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对称图形》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中心对称》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4)

《中心对称》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4)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本质,就是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为另一个图形绕着该点旋转180°而成.掌握连结对称点的线段经过对称中心并被对称中心平分的基本特征.
3、在学生认识中心对称的基础上,熟练地画出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识别中心对称图形和成中Fra bibliotek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基本特征.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三、新知探究:
1、从(2)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归纳出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中心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称为中心对称图形,这个中心点叫做对称中心.
指导学生作出一个三角形绕一点旋转180度后的三角形.
2、利用投影仪显示的下面的图形后提出问题:
(1)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码?
(2)△ABC与△ADE成中心对称码?
2、熟练地画出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难点:
1、探索图形之间变换关系,发展图形的分析能力.
2、一个图形经过两次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用投影仪展示下面三个图形:
问:这三个图形有何异同的特征?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二、引出课题:
这三个图形都是绕着中心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能与自身图形重合,它们都是旋转图形,但它们旋转的角度不一样,其中(2)图的旋转度是180度,它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图形——中心对称图形.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中心对称图形【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中心对称图形【全国一等奖】
3、理解新知
观察下列图形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
4、分析比较,归纳特征思考: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区别:中心对称指两个全等图形的相互位置关系;中心对称图形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
联系:如果将中心对称图形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则它们是中心对称图形;如果将中心对称图形对称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则它们成中心对称
(2)哪些只是中心对称图形
(3)哪些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1
2
3
4
5
2
3
4
5
6
3
4
5
67Leabharlann 4567
8
5
6
7
8
9
2、在26个英文大写正体字母中,哪些字母是中心对称图形哪些字母是轴对称图形
3、看谁算得快)如图,有一组数排列成方阵,试计算这组数的和。
4、 下图是一幅中心对称图形,请你找出点A绕点O旋转180º后的对应点
5、我们平时见过的几何图形中,有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中心
怎样的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三)巩固新知
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角B等边三角形C线段D平行四边形
2、下列多边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而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
3、已知: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2
图形沿轴对折(翻转180°)
图形绕对称中心旋转180°
3
翻转后和另一个图形重合
旋转后和另一个图形重合
3、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将下图中的两个图形分别绕O点旋转180º,你有什么发现
2、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中心对称》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浙教版

《中心对称》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浙教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了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

能力目标:灵活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会作关于点对称的中心对称图形。

情感目标:通过提问、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活动,树立自信,自强,自主感,由此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范例中既有新概念,分析又要仔细、透彻,是教学的难点。

关键:点A 和点O ,会作点A ˊ,使点A ˊ与点A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

【课前准备】叫一位剪纸爱好的学生,剪一幅类似书本第108页哪样的图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忆七下学过的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相似变换。

二.创设情境用剪好的图案,让学生欣赏。

师:这剪纸有哪些变换? 生:轴对称变换。

师:指出对称轴。

生:〔能结合图案讲〕。

生:还有旋转变换。

师:指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生:90°、180°、270°。

三、合作学习1.把图1、图2发给每个学生,先探索图1:同桌的两位同学,把两个正三角形重合,然后把上面的正三角形绕点O 旋转180°,观察旋转180°前后原图形和像的位置情况,请学生说出发现什么?生〔讨论后〕:等边三角形旋转180°后所得的像与原图形不重合。

探索图形2:把两个平形四边形重合,然后把上面一个平形四边形绕点O 旋转180°,学生动手后发现:平行四边形ABCD 旋转180°后所得的像与O 图2D C B A 图1OC B A原图形重合。

师:为什么重合?师:作适当解释或学生自己发现:∵OA=OC ,∴点A 绕点O 旋转180°与点C 重合。

同理可得,点C 绕点O 旋转180°与点A 重合。

点B 绕点O 旋转180°与点D 重合。

点D 绕点O 旋转180°与点B 重合。

:如果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后,所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point symme try 〕图形,这个点叫对称中心。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4)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4)

A B (1)OA B (2)O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 ,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 .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拟少 ,所以在全网范围内 ,都不易被找到 .您看到的资料 ,制作于2021年 ,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 .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 ,进行集体创作 ,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 ,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 ,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 ,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 ,最|终形成了本作品 .本作品为珍贵资源 ,如果您现在不用 ,请您收藏一下吧 .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时机不多哦 !9.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学习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分析等数学活动过程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 , 知道中|心对称的性质.重点、难点:中|心对称的性质. 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画法学习过程一.【预学指导】初步感知、激发兴趣1.三点A 、B 、O .如果点A ′与点A 关于点O 对称 ,点B ′与点B 关于点O 对称 ,•那么线段AB 与A ′B ′的关系是___________段AB 与点O 的位置如下图 ,试画出线段AB 关于点O 的对称线段A ′B ′.二.【问题探究】问题1:活动一1. 用一张透明纸覆盖在图3 -5上 ,描出四边形ABCD .用大头针钉在点O 处 ,2. 将四边形ABCD 绕点O 旋转180度 ,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 'B 'C 'D '能重合吗 ?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______ ,如果它能 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点对称 ,也称这两个图形成中|心 对称.这个点叫做____________ ,图形中的对称点叫做__________.3. 在图3 -5中 ,分别连接关于点O 的对称点A 和A '、B 和B '、C 和C '、D 和D '.个人复备4.你发现了什么 ?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心对称性质:问题2:操作1 .作线段关于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线段AB和O点 ,画出线段AB关于点O的对称线段A ,B ,.操作2 .作三角形关于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ABC和点O ,画出△DEF ,使△DEF与△ABC关于O 成中|心对称.问题3:1.欣赏图片: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共同回忆轴对称图形 ,某图形沿某条轴对折能重合 ,那么有没有什么图形3.绕着4.某点旋转也能重合呢 ?有没有什么图形绕着某点旋转180°能够重合呢 ?归纳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180°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与原的图形互相重合 ,那么这个图形叫做____________,这个点就是它的__________ .三.【拓展提升】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1.相同点:2.不同点: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感受呢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过程教案法的理论根底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它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练,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更正其错误,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各阶段任务.课堂是写作车间, 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彼此交流, 提出反应或修改意见, 学生不断进行写作, 修改和再写作.在应用过程教案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 学生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 从不会构思到会构思, 从不会修改到会修改, 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由于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根底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拟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那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局部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局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一等奖)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一等奖)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第二课时——中心对称图形,下面就教材分析、教学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等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作用本节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第二课时。

本节课与图形的三种运动(平移、翻折、旋转)之一的“旋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图形“旋转”在几何知识中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完善了初中部分对“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讲授,它不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图形的设计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八年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动手,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

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2)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并了解其运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对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和性质的探索过程,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体验数形结合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际的学习过程,体验抽象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之美。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新课程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对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意识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为学生在今后解决图形运动问题奠定了数学模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有关性质.【教学难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难点成因】对于中心对称图形性质的得出,首先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归纳数学结论,而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和较好的表达能力,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从而形成困难二、教法分析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中心对称》word“同课异构”获奖教案优质教学设计 (市优)

 《中心对称》word“同课异构”获奖教案优质教学设计 (市优)

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

第一,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在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教育等五个阶段的内涵、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表现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要仔细推敲,准确把握,切实贯穿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去。

第二,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课正在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与环节的应用上,设计都非常适合学生初学。

这一点在分层教学中也有体现。

《10.4 中心对称》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连结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这一基本性质。

2.理解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角度为180度的特殊的旋转对称图形。

3.对学生进行旋转变换思想的渗透。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作图。

难点:会画一个图形的中心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一、提问。

下列图形是不是旋转对称图形?是的话,至少需要旋转多少度?二、导入新授。

1.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和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2.提出问题。

线段、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对称中心又在哪里?指出,中心对称的含义是:(1)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2)重合方式有限制,不是把一个图形平移到另一个图形上面,也不是沿一条直线对折,而是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之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由此可见中心对称的图形一定全等,而全等的图形不一定中心对称。

3.点拨精讲。

特征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如图,在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称点A、A′和中心O在一直线上,并且AO=OA′,另外分别在一直线上的三点还有__,__;并且 BO =___CO=___由此得第二个特征。

《中心对称图形》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冀教版

《中心对称图形》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冀教版

教学内容中心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 经历生活中中心对称图案的欣赏、观察、分析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 认识中心对称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设计一些中心对称图案。

教学重点会识别中心对称图形教学难点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以及简单的实际应用教法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教学流程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1. 展示生活中几幅美丽的图片,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美无处不在2. 你还记得我们七年级时曾经学习过轴对称图形吗?观察以上几幅图片有什么共同点?(都可沿着某条直线进行翻折,使直线两侧部分互相重合)谁还记得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二.新知学习1. 观察以下几幅图片有何特点?教师利用PPT演示图形旋转180°的过程,学生参与活动学生思考回答认真观察O B A BO A师:平行四边行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5.指出下列那个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你观察出了什么规律?(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6. 选择点O 为对称中心, 画出与△ABC 关于点O 对称的△A ′B ′C ′. (见PPT ) 方法总结随练:以O 为对称中心,将原来的图形补充成中心对称图形7.在实际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吗? (1)(2)举 手 回 答 发 现 规 律 试 着 总 结 学生练习实际举例(3)8.在26个英文大写正体字母中,哪些字母是中心对称图形?三.能力过关:1.下列图形中即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角B 等边三角形C 线段D平行四边形2.下列多边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而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3.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4. 观察图形,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2)哪些是轴对称图形?(3)哪些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举例练习5.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1 有一条对称轴——直线有一个对称中心——点2 图形沿轴对折(翻转180°)图形绕对称中心旋转180°3 翻转前后的图形完全重合旋转前后的图形完全重合四.小必胜的小游戏:甲乙两人轮流往桌面上放同样大小的硬币(不能叠压,且硬币数量足够多)所放数量多者获胜。

北师大版数学八上中心对称图形word教案3篇

北师大版数学八上中心对称图形word教案3篇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7.中心对称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因此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时可以进行比较。

另外,学生还掌握了一些常见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例如平行四边形、矩形、圆形、正方形等,所以在研究这些图形的中心对称性时是有帮助的。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实例,可以作为这一节课的活动基础。

二、学习任务分析:基于已有了研究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以及旋转知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难点在于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会判断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并且还要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会寻找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会分析各种图案,标志是中心对称图形,还是轴对称图形。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观察发现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以及性质的过程,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会判断一些常见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

(3)会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图案,图标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

(4)学会运用数学眼光分析身边事物的能力。

(5)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学难点: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会判断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分为6个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收集图案、图标第二环节:引入第三环节:探究析知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图案,图标等。

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收集图案活动:(1)美丽图案(2)各车的标志(3)商标活动方式:提前准备活动目的:通过以上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眼光分析周围世界。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在学生收集到的图案中,首先请学生先选择出是轴对称图形的图案,与学生共同回顾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然后,教师挑出具有另一种对称性的图案(中心对称的),引入课题。

第三环节:学习新知1.探究活动:平行四边形ABCD运用电脑演示下列过程:连结对角线AC,BD交点为O,确定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位置,然后使它绕着点O旋转180°。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一等奖)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一等奖)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第二课时—-中心对称图形,下面就教材分析、教学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等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题的理解和认识.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作用本节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第二课时.本节课与图形的三种运动(平移、翻折、旋转)之一的“旋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图形“旋转”在几何知识中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完善了初中部分对“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讲授,它不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图形的设计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八年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动手,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

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2)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并了解其运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对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和性质的探索过程,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体验数形结合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际的学习过程,体验抽象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之美.(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新课程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对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意识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为学生在今后解决图形运动问题奠定了数学模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有关性质.【教学难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难点成因】对于中心对称图形性质的得出,首先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归纳数学结论,而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和较好的表达能力,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从而形成困难二、教法分析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第9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3)

《第9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3)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拟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时机不多哦!9 中|心对称图形一. 对称:1.以下图案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 ,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以下图形中 ,旋转180º后可以和原图形重合的是( )A. 直角三角形 B.正五边形 C. 平行四边形 D.正三角形3.作图题:作出四边形ABCD关于O点成中|心对称的四边形A'B'C'D'.4.如图 ,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纸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有一个△ABC,请在网格纸中画出以点O为旋转中|心把△AB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o得到的△A'B'C'.二. 平行四边形:1.在以下给出的条件中 ,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 AB =BC, AD =DCB. AB∥CD, AD =BCC. AB∥CD ,∠B=∠D D.∠A=∠B ,∠C=∠D2.如图 ,在□ABCD中 ,(1 )∠C=∠B +∠D,那么∠A= ,∠D= .(2) 假设AB:BC=3:4 ,周长为28 cm ,那么AD=_______ ,CD=_______;(3) 假设□ABCD的周长为60 cm ,对角线相交于点O ,△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少8 cm ,那么AB=_______ ,BC=_______.3.在□ABCD中 ,∠A∶∠B∶∠C∶∠D的值可以是 ( )A. 1∶2∶3∶4B. 1∶2∶2∶1C. 1∶1∶2∶2D. 2∶1∶2∶1变式:假设四边形ABCD中 ,∠A∶∠B∶∠C∶∠D的值可以是1∶2∶3∶4 ,那么四边形ABCD是 .假设四边形ABCD中 ,∠A∶∠B∶∠C∶∠D的值可以是 B. 1∶2∶2∶1 ,那么四边形ABCD 是 .4.假设AB=7 ,BC=5 ,CD =7 ,当AD=时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假设AO =CO,补充条件_ ___, 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5.如图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B =3 ,BC =5 ,对角线AC ,BD相交于点O ,那么OA的取值范围是( )A.2<OA<5 B.2<OA<8 C.1<OA<4 D.3<OA<86..如图 ,ABCD中.MN∥AC ,试证明:MQ =NP.7.如图 ,在四边形ABCD中 ,AD∥BC ,且AD>BC ,BC =6 cm ,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 ,点P 以1 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D运动 ,点Q以2 cm/s的速度由点C出发向点B运动 ,多久后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三. 矩形1.如图 ,把矩形ABCD沿EF对折 ,假设∠1=50º ,那么∠AEF等于( )A. 115ºB. 130ºC. 120 ºD. 65 º2. 假设矩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分一边为4cm和3cm的两局部 ,那么矩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3.如图 ,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 ,过点0的直线分别交AD和BC于点E ,F ,AB =2 ,BC =3 ,那么图中阴影局部的面积为 .4. 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º ,一条对角线与短边的和为15 ,那么长边的长为 .5.在矩形ABCD中 ,AC与BD相交于点O ,作AE⊥BD ,垂足为E.ED = 3EB ,那么∠AOB = .6. 如下图 ,四边形ABCD是矩形 ,对角线AC ,BD相交于点O ,CE∥DB ,交AB的延长线于点E. AC 与CE相等吗 ?请说明理由.四.菱形:1.菱形的周长为16厘米 ,两个邻角之比为1:2 ,那么较短对角线的长为 .6cm 和8cm ,那么它的面积是 .假设P 是这个菱形对角线AC 上一个动点 ,M 、N 分别是边AB 、BC 的中点 ,那么PM +PN 的最|小值是 .3.如图:菱形ABCD 中 ,E 是AB 的中点 ,且DE⊥AB ,AB =2a .求:① ∠ABC 的度数;② 对角线AC 的长;③ 菱形ABCD 的面积.五.正方形: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相等B .对角线互相平分C .四个角都是直角D .对角线互相垂直 2. 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 ,AE 平分∠DAC,那么以下结论: (1 )∠E =22.50. (2) ∠AFC =112.50. (3) ∠ACE =1350. (4 )AC =CE .(5) AD ∶CE =1∶2. 其中正确的有 (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3. 直角坐标系中 ,如图 ,点A 、B 是正半轴上两动点 ,以AB 为边作一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BD 的交点 为E ,假设OE =2 ,那么E 点坐标为________.4.如图 ,G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CA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 ,以线段AG 为边作正方形AEFG ,线段EB 和GD 相交于点H . (1)求证:EB =GD ;(2)判断EB 与GD 的位置关系 ,并说明理由.六. 三角形的中位线1.如图 ,D 、E 、F 分别是△ABC 各边的中点 ,(1 )如果EF =4cm ,那么BC = cm ;如果AB =10cm ,那么DF = cm ;(2 )中线AD 与中位线EF 的关系是 . (说明理由 )2.如图 ,在四边形ABCD 中 ,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 ,四边形EFGH 是 . 变式:①假设四边形ABCD 是矩形 ,那么四边形EFGH 是 形 .②假设四边形ABCD 是菱形 ,那么四边形EFGH 是 形 . 3. 如图 ,四边形ABCD 中 ,AB =CD ,点E ,F ,G ,H 分别是 BC ,AD ,BD ,AC 的中点 ,猜测四边形EHFG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EDABCOCH 图FE D B A G4.如图 ,在△ABC中 ,中线BD、CE相交于点O ,F、G分别是OB、OC的中点 ,试说明四边形EFGD 是平行四边形.稳固练习1.如图 ,在Rt△ABC中,∠ABC=90° ,∠BAC=30° ,点D是斜边AC上的中点 ,过点D作斜边AC的垂线 ,交CB的延长线于点E ,将DE绕点D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线段DF ,连接AF、EF.(1 )求∠CED的度数; (2 )证明:四边形ABEF是矩形.2.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C ,AB=1 , BC =5 ,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将直线AC绕点O顺时针旋转 ,分别交BC ,AD于点E ,F.(1)证明:当旋转角为90º时 ,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2)试证明在旋转过程中 ,线段AF与EC总保持相等;(3)在旋转过程中 ,四边形BEDF可能是菱形吗 ?如果不能 ,请说明理由;如果能 ,说明理由并求出此时AC绕点O顺时针旋转的度数.本课教学反思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无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拟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那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局部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局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中心对称图形,主要选取了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中心对称图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有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中心对称图形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

2.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能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导入和呈现中心对称图形。

2.准备课件,展示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如蝴蝶、天安门等,引导学生关注中心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可以称为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

同时,给出中心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中心对称图形,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该图形的对称中心,并验证其性质。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中心对称图形【省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中心对称图形【省一等奖】

《中心对称图形》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2 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3 能正确的区分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观察、感受、讲解和类比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体验几何美,提高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并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对称美。

二、重点、难点的定位教学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性质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三、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与巩固师:那个组来回答中心对称的定义生:老师我来,如果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能够和另一个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

也称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师: 非常好!请大家仔细观察系列图形并回答问题。

师: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生:都是旋转对称图形。

师:这些图形的不同点在哪分别绕旋转中心旋转了多少度生:第一个图形的旋转角度为120°或240°,第二个图形的旋转角度为72°或144°或216°或288°。

后三个图形的旋转角度都为180°,第二,三个是轴对称图形。

后三个图形都是旋转180°后能与自身重合。

师: 看来,同学们把上节课的内容已经基本掌握。

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数学思考。

问题处理的方式既让学生感到旋转的神奇,又感到数学的形象、生动。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即复习了上节所学的旋转对称图形的意义,又得出本节所学的内容,同时又让学生知道了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的一种情形,起到了新旧知识联系的作用。

二 自主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形状匀称美观,很多建筑物和工艺品上常采用这种图形作装饰图案,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什么样的应用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1.自学指导:(老师提醒你,要看仔细哦!)1 照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在1中通过几幅图形的旋转,加深了对中心对称图形这一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用黑板、粉笔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同时又让学生欣赏到了数学的美感。

中心对称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中心对称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中心对称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能通过观察图形,判断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

2. 学生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找到图形的对称中心,并将图形完成对称折叠。

3. 学生能够通过对称性的特点,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中心对称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通过折纸方法找到图形的对称中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锡纸、剪刀、彩色纸、图形卡片。

2. 教学资源:教材、教辅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具有中心对称性的事物,比如花朵、手表等。

引发学生对中心对称的兴趣,并了解它的应用。

2. 学习中心对称的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心对称的概念和定义,帮助学生理解中心对称是指图形可以通过一个点旋转180度而成的性质。

3. 观察图形并判断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通过呈现一些具有中心对称性的图形,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判断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

分析具体的判定方法,并进行讨论。

4. 找出图形的对称中心并完成对称折叠:给学生发放彩色纸和剪刀,并以图形卡片的形式展示一些具有中心对称性的图形,要求学生通过折纸的方法,找到图形的对称中心,并将图形完成对称折叠。

让学生互相交流和比较,展示自己的成果。

5. 解决几何问题: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中心对称性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如何通过中心对称性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能够完全填充一个区域。

6. 拓展练习: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内容。

包括观察图形并判断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找出图形的对称中心,并完成对称折叠等。

7. 总结与反思: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总结。

让学生思考中心对称对于几何问题的重要性,并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五、板书设计:中心对称定义:图形可以通过一个点旋转180度而成应用:判断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找出图形的对称中心并完成对称折叠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案:中心对称图形--教案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案:中心对称图形--教案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案:中心对称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中心对称图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初步接触对称性这一重要的数学性质,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图形对称性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并能够运用中心对称图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轴对称图形,他们对对称性有一定的理解。

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不同,它需要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逐步理解和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中心对称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对称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2.中心对称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中心对称图形。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的理解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如蝴蝶、树叶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性。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可以称为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运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中心对称图形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中心对称图形-“黄冈赛”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中心对称图形-“黄冈赛”一等奖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 本课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知识的前后联系《中心对称图形》是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第二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

本节教材属于图形变换的内容,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旋转和中心对称”后的一种对称图形,因此涉及归纳、类比等思想方法,对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3 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分析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特点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比较、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为使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我将通过:(1)例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旋转对称图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2)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3)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有直观的表象。

我认为这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和学生建构知识的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1 学生所在地区、学校及班级的特色我授课的班级是同煤一中九年级七班,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在图形的对称方面已经积累一些经验,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类比等研究图形对称变换的能力;班级学生具有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学习情绪易于调动,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个体差异较大,并且班级中已出现分化现象。

2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班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5岁到17岁间。

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欲望较为强烈,喜好发表个人见解并且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的意识与经验,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中,适当地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思考的乐趣。

人教初中数学九上《中心对称图形》教案 (公开课获奖)

人教初中数学九上《中心对称图形》教案 (公开课获奖)

中心对称图形1.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2.知道两个图形关于中心对称与一个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3.应用中心对称图形解决有关问题.【重点难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与判别中心对称图形.【新课导入】观察下面的图形:将图形绕点O旋转180°后,图形有何变化?【课堂探究】一、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与作图1.(2021天津)以下标志中,可以看作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D )2.(2021枣庄)在方格纸中,选择标有序号①②③④中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与图中阴影局部构成中心对称图形,涂黑的小正方形的序号是②.二、比拟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异同3.如下是一种电子计分牌呈现的数字图形,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C )4.(2021北京)以下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三种方法〞(1)过点平分:对应点的连线是否经过同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2)找点重合:在一个图形上是否存在一个点,这一个图形绕该点旋转180°后与自身重合.(3)奇偶区分:针对多边形来讲,边数为偶数的有可能是中心对称图形,边数为奇数的一定不是中心对称图形.2.比照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直线有一个对称中心——点沿对称轴对折(沿轴翻转180°) 绕对称中心旋转180°对折后与原图形重合旋转后与原图形重合1.以以下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B )(A)等边三角形(B)矩形(C)等腰梯形 (D)平行四边形2.以下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D)3.以下四个多边形:①等边三角形;②正方形;③正五边形;④正六边形.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C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4.观察以下银行标志,从图案看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②③(填写序号)5.实践与操作:如图1是以正方形两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两段相等的圆弧而成的轴对称图形,图2是以图1为根本图案经过图形变换拼成的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1)请你依照图1,用两段相等的圆弧(小于或等于半圆)在图3中重新设计一个不同的轴对称图形.(2)以你在图3中所画的图形为根本图案,经过图形变换在图4中拼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解:(1)在图3中设计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如下图.(2)在图4中画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如下图.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照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 x x x x 22)242(2+÷-+- 〔2〕)11()(ba a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1.计算: (1))1)(1(yx x 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 x xy - (2)21-a 〔3〕z 1 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法. 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生:硬纸、剪刀.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局部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ABICABI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BC、CA,那么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点可以取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局部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局部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 [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局部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师]很好,大家看屏幕. 〔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因为,,,AB AC BD CD AD AD =⎧⎪=⎨⎪=⎩所以△BAD ≌△CAD 〔SSS 〕. 所以∠B=∠C .[生乙]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因为,,,AB AC BAD CAD AD AD =⎧⎪∠=∠⎨⎪=⎩所以△BAD ≌△CAD . 所以BD=CD ,∠BDA=∠CDA=12∠BDC=90°. [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标准.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求:△ABC 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D CA BD CABDCA B∠A=∠ABD ,∠ABC=∠C=∠BDC ,•再由∠BDC=∠A+∠ABD ,就可得到∠ABC=∠C=∠BDC=2∠A .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 设为x 的话,那么∠ABC 、∠C 都可以用x 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课件演示〕[例]因为AB=AC ,BD=BC=AD , 所以∠ABC=∠C=∠BDC . ∠A=∠ABD 〔等边对等角〕.设∠A=x ,那么∠BDC=∠A+∠ABD=2x ,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 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在△ABC 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稳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随堂练习〔一〕课本练习 1、2、3. 练习1. 如图,在以下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2)120︒36︒(1)答案:〔1〕72° 〔2〕30°2.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BAC=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 、∠C 、∠BAD 、∠DAC 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D C AB答案:∠B=∠C=∠BAD=∠DAC=45°;AB=AC ,BD=DC=AD .3.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 ∠C 的度数.答:∠B=77°,∠C=38.5°.〔二〕阅读课本,然后小结.D CA B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 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课后作业〔一〕习题13.3 第1、3、4、8题. 〔二〕1.预习课本.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Ⅵ.活动与探究如图,在△ABC 中,过C 作∠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垂足为D ,DE ∥AB 交AC 于E .求证:AE=CE .EDCAB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结果:证明: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如图,在△ADP 和△ADC 中,12,,,AD AD ADP ADC ∠=∠⎧⎪=⎨⎪∠=∠⎩∴△ADP ≌△ADC .∴∠P=∠ACD .又∵DE ∥AP , ∴∠4=∠P . ∴∠4=∠ACD . ∴DE=EC .同理可证:AE=DE .∴AE=CE .板书设计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质 1.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 三、例题分析 四、随堂练习 五、课时小结EDCA B P六、课后作业备课资料参考练习1.如果△ABC是轴对称图形,那么它的对称轴一定是〔〕A.某一条边上的高B.某一条边上的中线C.平分一角和这个角对边的直线D.某一个角的平分线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A.80°B.20°C.80°和20°D.80°或50°答案:1.C 2.C3.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 cm,并且它的周长为16 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解: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那么其腰长为〔x+2〕cm,根据题意,得2〔x+2〕+x=16.解得x=4.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 cm、6 cm和6 cm.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照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 x x x x 22)242(2+÷-+- 〔2〕)11()(ba a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 x xy - (2)21-a 〔3〕z 1 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

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

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

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

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

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中心对称图形
1.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
2.知道两个图形关于中心对称与一个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
3.应用中心对称图形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
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与判别中心对称图形.
【新课导入】
观察下面的图形:
将图形绕点O旋转180°后,图形有何变化?
【课堂探究】
一、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与作图
1.(2013天津)下列标志中,可以看作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D )
2.
(2013枣庄)在方格纸中,选择标有序号①②③④中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与图中阴影部分构成中心对称图形,涂黑的小正方形的序号是②.
二、比较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异同
3.如下是一种电子计分牌呈现的数字图形,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C )
4.(2013北京)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
1.辨别中心对称图形的“三种方法”
(1)过点平分:对应点的连线是否经过同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2)找点重合:在一个图形上是否存在一个点,这一个图形绕该点旋转180°后与自身重合.
(3)奇偶辨别:针对多边形来讲,边数为偶数的有可能是中心对称图形,边数为奇数的一定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2.对比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
有一条对称轴——直线有一个对称中心——点
沿对称轴对折(沿轴翻转180°) 绕对称中心旋转180°
对折后与原图形重合旋转后与原图形重合
1.以下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B )
(A)等边三角形(B)矩形
(C)等腰梯形 (D)平行四边形
2.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D)
3.下列四个多边形:①等边三角形;②正方形;③正五边形;④正六边形.
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C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观察下列银行标志,从图案看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②③(填写序号)
5.实践与操作:如图1是以正方形两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两段相等的圆弧而成的轴对称图形,图2是以图1为基本图案经过图形变换拼成的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1)请你依照图1,用两段相等的圆弧(小于或等于半圆)在图3中重新设计一个不同的轴对称图形.
(2)以你在图3中所画的图形为基本图案,经过图形变换在图4中拼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解:(1)在图3中设计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如图所示.
(2)在图4中画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如图所示.
本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

过程教案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

它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

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练,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更正其错误,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各阶段任务。

课堂是写作车间, 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彼此交流, 提出反馈或修改意见, 学生不断进行写作, 修改和再写作。

在应用过程教案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 学生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 从不会构思到会构思, 从不会修改到会修改, 这一
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由于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