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层钻孔挤淤排泥建筑物纠倾方法

合集下载

深层掏土和截桩纠偏方法的应用研究

深层掏土和截桩纠偏方法的应用研究

深层掏土和截桩纠偏法的应用研究软土地基上建(构)筑物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倾斜,将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甚至危及结构安全,建(构)筑物纠偏技术就是为了避免建筑物倒塌、改善已经倾斜建筑物工作状态而产生的。

但由于纠偏是一项风险工程,难度大、计算理论不成熟;目前虽然出现了多种纠偏技术,但大多依赖于技术人员的经验,因此,还有必要深入研究。

对于桩基础的纠偏方法,有以下几种:(1)常规纠偏方法;采用深层掏土或降水等浅基础常用纠偏方法,使沉降较小一侧的桩侧摩阻力部分解除,且因为地基的下沉必然使作用在承台底的抗力减小,从而达到纠偏目的。

(2)截桩纠偏法;将原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桩体横断面的部分甚至全部凿除,当桩体横断面减小后,因桩的刚度减小,所以原先作用在被截桩上的荷载必然转移至邻近桩上,从而使沉降较小一侧的桩接近或达到极限荷载,迫使承台及上部建筑物下沉;当全部桩体被截除以后,则可以直接控制承台和上部结构下沉来使建筑物得到纠正。

(3)桩基冲水纠偏法;采用高压水喷射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桩身或冲松桩底土层,暂时破坏桩基的承载力,促使桩基础产生下沉来达到纠偏要求;待达到纠偏目的后,再采取措施恢复桩的承载力。

(4)承台底卸荷法;对于承台分担荷载较大的桩基础,可通过承台下射水或掏土等办法,破坏承台下的土层,使沉降较小侧由承台分担的荷载转移到桩上,迫使桩基础沉降。

以上几种桩基础纠偏方法中,常规纠偏法由于受土层的力学特性限制,纠偏措施的影响深度也受土层力学性质限制,对桩的承载力的改变很有限,因此,对于桩所承受的荷载与极限承载力相比较小的情况下,特别是端承桩,其效果可能会不明显;对于桩基冲水纠偏法,纠倾后桩侧和桩端承载力恢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也限制了它的应用;截桩纠偏法具有效果明显,对摩擦桩和端承桩都适用的优点,但一些人员怀疑桩截断以后建筑物的安全和桩的承载力的恢复问题,因此在纠偏方案中总是避免对结构物的破坏,所以采用较少。

掏土纠倾法

掏土纠倾法

掏土纠倾法
【实用版】
目录
1.掏土纠倾法的定义和背景
2.掏土纠倾法的实施过程
3.掏土纠倾法的效果和影响
4.掏土纠倾法的优缺点分析
5.掏土纠倾法的未来发展前景
正文
掏土纠倾法是一种用于解决地面沉降问题的土壤改良方法,起源于中国古代,现在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挖掘地面下的土壤,然后进行重新填充和压实,以达到纠正地面倾斜、恢复地面平整度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掏土纠倾法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对需要进行掏土纠倾的区域进行勘察和测量,确定沉降的位置和程度;其次是进行掏土,即挖掘地面下的土壤,挖掘的深度和范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接着是进行土壤改良,如加入水泥、石灰等物质,以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最后是进行回填和压实,将改良后的土壤重新填充到挖掘区域,并进行压实,以确保地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掏土纠倾法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地面沉降问题,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

同时,该方法也有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施工过程复杂,成本较高,且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掏土纠倾法是一种有效的地面沉降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其成本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进行选择。

掏土纠倾法

掏土纠倾法

掏土纠倾法掏土纠倾法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对形成的土方进行整理和调整的一项技术工作。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中,掏土纠倾法广泛应用于地基处理、道路铺设、基坑开挖和土方回填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掏土纠倾法的原理、工艺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的内容。

一、掏土纠倾法的原理掏土纠倾法首先是根据土方的固结性质和土方的蠕变性质来进行施工的。

土方的固结性质是指土方在受到外荷载作用时,颗粒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所表现出的抗变形能力,是土方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而土方的蠕变性质是指土方在受到外荷载作用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形和沉降的特性。

基于土方的这些性质,掏土纠倾法通过施工操作来改变土方的固结状态,以达到掏土纠倾的目的。

二、掏土纠倾法的工艺流程1. 前期准备在进行掏土纠倾之前,需要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如地质勘察和土方测试等,以获取工程施工的基本资料。

同时,也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

2. 施工准备施工前,需要对掏土纠倾的施工路线和区域进行清理和平整,以便于施工操作的进行。

同时,还需配置好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如挖掘机、输送带、推土机、测量仪器等。

3. 开始施工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掏土纠倾的具体施工操作。

首先,使用挖掘机或推土机对土方进行开刨、削平和掏除等处理,使土方得到纠倾。

然后,使用输送带将掏出的土方转运到临时堆放区域,以便于后续的利用或填埋。

4. 工程监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方的处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掏土纠倾的效果和质量。

可以采用测量仪器来测量土方的高差和坡度等参数,以便于对施工操作进行调整和修正。

5. 完工验收当掏土纠倾工作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完工验收。

验收包括对完成的土方处理效果进行评估和检查,以及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只有通过验收,才能正式交付工程项目。

三、掏土纠倾法的注意事项1.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

一种基于井形巷道钻孔取土的纠倾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井形巷道钻孔取土的纠倾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井形巷道钻孔取土的纠倾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小兵,牛文庆,陈琰娇
申请号:CN201811097754.8
申请日:20180920
公开号:CN108867724A
公开日:
2018112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井形巷道钻孔取土的纠倾方法,其在沉降较小一侧开挖井形巷道,并以此为作业面,钻孔取土,井形巷道的长度小于等于6m,采用相邻两条平行巷道对打取土孔进行取土,取土孔的直径为4‑5m。

本发明的优点:在建筑物少沉侧下方开挖井型巷道一方面释放更多的地基空间,加速土体变形;另一方面通过井形巷道长度的控制,提高了钻孔取土的质量,加快了纠倾工作进度,提高了纠倾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超长度钻孔发生串孔的盲目性,降低纠倾风险,并克服了可控性差和掏土量难以精准控制等缺陷,极大地提高了纠倾的可控性和安全性,采用两种削弱孔间条带的方法解决孔洞变形小,孔间条带宽度大,大楼回倾速率慢的问题。

申请人: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民主东路365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建筑物基底掏土灌水法纠倾

建筑物基底掏土灌水法纠倾

筑龙网W WW .Z HU LO NG .C OM建筑物发生倾斜,常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地基软弱,两建筑物相邻甚近,已有建筑物附近开挖深基坑,地下洞穴,地基勘察工作失误,基础设计方面的错误,在已建的建筑物附近大量堆载等。

建筑物倾斜后,虽然已经发生部分裂缝,但只要不是主要受力构件(梁、柱、板和承重墙体)发生的导致建筑物严重破损甚至会造成倒塌的裂缝,即,有继续使用价值的建筑物,都可以通过纠倾扶正及相应的加固措施恢复使用功能。

如果全部拆除重建,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部分拆除后虽可继续使用,但破坏原有总体规划。

这些年来我国各地进行了一些建筑物纠倾扶正工程,挽救了一批危险房屋。

据资料报道,工程实践中涌现出许多纠倾扶正工程的技术方法,倾斜建筑物纠倾可归纳为顶升和迫降两大类。

顶升是将建筑物下沉部分基础采用抬墙梁、静力压桩或地基注浆膨胀抬升等措施,该方法适用于不均匀沉降较大或不宜采用迫降法的工程,造价高,控制复杂,纠倾前后需对原建筑物基础圈梁或墙体加固。

如静力压入桩法;锚杆静压桩法;抬圈梁法。

所谓迫降法是指在沉降较小一侧采用掏土、浸水或堆载加压等,或将此几种方法综合起来迫使建筑物沉降小的一侧基础下沉使建筑物回倾。

如沉井纠倾法;地基应力解除法;辐射井射水取土纠倾法;淤泥触变法;以及砂性土振动液化法等等。

1、 框架结构楼房断柱顶升纠偏技术2、 砖混结构楼房断墙顶升纠偏技术3、 浅基础掏土纠偏技术4、 桩基础断桩纠偏技术筑龙网W WW .Z HU LO NG .C O M5、 应力调整纠偏技术6、 建筑物整体升降技术7、 建筑物建筑物基底掏土灌水法纠倾____设计方法与工程实例(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鉴定加固研究所 250014)[提要} 通过确定塑性区最小半径,引入了掏土灌水法工程纠倾设计方法。

八层砖混住宅楼纠倾工程实践证明,在粘土类地区采用基础迫降---基底掏土平孔灌水纠倾, 具有技术合理, 施工简单、可控性强,回倾速度容易控制的特点.[关键词] 纠倾 粘土 微型桩 掏土 灌水Design and Practice for Rectifying Leaning Building byDigging-out Soils and Filling-in Water(Shandong Archite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stitute Jinan 250014) Abstract: Obtaining the minimum plastic radius, the design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for rectifying leaning building. An inclined eight story reinforced masonry building over an abandoned bomb shelter was rectified by drawing-out soils horizontally and filling-in water under building foundation in the clay area. A discussion about the design method is presented here, reflecting simplicity, rationa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technology.Keywords: rectifying; clay; leaning building ; micro-pile; digging-out soils ;water recharging1.概述在新建和已有工程中,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地基不均匀下沉,造成建筑物倾斜,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损失和困难。

用掏土纠倾法扶正房屋整体倾斜

用掏土纠倾法扶正房屋整体倾斜

用掏土纠倾法扶正房屋整体倾斜
何学群
【期刊名称】《中外建筑》
【年(卷),期】1999()3
【摘要】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施工处理不当,有时造成房屋不均匀沉降整体倾斜。

要做到投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扶正建筑物倾斜,用“掏土纠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文通过对某住宅楼纠倾实例,对掏土纠倾法作简要介绍。

1、地基及工程概况某机械厂住宅楼位于该厂生活区内,建筑物的持力层为约十年的回填杂填土(含建筑垃圾),东西两头回填土深约6100mm,中部为10900mm,地基设计承载力为100KPa。

建筑物为六层砖混结构,一层为杂物层,总长为3984mm,总宽为12840mm,总高为17400mm.基础为埋深500mm的现浇钢筋砼基础,承重墙基础宽度为2600,(F)轴纵墙基础宽度为1200mm。

【总页数】2页(P84-85)
【关键词】房屋;倾斜;纠倾;掏土纠倾法;不均匀沉降
【作者】何学群
【作者单位】株洲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53.8;TU433
【相关文献】
1.用掏沙纠倾法处理基础不均匀下沉倾斜房屋 [J], 杜志军;罗乐宁
2.水平掏土迫降纠倾法机理分析及计算方法 [J], 邓正定;张小兵;王珑;
3.既有建筑物掏土+堆载加压组合纠倾法的分析研究 [J], 苟卫强;滕文川;高玉广;李慧琴;缑怡卓
4.建筑物水平掏土纠倾法孔周土体受力状态分析 [J], 于莉;张鑫
5.钻孔取土纠倾与沉井冲水掏土纠倾方法比较 [J], 魏纲;温晓贵;徐日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深层钻孔挤淤排泥建筑物纠倾方法专利申请号:200810152349.1公开号:CN101413277公开日:2009 年4 月22 日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天津中建建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1背景技术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属于软土地区,土体孔隙率大、压缩变形大,地基土质厚度变化大、埋深差别大,在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下容易造成建(构)筑物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建(构)筑物产生过大倾斜。

对于倾斜后的建筑,如果继续使用,将会危及建筑结构安全和人身生命安全;如果弃之不用,则会浪费很大,占用大量的土地;如果拆除重建,则会花费大量的资金、需用很长时间、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对环境产生污染、消耗大量的材料能源等。

若对其进行纠倾扶正,将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缩短施工工期、降低造价,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对建(构)筑物的纠倾方法有不少,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纠倾时采用何种方法需综合考虑建(构)筑物倾斜原因、倾斜状态、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质量、地基埋深、基础形式、结构类型、结构抗变形能力、纠倾期间的使用状态及周边环境等因素来确定,有时需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进行方能见效。

针对沿海软土地区土体孔隙率大、压缩变形大、触变性大的特点,目前的纠倾方法有浅层掏土法、辐射井射水法、降水纠倾法等,其中的浅层掏土法纠倾容易使整体刚度较差倾斜建(构)筑物产生结构变形或破坏;辐射井射水法纠倾在地表水位较高的地区辐射井成井难度较大,费用较高;降水纠倾法对于土层透水性差的地基效果不好,易造成倾斜一侧产生较大的沉降,可控性不高。

2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深层钻孔挤淤排泥建筑物纠倾方法。

该方法用于软土地基上倾斜建筑物的纠倾,具有操作难度小,便于实施,可控程度高,纠倾风险小的优点,另外效率高,纠倾工期短,对环境影响小,费用低。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建筑物的倾斜情况和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布置钻孔,其中:①对于短边尺寸不大于14m 的短向倾斜建筑物, 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长边基础外缘单侧等间距布孔;②对于短边尺寸大于14m 的短向倾斜建筑物, 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长边及两个短边基础外缘三侧布孔,两个短边的钻孔为非等间距并且孔的延伸范围不大于短边的二分之一;③对于沿长边方向倾斜的建筑物,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短边及两长边基础外缘三侧布孔,两长边的钻孔为非等间距并且孔的延伸范围大于长边的二分之一;④对于双向倾斜的建筑物,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长边及短边基础外缘两侧不等间距布孔。

(2)从地面沿所述的布置的钻孔位置间隔跳孔钻孔,然后在所述的每一钻孔上部设置护壁套管,护壁套管从所述的孔顶下至深度为1.5 ~3m ,若基底有砂垫层时,护壁套管下至将所述的砂垫层全部隔离。

(3)每次清孔掏土前先抽出钻孔内的水,然后将所述的每一钻孔内的下卧软土层的泥土部分排出直至倾斜建筑物回倾达到预定的倾斜值为止。

采用本发明进行建(构)筑物纠倾,能有效地保护较软一侧的地基土,不会对其产生扰动,即使有扰动也很小;另外由于清孔作业较分散,且只掏取深层的软土,使基底下一定厚度的垫层和土层不受扰动,并起到调整基底压力的保护层的作用;纠倾施工一旦结束,建(构)筑物沉降很快就达到稳定;能有效地减小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影响,对环境影响小,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地下设施,施工简单易行、容易控制、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工期短、效率高、费用低、不影响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处理比较彻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一种深层钻孔挤淤排泥建筑物纠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建(构)筑物的倾斜情况和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布置钻孔,其中:①对于短边尺寸不大于14m 的短向倾斜建(构)筑物,在建(构)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长边基础外缘单侧按图1 等间距布孔,钻孔直径、孔距可根据建(构)筑物回倾量、基础形式、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确定,一般钻孔间距为1 ~3m ,孔径为100 ~400mm (钻孔间距取值大时孔径、深度也要略微加大);②对于短边尺寸大于14m 的短向倾斜建(构)筑物,在建(构)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长边及两个短边基础外缘按图2 三侧布孔,两个短边的钻孔为非等间距并且孔的延伸范围不大于短边的二分之一,钻孔直径、孔距可根据建(构)筑物回倾量、基础形式、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确定,一般钻孔间距为1~3m ,孔径为100 ~400mm (钻孔间距取值大时孔径、深度也要略微加大);③对于沿长边方向倾斜的建(构)筑物,在建(构)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短边及两长边基础外缘按图3 三侧布孔,两长边的钻孔为非等间距并且孔的延伸范围大于长边的二分之一,钻孔直径、孔距可根据建(构)筑物回倾量、基础形式、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确定,一般钻孔间距为1 ~3m ,孔径为100~400mm (钻孔间距取值大时孔径、深度也要略微加大);④对于双向倾斜的建(构)筑物,在建(构)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长边及短边基础外缘两侧按图4 不等间距布孔,钻孔直径、孔距可根据建(构)筑物回倾量、基础形式、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确定,一般钻孔间距为1~3m ,孔径为100 ~400mm (钻孔间距取值大时孔径、深度也要略微加大)。

图1~4 中A-A 剖面如图5 所示。

(2)从地面沿所述的布置的钻孔位置间隔跳孔钻孔,然后在所述的每一钻孔上部设置护壁套管,护壁套管从所述的孔顶下至深度为1.5 ~3m ,若基底有砂垫层时,护壁套管下至将所述的砂垫层全部隔离;钻孔深度根据地层和建(构)筑物的具体情况确定,可达5 ~10m (钻孔间距取值大时孔径、深度也要略微加大)。

(3)将所述的每一钻孔内的下卧软土层的泥土部分排出直至倾斜建(构)筑物回倾达到预定的倾斜值为止。

沉降速率的控制在整个纠倾过程中很重要,速率放慢有利于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但会使工期较长,增加施工成本。

适当的沉降速率取决于地基和建(构)筑物的刚度,建(构)筑物刚度高、基础抗变形能力强时,沉降速率可适当加快,可达10 ~20mm /d 。

3.1实施例1某住宅楼主体结构为6 层砖混结构,建筑总高度为16.8m ,建筑面积为3860m2,全长为58.4m ,宽度为10.4m ,基础为C20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外墙基础埋深为-1. 65m ,基础下为300mm 厚石屑垫层。

垫层下为软塑状的粉质黏土层,地下水埋深为-1.5m ,基础下5 ~10. 6m 间为高压缩状的黏土和粉质黏土软塑土层。

经观测:该建筑向北平均倾斜178mm ,倾斜率为10.6 ‰。

远大于规范规定,需对其进行纠倾。

采用本发明对其进行纠倾施工,具体操作如下:(1)准备工作:做好场地围挡,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干扰施工,探明地下管线对其进行保护;施工安全,没有噪音,不会扰民,故楼内的居民不需搬迁。

纠倾前,对建筑物的裂缝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并对裂缝进行登记、涂抹石膏饼,以便于在纠倾过程中观测裂缝的变化。

在建筑物四周设置观测点,并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及倾斜观测。

准备洛阳铲,铲头直径为200mm ,杆长2.0m,接长杆为1.0m 和2.0m 两种规格。

(2)布置钻孔1 :根据建筑物的倾斜情况和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按图1 将钻孔布置在建筑物沉降较小的南侧基础7 外缘,布置方式为单侧等间距布孔,钻孔1 间距为1.0m ,孔径为200mm 。

(3)钻孔1 :钻孔1 可采用洛阳铲机具,钻孔1 上部设置护壁套管2,护壁套管2 下置深度为3m 。

钻孔深度约为8m 。

成孔时应间隔跳孔进行施工。

(4)清孔排泥:清孔排泥取的是下卧软土层4 挤入钻孔1 内的淤泥5,对基底下较好的持力层、垫层3 等要尽量保护,不对其扰动破坏。

每次清孔掏土前先抽出钻孔内的水,以利于清孔排泥。

根据该建筑物的基础形式本工程沉降速率最大控制在12mm/d 以内。

纠倾效果:纠倾前该建筑平均倾斜为10.6 ‰,经过20 多天的纠倾施工处理平均倾斜减小为1.6 ‰,且沉降基本稳定,满足了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确定了建筑物结构安全和居民的人身安全。

纠倾后通过一年的观测,该建筑物没有再发生倾斜现象。

3.2实施例2某住宅楼于1998 年12 月竣工投入使用,主体结构为6 层砖混结构,建筑总高度为17.5m ,全长为39.6m ,宽度为14.lm ,基础为350mm 厚的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埋深为-1.7m, 基础下为100mm 厚素混凝土垫层,垫层下为500mm 直径10m 长的粉喷桩复合地基,地下水埋深为-1.0m ,基础下5~10.6m 间为高压缩状的黏土和粉质黏土软塑土层。

经观测:该建筑向北平均倾斜142~170mm,倾斜率为8.11‰~9.71 ‰,远大于规范规定;观测发现该建筑仍在沉降,且倾斜值也在缓慢增加,需对其进行纠倾。

采用本发明方法对其进行纠倾施工,具体操作如下:(1)准备工作:做好场地围挡,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干扰施工,探明地下管线对其进行保护;施工安全,没有噪声,不会扰民,故楼内的居民不需搬迁。

纠倾前,对建筑物的裂缝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并对裂缝进行登记、涂抹石膏饼,以便于在纠倾过程中观测裂缝的变化。

在建筑物四周设置观测点,并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及倾斜观测。

准备洛阳铲,铲头直径为250mm ,杆长2m ,接长杆为1m 和2m 两种规格。

(2)布置钻孔1 :根据建筑物的倾斜情况和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按图2 将钻孔1 布置在建筑物沉降较小的南侧和东西两侧南部基础7 外缘,南侧的布置方式为等间距布孔,钻孔1 间距为2m ,东西两侧的布置方式为不等间距布孔,孔距最大为3m ,最小为2m ,孔径均为300mm(3)钻孔:钻孔1 可采用洛阳铲机具,钻孔1 上部设置护壁套管2,基底下有砂垫层,护壁套管下置深度为2.5m ,钻孔1 深度约为10m 。

(4)清孔排泥:清孔排泥取的是下卧软土层4 挤入钻孔1 内的淤泥5,对基底下较好的持力层3 要尽量保护,不对其扰动破坏。

根据该建筑物的基础形式本工程沉降速率最大控制在12mm/ d 以内。

经过纠倾施工该建筑由纠倾前的平均倾斜9‰。

回倾到1.26 ‰,沉降也基本趋于稳定,满足了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确定了建筑物结构安全和居民的人身安全。

纠倾后该建筑物使用状态很好。

3.3实施例3天津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某办公楼,楼长28.8m ,宽11.7m,高4.5m 。

基础为厚250mm 的C20 钢筋混凝土筏式基础,基础下部为厚100mm 的C7.5 素混凝土垫层,其下为天然地基。

该楼于装修时发现长向(南北向)地面高程最大差148mm ,通过进一步观测该楼同时向南倾斜,平均倾斜率分别为5.82‰,向南的倾斜率已超过规范规定的最大容许倾斜值4‰,且倾斜率仍在继续加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