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做好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工作,依据《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2016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 版)等相关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根据不同风险区域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

明确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作业时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置浓度、作用时间及更换频率等。

二、对环境清洁服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

三、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四、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立即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五、淸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六、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做好个人防护,不同区域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符合相关规定。

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

七、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陣保护措施,用于屏陣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铝箱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八、根据科室规模的需要配备清洁工具的数量。

清洁工具分区使用,颜色标记清楚。

九、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淸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十、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毐。

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十一、当发生感染暴发或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时,应强化淸洁与消毒,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开展环境淸洁与消毒质量监测。

十二、清洁工具复用处理间应具备相应的处理设施和储存条件,保持环境干燥、通风换气。

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院环境卫生,预防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环境卫生清洁与消毒工作的管理,包括诊疗区域、办公区域、生活区域等。

第三条本院环境卫生清洁与消毒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环保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确保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监督实施情况,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第五条各部门应当设立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责任人,负责本科室的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

第六条医院应当定期对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三章清洁与消毒范围及要求第七条清洁范围包括:诊疗区域、办公区域、生活区域、公共设施等。

第八条消毒范围包括:诊疗器械、医疗用品、环境表面、空气等。

第九条清洁与消毒要求:(一)保持环境整洁,无垃圾、废物、杂物堆放;(二)保持地面干净,无污渍、水渍;(三)保持墙面、桌面、床单元等表面干净,无污渍、霉斑;(四)保持门窗、纱窗干净,无污渍、灰尘;(五)定期对诊疗器械、医疗用品进行消毒;(六)定期对环境表面、空气进行消毒;(七)严格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消毒效果;(八)做好个人防护,使用合适的防护用品。

第四章清洁与消毒方法第十条清洁与消毒方法应当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物品的特点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

第十一条清洁与消毒操作流程:(一)先清洁,后消毒;(二)采用湿式清洁法,避免产生扬尘;(三)清洁与消毒工具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四)清洁与消毒过程中,保持通风良好;(五)消毒剂的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和更换频率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六)清洁与消毒后,应当对清洁与消毒效果进行评估。

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一、目的为明确医院环境表面清洁消毒要求,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我院环境表面清洁消毒工作。

三、内容(一)术语和定义1.环境表面是指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的表面等。

2.环境表面清洁是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清洁单元是指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4.高频接触表面是指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5.污点清洁与消毒是指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二)管理职责1.后勤科是医院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的责任部门,负责日常环境清洁质量的监督、对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并协调本单位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

2.护士长和医技部门负责人,指导和管理医务人员或环境清洁人员对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

3.医院感染管理科应规定各种消毒因子的使用方法,指导全院医务人员正确选择与使用消毒因子,并负责全院环境消毒的业务培训和环境表面清洁消毒工作的监督。

(三)管理要求1.后勤科(1)开展内部建筑修缮与装饰时,应建立有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参与的综合小组,对施工区域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区域的隔离防护,并监督措施落实的全过程。

(2)应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在环境清洁服务的合同中充分强调环境清洁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3)对环境清洁服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加强环境清洁消毒质量检查和持续改进,对未达到环境清洁消毒质量进行处罚。

(4)定期安排人员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检查,使全院环境清洁消毒达到整洁卫生、无尘、无碎屑、无异味、无污迹的目测要求,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环境清洁服务人员进行整改并监督整改落实情况。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

XXXX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1、执行《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要求,对医院环境物体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等处理符合要求,质量监测合格。

2、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明确保洁公司和各部门医务人员的职责。

爱卫办具体负责安排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工作,护理部、门诊部、院感科等职能部门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监督,并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人员开展业务指导。

3、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监护仪、呼吸机、微泵、透析机、新生儿暖箱、计算机、病历、治疗台、办公桌等)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如由保洁洁人员对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4、保洁员应对普通门诊、病房地面、诊断床,病床、床边桌、呼叫按钮、门把手、卫生间台面等污染频次较多的表面每天上、下午上班前进行湿拭清洁;对墙面、玻璃窗、门等污染频次较少的表面每周清洁擦拭1-2次,保持清洁;床帘每月定期进行清洗。

当以上环境表面有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处理。

凡开展侵入性操作、手术、分娩、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

5、实施卫生清洁顺序应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多床病室,每个床单元用一套清洁用品,按以上顺序擦拭;6、清洁方法:(1)普通病房以用清洁剂擦拭去除污染为主。

(2)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地面、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清洁消毒2次以上,当物体表面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对污点进行局部清洁消毒,如污染液体明显时,先用吸纸清除,再用500mg/L-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min。

(3)医疗器械表面及无菌物品器械厨可选用一次性清洁与消毒湿巾擦拭。

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一、目的保证环境物表清洁整齐,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二、适用范围全院各科室。

三、依据卫计委:《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2017四、内容(一)清洁与消毒原则:1、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2、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3、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4、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5、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注:清洁单元: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旁桌、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6、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

7、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如计算机键盘、口腔科工作台),建议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实行一用一更换。

8、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有标记。

重点部门的地巾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使用。

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9、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10、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珍疗设备与仪器实进行清洁与消毒。

11、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息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注:污点清洁与消毒:对被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12、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以清水(灭菌用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13、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在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制度

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制度

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制度在医疗卫生领域,清洁消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作为一个集人员、物品、设备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其清洁消毒工作更是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制度1.1 清洁消毒频率医院环境清洁消毒的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对于特殊病房、手术室、产房等重点部位和感染源患者的房间,应每日至少清洁消毒两次;普通门诊、病房、诊疗室等可每天清洁消毒一次。

1.2 清洁消毒范围医院环境清洁消毒的范围包括地面、墙面、门把手、窗户、桌子、椅子、床铺、垃圾桶、空调、灯具等医院内部的一切物品。

1.3 清洁消毒流程清洁消毒人员应该着装规范,戴好手套、口罩,佩戴防污染鞋套进入清洁消毒区。

在清洁过程中,应用清洁剂清洁物体表面,对于高峰期和感染源患者的房间,应选择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在消毒过程中,应有定时换水、换布,防止污染扩散。

1.4 清洁消毒记录清洁消毒记录应该详细记录每个房间的消毒状态和时间,及时更新,存档备查。

1.5 清洁消毒资质清洁消毒人员应持有相关岗位证书,定期参加清洁消毒培训,并有熟练的清洁消毒操作技能。

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制度2.1 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的频率医院物体表面清洁消毒频率应日常按照不同物体的使用频率制定,如床架、床头柜、检查台、衣柜等与患者密切接触的物品应每日清洁消毒2次,其他物品如鞋架、走道、垃圾桶等则应每日清洁消毒1次,玻璃窗、玻璃门、墙面、天花板等则可每3日清洁消毒1次。

2.2 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的范围医院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的范围如下:2.2.1 床铺床单、被套、枕套应在病人出院后立即更换,并先机洗后干洗,烘干后包装密封存放。

床架、床垫在每位患者出院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2.2.2 洗手间、厕所常规地面、墙面、门把手、洗手盆等应每日清洁消毒3次以上,厕所应每日清洁消毒5次以上。

2.2.3 公共走廊、手推车公共走廊、手推车等每日清洁消毒1次以上。

医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每年组织全院医务人员环境清洁消毒知识培训、每半年组织保洁人员集体培训,发现问题随时培训。

2、医院在各科室指定地点(一般毗邻卫生间)建立保洁工具清洗处置池,在清洗处置池旁边设置洁具架或挂钩。

3、保洁工具由后勤部门统一购置,要求不掉絮、便于清洗消毒,各科室向库房申领,禁用鸡毛、棕树叶、秸秆等材质的卫生洁具。

4、环境、物体表面保持清洁干燥,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采取湿式清洁方式。

每日更换垃圾袋1次-2次。

5、清洁病区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区,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清洁不同患者床单元之间应更换保洁手套、擦试布巾和地巾。

卫生间使用专用地巾,便池使用除垢清洁。

6、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设备表面如牙椅操作台、健盘等,采取薄膜覆盖保护措施,一用一换;或用消毒湿巾(载体消毒剂)按顺序进行,湿巾遇污染或擦试无水迹时丢弃。

7、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和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每天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1000mg/L-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擦试作用30分钟;光滑表面可用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

8、环境表面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要立即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10ml的少量污染可直接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再进行清洁消毒。

9、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后,要立即实施清洁与消毒。

10、发生感染暴发、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菌或特殊感染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在规定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基础上每天增加1次或2次清洁消毒,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

11、特殊感染手术结束,患者转院、出院、死亡执行终末清洁与消毒。

12、环境清洁人员应按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消毒制度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消毒制度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消毒制度二)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环境保洁工作,严格做好监护仪生命维持设备等表面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完成对环境造成高污染风险的诊疗操作后,应立即对其表面清洁消毒。

指导保洁人员做好诊疗仪器设备表面的终末清洁、终末消毒工作。

三)保洁服务机构应建立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质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开展清洁与消毒质量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向医院报告。

对所有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掌握医院感染预防基本知识与技能。

四)环境表面清洁消毒遵循先清洁、再消毒原则,采取湿式卫生清洁方式。

医院根据风险类别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有明显污染时,应先行去污操作。

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消毒。

环境清洁应有序进行,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效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五)对不同环境感染风险采取不同的环境清洁等级。

低风险区域应达到清洁级要求,卫生、整洁、XXX、无异味等感官指标合格。

中风险区域应达到卫生级标准,在全天或半天工作结束后执行消毒措施。

高风险区域应达到消毒级标准,消毒频率不少于每日2次,重点科室日常消毒频次3~4次/d。

各类环境中一旦发生患者血液、排泄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六)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七)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布巾、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溶液和消毒溶液内。

八)发生耐药菌、诺如病毒与艰难梭菌等感染暴发时,尤其是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或疑似暴发与环境污染有关联时,应及时更换消毒产品,增加消毒频率,选用其他技术辅助强化消毒,进行消毒效果微生物学评估。

八)发生耐药菌、诺如病毒与艰难梭菌等感染暴发时,尤其是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或疑似暴发与环境污染有关联时,应及时更换消毒产品,增加消毒频率,选用其他技术辅助强化消毒,进行消毒效果微生物学评估。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一、清洁与消毒原则:1.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2.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3.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4。

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5.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注:清洁单元: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6。

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

7.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如计算机键盘、口腔科工作台),建议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8.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9。

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10。

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11.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注:污点清洁与消毒:对被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12.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13。

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二、日常清洁与消毒1.各部门和临床科室按照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高度风险区域,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具体要求见表一。

(注:低度风险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

如更衣室、会议室、医生办公室等.中度风险区域: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

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制度内容

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制度内容

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制度内容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的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

2. 各科室设立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员,负责本科室的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

3. 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部门负责全院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三、卫生消毒与清洁标准1. 医院环境整洁,无杂物、无积水、无异味。

2. 地面光滑、平整、无破损,易于清洁。

3. 墙壁无脱落、无污渍、无裂缝。

4. 门窗、窗台、窗帘干净整洁。

5. 卫生间、浴室、洗手间等区域无积水、无污渍、无异味。

6. 医疗器械、设备、家具等物品表面干净、无污渍、无破损。

7. 医院公共场所(如电梯、楼梯、走廊、大厅等)保持清洁、无杂物、无异味。

四、卫生消毒与清洁程序1. 每天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扫、拖洗,保持地面干净整洁。

2. 定期对墙壁、门窗、窗台、窗帘等进行清洗、消毒。

3. 定期对卫生间、浴室、洗手间等区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无积水、无污渍、无异味。

4. 定期对医疗器械、设备、家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5. 定期对医院公共场所(如电梯、楼梯、走廊、大厅等)进行清扫、拖洗,保持干净整洁。

五、卫生消毒与清洁方法1. 采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2. 清洁工具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

3. 清洁、消毒工作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不得擅自改变。

4. 清洁、消毒工作要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员、所用清洁剂和消毒剂等。

六、卫生消毒与清洁监督检查1. 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科室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2. 各科室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员对本科室的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 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部门对全院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最新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

最新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一、清洁与消毒原则:1.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2.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3.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4.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5.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注:清洁单元: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6.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

7.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如计算机键盘、口腔科工作台),建议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8.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9.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10.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11.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注:污点清洁与消毒:对被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12.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13.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二、日常清洁与消毒1.各部门和临床科室按照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高度风险区域,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具体要求见表一。

(注:低度风险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

如更衣室、会议室、医生办公室等。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医疗机构是人们就医、治疗的重要场所,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对于防止交叉感染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不仅关乎医院内部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安全,也关系到医疗机构整体形象和声誉。

因此,建立健全的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二、清洁与消毒的区别与重要性清洁是指去除物体表面的污物和污染物,而消毒则是通过杀灭病原微生物来保持表面无菌状态。

清洁是消毒的前提,它能有效降低消毒杀菌的难度,确保消毒效果。

三、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1. 制定清洁与消毒计划•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清洁与消毒的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合理安排清洁与消毒的时间和频率。

2. 选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根据表面类型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效果,同时不会对表面材质造成损害。

3. 规范操作流程•制定清洁与消毒的操作流程,包括清洁前的准备工作、清洁与消毒的步骤、消毒剂的配制与使用方法等,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规范要求。

4. 建立清洁与消毒记录•对每次清洁与消毒的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清洁与消毒的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便于追溯和监督,同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5. 定期检查与评估•定期对医疗机构的环境表面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持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状态。

四、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1. 清洁与消毒效果不佳•原因分析:清洁人员操作不当、清洁剂和消毒剂未正确使用等•应对措施:加强清洁员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定期检查评估等2. 消毒剂残留•原因分析:消毒剂未正确配制或未经彻底清洗•应对措施:加强消毒剂使用指导、定期温和水冲洗等五、结论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对于医院内部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建立规范的清洁与消毒制度,加强培训和监督,持续改进工作方法,并定期检查评估,势必可以提升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院保洁消杀管理制度

医院保洁消杀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医院环境清洁、卫生、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科室、部门及保洁人员。

三、职责1. 医院保洁人员负责医院环境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2.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医院保洁消杀工作的落实情况。

3. 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保洁消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四、工作内容1. 环境清洁(1)地面:每日进行清扫、拖地,保持地面干净、无污渍、无积水。

(2)墙面、门窗:每日进行擦拭,保持墙面、门窗清洁、无污渍。

(3)卫生间:每日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卫生间清洁、无异味。

(4)公共区域:每日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公共区域清洁、无污渍。

2. 消毒工作(1)空气消毒:每日进行开窗通风,必要时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或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2)物体表面消毒:每日对门把手、开关、桌面、床栏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3)医疗设备消毒:每日对医疗设备进行擦拭消毒,确保设备表面无污渍、无细菌。

(4)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范进行分类、收集、暂存、转运。

3. 清洁用品管理(1)清洁用品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晰。

(2)清洁用品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晾晒。

(3)清洁用品定期检查,确保数量充足、质量合格。

4. 人员培训(1)保洁人员应定期参加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2)新入职保洁人员应接受岗前培训,熟练掌握保洁消杀工作流程。

五、监督检查1.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定期对保洁消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各科室负责人应定期对本科室保洁消杀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3. 患者及家属对保洁消杀工作有意见或建议,应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反映。

六、奖惩1. 对认真履行职责、工作表现优秀的保洁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未按要求完成保洁消杀工作或造成医院感染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1. 目的: 规范医院环境卫生清洁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减少外源性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全。

2 .范围: 本措施适用于全院。

3 .权责:3.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度的修订、完善,督查。

3.2各部门负责人监督制度落实。

3.3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阅读,全面掌握相关文件及规程。

4 . 定义:4.1 环境表面: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4.2 清洁单元: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4.3 高频接触表面: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4.4 污点清洁与消毒: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4.5 低度风险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

如行政管理部门、会议室、病案室等。

4.6 中度风险区域: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

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4.7 高度风险区域::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

5 作业内容:5.1组织与管理5.1.1 医院建立环境清洁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整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负责制订、完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并监督执行。

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部门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的培训和落实。

5.1.2 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负责对保洁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和考核。

后勤中心负责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直接监管,并协调本单位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

医疗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疗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疗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目录
• 引言 • 医疗环境表面污染现状与危害 • 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 清洁与消毒操作流程 • 清洁与消毒效果监测与评估 • 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实施保障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防控医院感染
通过规范的清洁与消毒管理,有 效降低医疗环境表面病原微生物 的污染,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
评估标准
01
微生物学标准
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和风险评 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微生物学 标准。例如,手术部、重症监 护室等高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 微生物污染标准应更为严格。
02 化学指示剂评估
根据化学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或 其他反应,判断环境表面是否 已达到预期的清洁和消毒效果 。
03
荧光标记评估
04
根据荧光标记物的覆盖范围和荧 光强度,对环境表面的清洁程度 进行评估。荧光标记物覆盖范围 广、荧光强度低,表明表面清洁 程度高。
医疗环境表面污染成为 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增加患者 和医护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患者康复受影响
污染的环境可能对患者的康复 产生不良影响,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医疗费用。
医护人员健康受威胁
长期接触污染的医疗环境可能 对医护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 引发职业病等问题。
定合理的消毒频次。
04 清洁与消毒操作流程
清洁操作流程
预处理
清除表面的大块污物, 如纸屑、食物残渣等。
清洗
使用清洁剂和清水对表 面进行彻底清洗,去除
污渍和微生物。
漂洗
用清水将表面残留的清 洁剂和污渍漂洗干净。
干燥
使用干净、干燥的抹布 将表面擦干。
消毒操作流程
选择消毒剂
配制消毒剂
根据消毒对象和微生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 消毒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
1、院感科参与医院环境清洁质量监督,对公司保洁员每年进行清洁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协调医院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

2、后勤科、护理部负责医院环境清洁消毒的日常管理工作,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

3、科室负责人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是常清洁与消毒工作,指导保洁员对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4、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并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5、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6、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高度危险区域应穿戴工作服、口罩、手套、专用鞋、防水围裙等。

7、病区环境保持整洁,走廊每日湿式清扫两次,遇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先用可吸附的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8、发生感染暴发或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MRSA、ESBLs、CRE、VRE就应强化环境物表的清洁与消毒,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

9、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于通风良好的存放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