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
1.流行病学: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3个关键词:人群+分布+影响因素)
2.疾病分布:
是指在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特征上发生的情况,是疾病的群体现象,可通过发病和死亡等频率指标来描述
3.率:
某时期内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数之比,用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4.比:
亦称相对比,表示两个有关指标的比值,用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者百分之几。相对比=(甲指标/ 乙指标)*(或*100%)
5.构成比:
事物内部某一部分观察单位与事物内部各部分观察单位的总数之比,说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构成比=(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数量{个体数} /某一事物物内部的整体数量{个体数之和} )*100%
6.发病率: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量)* k
7.罹患率:
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数)* k 8.患病率:
又称“现患率”“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现患病例所占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 同期观察人口数)* k
患病率(P)= 发病率(I)* 病程(D)
9.感染率:
指在调查时所检查的样本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感染率=(受检中阳性人数/ 受检人数)*100%
10.续发率:
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续发病例)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SAR=(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易感接触者总数)*100%
11.死亡率:
指在一定期间某人群因某种原因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 k
12.病死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病死率=(某时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100%
死亡率和病死率关系:病死率=(某病的死亡专率/ 某病的发病率)*100%
13.生存率:
是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总数的比例。
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 开始随访的病例数)*100%
14.流行强度: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某人群中某病发病率的变化及其病例间的联系程度。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包括散发、流行和爆发。
15.散发:
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或者某病发病人数不多,病例间无明显的相互传播关系。
16.流行:
指一个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17.爆发:
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18.移民流行病学:
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国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中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别,以探索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9.病因:
流行病学一般将病因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其含义就是指能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精神心理和遗传等。
20.偏倚:
指研究设计、实施、分析和推断过程中存在的对暴露因素和疾病关系的错误估计,它系统地歪曲了暴露因素与疾病间的真实联系,其本质是一种系统误差。
21.虚假关联:
也称作人为关联,是指本来两事件间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但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没考虑到设立对照组、对照组选择不当、观察指标不客观、样本的代表性不强或其他偏倚存在时,可造成研究因素与疾病间的虚假关联。
22.选择偏倚:
流行病学研究中,当按照一定条件识别研究对象时,从选入的研究对象中获得有关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系统地偏离了源人群中该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即存在选择偏倚。
23.信息偏倚:
又称观察偏倚,是指在研究的实施阶段从研究对象获取研究所需信息时产生的系统误差。
24.间接关联:
又称继发关联,通常是指由混杂偏倚所致的关联
25.混杂关联:
是指流行病学研究中,在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时,受到一个或多个即与研究的疾病有密切关系,又与暴露因素有密切关系的潜在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歪曲(低估或高估)了所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引起混杂偏倚的因素称为混杂因素。
26.描述性研究:
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对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属观察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步骤。
27.现况调查:
又称横断面研究,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与疾病分布有关的因素。
28.普查:
是指为了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对一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
29.抽样调查:
指在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某人群总体中,按照一定方法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组成样本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推论该人群总体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及某些特征的一种调查。30.生态学研究:
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研究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用代表群体特征的量度来描述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31.队列研究:
又称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纵向研究。选择暴露于及非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或不同暴露水平的多个人群,随访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人群某种疾病的结局(发病率、死亡率)从而判断该因素与发病或死亡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的大小。
32.暴露:
研究对象接触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这些因素、特征或状态即称之为暴露;如,吸烟、性别,婚姻等。
33.结局:
也叫结果变量,是指随访观察中将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也即研究者希望追踪观察的事件。结局就是队列研究观察的自然终点,它与观察期的终止不是一个概念。
34.累计发病率:
某一固定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发生例数(D)与时期开始时总人数(N)之比。
CI= 发病(或死亡)累积人数/ 固定人口数;CI=D / N
35.相对危险度:
暴露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该病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是反映暴露因素和疾病关联强度的一个指标。
RR = Ie / Io =(a / a + b) / (c / c + d)
36.归因危险度:
也称率差、特异危险度、超额危险度。为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