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文化的概念及精神内涵
蒙元文化简介

核心提示: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形成了特有的蒙元文化;蒙元文化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特点,又广泛融入了中原农耕文化,吸纳了西域文化的有益成分,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劲的活力;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形成了特有的蒙元文化;蒙元文化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特点,又广泛融入了中原农耕文化,吸纳了西域文化术,必须洞悉它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漂泊的风俗情况;传统图形是历史遗产、是历史的积累、历史的沉淀、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情况的产物;只有从历史和风俗的信息里才可以找到丹纳所说的“最后的解释”;只要翻看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时代,就可看到某种艺术风格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是同时出现、同时灭亡的;蒙古族传统图形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样也符合这一艺术发展规律;蒙古族传统图形源于漂泊的生活,它以一种“漂泊的文明”的态势展现和延伸在蒙古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中;在蒙古族漂泊的生活中,“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同蒙古族的宇宙观、思想意识、审美以及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圆”所包含的精神内涵深深地植入整个民族的血脉当中,因而“圆”的形态出现在蒙古民族衣食住行的每一个领域;柏拉图说:“创世者在一个球形的方式中创造了世界,球形即圆形的外形是所有外形中最完美的”①;另外,古希腊比达哥拉斯派也曾明确指出在一切立体图性中最美的是球形,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②; 原始人在蒙昧阶段对浩瀚如烟的宇宙充满着无穷的幻想和向往,并由此派生出对宇宙的理解和认识;许多国家的古代经典都曾谈到过“圆”在创世纪中的意义;“圆”是蛋,哲学意义上世界的蛋,是宇宙开端的核心,宇宙的萌芽状态③;当蒙古族先民站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以自己为圆心,环视四周,他们感受到的是天似穹庐,大地似圆盘;因此蒙古族对宇宙的认识是“天圆地圆”;这一学说在蒙古族神话传说中也经常出现;虽然这种“天圆地圆”说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看来不能够成立,但是它作为蒙古族的宇宙观却深深地影响了蒙古民族的思想意识形态;泰勒认为,神话起源于对当时的原始人来说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的一种求知欲,神话的创作者力图以“构想或讲述一个故事去对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和习俗进行解释”④;因此蒙古族的“天圆地圆”学说以及各种传说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对宇宙的敬仰和探索;在蒙古族日常生活、经济生产、宗教信仰乃至军事阵列中,“圆”形的应用较为普,,;男女青年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由左向右慢慢移动并唱着音调悠长的歌曲;如果由右向左跳或不围成一个圈,被认为是一种灾难的象征,因为只有精灵在跳舞时才围成半圆形的圈,并由右向左跳;蒙古民族自古以来全民皆兵、骁勇善战,蒙古骑兵来如迅雷、去若狂飙;在中世纪,游牧—马—速度,三者组成一个和谐有效的良性循环,将蒙古族推上世界历史舞台;这是战略优势,也是取胜的关键,但从精神、意念的角度去分析,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族军队在商讨军事策略或召开重要会议时都以圆形的阵队就坐或站列;最高首领位于中心点,其他人以层层圆圈依次排列;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近代,内蒙古革命史上著名的“独贵龙”运动就是使用这种排列方式;“独贵龙”一词在现代蒙古语中是“组”或“小组”的意思,但是它的词根有“圆”或“圈”的含义;这点充分说明了古代的蒙古族喜欢以圆形进行组合阵列的普遍现象;因此,作为蒙古军队,乃至整个蒙古民族灵魂的“圆”形,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它的形态、内涵、以及意向深深地植入蒙古民族集体深层意识之中;在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中,这种“圆”形的军事阵列,蕴含着蒙古族古老的宇宙观,就是以众人围绕而形成的圆形代表宇宙,大汗以及拥有最高权威的人是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巨大的力量;另外,这种圆形阵列也容易增强众人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而这些精神层面上的作用,在围猎动物、歼灭敌人时同样也产生着集中精力、提高效率的效果;在实际意义中,“圆”的放射或聚拢可随时形成,“圆”的中心也可随地确定,从而加快了集合与解散的速度,机动性和灵活性极强;另外,无论在视觉,还是在听觉方面,“圆”都有时空上的优势;因为“圆”形很容易将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中心点,其传达视觉信息的功效是不言而喻的;在物理学上,表示声波传递无限延伸的“圆圈”是无限扩大、没有边缘的;蒙古族图形体现着漂泊的精神和随时成圆形态势的可能;它是蒙古传统遗产的积,页;。
了解蒙古文化后的感悟

了解蒙古文化后的感悟
蒙古文化是一种独特而多样化的文化,起源于古代游牧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断发展并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价值观。
了解蒙古文化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内在价值。
蒙古文化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蒙古高原上,人们往往是靠畜牧业为生,因此蒙古文化中也包括了许多与动物相关的传统和文化。
例如,人们尊重牛、马、羊等动物,将它们视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蒙古文化中也强调保护环境和生态,提倡可持续发展。
这种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不仅仅体现在蒙古族的日常生活中,也在当代环保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蒙古文化中强调人性的全面发展。
在蒙古文化中,人们不仅仅强调个体的生理健康,更加注重个体的情感、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在蒙古族的传统中,人们常常通过舞蹈、歌唱、绘画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有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也促进了整个社区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蒙古文化中也有许多关于人性、社会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例如,蒙古族人相信宇宙是由无数个无数个宇宙组成的,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这种思考方式不仅仅体现了蒙古族人对宇宙的敬畏和探索,也启示人们要去探索和尊重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在了解蒙古文化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内在价值。
蒙古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关于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思考和启示。
蒙古 传统文化 简介

蒙古传统文化简介蒙古传统文化简介蒙古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
蒙古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服饰、艺术、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丰富多彩,彰显了蒙古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语言是蒙古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人民使用的是蒙古语,这是一种属于蒙古-满洲语系的语言。
蒙古语有自己的字母系统,被广泛用于书写和交流。
蒙古语是蒙古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蒙古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传统服饰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蒙古人民喜欢穿着华丽的服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蒙古传统袍服。
蒙古传统袍服以其独特的样式和精湛的刺绣工艺而闻名。
男士们通常穿着宽松的袍子和长裤,而女士们则穿着华丽的长袍和头饰。
蒙古传统服饰体现了蒙古人民的优雅和尊贵。
蒙古艺术是蒙古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人民擅长制作各种艺术品,如织毯、雕刻品、陶瓷等。
蒙古织毯是蒙古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精美的图案和丰富的色彩而闻名。
蒙古雕刻品多以动物形象为主题,精湛的雕刻技艺展现了蒙古人民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
蒙古音乐是蒙古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蒙古人民喜欢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蒙古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和节奏而闻名,常常伴随着马头琴的演奏。
马头琴是一种蒙古特有的弦乐器,被誉为蒙古音乐的灵魂。
蒙古人民通过音乐来传承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使其得以流传至今。
蒙古舞蹈是蒙古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人民热爱舞蹈,舞蹈是他们表达自己情感和展示自己才华的重要方式。
蒙古舞蹈形式多样,有舞剑舞、骑马舞、民族舞等。
蒙古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舞步而闻名,充满力量和激情。
蒙古舞蹈是蒙古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蒙古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蒙古传统文化是蒙古人民的瑰宝,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创造力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蒙古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包括语言、服饰、艺术、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
蒙古人民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其得以流传至今,并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蒙古传统文化不仅是蒙古人民的自豪,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蒙元文化的概念

蒙元文化的概念蒙元文化是指蒙古帝国时期(公元1206年-1368年)的文化表现和特色。
蒙古帝国在征服至元年间的大片领土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帝国,其疆域跨越亚洲、欧洲和北非,统治范围广阔,对各个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产生了重要影响。
蒙元文化是在蒙古族与其他族群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蒙古帝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东方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元文化在宗教信仰、社会制度、艺术建筑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特色。
首先,在宗教信仰方面,蒙古帝国的统治者信奉蒙古萨满教,同时还广纳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形成了蒙元文化中的多元宗教并存特点。
这种多元宗教的存在使蒙元文化的宗教观念多元化,互相交融,形成独特的宗教文化风貌。
其次,在社会制度方面,蒙古帝国采用蒙古的宗法制度,以忽必烈为代表的元朝皇帝采取统一的政治制度和官僚组织机构,实行包容的民族政策,平衡各族权力,促进了各族之间的交流和文化融合。
这种统一的社会制度为各族人民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平台,使各族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再者,在艺术建筑方面,蒙元文化以元朝宫殿和寺庙的建筑艺术为代表,具有宏伟壮丽、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特点,这些建筑艺术体现了蒙元文化对于建筑工艺和艺术审美的独特追求。
蒙元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蒙古帝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推动和支撑。
首先,蒙古帝国建立了相对统一的政治制度,促进了不同族群之间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蒙古人瞄准中国汉文化的群众基础,通过实行元朝的承认,并废除元朝以前的世袭制,限制汉人继续担任官职,加强了汉文化和蒙古文化的融合。
其次,蒙古帝国成立后,通过贸易和征服扩张,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
帝国各地的同胞民族文化进行了全面交流,形成了蒙古帝国时期的犒赏文人,出现了以"太学"为代表的文化社交团体,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最后,蒙古帝国也吸纳了其他周边国家的文化成果,进一步丰富了蒙元文化的内涵。
例如,蒙古帝国与伊斯兰教国家的接触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与融合,对其内容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元朝的文学艺术蒙元文化的绚丽瑰宝

元朝的文学艺术蒙元文化的绚丽瑰宝元朝(1206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众多朝代中的一个文艺繁荣期。
元朝的文学艺术蒙元文化的绚丽瑰宝。
在这个时期,元朝统治者既借鉴了汉族文化,又吸纳了蒙古文化、西亚文化、中亚文化、南亚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元文化,使得元朝的文学艺术呈现出多样化、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特点。
文学方面,元代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品种丰富,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各类文体。
元朝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就是《西游记》。
这部作品由吴承恩创作,以相传唐朝时的真实历史人物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为主要形象,融入了佛教、道教、儒学等多种思想,以及神话、传说等元素,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打造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西游记》不仅在元朝时期广受欢迎,也成为后世文学作品的重要影响力来源。
除了《西游记》,元朝还出现了许多其他重要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金瓶梅》等。
这些作品呈现了元代社会多元化与多样性的一面,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红楼梦》以它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展示了元代江南文化的特点和社会氛围,同时也表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种种问题。
在戏剧方面,元代的戏曲发展得非常繁荣,形成了四种主要戏曲剧种,分别是元杂剧、元曲、元绮剧和元历史剧。
这些戏剧作品丰富多样,既有历史剧、文艺剧,也有喜剧和悲剧,展示了元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名家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和改编。
在绘画艺术方面,元代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时期,它吸引了许多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到中国。
元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类别,同时还包括花鸟画、竹石画等。
元代山水画家赵孟頫、倪瓒等以其纯熟的技巧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为元代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此外,元代还有许多其他领域的文化成就,如建筑、雕塑、音乐等。
元代建筑主要体现了蒙元文化和汉文化的融合,典型代表是北京的故宫和内蒙古的阿尔善大寺,它们在建筑风格、材料使用和装饰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蒙元文化的概念及精神内涵

一、蒙元文化的概念及精神内涵
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
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形成特有的蒙元文化。
蒙古族帝王文化、宫廷文化、祭祀文化、民俗文化,是蒙元文化的核心部分。
蒙元文化的基本精神可归纳为:铁骑精神、开拓精神、博爱精神、忍耐精神。
铁骑精神: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早已成为蒙古民族的精神象征。
蒙古人一向英勇善战,戈壁沙滩、严寒酷暑抑或雨打风吹,都无法遏制蒙古铁骑扬尘征战百万大军的敌对,无数个坚城高垒,亦无法阻止蒙古铁骑拓疆统一的信心。
成吉思汗仅以二十万之众,征服了伊斯兰世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军事奇迹。
开拓精神:
蒙古民族是在额尔古纳河的滋养抚育下,起源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
成吉思汗创立蒙古汗国,对外大规模的军事扩张的壮举及一系列的征服战争,是蒙元文化开拓精神的最早体现。
通过拓疆,蒙古民族获得了广大的生存空间。
凭着这种精神,蒙古人不仅为自己开拓了生存之路,而且为部落、民族、国家开拓了发展壮大之路。
博爱精神:
蒙古民族的金戈草原,孕育着对苍狼的崇拜,这种崇拜实为图腾崇拜,是蒙古民族性格的彰显,那种狼的高傲、无畏和坚韧,那种狼的母爱精神,以及在茫茫草原上体现的博爱,亦是成吉思汗的一种象征,也是蒙古族民族精神的一种追求。
忍耐精神:
成吉思汗曾说:“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坚强忍耐。
”蒙古民族是孤独忧郁的民族,也是极具忍耐力的民族,他们用马头琴抒发悲伤,用蒙古长调歌咏苍凉,正是在这琴曲悠扬声中,蒙古民族的忍耐精神浑然而就。
元朝的蒙古民族文化与传统

元朝的蒙古民族文化与传统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蒙古民族首次在世界历史上实现了全面统治。
元代是蒙古民族文化和传统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元朝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体系是在汉文化背景下蒙古、西亚和波斯等文化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在这些相互交织的因素的交织下,元朝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对蒙古民族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的政治文化大多源于蒙古草原文化。
在蒙古草原上,勇敢、尊重和忠诚是蒙古民族最重要的品质。
元朝暴力统治的背景下,这种传统变得更加强大。
蒙古统治者更加重视武功,军人有更大的权力和特权。
由于忠诚和尊重的文化传统,在蒙古军队里,士兵往往对统治者忠诚,为他们的领袖投入生命。
蒙古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对话是元代文化及其独特特点的一大特点和核心内容。
蒙古民族的入侵和统治带来了深刻的文化对话和交融,基于蒙古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元代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方面。
比如,遍布蒙古草原各处的牧民与汉人贩马的交易不仅是经济的,也是文化的交流。
通过这种交流,不仅可以加深彼此的相互了解,还可以促进文化和艺术的交流。
除了兵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元朝政府对文化和艺术的支持也极大丰富了当时的蒙古文化。
元朝皇帝和宰相对汉文化的推崇和支持,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在文学、历史、艺术和医学等领域,元朝人取得了直接的成就。
元代的诗歌是这个时代的文化瑰宝之一。
才华横溢的诗人们无声地表达了困惑和痛苦,抒发了对民俗、乡情、爱情和故乡的深深思念。
同时,元代诗歌也表现出了蒙古民族特有的战争气息,展现了元朝时期的政治风貌、对战争的认识和对当时历史的思考。
元代最著名的历史著作是《元史》。
故事与碑文也纷繁而至,表达了元代文化和历史的最珍贵部分。
《元史》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史书,但其中物质、战争和人口等特征都直接反映了元朝时代历史和社会的特点。
元代的绘画艺术在世界上非常有名。
蒙古人的非常独特的长面部,和其所骑马匹的清奇样式,都被巧妙地融入了绘画作品中。
蒙元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蒙元时期的政治与文化蒙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它是蒙古帝国征服中国后的统治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王朝。
在这一时期,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政治上,在蒙元时期,蒙古族人掌握了中国的统治权。
他们实行了大量的政治改革,包括实行严格的奴隶制度和官僚制度。
在政治上,他们主要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蒙元政府对外也非常强势,在蒙元时期,蒙古帝国向外扩张,征服了许多周边国家,形成了庞大的帝国。
他们采取了征服并管理的政策,通过官员和官吏来管理和维持这个庞大的帝国。
文化上,在蒙元时期,蒙古族人带来了新的文化和思想,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上,蒙元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文学题材广泛,艺术形式丰富多样。
蒙元时期的文学作品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元曲,其他还有元杂剧、元诗和元小说等。
在思想方面,蒙元时期是中国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蒙元时期,儒家思想走向了“理学”和“心学”。
理学强调“天理”,认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固定的道理,通过学习“天理”来治理国家。
而心学则强调“人心”,认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通过内心反映出来的,因此治理国家要从人的内心入手。
蒙元时期还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名人和思想家。
如郑光祖、李时中、郑处存、陈继儒等人都是蒙元时期的文化名人,他们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在蒙元时期,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和发展,这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蒙古族人统治期间有很多负面影响,但是他们也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文化,促进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蒙古人的习俗与文化元朝的多元民族

蒙古人的习俗与文化元朝的多元民族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多元的王朝,蒙古人作为元朝的创立者和支配者,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蒙古人的习俗与文化是元朝多元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探讨蒙古人的习俗与文化对元朝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首先,蒙古人的习俗包括游牧生活、牧民传统和勇武精神等方面。
蒙古人以游牧生活为主要特征,他们以养马养牛为生,居无固定居所,随季节而迁徙。
这种游牧生活方式使得蒙古人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元朝时期,这种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互交融,促进了各种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同时,蒙古人具有牧民传统,他们尊重草木和自然,注重牧民礼仪和技艺的传承。
这种传统使得蒙古人在元朝时期能够有效管理草原地区,维护社会秩序。
另外,蒙古人还以其勇猛的战斗精神而闻名于世,他们崇尚勇武和军事技艺,并广泛应用于元朝的军事体系,使元朝在征战中屡战屡胜。
其次,蒙古人的文化包括语言、服饰与建筑等方面。
蒙古人的语言是蒙古语,元朝时期蒙古语成为元朝的官方语言,同时也促进了蒙古人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
蒙古人的服饰以皮毛为主要材料,具有民族特色和实用性。
在元朝时期,蒙古服饰逐渐传入中原地区,影响了当时的时尚潮流。
此外,蒙古人的建筑风格也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
蒙古人以帐篷为居住形式,帐篷结构简单,易于搭建与迁移,适应了他们的游牧生活方式。
蒙古人的习俗与文化对元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蒙古人的勇武精神和军事技艺为元朝征战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持。
蒙古人的游牧生活训练了他们的马术和射箭技巧,使他们成为出色的骑兵。
在元朝的征战中,蒙古骑兵凭借出色的战斗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促进了元朝的疆域扩张。
其次,蒙古人的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促进了元朝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蒙古人的语言、服饰和建筑风格逐渐融入中原地区,形成了元朝独特的多元民族文化,为元朝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纵观历史,元朝虽然在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由于政治制度的弊端和统治方式的不当,元朝在史书中也留下了许多负面形象。
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内涵

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内涵蒙古族游牧文化是中国的一个独特的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包括抚育、牧马、纺织、刺绣、歌舞、音乐、诗歌等多种形式,构成了蒙古族独特的游牧文化。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内涵。
一、充满智慧的牧民思想在蒙古族游牧文化中,牧民有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注重和自然和谐相处,善于观察和分析天气变化,掌握牧草生长的规律,以科学的方法来管理牧场和舍饲。
同时他们还有着独特的思考和评价方式,重视个体之间的合作和联系,注重家族的荣誉和责任,崇尚自由和民主的精神。
这些思想和智慧,成为蒙古族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优秀的牧民生产和生活技能蒙古族游牧文化的特殊环境和生活方式,造就了牧民们优秀的生产和生活技能。
他们掌握了驯服、喂养、繁殖和管理家畜的方法,懂得依赖天气和自然环境来制定合理的牧活计划。
另外,蒙古族牧民还有着出色的骑马技能,熟练地运用各种兵器,擅长打猎和捕鱼,拥有独特的烹饪技巧。
这些技能,让他们能够在游牧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充满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蒙古族游牧文化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蒙古族音乐、舞蹈、戏曲、织布、刺绣等各种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例如,在音乐方面,蒙古族的马头琴、马缰管、絮板这些乐器曲调优美、动听,富有激情和冲击力,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蒙古族的独特魅力。
四、具有草原特色的民俗文化蒙古族游牧文化还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中更是凸显了草原特色。
这些民俗文化,包括蒙古族的婚礼、葬礼、祭祀、节日等各种活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系统。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邦邢节”,这是蒙古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穿上华丽的服装,跳起激情四溢的舞蹈,在欢乐中庆祝胜利和丰收。
总之,蒙古族游牧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它充满了智慧、技能、艺术和民俗等多重内涵,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蒙元文化

成吉思汗大街是呼和浩特市北区的主干道,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北侧,地处新城区的核心区域,西起通道北街,东至东二环,全长约8公里,距离市中心(中山路)约3公里,驾车时间仅约7分钟,并有多条公共交通线路直达市区各地。
对将来新城区乃至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未来的民族特色街,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成吉思汗大街的整体规划共分为四个区,第一区主要是都市感很强的市区;第二区为体现生态、自然的草原核心区域;第三区的成吉思汗广场是成吉思汗大街的绝对亮点;第四区营造道路空间的一系列机能性的交通空间。
体现了四个原则;国际性的蒙元文化走廊,区域性的商业文化中心,本土性的特色舞台,居民户外活动场所。
国际级设计大师精英团队在规划中共同的口号是:带动草原的传承,再现自豪性文化,在总体设计上高度体现“人性”原则,在弘扬本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同时,融合国内外建筑特色。
吸纳采用了蒙古包的采光与透气性的优点,在楼盘位置的规划上又结合了中国结的文化精髓。
本着以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情为主格调,构成风格独特的现代城市品牌。
从建筑结构,到设备配置、全方位创造出现代特质的蒙元建筑作品,体现建筑的先进性、舒适性、秘密性和方便性。
景观设计崇尚自然与个性化,创造出了极具特色的北方豪情。
1、草原文化中华文明有两大主源,即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
其中草原文化做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文化类型,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与中原文化共存并行和互为补充,为中华文明的演进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
草原文化是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亚洲北方草原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由阿尔秦语系的匈奴、突厥、鲜卑、契丹、蒙古、女真、满族等三大族系的草原民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总合。
草原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从精神层面上看,草原民族具有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宇宙观;具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永被恩泽的自然观;具有欲取先予、永续利用的生态观和描摹自然、歌颂自然的文化观。
蒙古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基本精神,并对该民族的民族性格特别是世界观、价值观、心理特征、现实态度等诸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蒙古族传统文化作为草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而优秀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内涵名播古今中外,也让世人直接感受到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性格,或者说蒙古民族性格很大程度地反映和折射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因此,研究探讨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对蒙古民族性格的影响与作用,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发扬民族传统、坚持科学发展,开创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一、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与基本精神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十分丰富,它最核心的理念集中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顺从“长生天”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特征的自然生态理念,二是以充满原动力的多样的贸易需求和灵活的谋生方式为特征的经济贸易理念,三是以讲真话、讲信用、诚实守信为特征的思想道德理念,四是以不拘一格、兼收并蓄为特征的政治生态理念。
联系当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这些独具特色的核心理念,无不体现出蒙古族传统文化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利用。
与蒙古族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关系密切乃至很难严格区分的,就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近年来,区内外专家学者对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多有论述,笔者最赞同的是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吴团英研究员将其总结归纳为“开拓进取精神”、“英雄乐观精神”、“自由开放精神”和“崇信重义精神”。
当然,除了这四种精神,笔者认为还应该加上“务实实用精神”。
蒙古族传统文化是草原文化的最杰出代表,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无疑就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这种独特的精神禀赋,是蒙古族等草原民族维系的纽带,生存发展的动力,自立于民族之林的支柱。
(一)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开拓进取精神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易传》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这种精神的经典表述。
蒙元文化计划书

蒙元文化计划书1. 背景介绍蒙元文化是指蒙古族与元朝文化的结合体,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元文化深厚而独特,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传承价值。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蒙元文化,我们制定了蒙元文化计划书,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项目,向公众展示和推广蒙元文化,提升人们对蒙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目标本计划的目标是在大众中加强对蒙元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促进蒙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升蒙元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
具体目标如下:•增加人们对蒙元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自豪感;•提升蒙元文化研究的学术水平,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扩大蒙元文化的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
3. 活动计划为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开展以下一系列的活动:3.1 学术研究交流会议组织一次蒙元文化学术研究交流会议,邀请国内外蒙元文化专家、学者和研究者参与。
会议将探讨蒙元文化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艺术形式等相关议题,并发布最新的蒙元文化研究成果。
3.2 蒙元文化展览举办蒙元文化展览,展示与蒙元文化相关的艺术品、历史文物、手工艺品等。
通过展览,让观众全面了解蒙元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3.3 文化活动推广开展蒙元文化相关的文化活动,如蒙元民俗表演、蒙古族传统舞蹈比赛、蒙元文化艺术展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将蒙元文化带入人们的生活,激发公众对蒙元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4 培训项目组织蒙元文化培训项目,面向大众和专业人士,培养一批蒙元文化传承者和研究者。
培训内容包括蒙元文化基础知识、传统技艺和研究方法等。
4. 合作与资源蒙元文化计划需要合作与资源支持,我们将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和争取相关支持:•寻求与蒙古族地区相关文化机构的合作,在蒙元文化研究和传承方面共同努力;•争取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支持,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拓宽社会资源网络,寻找志愿者和爱好者参与到蒙元文化计划中。
5. 成果评估与总结在实施蒙元文化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将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每个活动和项目进行评估,收集和分析数据,评估计划的效果和影响。
蒙古族文化概述

蒙古族文化概述蒙古族是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蒙古族的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其独特的历史、语言和文化,成为了世界文化的瑰宝之一。
蒙古族文化是在长期的民族交流和多学科的融合中形成和发展的,其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是我们国家珍贵的文化财富之一。
1. 历史文化蒙古族文化起源于古老的蒙古部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据历史资料记载,蒙古族是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经存在的。
蒙古族历史上曾经建立了多个帝国,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元朝和清朝。
在这两个朝代中,蒙古族的文化达到了极盛的阶段,蒙古族的语言、文化、宗教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蒙古族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融汇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和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精华。
2. 生活习俗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以牧民生活为主。
蒙古族人民崇尚自然,喜欢自由、好斗,尊重英雄和勇士,热爱音乐、歌舞等艺术活动。
蒙古族人以马骑准、弓箭取胜,因此马匹乃是蒙古族人民生命力的象征,他们生活中与马密不可分。
蒙古人有着进取、刚毅的特点,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而且富有创造性和创新精神。
3. 文学艺术蒙古族的文学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吟诵”,这是一种口头传承的朗诵形式。
蒙古族还有自己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形式。
蒙古族的音乐、舞蹈和民间戏剧也非常丰富多彩,其中蒙古族的“马头琴”是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此外,蒙古族的织锦、雕刻、石刻等艺术形式也各具特色。
4. 宗教信仰蒙古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藏传佛教,通过佛教学习和实践,蒙古族人民在生活中追求精神享受和人生意义,他们尊重和崇拜高僧和喇嘛,他们也通过佛教实践来祈求世界和平和稳定。
蒙古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掘和保护蒙古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中国和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元代蒙古族的风俗文化

蒙元时代风俗及文化漫谈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他们长期生活在气候寒冷的漠北草原,社会风俗与汉人截然不同,入主中原后,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互相吸收、融合,虽然蒙古人的社会风俗有了一些变化,但是大体上仍保留着本民族的特色。
一、饮食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1世纪以后,蒙古族的饮食便大致形成三大类,即肉食、奶食、粮食。
蒙古人生活在漠北草原,马、牛、羊、骆驼是他们的生活必需,肉食为常餐,因此他们的饮食生活自然与此有关。
肉类食品主要是羊肉,平常很少宰牛,因为牛要产奶,向人们供应奶制器。
而马除了供人骑乘外,也可提供最富营养的奶,除非大祭,他们不再杀马。
他们也没有养猪的习惯,因此不吃猪肉。
蒙人的一匹壮马,可养三人。
凡有一匹马者,必有羊六七只;有百匹马者,必有羊六七百只。
在出征中原时,将羊吃尽后就射兔、鹿、野豕为食,所以即使出师十万之众也不用携带粮食。
据说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将士在行军途中,用铁支架,烧烤整羊吃,这或许就是现在烤全羊的雏形。
而且他们的食肉方法最初不甚讲究,肉多以半熟充饥。
蒙古的奶制品主要是忽迷思,即马奶子,这是蒙古人夏天的主要食品。
此外,还有用鲜奶经过加工制成的奶酪、奶油、奶干。
这些加工产品,有的像粮食一样储存,以供常年食用。
蒙古人以白为尊,而奶食色白,象征纯洁,故他们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称奶食品为白食。
以奶制作的饮品主要为奶茶、酸奶和奶酒。
奶酒是蒙古人的主要饮料,以马奶酒为最好,营养价值也最高。
另外,兀良哈三卫蒙古各部牧民则以粮食为主要食物,之前牧民们饮食不用筷子,用手和木盆饮食以及盛饭菜,而到后来三卫则开始使用粗制的木碗和木勺了。
由此也可看到,蒙古牧民的生活习俗与汉族民众的生活习俗已日益融合。
二、服饰发型蒙古人的发型与众不同。
据盂珙的《蒙鞑备录》记载,从成吉思汗至普通百姓,都剃“溶焦”。
蒙古人大部分都不长胡须,但有些人在上嘴唇和颌部长有少量的毛发,并且他们很注意保护,不肯剪掉。
草原文化doc

目录关于草原文化 (2)传承草原文化 (3)传承草原文化 (5)蒙古族传统文化 (11)关于草原文化草原文化的解释草原文化的精髓草原文化归纳概括起来,开放、诚信、包容、给予、进去、快乐就是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精髓。
草原文化的地位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流,三种文化的相互交流、碰撞、吸收、融合,共同造就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共同形成了并不断发展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
草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之一,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的精神支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
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的三大板块中,是最具有世界性品格的文化。
草原文化的传承草原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内蒙古文化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现实基础。
古老神奇的草原历史资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蕴藏着开发草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价值。
以草原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不仅将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产生巨大的品牌效益,也将成为经济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的生长点。
传承草原文化文化的复兴草原民族诗一样的生活,传奇般的发展历程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以无边的遐思。
内蒙古饭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草原的神奇壮美,蒙古民族的豪放热情以及游牧民族的悠久历史,都使得人们对这片土地有着丰富的联想和期待。
我们之所以选择“草原文化”为主题,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一是“草原文化”是中国本土文化,博大精深,在内蒙古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又最具历史内涵。
二是内蒙古饭店作为服务窗口行业,"草原文化"易于在酒店经营中融会、体现、贯通,其文化精髓符合现代社会的精神要求。
尤其是草原风情、蒙参文化特别具有表现力、感染力,是饭店着力表现“草原文化”内涵的重点。
元代蒙古族的社会文化

元代蒙古族的社会文化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它的主要特点是蒙元政权的建立和统治。
在这一时期,蒙古族成为中国的统治阶层,对于中国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元代蒙古族的社会文化。
一、政治制度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政治制度,即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是以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集权国家——蒙古帝国的治理方式为蓝本,在中国大陆行使政治和军事权力的制度。
行省制度采用了“行省中心、行省边缘”这一政治管理形式,设立重要行省如临安、南京等32个,以及一些边疆行省。
行省制度的实现,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由一个强有力的国家中央政府统治各省、各族地区的根本制度;同时也为新的社会文化秩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宗教文化元代统治时期,采取了「信、容、禁、慕」的政策,宣扬和尊重各种宗教信仰,保障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等各个宗教信仰的普及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重要时期。
元代蒙古族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蒙古族人信奉的“图腾教”在元代获得极大发展,这种宗教信仰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以忠诚、勇敢、正义、高尚为中心的道德准则。
图腾教体现了蒙古族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信仰观念,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文学艺术元代是中外文化交流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在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很多突出的成就。
元代的文学、艺术成果丰富多样,代表了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元代诗歌、元曲、元画等造诣颇高,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
元代的诗歌比较随意,没有明显的规定格律,常常表达诗人的感慨和情感。
元曲则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形式之一,由唐宋传统戏曲和外来戏曲相融合发展而成,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至于元画,则汇集了当时中国画派的不同风格和流派,这也使得元代绘画成为中国绘画历史上最富有实验性和创造性的时期之一。
四、经济、科技元代在工商业方面有着较高的发展,经济活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城市经济和商业贸易比重加大。
内蒙古的十大文化体系

内蒙古的十大文化体系2020年2月太阳走遍内蒙古需要2个小时,内蒙古占中国版图的八分之一,地跨东北、华北、西北三个地理大区,是草原、中原与高原的完整综合体,这就造成了“内蒙古文化”十分富集,“内蒙古文化”不仅仅是“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文化的十分之一,把“内蒙古文化”与“草原文化”划等号是偏激的和片面的,如果仅仅把“内蒙古文化”等同于“草原文化",那么,你只见到“内蒙古文化”的十分之一,那就太遗憾了。
全面研究和弘扬以草原文化为主体的“内蒙古文化”,至少包含“十大文化体系”。
一、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包括草原观念文化、草原制度文化、草原器物文化、草原艺术文化、草原少数民族文化等;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海洋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四大文明体系”。
过去有人讲“中华文化三大体系即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丢了“海洋文化”是不完整的的,中国自古以来是农耕国家,也是草原国家和海洋国家。
内蒙古文化中的草原文化,从地域上分,从西向东有:阿拉善草原文化、乌拉特草原文化、鄂尔多斯草原文化、乌兰察布草原文化、锡林郭勒草原文化、昭乌达草原文化、科尔沁草原文化与呼伦贝尔草原文化,马头琴、长调等只是草原文化的符号。
二、黄河上游文化长期以来,不少人只研究黄河中下游文化,不研究黄河上游文化,这也是不完整的。
中原文化只是黄河中上游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小部分。
内蒙古文化中的“黄河文化”主要是“黄河上游文化”,万里黄河从青海源头到内蒙古呼和浩特托县河口为“上游”。
黄河在内蒙古超千里,主要位于“上游地区”。
黄河的源头在巴彦喀拉山,蒙语“富饶的黑山”。
元朝政府派科学家找到了黄河、长江的源头,因此,中国的大江大河发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名称也用少数民族语言命名。
呼市托克托县的“河口村”(历史上是镇)是黄河中上游分界线,这个地名来源于元代,元、明、清时期是黄河流域著名的“官渡”和商业集镇,地位高于“包头村(即现在的包头市东河区)”,仅次于归化城(呼和浩特).1840年,黄河发大水,河口被淹,河口商人迁移到萨拉齐厅“包头村”,为形成后来的“包头镇”、“包头县”及“包头市”打下了基础。
元代蒙元文化的特点

元代蒙元文化的特点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是元朝建立后的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蒙古族人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元文化是指元朝时期,以蒙古族为主体,对汉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融合和创新,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元代蒙元文化的特点。
一、特点1:政治意识的体现元代的政治制度对于政治意识的强调非常明显,可以从拔都和“铁骑”的组织结构来看。
拔都是一种保证蒙古贵族掌握政治权力的机制,在拔都的组织过程中,强调蒙古族的优势地位和尊贵身份,要求非蒙古族服从蒙古族的统治,显示了蒙元政治民族主义的特点。
铁骑是蒙古族的骑兵队伍,在统治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元代将铁骑组织化,形成了一种与汉族体系不同的军事体制,它强调了军事力量的优越性和政治地位的重要性。
这些都反映了政治制度所强化的政治领袖的身份和权力的重要性。
二、特点2:文化融合的体现在文化方面,元代蒙元文化充分吸收了中原文化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蒙古族人善于管理和选才,将大批的汉族人引入政府工作和文化创作领域,在文化上融合了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使得元代文化呈现出多元性和开放性。
元代艺术与文学也充满了多民族的风味,元曲、元杂剧等作品中融合了蒙古、汉、回、藏等多种族文化特色,充分发挥了多元文化的魅力。
在汉文化方面,元朝时期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艺术形式得到大力发展,其中元宝石镶嵌和漆器等技艺的独特表现形式也是文化融合的体现。
三、特点3:文化创新的体现元代蒙元文化在蒙古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特点与风格。
元代紫禁城建筑设计上创新性地将汉族和蒙古族的建筑风格相融合,体现出了元代文化的创新性。
在文学领域,元朝时期独特的元曲形式、大众化的文艺市场等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基础。
元朝时期也涌现出一些独特的学派与思想。
如阳明心学就在元代兴起,以哲学思想为基础,对于道德、教育、心理学、文学等方面都有有着独特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蒙元文化的概念及精神内涵
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
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形成特有的蒙元文化。
蒙古族帝王文化、宫廷文化、祭祀文化、民俗文化,是蒙元文化的核心部分。
蒙元文化的基本精神可归纳为:铁骑精神、开拓精神、博爱精神、忍耐精神。
铁骑精神: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早已成为蒙古民族的精神象征。
蒙古人一向英勇善战,戈壁沙滩、严寒酷暑抑或雨打风吹,都无法遏制蒙古铁骑扬尘征战百万大军的敌对,无数个坚城高垒,亦无法阻止蒙古铁骑拓疆统一的信心。
成吉思汗仅以二十万之众,征服了伊斯兰世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军事奇迹。
开拓精神:
蒙古民族是在额尔古纳河的滋养抚育下,起源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
成吉思汗创立蒙古汗国,对外大规模的军事扩张的壮举及一系列的征服战争,是蒙元文化开拓精神的最早体现。
通过拓疆,蒙古民族获得了广大的生存空间。
凭着这种精神,蒙古人不仅为自己开拓了生存之路,而且为部落、民族、国家开拓了发展壮大之路。
博爱精神:
蒙古民族的金戈草原,孕育着对苍狼的崇拜,这种崇拜实为图腾崇拜,是蒙古民族性格的彰显,那种狼的高傲、无畏和坚韧,那种狼的母爱精神,以及在茫茫草原上体现的博爱,亦是成吉思汗的一种象征,也是蒙古族民族精神的一种追求。
忍耐精神:
成吉思汗曾说:“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坚强忍耐。
”蒙古民族是孤独忧郁的民族,也是极具忍耐力的民族,他们用马头琴抒发悲伤,用蒙古长调歌咏苍凉,正是在这琴曲悠扬声中,蒙古民族的忍耐精神浑然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