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案(杨春香)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手指》教案1(含反思)

5* 手指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阅读并理解《手指》这篇课文。
2.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关于自己的指头有哪些用途。
3.学生能够理解人类智慧的形成其实源自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
教学过程
情境呈现
教师谈论日常生活中经常和指头有关的活动,并且提高学生对“指头”的兴趣。
教师询问学生——你认为你自己的指头能做哪些事情?轮流回答,然后老师展示一些与指头相关的任务。
课文理解
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手指》,并重点了解文中关于“手指”的描述。
2.学生汇报文中的困难词汇并相互协助解决。
3.教师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以便进行问答解析。
问题:
•文章在介绍手指时有哪些情境?
•手指与人类智慧之间有何联系?
•文章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分组探究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找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具体行动与指头有关的好例子。
2.接着,分组将自己的例子介绍给全班。
写作、分享
正确理解“手指”的作用和特点,将会启发人们在创造中领略到更多的可能性。
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的手指,谈论他们的作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文章。
总结
通过学习《手指》,学生们能从中获取知识、探索、分享、创新,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自信心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透彻地理解到“琐碎”的细节中同时蕴藏着智慧、行动、创新以及发现新奇事物的传统,能够深刻地影响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手指教案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手指教案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地读写“手指”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特点。
(2)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手指的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2)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身体,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地读写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手指的力量”。
(2)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手指的了解。
2.学习课文(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
(2)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3.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手指的特点和功能?(2)让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讨论:课文中的手指有哪些象征意义?4.写作训练(1)以“我的手指”为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
(2)布置课后作业:观察身边的事物,用手指的特点来写一篇短文。
四、板书设计课题:手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地读写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手指的特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手指》教学设计4篇

《手指》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2.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
2.领悟其中的道理,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得到启示的习惯。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生活中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手指》。
2.齐读课题。
3.引导全班读“导读”。
4.指名反馈:读懂这篇文章,就是要弄懂哪两个问题呢?二、同桌交流,整体感知1.组织学生初读,解除字词障碍。
2.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提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3.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感受内涵。
过渡:文章主要写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具姿态,各有长短,那么他们各自都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1.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句子,理解,同时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启示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并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的句子:a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b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c感情朗读。
其余句子略加点拨。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
2.议一议:(1)你喜欢其中哪个手指头?为什么?那么让你只保留这个,其他不要怎么样?为什么?(2)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你现在还认为你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通过描写手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朗读、模仿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学会珍惜家人。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通过描写手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学会珍惜家人。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亲情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课文《手指》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思考手指的用途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手指的用途和特点。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手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作者通过描写手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教育(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手指的象征意义,如大拇指代表勤劳、食指代表聪明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手指象征意义的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亲情的重要性,珍惜家人。
四、表达与创作(10分钟)1. 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手法,用自己的手指进行创作,如画手指画、制作手指操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大家共同欣赏。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人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指,阅读理解课文,分析作者通过描写手指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学会珍惜家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手指的象征意义,以及亲情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的表达与创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课堂互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课文中的手指与现实中的手指的异同。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手指》教案(杨春香)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课《手指》上课班级六(3)主备教师杨春香副备教师上课时间3月12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理解词意,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描写方法,感悟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进行感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感悟人生哲理,学习表达方法,有感情朗读。
教学重点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作者应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丰子恺的相关资料、课件。
教法运用主要采用从重点段落突破,再由扶到放,层层引导的方法。
学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通过读读、画画、议议、谈谈等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集中精力听,读题。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初学新课(初步探究)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学自读思考,完成答题。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释疑(合作学习)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
《手指》教案优秀8篇

《手指》教案优秀8篇《手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识记“直直落落、养尊处优”等12个词语。
2、说出各个手指的优点和缺点;(重点)3、理解课文通过手指给我们的启示:在一个集体中,成员之间要“取长补短,团结一致。
(难点)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本单元课文给我们回答了一个问题:好学生是怎么“炼”出来的。
《学弈》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两小儿辩日》提示我们对生活中的现象要勤于思考,《匆匆》警示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桃花心木》教导我们要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从《顶碗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不懈不怕挫折的精神。
相信《手指》一定能给我许多宝贵的思考。
(二)初读课文1、学生朗读,交流字词。
2、默读课文,把握结构(总分总的结构)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重点部分阅读1、读中间的几个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或在文中批注(自己概括)五根手指的优点和不足。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2、独立填写表格。
(见幻灯片)(四)、玩游戏,说道理游戏设计: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拓展学习1、试着找找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搜集丰子恺的漫画,和同学们交流。
3、挑战自己,创作《五指争功》的相声。
手指教案篇二目标:1、学唱歌曲,在角色情境中感受欢快的旋律。
2、初步尝试简单的创编。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课文中描述手指使物体变得有生命的诗句,并背诵诗句。
(2)理解诗中金、木、水、火、土五个事物与手指的关系,体会手指的独特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朗读、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手指的态度,懂得尊重和保护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
二、教学重点:了解诗中的手指使物体变得有生命的诗句,并背诵诗句。
三、教学难点:理解手指与金、木、水、火、土五个事物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课文《手指》、课件、幻灯片、图片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察引入教师将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给学生,展示手指握笔写字、弹钢琴等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平时利用手指所做的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
2.导入课文(展示课文并朗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叫做《手指》,请仔细听课文,找出诗中手指的特殊作用。
(二)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跟读课文,注意语调和停顿。
2.理解课文(1)提问:诗中手指是怎样使物体变得有生命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找出诗中最重要的字句。
(2)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诗中描述手指使物体变得有生命的诗句。
(3)板书课文中手指使物体变得有生命的诗句。
(三)课文拓展1.讨论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手指与金、木、水、火、土五个事物有什么联系?2.小组合作让同学们分成小组,根据课文中的暗示和自己的思考,讨论手指与金、木、水、火、土五个事物的关系,并将讨论结果展示给全班。
3.展示结果让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听完后进行评论。
(四)课文感悟1.个人心得让同学们思考诗中手指的特殊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2.小结归纳请同学们回忆本课中所学的内容,总结出课文中手指的特殊作用。
(五)课堂练习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1.课文中手指有什么特殊作用?2.手指与金、木、水、火、土五个事物有什么联系?(六)板书设计:手指使物体变得有生命(七)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并默写。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手指人教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人体的奇妙,懂得珍惜生命。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汉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对手指的功能产生好奇,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形态和功能,为后续课文学习打下基础。
2.重视基础,强化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字词的学习和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有趣的游戏和练习,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词,巩固基础知识。
7.课后拓展:查找关于手指的趣味知识或成语,如“指鹿为马”、“弹指挥间”等,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拓宽知识面。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手指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本章节生字词的含义及用法,包括“手指”、“协调”、“灵敏”等,通过词语学习,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对手指的描绘,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四)课堂练习
1.词语运用: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巩固记忆。
2.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手指的短文,提高写作能力。
3.朗读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作品,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一、文本简介《手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共288字。
该文主要介绍人类手指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孩子们思考手指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能够描述和表述手指的特殊功能和作用;•能够举出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2. 语言运用•学会使用形容词、动词和名词进行描述和表达;•能够理解和使用新的词汇;•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法和标点符号进行表述。
3. 情感态度•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身体特点,培养他们对自身身体器官的认知和珍惜;•通过学习手指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和共同体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清晰准确地表达课文中的内容和意义;•确定用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能够深刻理解和描述手指的功能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新的词汇和用法;•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描述。
四、教学策略1. 通过问题启发思考针对课文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孩子们能够深入理解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
例如:你平常会做些什么事情需要用到手指?手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例如:板书、课件呈现、常识讲解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去强化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进行课前导学通过对于相关问题的导学,提前让学生进行了解,并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探讨。
比如,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然后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去展开思考。
五、教学过程1. 上课前准备•准备好活动所需的材料;•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让他们理解课前导学的问题;•安排课堂座位的布置,使学生可以轻松进行互动和交流。
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让学生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并让他们自己思考手指在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
第二步:读课文让学生朗读整篇课文,并对于生词、难词进行解释。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手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手指》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课文中的词汇,了解比喻手法的运用,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课文内容,通过演示、板书、互动环节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手指”的含义,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难懂词汇,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和深层次含义。
2.教学难点: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理解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引入课文《手指》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手指》的生字、词语,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20分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课文内容,通过互相交流、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哲理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练习(15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阅读理解的练习,通过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
5.评价(10分钟):教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给予鼓励和指导,并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议。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演示、板书、互动环节等。
2.教学手段:PPT演示、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练习题: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出题进行练习,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2.作业:阅读下一篇文言文短篇,运用所学阅读技巧进行阅读理解。
3.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以鼓励和指导为主,同时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
2.学习工具:文言文词典、互联网资源等。
七、结论本次教学通过导入、呈现、理解、练习和评价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手指》这一篇文言文中的难懂词汇,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和哲理,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一)(一)、图片激趣,揭示课题多媒体出示课件,观看图片。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都是关于手指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手指》。
(二)、作者简介:(课件出示,学生默读)丰子恺(1898~1975)现代散文家、画家。
浙江崇德县(今桐乡县)人。
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美术和文学创作。
他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称誉艺坛。
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
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儿童在他“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洒掊,形式灵活多样,信笔所至,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如同他的漫画、书法一样,写意传神,别具风采。
他还勤于翻译工作,译过屠格涅夫、柯罗连柯、夏目漱石等人的作品,将并日本长篇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译成中文。
(三)、谈话导入、整体感悟: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四)、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五)、自学感悟,读文明理1、默读课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书并标画相关语句。
3、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交流: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案范文(2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找出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语言特点,在写作中也能应用。
二、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并能在日后的写作中熟练运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把文章的语言特点,写作特点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并能在今后的写作中自觉运用。
四、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手指的名称,来历,故事传说等资料。
2、手影戏片段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同学们,认识手指吗?伸出你的手,告诉老师这五根手指分别叫什么?知道它的来历吗?(手指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但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却很少,这样的提问目的就是激发大家的兴趣)2、同学们,你了解手指吗?它们的作用,特点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并不是要考查学生倒底会不会,而是引起大家的思考和注意,引起对课文内容的关注)3、同学们,对于身边熟悉的事物如果能认真地去观察和思考,就会有意外的发现。
丰子恺就是这样一位作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二)明确自学目标,自读报自悟出示阅读要求(因为是阅读课文,所以以学生自学为主)1、反复阅读,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看看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可在书上空白处写一写点评;还有哪些内容你读不懂或有疑问,做上标记。
学生自学,老师要巡视,初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交流自学收获(假设学生可能的收获,要善于引导学生抓重点,不可离题千里)1、每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谁更重要呢?初步认识)2、作者的语言特点(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指导学生认真体会这样一来写的好处,展开联想——读着这些话你想到了什么?重点体会)3、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归纳整理,突出重点1、作者对于五根手指的态度是怎样的?(课文最后一句话,比第一次感受更深)2、放手影戏片段谈体会。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案(杨春香)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上课班级六(3)班主备教师杨春香副备教师曾祥华上课时间2016、3、3星期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教法运用引导法,串讲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ppt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谜语导入: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思考解答。
齐读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P1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由快速朗读课文,学生结合语句理解以下词语意思。
搔痒窈窕秽物纽扣渺小鼻涕爱憎堂皇附庸养尊处优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____各有不同的姿态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____;然后分别具体写___姿态、性格_____;最后总结告诉我们____团结就是力量____。
3、课文主要围绕那句话来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学生预习汇报,思考答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养成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P2、P4引导释疑(合作学习)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探究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手指姿态性格启发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品析:作者是如何介绍这五根手指各具不同的姿态与性格的?(学生自读课文相关段落,交流讨论其结果。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手指(3)_人教新课标

《手指》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读读记记“堂皇、微小、附庸、娇生惯养”等词语。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认识五根手指的不一样特色,认识作者描绘手指的方法。
3、意会课文包含的道理,感悟人生真理。
二、教课重点和难点:领会作家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色,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三、教课过程(一)联系实质,引入新课。
1、师讲话: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手,十个手指,这一双手,这十个手指,让我们学会了很多事,干了很多活。
此刻我们来想想,对于手指的成语你能说出几个呢?2、学生想想,说一说。
3、师过渡引入:对于手指,同学们想说的还真许多。
是啊,手指长在每一个人的上,不时看到,经常用到。
有名作家、漫画家丰子恺以前写过一篇风趣而语重心长的章——《手指》,今日,就让我们一同来分享这篇文章吧!4.、揭露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自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讲话过渡:此刻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读时要求做到两点:(1)画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累积理解词语,读通课文;(2)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找出能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让学生疏自然段朗诵课文。
4、学生集体沟通:( 1)指名让学生谈谈能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2)课件出示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一样的姿态,各有不一样的性格,各有千秋,各有所短),学生读句子,用自己的话谈谈句话的大体意思,进而感知课文粗心。
出示题单:(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往返答)本文是()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
接着以()的语言,详细描绘了五根手指的不一样的()和()。
最后以手指的全体比喻(),说了然()的人生道理。
(三)细读课文,认识特色。
1、师讲话过渡:文章直截了当指出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一样的姿态,各具不一样的性格,各有千秋,各有所短。
那么手上的五根手指都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呢?此刻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达成下边这个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上课班级六(3)班
主备教师杨春香副备教师曾祥华上课时间2016、3、3星期四
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
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
与方
法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法运用引导法,串讲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ppt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谜语导入:五个兄弟,生在
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思考解答。
齐读课
堂。
激发学习
兴趣,导
入新课。
P1
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由快速朗读课文,学生结
合语句理解以下词语意思。
搔痒窈窕秽物纽扣渺小
鼻涕爱憎堂皇附庸养尊处优2、思考:课文主要写
了什么内容?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
指_____各有不同的姿态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____;然后
分别具体写___姿态、性格_____;最后总结告诉我们____
团结就是力量____。
3、课文主要围绕那句话来写的?一只
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
所长,各有所短。
学生预习汇报,思考答题
培养自主
学习能
力,养成
预习的良
好学习习
惯。
P2
、
P4
引导释疑(合作学习)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手指姿态性格启发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品析:作者是如何介绍这五根手指
各具不同的姿态与性格的?(学生自读课文相关段落,交流
讨论其结果。
)
大拇指:运用排比的句式,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其吃苦耐劳,
默默奉献。
食指:运用排比句式,举例说明其作用,表现
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中指: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其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态度。
学生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体
会。
培养自主
学习的能
力,学会
学习方
法。
P5
、P
10
无名指和小指:列举实例,运用设问,强调了无名指和小指
在兰花状姿态中最优美,表现其附庸、享乐的性格。
3、学生总结概括: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
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ppt 拓
展学习(深入探究)四、拓展延伸
1、了解《五个手指的故事》
2、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有关团结就是力量的名言、警
句或小故事。
学生汇报收集的关于团结
就是力量的名言或故事。
鼓励课外
阅读。
P
11
当
堂检测(学习诊断)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的故事,
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
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注意运用作者幽默诙谐的笔
触来进行小练笔。
)
学生按要求自己小练笔,
同桌互相检阅。
小练笔,
为作文作
伏笔
P
12
、P
13
课堂
小结(梳理归纳)丰子恺将小小的手指从外形到内涵写得如此妙趣横生,不禁
让人思索,给人启示。
学生认真听,体会启示。
结束新课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1、搜集有关团结就是力量的名言、警句或小故事。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8、手指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
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指、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