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史上大事年表
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
![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13553d0fcc175527072208b1.png)
8月中国科学院成立负责拟定发展人造地球卫星规划的‘581任务组’。随后,中科院力学所成立负责卫星总体设计和运载火箭研制的‘上天’设计院。10月其总体部、结构部和发动机部迁至上海,对外称机电设计院,1959年研制工作中止。
中国科学院与清华大学联合在清华园内组建动力研究室,室主任吴仲华。1960年该室并入中科院力学所,1984年单独建所。
公元1957年
第一次全国力学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召开。钱学森、钱伟长分别作“论技术科学”和“我国力学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于1952年2月10日成立中国力学学会,首届理事长钱学森,选举理事35人。会后相继成立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岩土力学4个专业委员会;以及哈尔滨、西安、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大连7个地方分会。
郭永怀回国,后任中科院力学所副所长。
10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第一任院长钱学森。12月,五院下属空气动力学研究室成立,该室1959年发展为研究所(701所)。
钱学森起草《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为我国火箭与导弹技术提供重要实施方案。
国家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其中第37项“喷气与火箭技术的建立”与力学关系密切。同时还制定了我国第一份力学学科规划,确认力学为一级学科。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及一批知名的力学家参与了力学专业的规划的调研、制定。钱学森任综合组组长。
中国在上海建成摇曳水池。
胡海昌提出弹性力学中三类变量变分原理,鹫津九一郎于1955年提出同一原理。
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英文版),由美国McGraw Hill出版社出版。
公元1955年
钱学森回国。20世纪40—50年代,我国大批留学西方、苏联和东欧的理学专家回国。
力学的发展历程
![力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f26a83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c.png)
力学的发展历程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它是自古以来人类对自然界运动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产物,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为了现代力学的体系。
下面将详细介绍力学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力学:古代力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数学家,如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对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天体运动的理论,阿基米德研究了浮力和杠杆原理等。
这些古代力学的思想为后来的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牛顿力学的诞生: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在力学领域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他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这些定律为解释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提供了准确而简洁的数学描述,成为了现代力学的基石。
3. 分析力学的兴起: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科学家拉格朗日和哈密顿等人提出了分析力学的理论体系。
分析力学通过建立广义坐标和拉格朗日方程,将力学问题转化为求解变分问题,从而简化了力学问题的求解过程。
这一理论体系不仅为力学研究提供了更加灵便和通用的方法,还推动了数学物理学的发展。
4. 相对论力学的发展: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对经典力学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
狭义相对论揭示了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论性动力学,广义相对论则描述了引力的几何本质和时空的弯曲。
相对论力学在解释高速运动和强引力场下的物体运动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对现代天体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 量子力学的崛起: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引入了不确定性原理和波粒二象性等概念。
量子力学的发展为解释原子、份子和基本粒子的行为提供了新的框架,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的统一:20世纪下半叶,理论物理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将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统一起来的理论。
力学发展史的几个重要阶段
![力学发展史的几个重要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91870d3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6.png)
力学发展史的几个重要阶段引言力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以及力的作用和效果。
力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时期,经过了多个重要的阶段。
本文将对力学发展史的几个重要阶段进行探讨。
古代力学的奠基希腊古代力学的兴起希腊古代力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万物皆数”的观念,将力与数学联系在一起。
这为后来的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阿基米德的力学成就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力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浮力定律和杠杆原理,为后来的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经典力学的建立牛顿力学的诞生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即惯性定律、运动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一理论体系完整地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开创了经典力学的时代。
牛顿力学的发展牛顿力学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力学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牛顿力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进一步发展的力学理论拉格朗日力学18世纪末,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提出了拉格朗日力学,这是一种以能量和广义坐标为基本概念的力学理论。
拉格朗日力学更加简洁优美地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成为经典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密顿力学19世纪初,爱尔兰数学家哈密顿提出了哈密顿力学,它是一种以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为基本概念的力学理论。
哈密顿力学在力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对论力学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的理论框架,将时间和空间统一起来。
相对论力学修正了牛顿力学的一些不足,对高速运动和强引力场下的物体运动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描述。
现代力学的新发展量子力学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理论被提出。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与经典力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量子力学的发展为理解微观世界的力学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统计力学统计力学是一种研究大量微观粒子统计行为的力学理论。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6a32b4d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b.png)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1. 引言经典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本文将回顾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希腊时期开始,一直到现代科学的发展。
2. 古代希腊时期在古代希腊,许多哲学家和数学家对运动和力的本质进行了探索。
其中最著名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理论。
他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四种基本元素(地、水、火、气)的作用所决定的。
虽然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在当时得到了广泛接受,但它并没有提供准确的数学描述和实验验证。
3. 牛顿力学的诞生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的力学理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运动和力的理解。
他提出了三个基本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些定律为物体的运动提供了精确的数学描述,并且能够解释地球和天体的运动。
牛顿的力学成为了经典力学的基石,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学和天文学等领域。
4. 拉格朗日力学的发展18世纪,意大利数学家约瑟夫·拉格朗日提出了一种新的力学形式,即拉格朗日力学。
他通过引入广义坐标和拉格朗日方程,将力学问题转化为求解一组微分方程的问题。
这种新的力学形式不仅简化了计算,还能够处理复杂的约束系统。
拉格朗日力学成为了经典力学的重要分支,并且对后来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哈密顿力学的提出19世纪初,爱尔兰数学家威廉·哈密顿进一步发展了经典力学,提出了哈密顿力学。
他引入了广义动量和哈密顿函数,并且通过哈密顿方程描述了系统的演化。
哈密顿力学在处理复杂系统和守恒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成为了经典力学的另一重要分支。
6. 狭义相对论的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也对经典力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狭义相对论将时间和空间视为统一的时空,并且引入了相对论性动力学。
相对论性动力学修正了牛顿力学在高速运动和强引力场中的局限性,成为了经典力学的补充。
7. 量子力学的兴起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诞生颠覆了经典力学的基本假设。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e3cabe9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4.png)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一、引言经典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描述了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回顾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介绍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二、古代经典力学的奠基者1.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的一位伟大科学家,他提出了浮力定律和杠杆原理,为后来的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伽利略·伽利莱(1564年-1642年)伽利略是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观察,提出了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定律,开创了实验科学的先河。
三、牛顿的经典力学1. 伊萨克·牛顿(1643年-1727年)牛顿是英国的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在1687年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惯性定律、运动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他的贡献被誉为“自然科学的伟大革命”。
2. 牛顿力学的应用牛顿力学的应用广泛,包括天体力学、机械运动、弹性力学等。
通过牛顿的定律,人们可以精确地描述和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拉格朗日与哈密顿力学1. 约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1736年-1813年)拉格朗日是法国的一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在1788年发表了《分析力学》,提出了拉格朗日力学,通过定义能量和广义坐标,简化了力学问题的求解。
2. 威廉·哈密顿(1805年-1865年)哈密顿是爱尔兰的一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在1834年发表了《动力学》一书,提出了哈密顿力学,通过定义广义动量和哈密顿函数,进一步简化了力学问题的求解。
五、经典力学的局限性虽然经典力学在描述宏观物体的运动方面非常成功,但在微观尺度和高速运动的情况下,经典力学的定律开始失效。
这引发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发展。
六、总结经典力学是科学发展的里程碑,它由古代的阿基米德、伽利略到近代的牛顿、拉格朗日和哈密顿等科学家的贡献构建而成。
经典力学的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理解和探索自然界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力学史上大事年表
![力学史上大事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bf3ed1730b4e767f5acfcedc.png)
力学大事年表公元前1000多年•中国商代铜铙已有十二音律中的九律,并有五度谐和音程的概念公元前1000~前900年•据《庄子•徐无鬼》记载,已知同频率共振公元前4世纪•希腊亚里士多德解释杠杆原理,并在《论天》中提出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中国墨翟及其弟子解释力的概念、杠杆平衡,对运动作出分类公元前3世纪•希腊阿基米德确立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公元100年左右•《尚书纬•考灵曜》提出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人在船中不知船在运动的论点公元132年•张衡制成地动仪,其中有倒立的“都柱”能测地震震源方向公元591~599年•隋工匠李春建成赵州桥,采用37.4米跨度的浅拱结构公元1000年左右•阿维森纳计算传给物体的推动力•比鲁尼提出行星轨道可能是椭圆而不是圆公元1088年•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频率为一比二的琴弦共振公元1092年•苏颂和韩公廉制成水运仪象台公元1103年•李诫在《营造法式》中指出梁截面广与厚的最优比例为3:2公元1500年左右•达•芬奇讨论杠杆平衡、自由落体,作铁丝的拉伸强度试验,研究鸟翼运动,设计两种飞行器,认识到空气的托力和阻力作用公元1586年•S.斯蒂文论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他和德•格罗特作落体实验,否定亚里士多德轻重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观点公元1589~1591 •伽利略作落体实验,其后在1604年指出物体下落高度与时间平方成正比,而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公元1609年•伽利略用斜面法测重力加速度公元1632年•J.开普勒在《新天文学》中发表关于行星运动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同书中用拉丁字moles表示质量;1619年他在《宇宙谐和论》中发表关于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公元1636年•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出版公元1637年•M.梅森测量声速和振动频率提出乐器理论;他介绍罗贝瓦尔关于一种秤的平衡条件公元1638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刊行•伽利略发表《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及数学证明》系统介绍悬臂梁、自由落体运动、低速运动物体所受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抛物体、振动等力学问题公元1644年•E.托里拆利发现物体平衡时重心处于最低位置公元1653年•B.帕斯卡指出容器中液体能传递压力公元1660年•R.胡克作弹簧受力与伸长量关系的实验。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b2b1a60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9.png)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经典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分支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带您回顾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从牛顿的三大定律到拉格朗日和哈密顿的变分原理,再到哈密顿力学的矩阵形式和量子力学的浮现。
1. 牛顿力学的奠基经典力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当时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提出了三大定律,即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拉格朗日力学的建立18世纪末,意大利数学家约瑟夫·拉格朗日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力学形式,即拉格朗日力学。
他利用了一种称为拉格朗日方程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拉格朗日方程可以从一个称为拉格朗日量的函数中推导出来,该函数包含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3. 哈密顿力学的发展19世纪初,爱尔兰数学家威廉·哈密顿对拉格朗日力学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哈密顿力学。
哈密顿力学使用了一种称为哈密顿函数的函数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哈密顿函数是拉格朗日函数的勒让德变换,它包含了物体的广义动量和广义坐标。
4. 哈密顿力学的矩阵形式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浮现对经典力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瑞士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将哈密顿力学的形式转化为矩阵形式,从而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矩阵形式的哈密顿力学将物体的状态表示为一个向量,运动规律由矩阵的演化来描述。
5. 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的关系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它们描述了不同尺度下物体的运动规律。
经典力学适合于宏观物体,而量子力学适合于微观粒子。
量子力学通过波函数和算符来描述粒子的运动,引入了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纠缠等概念。
总结:经典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分支之一,它的发展经历了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的演进过程。
力学的发展历程
![力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8d29e4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0.png)
力学的发展历程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进步。
以下是力学的发展历程的详细描述。
1. 古代力学古代力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套关于物体运动的理论,他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其固有属性所决定的。
这种观点在古代长期占主导地位,直到17世纪被新的理论所取代。
2. 牛顿力学的建立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奠定了现代力学的基础。
牛顿的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说明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动力学的发展随着牛顿力学的建立,人们开始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受力情况。
这导致了动力学的发展。
动力学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动力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4. 非惯性系力学的发展牛顿力学只适合于惯性系,即不受外力影响的参考系。
但在实际情况下,不少物体都处于非惯性系中,受到惯性力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世纪末,法国科学家亨利·庞加莱提出了非惯性系力学的理论。
他引入了惯性力的概念,使得牛顿力学能够适合于非惯性系。
5. 相对论力学的浮现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理论,对牛顿力学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
相对论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它描述了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并解释了质能关系和引力的本质。
相对论力学在宏观和微观尺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6. 量子力学的兴起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浮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物质和能量的理解。
量子力学是一种描述微观世界的理论,它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量子力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解释原子和份子的结构、光的特性以及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等现象。
力学的发展历程
![力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bd76f2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6.png)
力学的发展历程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力学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力学的起源古代力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自然哲学的理论,包括物体的运动和力的概念。
他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于物体本身的特性和外部的力所决定的。
2. 牛顿力学的奠基17世纪,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对力学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些定律为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成为后来科学研究的重要准则。
3. 经典力学的发展牛顿力学的建立为经典力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18世纪,欧洲的科学家们对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推动了力学的发展。
其中,拉格朗日和哈密顿提出了著名的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为力学的数学表达提供了新的方法。
4. 相对论力学的诞生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引起了力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相对论力学修正了牛顿力学在高速和强引力场下的适合范围,并揭示了时间、空间和质量的相互关系。
5. 量子力学的兴起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兴起开辟了全新的力学研究领域。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行为,与经典力学存在显著的差异。
量子力学的发展不仅深化了对物质本质的认识,也为现代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理论基础。
6. 现代力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力学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现代力学涉及的领域包括天体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生物力学等。
通过数值摹拟、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力学的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
总结:力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力学的起源、牛顿力学的奠基、经典力学的发展、相对论力学的诞生、量子力学的兴起以及现代力学的发展。
这一过程中,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逐步揭示了物体运动和受力的规律,为人类认识自然界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36c404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1.png)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经典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它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力的作用原理。
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经典力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和突破,为我们理解自然界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本文将为您介绍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包括主要的里程碑和贡献者。
1.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是经典力学的先驱者。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然哲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和物体的运动需要外力的推动。
阿基米德则研究了浮力和杠杆原理,将力的概念引入到物理学中。
2.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17世纪初,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通过对天体观测数据的分析,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
这些定律奠定了日心说的基础,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为后来牛顿的力学定律奠定了基础。
3. 牛顿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17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核心理论,包括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的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第二定律则描述了物体受到力作用时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牛顿的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此外,牛顿还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
4. 拉格朗日和哈密顿力学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意大利数学家约瑟夫·拉格朗日和爱尔兰物理学家威廉·哈密顿分别提出了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这两个理论为经典力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数学描述方式。
拉格朗日力学通过定义能量函数(拉格朗日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哈密顿力学则通过定义哈密顿函数和哈密顿方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这些理论在处理复杂系统的运动问题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5.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对经典力学进行了重要的修正和扩展。
力学的发展历程
![力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733daa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e.png)
力学的发展历程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它是自古以来人类对自然界运动现象的观察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力学理论体系。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力学的发展历程。
1. 古希腊时期的力学古希腊时期的力学主要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于物体本身具有内在的趋向性。
他的观点主要包括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两种形式。
自然运动是指物体根据其固有属性而发生的运动,如石头下落;而强迫运动是外力作用下物体发生的运动,如推动物体。
2. 文艺复兴时期的力学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伽利莱提出了力学的实验方法和科学观点。
他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自由落体物体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并提出了“万有加速度定律”。
此外,他还研究了斜面上物体的滑动运动和摆锤的运动规律,为后来的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 牛顿力学的建立17世纪末,伊萨克·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即牛顿定律。
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是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第三定律是作用-反作用定律,说明了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力学的建立使得力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 19世纪的力学发展19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力学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
拉格朗日和哈密顿等科学家提出了变分原理和广义动力学原理,为力学的数学形式化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此外,达朗贝尔也为力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了刚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的理论。
5. 现代力学的发展20世纪,随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发展,力学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相对论则描述了高速物体的运动规律。
这些新的理论使得力学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经典力学,而是涉及到更广泛的领域,如量子力学、相对论力学和统计力学等。
总结:力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观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伽利略实验方法、牛顿力学的建立、19世纪的力学发展以及现代力学的发展等阶段。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 (2)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 (2)](https://img.taocdn.com/s3/m/0297df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d.png)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1. 引言经典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和突破。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基础,介绍经典力学的发展简史。
2. 古代力学古代力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力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自然物体的四种运动状态:上升、下降、水平运动和静止。
这为后来的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 牛顿力学的诞生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这是经典力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牛顿的第一定律(惯性定律)阐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之间的关系。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施加在物体上的力都会有一个等大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4. 牛顿力学的应用牛顿力学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古代力学无法解决的问题,还为天文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行星运动和天体力学的规律,为天文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此外,牛顿力学的应用还包括机械工程、航天工程等领域。
5. 拉格朗日力学的诞生18世纪,意大利数学家约瑟夫·拉格朗日提出了拉格朗日力学,它是经典力学的另一种数学描述方法。
拉格朗日力学通过定义系统的广义坐标和广义速度,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描述了系统的运动。
相比于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更加简洁、普适,并且适合于复杂的非惯性参考系。
6. 哈密顿力学的发展19世纪末,爱尔兰物理学家威廉·哈密顿提出了哈密顿力学,它是经典力学的另一种重要数学描述方法。
哈密顿力学通过定义系统的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利用哈密顿方程描述了系统的运动。
哈密顿力学在描述宏观和微观系统的运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7.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量子力学的兴起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发现,在微观尺度下,经典力学无法解释一些现象,如光的波粒二象性、原子的稳定性等。
高中物理大事记整理
![高中物理大事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5b3491e53a580216fcfe52.png)
高中物理大事记1.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b39d5b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9.png)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1. 引言经典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分支之一,它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介绍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从牛顿力学的奠基开始,到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的发展,最后探讨经典力学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地位。
2. 牛顿力学的奠基17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第二定律(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说明了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
3. 拉格朗日力学的发展18世纪末,意大利数学家约瑟夫·拉格朗日提出了一种新的力学描述方法,即拉格朗日力学。
拉格朗日力学通过引入广义坐标和拉格朗日函数,将物体的运动问题转化为求解一组广义坐标的微分方程。
这种方法不仅简化了运动方程的形式,还能处理约束系统和非惯性系的问题。
4. 哈密顿力学的发展19世纪初,爱尔兰物理学家威廉·哈密顿提出了另一种力学描述方法,即哈密顿力学。
哈密顿力学通过引入广义动量和哈密顿函数,将物体的运动问题转化为求解一组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的微分方程。
与拉格朗日力学相比,哈密顿力学在处理刚体运动和量子力学问题方面更加方便。
5. 经典力学的应用经典力学不仅在物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广泛应用于工程学和天文学等领域。
在工程学中,经典力学被用于设计和分析各种机械系统,如汽车、飞机和电子设备。
在天文学中,经典力学被用于研究行星运动、天体力学和宇宙起源等问题。
6. 经典力学与现代物理学的关系虽然经典力学在解释宏观物体的运动方面非常成功,但在描述微观世界的粒子行为时却遇到了困难。
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发展使得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显现出来。
量子力学通过引入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成功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运动行为。
然而,在宏观尺度上,经典力学仍然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理论。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6633a03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1.png)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经典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力的作用原理。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但真正奠定经典力学基础的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
1. 亚里士多德时期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己的物理学理论,他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于四个基本元素的特性所决定的。
他的理论强调了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精确的数学描述,这一理论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2. 马克思尼时期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天文学家马克思尼提出了“自由落体”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测量了物体下落的加速度。
他的研究为后来的力学奠定了基础,但他的理论仍然缺乏数学描述。
3. 牛顿力学的奠基17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之作。
牛顿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即惯性定律、动量定理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他还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解释了行星运动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牛顿力学成为了物理学的基础,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4. 拉格朗日力学的发展18世纪,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提出了一种新的力学方法,即拉格朗日力学。
他通过引入广义坐标和拉格朗日方程,将力学问题转化为求解一组微分方程的问题。
这一方法在处理复杂系统时非常有效,为力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5. 哈密尔顿力学的建立19世纪初,爱尔兰数学家哈密尔顿提出了一种新的力学形式,即哈密尔顿力学。
他通过引入广义动量和哈密尔顿方程,将力学问题转化为求解一组偏微分方程的问题。
哈密尔顿力学在处理正则变量和守恒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成为了力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6. 统计力学的兴起19世纪末,统计力学的概念被引入经典力学中。
统计力学通过研究大量微观粒子的统计规律,揭示了宏观系统的性质。
这一理论为研究热力学和物质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7. 相对论的革命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对经典力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
![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3f2ce2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a.png)
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
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
以下是它的主要
发展阶段:
1. 伽利略时期(17世纪初):伽利略提出了相对论的观点,
即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于其他物体的运动。
他通过实验和观察,建立了落体运动和斜面上物体滑动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惯性定律。
2. 牛顿时期(17世纪末):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的基础,他
提出了著名的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
定律。
通过运动学和力学的研究,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并成功地解释了行星运动、导弹轨迹等一系列天体和物体运动现象。
3. 拉格朗日时期(18世纪末):拉格朗日提出了以动力学原
理为基础的最小作用量原理(也称拉格朗日力学),通过最小作用量原理,可以推导出物体的运动方程,并得到与牛顿力学等价的结果。
拉格朗日力学进一步推广了经典力学的范围和深度。
4. 哈密顿时期(19世纪末):哈密顿发展了拉格朗日力学,
提出了哈密顿力学。
哈密顿力学通过引入哈密顿函数和正则方程的形式,将力学问题转化为几何上的问题,为后来的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奠定了基础。
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方法,
也对物体的运动和力学规律有着深入的认识和解释。
虽然后来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理论的发展引发了经典力学的修正和超越,但经典力学仍然是研究大多数宏观物体运动的有效框架和基础。
力学的发展历程
![力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7110d2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a.png)
力学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规律。
自古以来,人类对力学的研究始终伴随着科学的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分五个部分介绍力学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力学的奠基1.1 古希腊力学的兴起古希腊力学的代表人物有阿基米德和亚里士多德。
阿基米德提出了浮力定律和杠杆原理,奠定了静力学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天体运动的观点,开创了天体力学的研究。
1.2 中国古代力学的发展中国古代力学的代表人物有张衡和沈括。
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通过测量地震波传播时间来确定地震的方位。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了自然界中存在的力学问题,如水流、弹性等,为中国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印度古代力学的贡献古印度力学的代表人物有阿耶尔巴塔和布拉马叶。
阿耶尔巴塔提出了力学中的“递归”概念,为后来的动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布拉马叶则在《布拉马叶运动论》中提出了运动的三个定律,对后来的牛顿力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近代力学的革新2.1 牛顿力学的奠基牛顿力学是近代力学的重要里程碑,牛顿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建立了质点力学的基本框架。
他的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行星运动和天体力学问题,为力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2 拉格朗日力学的建立拉格朗日力学是力学的另一重要分支,由拉格朗日提出。
他通过引入广义坐标和拉格朗日函数,建立了一种更为普适且简洁的力学表述方法。
拉格朗日力学在解决多体问题和非惯性系问题上具有优势。
2.3 哈密顿力学的发展哈密顿力学是力学的又一重要分支,由哈密顿提出。
他引入了哈密顿函数和哈密顿方程,为力学的数学形式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哈密顿力学在动力学和量子力学中有广泛应用。
三、现代力学的新探索3.1 相对论力学的革命相对论力学是爱因斯坦提出的一种新的力学理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相对论力学在高速和强引力场下对经典力学进行了修正,解释了光的传播和引力场的本质。
3.2 量子力学的兴起量子力学是20世纪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由普朗克、波尔等人提出。
力学的发展历程
![力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d971d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1.png)
力学的发展历程一、古代力学的起源古代力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自然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力的概念和物体运动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地球上的物体运动,他认为物体在地球上的运动是由四种基本元素(地、水、火、气)的作用力所决定的。
二、近代力学的奠基者1. 加利略·伽利略16世纪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加利略·伽利略被认为是近代力学的奠基者之一。
他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和自由落体定律。
伽利略的观点对牛顿力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威廉·哈维17世纪的英国医生威廉·哈维提出了血液循环的理论,这一理论也可以看作是力学的应用之一。
哈维的研究为后来的生物力学和生物医学提供了基础。
3. 伊萨克·牛顿17世纪末的英国物理学家伊萨克·牛顿是力学的奠基者之一。
他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三大力学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些定律成为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对后来的物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经典力学的发展1. 拉格朗日力学18世纪的法国数学家约瑟夫·拉格朗日在力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拉格朗日方程,通过最小作用量原理描述了物体的运动。
拉格朗日力学为后来的分析力学和量子力学提供了重要的数学工具。
2. 哈密顿力学19世纪的爱尔兰数学家威廉·哈密顿进一步发展了力学理论,提出了哈密顿方程和哈密顿力学。
哈密顿力学在描述物体运动时更加方便和简洁,成为了经典力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四、现代力学的发展1. 相对论力学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对力学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
相对论力学修正了牛顿力学在高速和强引力场下的适用性,提出了时空弯曲和质量能量等价原理,为后来的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提供了基础。
物理学大事年表
![物理学大事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d61ffad87f1922791688e803.png)
物理学大事年表约公元前6世纪,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24?—546)记述了摩擦后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和磁石吸铁的现象。
公元前6世纪,《管子》中总结和声规律。
阐述标准调音频率,具体记载三分损益法。
约公元前5世纪,《考工记》中记述了滚动摩擦、斜面运动、惯性浮力等现象。
公元前5世纪,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公元前460?—370?)提出万物由原子组成。
公元前400年,墨翟(公元前478?—前392?)在《墨经》中记载并论述了杠杆、滑轮、平衡、斜面、小孔成像及光色与温度的关系。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在其所著《物理学》中总结了若干观察到的事实和实际的经验。
他的自然哲学支配西方近2000年。
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得(Euclid,前330?—前260?)论述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公元前3世纪,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前212)发明许多机械,包括阿基米德螺旋;发现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研究过重心。
公元前3世纪,古书《韩非子》记载有司南;《吕氏春秋》记有慈石召铁。
公元前2世纪,刘安《前179—前122》著《准南子》,记载用冰作透镜,用反射镜作潜望镜,还提到人造磁铁和磁极斥力等。
1世纪,古书《汉书》记载尖端放电、避雷知识和有关的装置。
王充(27—97)著《论衡》,记载有关力学、热学、声学、磁学等方面的物理知识。
希龙(Heron,62—150)创制蒸汽旋转器,是利用蒸汔动力的最早尝试,他还制造过虹吸管。
2世纪,托勒密(C.Ptolemaeus,100?—170?)发现大气折射。
张衡(78—139)创制地动仪,可以测报地震方位,创制浑天仪。
王符(85—162)著《潜夫论》分析人眼的作用。
5世纪,祖冲之(429—500),改造指南车,精确推算л值,在天文学上精确编制《大明历》。
8世纪,王冰(唐代人)记载并探讨了大气压力现象。
11世纪,沈括(1031—1095)著《梦溪笔谈》,记载地磁偏角的发现,凹面镜成像原理和共振现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大事年表公元前1000多年•中国商代铜铙已有十二音律中的九律,并有五度谐和音程的概念公元前1000~前900年•据《庄子•徐无鬼》记载,已知同频率共振公元前4世纪•希腊亚里士多德解释杠杆原理,并在《论天》中提出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中国墨翟及其弟子解释力的概念、杠杆平衡,对运动作出分类公元前3世纪•希腊阿基米德确立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公元100年左右•《尚书纬•考灵曜》提出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人在船中不知船在运动的论点公元132年•张衡制成地动仪,其中有倒立的“都柱”能测地震震源方向公元591~599年•隋工匠李春建成赵州桥,采用37.4米跨度的浅拱结构公元1000年左右•阿维森纳计算传给物体的推动力•比鲁尼提出行星轨道可能是椭圆而不是圆公元1088年•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频率为一比二的琴弦共振公元1092年•苏颂和韩公廉制成水运仪象台公元1103年•李诫在《营造法式》中指出梁截面广与厚的最优比例为3:2公元1500年左右•达•芬奇讨论杠杆平衡、自由落体,作铁丝的拉伸强度试验,研究鸟翼运动,设计两种飞行器,认识到空气的托力和阻力作用公元1586年•S.斯蒂文论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他和德•格罗特作落体实验,否定亚里士多德轻重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观点公元1589~1591 •伽利略作落体实验,其后在1604年指出物体下落高度与时间平方成正比,而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公元1609年•伽利略用斜面法测重力加速度公元1632年•J.开普勒在《新天文学》中发表关于行星运动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同书中用拉丁字moles表示质量;1619年他在《宇宙谐和论》中发表关于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公元1636年•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出版公元1637年•M.梅森测量声速和振动频率提出乐器理论;他介绍罗贝瓦尔关于一种秤的平衡条件公元1638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刊行•伽利略发表《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及数学证明》系统介绍悬臂梁、自由落体运动、低速运动物体所受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抛物体、振动等力学问题公元1644年•E.托里拆利发现物体平衡时重心处于最低位置公元1653年•B.帕斯卡指出容器中液体能传递压力公元1660年•R.胡克作弹簧受力与伸长量关系的实验。
1676年以字谜形式发表力与伸长成比例的实验结果,1678年正式公布公元1673年•C.惠更斯在《摆钟论》中提出向心力、离心力、转动惯量、复摆的摆动中心等概念公元1680年•E.马略特从梁的弯曲试验中发现弹性定律公元1687年•I.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刊行,系统地总结物体运动的三定律并正式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书中还给出流体的粘性定律和声速公式•P.伐里农给出力矩定理公元1699年•G.阿蒙通发现摩擦定律公元1717年•约翰第一•伯努利对虚位移原理作一般性表述公元1726年•牛顿用质点动力学方法导得物体在流体中运动阻力公式公元1736年•L.欧拉发表《力学或运动科学的分析解说》,首先将积分学应用于运动物体力学公元1738年•丹尼尔第一•伯努利在《水动力学,关于流体中力和运动的说明》中首先采用水动力学一词,给出不可压缩流体运动时压力与流速的关系公元1743年•J.leR.达朗伯在《动力学》中提出受约束质点的动力学原理公元1744年•P.-L.M.de马保梯提出最小作用量原理公元1752年后•达朗伯提出物体所受流体阻力为零的佯谬公元1755年•欧拉提出理想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公元1758年•欧拉提出刚体动力学方程组公元1765年•欧拉导得刚体运动学方程公元1773年•C.-A.de库仑发表梁的弯曲理论、最大剪应力屈服准则等研究结果公元1777年•J.-L.拉格朗日提出引力势和速度势概念公元1781年•库仑提出并应用摩擦定律公元1782年•P.-S.拉普拉斯得出引力势所满足的微分方程公元1784年•库仑用扭秤测电磁力,确定金属丝扭矩与转角的关系,建立静电力与距离的平方反比律公元1784年•G.阿脱伍德用滑轮两边悬挂物体的办法测重力加速度公元1788年•拉格朗日《分析力学》出版公元1798年•H.卡文迪什用扭秤测万有引力常数公元1799年•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开始出版公元1803年•L.潘索提出力偶概念和力偶理论公元1807年•T.杨的《自然哲学和机械工艺讲义》出版,提出材料弹性模量的概念,确认剪切是一种弹性变形,并提出能量的概念公元1808年•杨用力学方法导得脉搏波传播速度公式公元1812年•S.-D.泊松导出物体内部引力势的方程公元1821年•C.-L.-M.-H.纳维用离散的分子模型得出不可压缩流体和各向同性弹性固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公元1823年•A.-L.柯西建立有两个弹性常量的弹性固体平衡和运动的基本方程,给出应力和应变的确切定义公元1826年•纳维提出弹性力学中的位移法思想公元1828年•泊松指出弹性介质中可以传播纵波和横波,推导出横向收缩比(泊松比)为1/4(1829年发表)公元1829年•泊松导出了包含可压缩流体粘性本构关系的运动方程(1831年发表)•C.F 高斯提出力学中的最小拘束原理公元1830年•M.夏莱证明刚体的位移等于平动和转动的合成公元1834年•W.R.哈密顿建立经典力学的变分原理,建立正则方程•L.J.维卡特发现拉伸蠕变现象公元1835年•G.G.科里奥利指出转动参考系中有复合离心力,1843年给出证明公元1837年•G.格林提出弹性势的概念,指出一般物质弹性常量有21个•C.G.J.雅可比建立解哈密顿正则方程的定理公元1838年•J.M.C.杜哈梅导得热弹性力学基本方程,1841年F.E.诺伊曼独立得到同样结果公元1839年•G.H.L.哈根在管流实验中得流量与压力降、管径等的关系。
1840~1841年J.-L.-M.泊肃叶发表的论文中得出同样的实验结果公元1843年•A.J.C.B.de圣维南列出粘性不可压缩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公元1844年•斯托克斯导出粘性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1845年发表)公元1846年•J.C.亚当斯利用经典力学的计算结果预言海王星位置公元1847年•斯托克斯用摄动法研究深水中重力非线性波;提出完全流体中可能存在速度间断面公元1850年•G.R.基尔霍夫给出有关薄板的假设,1862年由A.克勒布什加以修正公元1851年•斯托克斯指出运动较慢的球受到的流体阻力与球的速度成正比•J.-B.-L.傅科用摆的转动演示地球的自转公元1852年•H.G.马格纳斯证实旋转炮弹前进时的横向力效应──马格纳斯效应公元1853年•W.J.M.兰金提出较完备的能量守恒定理公元1855年•圣维南提出弹性力学中平衡力系只引起局部应力效应的原理;用半逆解法解扭转问题公元1856年•H.-P.-G.达西发表渗流定律•圣维南用半逆解法解弯曲问题公元1857年•兰金提出散体极限平衡的应力分析公元1858年•W.胡威立著、李善兰译《重学》刊行•H.von亥姆霍兹提出涡旋强度守恒律公元1862年•G.R.艾里用应力函数方法解弹性力学问题公元1864年•J.C.麦克斯韦提出位移互等定理和单位载荷法公元1864~1872年•H.特雷斯卡做固体塑性流动实验并提出最大剪应力屈服条件和两个最常用的屈服极限公元1869年•兰金给出激波前后状态方程的关系(1870年发表);1887年P.H.许贡纽也给出同样的关系公元1870年•圣维南提出塑性增量理论,给出刚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公元1871年•F.H.韦纳姆设计建成第一个风洞公元1872年•E.贝蒂建立功的互等定理•L.克雷莫纳指出桁架形状图和内力图的互易性•W.弗劳德指出流体由摩阻传递动量的机制;在托基建立船模试验基地公元1873年•瑞利给出求弹性振动固有频率近似值的一个方法──瑞利原理公元1874年•H.阿龙将薄板基本理论中的基尔霍夫假设推广到壳体,1888年由A.E.H.乐甫加以修正公元1876年•E.J.劳思用循环坐标将拉格朗日方程降阶公元1877年•J.V.布森涅斯克提出二元湍流应力正比于平均速度梯度的假设•劳思提出运动稳定性的数学理论公元1877~1878年•瑞利在《声学理论》中系统总结了声学和弹性振动方面的研究成果公元1878年•H.兰姆在《流体运动的数学理论》中总结经典流体力学的成果•F.克罗蒂提出计算弹性体位移的定理,后F.恩盖塞也独立提出,称克罗蒂-恩盖塞定理公元19世纪80年代初•M.贝特洛、P.维埃耶等发现爆轰现象公元1881年•H.R.赫兹导得弹性接触问题公式公元1882年•O.莫尔提出应力圆──莫尔圆公元1883年•O.雷诺发现流动中动力相似律,提出无量纲比数──雷诺数•E.马赫的《力学的一般批判发展史》出版•C.G.P.de拉瓦尔在蒸汽涡轮机中采用能产生超声速气流的管道──拉瓦尔管公元1887年起•E.马赫作弹丸在空气中超声速飞行的实验公元1888年•C.B.柯娃列夫斯卡娅对刚体绕定点转动问题得到新的可积情形公元1889年•L.B.von厄缶开始测量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之差,历时近33年公元1892年•A.C.里雅普诺夫提出运动稳定性的一般数学理论公元1894年•J.芬格提出弹性体有限变形理论•S.邓克利给出弹性振动基频的近似计算方法公元1895年•雷诺给出湍流基本方程公元1896年•C.A.帕森斯在英国建造水洞公元1897年•N.B.密歇尔斯基给出变质量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S.A.阿伦尼乌斯给出电流体动力现象中的定量结果•K.E.齐奥尔科夫斯基导出火箭速度公式,指出实现航天的途径是采用多级火箭公元1898年•G.基尔施发现圆孔附近应力集中现象公元1899年•D.L.查普曼和1905年E.儒盖分别对爆轰现象作出解释公元19世纪90年代末•维埃耶用现称激波管的设备研究矿井中的爆炸问题公元1900年•H.贝纳尔在热对流实验中发现胞状结构的流场•莫尔提出修正的最大拉应力强度理论公元1901年和1905年•J.H.米歇尔发表弹性力学中变截面弯曲问题和扭转问题的解公元1902年•在舰船螺旋桨上发现空蚀现象•M.W.库塔提出机翼举力的环流理论;1906年H.E.儒科夫斯基提出同一理论•儒科夫斯基在莫斯科大学建成风洞公元1904年•惠特克在《分析动力学》中总结经典力学的成果•L.普朗特提出流体边界层理论•M.T.胡贝尔提出第四强度理论公元1905年•V.沃尔泰拉提出位错的普遍理论公元1906年•普朗特在格丁根建造马赫数为1.5的超声速风洞公元1907~1908年•F.W.兰彻斯特给出二元、三元机翼环流理论公元1908年•W.里兹提出一个可用于解弹性问题的近似方法,后被称为瑞利-里兹法公元1909年•G.K.W.哈茂耳对力学基本原理进行公理化•T.B.科洛索夫在弹性力学中应用复变函数方法公元1910年•G.I.泰勒指出激波内部结构•科洛索夫解出椭圆孔附近应力集中问题公元1911~1912年•T.von卡门证明圆柱尾流内涡街的稳定性公元1913年•R.von米泽斯给出材料最大形变比能屈服条件和塑性增量理论中的三维本构关系公元1913和1915年•N.T.布勃诺夫和B.T.伽辽金就弹性位移和应力问题提出一种近似计算方法──布勃诺夫-伽辽金法公元1913~1918年•普朗特提出了举力线理论和最小诱导阻力理论公元1914年•A.本迪克森提出结构力学中的转角位移法•E.赫林格提出弹性力学中的一种二类变量广义变分原理公元1915年•S.P.铁木辛柯用能量法解决加劲板弹性稳定性问题公元1921年•A.A.格里菲思用能量观点分析裂纹问题公元1923年•泰勒提出并解决两同轴圆筒间流动稳定性问题(1938)等给出壳体的各类方程公元1924年•H.亨奇提出塑性全量理论公元1925年•J.阿克莱特建立二元线性化机翼的超声速举力和阻力理论•普朗特提出湍流的混合长度理论公元1927年•A.A.安德罗诺夫指出范德坡耳的自激振动和H.庞加莱的极限环之间的关系公元20世纪30年代•H.N.穆斯赫利什维利发展弹性力学复变函数方法•壳体理论取得发展,B.3.符拉索夫(1932)、L.H.唐奈(1933) K.马格雷 (1938)、穆什塔利•湍流理论中统计理论取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