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根轨迹方程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根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根轨迹

第四章根轨迹法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4-2 常规根轨迹的绘制法则4-3 广义根轨迹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一、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系统中某个参数从零到无穷变化时,系统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根指的是闭环特征根(闭环极点)。

根轨迹法是根据开环传递函数与闭环传递函数的关系,通过开环传递函数直接分析闭环特征根及系统性能的图解法。

K =0 s 1=0 s 2=-40 < K <1s 1 s 2为不等的负实根K =1s 1=-2 s 2=-21 < K < ∞s 1s2 实部均为-2由根轨迹可知:1)当K =0时,s 1=0,s 2=-1,这两点恰是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同时也是闭环特征方程的极点.2)当0<K < 1 时,s 1,2都是负实根,随着k 的增长,s 1从s 平面的原点向左移,s 2从-1点向右移。

3) 当K = 1时, s 1,2= -2,两根重合在一起,此时系统恰好处在临界阻尼状态。

4) 1 <K <∞,s 1,2为共轭复根,它们的实部恒等于-2,虚部随着K 的增大而增大,系统此时为欠阻尼状态。

★在s平面上,用箭头标明K增大时,闭环特征根移动的方向,以数值表明某极点处的增益大小。

有了根轨迹图就可以分析系统的各种性能:(1)稳定性:根轨迹均在s的左半平面,则系统对所有K>0都是稳定的。

(2)稳态性能:如图有一个开环极点(也是闭环极点)s=0。

说明属于I型系统,阶跃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0。

在速度信号V0t作用下,稳态误差为V0/K,在加速度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为∞。

(3)动态性能: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K越大,阻尼比ξ越小,超调量σ%越大。

由此可知:1、利用根轨迹可以直观的分析K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根据性能指标的要求可以很快确定出系统闭环特征根的位置;从而确定出可变参数的大小,便于对系统进行设计。

由以上分析知: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高阶方程很难求解,用直接解闭环特征根的办法来绘制根轨迹是很麻烦的。

第4章 根轨迹法

第4章 根轨迹法

• 4.4
应用MATLAB绘制根轨迹图
• 使用rlocus命令可以得到连续的单输入单输
出系统的根轨迹。 • (1)Rlocus(num,den)或rlocus(num,
den,k)
• (2)sgrid或sgrid(zeta,wn)
• 解 在图4.11中画出ξ=0.5的射线,与根轨 迹相交得闭环极点的要求位置s0。再画出 Gk(s)的极点到s0的三个向量——
• 得 • 由向量幅值
• 换句话说,如果取K*的值为65,则1+Gk (s) 的一个根将位于s0,另一个根当然是和s0共 轭的。第3个根在何处呢?由根轨迹知道, 第3条根轨迹在负实轴上,在一般情况下, 可以取一试探点,计算相应的K*值,然后 修正试探点直到找出和K*=65相应的点为止。
• ②方法2 根据式(4.14),求出闭环系统特 征方程。
• 由上式可得
• ③方法3
根据式(4.15)有
• d1在根轨迹上,即为所求的分离点,d2不在根 轨迹上,则舍弃。此系统根轨迹如图4.4。
图4.4
• 以上介绍了9条绘制根轨迹的一般规则。为 了熟练应用上述9条规则,并能绘制复杂系 统根轨迹,下面再举一例说明如何绘制一 个复杂系统的完整根轨迹图。
第4章
• 4.1
• 4.1.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轨迹法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的定义
• 系统参数(如开环增益K *)由零增加到∞ 时,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移动的轨迹称为该 系统的闭环根轨迹。
• 4.1.2
根轨迹方程
• 既然根轨迹是闭环特征根随参数变化的轨迹,
则描述其变化关系的闭环特征方程就是根轨 迹方程。 • 则根轨迹方程(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 (4.2)

第四章根轨迹法.

第四章根轨迹法.

9
4.2.1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法则 1 根轨迹的分支数和对称性 : 1. 根轨迹对称于实轴(实数根或者复数根) 根轨迹对称于实轴(实数根或者复数根) 2. n阶系统有 条根轨迹 阶方程有 个确定的根,当根由始点 阶系统有n条根轨迹 阶方程有n个确定的根 阶系统有 条根轨迹(n阶方程有 个确定的根, 向终点移动时,必定形成一条根轨迹) 向终点移动时,必定形成一条根轨迹)
24
法则 8 根之和 : 当 n m ≥ 2 时 , 特征方程第二项系数与 K* 无关 , 无论 K* 取 何值 , 开环 n 个极点之和总是等于闭环特征方程 n 个根之和
∑s = ∑ p
i =1 i i =1
n
n
i
(4-25)
25
画出了几种常见的开环零, 在图 4-15 中 , 画出了几种常见的开环零,极点分布及其相应 的根轨迹 , 供绘制概略根轨迹时参考 .
3
4.1.1 根轨迹概念 一, 根轨迹概念 根轨迹简称根迹 , 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零变到无穷时 , 闭 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闭环极点 在 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 闭环极点)在 s 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 闭环极点 设控制系统如图4-1所示 设控制系统如图 所示 , 其 闭环传递函数为 C ( s) 2K φ ( s) = = 2 R( s ) s + 2 s + 2 K 显然 , 其特征根为 s1, 2 = 1 ± 1 2 K 其特征根变化如图4-2所示 令 K = 0 → ∞, 其特征根变化如图 所示 . "×"---------表示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 表示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表示开环传递函数的零点 表示开环传递函数的零点 箭头的指向-------表示 增大是根的移动方向 表示K增大是根的移动方向 箭头的指向 表示

第四章:根轨迹法

第四章:根轨迹法
i s ∏︱ - z︱ j
j=1
确定根轨迹上某点对应的K*值
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比较开环传递函数与闭环传递函数:
G (s) H (s) K G K H


( S Z ) ( S Z
i i 1 q j 1 h i i 1 j 1
f
l
f l m j
) K
(S Z
j 1 i i 1
j
)
( S P ) ( S P )
j
qhn
(S P )
Φ(s)=
* KG ∏(s-zi ) ∏(s-pj )
i=1
j=1 * * ∏(s-pi ) ∏(s-pj ) + kG kH ∏(s-zi )∏(s-zj ) i=1 j=1 i=1 j=1 q h f l
相角条件:
m
根轨迹的模值条件与相角条件 n
∑∠(s-zj) -∑∠(s-pj) = (2k+1) π j=1 i=1
k=0, ±1,
±2, … m 绘制根轨迹的充要条件 i=1 m
模值条件:
1+K K = = -1 0 1 n (s ) ∏︱ -p︱
i=1
) ∏︱ - z︱ s -p ( s jn ∏︱ ︱ j=1 i * *
第四章:根轨迹法
教学目的
对于低阶控制系统,我们可以用求解微分方程方法来分析控制 系统,而对于高阶系统,用微分方程的方法求解就比较困难。根轨
迹方法是分析和设计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图解方法,使用起来比较
简便,因此在工程设计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要使学生懂得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的作 图方法,以及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

第四章 根轨迹法
第一节 根轨迹与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 系统的某个参数(如开环增益K)由0到∞变化时, 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运动的轨迹。
例: GK(S)= K/[S(0.5S+1)] = 2K/[S(S+2)] GB(S)= 2K/(S2+2S+2K) 特征方程:S2+2S+2K = 0
-P1)(S-P2)…(S-Pn)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当n>m时,只有m条根轨迹趋向于开环零点,还有(n-m)条? m,S→∞,有: (S-Z1)(S-Z2)…(S-Zm) -1 -1 ———————-— = —— = —— P1)(S-P2)…(S-Pn) K* AK 可写成:左边 = 1/Sn-m = 0 当K=∞时,右边 = 0 K=∞(终点)对应于S→∞(趋向无穷远). 即:有(n-m)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
分解为:
03
例:GK(S)= K/[S(0.05S+1)(0.05S2+0.2S+1)] 试绘制根轨迹。 解: 化成标准形式: GK(S)= 400K/[S(S+20)(S2+4S+20)] = K*/[S(S+20)(S+2+j4)(S+2-j4)] K*=400K——根迹增益 P1=0,P2=-20,P3=-2+j4,P4=-2-j4 n=4,m=0
一点σa。
σa= Zi= Pi
ΣPi-ΣZi = (n-m)σa
σa= (ΣPi-ΣZi)/(n-m)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K*(S-Z1)(S-Z2)…(S-Zm)
—————————— = -1 (S-P1)(S-P2)…(S-Pn)

第四章 根轨迹法

第四章   根轨迹法
i 1
nm
0 (1) (2) 30
1
a
(2k 1)
nm
、 、
33
例2
单 位 反 馈 系 统 的G ( s )
s(s2
K* 2s
2)
m
n
pk (2k 1) pk z j pk pi
j1
i 1
ik
p2
(2k
1)
0
2
3 4
4
n
m
σ a
pi zi
i1
i1
nm
j 1
i 1
ik
n
m
o终止角: zk (2k 1) (zk pi ) (zk z j )
i1
j1
jk
• 法则7: 分离点(会合点)坐标d:
o 几条根轨迹在[s]平面上相遇后又分开的点,称为分离点。
o 分离点的坐标d可由方程 dKg (s) 0
例3
D`(s)
N
(s)
N
`(
ds
s)D(s)
j
s1
0
s2
4.3 广义根轨迹
在负反馈系统中, K*变化时的根轨迹叫做常规根轨迹。其他情 况下的根轨迹称广义根轨迹。通常有参数根轨迹和零度根轨迹。
4.3.1 参数根轨迹
• 变化的参数不是开环根轨迹增益K*的根轨迹叫参数根轨迹。将
开环传函变形让变化的参数处于开环增益的位置就可以采用绘制常
规根轨迹时的法则。
1 G(s)H(s) 0即(s3 3s2 2s K* ) 0 s j
j 3 3 2 2j K* 0
ω 2,K * 6 • 开环增益为 K=K*/2 ,K的稳定域为 0<K<3 .

第4章 根轨迹法

第4章 根轨迹法
i =1
m n
sk
s+

s+p
s
j=1 n
=
1 ; K gk
−z j
z
j
i
αj
βi
σ
0
∑ α jk − ∑ βik = ±180 (1 + 2k) (k = 1, 2,⋯)
j=1 i =1
−p i
幅值条件为:
∏ s + zj ∏ s + pi
i =1 j=1 n
m
1 = Kg
幅角条件:
∑ α j − ∑ βi = ±180 (1 + 2k)
j=1 i =1
m
n
(k = 1, 2,⋯)
三、应用幅值条件确定 K g 值


某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K g (s + ) K(8s + 1) 8 G(s)H(s) = 2 = s (2s + 1) s 2 (s + 1 ) 2
-0.5 L3
sk L 1,2 l 60° σ
1 8 1 p1 = − 2 z1 = −
可见,闭环零点由前向通道的零点和反馈通道的极点组成, 闭环零极点放大系数等于前向通道零极点放大系数 K Gg 。
一、根轨迹的连续性 第二节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规则 二、根轨迹的分支数 三、根轨迹的对称性 四、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m m
j=1 lim n s→∞ i =1
∏ s + zj ∏ s + pi
六、根轨迹的分离点和会合点
D(s) K g (s) = − N(s)
dK g (s) ds
=0
D' (s)N(s) − N ' (s)D(s) = 0

(自动控制)第四章: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第四章:根轨迹法

动态性能:从根轨迹图可以分析出系统的工作状态,
如过阻尼状态、欠阻尼状态……
根轨迹增益、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l f
* G(s)= KG
∏( s-p ) i i=1
f i i 1 H q
q
∏( s-z ) i i=1
;
l
j=1 * H (s)= KH h
f l m
∏(s-zj )
C(s)
C ( s) 2k 2 R ( s ) S 2 S 2k
特征方程(闭环):
S2+2s+2k=0

k s(0.5s+1)
特征根:s1,2= -1±√1-2k k=0时, s1=0, s2=-2
K:0 ~ ∞
0<k<0.5 时,两个负实根 ;若s1=-0.25, s2=? k=0.5 时,s1=s2=-1 0.5<k<∞时,s1,2=-1±j√2k-1 j
注意:一组根对应同一个K;
K一变,一组根变; K一停,一组根停;
-2
-1
0
由以上分析,s1、s2两条根轨迹反映了系统特征根随参 数k变化的规律,组成了系统的根轨迹。 1.二阶系统有两个特征根,它的根轨迹有两条分支; 一个n阶系统的根轨迹则应有n条分支。 2.k=0时的闭环极点,s1=0、s2=-2正好是开环传递函 数的两个极点,因此说,系统开环极点就是它各条根轨 迹的起点。 3. k=∞时的闭环极点,是根轨迹的终点。 4.特征方程的重根点是根轨迹的分支离开负实轴进入复 数平面的分支点。
a.系统响应单调上升(ξ>1)系统具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 过阻尼响应。 b.系统响应衰减振荡(0<ξ<1)系统具有一对负实部的共 轭复根┈欠阻尼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小结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小结

2kπ
5
实轴上某段右侧零、极点个数之和为 奇 数,则该段是根轨迹

6
根轨迹的分离点
j=1
m

i=1
n

d-pi
1
1
d-zj
=
k= 0,1,2, …
λL=
(2k+1)π
L
,
不变!
不变!
7
与虚轴的交点
8
起始角与终止角
变了
举例说明
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
要求:
概略绘制系统轨迹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改变反馈通路传递函数使 H(s) = 1 + 2S 试判断 H(s) 改变后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H(s) 改变 所产生的效应。
根轨迹方程
特征方程 1+G(s)H ( s ) = 0
1
+
K*
=
0
j=1
m

s
pi
(
-
)
pi
开环极点“×”, 也是常数!
开环零点“”,是常数!
Zj
i=1
n

根轨迹增益K* ,不是定数,从0 ~ ∞变化
这种形式的特征方程就是根轨迹方程
s
zj
(
-
)
根轨迹的模值条件与相角条件
j=1
m
n
1
+
K*
3 分离角定义
实轴上某段右侧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数,则该段是根轨迹
j=1
m

i=1
n

d-pi
1
1
d-zj
=
k= 0,1,2, …
λL=

第4章 根轨迹

第4章 根轨迹

m
(s p
j 1
n
1
j
)
因s为复变量,根轨迹方程又可分解为幅值方程和相 角方程。 幅值方程为
K r (s zi )
i 1 m
(s p
j 1
n
1 或
(s z )
i
m
j
)
(s p
j 1
i 1 n
j
)
1 Kr
相角方程为
(s z ) (s p ) (2k 1)
设p3的出射角为θ3,如图所示。
假设s1为根轨迹上的一点,则s1应 满足相角方程
(s
i 1
1
1
z i ) ( s1 p j ) (2k 1)
j 1
4
由此可推得出射角的一般表达式
l ( pl zi ) ( pl p j ) i j
例4-6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r (s 1.5)(s 2 4s 5) G( s) H ( s) s(s 2.5)(s 2 s 1.5)
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
18
7.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是系统稳定与不稳定的分界点,常 常需要求得这一交点和相应的Kr值。 设与虚轴相交的闭环极点为s=jω,代入闭环特征方程得:
根为两个复数根,系统呈欠阻尼 状态,即输出呈衰减振荡形式。 特征根的实部σ为衰减系数,虚 部ω为振荡频率。
4
4.1.2 根轨迹方程
设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C ( s) G(s) R( s ) 1 G ( s ) H ( s )
开环传递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第4章 根轨迹

第4章 根轨迹

证明: 该系统的开环极点
若系统闭环极点为 它们应满足相角方程
p1 2, p2 2 s1 , s2
•以 s1为试验点,可得
( s1 p1 ) ( s1 p2 ) 90 90

2


2
(2k 1) (k 1)
•以 s2 为试验点,可得
m
D( s )
) ( s p3、s是什么? Kg
m
j 1 j
A( )e
j ( )
A( )
(s z )
i 1 n i j 1 j
m
(s p ) L
j 1

l
i 1 n
i
1 Kg
j
根轨迹的幅 值条件
开环有限零点到s的矢量长度之积 1 开环极点到s的矢量长度之积 Kg
180 1 2

0,1, 2
i
注意:
i
j
1 A( ) 开环有限零点到s的矢量幅角 Kg ( s p j ) Lj j 1 j 1 开环有限极点到s的矢量幅角
i 1 n i 1 n
(s z )
m
l
m
i
Kg连续变化,总会有一个满足幅值条件. 所以绘制根轨迹的依据是幅角条件.
测量矢量幅角时,逆时针方向为正
即特征方程的所有根,都满足幅角条件.反之亦然.
K G( s) s(0.5s 1)
例1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s) H ( s) 2 K /( s 2) 2
试证明复平面上点 s1 2 j 4, s2 2 j 4 是该系统的闭环极点。
8、根轨迹和虚轴的交点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_根轨迹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_根轨迹分析法
一般有两个解,从中
因此求分离点和会合点公式: 可以判断是分离点或
N(s)D '(s) N '(s)D(s) 0 会合点,只有满足条
Kg 0
件Kg≥0的是有用解。
例4-1.设系统结构如图, 试绘制其概略根轨迹。
R(s)
k(s 1) c(s)
s(s 2)(s 3)
解:画出 s 平面上的开环零点(-1),开环极点(0, -2,-3)。
逆时针为正。(- , )
m
n
pj (2k 1) ( z j pi ) pj pi
j 1
j 1
ji
m
n
zi (2k 1) ( z j zi ) p j zi
j 1
j 1
j i
k 0,1,
k 0, 1,
例3.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Kg(s 1.5)(s 2 j)(s 2 j) s(s 2.5)(s 0.5 j1.5)(s 0.5 j1.5)
K
s1
00
0.5 1
1 1 j1
s2
K
K 2.5
2
K 1
1 K 0
1 j1
2 1
2 1 j 3 1 j 3
1 j 1 j
j
2
1
0
K 0.5
1
2
一、根轨迹的一般概念
开环系统(传递函数)的某一个参数从零变化到 无穷大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根在 s 平面上的轨迹 称为根轨迹。
根轨迹法:图解法求根轨迹。 借助开环传递函数来求闭环系统根轨迹。
nm
独立的渐近线只有(n-m)条 u=0,1…,(n-m-1)
(2)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
分子除以分母

10讲第四章根轨迹

10讲第四章根轨迹

31. K>0 系统总是稳定的。

2.0<K<0.5 不等实根,呈过阻尼状态3.K=0.5 系统呈临界阻尼状态。

4. K>0.5 呈欠阻尼状态。

5. K=1 最佳阻尼状态。

6. K>1 系统阻尼减弱,频率加大,平稳性变差。

7. 开环传递函数中有一个串联的积分环节,I 型,阶跃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零;K v =K ,K 加大稳态精度提高。

可以得到闭环稳定性、过渡过程平稳性、稳态精度的全部信息。

根轨迹法由开环传递函数寻求闭环根轨迹。

K 05.01∞1s 2s 02−1−1−11⋅+−j 11⋅−−j ∞⋅+−j 1∞⋅−−j 1∞∞四、实轴上根轨迹所在区段内的右侧,开环零、∞∞(最小相位系统)8且τ>T例4-1 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1()()(++=Ts s s K s H s G τ试确定K (由0→∞)变动下的系统根轨迹。

第一步:标出开环零、极点第二步:应用法则2阶系统有2条根轨迹,对称实轴;起于极点,终于零点及无穷远实轴上右侧零、极点数目之和为奇数例4-2 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求系统闭环根轨迹的分离点d。

11例4-3图15例4-3图例4-3 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5.0)(1()()(++=s s s Ks H s G 试作K (由0→∞)变动闭环根轨迹。

解:12312*0,1,2,,310.42, 1.58 20 60 3a a p p p d d s j k k πϕπσ==−=−⎧⎫=±⎨⎬⎩⎭=−=−=−=±==虚轴交点及及(舍)1618例4-4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5.15.0)(5.2()2)(5.1()(*j S s s j s s K s G ±++±++=试绘制K *(由0→∞)变动的系统根轨迹。

解:1920。

4.1根轨迹方程

4.1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方程
特征方程 1+GH = 0 Zi 开环零点“○”,是常数! m
∏ ( s - zi )
i=11+Kr∏来自( s -pj)j=1
n
=0
根轨迹增益Kr ,不是定数,从0 ~ ∞变化
pj开环极点“×”,也是常数!
这种形式的特征方程就是根轨迹方程 1+krP(s)=0
根轨迹的模值条件与相角条件 相角条件: 没有零点的相角条件和模值条件你会写吗?
一、根轨迹 二、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概念
特征方程: S2+2s+2k=0 特征根:s1,2= -1±√1-2k k=0时, s1=0, s2=-2
k s(0.5s+1)
k:0 ~ ∞
0<k<0.5 时,两个负实根 ; 若s1=-0.23, s2=?
j
k=0.5 时,s1=s2=-1
-2
-1
0
0.5<k<∞时,s1,2=-1±j√2k-1
第四章 根轨迹分析法
第四章 根轨迹分析法
第一节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广义根轨迹 第四节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性能
第四章 根轨迹分析法
第一节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当系统的某个参数变化时,特征方程 的根随之在 s平面上移动,系统的性能也 跟着变化。研究s 平面上根的位置随参数 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系统性能的关系是根轨 迹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s-zi) -∑∠(s-pj) = (2k+1) π i=1 j=1
k=0, ±1, ±2, …
m 绘制根轨迹的充要条件
m
n
模值条件:
1+K Kr = = -1 0 1 n (s ) ∏︱ -p︱

第4章 根轨迹分析法

第4章 根轨迹分析法

i 1
其余n m,
m
(s zi )
i 1 n
(s pj )
m
(1
m
i 1
pj
(1 s)
zi
n
s
) (s
p
j
)
1 Kg
j 1
j 1
j m 1
此时s ,即无穷远处
8/63
五.实轴上的根轨迹
在实轴上,右方的实数开环极点和实数开环零 点的总和为奇数时,此为根轨迹上点。
GK (s)
m
n
闭环系统特征方程 或根轨迹方程
4/63
GK (s) GK (s) e jGK (s) 1
幅值条件: GK (s) 1 相角条件: GK (s) 180o (2k 1) k 0,1, 2,
或:
m
(s zi )
充要条
K i1 gn
1

(s pi )
m
n
j 1
s zi s p j 180o (2k 1) k 0,1,2,
当 nm2
n
n
an1 ( pj ) (sj ) s j 为系统的闭环极点
j 1
j 1
随着根轨迹增益的变化,若一些闭环极点向右移动,则另一些
必向左移动
n
(sj )=(-1)n (a0 Kgb0) j 1
22/63
十条法则:
1.连续性 2.对称性 3.分支数 4.起点、终点 5.实轴上的根轨迹 6.渐近线 7.分离点、会合点 8.出射角、入射角 9.虚轴交点 10.闭环极点的和与积
D(s)N(s) N(s)D(s) 0,3s2 6s 2 0
ss21
0.423 1.577

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方程

j
a
0
a
23
例: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s)H (s)

s(s

K *(s 1) 4)(s2 2s
2)
求出根轨迹的渐近线。
j
。 0
解: 开环零点: z 1, m 1
开环极点: p1 0, p2 4,
n
m p3 1 j1, p4 1 j1, n 4
终点 K * s zi 0 s zi
16
若开环极点数n > 开环零点数m ,有(n-m)个开环零 点在无穷远处,则有(n-m)条根轨迹趋于无穷远处。
m
模值方程:
s zi
i 1
n
s pj
1 K*
当s→∞时,zi、pj都可忽略
m
j1
m
s zi
G(s)H(s) K*
i 1 n
(首1型) (s pj )
j 1
开环根轨迹增益
G(s)H(s) = -1
m
(s zi )
K * i1 n
1
(s pj)
j 1
分 解
Ⅲ.根轨迹方程形式三: m
①模值方程:
s zi
K * i1 n
1
s pj
m j1
a

pj zi
j1
i 1
nm
5 3
;a
(2k 1) (2k 1)
nm
41
(2k 1)
3
600(k 0); 1800(k 1); 3000(k 2)
a1
a2
a3

第四章根轨迹分析法剖析

第四章根轨迹分析法剖析

GK (s)
Tas2 (s 1) s(s 1) K
mn
设 K 0.098 s(s 1) K 0
s1 0.112, s2 0.89

GK
(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
Tas2 (s 1) 0.112)(s 0.89)
作 Ta 变化时的根轨迹,分析 Ta 对于系统性能的
影响。
例4: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欲使系统工作在欠阻尼状态,且
r(t)=t 时,ess 2 ,确定满足要求的 K 值范围。
R(s)
K
1
c(s)
s
(s 3)2
解:1.求系统工作在欠阻尼状态下的 K 值
K GK (s) s(s 3)2
作根轨迹
3
由根轨迹可见,需要求出分离点及与虚轴交点的 K 值
分离点: 1 2 0 d 1
d d 3
Kd 2 21 4
7.根轨迹的出射角与入射角
pi
1800
m
pi z j
n
pi
pj
j1
j 1 ji
zi
1800
m
zi z j
n
zi
pj
j 1 ji
j 1
8.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由劳斯判据或 s j 代入特征方程可求出根轨迹与
虚轴的交点和根轨迹增益
9.闭环极点的和与积
nm2
n
n
变形得
1 a(s 1) 0 s(s 2)(s 3)

GK
(s)
a(s 1) s(s 2)(s
3)
a 因此,问题转化为作 从 0 变化时系统的根 a 轨迹,由根轨迹确定方程都为实根的 值范围。

第四章根轨迹方程

第四章根轨迹方程

第四章根轨迹法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一. 根轨迹概念: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与闭环极点在s平面上的位置密切相关,系统的闭环极点也就是特征方程式的根•当系统的某一个或某些参量变化时,特征方程的根在s平面上运动的轨迹称为根轨迹•根轨迹法:直接由开环传递函数求取闭环特征根的方法•例: 设控制系统如图4-1所示KG ss(0.5s +1 )2K K os s 2 s s 2 '开环极点:P i = 0 , p 2 = -2s(0.5s+1)C(s)图4-1控制系统的结构图2s式中K°=2K此系统的特征方程式可写为: A(s)=s2+2s+Kt = 0= 1±』1—K0讨论:K 0 =0时,S t = 0, s2 - -2K 0 =1 时,s’ = -1, S2 = -1K 0=2 时,s’ - -1 • j , s2- -1 - jK 0=::时,为=一1 • j ::, s2= T _j ::令k为0 %.可以用解析的方法求出闭环极点的全部数值,将这些数值标住在S 平面上,并连成光滑的粗实线,如图 4-2所示。

图上,粗实线就称 为系统的根轨迹。

分析:1. K o变化时,根轨迹均位于左半S 平面,系统恒稳定.2. 根轨迹有两条,两个起点s 1 =0,s 2 - -23.0 ::: Ko<1时,闭环特征根为负实根,呈过阻尼状态.K o 为可变参量绘制的根轨迹,称为常规根轨迹.、根轨迹的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设单闭环控制系统框图如图:通常有两种表示形式: A .时间常数形式:mK | ]( .jS - 1)j —G (s)H (s)二一—| ] (「s ■ 1)4. K o =1时,闭环特征根为一对重根,响应为单调上升的指 数曲线•5.Ko.1时,闭环特征根为共轭复根,响应为衰减振荡•6. 开环增益K 可有根轨迹 上对应的K o值求得.kFHI Utt 的剋亡k->w -k*2. 5-2s2^2s+2k的根轨迹图k=2.5-1图4-3控制系统的结构图i ±K o 口(s —Z j ) B •零、极点形式:G(s)H(s) 上…(s _ P i)i _L则,系统特征方程:1+G(s)H(s)=O 二G(s)H(s)= -1 二幅值条件:|G(s)H(s)|=1相角条件:J3(s)H(s)= ±2k+1) n,k=0,1,2,…考虑开环传递函数一般形式:G(s)H (s)mK o|] (s-Z j)j 二nni =1-------- ,因此(S — P i)mKoi【|S -Z j Ij二幅值条件:—nI丨丨S - P i丨i -1K°nI 丨| ^ _ p i |i -1mII |s - Z j Ij丄m n相角条件:'• •(s-Z j)—7 • (s — P j) = ±2q+1) n, q=0,1,2,…j -1 i -1说明:幅值条件与K0有关,而相角条件与K0无关。

11-14第四章根轨迹

11-14第四章根轨迹

(s p
j 1
n
j
)
1 特征方程: G ( s ) H ( s ) 0
根轨迹方程: G ( s ) H ( s ) 1
幅值条件: K
sz s p
j 1 i 1 n
m
i
1
j
相角条件: K ( s z i ) ( s p j ) (2k 1)
-2 Real Axis
-1
0
1
规则7.
•根轨迹的出射角:开环极点在复平面上时,起点处根轨迹的切线与实轴正 m n 方向的夹角; pa ( 2k 1) ( p a z i ) ( p a p j )

i 1

j 1 ja
•根轨迹的入射角:开环零点在复平面上时,终点处根轨迹的切线与实轴 n m 正方向的夹角。 zb ( 2k 1) ( z b p i ) ( z b z j )
0
45
0
135
( 2 k 1) 26 .6 180
3 p4
2 z1
1
p3 0
90 0
Re
当k=0时, - p1= -26.6° 由根轨迹的对称性 -p2=26.6°
p2
规则8.闭环极点和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G (s) H (s) K (s zi )
规则2.
(1)根轨迹的起点为开环极点; (2)根轨迹的终点在开环零点或无穷远处。
说明:由根轨迹方程,
K
sz s p
j 1 i 1 n
m
i
1
j
K
s p
j 1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根轨迹法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一. 根轨迹概念: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与闭环极点在s 平面上的位置密切相关,系统的闭环极点也就是特征方程式的根.当系统的某一个或某些参量变化时,特征方程的根在s 平面上运动的轨迹称为根轨迹.根轨迹法: 直接由开环传递函数求取闭环特征根的方法.例: 设控制系统如图4-1所示()()15.0+=s s Ks G()()2220+=+=s s K s s K ,开环极点: 01=p , 22-=p ()()()0202K s s K s R s C s ++==Φ;式中K K 20= 此系统的特征方程式可写为:()02,1121102K s K s s s -±-=⇒=++=∆ 讨论: 200210-===s s K ,时,111210-=-==s s K ,时, j s j s K --=+-==112210,时, ∞--=∞+-=∞=j s j s K 11210,时,令k 为0 ∞.可以用解析的方法求出闭环极点的全部数值,将这些数值图4-1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R (s )C (s )K s(0.5s+1)标住在S 平面上,并连成光滑的粗实线,如图4-2所示。

图上,粗实线就称为系统的根轨迹。

分析:1.0K 变化时,根轨迹均位于左半s 平面,系统恒稳定.2.根轨迹有两条,两个起点2,021-==s s3.100<<K 时,闭环特征根为负实根,呈过阻尼状态.4.10=K 时,闭环特征根为一对重根,响应为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5.10>K 时,闭环特征根为共轭复根,响应为衰减振荡.6.开环增益K 可有根轨迹上对应的0K 值求得.0K 为可变参量绘制的根轨迹,称为常规根轨迹.二、根轨迹的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设单闭环控制系统框图如图:通常有两种表示形式: A .时间常数形式:∏∏==++=ni imj j s T s K s H s G 11)1()1()()(τ图4-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R (s )C (s )H(S)G(S)B .零、极点形式:∏∏==--=ni imj j p s z s K s H s G 110)()()()(则,系统特征方程:1+G(s)H(s)=0 ⇒ G(s)H(s)= -1 ⇒ 幅值条件: |G(s)H(s)|=1相角条件: ∠G(s)H(s)=±(2k+1)π, k=0,1,2,…考虑开环传递函数一般形式:∏∏==--=ni imj j p s z s K s H s G 110)()()()( ,因此幅值条件:1||||110=--∏∏==ni imj j ps z s K 或 ∏∏==--=mj jni izs p s K 110||||相角条件:)()(11∑∑==-∠--∠mj ni j jp s zs =±(2q+1)π, q=0,1,2,…说明:幅值条件与K 0有关,而相角条件与K 0无关。

因此,凡能满足相角条件的点必然满足幅值条件;而满足幅值条件的点不一定满足相角条件!因此,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步骤是:先找出S 平面上满足相角条件的点,并把它们连成曲线;然后根据实际需要,用幅值条件确定相关点对应的K 值。

例子:P107,例4-1。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闭环特征方程:1)()(110-=--∏∏==ni imj j p s z s K上式表明了系统闭环极点和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基于这种关系,就可以根据开环零、极点的分布确定闭环极点的位置了。

根轨迹是根据系统的开环零、极点去绘制的。

在下面的讨论中,假定所研究的变化是根轨迹增益值K 0,但是当可变参数为系统的其他参数时,这些基本法则仍然适用。

这些基本法则绘出的根轨迹,其相角遵循 1800+2k π条件的称为1800 根轨迹;其相角遵循00+2k π条件的,称为00 根轨迹。

规则1:(对称性法则)根轨迹对称于S 平面的实轴。

规则2:根轨迹的分支数、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分支数等于特征方程的阶数,为n 条;根轨从n 个开环极点出发,其中m 条终于开环零点,(n-m)条终点在无穷远处。

∏∏==--=mj jini zs p s K 110||||, K 0=0为根轨迹的起点 s = p i∏∏==--=n i imj jps zs K 110||||1, K 0→∞为根轨迹的终点j 或s →∞规则3:根轨迹在实轴上分布:实轴上某线段右边的实零点和实极点总数为奇数时, 这些线段就是根轨迹的部分。

规则4:根轨迹的渐进线n-m 条趋向无穷远的根轨迹可由渐进线决定:渐进线的倾角为: ,2,1,0)12(=-+±=q mn q a πϕ渐进线与实轴的交点为:开环零点数开环极点数开环零点的实部之和开环极点的实部之和--=--=∑∑==mn zp n i mj ji a 11σ例1: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2)(3()2(3)()(2++++=s s s s s K s H s G ,求渐进线和与实轴的交点。

解 (1)系统的开环极点为0,-3,(-1+j )和(-1-j ),它们是根轨迹上各分支的起点。

共有四条根轨迹分支。

有一条根轨迹分支终止在有限开环零点-2,其它三条根轨迹分支将趋向于无穷远处。

(2)确定根轨迹的渐近线 渐近线的倾斜角为14180)12()12(-︒⨯+=-+=q m n q a πϕ 取式中的q =0,1,2,得φa =π/3,π,5π/3,或±60°及-180°。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114)2()1130(111-=-----+--=⎥⎦⎤⎢⎣⎡--=∑∑==j j z p m n m i i nj j a σ规则5:根轨迹的分离点、会合点、分离角:两条以上根轨迹的交点。

分离点和会合点必须满足方程00=dsdK ----必要条件 分离角----根轨迹离开重极点处的切线与实轴正方向的夹角分离角=rq π)12(+ , r 为重根数,q=0,1,2… 例2:已知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64)(1()1()()(20++-+=s s s s s K s H s G ,确定根轨迹的分离点。

解 :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0)1()164)(1(02=++++-s K s s s s即:1)164)(1(20+++--=s s s s s K利用0/0=ds dK ,则有0)1(16242110322340=+-+++-=s s s s s ds dK 解之可得,分离点d 1=0.46 和 d 2=-2.22。

规则6:根轨迹的出射角和入射角:出射角:从复数极点出发的角度。

入射角:到达复数零点的角度。

P116, 图4-13:取靠近4P 的点i s ,由相角条件:()()()()()() ,,,,2101243211=+=-∠--∠--∠--∠--∠q q p s p s p s p s z s i i i i i π 4p s i →时,则:()()()()()()143424144412z p p p p p p p q p s i p -∠+-∠--∠--∠-+=-∠=πθ一般情况,出射角:()()⎥⎥⎥⎦⎤⎢⎢⎢⎣⎡-∠--∠+=∑∑≠==nk i i i k m j j k pkp p z p 11πθ同理,入射角:()()⎥⎥⎥⎦⎤⎢⎢⎢⎣⎡-∠--∠-=∑∑=≠=ni i k m k j j j k zkp z z z 11πθ规则7: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两种方法: (1).用劳斯判据求(2).将ωj s =带入特征方程求解例3: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1(2)()(++=s s s Ks H s G ,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解 根据绘制根轨迹的法则,先确定根轨迹上的一些特殊点,然后绘制其根轨迹图。

(1)系统的开环极点为0,1-,2-是根轨迹各分支的起点。

由于系统没有有限开环零点,三条根轨迹分支均趋向于无穷远处。

(2)系统的根轨迹有3=-m n 条渐进线渐进线的倾斜角为3180)12()12(-︒⨯+=-+=q m n q a πϕ 取式中的q =0,1,2,得φa =π/3,π,5π/3。

渐进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13)210(111-=--=⎥⎦⎤⎢⎣⎡--=∑∑==m i i nj j a z p m n σ 三条渐近线如图4-13中的虚线所示。

(3)实轴上的根轨迹位于原点与-1点之间以及-2点的左边,如图的粗实线所示。

(4)确定分离点: 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022323=+++K s s s即:)23(2123s s s K ++-= 利用0/=ds dK ,则有:0)26(2123=++-=s s ds dK解得:423.01-=s 和 577.12-=s由于在-1到-2之间的实轴上没有根轨迹,故s 2=-1.577显然不是所要求的分离点。

因此,两个极点之间的分离点应为s 1=-0.423。

(5)确定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方法一 利用劳斯判据确定劳斯行列表为 3s 1 2 2s32K 1s326K-s2K由劳斯判据,系统稳定时K 的极限值为3。

相应于K =3的频率可由辅助方程0632322=+=+s K s 确定。

解之得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为2j s ±=。

根轨迹与虚轴交点处的频率为41.12±=±=ω方法二 令ωj s =代入特征方程式,可得:02)(2)(3)(23=+++K j j j ωωω 即:0)2()32(22=-+-ωωωj K令上述方程中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等于零,即:0322=-ωK ,022=-ωω 所以 :2±=ω 3=K 系统的根轨迹如图所示:规则8:闭环极点的和与积.系统特征方程(n>m 时)为 闭环极点的和:()开环极点之和和∑==ni i p 1闭环极点的积:()()∏∏==+=mj i ni i z K p 101积可利用此性质判闭环极点i s 的分布情况 一些i s 变化后,另一些i s 会做相反变化.例4:在例3中,确定根轨迹各分支上每一点的K 值S 平面σωj根据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当从开环极点0与-1出发的两条根轨迹分支向右运动时,从另一极点-2出发的根轨迹分支一定向左移动。

当前两条根轨迹分支和虚轴在K =3处相交时,可按式3)41.10()41.10(-=-+++j j x σ(开环极点0,-1,-2之和;即和为定值)求出后一条根轨迹分支上K =3的点为οx =-3。

由(4)知,前两条根轨迹分支离开实轴时的相应根值为-0.423±j 0。

因此,后一条根轨迹分支的相应点为3)423.0()423.0(-=-+-+x σ所以 ,οx =-2.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