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愁”意象分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解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解析摘要:对此诗词的意象解读,首先要分析何谓意象,在此基础上,再分析词中意象所蕴涵的意义。
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长亭乃离别之伤心地,而船,则是令人产生漂泊之惆怅,暮霭渲染了凄迷暗淡的黄昏意境,酒是别离场中不可少之物,杨柳依依伤别离,月是多情物,更是伤心物。
作者也正是在综合了以上意象的基础下,营造了离愁的感情。
关键词:意象物境情境意境寒蝉长亭兰舟暮霭酒杨柳月离愁1.何谓意象《易传》的“观物取象”说,主要出自《系辞传》的一段文字: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在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1这一段话提出了“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两个命题。
象,就是八卦的卦象,如三个阳卦代表天,三个阴卦代表地,所以,《易经》的卦象,是模仿而来的“天地阴阳之象”或者是“万物之象”。
象也者像也,关键是用“法像”来解释“像”。
从其表述可以看出,所谓“法像”,就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伏羲氏在八卦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察飞鸟走兽,从而画出了八卦图,从《易经》可知,古人立像的目的是为了尽意,为了说明自己的思想。
所以,这里所说“言”,指抽象的语言,即用来界定、判断、推理的语言,用较为形象的“象”,来阐述、解释较为抽象的语言,这就是立象的目的。
2.王昌龄的“三境”说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王昌龄不仅是著名的诗人,而且是最早使用“境”这个范畴,以揭示“意境”的审美内涵。
先作语义学的梳理。
《周礼·夏宫·掌周》有“凡国都之竟”句,下释说:“竟, 界也。
”《说文解字·田部》释“界”曰:“界,竟也。
”可见,“竟”与“界”同义。
《说文·田部》段注有云:“竟俗本作境。
今正。
乐曲尽为竟,引申凡边境之称。
”可知“境”与“界”同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和其他一些著作中所用的‘意境’或‘境界’, 实际上就相当于‘意象’这个范畴”。
有关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
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有关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2、梅花(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5)清冷淡雅的美人(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3、菊花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4松柏孤直、顽强、高洁5莲爱情6梧桐凄凉、悲伤7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1)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2)草木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8、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凄凉9、红豆爱情、相思10、豆蔻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11、竹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洁、谦虚12、黍离。
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13、丁香:愁思或情结14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15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16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17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18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19桃花:象征美人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0兰:高洁21牡丹:富贵美好二、动物类1蝉:(1)品行高洁。
(2)悲凉凄切(3)人生短暂,怜惜生命2、杜鹃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3、鹧鸪乡思、羁旅行役4、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5乌鸦衰败、荒凉、小人、俗客庸夫6蟋蟀思乡7鸳鸯夫妇恩爱8精卫复仇、奋斗、不畏艰难9青鸟信使10、燕子:(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诗歌用意象表达情感的例子
诗歌用意象表达情感的例子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月亮。
一般来说,古诗词中的月亮是乡愁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意味深长,可以体验到深不见底,妙不可言,空无一物的自然境界。
6.红岩:红岩是一种大型候鸟。
每到秋天,它都要挣扎着飞回老巢,这常常让游子们想家,难过。
所以诗人经常用鹅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古诗词中表达愁绪的意象
古诗词中表示愁绪的意象
1️柳絮:飘忽不定,常用来表达愁绪。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2️梧桐:象征凄苦、愁绪。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3️丁香结:比喻心中郁结的忧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4️芭蕉:常用以表现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芭蕉》)
5️猿:孤寂、愁苦的象征。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送魏二》)
6️暮鸦(寒鸦、昏鸦):常用以渲染衰败萧索之景、痛惜悲凉的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流水: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8️黄昏:感伤的心情意绪。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9️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古诗词常用七类意象解析(第一季)
南浦多见于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的一个专名了。
南朝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2)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像对后来咏史诗、咏怀诗、感遇诗发生了深刻影响的,源于屈原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回归自然”,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唐宋词更是一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悲剧史,它以悲愁为美,“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隐逸是解脱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把握这个特点,很多古典诗词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内涵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 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 听南宫清漏 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 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 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其他如“一叶 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 人温庭筠《更漏子》)、“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1、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 故古人常以此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 “咏蝉 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 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 一型。 骆宾王 《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 远,非是藉秋风。”皆属此类。 12、鸿雁——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 是人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 表示 盼望、惦念外出之人的音讯,传达思念之情,也表达的游子漂 泊思乡之情; 因大雁总是结队迁徙,途中常掉 队的孤雁,诗 人常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表达或孤独、或孤 高、或受尽迫害等情感。 南朝乐府 民歌《西洲曲》:“忆郎 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李清 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旧相识。”大雁没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限的 思念。
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 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 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 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羌笛是出自古代西 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 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 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范仲淹《渔家 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 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屈原《离骚》:“朝 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 餐花象征自己品 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 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 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 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古诗词中愁的意象
流水
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 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
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 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 青天览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 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诗的最后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 谐统一,是诗中最于精彩的一句,深刻 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 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 名言。希望洒脱的抽刀断水,但是过往 的日子就像流水般的纠缠无法摆脱。所 以诗人只能举杯销愁,在日渐增长的愁 意中不能自拔。最贴切的形容了诗人当 时不得志的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 之乱。
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 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 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 ,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 ,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 ,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该诗写冬末春初 、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 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 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 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 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 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 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总之,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 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 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
古诗词常见意象和典故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 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 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4、乌鸦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 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 秋思》:“枯藤, 老树,昏鸦。”
15、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 见于《诗经· 豳风· 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 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 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 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 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 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 光,促织鸣东壁。” 姜夔《齐天乐》:“哀 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 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 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19、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 一起。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 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 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 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 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 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 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 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1、冰
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 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冰心:高洁的心性, 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 性。
古诗词中的愁苦类意象
古诗词中的愁苦类意象作者:来源:《青少年日记》2014年第02期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
在鉴赏诗歌时,如果能熟知并懂得诗歌传统意象的象征性,从而以文化解读来理解诗歌作品,那么鉴赏诗歌也就成功了一半。
这里我试举几例有关愁苦寓意的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唐代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猿猴。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杜鹃源自望帝神话,每当人们漂泊在外,对故乡、故国魂牵梦绕时,常借其来表达难以抚平的愁思。
是悲思、哀苦的载体。
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无题》)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秦观《画堂春》)惆怅多山人复稀,杜鹃啼处泪沾衣。
(顾况《忆故园》)杜鹃啼后归舟发,只有春愁满载还。
(郑思肖《怀归》)2.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的情思。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岑参《秋夕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杜鹃声公公似哭,湘竹斑如血。
(白居易《江上送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李商隐《泪》)湘竹几时休染泪,楚旌终日自摇风。
(刘筠《送客不及》)3.碧血源自苌弘的传说。
是诗词中用于表示忠贞,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的意象。
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
(郑允端《读文山丹心集》)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磷千载自沉红。
(孟亮揆《于忠肃墓》)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
(蒋士铨《梅花岭吊史阁部》)4.巫山云雨源于远古先民“天地交感,化生万物”的原始观念,其含义是男女幽会。
亦写作云雨巫山、阳台云雨、云雨等。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行云行雨,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
(贺铸《鸳鸯语》)相逢相笑今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刘禹锡《有所嗟二首》)岂知为云为雨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李商隐《深宫》)5.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
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
(杜甫《九日》)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
(王昌龄《卢溪别人》)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刘禹锡《竹枝词》)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孟浩然《登万岁楼》)6.陇头流水陇水(陇坂)意象是以思乡为意蕴,写征人的流离之苦,思归之痛。
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寄托思乡之情是常用的笔法。
0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02
月亮
柳
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演讲人姓名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意象
01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02
“象”——物象、形象。
03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04
什么是意象
谢谢观看
THANK FOR YOU WATCHING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南浦、长亭 ——离别之所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01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02
芳草
浮云
用漂移不定的流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三、爱情类意象
所谓“爱情类意象”是指诗人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的物象。
2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3
雁总是结阵成“人”字或“一”字形集体迁徙的,因此孤雁(断雁,孤鸿,断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自己孤苦漂泊的意象。
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眠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歌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古诗词中秋愁意象解读
古诗词中秋愁意象解读意象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古典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有目的的组合而成的。
所谓意象,即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它是融合形象与情感意蕴的“合金”,用庞德的话来说“一个‘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一种理智和情绪的复合物的东西。
”刘勰曾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远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可见,意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对中国古代文人来说,意象是其艺术的灵魂。
纵观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能表达“秋愁”的意象颇多,如秋风、秋雨、秋霜、秋月、衰草、枯木、枯荷、落叶、鸿雁等等,“梧桐”这个传统意象更是纷繁出现,且具有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
下面,笔者仅就古诗词中梧桐这一意象所蕴涵的悲愁加以解读。
一、丧偶之痛梧桐,一种普通的树种,青干绿叶,枝干扶疏。
相传梧桐雌雄异株,梧为雄,桐为雌,同生同死,因此,我国民间通常以梧桐来象征男女之间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忠贞爱情。
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便化用了这一象征意蕴:“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
东西植松柏,左右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然而,梧桐落叶早,“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古人深信“天人合一,物我相通”,由物及人,见梧叶飘零自然就会联想到生命的终结。
因此,古人常以梧桐半死或叶落来象征爱情的零落。
以梧桐象征丧偶,最早可近溯到枚乘的《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湍流溯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
”后人由此加以引申联想,产生了许多名篇佳句。
贺铸在为其爱妻所作的悼之词中写道:“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半死桐》)就是以清霜之后的半死梧桐象征丧偶之痛。
作者与妻子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当贺铸要离开苏州时,痛感物是人非,满腹辛酸无处倾诉,只能哀叹:“你我一起来这里,怎么就不能一起离开呢?”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成为枝叶凋零的半死梧桐,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也经历了失伴之苦!留下的一半该是多么孤单、凄凉啊!因为“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愁”
在中国文坛上,关于“愁”的诗词不胜枚举,古代“以悲为美,以愁为工”,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内涵与审美倾向。
一、"愁"的分类
1.离别之愁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王昌龄《重别李评事》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周邦彦《兰陵王》
2.思乡之愁(羁旅、思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白居易《阴雨》3.思念之愁(怀友、怀亲)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诗经·晨风》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4..感时伤春之愁
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冯延巳《蝶恋花》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柳永《蝶恋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5.忧国之愁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佚名《月儿弯弯照九州》民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二、愁的写法
1..寓情于景
将春水、明月、夕阳、柳絮等自然意象与情感的表达相结合。
2.直接抒情
单句之中,不借助任何意象,直抒胸臆。
3.化抽象为具象
把愁写得有长度、有重量、有形态、有数量等。
有长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有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有形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有数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三、愁的建构
1.对历史本体的体认
不管是对自身经历的体认,还是对社会状况的体认,都蕴含着所处状态的感悟,愁是一个泛化的特征。
2.对情感的默认与消解
愁对于诗人词人来说,不可能轻易消除,迁客骚人往往沉浸于“愁”之中无法自拔,又试图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内心情感,达到愁绪的宣泄。
3.宇宙情怀与精神家园
大多数的文人,希望在大自然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或寄托。
而每个人的内心都不愿过多地暴露,也无从诉说与排解,“愁”是营造的精神家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