“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同 时落在兄弟俩的头上。
无可奈何花落去
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试图重整旗 鼓,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中国卷入全面内 战 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 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1946年,荣德生遭到绑架。荣家 为了救他, 竟被上海国民党当局敲诈了60多万美元。荣德生 想通过国民政府向日本索取荣家企业在战争中的损失赔偿, 同时还想通过得到国民政府的帮助来发展荣家企业的幻想完 全破灭了。
洋务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D? A? B?
自 然 经 济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前
C?
思考1 图中ABCD分别代表什么?
一变:自然经济的解体
二变:洋务运动
1861-1895
曾国藩
李鸿章
①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张之洞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 左宗棠 ②客观上激刺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促进本国自 然经济的瓦解; ④创建了近代海军和学堂,推动了中国军队近代化和教育 近代化;
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68df7e7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5.png)
解析: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对美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的发展,但对当地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实行野蛮的种族灭绝政策,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答案:A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ppt
![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61caa0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c.png)
这些技术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效率更高。
化学和电力的发明
这些技术的出现为工业化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空间,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工业革命的经济学原理
自由主义经济学
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主张自由竞争、自由 贸易和自由生产,强调市场的作用,反对国家干 预经济。
工业革命的扩展
欧洲、美洲、日本等地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 ,全球范围内的工业文明逐渐形成。
3
工业文明的意义
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 社会结构,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
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西方列强的侵略
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 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外国商品涌 入中国市场。
小经济的解体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20世纪初期的经济学派别,强调市场调节的作用 ,认为政府干预经济会对市场造成干扰,主张经 济自由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以卡尔·马克思为代表的经济学派别,强调生产力 和阶级斗争的作用,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 关系和阶级斗争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发展经济学
20世纪中叶兴起的经济学派别,关注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发展问题,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推动经济 增长和结构调整。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工人阶级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 逐渐形成,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 力。
资产阶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 崛起,成为社会的主要阶层。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在近代中国也得到了发 展,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力量。
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
工业文明思想
近代工业文明思想的兴起,改变了人们传 统的轻视工业、重视农业的思想观念。
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ppt
![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a5b6f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0.png)
社会不平等
工业革命的成果分配不均,加剧了贫富差距和阶级 矛盾。
政治体制变革
工业化国家可能面临政治体制变革的压力, 需要应对社会需求和挑战。
工业文明对文化的影响
01
02
03
城市化进程
文化价值观变迁
教育普及
工业化催生城市化进程,改变了 人口结构和城市景观。
工业化进程中,文化价值观可能 发生变化,趋向于个人主义、功 利主义等。
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推动工业化进程,实施“一五计划 ”,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经济体制改革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改 革不断深化,为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和环保治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生产方 式发生了变革,机器大行其道 ,工厂成为了主要的生产组织 形式。
新潮冲击下的政治生活
政治体制的变化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 中国的政治体制也发生 了变化,从封建专制逐 渐转向了民主政治。
社会结构的变化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 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城市人口增加,中产阶 级壮大,市民社会逐渐 形成。
思想观念的变化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 了变化,民主、自由、 平等的思想逐渐深入人 心。
新潮冲击下的文化生活
文化观念的变化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人们的文化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从传统的儒家思想逐渐转向了现代的文化观念。
01
教育体制的变化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教育体制也发 生了变化,从传统的私塾逐渐转向了 现代的学校教育。
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ppt
![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4c3885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f.png)
随着西方教育理念的传入,中国开始普及义 务教育,提高了国民的受教育程度。
新潮思潮的兴起与传播
01
02
03
思想启蒙
文化交流
传播媒介
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 统文化形成了挑战和冲击,思想 启蒙运动兴起。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逐渐 增多,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中国 社会各个方面。
报刊、杂志、电影等现代传播媒 介的出现,加速了新潮思潮的传 播。
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 国的冲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
生活课件ppt 2023-10-28
目录
• 工业文明概述 •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 工业文明与新潮冲击的反思 • 结论
01
工业文明概述
工业文明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工业文明是指以工业化生产为主要特征,以机器大工厂和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支柱,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基本生 产关系的社会形态。
政治影响
工业文明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 度。同时,也引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改良运动。
社会生活影响
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城市化和人 口迁徙成为普遍现象。同时,也引发了环境污染和社会福 利问题。
02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殖民
01
西方列强通过军事、经济等手 段,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殖民, 对中国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 的影响。
• 工业文明的优势 • 提高生产效率:工业文明带来了更高效的生产方式,使得人类能够更快地创造物质财富。 • 促进经济发展:工业文明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 • 改善生活质量:工业文明带来了更好的医疗、交通、住房等条件,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 工业文明的弊端 • 环境破坏:工业文明的发展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地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 社会问题:工业文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劳工权益等。 • 人的全面发展受限:工业文明的发展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可能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人们可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d7395e3fa45177232f60a26c.png)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概述】一、工业文明的崛起(一)含义:农耕文明:政治: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为补充思想:儒家思想是封建传统主流思想具有保守性科技:传统科技领域、科技无转化生产力工业文明:政治: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工业生产思想: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等)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科技转化生产力(工业革命)(1、资本主义发展及影响是怎样的?2、资本主义的扩张性?)☆(二)过程及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开始形成 15世纪末~18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后和早期殖民扩张初步形成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最终形成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二、对中国冲击(1、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是怎样一步一步加深的?2、中国近代化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历程?)1.经济结构变动:(鸦片战后~1949年)(1)自然经济解体(仍占主导),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2)近代工业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1949年)(3)经济成分逐渐多样化(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2.社会生活变迁:衣、食、住、行、礼等方面变化3.政治制度冲击:政治民主化道路的探索(必修一)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15C末~16C:明朝)【考纲要求】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2.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知识线索】一、新航路??的开辟1.背景(1)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根)(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贵金属和香料的强烈渴望。
(3)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直)(4)宗教因素:传播基督教是海外扩张的重要推动力。
(5)客观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具备了远洋航海的条件,罗盘针的运用等。
(6)主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扶持,航海家的探险精神。
【名词解释】1、新航路和商业危机??(1)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f1f444102e3f5727a4e9621b.png)
殖民扩张含义:一国侵占国外地区
并将居民大批移往居住并进行侵略。
何谓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就是指组成国民经济 的各种产业、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 分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结构 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 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 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等。
(3)影响:
①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使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③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 制度
2、近代工业的出现 (1)近代工业的主要类型: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19C40~50年代) 洋务企业 (19C六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9C70年代前后) 官僚资本主义工业(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文化生活:读报刊与看电影
(2)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铁路:唐胥铁路;京张铁路
近代铁路建设是由最初的反对之声 到后来的赞成,路权由外国控制到 民国建立后收回路权
水运:轮船招商局 航空:冯如
邮政:
电讯:电报
2、发生变化的原因:
(1)从根本上说,这是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 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严重冲 击,然后影响到社会生活各领域
四、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生活与交通、通讯的变化
四、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之前的经济结构: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
(2)长江中下游的商品经济发达地区手工业 部门稀疏的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萌芽
(2)国内政府与仁人志士的推动等
3、特征:
(1)发展不均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 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农村和内 地变化不大;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PPT实用课件4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PPT实用课件4](https://img.taocdn.com/s3/m/e9bf95fbd5bbfd0a795673b4.png)
名师一题
1.“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 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 他们的风俗习惯……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 海路。这条路,据我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哥伦布 “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的理由是( )
学以致用
2.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进 行,人类完成了第一次世界分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印度、 B. C. D.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 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 命,欧洲逐渐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答案:C
考向定位
1.新航路的开辟与当今人类全球史观的发展。 2.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及对人类文明史观的发展。 3.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当今全球化的发展的联系。 4.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产生的影 响。 5.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社会中的地位,及其与世界资本主 义发展的联系。 6.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冲击带来的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7.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曲折发展,认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 历程,掌握每个阶段及其发展的原因,认识其对中国近代社会政 治、文化的影响。
4.英国 (1)方式:近代早期,海盗掠夺得到政府鼓励,被称为 “海__盗__国_家____”;17世纪,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18世纪,
(2)结果: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_海__上__霸__主__地位, 成为最大的_殖__民__帝_国___
特别说明: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的同时, 也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应当辩证的分析。
2.(2009年广东卷 )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 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题干中有效信息和图片的解读。注意题 干中的时间“1494年”、“西、葡”两国,再结合图片和所学, 认识寻找黄金和白银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因,最先开辟新航 路和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它们在世界 范围内抢夺殖民地,也存在争夺黄金和白银。 答案:A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5456628b02d276a200292e6a.png)
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 逐渐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 产地。 思考:农民能否应对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这对他们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呢? 洋布大量进口, 传统纺织业破产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大量洋货涌入,物 美价廉,国货滞销 廉价原料大量出口 耕织分离 商品市场 原料产地 卷入 资本 主义 世界 市场
耕织分离
商品市场 原料产地 卷入 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影响:
消极—给农民带来的是灾难和痛苦;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 地和商品市场。 思考:破产农民流入城市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农产品商品化又有 利于什么的发展? 积极—破产农民进入城市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业商品 化瓦解着顽固自然经济,这都为资本主义产生奠定了基础。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原因: 2.概况:
原因
(1)鸦战后,小农经济开始 产 解体; 生 (2)外资企业和洋务运动的 刺激; 初 步 发 展
时间
19世纪 60-70年 代
人物
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 陈启沅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1)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 张謇 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19世纪末 荣宗敬 大生纱厂 (2)实业救国热潮; 荣德生 (3)收回利权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盛时期1853-1856 北伐、东征、西征、天京变乱(标志) 后期防御1857-1864 重建领导核心、破江北江南大营、安庆天京保卫战
(4)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1853 A、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背景 原因 目的 分田 分物 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内容 方法 以户为单位、平分 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革命纲领 几千年来农民愿望、是反封建思想的结晶
3、思想上: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 路。
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观点、口号(新思潮)
表 农民阶级:代表、方案 (太平天国、义和团) 现
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口号、实践、地位 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主张
4、对外关系:由闭关锁国转为被迫开放, 由盲目自大转为对外妥协。 5、社会生活: 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衣食 住行等社会习俗开始变化。
(3)不平等条约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 ①兵舰可到通商口岸--- 领海主权 1844年中法《黃浦》 ①通商口岸传教--- 精神侵略
(4)失败原因
①根因 ②主观 ③客因
表明
(3)条约
名称 时间 1842 中英《》 附件《》《》 1843 中美《》 1844 中法《》
内容 ①②③④ ①②③ ①
危害 ①②③④ ①②③ ①
3,资产阶级抗争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劢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1895-1898 1894-1912 1815-1917-
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劢
4,无产阶级抗争 五四运劢--建党—大革命 土地革命 抗战 解战
1919-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1858俄美英法
《天》 ①公使进京 ②十口通商 ③人到内地 ④船到通商口岸 ⑤赔款 中俄《瑷》①60万
①承《天》 ②开天 1860 英法《北》 ③割地 ④赔款
中俄《北》①40万
①双半化程度加深 ②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4)影响 ③总理衙门 ④抗争
由—到-双标志
(5)二鸦和一鸦的关系 ①目的 打开市场商品输出 ②手段 战争、不平等条约 ③侵华国家 英—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④侵略区域 沿海---内地 ⑤开放口岸 五口---十一口 ⑥危害 开始沦为---加深 ⑦战争背景、性质 二鸦是一鸦的延续和扩大
1840——1870年中国政治阶段特征:
①西方国家侵略中国,中国领土 社会性质 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 革命任务 发生变化;
③中华民族抗争,太平天国运劢 革命性质 揭开民主革命序幕,中国进入旧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1840——1870的中国经济大事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3.中国经济开始近代化 洋务经济产生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近代工业出现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鸦战后)
(1)原因 (2)表现:
①根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外国商品的倾销、原料农产品的掠夺)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④洋务经济民资经济的冲击(60年代后)
中国近代史复习
中国近代史
一,二个阶段
1840---1945
任务 领导阶级 典型事件 指导思想 前途 主力军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5 1840---1919 反帝(争取民族独立)反封(争取民主自由)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无产阶级 五四运劢,土地革命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资产阶级共和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
人 民 大 众
二,三条大线
(一)屈辱史
一次鸦片战争 1840---1842 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开始沦为 加深 大大加深 加深 完全形成 二次工革 一次工革
甲午战争
瓜分狂潮
1894---1895 19C末20C初 1900年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日本侵 华战争
性质 评价 革命性 空想性
落后性
①绝对平均主义②战争
平均财富、发展小农经济违背时代发展
A、前后期:《资政新篇》 背景 原因 目的 洪仁玕个人
1859
政治 以法治国、官吏民选 内容 经济 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 文教 开设新式学堂、建医院 外交 中外通商、自由往来、但不许干涉中国内政
一次工革对中国的影响1840—— 1870年的中国
总特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 1、政治上---二次鸦片战争---半殖民地
主权独立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②二对主要矛盾和双重革命任务
革命任务 社会性质 ①西方国家侵略中国,中国领土完整和
③中华民族开始抗争,太平天国运动揭开民主 革命性质 革命序幕,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三),近现代历史 1,经济工业化市场化 洋务运劢 1860---1895 经济开始近代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 十九C六七十 义经济产生发展 年代---1956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戊戌变法 1860---1895 师从英日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 1895---1912 师从美国民主共和 新民主主义革命 师从俄国到走自己的路 1919---1949 3,思想文化理性化科学化 地主阶级:新思潮,洋务运劢 器物,物质 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辛亥革命 制度 新文化运劢、马克思主义传播 思想 4,社会生活现代化 衣食住行、社会习俗
性质
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进步性 ①最早方案、鲜明资本主义色彩 评价 革命性 ②向西方学习探索救民道路的强烈愿望
空想性 ①缺乏社会基础②没有反映农民愿望③战争
(5)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A、失败原因
①纲领-宗教、绝对平均 ②私有不团结
农民的阶级局限性 主观 ③目的不明确 战略失误 ④落后思想的腐蚀 客观 时代:半殖半封 B、失败表明 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受阶级和时 C、 意义 代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 ①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最高峰 ②革命任务--- 反封建反侵略(表现打击了、加速了) ③革命性质--- 民主革命序幕 ①民主革命主力军 ②反封建反侵略 ④ 向西方学习 ⑤亚洲风暴 ③对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影响深远
D、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①背景 半殖半封、阶级民族矛盾激化 反帝反封建 ②任务 民主革命 ③革命性质 ④向西方学习 拜上帝教、《资》 ⑤失败客因 中外剿杀 ⑥世界影响 亚洲风暴 E、对近代中国农民运动的认识 ①(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受阶级和时代 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 ②(落后性)农民斗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代表中国历 史的发展方向,不能使中国历史走向进步。 ③(革命性)农民斗争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加速了它的灭 亡,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国走向殖民地的步伐。
3、对列强侵华的认识
(1) 列强侵华特点:
A根因:一次工革,自由资本主义,要开拓世界市场
B手段方式:战争、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C政治: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屈服
D经济:以商输为主,资输为辅,卷入、成为、沦为 E在华势力:主要是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英法美等国和相对 落后但侵略成性的封建俄国 F在华关系:以相互勾结相互支持为主 G对华侵略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商品输出是资本 主义发展工业革命的必然产物。
①地点:东南沿海 ②倾销商品(洋纱洋布为主) ---纺与织分离---耕与织分 离(家庭手工业破产与农业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劳动 力、市场) ③掠夺原料(丝茶大宗)---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城乡商 品经济发展(原料、市场)
(2) 列强侵华的认识:
消极---阻碍中国社会进步 A、践踏国家主权、剥夺生存权、掠夺财富“烧杀抢掠”
B、政治:破坏主权、干涉内政、阻碍中国社会进步
C、经济:商输、资输、卷入、成为、沦为,压制民资发展 客观---促进中国社会进步 A、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社会制度、科学 技术、思想文化,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促进民族觉醒 B、促进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C、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结论:危害是主要的主观,积极是客观从属的。中国人民 只完成反帝任务争取民族独立才能走上民族富强之路。
①爆发 (2)经过: ②扩大 1841年 ③结束 ④清政府态度
再度抵抗 屈辱求和
①割地--- 领土主权 ②赔款--- 国家、人民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③开关--- 打开市场、贸易主权 ④商税--- 关税主权 《五》①领事裁判权--- 司法主权 1843年《南约》附件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权--贸易主权 《虎》 ③租地租房永久居住--- 租界
一、1840——1870的中国政治大事
(一).西方国家的侵略(屈辱):
(1)鸦片战争
1840——1842
1856——1860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中英 中英法 1839
(2)二次鸦片战争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1)地主阶级:
爱国官兵两次鸦战中的抵抗 三元里人民抗英 (2)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41
1931-1937-1945
日本侵华战争
(二)抗争探索史 1,农民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 太平天国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劢 2、地主阶级的自救抗争 虎门销烟 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官兵的抵抗 地主阶级抵抗派---新思潮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劢 地主阶级自救运劢---清末新政 一鸦前1839 一鸦后 1860-1895 1900-1911 一鸦中 1851-1864 1895 1898-1900
1851——1864
(一).西方国家的侵略(屈辱) 地图 1.鸦片战争 (1840.6——1842.8)
(1)背景 ②英国 外因 ①世界 ①政治②经济③思想 内因 ④外交⑤军事⑥科技 走私鸦片白 银外流(正 直因 当贸易) 根因、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