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塑造
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
论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一、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1、政治态度比较明确。
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比较鲜明,政治情感趋于理性,主流积极向上。
他们饱含爱国主义情怀,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改革进程,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尤其对与自己有切身利益的问题思考较多。
在问及“你对现在的政治制度的看法”时,多数大学生认为“是好的,但要完善”;在问及“你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时,42.8%的大学生选择“充满信心”,45.1%的大学生选择“较有信心”。
2、政治理论素质相对缺乏。
大学生在繁忙的专业课学习与缤纷的社会活动之外,几近无暇参与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能力不强。
在问及“政治信仰”的确切含义时,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示不清楚。
76.4%的同学不知道校团委理论研究会的职能,即便是理论研究会成员,经常参加理论学习的也仅占28.2%。
3、政治参与热情降低。
高等教育由往日的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使得大学生的优越感、成就感逐渐淡化,亦不再像前辈那样激进狂热、豪情万丈,积极充当“社会精英”的角色。
在问及“你是否有当人大代表的想法”时,46.4%的大学生选择“有”,41.2%选择“现在没有”,12.3%选择“从来没有”。
4、政治信仰出现淡化倾向。
在问及“你的政治信仰”时,48.2%的大学生选择“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有29%的大学生选择“个人主义”,22.8%的大学生选择“宗教或其它”。
在访谈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即使是选择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一些学生,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也是脱节的,这样的政治信仰不是真正的信仰。
调查还显示,只有12.5%的大学生把信仰共产主义作为入党动机,令人忧心。
二、大学生政治信仰不高原因首先,各种思潮价值观的冲击。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大量新兴事物和思潮出现,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某种意义上被边缘化;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引起人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使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各种思想大量涌现、多样并存,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
当今大学生如何看待政治信仰
当今大学生如何看待政治信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榜样,也许这些都是很随意的,但我觉得政治信仰应该是很严肃、很庄严的事情。
在我的理解中,政治信仰,是对一种政治理想的笃信、追求与自觉。
政治信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植根于我们的内心,同时政治信仰又是扎根于社会之中的,它是现实生活的内化和人们道德人格的升华。
我们当今大学生是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之下的,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青年,我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和幻想。
可以说我们从不必为生活烦恼忧心,也体会不到老一代人的艰难和困苦。
但是,虽然如此,我们的政治态度应该说还是比较鲜明的。
我们饱含爱国主义情怀,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改革进程,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尤其对与自己有切身利益的问题思考的比较多。
我们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到国家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学会了从国情出发,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和看待问题,审视形势。
同时,我们也积极肯定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的成就,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因为我们是大学生,所以繁忙的专业课学习与缤纷的社会活动自然是少不了的,而且还占据了我们很大一部分生活,大家有时间的时候或者上网,或者忙于逛街,再或者浪漫的谈恋爱,我们差不多无暇参与政治理论学习,因此政治理论能力不是很强,政治信仰也就很容易出现淡化的倾向。
如果被问及“政治信仰”的确切含义时,我想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表示不清楚吧。
由此可见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已经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象。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想,首先应该优化课程安排,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大学生,学习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所以优化课程安排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是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度、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的有效途径。
其次要提供一个参与平台,提高大家的参与意识。
要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只有做了才能有认同,才可能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与主动性。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原因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存在的问题一是政治信仰的模糊化、边缘化;二是在政治取向上存在着较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其原因根源于市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政治体制的改革不完善、外来文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还有学校思政教育的陈旧和苍白、个人认知水平的参差不齐等。
标签: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原因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
信仰是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和持有。
”[1]而政治信仰是指:人们对理想的政治制度、政治目标或理想的政治境界所持有的态度和信念。
是以某种政治价值为终极价值追求的精神生活的模式,是在对既定的政治形态的价值认同基础上,进而奉为自己言行准则并身体力行的精神支撑。
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政治理性,是社会政治生活中人们政治行为的行动指南。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通过调查,当前大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绝大多数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着正确的政治态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关注;对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表示认同,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满信心;基本上大学生都认为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高潮,取得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诚然,虽然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健康积极的,在看到这些主流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还有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有缺失的。
这部分大学生的数量尽管不多,但必须引起重视,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缺失主要表现在:1、政治信仰的模糊化,边缘化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开始产生怀疑,并对其进行抛弃。
当前有部分大学生搞不清楚我国是在搞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更有甚者认为我国应走资本主义,才能更好的发展社会。
2、在一些政治取向上存在着较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最为明显的是在入党动机和学生干部选择上。
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现状分析及提升途径探究--以北京化工大学信息
- 141 -作者简介:陈言良,男,河南周口人,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现状分析及提升途径探究——以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陈言良,张 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0029)摘 要:大学生党员作为我们党的新生力量和国家人才支撑,应该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
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对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系统地讨论了大学生党员在世界多极化、价值观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存在的入党动机多元化、政治意识不强、理论知识薄弱、基层党组织教育缺乏系统性、创新性等问题,同时通过探索提升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的有效途径,从而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使大学生党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现状;有效途径一、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培养的重要性(一)大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决定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水平据统计,每年在高校中发展的学生党员总数超过了全国党员发展总数的1/3,青年学生党员已经成为党的中坚力量,可以说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重视,可以说青年学生党员已经成为表达政治主张和政治诉求的新生力量,青年学生党员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体现了我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而政治信仰作为学生党员发展水平的核心成分,有助于学生党员明白为什么学习和为谁服务的根本性问题。
无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从国家社会发展角度来讲,青年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都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二)有利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夯实思想之根基,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
当前 , 在市场体制 、 息社会 、 信 多元文 化 、 民主政治条件
下, 社会发展 呈现多样化 , 大学生信仰 及价值取 向呈现 出多 样性 、 矛盾性与从众性的趋势 。总体上看 , 当代青年大学生信 仰的主流是好的 、 向上 的, 积极 但部分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出现 了偏差 。如何有效地加强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 引导青年大学 生树立正确 的信仰 ,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重要内容 。
接 受 时 由于侧 重点 的 不 同 ,反 映在 他们 的崇拜物 上也 体 现 出 多 元 性 。⑤ 信仰 , 作为道德 的高级存 在方式和 固有属性 , 是人生 和 社会发展 的重要精 神支柱 。表现 为社会成员 对一定 的世 界 观 、 生观 、 人 价值 观等观念体 系的信 奉和遵循 , 是统摄 、 导 指 其他一切意识形态的最高意识形式 。①在大学 生的个性 中, 信仰处 于个性倾 向性 的最高位 置 , 对需要 、 兴趣 、 理想 和世 界观起支配调节 的作 用 ,决定着 大学生心理 活动的方 向和 效能。 其次 ,社会 主义市场经 济的确立 明确 了我 国经济改 革 和发 展 的 目标 和 方 向 ,极 大 地 促 进 了经 济 改 革 和建 设 的 发 展 , 是, 但 市场经 济在发 挥资源 配置 的重 要作 用的同 时 , 其 功利性原则 对青年大学生树立 和选择信仰 却产生 了重大影 响, 部分大学生 出现信 仰不坚定 、 信仰功利 化和世俗化 的趋
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 想是社会 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的 指导思想 和理论基础 ,它决定 着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 性质和方 向。中 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 同理想 是社会主义核心
多样化 和个 体特色化 的准则 ,是推进社会 与个体发展 的思 想基础 与保 证。它为信仰教 育指 出了正确 的价值理念并提 供 了可靠 的理论依据和强 大的精神动力 。它包括马 克思 主 义指导 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 , 以爱 国主义 为核 心 的民族精 神和 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 时代 精神 ,社会 主义
“中国梦”背景下当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仰培育路径探析
中 共 中央 总 书记 习 近平 同志对 “ 中 国梦 ” 的诠 释 , 既 饱
含着 对 近代 以来 中 国历 史 的深 刻 洞悉 , 又 彰 显 了 全 国 各 族 人 民 的 共 同愿 景 , 为 党 带 领 人 民 开 创 未 来 指 明 了 前 进 方
因为 信 仰 具 有这 些 特 点 , 才 使 人 永恒 不 变 地 追 求 它 、 向往 它, 促 使 当代 青年 大 学生 在追 求 信仰 的过 程 中产 生 了无 穷
并从 思想 引领 、 文化培 育 、 实 践 成 才 三 个 维 度 系统 构 建 大 学 生 理 想 信 仰 培 育 体 系提 出 了建 议 措 施 。 关 键词 : 中国梦 ; 大学 生 ; 信 仰
作者简介: 徐 徐, 丽水 职 业技 术 学 院讲 师 , 教 育 学硕 士 , 主要 从 事政 治 学 、 思想政 治教 育理 论 与 实践 等领 域 的研
意识 弱 化 的现 象 。 “ 中国 梦 ” 的 实 质 蕴 含 了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体表现 和组成部分 , 因此 “ 中 国梦 ” 既是 个 体 梦 又 是 国 家
梦 。再 次 , “ 中国 梦 ” 是 中 国与 世 界 的 统一 。 “ 中国梦” 其 实
是 我 们 中华 民族 的“ 复兴 之 梦 ” , 但是它的实现 , 不 同于 以
堂箜塞堡 垦塑墼!
总第 4 6 0 期
‘ ‘ 中国梦 ’ ’ 背 景 下 当代 青 年 大 学 生 理 想 信 仰培 育路 径探 析
口 徐 徐
摘 要 : 十八 大后 , “ 中 国梦 ” 为 中国社 会 的发 展 赋 予 了重要 意义 。 当代 青年 大 学 生是 实现 “ 中国 梦” 的 生力 军和 中 坚力量 。 “ 中国梦 ” 使 得 当代 青年 大 学 生理 想信仰 培 育 的历 史 时机 更 为成 熟 , 给 大 学生理 想信 仰 带 来正 向影 响 ,
谈谈你对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与政治信仰的认识
谈谈你对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与政治信仰的认识当前,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热情高涨,每年以十万计的人数递增。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入党动机与政治信仰教育不仅关系到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但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难以彰显,反映出一些大学生入党动机不够纯正,而入党动机又直接呈显出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状况。
由于部分学生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信仰不明确,表现出种种不正确,不成熟的入党动机。
分析这些入党动机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综合矫正。
是保证大学生党员的质量,最终确保党的纯洁和形象,确保党的事业真正后继有人的大事。
大学生中产生不成熟入党动机政治信仰不明确的原因其实也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因初涉政治生活的不成熟性,当代大学生入校时一般为18 岁左右。
他们年纪轻,社会阅历浅,在中学阶段忙于升学拼搏,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根本宗旨理解不深,对社会思潮和社会不良现象缺乏政治鉴别能力。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
表现出一种初涉政治生活的不成熟性,这是产生不良入党动机的根本原因。
(二)、经济体制变革中的竞争压力影响。
大学生就业体制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个人条件是否优越成为择业成功的关键,大学生于是争相为个人形象镀金镶银。
许多用人单位把是否是党员干部作为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信号。
学生党员干部往往被抢手的单位录用,并安排到重要岗位。
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把入党作为目标,希望自己的政治面貌一栏能在大学毕业时填上“党员”二字。
(三)、社会转型中价值失衡的折射。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观念表现出选择的多样性,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的矛盾性,价值观念的断裂和不连续,必然折射到当代大学生中。
使自我意识较强的大学生很容易滑向价值主体的“自我化”痛恨以权谋私,自利自私,但又感到奉献精神苍白无力,处于一种“我奉献而他人不奉献就会吃亏的”困境。
谈谈大学生的信仰问题
谈谈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信仰是人类精神的动力和支柱。
信仰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类人生观成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由于受一些消极社会现象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信仰方面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因此,为了使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坚定科学正确的信仰,使其健康成长,必须发挥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整合社会各种力量,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为其价值观的形成和正确信仰的最终确立创造必要的条件。
宗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一部分。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宗教,始终居于社会上层建筑的顶端,它同政治、法律、道德艺术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宗教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宗教对于整个社会影响的一部分,影响的途径和形式多样:表现为宗教文化在大学校园的传播;表现为大学生对宗教认识和态度的变化;甚至有个别大学生的入教、信教的等等。
(一)大学生接触或者信仰宗教的状况1、家庭的影响。
笔者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信教者中,家传的比较多,有些人信教程度是很深的。
因为有宗教信仰传统的家庭很容易让生活其中的个体皈依该宗教温州地区宗教气氛比较浓,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影响都比较大。
而且有些宗教影响的历史也比较久远,在一些家庭里形成稳固的宗教传统。
作为家庭成员的大学生容易受到这方面的熏染。
2、大学生个体方面的因素。
其中包括个体的认知水平、生存状况、精神状态、心理需求等等。
很多学生既没有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对社会迅速的变化和当前社会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的状况又感到困惑而不能得到很合理的解释。
又由于在校期间面对学习紧张与压力或者经济上的困顿或者面对就业难题和毕业后的社会压力无所适从。
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宗教以其天堂理想的美好形象吸引了他们,同时宗教所宣传的道德观,使他们感到找到了心灵归宿和精神寄托的港湾,于是在思想上观念上信服和皈依宗教。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的分析
有69。7%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信仰。不了解信仰的比例占42。42%,一般了解信仰的比例占45.45%。在认为那种人生才算成功的问题中,有60.61%的学生认为家庭美满才算成功,其次才是金钱和事业,但这并不是说明学生对事业和金钱的忽视,在进一步的交流中可以发现,学生大多认为事业及金钱是追求家庭幸福和身体健康的手段,而非生活的根本目的,这也反映出学生的理性思考和现实主义倾向。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过去我们在开展信仰教育中的悬空化,导致部分学生厌恶欣阳教育,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区分类别来看,女大学生对“家庭美满”的追求明显高于男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分析
摘要当代中国大学生,肩负着时代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及责任,他们胸怀什么样的人生追求,持有何种价值信仰,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都有莫大的影响,更及民族的振兴和世界的未来息息相关。然而,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因为多元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及价值信仰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一些危机,有些人没有明确的人生追求,而信仰也更偏向于现实主义。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成员,对于大学生是否有明确的追求及信仰,追求及信仰是否正确,不仅及个人日后的发展有直接联系,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及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牵涉。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树立明确的人生追求,那么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为指导方针,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确定正确主流的价值观念,把他们锻造成为新时代具有蓬勃向上气象的新型大学生。本次调查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例。男女比例均衡,各年级层次均有.以调查问卷的结果为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5、对宗教的认识比较模糊,但较为理性.
论中国当代青年信仰
论中国当代青年信仰许立宇 201341310242 电气2班内容摘要:中国当代青年对信仰概念模糊,大部分的人缺乏信仰。
中国从抗日建国时期起,便不乏有人才辈出的有理想,有信仰追求的的青年。
如今时代变迁,对民族信仰也越来越被埋没。
当代大学生迷茫混沌,缺乏个人信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并且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政治体制和法制的不健全日益凸现出来,中国当代青年应当从各个方面提高信仰,要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本我心态,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只有这样,中华名族才有希望,只有这样,伟大祖国的未来,才有指望。
关键字:信仰民族教育青年(一)何为信仰--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什么是信仰呢?从广义的定义上来说: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
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从定义上可以看到,信仰很明显不局限于宗教。
他还可以包括中国古代信奉玉皇大帝,西方人信奉的上帝。
还有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的思想,甚至那些鬼神论,奇门遁甲术都可以算做信仰。
国外的什么黑格尔哲学,马列主义等也都算得是一种信仰。
(二)中国当代青年是否有信仰?如果有,又是什么信仰?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当代人的信仰太多了:有为国争光,为民请民的;有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努力奋斗,追求人生价值的;还有娱乐至死,游戏人间的。
正所谓“人上一百,各种各色”,当代社会俨然一个五光十色的大杂烩。
从单个人的层面来讲,这种现状是历史进步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个性解放的一种外观表露,也符合多元文化的精神内涵。
然而,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说,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现状。
无论为国争光,为民请民的,还是努力奋斗,追求人生价值的,我们都称之为大英雄。
这类人对社会的发展,对时代的进步,都是有益的。
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
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摘要: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科学的、积极向上的。
但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出现了偏差。
如何有效地加强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帮助和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因此,青年大学生的信仰不仅关乎自己的成长发展,而且关乎祖国的前途与未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引导和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并把培养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来抓。
因此,研究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在多元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从总体上看,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好的、科学的、积极向上的,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同时也应该看到,在部分大学生的信仰选择中也存在着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思考和着力解决。
(一)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1 多数青年大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调查表明,当代青年大学生在选择信仰对象时,多数都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且具有坚定的意志。
始终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女大学生占了42.9%,始终坚信和原来不信现在信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男大学生占了44.9%(以下本文数据均来源于重庆市委重大调研课题“信仰问题研究”)。
这表明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主流的好的、科学的、积极向上的。
2 多数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调查中发现,在问及“你对马克思主义了解多少”时,多数青年大学生都表示有所了解和比较了解,如表2所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占了74.2%,这表明当代青年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比较关注马克思主义,这是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
3 多数青年大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发展的关键期,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用什么理论能解决这些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及培养对策
信仰是信念的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信仰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和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
[1]后者就是本文所主张的信仰。
从功能上信仰可分为:政治信仰、道德信仰、宗教信仰、人生信仰等。
其中政治信仰是国家主导信仰。
从人对信仰的正确认识上,信仰可分为:唯物主义信仰和唯心主义信仰。
美国学者安东尼·奥罗姆指出:“国家建设的核心是确立和维持一套共同信仰。
”共同的信仰可以让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为了共同的社会理想而奋斗,从而提升民族的凝聚力,为国家的事业添光彩。
信仰是人的精神寄托与支柱,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坚强与奋进,引导人们战胜困难、迎接挑战。
信仰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找准自己的位置。
同时,信仰也关系着国家、民族、社会的未来发展。
一、大学生信仰的内涵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和历史的责任。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
由于大学生缺乏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他们的免疫力不强,容易把网络世界的客观影响变为自己主观的信仰认知。
如果是形成了腐朽思潮和错误的信仰,这将会给大学生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影响。
因此,高等教育的信仰培养使命以培养青年学生在政治上、道德上、文化上、人生上形成科学信仰为主要内容,使青年学生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在政治上使大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确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崇高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理论指南。
树立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对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刘振亚(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224002)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及培养对策摘要:高等教育的信仰培养以培养学生在政治上、道德上、文化上、人生上形成科学信仰为主要内容,使青年学生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之塑造大学生政治信仰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之塑造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浅析【摘要】当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一直以来党和政府的关注重点。
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这个工作的核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的体现,符合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中国实际国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使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政治信仰;大学生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解决好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尤其是正确的政治信仰的确立,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保持稳定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家未来和政治体制的延续,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推动社会主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问题,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辨别力,增强政治敏感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
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其分析角度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1.政治信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涵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中之重是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
因而,我们必须理解这三个核心概念的涵义。
政治信仰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群体或个人,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社会政治理论坚定不移的相信和追求。
政治信仰在本质上不仅反映了信仰者对人类社会应然状态的理解和在未来社会中的理想确定性,是社会群体或个人的政治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对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状况的反映。
通俗地说,政治信仰就是笃信崇拜某一种政治观点,某一种主义,某一种思想。
那么究竟何谓思想政治教育呢?一般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关于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调查报告(重庆工商大学)
关于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调查报告唐鱼2012032312 人力资源管理。
调查时间:2014年5月18-2014年5月20日调查地点:重庆工商大学南岸校区调查对象:重庆工商大学及其他高校在校大学生调查人数:共46人,经筛选确定了40人(男女各半)调查方式:网上问卷法(把问卷发给各个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朋友)调查人:唐鱼一:调查背景和目的:青年,尤其大学生,在历史的舞台上曾经以饱满的热情,浓烈的政治信仰参加救国救亡运动;而今,新中国成立已经60多年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如何?为此,我同样以一名大学生的身份,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展开了调查。
二:分析报告:1:(1)政治面貌构成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知道,接受调查的40名大学生中,有4名预备党员和36名共青团员。
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面貌构成成分是比较先进的,多数为共青团员,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表明大学生的政治基础是很好的。
(2)是否知道政治信仰在40名大学生中,有37名大学生表示知道一些或者基本知道什么是政治信仰,这表明大学生对政治及政治信仰的关注度是很高的,体现了大学生的政治热情。
(3)对党的宗旨以及国体政体的熟悉度应该说来,大学生们对党的宗旨和国体政体的熟悉程度是比较高的,这是一种政治基础意识的良好修养,展现了大学生作为一支特殊群体的优良政治素质。
2:共产主义是否能实现的认识这个结果中,25人认为共产主义可能会实现,有7人认为不可能实现。
这个结果值得我们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们对共产主义信念的不确定甚至动摇。
3:对马克思主义实际作用的态度上图很清晰地告诉我们:有一半多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前进的有力思想武器,这是值得欣慰的;但同时,也有45%和3%的同学认为作用很小甚至没有作用。
这个巨大的反差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将它明晰地阐释给大学生并得到他们认可。
4:(1)对西方多党制和议会制的态度多数大学生表示对西方多党制和议会制的优劣问题是不清楚的,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们的理性,但同时又表明大学生们对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的认识不够。
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的意义和对策
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的意义和对策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和国家未来的信仰及其凝聚力和软实力。
认清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的深远意义,反省我国目前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引言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他们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无论是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还是对国家、民族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不仅是面向未来的一代,又是我们国家的精英群体。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个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主流信仰的强弱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
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的历史使命,他们的信仰状况需要特别关注,并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及教育引导,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具有极大的科学意义。
一、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的意义什么是信仰?《辞海》给信仰下了一个定义:信仰是人们“对某种宗教,或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
”从根本上说,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指导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的意识形式。
从大学生个人的价值来看,信仰的缺失,犹如在茫茫的大海航行中迷失了方向的小船,找不到幸福的彼岸在哪里,“心归何处”的绝望情绪随之而生。
从民族的发展来看,信仰的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民族凝聚力,怎能确立起共同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艰难转轨之中,没有人文精神的支撑,没有坚定的信仰和价值追求,社会如何和谐,民族何以复兴,国家如何富强?(一)树立正确信仰对大学生个人的意义大学生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性的群体。
从年龄上看,他们已进入青年期,思想敏锐,可塑性强,正是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从个人素质上看,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与判断力,容易学习到、感受到并接受到新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xx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塑造一、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塑造乊价值政治信仰,是人对理想的政治制度、政治目标或理想的政治境界所持有的态度和信念,是以某种政治价值为终极价值追求的精神生活模式,以及对既定的政治形态的价值认同基础上,进而奉为自己言行准则幵身体力行的精神支撑。
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政治理性,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人乊政治行为指南。
大学是青年大学生政治观念体系形成的关键时期,客观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准确把握其政治信仰变化的趋势和存在问题,加强政治信仰的塑造,对于青年大学生的人栺全面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有利于培养合栺接班人。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发展和现实社会政治需要,为此,要求青年大学生须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是大学生对理想的社会政治形态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执著追求,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思想意识。
如无政治信仰,人就会止步于当前的政治现状,形成对特定政治目标接受或同意的心理,丧失对政治现实的批判态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对实用人才的需求,使得一些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观念呈现淡化趋势,其价值观趋向实际,注重眼前利益,注重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重于实际技能的学习,忽视对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关心新知识、新技能,弱化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理想、信念逐渐淡化。
因此,应及时加强科学的政治信仰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雄怀天下、志在报国的政治信仰。
其二,有利于推动现代民主政治文明发展。
政治信仰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支撑一个政党、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青年大学生所表现的“信仰危机”,反映了社会政治从神圣化向世俗化的转变,而对政治观念体系的信仰淡漠,也就意味着对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的运行原则的淡化,这对现代民主政治发展是不利的。
培育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目的,在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政治秩序稳定,为将来社会的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政治信仰一旦处于不坚定状态,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就会颠倒,现代民主政治就很难向前发展。
所以,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构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阵地,以解决好为谁培养人,为谁服务的问题。
其三,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
政治信仰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群体或个人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政治理论坚定不移的追求,幵反映未来社会理想的政治价值取向,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关键在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与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
所以,塑造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其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支柱。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正是靠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支柱作用,才战胜了各种困难险境,幵创造了今天的并福生活。
帮助青年大学生建立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仸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源泉。
实践证明,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源于政治上的坚定和实践上的自觉。
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对科学理论是否有坚定的信仰。
科学的政治信仰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青年大学生这个群体一旦失去科学的政治信仰,就会失去理想信念,也就没有对社会核心价值追求的动力。
二、以真理指导行为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塑造乊根本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了人类文明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而成为科学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源于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实践,经过实践反复检验,成为发展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塑造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就是对其政治理念、政治思想、政治倾向、政治行为等综合认知程度、态度和情感的提升,达到对真理的坚信不疑,以此来影响和指导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行为。
高校开展政治信仰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当代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通过真学、真信,达到真懂、真用。
真学,就是在理论的实际运用上肯下工夫,用所学的理论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只有将理论学习与客观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学得进、学得深、学得好。
例如,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要使当代青年大学生弄清弄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
真学,是钻研和精通前提,信仰和运用是基础,传播和践行是条件。
真信,即矢志不渝地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
对待科学理论,学习而不坚信,就等于没有学通;钻研而不坚信,就等于没有钻透;懂得而不坚信,就等于不是真懂。
是否“真信”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能否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变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及方法。
构建大学生政治信仰,重心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真信”,形成一生为乊学习和工作的精神动力。
真懂,即融会贯通地掌握科学理论,从感性层面到知性层面再上升到本质层面对政治制度、政治目标或理想的认知,把主观政治形态和所持有的态度、信念,转化成政治追求和精神支撑。
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由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转变,对于部分青年大学生心理感受的困惑与茫然,只有将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用科学理论体系来解释实践,系统学习和把握,认识其在发展中的阶段性,才能逐步化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认识误区。
真用,即结合实际运用科学理论,将真理作为青年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使其行动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应用真理。
所以,青年大学生只有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当今中国和世界,才能达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在社会转型期,多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容易使人的政治信仰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冴,所以,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质,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感性升华到理性,才能面对各种风浪的考验,明辨是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开发具有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
三、以价值凝聚力量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塑造乊关键价值,是社会意识具有的属性和能力,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仸何社会意识都具有指导人在社会中如何生活和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青年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事物、现象采取的态度以及作出的各种反应,是以对该事物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由此产生对自我的社会角度或身仹的理性确认,构成了个人、社会行为的持久动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
价值体系是由一定社会崇尚和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
在社会的多种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就是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
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塑造的关键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行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以此来形成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同。
青年大学生只有接受自己民族特定的政治信仰,才能认同政府所倡导的政治取向和基本的政治价值观,幵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从而使其对执政党和政府具有高度的信仸。
中共十六大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乊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就是要通过形成价值共识和完成价值整合,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团结力和创造力。
尤其是在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来完成价值整合,化解社会转型中的价值冲突,可以最有效地增强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四、以情感鼓舞斗志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塑造乊基础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和内心世界的体验及反应。
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这个社会共同体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这种情感的产生,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个人与祖国依存关系不断认识的结果,是支配爱国行为产生的直接动因。
如果说领土、领海和领空是有形国土,爱国情感则是无形国土。
它似乎不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但却直接关系到民族精神和政治的稳定,仸何民族如果缺少这根情感神经就会失去生命力。
因此,以爱国情感维系稳定是塑造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基础。
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的起点与基础,也是塑造政治信仰的基础。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所以,唯有首先具备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才会激发人的爱国志向和爱国行为,才会对国家社会的政治体系及其理论学说认同、信服,进而奉为自己的言行准则幵身体力行。
故在塑造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过程中融入爱国情感,就是要潜移默化地培育对祖国故土、骨肉同胞和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形成对国家和国际环境的理性认识,从而实现爱国情感与理性爱国的有机统一。
情感的融入是情感与理性的辩证统一,情感犹如发动机,产生前进的动力;理性犹如方向盘,把握发展的方向。
爱国情感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准乊一。
只有实现爱国情感与理性爱国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才能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根本利益,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爱国情感也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体现在外敌入侵时,保家卫国奋起反抗、不怕牺牲的精神;体现在国家民族面临危难时,奋发进取的大无畏精神;体现在和平发展时期,为祖国繁荣昌盛努力拼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