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金融学第四讲
4第四讲 折现与价值(1)
3.现值的计算
现值是指在未来时点上产生的现金流在当前时点上的价值。现 值计算公式为:
PV
FVn
1
r n
FVn
1
1 r n
这一由终值求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
4.净现值法则 净现值NPV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减去成本的现值所得
的结果。
(1)在单期投资情况下,净现值为:
NPV
C0
C1 1 r
(2)在多期的情况下,产生T期现金流的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
递延年金是指第一次支付发生在第二期或第二期以后的年金。 比如说,前三期没有发生支付,第一次支付在第四期期末。
递延年金终值的计算方法和普通年金终值类似。
递延年金的现值计算方法有两种:
(1)先视为普通年金,求出递延期末的现值,然后再调整到第 一期期初。
(2)先求出m+n(m表示递延期数,n表示支付次数),然后扣 除实际未支付的递延期的年金现值。
根据固定增长股利模型,可得:
P0
D1 rg
整理得:
r D1 g P0
1.股票估值的基本模型
如果股东永远持有股票,他只获得股利,是一个永续的现金流 入。此时,股票的价值为:
P0
t 1
Dt 1 r
t
如果股东有限期持有股票,股票的价值为:
P0
n t 1
Dt
1 r t
Pn
1 r n
上述两个公式是股票估价的一般模型,在实际应用时,面临的 主要问题是如何预计未来的每年的股利,以及如何确定贴现率。
NPV
C0
C1 1 r
C2
1 r 2
......
CT
1 r T
5.年百分比利率和有效年利率
《公司金融》课程笔记
《公司金融》课程笔记第一章公司金融导论1.1 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组织形式是指企业在法律上和组织上的形式。
根据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企业可以分为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
1.1.1 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是指个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商业、工业、手工业等经营活动的自然人。
个体工商户的经营风险由个人承担,个人财产与企业财产没有明确界限。
1.1.2 合伙企业合伙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企业。
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1.1.3 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不得超过50人。
1.1.4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指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没有限制。
1.2 公司理财活动的主要环节和目标1.2.1 主要环节公司理财活动的主要环节包括投资、融资、运营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
1.2.2 目标公司理财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运营资金管理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
1.3 委托代理与公司治理1.3.1 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是指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股东希望经理人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经理人可能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1.3.2 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机制是指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激励机制、信息披露制度等。
1.4 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如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公益活动等。
企业应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商业道德,为社会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第二章财务现金流与财务预测2.1 公司理财与现金流现金流在公司理财中具有重要性,它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第四讲:利息与利率(演示)
对微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激励功能 约束功能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稳定的货币环境 完善的利率体系 合理的利率水平 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实体 完善的金融市场 利率市场化
六、利率的市场化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二)利率市场化的有利条件 (三)现行利率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四)利率市场化的紧迫性 (五)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六)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金融对策
4.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一般是指借贷期限在一年以内 (包括一年)的利率。 长期利率一般是指借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 利率。 利率的高低与期限长短、风险大小有着直 接的联系。 如何维持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的合理水平, 这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问题。
5.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
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存款利率是借入 货币资金的价格,贷款利率是贷出货币资 金的价格。 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即为存贷利差, 这是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 存贷款利率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差距,以保 证金融业有利可图。否则,金融业就失去 了生存发展的基础。
(二)利息的本质
威廉.配第的利息报酬说; 约翰.洛克的货币分配不均说; 坎蒂隆的风险补偿说; 达德利.诺思的资本租金说; 约瑟夫.马西的利息源于利润说; 亚当.斯密的利息剩余价值说; 纳骚.西尼尔的节欲说; 约翰.克拉克的资本边际生产力说; 欧文.费雪的人性不耐说; 庞巴维克的利息时差说;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说;等。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利率市场化就是要建立起由市场供求决 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 其中,金融机构对存贷款的定价权是利 率市场化的核心内容。 具体地说,利率市场化是指将中央银行 用计划手段确定的受管制的利率变为由 金融机构依据自身的资金供求情况、头 寸状况、盈利及风险等因素自行调节、 自行控制的利率,并使其成为引导资金 配置的基本指标。
西安交通大学《公司金融学》课件
用于更新设备,银行存款利率为10%,每年复利一次,8年后可用来 更新设备的金额为多少?
S=P×(1+i)=12×(S/P,i,n)=12×2.1436=25.7232(元)
例2:6年后取50万元,8%,每年复利一次,现在需要一次
性存入银行的款项。 P=S×(P/S,i,n) =50×06302=315100(元)
解:① S = 800000×(S/A,12%,5)×(S/P,12%,1) = 800000×6.3528×1.12= 5692108.80(元)
② S = 800000×[(S/A,12%,6)-1] = 800000×(8.1152-1)= 800000×7.115= 5692108.12(元)
■
=1.80×(1+0.05) ×1/(0.11-0.05) = 31.50 (元)
■ 3 两阶段增长模型
■ 按照股票投资分析理论,一般应投资处于成长 期和成熟期的公司股票,需研究目前红利处于 高固定增长期,而若干年后股利增长放慢的公 司股票,其价值如何确定。
■ 假设公司期初股利为D。,在今后n年内每年增 长率为g,n年后股利增长率放慢为gn,市场利 率为r。该公司股票的价值计算公式为:
(1 i)n 1 SA A i (1 i) A(S / A,i,n)(S / P,i,1) A[(S / A,i,n 1) 1]
PA
A1
(1 i
i)-n
(1
i)
A(P
/
A, i,
n) (S
/
P, i,1)
A[(P
/
A, i,
n
1)
1]
例:假设公司共有一个基建项目,该项目分五次投资,每年年初
金融学第04讲-信用与信用体系
四、信用工具——商业票据
⊙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
关系的书面凭证。
商业本票:又叫期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承诺 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 商业汇票: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时期 内,向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命 令书。汇票必须经过承兑才有效。 融通票据:是专门为套取资金而签发的票据。通常按 汇票产生的程序形成。
⊙ “高利”的原因:
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贷款者的垄断地位;
风险和成本的补偿:高风险、高运营成本。
11
三、信用的形式——高利贷
⊙ 资本主义和高利贷:
高利贷积累的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高利贷导致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成为产业后备军;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破坏高利贷存在的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求破除高利贷,降低资金成本。
信用产生的逻辑线索:
私有财产 剩余 短缺 借贷关系
信用的基本形式:
• 实物借贷 • 货币借贷
3
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 信用与货币:
两者都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但相互并不必然互为 前提。 古代相对独立的货币和信用
• 实物和金属货币制度可以不依赖于信用而存在,因为所 有交换都是具有内在价值的商品的交换。 • 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并存,信用流通工具并不是货币的 主要形态。
21
我国消费性贷款总量
2007-2010,亿元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2007
2009
2011
2013
中央财经大学--公司金融课程讲解第4章
筹资决策与融资决策的比较
• 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的目的不同,前者追求企业 价值最大化,后者则追求低资本成本。
• 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的市场环境不同,前者是不 完全竞争市场,可能出现垄断和经济租金;后者 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
• 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的选择余地不同,筹资决策 的选择余地似乎更广。
• 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的变更成本不同,前者高, 后者低。
37
Market
35% 41 23 46 29 19
28
企业筹资的性质
• 一种交换行为
– 交换对象就是投资者; – 未来的收益与投资方进行交换 ; – 未来是存在不确定性的 ; – 作为一种交换行为,筹资活动能够长期存在的
基础是公平。
筹资与价值创造
• 交换行为不会创造价值 • 筹资者按照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用未来的投
• 注册制是一种市场化的发行方式
实施注册制的几个基本条件
• 本国的市场经济环境比较完善,证券市场发育比 较成熟;
• 应有较为健全的法规制度作为保障; • 监管层市场化的监管手段比较完善,监管能力较
强; • 发行人、承销商和其他证券中介机构应当有较强
的行业自律能力,依法规范稳健运作; • 投资者应当树立一个比较成熟理性的投资理念。
资收益与投资者交换现在的资金投入,这一过程 并不会导致价值的增加。 • 如果筹资活动不是一个公平的交换,那么筹资活 动就会发生价值的转移。 • 筹资活动发生的价值转移可能发生在新老股东之 间,也可能发生在股东和债权人之间。
筹资的目的
• 设立筹资 • 扩张筹资 • 偿债筹资 • 混合筹资 • 生存性筹资
上市银行。
发行股票上市的权衡
• 上市之利
– 提高公司信誉水平; – 获得了后续股权融资的渠道; – 扩大了股东范围,股东可能成为未来客户; – 有利于制定更客观的绩效评价体系。
第4讲 股票价值分析 (《金融经济学》PPT课件)
中国特色与A股特色
10
第4讲 股票价值分析
4.1 引言
《
金
融 经
股票定义
济 学
股份公司为筹集资本而发放的公司所有权凭证
二 五
股票持有者拥有对企业(支付了债权人回报后)的剩余盈利及资产的索取权,以及企业经营的
讲 》
参与权(权力大小取决于持股数量的大小)
配 套
股票持有者不能要求企业返还其出资
课 件
股票分类
普通股(common stock):通常意义上的股票
2016年之前,A股高市盈率和低市盈率股票回报差别 不大;但在2016年之后明显分化
指数(2005年1月=100)
900
800
申万低市盈率指数
700
申万高市盈率指数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数据来源:Wind
费雪分离定理(FISHER SEPARATION THEOREM)
《
金 融 经
费雪分离定理:企业股东(消费者)做决策时包含两个相 分离的步骤
济 学
第一步,让持有的企业遵循股票价值最大的目标来进行经营决
二 五
策(投资、分红)
讲 》
第二步,在资本市场上借贷,将企业所提供的红利流转换为符
配 套 课
合自己偏好的消费流
1期
7
4.4 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
市场机会线
《
金
融 经 济
市场机会线代表了用市场利率r在1期和2期之间调配资源所可
学
二 五
能形成的配置,其斜率为-(1+r)
第4讲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
二、市场微观结构的基本构成
• 1、价格形成方式 • 从时间角度(即根据证券交易在时间上是否连续 的特点),可分为定期(集合)交易模式和连续 交易模式。 • 在集合交易市场中,证券买卖具有分时段性,即 投资者作出买卖委托后,不能立即按照有关规则 执行并成交,而是在某一规定的时间,由有关机 构将在不同时点收到的订单集中起来进行匹配成 交。 • 与集合交易断地进行的——只要根 据订单匹配原则,存在两个像匹配的订单,交易 就会发生。
• 从价格角度,可分为竞价交易机制(订单驱动) 和做市商交易机制(报价驱动)。 • 在一个典型的做市商市场中,证券交易的买卖价 格均由做市商给出(双向报价),证券买卖双方 并不直接成交,而是从做市商手中买进或卖出证 券,做市商在其所报的价位上接受投资者的买卖 要求,以其自有资金或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 易。 • 与做市商市场相反,在竞价交易中,买卖双方直 接进行交易,或将委托交给各自的代理经纪商, 由代理经纪商将投资者的委托呈交到交易市场, 在市场的交易中心以买卖双向价格为基准实行撮 合,达成交易。
(4)价格稳定性
• 价格稳定性指保持证券价格的相对稳定,将价格 风险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 与价格稳定性有关的其他词汇包括价格连续性 (逐笔交易价格的变化程度)、市场波动性(价 格非预期变化的趋势,或者说是收益的不确定性 或不可预测性)及市场秩序等等。 • 导致价格波动的因素复杂,既有基本因素的变化 (基本波动性),也可能由于突发信息和交易指 令失衡造成的市场过度反应而使市场价格出现异 常波动(临时波动性)。
第四讲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
本讲要点
•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基本概念
•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主要内容 •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设计的目标 •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基本概况
金融计量经济第四讲面板数据(PanelData)模型
• 因为是面板数据,涉及截面与时间,与一般的单方 程模型有所不同。模型(4. 1)实际上代表几种情形。 常用的有如下三种情形: • 情形1: i j , i j , • 情形2: i j , i j , • 情形3: i j , i j , • 理论上讲,根据截距或斜率是否可变,排列组合有 四种情形,上面三种未列出截距相同斜率不同的情 形。这三种是代表性的。 • 由截距和斜率的统计关系,情形2又可分为确定效 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
二、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
• 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主要是考虑截距项和斜率项在 不同截面不同时间下是否一致,所以检验的第一个 假设为: • H2: yit X it u, it 即斜率截距相同。 • 如果H2不能成立,则检验H1:yit i X it uit • 如果上面二个假设都不成立,则是斜率和截距都不 相同(情形3)的模型: yit i X it i uit • 一般不考虑截距相同而斜率不同的情况,实际应用 中这种情况没有意义。 • 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
• 平行数据或面板数据(panel data),我们也称这 些数据为联合利用时间序列/截面数据(Pooled time series,cross section)指在时间序列上取 多个截面,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样本观测值所 构成的样本数据。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是近 20年来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重要发展之一,具 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适用问题如:生产分析中技术进步与规模影响; 开放式基金赎回影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影响; 投资收益基本面影响等。
(二)截距斜率固定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公司金融导论课件
▪ 个体企业对自己的债务负有无限责任,当个人投入企 业的资产不足以抵偿债务时,业主的个人财产也将被 追索,风险较大
▪ 个体企业的寿命最长也就随业主的死亡而告终,因此 企业只能是有限寿命
5
1.1.2 合伙企业
❖ 概念
▪ 合伙企业是指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共同按约定比例享受利润或承担风险的一种契约行为, 这种企业不具有法人地位
12
1.1.3 公司
❖ 缺点
▪ 双重纳税
• 公司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利润要交公司所得税 • 股东分红所得还要交个人所得税
▪ 股票上市的公司要定期公布财务报表 ▪ 政府对公司的法律管制也较严密
思考: 公司的金融活动与其他两种企业形式区别在哪里
13
1.1.3 公司
❖ 公司金融活动的复杂性
▪ 在筹资(资金的融入)方面
18
1.2.2 每股盈余最大化
❖ 优点
▪ 反映了所投资本与所获利润之间的对应关系
❖ 缺点
更多的再投资用于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
14
1.2 公司金融的目标
15
1.2.1 利润最大化
❖ 含义
▪ 强调企业的利润额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最大
❖ 合理性
▪ 公司是盈利性经济组织,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 要条件,追求利润是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企 业新创造的财富就越多
第1章 公司金融导论
1
本章教学内容
1.1 企业的组织形式 1.2 公司金融的目标 1.3 公司金融的内容
1.4 公司金融的环境
2
1.1 企业的组织形式
个
合
公
体
第四讲 不完备合同理论(高级公司金融-中国人民大学 周业安)
注:关于这方面的详细综述参见杨瑞龙和聂辉华(2006),“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经济研 究》,第2期。Grossman, Sanford, and Oliver Hart, 1986,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4:691-719. Hart, Oliver and John Moore, 1990, “Property Rights and Natur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Economy, 98(6): 1119-1158. Aghion, P. and P. Bolton, 1992, “An incomplete contracts appr Financial contracting”,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59:473-94.Williamson, O.E., 1988, “Cor Financ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Finance43:567-91.
另一个思路是关于资本结构的。由阿洪和博尔顿(1992)最先提出,哈特 等人后续发展。其思路是,在忽略专用性的情况下,假定企业家(受财富 约束)和资本家进行项目投资磋商。企业家在未来有某些行动会产生额外 的利益,这个利益及其行动可观察而不可证实。导致合同不完全。事后的 再谈判发生在这些利益争夺上。从而降低事前的效率。此时,事前剩余权 利归谁所有(即是企业家控制还是资本家控制还是分担责任)就非常重要 。一般认为,债权具有控制权的相机转让功能,所以具有某些优势。
《国际金融学专题研究》第四讲国际货币体系
第四讲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世界货币运行的体制框架,从而是国际金融学的重要内容。
本讲主要阐述如下问题:一、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二、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三、牙买加货币体系;四、欧洲货币体系。
一、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1.定义: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经常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货币关系,即国际货币关系,因此也必然要求在国际上形成为各国所共同遵守的调节国际货币关系的贯例、规定、原则和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就是这些贯例、规定、原则和制度的总和。
2.其主要内容包括:①货币本位(国际货币);②国际汇率;③国际储备;④国际收支;具体说——国际本位货币的确定。
各国货币汇率制度的确定:即一国民族货币按照什么比价或汇率兑换成另一国民族货币。
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就是一国中央银行或金融当局持有的可用于国际支付和稳定汇率的流动资产。
国际货币体系应确定何种货币可作为国际储备资产以及国际储备资产的最低限度数量。
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即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或逆差时,应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调节,逆差国和顺差国各承担什么责任。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及其演变1.国际货币体系按其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①在国际上自发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
即调节国际货币关系的规定、原则和制度不是由有关各国通过国际会议和国际协议固定下来,而是在各国自行规定的货币制度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就属于这种类型。
②在国际上有组织地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
即调节国际货币关系的规定、原则和制度是由有关各国通过国际会议和国际协定固定下来,并且有一定的国际组织保证其贯彻实施。
二次大战后所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属于这种类型。
2.战前类型演变: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金币本位制(1821年英国——19世纪中叶国际——一战崩溃——仅美国维持到30年代危机)。
在这种国际货币体系下,各国都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黄金是国际储备资产和国际结算货币,并且规定,人们可以根据规定的成色自由铸造金币;各种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
国际金融学第4讲-汇率制度与外汇政策
第4章汇率制度与外汇政策本讲主要讲授内容:**汇率制度概述**汇率制度的选择**固定汇率制和外汇干预**浮动汇率制和国际协调**汇率政策**外汇管制**货币国际化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4.1 汇率制度概述一、汇率制度概念与类型1.概念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 Regime or Exchange Rate System〕,又称为汇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所作的安排或规定.作为一种汇率制度,它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规定确定汇率的依据;〔2〕规定汇率波动的界限;〔3〕规定维持汇率应采取的措施;〔4〕规定汇率应怎样调整.根据有关安排情况和规定内容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汇率制度.2.汇率制度分类与发展传统上,汇率制度被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大类.从汇率制度演变的历史看,汇率制度由固定汇率制〔19世纪中末叶金本位制度开始一直到1973年〕→浮动汇率制〔1973年以后〕.严格地说,1973年以后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实际上是各式各样的.决不是只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种形式,还有许多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汇率制度.比较典型的有,钉住汇率制度,汇率目标区制度,以与联系汇率制度,等等.二、固定汇率制度1.概念固定汇率制度〔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汇率制度.2.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的共同点〔1〕各国对本国货币都规定有金平价,中心汇率按照两国货币各自的金平价之比来确定.〔2〕汇率水平相对稳定,仅仅围绕中心汇率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3.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的不同点〔1〕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中心汇率可以按照两国货币含金量决定的金平价之比来自行确定,而且现实汇率围绕中心汇率的波动被限制在黄金输送点范围内.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固定汇率制是根据国际间的协议人为确立的.〔2〕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的金平价是不会变动的,因而各国之间的汇率能够保持真正的稳定.而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各国货币的金平价则是可以调整的,因此很难保证汇率的真正稳定.可见,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严格地说来,只能称之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Adjustable Pegging System〕.4.纸币流通条件下固定汇率制的基本内容与特点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是二战后到1973年3月这段时期,世界上主要国家实践的一种汇率制度,它是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所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议》建立起来的.这一汇率制度的核心内容是:〔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规定35美元1盎司黄金的官价,美国按此官价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2〕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美元的含金量作为各国规定货币平价的标准,各国根据金平价标准规定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间接与黄金挂钩;〔3〕IMF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范围内波动〔1971年12月又调整为平价上下 2.25%的范围内波动〕,当汇率波动超过这个限度时,各国有义务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稳定.可见,这种固定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维持了27年,因为各种原因于1973年3月彻底瓦解了.从此,世界各国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5.固定汇率制的意义〔1〕积极意义它能够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从而降低了汇率的风险.〔2〕不利影响——可能会造成外汇市场价格的扭曲——固定汇率制增强了国际经济之间的相互传递——固定汇率制也容易招致国际游资的冲击,引起国际外汇市场的动荡与混乱——一国维护固定汇率制往往以牺牲国内经济目标为代价.三、浮动汇率制度〔一〕浮动汇率制的概念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由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关系决定,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二〕浮动汇率制的类型1.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根据政府是否干预外汇市场上外汇汇率的形成,浮动汇率可以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1〕自由浮动自由浮动〔Free Floating〕又称为清洁浮动〔Clean Floating〕,是指汇率的高低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情况来决定,政府不对外汇市场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2〕管理浮动管理浮动〔Managed Floating〕又称为肮脏浮动〔Dirty Floating〕,是指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的变动朝着符合本国经济利益的方向发展.目前世界上各主要工业国家实行的都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2.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根据汇率浮动的形式,浮动汇率可以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1〕单独浮动单独浮动〔Independent Floating〕又称独立浮动,是指一国货币不与任何外国货币发生固定联系,其汇率根据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状况和政府的干预程度自行浮动.目前采用这种汇率制度的货币主要有美元、日元、欧元、英镑、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也有少数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采取这种汇率制度.〔2〕联合浮动联合浮动〔Joint Floating〕,是指某些国家组成货币集团,在集团内部各成员国货币之间保持相对固定的比价关系,而对非成员国的货币则采取共同浮动.原欧洲共同体国家的成员国货币,曾经实行的就是联合浮动汇率制度.〔三〕对浮动汇率制的评价1.浮动汇率制的优点〔1〕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汇率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可以使国际收支均衡得以自动实现,无需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来调节汇率,有利于维持内外部平衡.〔2〕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中央银行不再承担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义务,因而可以增加本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3〕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国外通货膨胀的变化不会引起本国外汇储备的变化,因而一国不再被动地从国外输入通货膨胀,这样可以避免国际性的通货膨胀传递.〔4〕浮动汇率制可以防止货币当局对汇率政策的滥用,有利于维护政策纪律性.〔5〕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无需保持太多的外汇储备,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外汇资金用于经济发展.〔6〕浮动汇率制有利于减少贸易管制措施,可以促进自由贸易,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7〕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变动是迅速的、自动的和持久的,它能够连续地对任何时候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进行与时的调整,不至于出现累积性的长期国际收支失衡,因而有利于保持各国外汇市场和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2.浮动汇率制的缺点〔1〕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行为更容易导致外汇市场的不稳定.〔2〕浮动汇率内在的不稳定性将会损害国际贸易和投资.〔3〕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具有违反所谓"物价纪律"倾向,而采取通货膨胀性政策.〔4〕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难以实现.3.综合评价关于汇率制度的评价,西方学者提出了四条基本的判断标准:〔1〕该制度对实现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否有利;〔2〕该制度在促进国际收支调整方面的效率如何;〔3〕该制度对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有何影响;〔4〕该制度对国际经济环境重大变化的适应性如何.根据上述标准,浮动汇率制虽然不是一种理想的汇率制度,但是相对来说,它是一种可行的和相对合理的汇率制度.四、其他汇率制度除了上面所述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外,还有其他各种不同的汇率制度,这里主要介绍钉住汇率制、联系汇率制和汇率目标区制度.〔一〕钉住汇率制所谓钉住汇率制〔Pegg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以某种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作为钉住对象,并使这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基本保持不变的一种汇率制度.根据钉住类型和允许调整幅度大小与形式的不同,又有各种不同的类型.1.钉住单一货币和钉住合成货币按照钉住形式的不同,钉住汇率制又分为钉住单一货币和钉住合成货币.〔1〕钉住单一货币钉住单一货币〔Single Currency Peg〕,是指钉住一种外国货币,这两种货币之间保持固定汇率,当被钉住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发生变动时,实行钉住制度国家的货币汇率也随之变动.目前被钉住的单一货币主要是美元、英镑和欧元.〔2〕钉住合成货币钉住合成货币〔Compositive Currency Peg〕又称为钉住一篮子货币〔A Basket of Currencies Peg〕,是指选择合成货币〔或一篮子货币〕进行钉住,当合成货币〔或一篮子货币〕对其他货币汇率发生变化时,实行钉住制度国家的货币汇率也会发生变动.目前被钉住的合成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主要是特别提款权.2.平行钉住、爬行钉住和爬行区间钉住根据货币当局允许调整幅度的大小和形式,钉住汇率制又可以分为平行钉住、爬行钉住和爬行区间钉住.〔1〕平行钉住平行钉住〔Parallel Peg〕,是指在钉住某种货币的同时允许现实汇率对平价〔或中心汇率〕有较大的波动幅度.如,原欧洲共同体国家允许成员国货币对中心汇率有±2.25%的波动.〔2〕爬行钉住爬行钉住〔Crawling Peg〕,是指在短期内将汇率钉住某种平价〔或中心汇率〕,但是根据选定的指标频繁地、小幅度地调整所钉住的平价〔或中心汇率〕的汇率制度.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的就是这种汇率制度,目前以钉住美元居多.〔3〕爬行区间钉住爬行区间钉住〔Crawling Band Peg〕,是指允许汇率在短期内对平价〔或中心汇率〕有较大的波动幅度,同时对平价〔或中心汇率〕作经常性的调整.它是将平行钉住和爬行钉住的安排结合起来的一种汇率制度.〔二〕联系汇率制1.联系汇率制概念联系汇率制是指一国或地区的法定货币不是由中央银行发行,而是由独立的货币发行局根据选定的发行储备货币的数量和法定的比价,来发行本国货币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将汇率制度和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利用市场机制来维持汇率的运行.联系汇率制起源于原英联邦成员的货币发行制度,目前以中国##的港元和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较为典型.2.##的联系汇率制##的联系汇率制,又称为货币发行局制度,其主要内容是:〔1〕确定美元为港元发行的准备货币,并建立外汇基金〔现已并入金融管理局〕.〔2〕发钞银行〔目前有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如果发行港币,要求按1美元兑7.8港元的固定汇率向外汇基金交存美元,并换取"负债证明书"作为港币的发行准备;如果发钞银行向外汇基金退回港币和"负债证明书",同样按1美元兑7.8港元的固定汇率赎回美元.〔3〕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港币,也按上述固定比价向发钞银行交付美元换取港币;如果退回港币,则按原比价赎回美元.〔4〕外汇基金和发钞银行有义务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整利率来维护1美元兑换7.8港元的预定官价,使公开市场的汇率在官方汇率的2%范围内上下浮动.〔5〕在##外汇市场上港元与美元的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不受官方汇率的约束.可见,##实际上存在两种汇率:——一种是发钞银行与外汇基金以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发钞银行之间的发行汇率〔即联系汇率〕,即1美元兑换7.8港元的官方汇率;——另一种是在外汇市场上由外汇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汇率.3.##联系汇率制的两个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1〕套利机制〔2〕美元流动均衡机制〔三〕汇率目标区制1.汇率目标区制概念汇率目标区制〔Target Zones System〕,是指有关国家共同设计和建立一种与可维持的国际收支相一致的相对均衡的汇率,并确定这种汇率可调整的适度浮动区间的界限,把汇率波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汇率制度.2.汇率目标区制的核心内容其核心内容有两点:一是确定参加国货币之间的中心汇率;二是明确规定市场汇率的波动区间〔即汇率目标区〕.3.汇率目标区制与其他汇率制度的不同之处〔1〕它明确地规定了汇率波动的区间范围,在目标区内汇率可以自由浮动,但是一旦超出目标区范围,政府就有义务进行干预,因而保证了汇率目标区的可信性;〔2〕在汇率目标区制度下允许汇率波动的范围更大,因而保证了汇率的可变性和灵活性;〔3〕由于汇率目标区是公开的,因而有利于引导市场对汇率的预期;〔4〕目标区汇率幅度的调整和较大的目标区范围,有利于反映实际均衡汇率的变化,从而可以减少大规模的外汇投机活动的干扰.4.2 汇率制度的选择一国究竟应该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规模大小如果一国的经济规模较大,通常在经济上较独立,同时大国的对外贸易量在GNP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低于小国,因而更倾向于采取浮动汇率制.相反,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则更倾向于采取固定汇率制.2.经济开放程度一国经济开放程度越高,贸易品在GNP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贸易品价格在整个物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大,汇率变动对国家整体经济和价格水平的影响也越大,为了最大程度上稳定国内经济与物价水平,经济开放程度越高的国家越倾向于选择固定汇率制.相反,经济开放程度低的国家,则更倾向于选择浮动汇率制.3.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高于或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通常选择浮动汇率制,这样可以通过汇率的变化在较短时间内作出调整以弥补通货膨胀差异.对于通货膨胀率差异较小的国家,更倾向于采取固定汇率制.4.贸易伙伴国的集中程度一国贸易如果主要集中于一个贸易伙伴国,那么该国更倾向于选择使本国货币钉住贸易伙伴国货币的钉住汇率制.相反,贸易伙伴国较分散的国家,则更倾向于采取浮动汇率制.5.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的发育程度一国的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越发达,金融国际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采取浮动汇率制.相反,则倾向于采取固定汇率制.6.资本的流动性一国的国际资本流动性越强、对国际资本越开放,保持固定汇率制越困难,因而更倾向于采取浮动汇率制.4.3 固定汇率制和外汇干预一、引论:研究固定汇率的重要性1973年之前,世界经济是在固定汇率制下运行的.1973年之后,虽然工业化国家纷纷选择了浮动汇率制,但是固定汇率制的许多优点仍然体现在各国的汇率体系之中.因此,研究固定汇率制仍然是必要的,其重要性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1.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各国的汇率实践看,工业化国家的货币汇率,既不是完全由各国中央银行决定的,也不是纯粹由市场决定的,而是中央银行经常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即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因此,探讨固定汇率制对提高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2.区域性货币协定有些国家参加了汇率联盟,同意在成员国之间维持固定汇率,而对非成员国则允许其汇率随价值波动.要分析区域性货币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宏观经济干预与其作用,就要了解固定汇率制的运行特点.3.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钉住汇率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采用钉住汇率制〔大多钉住美元或一揽子货币〕,这类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固定汇率制.因此,了解固定汇率制对研究采用钉住汇率国家制定和实施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4.不同汇率制度的比较问题要比较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的优劣,就必须分析固定汇率制.二、固定汇率制下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1.概念和目标干预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 Intervention〕,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基于本国宏观经济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要求,为控制本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动,对外汇市场实施直接的或间接的干预活动,以使汇率的变动保持在政府意愿的水平.政府对外汇市场干预的目的主要是:〔1〕阻止短期汇率发生过度的波动,避免外汇市场的混乱;〔2〕影响中长期汇率的变动,调整汇率发展趋势;〔3〕使市场汇率波动不至于偏离一定时期的汇率目标区间;〔4〕促进国内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的协调推行,实现内外经济均衡协调发展.2.干预方式由于考察角度的不同,政府对外汇市场干预的方式也不相同,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从干预手段角度考察,干预方式有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两种.直接干预:直接干预是指一国货币当局直接参与外汇市场的买卖,通过在外汇市场上的买进或卖出外汇来影响本币对外币的汇率.间接干预:间接干预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短期资本的流出入,从而间接地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和汇率水平.间接干预是通过改变利率等国内金融变量和改变外汇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两种作用机制来发挥作用的.〔2〕积极干预和消极干预从干预外汇市场动机的角度来考察,干预方式有积极干预和消极干预两种.积极干预:积极干预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了使外汇市场的汇率水平接近本国设定的目标水平,主动地在外汇市场上进行操作.消极干预:消极干预是指外汇市场已发生急剧波动,偏离了本国设定的目标汇率水平,货币当局采取补救性的干预措施.〔3〕冲销性干预和非冲销性干预从是否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化的角度考察,干预方式有冲销性干预和非冲销性干预两种.冲销性干预:冲销性干预〔Sterilized Intervention〕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外汇交易的同时,再利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来进行冲销操作,以抵消外汇交易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达到既影响本币对外币的汇率,又可以维持货币供应量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非冲销性干预:非冲销性干预〔Unsterilized Intervention〕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外汇交易时,不采取相应的冲销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显然,非冲销性干预会引起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4〕单边干预和联合干预从参与国家情况的角度考察,干预方式有单边干预和联合干预两种.单边干预:单边干预是指一国在没有其他相关国家的配合下单独采取措施,对外汇市场进行的干预.联合干预:联合干预是指两国乃至多##取协调的行动,共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影响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的变化和走势的一种干预方式.三、中央银行干预与货币供给1.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供给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表4-1所示.中央银行资产的变化会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向同一方向变化.中央银行购买资产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出售资产则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2.外汇干预与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出售外汇以干预外汇市场,将会减少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购买外汇,则会增加货币供应量.3.冲销操作中央银行有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国外和国内资产交易,以抵消外汇交易对国内货币供给的影响.这类政策称为冲销性外汇干预.4.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一般来说,国际收支顺差有可能会导致本国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逆差则有可能会导致本国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至于是否能够改变货币供给量,则要视本国和外国所负担的官方干预比例分配、中央银行可能进行的冲销性操作和中央银行调节性交易的性质.四、中央银行如何固定汇率1.固定汇率下的外汇市场均衡中央银行的外汇交易,不仅影响国内货币的供给,而且作用于本国货币的汇率.为了使汇率固定不变,中央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准备按固定汇率进行任何数量的国内货币和外币的交换.如果中央银行不这样做,那么汇率就会根据资产市场均衡的条件而变化.因此,只有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的成功干预,资产市场的均衡条件才能达到.那么,如何在固定汇率条件下实现外汇市场的均衡?假设中央银行要使汇率固定在E0水平的情况下保持外汇市场的均衡.根据前面的知识,只要利率平价条件得到满足,外汇市场就能保持均衡.此时,本国利率R等于外国利率R*加上本币对外币的预期贬值率<E e-E>/E.但是,当汇率固定为E0并且市场参与者预期它会保持不变时,本币的预期贬值率为零.因此,利率平价条件意味着,仅当R=R*时,E0才会成为均衡汇率.可见,为了确保汇率永久保持在E 0时的外汇市场均衡,中央银行必须使R=R *.2.固定汇率下的货币市场均衡为了使本国利率保持在R *的水平上,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必须调整货币供给以使在利率为R *时,本国货币的实际总需求正好等于实际总供给:M S /P=L<R *, Y>在给定P 和Y 的情况下,上述均衡条件说明,当外国利率为R *并且汇率固定时,能够使资产市场达到均衡所需要的货币供给应是多少.当中央银行进行外汇干预以固定汇率时,它必定自动地调整国内货币供给,使得货币市场均衡维持在R=R *的水平上.具体调节过程如下:产出Y 的增加使国内货币的需求上升,国内货币需求的上升又推动国内利率上升.中央银行为了防止本国货币升值就必须干预外汇市场,或者说,在外汇市场购买外国资产,这样可以消除对本国货币的过度需求.因为中央银行通过增发货币来支付外国资产的购买,从而可以减少对本币的过度需求.3.图解分析如图4-1所示.货币市场均衡最初在点1,收入从Y 1增加到Y 2时货币需求增加,这时将使利率高于国外利率R *〔均衡点在点3〕,此时本币升值〔在点3,〕.为了保持利率不变,必须增加货币供给,以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回落到原处,即均衡点2对应的均衡利率. 五、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1.货币政策 如图4-2所示. 2.财政政策如图4-3所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DD 1移至DD 2,如果中央银行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本币利率上升的结果使产出增至Y 2而汇率降到E 2〔本币升值〕.产出的增加必然产生对货币的超额需求,为阻止超额货币需求对本国利率上升和本币升值的推动作用,中央银行必须用本币购入国外资产,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干预的结果使AA 1向右推到AA 2,而将汇率固定在E 0水平.在均衡点3,产出比最初点要高,汇率不变,官方储备资产〔货币供给〕增加了.3.汇率变动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根据经济形势发展需要,有时会实施突然的一次性的汇率变动政策.以贬值为例,如图4-4所示.固定汇率水平由E 0增加到E 1将会使本国产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变得便宜,这样有利于推动出口从而产出增加,产出因此沿DD 线移动到更高水平Y 2〔点2〕.在点2,随着产出的增加,交易也增加了,因此产生了最初的超额货币需求.如果中央银行不干预外汇市场,超额货币需求就会使本国利率高于世界利率.为使固定汇率维持在新的水平E 1上,中央银行必须购买国外资产,扩张货币供给直至资产市场均衡曲线达到通过点2的AA 2为止.这样,本币贬值引起了产出的增加、储备资产的增加和货币供给的扩张.中央银行之所以要实行一次性贬值,其原因主要有:〔1〕政府决定本国货币贬值,使得政府有可能用此代替不起作用的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和减少失业. 图4-1 固定汇率E 0下的资产市场均衡图4-2 固定汇率条件下货币扩张的无效性图4-3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扩张图4-4 货币法定贬值〔E 0-E 1〕的影响。
公司金融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在会计中,不对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作区分,仅将费用非为产品成本 和期间费用。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对于财务经理通常很重要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及结构 1、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 流出的报表。现金流量表被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 部分,每类又分为具体项目,这些项目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业务活 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2、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现金流量表在结构上把企业在一定期间产生的现金流量分为三类:经 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 现金流量。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四)市价与成本 按照公认的会计准则(GAAP),企业财务报表的资产应按历史成 本计价。 “价值“,而实际上是成本。市场价值是指有意愿的买 者与买者在资产交易中所达成的价格。
➢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它与资产 负债表有很大不同,利润表中的数据是时期数据,而非时点数据。
第三节 公司金融决策目标
➢ 公司金融决策目标
(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理论和实践中一度被广泛使用的企业目标。该观点认为,
。 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
(二)当前每股股票价值最大化 从股东角度看,股东最关心股票当前价值。好的财务决策提高股票的
价值,而差的财务决策降低股票价值 。 (三)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最大化
同比资产负债表 同比资产负债表就是用资产总额的百分比来表示表中每一个项目。同比 利润报表则是用销售总额的百分比来表示表中每一个项目。
➢同比利润表 将利润表中的各项表示成销售额的百分比就得到同比利润表。
公司金融第四讲
由于最短回收期在4年内,所以可以接受该项目。
(2)贴现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法存在一个缺陷,即仅仅考虑初始投资额的收回,没
有考虑初始投资资金成本的回收问题。为此,可以采用贴现投资回收期 法取代投资回收期法。
N CFt t 1 (1 r)t
CF1
CF2
(1 r) (1 r)2
二、资本预算方法的比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选择
1.贴现投资回收期法和净现值法比较
例如:投资者面临两个投资项目A与B,贴现率为10%,公司最长可接受
的贴现回收期为2年。两个项目的存续期以及预计现金流量及其现值如表1和
表2所示:
表1 A、B项目现金流
时期
0
1
2
3
项目A
-100
70
60
50
项目B
-200
100
110
150
D*
净营运资本投资增量=期末净营运资本-期初净营运资本
ΔWC
= WC1 - WC0
1.项目投资共计:350万元,共计提折旧300万元,期末项目残值为50
万元。但在期末残值估计值为80万,超出的30万元连同当年的利润要纳税。 2.年现金净流量=当年税后利润+年折旧额 3.当年营运资本投资中,负号代表净投资,正号代表收回。 4.每年自由现金流=年现金净流量-投资额(包括营运资本投资) 5.当年营运资本投资中,正号代表收回。 6.残值变现所产生的利润上缴15元税收已经计入105万当中,另外还有
测试后可以判断出IRR在17%至18%之间再运用内插法就 可以精确计算出IRR的值:
IRR 17% (18% 17%)
NPV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折现回收期法
(discounted payback period rule)
(1)定义: 使项目的折现现金流等于其初始成本所需要 的时间。
其理论基础是:在回收投资时要考虑货币的 时间价值。
6.折现回收期法
(2)缺点: 忽略了回收期之后所有的现金流。
折现回收期决策规则: 接受折现投资回收期小于设定时 间的资本预算项目
缺点
内部收益率法 (IRR)
可能出现多个内部收益率 问题;在互斥项目比较中 可能给出错误的评价 在互斥项目比较中可能得 出与净现值矛盾的结论
盈利指数法(PI)
平均会计收益率 法(AAR) 投资回收期法
若目标会计收益率低于平 均会计收益率则接受项目。 接受投资回收期小于设定 时间的项目或者回收期小 的项目。 接受折现投资回收期小于 设定时间的资本预算项目
NPV 时间
0 1 2 3 4 5
26167.17 投资支出
-100,000 10,000 13,000 14,000 18,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净利润
折旧
现金流量
-100,000 30,000 33,000 34,000 38,000 40,000
3.更新决策
更新决策指是否用一个具有相同功能的新资产取代现有资产 的决策,更新决策涉及的现金流量有: 新设备的净初始投资:购置新设备的金额超过出售旧设备所得到 的金额 新设备增加的年税后收益:使用新设备将会降低经营成本或提高 经济效益,从而产生现金流入。 新设备增加的折旧节税收益:考虑新旧设备的折旧的合作用。 新设备的残值与旧设备不被置换并继续使用至期末时的残值的 差额,即残值收入是现金流入。
2.不同寿命期的资本预算决策
周期匹配法例题: 假设你只能选一个5年期的项目A或一个10 年期的项目B.项目A的初始投资为1000元,且 在以后的5年内每年产生400元的现金流量.项 目B的初始投资为1500元,并在以后的10年内 每年产生350元的现金流量.假设两个项目的 折旧率均为12%,那么哪个项目更可取?
3.更新决策
例题: 某金融服务公司正考虑更新计算机设备. 旧设备目前的帐面价值为50,000元,剩余使用 期为5年,且可以按20,000元售出,不考虑资本收 益税.新设备的购置成本为150,000元,使用期为 5年,使用了新设备后年营业费将降低40,000元. 假设新旧设备均采用直线折旧法,5年后均无残 值.公司所得税率为25%,折现率为10%.该公司 是否应该进行设备的更新?
内 部 收 益 率 法
盈 利 指 数 法
折 现 投 资 回 收 期 法
投 资 回 收 期 法
平 均 会 计 收 益 率 法
1.投资回收期法 ( payback period rule)
(1)定义: 指企业利用投资项目产生的未折现现 金流量来回收项目初始投资所需的年限 。
计算投资回收期时,只需按时间顺序 对各期的期望现金流进行累计(不必折 现),当累计额等于初始现金流时,其 时间即为投资回收期。
3.净现值法 (net present value)
(1)定义: 项目的净现值是以项目寿命期各个 阶段的预期现金流量折现现值的加总, 减去初始投资支出 。
项目的 NPV
(1 r)
Ct
净现值法
(2)净现值法的特点: 充分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它不仅估算现 金流量的数额,而且还考虑现金流量的时间。 包含了项目的全部现金流量。 采用净现值法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定折现率, 一般应结合投资项目的风险收益和资金的机 会成本来选择一个合理的折现率。 与内部收益率法相比,净现值法不能揭示投 资项目的实际收益率是多少。 净现值具有可加总性,即公司的多个项目的 净现值可以累加得到总的净现值。
2.平均会计收益法
(2)特点:
• 简单易懂,容易计算,它所需的资料只是平均 税后收益以及初始投资额。 • 抛开客观且合理的数据,使用会计账面上的净 收益和账面投资净值来决定是否进行投资。 • 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没有考虑时间序列。 • 缺乏客观的决策指标。 平均会计收益决策规则: 若目标会计收益率低于平均会计收益率则 接受项目。
忽视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缺乏客观性 忽视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缺乏客观性 忽视了回收期之后的现金 流量,没有考虑现金流量 的时间序列
折现投资回收期 法
常见的资本预算决策方法
小结
1.折现现金流法分类 2.非折现现金流法分类 3.各种方法的比较
净现值法是最优的,在实务中,内部收益率法被广泛地 使用。在评估独立项目时,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会得出 相同的结论。但互斥项目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时,单纯 的内部收益率法不再适用,而应以净现值法为标准决定投资 项目的取舍,或者通过计算增量现金流量,再利用增量现金流 量的净现值或内部收益率来进行决策.
公司金融学
张腾文 zhangtw@
第四讲
学习要求
投资决策
掌握常见的几种资本预算决策方法 掌握一些特殊的资本预算决策方法 掌握杠杆企业的资本预算决策方法
一、常见的资本预算决策方法
资本预算决策方法 (按照是否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折现现金流量法
非折现现金流量法
净 现 值 法
1.投资回收期法
1.投资回收期法
(2)特点: • 容易理解,容易计算。 • 回收期法不考虑回收期内的现金流序列。 • 回收期法忽略了所有在回收期以后的现金流。 • 缺乏客观的决策指标。 回收期决策规则: 接受投资回收期小于设定时间的项目或者回 收期小的项目。
2.平均会计收益法 (average accounting return rule)
2.不同寿命期的资本预算决策
约当年均成本法例题:
假设需要从A、B两种机器中选用一种。两种机器的设 计虽然不同,但生产能力完全相同。机器A的购置费为15, 000元,可以使用3年,每年的使用费为5000元。机器B的购 置费为10,000元,但它只能使用2年,每年的使用费为6, 000元。假设折现率为10%,公司应该购买哪一种机器?
多重内部收益率情况下,内部收益率方 法失效,只能使用净现值法。
4.内部收益法
③对于互斥项目:
比较增量内部收益率与折现率 计算增量现金流的净现值 比较净现值
4.内部收益法
内部收益率方法特点:
• 与净现值方法类似
• 无法处理多重收益率问题 • 无法解决互斥项目问题
5.盈利指数 (profitability index)
其实质是投资的期望报酬率是否超过了必要报酬率,即 投资是否创造价值?
4.内部收益法
(2) 特例:
①融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决策规则:
内部收益率<折现率,则项目可行 内部收益率>折现率,则项目不可行
4.内部收益法
②多重内部收益率的问题
第0期 -100
第1期 230
第2期 -132
IRR 10%或20%
5.投资时机决策
投资时机决策是决定何时采用项目的决策。 决策方法: 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当项目的净现 值为最大时,便是采用项目的最佳时机。
5.投资时机决策
例题: 某公司研制出一种新产品,正考虑把它投 放到市场上.公司目前的收益为100,000元,成本 为80,000元.若推出新产品,将给公司带来额外 的收益.但新产品推出时期不同,公司获取收益 的增长速度将有所不同,增长率如表所示.假设 成本每年增长3%,折现率为10%,公司所得税率 为25%.那么,公司应该何时推出该新产品?
4.扩展决策
与扩展决策有关的现金流量包括: 扩展的初始投资 扩展带来额外的收益 扩展带来折旧节税的收益 在项目期末,因扩展投资而产生的增量残值 收入
4.扩展决策
例题: 某商店正考虑扩大经营规模,预计投 资资金500,000元,并在未来10年内采用 直线折旧法进行折旧,期末无残植.扩展 决策采用后的下一年开始,商店每年的收 益将增加200,000元.假设折现率为12%, 公司所得税率为25%.那么,该扩展决策是 否可行?
(1)定义: 扣除所得税和折旧之后的项目平 均收益除以整个项目期限内的平均账 面投资额。
平均净收益 平均会计收益率 平均账面投资额
2.平均会计收益法
时间 0 1 2 3 4 5 投资支出 -100,000 10,000 13,000 14,000 18,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净利润 折旧 现金流量 -100,000
常见的资本预算决策方法
例题:
现有一个项目,初始投资为20万元。 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项目每年产生折 旧息税前收益8万元。按直线折旧法进行折 旧,在项目寿命期的第4年末无残值。假设 折现率为10%(实际以及名义),公司所得 税率为25%。如果不存在通货膨胀,该项目 的净现值是多少?如果考虑通货膨胀,该项 目的净现值是多少?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
评价指标
净现值法(NPV)
决策准则
净现值>0,则项目可行 净现值<0,则项目不可行 内部收益率>折现率,则项 目可行 内部收益率<折现率,则项 目不可行 盈利指数>1,则项目可行 盈利指数<1,则项目不可行
优点
考虑了时间,理论 上最为正确的方 法 作用类似于净现 值,经常得出与净 现值法相一致辞 的结论,容易理解 作用类似于净现 值,经常得出与净 现值法相一致辞 的结论,容易理解 简便, 数据容易取得 概念明确、简便, 初步衡量了项目 风险 概念明确、简便, 初步衡量了项目 风险
指初始投资以后所有预期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与初始投资 的比值。
未来现金流的现值 净现值 盈利指数(PI ) 1 初始投资 初始投资
盈利指数决策规则: 盈利指数>1,则项目可行 盈利指数<1,则项目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