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Rt△ BNP 中, tan = BN , ∴ BM = tan ,即 2BF = tan .
PN
PE
PE
∴ BF = 1 tan . PE 2
(1)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由 AAS 证得△ BOG≌ △ POE.
(2)过 P 作 PM//AC 交 BG 于 M,交 BO 于 N,通过 ASA 证明△ BMN≌ △ PEN 得到
∵ AF= AB2 BF 2 =3,
∴ FG= 1 , 3
∴ AD•AE=AF•AG=AF•(AF+FG)=3× 10 =10; 3
(3)连接 CD,延长 BD 至点 N,使 DN=CD,连接 AN, ∵ ∠ ADB=∠ ACB=∠ ABC,∠ ADC+∠ ABC=180°,∠ ADN+∠ ADB=180°, ∴ ∠ ADC=∠ ADN, ∵ AD=AD,CD=ND, ∴ △ ADC≌ △ ADN, ∴ AC=AN, ∵ AB=AC,∴ AB=AN, ∵ AH⊥BN, ∴ BH=HN=HD+CD.
一、锐角三角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图 1 是一种折叠式晾衣架.晾衣时,该晾衣架左右晾衣臂张开后示意图如图 2 所示,两 支脚 OC=OD=10 分米,展开角∠ COD=60°,晾衣臂 OA=OB=10 分米,晾衣臂支架 HG =FE=6 分米,且 HO=FO=4 分米.当∠ AOC=90°时,点 A 离地面的距离 AM 为_______ 分米;当 OB 从水平状态旋转到 OB′(在 CO 延长线上)时,点 E 绕点 F 随之旋转至 OB′上 的点 E′处,则 B′E′﹣BE 为_________分米.
OI=x,IQ=PI•tan60°=3,OQ=OI+IQ=3+x; 由题意可知直线 l∥ BC∥ OA,
可得 EF = PE = DC 3 1 ,∴ EF= 1 (3+x),
OQ PO DO 3 3 3
【答案】 5 5 3 4
【解析】 【分析】 如图,作 OP⊥CD 于 P,OQ⊥AM 于 Q,FK⊥OB 于 K,FJ⊥OC 于 J.解直角三角形求出 MQ,AQ 即可求出 AM,再分别求出 BE,B′E′即可. 【详解】 解:如图,作 OP⊥CD 于 P,OQ⊥AM 于 Q,FK⊥OB 于 K,FJ⊥OC 于 J. ∵ AM⊥CD, ∴ ∠ QMP=∠ MPO=∠ OQM=90°, ∴ 四边形 OQMP 是矩形, ∴ QM=OP, ∵ OC=OD=10,∠ COD=60°, ∴ △ COD 是等边三角形, ∵ OP⊥CD,
在 Rt△ OFK 中,KO=OF•cos60°=2(分米),FK=OF•sin60°=2 3 (分米), 在 Rt△ PKE 中,EK= EF 2 FK 2 =2 6 (分米), ∴ BE=10−2−2 6 =(8−2 6 )(分米), 在 Rt△ OFJ 中,OJ=OF•cos60°=2(分米),FJ=2 3 (分米), 在 Rt△ FJE′中,E′J= 62 (2 3)2 =2 6 , ∴ B′E′=10−(2 6 −2)=12−2 6 ,
∴ ∠ APD+∠ DPC=∠ FPC+∠ DPC,即∠ APC=∠ FPD.
又∵ ∠ PAC=∠ PDC,∴ △ PAC∽ △ PDF.
(2)连接 BP,设
,∵ ∠ ACB=90°,AB=5,
∴
.∴
.
,两
∵ △ ACE∽ △ ABC,∴
∵ AB⊥CD,∴
.
如图,连接 BP,
,即
.∴
.
∵
,∴ △ AP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PAB=45°,
(2) BF 1 .证明如下: PE 2
如图,过 P 作 PM//AC 交 BG 于 M,交 BO 于 N,
∴ ∠ PNE=∠ BOC=900, ∠ BPN=∠ OCB. ∵ ∠ OBC=∠ OCB =450, ∴ ∠ NBP=∠ NPB. ∴ NB=NP. ∵ ∠ MBN=900—∠ BMN, ∠ NPE=900—∠ BMN,∴ ∠ MBN=∠ NPE. ∴ △ BMN≌ △ PEN(ASA).∴ BM=PE.
【答案】(1)(6,2 3 ). 30.(3,3 3 )(2)
4 3 x 4 3 0 x 3
3
3 x2 13 3 x 3 3 x 5
S{ 2
3
2
2 3 x 12 3 5 x 9
3
54 3 x 9
x
【解析】
解:(1)(6,2 3 ). 30.(3,3 3 ).
(2)当 0≤x≤3 时, 如图 1,
(3)如图,过 P 作 PM//AC 交 BG 于点 M,交 BO 于点 N,
∴ ∠ BPN=∠ ACB=α,∠ PNE=∠ BOC=900.
由(2)同理可得 BF= 1 BM, ∠ MBN=∠ EPN. 2
∵ ∠ BNM=∠ PNE=900,∴ △ BMN∽ △ PEN.
∴ BM BN . PE PN
【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与性质等,综合性较强,正确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3.在正方形 ABCD 中,对角线 AC,BD 交于点 O,点 P 在线段 BC 上(不含点 B),
∠ BPE= 1 ∠ ACB,PE 交 BO 于点 E,过点 B 作 BF⊥PE,垂足为 F,交 AC 于点 G. 2
BF 1 10
在 RtΔAFB 中,BF=1,∴ AB= cos B 10
;
10
(2)连接 DG, ∵ AF⊥BC,BF=CF,∴ AG 为⊙O 的直径,∴ ∠ ADG=∠ AFE=90°, 又∵ ∠ DAG=∠ FAE,∴ △ DAG∽ △ FAE, ∴ AD:AF=AG:AE, ∴ AD•AE=AF•AG, 连接 BG,则∠ ABG=90°,∵ BF⊥AG,∴ BF2=AF•FG,
【解析】 【分析】(1)过 A 作 AF⊥BC,垂足为 F,交⊙O 于 G,由垂径定理可得 BF=1,再根据已 知结合 RtΔAFB 即可求得 AB 长; (2)连接 DG,则可得 AG 为⊙O 的直径,继而可证明△ DAG∽ △ FA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
性质可得 AD•AE=AF•AG,连接 BG,求得 AF=3,FG= 1 ,继而即可求得 AD•AE 的值; 3
BM=PE,通过 ASA 证明△ BPF≌ △ MPF 得到 BF=MF,即可得出 BF 1 的结论. PE 2
(3)过 P 作 PM//AC 交 BG 于点 M,交 BO 于点 N,同(2)证得 BF= 1 BM, 2
∠ MBN=∠ EPN,从而可证得△ BMN∽ △ PEN,由 BM BN 和 Rt△ BNP 中 tan = BN 即
∴ ∠ COP= 1 ∠ COD=30°, 2
∴ QM=OP=OC•cos30°=5 3 (分米),
∵ ∠ AOC=∠ QOP=90°, ∴ ∠ AOQ=∠ COP=30°,
∴ AQ= 1 OA=5(分米), 2
∴ AM=AQ+MQ=5+5 3 .
∵ OB∥ CD, ∴ ∠ BOD=∠ ODC=60°
(2)若 AB=5,
,求 PD 的长;
(3)在点 P 运动过程中,设 =x,tan∠ AFD=y,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 x 的取值范围)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3)
.
【解析】
试题分析:(1)应用圆周角定理证明∠ APD=∠ FPC,得到∠ APC=∠ FPD,又由∠ PAC=
(2)在点 D 运动的过程中,弦 AD 的延长线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E,问 AD•AE 的值是否变化? 若不变,请求出 AD•AE 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3)在点 D 的运动过程中,过 A 点作 AH⊥BD,求证: BH CD DH .
【答案】(1) AB 10 ;(2) AD AE 10 ;(3)证明见解析.
PE 2
PE 2
【解析】
解:(1)证明:∵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P 与 C 重合,
∴ OB="OP" , ∠ BOC=∠ BOG=90°.
∵ PF⊥BG ,∠ PFB=90°,∴ ∠ GBO=90°—∠ BGO,∠ EPO=90°—∠ BGO.
∴ ∠ GBO=∠ EPO .∴ △ BOG≌ △ POE(AAS).
(1)当点 P 与点 C 重合时(如图 1).求证:△ BOG≌ △ POE;
(2)通过观察、测量、猜想: BF = PE
,并结合图 2 证明你的猜想;
(3)把正方形 ABCD 改为菱形,其他条件不变(如图 3),若∠ ACB=α,求 BF 的 PE
值.(用含 α 的式子表示)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BF 1 (3) BF 1 tan
(3)连接 CD,延长 BD 至点 N,使 DN=CD,连接 AN,通过证明△ ADC≌ △ ADN,可得 AC=AN,继而可得 AB=AN,再根据 AH⊥BN,即可证得 BH=HD+CD. 【详解】(1)过 A 作 AF⊥BC,垂足为 F,交⊙O 于 G,
Fra Baidu bibliotek
∵ AB=AC,AF⊥BC,∴ BF=CF= 1 BC=1, 2
由(1)△ PAC∽ △ PDF 得
,即可求得 PD 的长.
(3)连接 BP,BD,AD,根据圆的对称性,可得
,由角的转换可得
,由△ AGP∽ △ DGB 可得
,由△ AGD∽ △ PGB 可得
式相乘可得结果.
试题解析:(1)由 APCB 内接于圆 O,得∠ FPC=∠ B,
又∵ ∠ B=∠ ACE=90°-∠ BCE,∠ ACE=∠ APD,∴ ∠ APD=∠ FPC.
行,点 P、Q 分别是 l 和 x 轴的正半轴上的动点,满足∠ PQO=60º.
(1)点 B 的坐标是
,∠ CAO= º,当点 Q 与点 A 重合时,点 P 的坐标
为
;
(2)设点 P 的横坐标为 x,△ OPQ 与矩形 O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试求 S 与 x 的函数关系
式和相应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 ∠ BPE= 1 ∠ ACB,∠ BPN=∠ ACB,∴ ∠ BPF=∠ MPF. 2
∵ PF⊥BM,∴ ∠ BFP=∠ MFP=900.
又∵ PF=PF, ∴ △ BPF≌ △ MPF(ASA).∴ BF="MF" ,即 BF= 1 BM. 2
∴ BF= 1 PE, 即 BF 1 .
2
PE 2
PE PN
PN
可求得 BF = 1 tan . PE 2
4.如图,在⊙O 的内接三角形 ABC 中,∠ ACB=90°,AC=2BC,过 C 作 AB 的垂线 l 交⊙O
于另一点 D,垂足为 E.设 P 是 PD,PD 交 AB 于点 G. (1)求证:△ PAC∽ △ PDF;
上异于 A,C 的一个动点,射线 AP 交 l 于点 F,连接 PC 与
.
∴ △ 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EF=AE=4. ∴ DF=6.
由(1)△ PAC∽ △ PDF 得
,即
.
∴ PD 的长为 . (3)如图,连接 BP,BD,AD,
∵ AC=2BC,∴ 根据圆的对称性,得 AD=2DB,即
.
∵ AB⊥CD,BP⊥AE,∴ ∠ ABP=∠ AFD.
∵
,∴
.
∠ PDC,即可证明结论.
(2)由 AC=2BC,设
,应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 BC,AC 的长,则由 AC=2BC 得
,由△ ACE∽ △ ABC 可求得 AE,CE 的长,由
可知△ APB 是等腰直角三角
形,从而可求得 PA 的长,由△ 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 EF=AE=4,从而求得 DF 的长,
∵ △ AGP∽ △ DGB,∴
.
∵ △ AGD∽ △ PGB,∴
.
∴
,即
.
∵
,∴
.
∴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考点:1.单动点问题;2.圆周角定理;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4.勾股定理;5.等腰直 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6.垂径定理;7.锐角三角函数定义;8.由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
5.如图,矩形 OABC 中,A(6,0)、C(0,2 3 )、D(0,3 3 ),射线 l 过点 D 且与 x 轴平
∴ B′E′−BE=4.
故答案为:5+5 3 ,4.
【点睛】 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 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如图,△ ABC 内接于⊙O, BC 2, AB AC ,点 D 为 AC 上的动点,且 cosB 10 . 10
(1)求 AB 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