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规划设计道路线形综合设计

合集下载

平纵线形之组合设计

平纵线形之组合设计

第四节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教学目的: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一般要求和组合方式等重点难点:1、平曲线和竖曲线结合的一般要求2、平面直线和纵断面结合的一般要求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播放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Ⅰ复习提问:1、什么是爬坡车道?2、爬坡车道设置的条件3、竖曲线的两种形式?纵断面设计线是由什么组成的?Ⅱ导入新课公路的空间线形是指由公路的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及横断面所组成的空间带状结构物;公路设计是从路线规划开始的,然后经选线、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最终以平、纵、横组合的立体线形展现出来。

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所选择的实际行车速度是他对立体线形的判断作出的,这样,立体线形组合的优劣最后集中反映在汽车的车速上。

因此,设计中不仅仅满足平面、纵断面线形标准,还必须满足公路空间线形视觉的连续性,并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Ⅲ讲解新课一、视觉分析(一)视觉分析的意义公路设计除应考虑自然条件、汽车行驶力学的要求外,还要把驾驶员在心理和视觉上的反应作为重要因素考虑。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是通过视觉、运动感觉和时间的变化来判断线形。

公路的线形、周围景观、标志及其他有关信息,驾驶员几乎都是通过的视觉感受到的。

从视觉心理出发,对公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觉分析。

(二)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1)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和心理紧张的程度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2)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点随着车速增加而向远方移动。

当车速增加97km/h时,他的注意力集中点在前方600m以外的某一点。

(3)当车速超过97km/h时,对前景细节的视觉开始模糊起来。

(4)驾驶者的周界感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少。

当车速达到72km/h时,驾驶者可以看到公路两侧视角30~40°的范围,而当车速增加到97km/h时,视角减至20°以下。

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

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1、公路路线与地形类别公路路线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平原区路线、丘陵区路线和山岭区路线,其特点如下:1) 平原地路线因平原区的地面高差变化微小,其平面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尽量避免采用长直线或小偏角,但不应为避免长直线而随意转弯,在避让局部障碍物时要注意线形的连续、舒顺。

纵面线形应结合桥涵、通道、交*等构造物的布局,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纵坡不应频繁起伏,也不宜过于平缓。

2)丘陵区路线选线活动余地较大,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恰当地掌握标准,提高线形质量。

设计中应注意:(1)路线应随地形的变化布设,在确定路线平、纵面线位的同时,应注意横向填挖的平衡。

横坡较缓的地段,可采用半填半挖或填多于挖的路基;横坡较陡的地段,可采用全挖或挖多于填的路基。

同时还应注意纵向土、石方平衡,以减少废方和借方。

(2)平、纵、横三个面应综合设计,不应只顾纵坡平缓,而使路线弯曲,平面标准过低;或者只顾平面直捷、纵坡平缓,而造成高填深挖,工程过大;或者只顾工程经济,过分迁就地形,而使平、纵面过多地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指标。

(3)冲沟比较发育的地段,汽车专用公路和二级公路可考虑采用高路堤或高架桥的直穿方案;三、四级公路则宜采用绕越方案。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丘陵地形包括微丘和重丘,它们介于平原和山岭间,其特点是宽脊低岭,山形或聚或散,迂回曲折,地面起伏多变,相对高差较大。

根据地形起伏大小丘陵地区路线分为:微丘区路线和重丘区路线。

微丘区路线的平面线形应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平、纵线形的组合,不应迁就微小地形,造成线形曲折,也不宜采用长直线,造成纵面线形起伏。

重丘区的路线选线活动余地较大。

3)山岭区路线山岭地区山水相隔,山峦重叠,山高坡陡,谷深流急,地形曲折复杂,但山脉水系清晰。

山岭地区路线一般以顺山沿河布设,必要时横越山岭。

道路平面设计之道路平面线形

道路平面设计之道路平面线形

2 h
l
y
=
l3 6R lh

l7 336 ⋅ R 3lh3
l ―回旋线上任一点到 曲线起点的曲线长度
R―主曲线半径 lh ―缓和曲线长度
坐标原点在ZH、HZ
(4)在圆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公式
ϕm
=
αm
+
β0
=
90
π
⋅ ( 2lm + lh R
)
x = q + R ⋅sin ϕm
y = ΔR + R(1− cosϕm )
三. 缓和曲线
2、缓和曲线的选择
(1)缓和曲线轨迹特点:由直线驶入圆曲线 转弯时,其轨迹上的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与其行 程l(自转弯开始点算起)成反比,此轨迹方程 为回旋曲线方程。因此我国《标准》规定缓和 曲线采用回旋曲线。
三. 缓和曲线
(2)缓和曲线的一般方程式:
ρ ⋅l = C
(2-26)
为了设计方便,使量纲一致,故令A2=C,则
一. 直 线
断背曲线:互相通视的同向曲线间若插以短直 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为反向曲 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 一个曲线,这种线形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且容 易造成驾驶操作的失误,通常称为断背曲线。
设计中应尽量避免。
一. 直 线
断背曲线
X 直线的计算
一. 直 线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5500 4000 2500 1500 600 350 150
二. 圆曲线
3、平曲线长度(curve radius)
(1)平曲线最小长度规定
① 从驾驶员操纵方便、行车舒适性以及视觉要求来 看,应对平曲线长度加以限制。

城市道路景观综合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综合规划设计
项目
路线 总长度/ m 曲线 总 长 度 / m
指标
8 3 7 5 . 6 7 7 4 l 2 6 . 9 7 4 4 2 4 8 . 8 0 3
2 工 程设计
2 1 设 计 主 题
直线 总长度/ m
曲 线 比 率/ 最大平 曲线长度/ m
媛小平 曲线长度/ m
4 9 . 2 7 6 5 4 . 2 6 7
1 5 O . 4 5 8 1 5 0 0 8 0
该景观大道 的设计 主题为 : 在原始 自然环境 中建造一条优美道路 。 通 过路线的选择与细致的景观处 理, 使得路 面与地形很好地融为一体 ; 通过
采用长短渐变的平竖 曲线、 s 形路线 、宽容 的路侧设计和路堑边坡 的
髓口四
规划设计
城 市道路景观综合规划设计
高 登繁 熊飚
中国 联 合 工 程公 司,
杭 州 金华
金 华 市 市政 设 计 院有 限公 司

摘 要: 在城市道路景观 设计中, 要注重低碳环保理念 的落实, 与 园林景观和文化 内涵 融为一体 , 文章结合实例对某城市景
观大道的路面设 计与景观设计进行详细探讨, 以便达到城市生态环境 的 良性循环。 关键词 : 城市道路; 景观设计 ; 路基路面
最 大曲线半径 / m
最 小曲线半径 / m
最 大 缓 和 曲线 长 度 / m
最 小 缓 和 曲线 长 度 / m
2 0 0
4 5
最大直 线长/ m
最小直线 长/ m
2 6 0 8 . 6 0 6 8 3 . 2 9 1
2 . 3纵 断 面 设 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 结合现状地形 , 配合道路 两侧用地和相交道 路路 口 规划设计标高 , 满足排洪要求和净空 的要求 , 并考虑布置各种涵管 和满足路面排水的要求 。其纵断面技术指标如表2 所示 。

第2章 道路平面线型规划设计

第2章  道路平面线型规划设计

第2章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2.1城市道路平面规划设计的内容和要求道路线形指道路路幅中心线(又称中线)的立体形状,道路中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称为平面线形。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可划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主要是根据城市主要交通联系方向确定城市主要道路中心线的走向,并进一步确定城市路网;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一般在上一层次已经确定的城市道路网规划基础上进行,需要进一步详细确定用地范围内各级道路主要特征点的坐标,曲线要素等内容,便于进一步的道路方案设计。

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经常会碰到山体、丘陵、河流和需要保留的建筑,有时还因地质条件差而需要避开不宜建设的地方,所以无论城市道路还是公路不可避免要发生转折,就需要在平面上设置曲线,所以平面线形由直线和曲线组合而成。

如果城市道路转折角度不大,可把转折点设在交叉口,使道路线形呈折线状,这样可以减少道路上的弯道,便于道路施工和管线埋设,也有利于道路两侧建筑的布置。

如果转折点必须设置在路段上,则需要根据车辆运行要求设置成曲线,曲线又可分为曲率半径为常数的圆曲线和曲率半径为变数的缓和曲线。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为:根据道路网规划确定的道路走向、道路之间的方位关系,以道路中线为准,考虑地形、地物、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根据行车技术要求确定道路用地范围内的平面线形,以及组成这些线形的直线、曲线和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对于小半径曲线,还应当考虑行车视距、路段的加宽和道路超高设置要求等。

在学习本章时,尽管公式较多,但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一些常用参数,往往是可以通过查阅规范取得的,只有在旧城改造中用地条件苛刻的情况下,才需要计算道路线形要素。

所以,掌握查阅设计规范、理解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将是学习本章的关键。

2.2 道路弯道平曲线规划设计2.2.1 曲线要素构成及基本作用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一般采用圆弧曲线连接直线路段,为了使线形平顺,连接方式必须是切点相连,道路圆曲线一般通过曲线要素来描述。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城市的交通组织和人民群众出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路线线形设计能够提高道路的流通能力,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提高出行效率,增强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跨部门、跨行业的要求和影响,加强规划和设计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促进道路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一体化。

一、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基本原则1. 综合规划原则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应当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城市功能、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规划和设计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与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道路的布局和路线的选取,确保道路的通达性和连续性。

2. 安全优先原则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应当以安全为首要考虑因素,充分考虑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和路线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出行。

3. 便利通达原则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应当便于行人和车辆的通行,确保道路的畅通和交通效率的提高。

要充分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合理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和交通设施,提高道路的通达性和辐射性。

4. 环境适应原则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应当尊重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环境的品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要合理规划绿化带和景观设施,使道路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5. 经济效益原则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应当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合理控制投资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规划和设计的可持续性和可行性。

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和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在可行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二、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主要内容1. 道路网布局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应当合理规划道路网的布局,确保不同类型道路的有机连接和交通组织,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

要根据城市功能和土地利用的不同,合理划分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并规划地下道路和快速路等特殊类型道路,形成完善的道路网络。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需求,确保空间布局 合理、流线顺畅,满足使用者的行为习惯 和心理需求。
美学性
可持续性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应注重美学表现,通过 线条、色彩、材质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 具有美感的视觉效果。
设计应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采用绿色材 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要点
空间布局
积水对道路造成影响。
节约工程量
竖曲线设计应尽量节约工程量 ,减少土方开挖和填筑量,降
低工程造价。
考虑景观要求
竖曲线设计应考虑景观要求,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提高道路
的美观性。
04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统一性
功能性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应保持整体风格和元素 的统一,使整个设计看起来和谐、协调。
平曲线类型
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和应用场景,平曲线可以分为圆弧形、抛物线形、椭圆线 形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平曲线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竖曲线定义
竖曲线定义
竖曲线指的是在垂直方向上的曲线,通常用于建筑物、山体 等物体的设计。竖曲线的设计可以改变物体的高度和形状, 以达到特定的功能和视觉效果。
竖曲线类型
路面设计
根据交通量和车辆类型,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和结构,以提高路面 的耐久性和防滑性能。
优化竖曲线设计
坡度与坡长
合理设置坡度和坡长,以降低车辆行驶的阻力和提高排水性能。
竖曲线半径
选择合适的竖曲线半径,以平衡视距和道路线形的美观性。
视距与净空
确保足够的视距和净空,以满足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优化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

主题构思
由天而降之花, 触地为水荡漾
——天花荡
6
环镇北路
周边道路分析
天花荡
酒厂
现有慢行系统
建议慢行系统
高速区域 入口门户 酒厂
同周路 7
游客驿站及 村民活动
环镇北路
环天花荡公路长 约6.2KM
游客驿站及 村民活动
整体结构分析
整段慢行系统全9.1KM 三个游客驿站
服务半径2000M
游客驿站及 村民活动
2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休闲公园平面图
1
云南村
云南村
2
3
云南村
云南村
休闲公园紧邻云南村,在设 计上主要以生态和休闲为主线, 增加游客与村民的互动和参与 性。
28
休闲公园平面图一
1 2 3
4
5
6
云南村东汤湾
8 7
9
苇岸观霞
图例:
1 交通岛
2 入口生态logo 3 生态绿岛
4 滨水休闲区 5 石子步道
6 滨水绿化梳理
入口门户
10
湿地交4通岛 林荫3 野趣园
休闲 公园 2
湿地
新农村绿地
万三 5 民宿屋
景观总平面
环镇路全长9.1公里, 总设计面积21.76万平方。 本次修改立足标段的基础 上,从4大节点入手,结合 当地生态条件,打造简洁 干净,具有乡野韵味的乡 村道路景观。既符合新农 村建设的大背景,又有效 的降低了成本造价。
7
野花野草 (混播型)
8 滨水绿林
9 现状小桥
秀南村南岳田
休闲公园一地跨滨水与居住两大 地块,在设计上主要以生态和休闲为 主线,以石子步道贯穿滨水活动场地 和林荫绿地空间。水岸以现状梳理为 主,补种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东 面片植混播型野花野草,以增强乡村 氛围。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
几方面考虑其长度:
第二节 平曲线规划设计
一、旅客感觉舒适
汽车行驶在缓和曲线上,其离心加速度( a )将随着缓和 曲线曲率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过快,将会使旅客有不
舒适的感觉。
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
s
a t

v2 Rt

v3 RLS
0.0214 V 3 RLS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公式:
V3
LS (min)
80
60
50
40
30
2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70
50
45
30
25
20
第二节 平曲线规划设计
2.3.3 缓和曲线的省略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在下列情况下可不设缓和曲线: 1. 计算行车速度小于40km/h时,缓和曲线可用直线代替。 2. 圆曲线半径大于下表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直线与圆
第二节 平曲线规划设计
在城市道路上,尤其是城市快速路上,经常存在不同等 级道路的衔接,这些衔接往往对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有较 大的影响,这就需要设置缓和曲线。其目的是通过曲率 的逐渐变化,适应车辆转向操作的行驶轨迹和路线的顺 畅,缓和行车方向的突变和离心力的骤增;使离心加速 度逐渐变化;并可作为缓和超高变化的过渡段,从而使 汽车从直线段安全、迅速地驶入小半径弯道。较理想的 缓和曲线应符合汽车转向行驶轨迹和离心力逐渐增加的 要求,可以使汽车在从直线段驶入半径为R的平曲线时, 既不降低车速又能徐缓均衡转向,使汽车回转的曲率半

0.0214
sR
第二节 平曲线规划设计
式中
V——汽车行驶速度(km/h);
R——圆曲线半径(m);
s ——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m/s3)。

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

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

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在平面线型设计中,汽车形式轨迹的特性,道路平面线型的要素以及直线的特点与运用等等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特点,如何设计出一条合理且优秀的线型,相信看完今天的内容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一、道路平面线型概述一、路线道路: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构成的三维实体。

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平面图: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纵断面图:沿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图,再行展开。

横断面图: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

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

分解成三步:路线平面设计: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

路线纵断面设计:研究道路纵坡及坡长的过程。

路线横断面设计:研究路基断面形状与组成的过程。

二、汽车行驶轨迹与道路平面线形(一)汽车行驶轨迹行驶中汽车的轨迹的几何特征:(1)轨迹连续:连续和圆滑的,不出现错头和折转;(2)曲率连续: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的值。

(3)曲率变化连续: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的值。

(二)平面线形要素行驶中汽车的导向轮与车身纵轴的关系:现代道路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基本线形构成的,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二、直线一、直线的特点1.优点:①距离短,直捷,通视条件好。

②汽车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③便于测设。

2.缺点①线形难于与地形相协调②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人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

③易超速二. 最大直线长度问题:《标准》规定: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

德国:20V(m)。

美国:3mile(4.38km)我国:暂无强制规定景观有变化≧20V;<3KM景观单调≦ 20V公路线形设计不是在平面线形上尽量多采用直线,或者是必须由连续的曲线所构成,而是必须采用与自然地形相协调的线形。

采用长的直线应注意的问题: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道路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探讨

道路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探讨

标准》 对于平纵线形组合 设计 有如 下要求 : 当道路 的设计 速度不 3 交通 安 全对 平纵线 形组 合设 计 的要 求 汽车行驶在道路上 , 驾 驶员 通过视 觉 、 运 动感 觉 以及 时间变 小于 6 0 k m / h时 , 必须 重视 线形平 纵组 合 的合 理性 , 尽 量 满足 线 形连续 、 指标均衡 、 视觉 良好 、 景观协 调 、 安 全舒适 ; 当道 路 的设计 化感觉来判断道路 线形 。驾驶员 感受 到 的是 道路 三维 立体 线形 速度不大于 4 0 k m / h时 , 则首 先保 证行 车安全 , 然 后在 条件 允许 的综合效果 , 而非平 面或纵 断面的单一 因素 。因此平 纵线形 组合 设计的优劣 , 对 视觉诱 导起重 要作 用 , 任何 导致视 觉 中断或 扭 曲 范围 内尽量做到平纵线形的合理组合 , 减 轻和避免 不 良 组合 。 的线形组合都可 能导致 交通 事故 的发生 。在 进行 平纵 线形 组合 1 平纵 线 形组合 设计 的基 本原 则
2 ) 重 视平 、 纵线形指标的均衡协调 性。这与道路 立体线形 的
平顺 性 及 工 程 费 用 息 息 相 关 。
车方 向但行车速度 又过 高 而造 成交 通事 故。平 面设 计 时尽量 少 采用或避免 在
破 坏了线形连线性 , 往 往诱导驾 驶员产 生错觉 , 是 3 ) 应 采用合理的合 成坡 度 , 保证行 车安全 和路面排水 。合 成 不 同程度扭 曲, 道路上的事 故 多发处 。尤其 是 高速 行 车时 , 驾 驶 员更 易 出现 错 坡度过大 , 可能产生急弯 和陡坡 的组合 , 威 胁行车安 全 ; 合 成坡 度 觉, 公路 轮廓是 驾驶员判 断行 车方 向 的主要 因素 , 因此 需特别 注 过小 , 易造成路 面积水 , 行车时溅水成雾 , 同样存在行车危 险。 4 ) 充 分利用道路 的周 围环境 减轻驾 驶员 在行 车过程 中的疲 意平纵线形 的配合及形成 的视觉效果 。

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关系

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关系

前言目前,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大批的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犹如雨后春笋,而现在的公路建设项目中,高等级公路建设所占比重逐步增加,这是由现阶段行车需求决定的。

对高等级公路建设来说,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的部分是其中建设的关键点,如何正确的处理好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公路建设工程操作过程中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因而对两者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深入地对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的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调查;然后,对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建设技术中的要点进行分析,对同行从业者来说,具有参考价值,避免犯同质错误,少走弯路,对道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来说,具有指导意义;再者,通过对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进行探讨,找出目前施工技术中的难点部分,展开讨论,抛砖引玉,能够引起同行从业者的重视,积极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对高等级公路的工程建设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状分析与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当前城市建设的基础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的工程项目中,高等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逐年递增。

而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则是此类工程项目中的关键点,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协调好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两者的关系乃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其设计与施工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优劣。

由此可见,协调好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在当今的高等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平面线性设计、纵断面的线形设计和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三大类。

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主要是包含直线、缓和曲线与圆曲线这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平面线形它是平顺的、连续的、均衡的,并且应该考量到它和自然景观的协调性。

根据对当前发达国家的公路资料的调查来看,高等级公路的平面线形设计趋向于以曲线形的设计为主:一方面,路线能够满足行车的动力要求,而且人体的视觉比较舒畅;同时也能够保证车辆安全高速行驶。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是指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对道路线路的规划和设计。

它是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畅通和城市环境的美观。

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到道路的安全、便捷、美观等方面,因此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合理与否对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交通的安全畅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者需要在设计中考虋到不同车辆的通行需求,包括小汽车、公共汽车、货车、自行车和行人等。

要尽可能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概率,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智能系统也需要在设计中得到应用,比如智能交通信号系统、优先交通系统等。

斑马线的设置、行人天桥的设计、道路标识和信号灯的布置等都是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必要内容。

除了交通安全,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道路的通行便捷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者需要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的布局和路线走向。

在城市规划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功能和交通流量的分布,进行科学的道路规划,确保城市交通网顺畅。

道路的宽度、弯道的角度、坡度等也需要谨慎设计,以保证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便捷。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环境的美观。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和城市的发展要求,市政道路的建设逐渐成为城市美化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

在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中需注重道路景观的规划和设计,通过设置绿化带和景观雕塑等方式,提升道路的美观性。

在道路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比如在道路两侧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利用生态护坡等设计手法,实现城市环境与道路的和谐统一。

为了满足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多重需求,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结合地形地貌和城市功能布局,进行全面科学的设计。

在进行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时,需要进行思维的跳跃,不断提出新的点子和方案,充分考虑道路设计的合理性和创新性,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实现最佳的效果。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需要与其他城市规划相协调。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1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1

40
35
25
20
平曲线最小长度(m)
140
100
85
70
50
40
第二节 平曲线规划设计
2、小半径弯道路面的超高与加宽
超高设置
如果因为地形、地物的原因,道路实际允许的最大转弯 半径小于上述不设超高的圆曲线的最小半径时,车辆在 弯道外侧行驶就要减速,否则就会产生过大的横向力。 为了减少横向力,就需要把弯道外侧横坡做成与内侧同 向的单向横坡,这就称为超高横坡度 i超(%)。
V ——计算行车速度(km/h);
R ——平曲线半径(m)。
第二节 平曲线规划设计
把作用在汽车上(通过重心)的汽车重力和水平方向的
离心力沿垂直于路面方向和平行于路面方向进行分解,
可以把离心力所提供的、指向运动轨迹外侧的水平力称
为横向力。则横向力为:Y C cos G sin
由于 很小,故 sin tg i0 ,cos 1.0 。
第二节 平曲线规划设计
超高缓和段长度的计算随 超高横坡过渡方式之不同 而异,通常超高横坡有下 述两种过渡方法:
一、绕内边缘旋转 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
转,当达到与内侧车道同 样的单向横坡后,整个断 面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 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 值。在纵断面设计时,应 注意中心线标高设计应符 合超高横坡过渡的要求。 此时,超高缓和段长度可 按下列公式计算:
计算行车速度(km/h)
80
60
50
40
30
20
超高渐变率
1/150 1/125 1/115 1/100
1/75
1/50
二、绕中线旋转 先将外侧车道绕中线旋转,当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 坡时,整个断面一同绕路中线旋转,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值。 一般多用于旧路改建工程。 超高缓和段 l超 计算公式如下:

关于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分析

关于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分析

关于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分析【摘要】本文对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问题,从线型和景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线形设计;景观设计一、城市道路与公路设计的区别1、功能的区别公路主要是连接不同的城市,一般为长距离的运输服务,而主要的行驶车辆是机动车,偶尔有少量的行人或者是非机动车通过。

城市道路是在城市内部连接城市的各个区域,除了机动车外,还有大量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行驶。

因为城市道路属于公共设施,所以其他的市政公用设施都与其配套使用。

例如给水和排水、燃气、热力、通信照明等等,这些设施虽然分属不同的部门,但是从客观上来看,都成为了公路的一部分,城市道路主要是这些附属的设施的一个载体。

2、构造不同公路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设置人行道,而城市道路不同,不仅要设置人行道,还要隔很短的距离设置交通岗,同时还要铺设电力和排水用的管道等附属设施。

还要有绿化景观,垃圾桶等人们日常必需的物品。

3、规划不同一般公路主要是用来做长途运输的,所以在建设的时候通常以长远的经济角度来考虑,根据具体的交通量的分布来制定路网的规划。

一般采用四个阶段的方式来对交通量进行预测,然后再根据测量的结果,来分配路网,并确定建设的标准以及规模的大小。

城市道路的规划则必须要从城市的总体规划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城市的电力通讯、燃气管道、排水系统等设施的设立。

还要为沿线的开发服务。

4、线路设计不同因为公路主要是位于城市和城市之间,所以通常穿越的地方居住人群都比较稀少,设计原则通常都是和附近的村庄“近而不进,离而不远”,所以制约其线位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地形。

公路的里程都比较长,路线的幅度以及摆动的范围都比较大,所以在建设一个公路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线路的选择,要追求最经济、最合理的线位设计。

城市道路是位于城市的市区内部,通常里程比较短,道路的红线要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来确定,在红线之外要建设大量的建筑,所以路线没有更多的选择的空间。

平面的线形是以直线为主,纵面则要考虑两边的建筑,通常车速都比较低。

道路交通平纵线形组合设计需注意

道路交通平纵线形组合设计需注意
为了便于实际应用,把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形象的表示为图4-14所示。竖曲 线的起终点最好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 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若平、竖曲线半径都很大, 则平、竖位置可不受上述限制;若做不到平、竖曲线较好的组合,宁可把二 者拉开相当距离,使平曲线位于直坡段或竖曲线位于直线上。
公路平面与纵断面的线形组合是指在满足汽 车运动学和力学要求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满 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性、舒适感,研究 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良好的排水条件,以保 证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与经济。
平面与纵断面组合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1.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 持视觉的连续性; 2.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 要悬殊太大,使线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保持协调;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 安全行车; 4.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1.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也是直线—构成具有恒等坡度的 直线;
2.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上是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 直线;
3.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上是凸形竖曲线—构成凸起的直 线;
4.平面上为曲线,纵面上为直线—构成具有恒等坡度的 平曲线;
5.平面上为曲线,纵面上为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 平曲线;
6.平面上为曲线,纵面上为凸形竖曲线—构成凸起的平 曲线。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平曲线和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另一方 就不要形成多而小。一个平曲线内有两个以 上竖曲线,或一个大的竖曲线含有两个以上 的平曲线,看上去非常别扭,如图4-13所示。
3.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
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悦目的。
4.平、竖曲线应稍长 于竖曲线;

城市道路及交通平面设计及线性规划

城市道路及交通平面设计及线性规划

V2 127R
ih
平面线形规划设计的内容
平面线规划设计
横向力系数越小,乘客越舒适,燃料消耗与轮胎磨损越少。 表1-4-2、1-4-3.
μ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
横向力系数μ 燃料消耗(%) 轮胎磨损(%)
0
100
100
0.05
105
160
0.10
110
220
0.15
115
300
0.20
120
一、停车视距 1.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 最短距离。 2.停车视距构成:
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 停车距离ST
反应距离:当驾驶人员发现前方的阻碍物,经过判断决定采取制动措施的那一瞬间到制动器真正开始 起作用的那一瞬间汽车所行驶的距离。
二、圆曲线半径
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
当设超高时 :
R
V2
127( ih )
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km/h);
μ——横向力系数;
ih——道路横陂
平面线规划设计 二、圆曲线半径
X Fcα o G s α sin
Y
X
X F Gi h
Gv gR
2
Gi
h
G(
v2 gR
ih )
道路为了绕避障碍,以使车辆平顺的由前一条直 线路段转向驶入后一条直线路段,一般采用圆曲 线进行连接
圆曲线是平曲线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圆曲线几何元素为:
优点
T
α 易与地形相适应、可循性好、线形美观、易
于测设。
Rtg 2
L π αR 180
α E R(sec 1)

道路线形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道路线形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受到了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地物排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所以,在设计时应该使所选的路线与地形地势尽可能吻合,巧妙地运用自然因素,让它尽可能融入自然,解决自然条件中的不利因素。

需要考虑路线内部的平面、纵面以及横断面之间的协调关系。

因为这三者的合理组合决定了道路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能否保证行车舒适安全、快捷以及是否便于集散。

我国道路线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道路在线条设计上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要素并不兼容以及较差的线形一致性现象线形一致性较差我国道路线形的设计基本上都是按照设计的车速来确定的。

这个方法存在了很多不足之处:其一,依照车速规定所设计出来的道路线形不能够保证线条标准一定一致。

其二,依照车速规定做的道路线形设计不确定设计要素之间是否相容。

其三,设计车速与运行车速之间是有差别的,这个也没有被考虑到。

尤其是山区公路的设计中如果没有结合考虑到纵面与平面线形,只是选择使用两者的最小值就不一定安全了。

在我国的标准中,虽然提出了很多运行车速设计的概念,但是技术指标依旧是以固定设计的车速为前提的。

设计要素不相容设计要素不相容也是道路线形设计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路线和构造物之间较差的适配性就是一个典型的设计要素不相容的例子。

经调查发现,由于桥梁或者隧道的设置造成了道路线形的不连续性,而这些路段交通事故很多。

正因为像桥梁隧道这些结构物会使驾驶人员的心理落差很大,容易引发事故。

文/张慧玲P LANNING & DESIGN规划设计道路的线形设计通常是公路设计的重点,因为它决定了道路建成后的空间位置与驾驶员行车规程中的视觉形态。

线形设计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工程完成后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文章将从道路线形设计的重要性出发,分析目前路线设计存在的问题,最后会提供几个解决方法以供参考。

道路线形设计的组成因素在设计道路线形时不仅要考虑到规划红线,还应该将原有建筑以及道路桥梁等对新路布线设计有影响的其他建筑物进行综合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定线对于城市建设和道路行车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要解决道路本身的工程、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 要充分考虑道路与周围环境、城市建设现状的配合以及 道路景观等问题。道路定线除受城市自然地形、地质和 地物以及城市建设现状的制约外,还受到技术标准、国 家及城市建设政策、社会经济影响以及美学等因素制约。 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熟练的定线 技巧,通过多方案比较,才能选出理想的定线方案.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二、立面控制点 在平面定线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立面控制点对平面位置
可能的影响。一条城市道路常受到许多相交道路、现状 建筑物、地下管线工程设施的制约。因而要特别注意道 路交叉口、街坊和桥梁等相关标高的平衡设计。路线的 平面位置有时为了满足某一线段立面的高程控制需作必 要的移动。因此,道路定线时,必须同时兼顾平面和立 面的控制点。
程、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复杂问题。因此要本着 “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减少拆迁”的原则,在定线中 注意节约宝贵的城市用地,尽量利用差地、劣地、少占 农田。对旧城区,要本着“充分利用、逐渐改造”的方 针,反对大拆大迁,乱拆乱建,不顾人民生活的恶劣倾 向。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1.2.2 掌握好各项技术标准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既要满足现代城市机动车交
1.2.3 正确选定平面和立面上的控制点
一、平面控制点 在定线以前,需首先确定路线在平面和立面位置上必须
经过的控制点,如:道路的起、终点及重要桥梁的位置、 路线穿越铁路处、重要道路的交叉口、不能拆迁的重要 建筑物、准备利用的原有路面、滨河路段等,都是平面 上的控制点或控制段。重要桥梁的位置,往往对两岸的 交通联系和交通量分布有很大影响,所以要首先确定。 中、小桥的位置一般应服从路线。道路与铁路相交时最 好正交,因其他原因不能正交时也不宜小于45°。在平 交道口必须保证足够的视距,使司机在未到道口之前能 观察到两侧火车的来临。只有在平面控制点或控制段明 确后,才可能定出合理的平面线形。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实际工作中,确定道路控制点标高及各段纵坡并不能单 纯按自然纵坡,它还受沿线两侧已有地物现状、工程地 质、土壤性质以及街坊建筑群布局的影响;在旧城改造 中,它还受已有干路交叉口处高程的制约。例如某市的 一条连接市中心邮电大楼到客运火车站的主要交通干路, 宽达60m以上,路线顺直开阔,但由于接近车站的局部 地段过于迁就自然地形与相交环路的标高,导致在临近 车站广场前出现一“驼峰”式的凸形转坡,既不利于行 车视线,又封闭了街景。如下图: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道路定线一般有纸上定线和实地定线两个阶段。初步设 计通常采用纸上定线;技术设计则可采取纸上定线与实 地定线相结合。
纸上定线就是在较精确的大比例尺(一般为1:500~ 1:1000)城镇现状地形图上,根据道路网规划或红线设 计拟定的路线走向、技术标准和路线起终点、主要中间 控制点的方位坐标及标高,进行道路平、纵线形设计, 从而为以后进行施工设计、测设放线提供依据。实地定 线就是在纸上定线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勘测调整来确定 路线。实地定线较纸上定线准确,因而对于重要的干路, 特别是旧城区街道的改建或能获得的城镇地形图比例尺 小,现状资料又不全时,均应实行纸上初步定线与实地 勘测定线相结合。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所谓道路定线,就是在红线设计或初步设计(除红线设 计内容外,还包括路面结构方案、沿线小桥涵造型以及 其他构筑物的大致安排、工程量估算等)的基础上,结 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现状城市建设条件,综合考 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道路的平面、竖 向线形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绘制平、纵断面设计 图。它是道路技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驼峰影响对景及视线情况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1.2.4 合理布设直线、弯道以及相互之间的衔接 路线布设力求平顺,要使车辆能以平稳少变的车速行驶,
若车速必须有变化时,也要力求变化徐缓。在平面线形 上,影响车速平稳的主要因素是交叉口。城市道路上的 交叉口较多,宜尽量利用交叉口使路线作必要的转折, 以减少弯道。路线在交叉口处作较小的转折时(一般为 3°~5°),可不作专门的弯道设计,仅需注意展宽的 路口处理。在两个交叉口间的线段上,尽可能有较长的 直线段。
通的要求,也要充分考虑行人、自行车和其他非机动车 交通的要求,对道路弯道半径、道路宽度、纵坡度、视 距等,都应掌握好各项技术标准;同时应考虑沿线地形、 地物以及土壤、地质、水文等自然情况,尽量利用有利 于道路的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经反复比较,选出最经 济合理的路线,满足交通对道路的各项要求。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1.1 城市道路定线的意义 在总体规划阶段,根据城市自然地形地貌、用地功能分
区和布局,初步确定干路的大致走向、平面主要转折点、 干路交叉口的位置或方位坐标,并明确道路的功能性质、 路幅宽度,一般称为道路网规划。 在详细规划阶段,一般应进行道路红线设计。所谓红线 设计,主要是根据道路网规划已大致确定的路线走向与 道路性质、路幅,进一步确定道路走向、位置、主要控 制标高、横断面组合布置以及主要交叉口和广场的平面 安排等问题。此项工作通常在1:2000~1:5000现状地形 图上进行。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1.2.5 全面综合地考虑其他因素 除上述原则外,定线时还要综合考虑以下各种因素: 一、结合交通量调查资料,布设路线时要让最多的客货
流量走最短捷的路线; 二、要适应和利用当地的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
自然条件; 三、选择路线走向时,要考虑风向和日照的影响; 四、要考虑到为城市交通安全、绿化、排水以及各种地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1.2 城市道路定线的原则
道路定线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工作,要全面综合地 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定线的方法并没有固定格式可套用, 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推敲,以下仅提出一些基本原则和做 法以供参考。
1.2.1 因地制宜确定路线位置 在城市中开辟一条新路或改建一条旧路,往往涉及到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