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案例(3篇)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50448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1.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和销售。
YY公司(以下简称“YY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计算机硬件销售。
2018年5月,XX公司与YY公司签订了一份《计算机硬件销售合同》(以下简称“合同”),约定XX公司向YY公司购买一批计算机硬件,总金额为100万元。
合同约定,XX公司在收到YY公司开具的发票后10个工作日内支付货款,YY公司在收到货款后5个工作日内发货。
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出现了纠纷。
XX公司认为YY公司提供的计算机硬件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合同约定,拒绝支付货款。
YY公司则认为XX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要求XX公司履行付款义务。
双方协商无果,遂诉至法院。
二、法律风险分析1. 合同条款不明确本案中,合同对计算机硬件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条款约定不明确,导致双方对产品质量存在争议。
根据《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合同条款应当明确、具体,避免产生歧义。
本案中,合同条款不明确,给双方带来了法律风险。
2. 质量检验责任不明合同中未明确约定质量检验责任,导致双方在产品质量问题上产生争议。
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质量检验责任应当由合同当事人约定。
本案中,由于双方未对质量检验责任进行约定,导致纠纷产生。
3. 付款期限不明确合同中未明确约定付款期限,导致双方对付款时间产生争议。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三条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明确约定付款期限。
本案中,由于付款期限不明确,导致XX公司拒绝支付货款。
4. 违约责任不明确合同中未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导致双方在违约时无法依据合同约定进行追究。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明确约定违约责任。
本案中,由于违约责任不明确,导致双方在违约时无法依据合同约定进行追究。
三、案例分析本案中,XX公司与YY公司签订的合同存在多项法律风险,具体分析如下:1. XX公司拒绝支付货款的原因是YY公司提供的计算机硬件存在质量问题。
浅谈石化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浅谈石化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bf10de0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6.png)
浅谈石化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随着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迅猛发展,石化企业合同管理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环节之一。
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法律风险,一旦发生问题,可能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石化企业必须重视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范。
本文将就石化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策略进行探讨。
1. 合同条款不清晰在合同管理中,合同条款的不清晰是一个常见的法律风险。
由于石化企业的业务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合同条款往往比较复杂,如果合同中的条款不够清晰明确,就容易引发纠纷和诉讼。
2. 合同内容与法律不符合同内容与法律不符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法律风险。
石化企业在签订合必须要确保合同的内容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若合同内容与法律不符,就容易引发法律纠纷。
3. 合同违约合同违约是石化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常见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合同违约,就会导致双方的纠纷和法律诉讼,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4. 知识产权纠纷石化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法律风险是知识产权纠纷。
石化企业通常涉及到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若在合同管理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到位,就容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造成企业的损失。
5. 法律法规变化法律法规的变化也是一个石化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由于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必须要及时了解和适应法律法规的变化,否则就会产生法律风险。
1. 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石化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应该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确保合同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合同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从而有效防范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2. 合同条款的明确性在合同管理中,石化企业必须要确保合同条款的明确性,避免合同条款过于模糊和复杂,保证合同条款的清晰明了,从而有效预防合同条款不清晰导致的法律风险。
4. 健全合同违约预防机制石化企业在合同管理中要建立健全的合同违约预防机制,包括严格履行合同义务、建立保障措施等,提前预防合同违约风险的发生。
浅谈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浅谈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693fd1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a.png)
浅谈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合同法律风险是现代商业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在国际贸易中更为突出。
遇到合同法律风险不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影响企业形象和信誉。
因此,如何防范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一、合同签订流程中的防范措施1、合同的签署人员应当是具有代表资格的人员,要求签署人员为公司高层领导或授权代表,签订人应当是熟悉业务的专业人士,否则会导致合同无效。
2、在签署合同之前,应当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避免合同中存在不合法或不实用的条款。
合同条款应尽量详细和清晰,避免模棱两可、歧义的条款,减少合同纠纷的产生。
3、合同签署后,应当维护好签署合同的记录和原本,起到证据保全的作用,当出现问题时可以方便地解决纠纷。
1、注意履行合同中的重要条款,如合同期限、质量要求、交货期限等,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与对方商谈,避免漠视问题导致纠纷加剧。
3、当合同无法履行时,要及时通知对方并寻求妥善解决,如协商、仲裁等手段,避免因此产生更大的商业损失。
三、解决合同纠纷的防范措施1、当合同纠纷发生时,应当及时与对方商谈解决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化。
2、权衡利弊,如需要诉讼解决问题时,要拉拢专业的律师进行诉讼辩护,减少经济损失,避免陷入合同风险泥潭。
3、当发生合同纠纷需要赔偿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赔偿方案,避免因赔偿未能到位导致争议继续,加大损失。
总之,合同是商业活动中重要的法律文件,合同风险的防范措施不仅是商家社群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企业保证经济效益和信誉的重要手段。
在加强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更加放心地开展商业活动。
合同法律风险防范
![合同法律风险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5673904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e.png)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第一部份合同签订阶段风险及防范1、对方当事人缔约能力风险风险一:合同效力待定的风险无权代理、限制行为能力订立的合同为效力待定的合同,合同是否有效取决于有处分权人、被代理人的事后追认,但追认是对方的单方行为,主动权在对方,对其有利才追认,不利则不予追认。
防范:签订合同前要审查对方是否具有彻底行为能力,能否履行合同上的义务,,对自然人而言是否成立,对企业而言则是否具有法人地位,是否已经注册成立。
涉及标的物处分或者转让的,审查该方是否对标的物具有处分的权利 (包括其是否所有人或者具有处分权 ),必要时要求对方对自己的处分权作出保证。
风险二:合同欺诈的风险对方盗用其他单位签订合同或者以虚假的单位签订合同。
从合同法的角度上分析,被假冒单位没有做出交易的意思表示,不是合同上的当事人,不会承担任何合同上的法律责任,而假冒单位或者个人不是以自己的名义签订合同,合同根本不存在,也不能追究其合同上的责任。
如果造成己方的损失,该假冒人可能根本没有能力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目的在于利用合同进行欺诈,骗取己方的财物。
防范: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签订合同前要对客户的资信信息、资信档案、信用状况、信用等级进行调查了解,最大限度地控制客户信用和违约风险。
签订合同时要审查对方的信誉和履约能力,包括对合同承办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必要时应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和企业年检资料,确定对方是否为依法注册并有效存续的法律主体,了解对方的经营范围,以及其资金、信用,经营情况,是否具有法定的资格进行合同项下的业务。
同时对合同经办人特别是签字代表进行审查,查看对方开具的授权委托书,包括该授权委托书签字盖章是否真实、授权范围是否明确,有无存在涂改之处,以确定对方签约人的合法身份和权限范围,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对于标的额大的交易或者需长期履行的合同,还应到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调查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能力。
风险三:签约能力禁止的风险风险:单位内部不具备缔约资格的职能部门订立合同、法律禁止某些主体订立特定合同,合同一律无效。
国企经济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国企经济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cc73e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8.png)
国企经济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合同作为经济交易的基本形式,一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在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各种法律风险。
国企在经济合同活动中应当认真分析和防范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1. 法律风险的来源国企在经济合同活动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约定不明确或不完善。
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由于各方对于权利义务的认识有限,往往存在合同条款的表述不够清晰、未能充分涵盖各种可能的情形,从而带来解释争议和履行困难的风险。
(2)合同条件未能履行。
在实际的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经济变动、政策调整等,可能导致合同条件未能按期或按照约定履行,从而产生违约风险。
(3)合同履行方式的不当。
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履行方式的选择及操作方式的不当,甚至可能出现违法行为,从而导致合同纠纷的风险。
(4)法律环境的变化。
由于法律法规的不断修订和更新,国企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一些新兴行业和领域,风险更为突出。
2. 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在国企的经济合同活动中,如果发生法律风险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1)违约责任。
合同一旦发生违约,按照合同约定和相关法律规定,可能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包括经济赔偿、履行违约责任或者其他民事责任。
(2)法律诉讼。
如果合同纠纷无法协商解决,可能需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进而导致庭审、调解和判决等法律程序,增加企业的成本和时间成本。
(3)声誉损失。
如果企业的合同行为受到法律责任,可能引发公众舆论的关注和批评,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1)影响经济利益。
合同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导致损失、争议和成本增加,从而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直接影响。
(2)影响商业合作关系。
合同风险可能导致合作伙伴的关系紧张,甚至影响未来的商业合作,从而损害企业的发展前景。
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a666673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a.png)
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摘要:防范企业的内在法律风险是一件长期的事情,要想把这件事情做好,需要法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企业内的众多从业人员的共同合作。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合同管理工作通常要贯穿于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随着合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在进行合同管理时所面对的法律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措施1.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进行合同管理,实际会产生的效益不直接体现在经济利益方面,而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得以充分体现:一是有利于维护企业利益。
这一利益内容不仅指经济方面,更多从企业形象、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着眼。
也就是说企业合同管理有效进行,逐步提升企业的信誉度、经营质量,能够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注资行为产生。
除此之外还可以此为基础,整体提升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保证企业持续经营目标的达成。
二是有利于维护市场环境。
个别企业合同管理行为不足以支撑整个市场活动的有序进行,如果每个企业都能够加入这一行列,则可以整体肃清市场环境,保证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市场空间,维护市场的整体经营秩序,使得企业发展更具创新力、活力。
2.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特点2.1.必然性、专业性特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会涉及众多类型的合同签署工作,而每一次签署合同时,都会产生相应的风险性问题,这一点几乎不可避免。
因此,为有效降低企业经济损失,法律风险性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敦促企业重视合同管理工作。
专业性特点是指合同管理中产生的法律风险需要专业人士辨别及控制,而非专业人士的控制很可能无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与辨别能力的人,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才可以避免由当前风险转移至新风险。
2.2.广泛性、不确定性特点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并不是单一且方向明确的,而是在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风险问题,且风险内容呈现多样化特点,企业需要关注的点非常丰富,若忽视对某一点的重视,则都可能引起极为恶劣的法律风险问题。
企业合同常见的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合同常见的法律风险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65eee95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1b.png)
企业合同常见的法律风险防范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间的合同签订是日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商业活动的复杂化和法律环境的变化,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也日益显现。
有效地识别和防范这些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企业合同中常见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以帮助企业在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中规避法律纠纷和潜在的损失。
合同解析与条款明确性合同的明确性和清晰度是避免法律纠纷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同应当明确阐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使用模糊的术语或不明确的表述。
一旦合同条款存在歧义,就可能导致争议的发生。
为了减少风险,建议在起草合同时使用具体、详细的语言,尽可能排除各种解释的余地。
应当避免使用法律术语或复杂的句式结构,以确保合同条款的普适性和易读性。
法律遵从与合规性合同必须符合当地和国际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各有不同,合同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受到当地法律的制约。
在跨境交易或跨国合作中,必须进行详尽的法律尽职调查,确保合同的所有条款符合相应的法律要求。
合同中的任何条款如果违反公共政策或法律法规,可能被法院判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从而造成合同失效或损失。
权利和责任的明确界定第三,合同中的权利和责任必须明确定义和界定。
这包括合同各方的义务、违约责任、赔偿责任等内容。
在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违约行为的后果和解决方式,以及赔偿责任的限制和范围。
在商业合同中,特别是关键合同如供应商合同或合资协议中,应当特别关注责任条款的精确性和合理性,以确保在可能的争议中保护自身权益。
不可抗力和解除合同的条件第四,合同中通常会包含不可抗力条款,用以规定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预见且无法避免的外部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政府行为等。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应当详细列出何种情况下可以触发不可抗力条款,以及在此类情况下合同如何暂时中止或终止。
不可抗力的定义必须清晰明了,以避免争议和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6篇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ca727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d.png)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6篇第1篇示例: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合同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合同作为企业与外部各方进行业务往来的基础性文件,一旦管理不善就可能带来法律风险。
对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1. 合同内容模糊不清:合同内容模糊不清或者存在歧义,会为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纠纷,从而增加法律风险。
2. 合同违约风险:如因一方未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其义务,或是未按时或不符合约定的标准、质量履行合同,可能导致合同违约。
3. 合同签订主体资格不明确:如签订合同的主体未能提供合法的授权文件,将导致合同无效。
4. 合同标的不明确或无法履行:合同标的的确定性和可履约性直接影响合同的法律风险。
1. 合同审查和起草:在起草和签订合要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可能引发法律争议的条款进行详尽审查,以确保合同内容明确、完整。
2. 合同履行督促与管理:企业应建立合同履行档案,做好合同履行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合同按时履行,减少因合同违约引发的法律风险。
3. 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对合同履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判和规避,防范法律风险。
4. 合同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合同纠纷解决机制,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合同纠纷,以防止合同纠纷升级,减少法律风险。
5. 法律意识培训:定期组织企业员工进行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同审查和起草、合同履行督促与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合同纠纷解决机制和法律意识培训等措施,企业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合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保障企业利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第2篇示例: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易也日益频繁。
合同作为企业间合作的重要法律文书,承载着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有哪些
![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11e087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4.png)
合同履⾏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有哪些合同在现代商业社会⾥往往是⽤来通过其法律效⼒来对签订双⽅权利义务关系进⾏规定的协议。
公司在⽇常⽣产经营过程中免不了要签署各式各样的合同,合同关系到⼀个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是企业对外经济活动的关键,⽽怎样将⼀份合同的风险减⼩到最低程度,是企业领导层必须给予重视的问题。
那么合同履⾏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有哪些呢?店铺⼩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合同履⾏过程的法律风险及防范要点(⼀)合同履⾏时的法律风险及防范1、合同履⾏时的法律风险(1)合同的履⾏过程会有许多不能确定的因素,双⽅可能会对合同进⾏变更;(2)在合同履⾏过程中发现对⽅丧失履⾏能⼒或对⽅出现其他可能违约情形;或因⼰⽅⽣产经营发⽣突发事件或投资战略发⽣重⼤调整⽽可能发⽣⼰⽅违约需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
(3)可能会因不可抗⼒⽽导致合同不能履⾏等等。
2、合同履⾏时的风险防范(1)遇到法定条件或者合作⽅违约可能损害到我⽅利益的情况时,可以采取中⽌履⾏和解除合同的⽅法来保护我⽅的权益。
中⽌履⾏的条件:《民法典》第527条: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有下列情况之⼀的,可以中⽌履⾏:⼀、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债务能⼒的其他情形。
对于分批送货分批付款⽅式,如果对⽅某批货款没有如期⽀付时应以充分的重视,如果继续送货,可能会受到更⼤的损失。
当然,是否中⽌合同的履⾏应视具体情况⽽定,不能⼀概⽽论。
解除合同的条件:《民法典》第563条:有下列情形之⼀的,当事⼈可以解除合同:⼀、因不可抗⼒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在履⾏期限届满之前,当事⼈⼀⽅明确表⽰或者以⾃⼰的⾏为表明不履⾏主要债务;三、当事⼈⼀⽅迟延履⾏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四、当事⼈⼀⽅迟延履⾏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2)如预见⼰⽅可能违约,则应及时与对⽅协商变更合同,取得对⽅的谅解⽽避免承担⼰⽅的违约责任。
企业合同常见法律风险防范课后
![企业合同常见法律风险防范课后](https://img.taocdn.com/s3/m/cd63f64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2.png)
企业合同常见法律风险防范课后甲方: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同目的及内容1.1 本协议的具体目的和双方达成的详细合同内容。
1.2 合同履行的期限和方式,及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风险识别与防范2.1 双方在签署本合同前应仔细审查和识别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合同条款的歧义性、解释困难、法律规定的变化等。
2.2 双方同意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包括及时更新合同条款、遵循适用法律法规等。
条款明确性3.1 合同条款应具体明确,避免含糊不清或双方解释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3.2 如有必要,双方应咨询专业法律顾问,确保合同条款符合法律规定并能有效约束各方。
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4.1 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4.2 如因本合同引起的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合同签订地的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保密条款5.1 双方同意对于本协议的内容和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商业机密和重要信息予以保密。
5.2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本合同的内容。
通知6.1 双方对于本协议项下的所有通知和通告,应以书面形式发送至对方指定的通讯地址或电子邮件地址,视为有效送达。
附则7.1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7.2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如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甲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确认之日起生效,有效预防和解决甲乙双方因合同履行引起的法律风险,并确保双方权益的平衡和保护。
国企经济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国企经济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38548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1.png)
国企经济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社会和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在进行经济合作时,合同法律风险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在经济合同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为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二、国企经济合同法律风险分析1. 合同基础不牢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管理体制问题等,在经济合同签订过程中往往存在合同基础不牢的情况。
由于国企改制过程中资产产权不清晰、合同审批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合同签订时对相关事实、法律及业务风险方面的规定不明确,甚至存在漏洞。
这样的合同基础不牢会导致合同内容模糊、执行不力,从而增加了国有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2. 合同变更过程复杂由于国有企业在合同签订后可能面临改制、重组、产权变更等情况,导致合同变更的程序情况较为复杂。
在变更合同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合同双方的权益、待遇、责任及义务等问题。
如果双方在合同变更过程中未能详细的协商规定,而是采取口头协议或者未经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变更,就会增加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3. 合同条款模糊由于国有企业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着对相关业务风险缺乏详尽规范的情况,导致合同条款模糊不清,未能明确规定相关的权益、责任及义务。
在合同中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合同责任未能详细规定、合同违约赔偿约定不明确等,这些都会增加合同履行过程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4. 合同违约诉讼纠纷国有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面临其他合同方违约的情况。
在处理此类合同违约纠纷时,国有企业往往需要依靠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国有企业在诉讼纠纷中往往表现出对法律适用不明确、法律风险认识不足的情况,这将增加国有企业在诉讼过程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1. 健全合同管理机制国有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机制,对合同的签订、变更、履行等环节进行监控和规范管理。
浅议小微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
![浅议小微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c36b85b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7.png)
合同履行后的评估和总结:在合同履行完成后,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评 估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汇报人:
添加 标题
合同履行中的纠纷处理:如发生合同纠纷,应尽快与对方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寻求法律途径维护自身 权益。同时,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在诉讼中证明自身清白。
明确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避免因误解或疏忽而引发纠纷。 在合同中约定解除合同的后果和责任,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 及时履行合同义务,避免因违约而被解除合同。 关注合同解除后的保密和竞业禁止等成 要素
预警机制的运行 流程
预警机制的实践 效果
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管理 流程,规范合同签订、履行、变更 和解除等环节
合同履行监督:对合同履行过程进 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 的法律风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合同条款审查:对合同条款进行逐 条审查,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 且明确
合同条款明确:确保合同条款清晰明确,避免歧义和误解。 合同履行监督:建立合同履行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合同履行中的问题。 合同违约处理:制定合同违约处理方案,以便在发生违约时能够迅速应对。 合同风险管理:建立合同风险管理机制,定期评估和更新合同风险。
Part Five
建立合同法律风 险预警机制的必 要性
合同纠纷处理:建立合同纠纷处理 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理合同履行过 程中出现的纠纷
强化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 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定期进行合同审查和风险排 查
及时处理合同纠纷和风险事 件
合同约定:明确合同双方对风险损失的承担方式和补偿机制 保险制度:引入保险机制,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保障 风险分散: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共同承担风险的方式降低自身损失 风险评估与预防:定期对合同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预防潜在的法律风险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a5070ec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3.png)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随着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在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随时存在。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入手,探讨其具体表现、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一、法律风险的具体表现合同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同格式不规范一些国有企业在编写合同格式时不符合法律要求,比如未注明合同名称、未标注合同签订地址等,这些都可能使合同无效,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 合同条款不合法合同条款也存在违法风险,如要求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和内容,或者将不合理的风险转嫁给合作方。
这些条款同样可能使合同无效,或者引起诉讼纠纷。
3. 合同履行不规范合同的履行可能涉及到国有企业的资质和经验等,如果履行方式不规范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可能引起诉讼纠纷,影响企业声誉。
4. 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如果国有企业在处理合同纠纷时不按照法律程序执行,或者违反合同条款和法律规定,将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和企业信誉度下降。
二、法律风险的原因分析法律风险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法律知识不够国有企业中法律人才不足,普遍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和经验,因此在合同管理中很容易出现漏洞和问题。
2. 企业文化不合规一些国有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缺陷,对法律意识和规矩缺乏认同,很难在合同管理中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和标准。
3. 采购环节缺失国有企业在采购环节中的缺乏整体规划和标准化流程,可能使得采购过程中出现了与法律规定不符合的合同内容,从而导致法律纠纷。
4. 责任分配不清在国有企业中,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参与合同管理,相互之间的责任分配不够明确和合理,导致合同管理上的失误和矛盾。
三、防范措施防范国有企业合同风险,需要全方位的预防措施。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法律教育和培训国有企业要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规范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法律知识和管理水平,才能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2. 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基础规范的合同管理制度,详细规定各环节操作步骤和规定标准,实现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与争议应对培训课件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与争议应对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b42e8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a.png)
合同的主体
合同的形式与内容
合同的订立程序
合同的成立
缔约过失责任
二、合 同 的 订 立
合同的主体资格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合同的形式
合同形式
书面形式
口头形式
其他形式 (默示形式)
合同书 信件 数据电文
电报 电传 传真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邮件
沉默 推定
合同 1 2 3 4 5
无效合同
无效合同的一般范围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参59条)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与《民法通则》58条的矛盾之处 民法的“新法改废旧法”的适用原则(合同法解释(1))
六、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合同终止的事由
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合同解除 债务相互抵销 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债权人免除债务 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混同)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不能履行 债权人或债务人破产或死亡
合同的解除
从合同的“法锁”中解脱出来
合同解除的特点
合同解除适用于有效成立的合同 合同解除应具备一定的条件 〖1〗法定解除(权)条件,见94条 〖2〗约定解除(单方解除权或双方解除合意)条件,见93条 合同的解除是自始消灭或向将来消灭合同关系(91条-2S-P) 合同的解除必须有解除行为(96条-1P)(我国为非当然解除主义)
社会事务的复杂性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成因
三、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成因及对策
三、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成因及对策
2、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可行性 (1)强化企业领导人和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 (2)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 (3)保证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人员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 (4)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 (5)重视和加强企业间交流与合作。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ba7422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c.png)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我呀,在这企业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可算是把这合同里的法律风险看得透透的。
这合同啊,就像那看不见底的深潭,一不小心掉进去,那可就麻烦大了。
我记得有一回,和一个看着特别精明的家伙谈合同。
那家伙眼睛滴溜溜转,透着一股狡黠劲儿。
他那头发油光光的,梳得一丝不苟,穿得也是人模人样的。
当时我们谈那合同条款,我就觉得有些地方含糊得很,可我又说不上来具体哪不对。
我心里就犯嘀咕,这感觉就像大夏天的,有只苍蝇在你耳边嗡嗡,赶也赶不走。
我就跟我们公司那懂法律的小伙子说,我说:“这合同咋看着这么别扭呢?”小伙子扶了扶眼镜,眼睛在镜片后面眯成一条缝,瞅着合同看了半天说:“刘哥,这里面有些条款界定太模糊了,要是出了事,咱可就被动了。
”我一听就急了,这还了得。
我就又回去找那精明家伙,我说:“兄弟,这合同可不能这么签,你这条款不明不白的,像团乱麻,咱得捋捋清楚。
”他还在那跟我打马虎眼,说什么行规就是这样,大家都是这么签的。
我心里就想,你这不是糊弄我嘛,我能信你这鬼话?咱得防范这些风险啊。
签合同之前就得把对方调查个底儿朝天。
就像相亲一样,你得知道对方是个啥样的人,有没有什么不良记录。
我就跟我们公司的人说,你们别光看那表面,得深挖。
要是对方信誉不好,就像那烂了芯的苹果,外表再好看也不能要。
合同条款呢,一定要咬文嚼字。
一个字都不能含糊。
我有次看到一个合同,那里面关于交货时间就写了个大概,啥叫大概啊?这就像你跟人说你大概会来,啥时候来?谁知道呢。
那时候我就跟他们说,咱得把时间精确到天,甚至到小时。
不然到时候货没到,人家就拿着这合同找你麻烦,你有理都说不清。
还有啊,这合同的审核,可不能走过场。
我见过有些公司,那审核就像走马灯似的,看一眼就过了。
这可不行。
咱得找专业的人,像那些懂法律的,得让他们像挑刺儿一样,把合同里的毛病都挑出来。
我就和我们的法务说:“你别看这合同就几张纸,这里面的事儿可大了去了,你得给我好好审,就像你审你自己家的钱一样,一分一毫都不能错。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e8ae3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5.png)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合同是商业交易中不可或缺的法律工具,用于明确双方权益和义务。
然而,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法律风险,这可能导致合同的无效、违约和争议。
为了减少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企业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其次,企业应注重合同条款的详细和清晰。
合同条款是明确双方权益和义务的重要依据,对于减少法律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应确保合同条款具体、明确,避免使用模糊、不确定的措辞。
此外,关键条款应得到双方的明确理解和共识,并进行书面确认,以避免后期产生争议。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和流程。
合同管理制度应包括合同起草、审批、签署、履行和变更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及时履行。
企业应明确合同管理的责任人,并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全体员工遵守合同管理流程和规定。
合同管理制度还应规定合同文档的归档和备份方式,以防止合同丢失或篡改。
此外,企业还可以考虑购买合同保险来规避风险。
合同保险可以为企业提供法律费用、违约赔偿和合同损失的保障。
在纠纷发生时,合同保险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经济损失和法律成本,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
总之,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但企业可以通过充分的尽职调查、详细的合同条款、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保险和积极参与争议解决等手段来减少这些风险。
合同管理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是企业成功经营的重要保障,值得企业高度重视和投入相应的资源。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和防范实务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和防范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8c1dd77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d.png)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和防范实务⼀、合同风险引发的危害合同在企业经营中举⾜轻重,合同风险⼀旦演变成了纠纷或官司,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或信誉损失。
企业的第⼀个关键是利润,利润靠交易,交易靠合同。
企业的第⼆个关键是:合同风险防控。
企业利润依靠法律风险防控和管理作为保障,否则很可能“⾟⾟苦苦⼏⼗年,⼀夜回到解放前”。
企业忽略合同风险将造成严重的损害结果,诸如:1、企业的经营严重受阻。
2、经济利益的直接损害。
3、企业可能被官司缠⾝。
4、商业信誉将遭到质疑等。
⼆、合同风险的来源分析合同条款的关键点即是法律风险点,分别来⾃企业的内部和外部。
合同法律风险的主要来源点:1、合同签约主体:注要涉及A.企业⼰⽅B.合同相对⽅C.关联第三⽅,操作不当将导致合同的⽆效、撤销、变更或终⽌。
律师审查和尽调的关键是:A.签约主体资质B.签约⼈授权C.资产财务、经营场所、诉讼情况等的审查。
2、合同关键条款:考虑不周全、审查不到位约定不明确将导致合同履⾏的分歧、纠纷和诉讼。
容易产⽣法律风险的合同关键条款有:A.合同的标的物条款B.合同的⽀付(价款或报酬)条款C.合同履⾏⽅式条款D.双⽅特别约定或单⽅提出的条款E.违约⾦条款。
3、合同履⾏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势变更、意外事件、单⽅违约的情况:A.逾期履⾏、不履⾏和⽆能⼒履⾏B.合同标的交付环节C.合同款项的⽀付D.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书⾯材料、视听资料、会议记录、信函、电⼦讯信的收集保存E.双⽅执⾏意愿的改变F.政策法规变化G.意外事件H.不可抗⼒I.合同签约或执⾏条件改变J.市场⾏情变化。
4、合同管理风险。
三、合同的构造及关键点企业从设⽴、经营到注销,都离不开关键词“合同”。
公司成⽴之初《合伙协议》、《出资协议》、《股东合作协议》,接着是经营场所的《租赁合同》、《购房合同》,公司运营的《融资合同》、《股份转让合同》、《货物买卖合同》、《服务合同》、《加盟合同》,到公司解散时的《解散协议》、《解除职⼯劳动关系协议书》等。
国企经济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国企经济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fac14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0.png)
国企经济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国有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签订合同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合同风险主要包括合同条款漏洞、法律适用问题、合同解除纠纷等。
为了降低合同风险,国有企业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国有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严格审核合同条款,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合同条款应明确约定各方的权利义务,避免漏洞和模糊用语的使用。
国有企业可以借鉴国内外有效的标准合同文本,以及各种典型合同模板,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国有企业应了解并适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和判例法。
在签订合同前,国有企业应对自身的法律责任进行全面的评估,尽量避免合同纠纷和诉讼。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及时关注法律法规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合同履行方式,降低法律风险。
国有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加强合同的履约管理。
合同的履约管理包括履行义务、支付款项、交付产品等方面。
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履约管理制度,明确各方的履约义务和责任,并进行履约监督和检查。
国有企业应加强与合同相对方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合同履行中的问题,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国有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保留证据,以防止合同纠纷的发生。
国有企业应妥善保存合同文件和相关证据,确保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事实真实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在合同纠纷发生时,国有企业可以借助合同文件和相关证据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措施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5ae48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b.png)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措施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运营中关键的一部分,也是法律风险较为集中的领域之一、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法律风险的大小。
因此,企业需要对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以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
首先,企业需要对合同管理中的常见法律风险予以识别。
合同违约是合同管理中常见的法律风险之一、当一方未能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就构成合同违约。
合同中相关条款的不清晰或者模糊也可能会导致合同风险。
另外,由于合同的订立可能涉及多个领域的法律关系,企业还需识别法律监管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劳动法风险等。
其次,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来避免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首先,企业应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违约处理等流程,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其次,企业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和明确约定合同中各项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内容的明确性和完整性。
再次,企业可以通过引入专业的合同管理软件或者合同代理人等方式来提高合同管理的专业性和效率,减少管理漏洞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企业还需确保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的各项要求得到合理执行,例如在合同付款过程中,企业应按时支付合同金额,避免违约和诉讼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识别和防范是企业运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对常见法律风险的识别,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和避免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的发生。
此外,与律师的合作也是企业合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律师可以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和防范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
摘要:企业合同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而其蕴藏的法律风险却常被忽视,本文主要基于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成因,重点对企业签订前、合同条款确定过程以及企业常见担保合同三个方面如何防范法律风险做了阐述。
关键词: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contrac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ir daily business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legal risk and its potential is often overlooked, 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origin of the legal risks of enterprises focus on the enterprise contract, signed before, the terms of the contract to determine the common guarantee contract and enterprise three aspects how to guard against legal risks described.
key words: enterprise contract; legal risk;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d923.6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2
企业合同有多种形式,比如口头约定、电子邮件、往来传真、书面协议等均可形成法律上的合同,但我们强烈建议合同应以书面的形式签订。
首先,它是双方存在合同关系的重要证据,有利于保护
双方的权益;其次,避免双方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再次,预防合作方对业务员的职务行为不予认可。
企业合同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而其蕴藏的法律风险却常被忽视,本文主要就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如何防范做一阐述。
一、企业合同风险主要成因
企业合同订立是连接各经济主体、处理经济关系的纽带和重要的法律依据,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是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重要商务行为,但其中可能蕴藏的风险却有可能对企业发展造成致命伤害,从公司健康发展的角度而言,重视合同,尽可能减少合同漏洞,防范企业合同风险是企业注重风险意识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降低企业成本的需要[1]。
通常造成企业合同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可能是企业自身制度缺陷,或者是原合同条款未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和变化,也有可能是诸如社会事务的复杂性等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企业自身的原因,对合同不够重视或者是未能全面考虑合同风险。
二、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1.合同签订前的风险防范
签订前对合作对象的审查(调查)是合同风险防范的基础。
企业要充分了解合作对象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在供货及付款条件上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风险的发生。
调查要重点围绕资信和能力开展。
一方面要了解合作方的基本情况,保留其营业执照复印件,如果合作方是个人,应详细记录其身份证号码、家
庭住址、电话。
了解这些信息有利于我方更好地履行合同,同时,当出现纠纷的时候,有利于我方的诉讼和法院的执行。
其次要审查合作方有无签约资格。
我国法律对某些行业的从业资格做了限制性规定,没有从业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特定的业务,如果我方与没有资格的主体签订此类合同将给我方带来经济损失。
某机器厂与某公司签订《联营协议书》,约定双方合作开发生产系列生物工程制品。
签订协议后,某机器厂先期向该公司支付了10万元技术使用费。
但对方却未履行义务,一走了之,人去楼空,致使某机器厂的投资无法收回。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事先未对合作方做深度资信审查。
(无效合同的处理方法: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2])。
最重要的果调查合作方的商业信誉和履约能力。
尽可能对合作方进行实地考察,或者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对其资信情况进行调查。
此外,对于企业自身也要进行充分评估,即企业自身的履约能力是否能满足双方合作所形成的合同条款要求。
具体内容实际上与审查对方的内容基本一致。
2.合同条款的风险防范
我们主张,一切合同都应当采取书面的形式订立。
订立合同时,要力争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清楚,约定明确,避免产生歧义。
对于重要的合同条款,要仔细斟酌,最好是参考一些标准文本并结合交
易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对于重要的合同应请专业律师审查防患于未然。
对合同条款的审查,不仅要审查文字的表述,还要审查条款的实质内容。
如规格条款,对于多规格产品尤其要注意。
我们在与客户协商的时候,要对各型号产品的具体规格做出说明,同时详细了解客户的需要。
避免供需之间出现差错。
质量标准条款要根据我方的产品质量情况明确约定质量标准,并约定质量异议提出的期限。
同时应认真审查合同中约定的标准和客户的需求是否一致。
《合同法》第 125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交付方式条款(送货条款):如果货物送往本地,当明确约定送货地点,这关系到纠纷处理时法院的管辖;如果货物送往外地,则尽量不要写明,而应争取约定由本地法院管辖[3]。
此外,合同中应列明收货方的经办人的姓名。
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经办人离开后,对方不承认收货的事实,给诉讼中的举证带来困难。
施工企业人员的变动较为频繁,当对方更换新的经办人时,应当要求对方提供授权委托书。
付款条款方面应明确约定付款的时间。
模棱两可的约定会给合作方找到拖延付款的理由。
如以下付款时间的表述就有不足之处: a、甲方收到货物后付款;应更正为“甲方收到货物后10日内付款。
” b:检验合格后付款;应更正为“检验合格后____日内付款”。
对于违约责任条款,如果合同由合作方草拟,则应当注意审查有无不平等的违约责任条款和加重我方责任的违约责任条款。
对争议处理条款,一要明确约定诉讼管辖地,争取在我方所在地法院起诉。
诉讼管辖地的约定要明确。
约定管辖的法院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5条约定,只有以下五个地方的法院可供当事人协议管辖:原告所在地;被告所在地;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标的物所在地。
但是不得违反专属管辖和级别管辖的规定。
要尽量避免约定管辖常见的错误:如:“如果发生争议,可由双方各所在地法院管辖”这类表述不清楚,容易产生岐义的内容;还有就是约定由上述五个地方以外的法院管辖以及约定违反级别
和专属管辖规定等错误,如普通案件约定由某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如果采用仲裁的方式,仲裁条款要明确约定某一个仲裁机构,而且该仲裁机构必须客观存在,否则将导致条款无效。
三、常见担保合同的风险防范
为了防范风险,在与合作方签订合同的时候,应尽量取得对方提供的担保。
关于担保合同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如果交易对方提供了担保人,通常会让企业觉得多了一层保障。
但事实上,大部分担保合同无非是走一个形式,通常是在关联企业或有着密切往来的企业之间相互提供担保,而企业也很少会去审查担保人的经营状况。
有些担保企业本身就已经是负债累累,自身难保,已经被吊销或面临破产,当交易对方无法履行合同时,企业从担保人那里也无法收回投资。
还有一些企业认为由行政机关或其所属事业单位提供担保更加可靠,但事实上按照担保法有关规定,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不具有对外担保资格,这样的担保形同虚设,是
最不可靠的。
例如:某医药公司与某生物制药厂签订药品买卖合同,由某医疗器械厂为医药公司提供保证担保,后医药公司因经营不善而亏损,制药厂找到保证人要求其承担责任时,才发现该医疗器械厂早已经因违法而被吊销,只是还未到工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现在是空有其名,而没有任何财产,方高呼上当。
还有就是要明确哪些财产可以用于提供担保?依照《担保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土地所有权;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担保法关于该款有除外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4]。
要注意的是我国法律对某些财产的抵押规定必须经过登记合同才能生效。
(如土地使用权,城市房地产,乡(镇)、村企业厂房等建筑物,林木,航空器,船舶,车辆,企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
参考文献:
[1] 李芊.建筑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对策[j].法制与社
会,2012,(24):191-192.doi:10.3969/j.issn.1009-0592.2012.24 .101.
[2] 叶涛.论企业合同风险及其防控策略[j].华人时刊(理论研究),2012,(3):24-25.
[3] 马颖.过程控制导向的企业合同内部控制系统研究[j].会计研
究,2011,(9):61-65.doi:10.3969/j.issn.1003-2886.2011.09.00 9.
[4] 刘利卫.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建议[j].河北企
业,2012,(9):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