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探究课
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4讲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
第44讲古代历史上的改革知识点一商鞅变法1.背景(1)经济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
②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②各国进行变法。
(3)军事: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4)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出现,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
2.内容(1)前期: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①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③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2)后期: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①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推广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③习俗:“塞私门之情”,移风易俗。
3.特点(1)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法律推动和巩固改革。
(2)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措施全面,中心是“农战”和“法治”。
(3)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4.作用(1)积极作用: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2)局限性:严刑苛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重农抑商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知识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2.内容(1)推行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2)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严惩贪赃枉法。
(3)迁都洛阳:为孝文帝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
(4)革除旧俗:仿汉制、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等。
3.作用: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国家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2.内容(1)经济上——富国之法①均输法: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物资。
②市易法:限制了豪商大贾控制和操纵市场。
岳麓书社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综合探究:中日近代改革比较 省赛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6课《综合探究:中、日近代改革比较》教学设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王珊珊【课程类型】综合探究课【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日两国近代改革的异同以及对各自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
通过解析史料、列表比较、组织课堂讨论、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比较、最后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培养叙述历史史实和形成历史认识的历史解释素养。
通过比较中日近代改革的异同,使学生了解中日两国国情差异所决定的各自实现近代化道路的不同特点,进而认识从根本上改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实现真正近代化的基本前提,同时在非常不利的国际环境下,只有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积极主动走向世界,才最有利于实现本国的近代化。
通过对中日近代改革的比较,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在必修1、必修2及选修1第14、15课已经学习了甲午战争、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等内容,对中日近代改革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具备了查找和收集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中日近代改革的异同。
【教学难点】感悟我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的曲折和艰难。
【重难点突破】自主学习法: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完成中日改革的相似之处并展示;材料分析法:通过解读材料,分析中日改革对近代两国产生的不同影响;合作探究法:生生合作、师生互动,探讨中日改革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设计思路】本课是一节探究课,所以在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检验方面可以在课下多做功课,课上对于课本材料充分运用的基础之上重点要进行材料的补充,重难点的突破,尤其注重过程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体现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注重在本课学习后学生的所得和感悟,体现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的功能,注重对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下)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 动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 重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
册】目录
0002页 0055页 0123页 0153页 0197页 0269页 0327页 0350页 0373页 0434页 0495页 0556页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他改革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1课 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 俗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8课 张居正改革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Leabharlann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 融合
高二历史选修课教学方式浅析——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为例
2013-2017 年 考 查 内 容 和 能 力 要 求 2014年考查内 容 卷 Ⅰ:魏 晋 法 律 改 革,卷 Ⅱ:南 朝 山 泽 管 理 制 度 改 革 ;考 查 能 力 要 求 : 考查全面获取有效信息并调动相关 知 识、说 明 历 史 现 象 的能力. 2015年考查内容:卷 Ⅰ:唐 代 币 制 改 革,卷 Ⅱ:清 朝 养 廉 银 制 度 ;考 查 能 力 要 求 : 考查全面获取有效信息并调动相关 知 识、说 明 历 史 现 象 的能力. 2016年考查内 容:卷 Ⅰ:清 末 军 事 改 革 卷 Ⅱ:唐 太 宗 谱 牒改革卷Ⅲ:北魏孝 文 帝 庙 号 改 革 卷 Ⅲ:北 魏 孝 文 帝 庙 号 改 革;考查能力要求:考查全面获取有效 信 息 并 调 动 相 关 知 识、 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2017年考查内容:卷Ⅰ:20世 纪 80 年 代 工 资 改 革 卷 Ⅱ: 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 革 卷 Ⅲ:隋 代 法 律 制 度 改 革;考 查 全 面 获 取 有 效 信 息 并 调 动 相 关 知 识 、论 证 历 史 问 题 的 能 力 . 从考查内容和能 力 要 求 不 难 看 出,全 国 卷 «历 史 上 重 大 改 革 回 眸 »的 考 查 具 有 以 下 特 点 : 1.从考点来看:近4年试题都出自考纲要求之 外. 这 就 给日常的教学带来 巨 大 的 挑 战,教 师 应 提 高 自 身 学 科 素 养, 在教学中应该广泛 选 取 典 型 材 料,并 与 必 修 模 块 相 结 合,帮 助学生构建相关时期的通史意识. 2.从设问方 式 和 能 力 要 求 来 看:主 要 的 设 问 方 式 集 中 在:原因、特点、内容、意义或作用等;考 查 能 力 要 求 主 要 集 中 在考查学生获取和 解 读 信 息 的 能 力,并 合 理 应 用 相 关 知 识, 理解历史事实,说明 和 证 明 历 史 现 象 和 历 史 观 点,对 论 证 和 探讨问题这一能力的考查比重也在逐步加大. 3.从分值来看:近五 年 都 以 “8+7”“6+9”的 形 式 出 现. 这就要求学生在答题时注意分值的设置,避 免 因 为 少 答 而 失 分 . 一 般 情 况 下 ,8 分 要 求 答 4 点 ,7 分 要 求 答 3 点 ,6 分 要 求 答 2 到 3 点 (视 情 况 而 定 ),9 分 要 求 答 3 点 . 二 、高 二 历 史 选 修 课 的 教 学 方 式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能强化课Ⅰ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商鞅变法(一)变法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3)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4)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2.具体原因(1)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变法内容 措施 内容影响 以农求富废井田、开阡陌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使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促进作用 加强集权 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的兵源得到保证 普遍推行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制订秦律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思想控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思想控制,也压制了人民的思想,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重大损失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三)变法评价1.积极作用(1)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备考资料]高考历史岳麓版 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 教案.doc
选考内容选考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商鞅变法1.背景(1)经济: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①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和自耕农等新的阶层。
②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3)军事: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形势下,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
(4)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5)各国变法: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改革;战国时期,李悝、吴起在魏国改革。
2.内容和特点3.影响(1)积极作用①政治上:沉重打击了旧贵族,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转型。
②经济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的下一步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2)历史局限①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刑。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③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关于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2)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3)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4)改革的措施是否得当,是否行之有效。
(能否针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进行、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否顺应民意、是否能贯彻执行)。
(5)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1)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岳麓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岳麓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选考内容 选修一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1 规律方法 2 典题示例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入不敷出”“税外之 税”“民变”等信息,从官俸、办公经费、社会矛盾等方面概 括原因。第(2)问,据材料中的“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等 信息,从提高官员收入、抑制腐败、减轻百姓负担等方面分 析。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 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 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规律方法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一、改革的规律性知识可以从以下几点掌握 1.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 整。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伴 而生。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改革的必然性。 2.从改革的进程来看,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关系 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 旧观念的抵抗,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 3.从改革的结果来看,改革有成有败。决定改革成败的 因素有:第一,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第二,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 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的高低与权力的强弱,以及改革 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全册教学课件
0002页 0086页 0139页 0159页 0185页 509页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他改革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全册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下)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全册教学课件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 动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全册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上)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全册教学课件
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全册教学课件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2020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全册教学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图片与历史语言:
“马背上得天下” 与
“马背上治天下”
——得出马背上的民族得天下后改革是历史必然。
诗歌: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现牛羊。”
——鲜卑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
统一北方后必须进行改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情境创设教学法 图示法
图文材料分析法
四、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引导课前预习 (二)搭建学生平台 (三)运用图表归纳 (四)精炼图文材料 (五)提升思想情感
(一)引导课前预习——设计课前合作探究题
探究从合作交流开始
——充分利用小组协作探究法
1、以“改革前的北魏”为题,总结孝文帝改革的 背景
2、以“你来说说孝文帝”为题,总结孝文帝生平。 3、你是否支持孝文帝迁都洛阳?请以角色带入
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比较北魏前后两个都城的石窟,它们在 形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五)提升思想情感——学有所得,适应不同层次学生
学了本课,你有何认识?请用一句话说明。
““野锐蛮意的改征革服,者不总断是创被新他,们与所时 征俱服进民是族民的族较文高化文的明精所髓征和服社。会”进步 的灵魂。”
学生有一定的制作幻灯片的能力。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创设情景法、阅读法、图示 法,历史材料分析法和运用PPT归纳历史知识法。
三、说师情与教法
通过接触课改的精神理念和在授课过程 中的实践,我已接受并掌握一些如何引导学 生发挥自主性参与课堂的教学方法。并且能 够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指导教学。
小组合作探究法 表格比较分析法 谈话引导法
高中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1 岳麓版选修1
一: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
1、古代改革的分类(按原因和性质) ①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 春秋管仲改革
②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的改革
秦国商鞅变法
③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革
隋以庸代役,唐租庸调制及两税法,北宋的庆历新政 和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改革,清的“推丁入亩” ④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 契丹、党项接受汉文化
• (2001年· 文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 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什 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 实质: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获得 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 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
三.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主要改革
(一)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②内容不同:俄国主要是废除农奴制;日 本主要围绕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来进行。 ③领导力量不同:俄国是以沙皇为代表的 封建统治阶级;日本是以倒幕派为核心的改 革派.(每点2分,合计6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同:
①时代相同:都处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 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本国落后的封建统治 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4、古代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 •
5、关于改革的评价:
(1)标准: 尽管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但标准只 有一个,即从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
(2)基本思路: ①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要求; ②然后再看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 或违背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要求 例:苏轼“唯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 以召怨天下。”试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 影响评说苏轼的这一观点。
• 结果: • ①南斯拉夫国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也出现了分 散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潮,民族问题也逐渐尖锐起 来。 • ②匈牙利成效显著,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经济平衡 发展,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 ③苏联的改革成效甚微,负面影响很大。 • ④中国人民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之 路,成绩斐然。 • 启示: • 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国情,选择并 完善建设道路。 • ②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其他 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课件(所有课时)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 革回眸教学课件(所有课时)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 革回眸教学课件(所有课时)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下)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 革回眸教学课件(所有课时)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 动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 革回眸教学课件(所有课时)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上)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 革回眸教学课件(所有课时)
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 革回眸教学课件(所有课时)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 革回眸教学课件(所有课时)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 革回眸教学课件(所有课时)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教学课件(所有课时)目
录
0002页 0048页 0103页 0141页 0196页 0245页 0263页 0265页 0320页 0394页 0448页 0522页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他改革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上)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 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 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目录
0002页 0034页 0089页 0134页 0203页 0231页 0262页 0313页 0407页 0443页 0464页 0502页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பைடு நூலகம்课 忽必烈改制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他改革
岳麓书社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综合探究:中日近代改革比较(市一等奖)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中、日两国近代改革的异同以及对国家的深远影响。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中日两国国情差异所决定的各自实现近代化道路的不同特点。
【本课设计意图】
1.通过对比、分析同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对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要
求的理解。
2.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体系,为高三一轮复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1.学生自主完成思维导图式学案。
2.教师总结学案,依托学案进行明治维新背景、内容、影响、性质的教学。
二、思维拓展:对比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异同
背景目的内容性质领导力量
洋
务
运
动
19世纪中期
明
治
维
新
三、助力高考: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
1. 时空观念的内涵: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共时态:某一或不同空间历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即历史的横向联系;
历时态:某一或不同空间历史的变迁,即历史纵向联系;
特定空
2. 高考怎
【2017高
24.图5
象反映了
A.区域位
B.争霸战
C.交通条
D.城市规
3. 我们怎
1)了
2)识
3)编
4)独
发。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部分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4)政治基础和纲领:改革派开展武装倒幕成功,建立明治政府, 以《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
2.内容 (1)政治 ①废藩置县,把全国划成 3 府 72 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的直接管 辖之下。 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 武士阶级的特权。 ③1889 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四、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经济上: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与西 欧国家有很大差距。 (2)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奴反抗此起彼伏,严重威 胁着沙皇专制。 (3)思想上:十二月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 要求进行社会变革。
(4)军事上: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 盾尖锐化。
3.历史作用 (1)经济方面: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 的繁荣景象。 (2)民族关系方面: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 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3)政治方面 ①缓和了社会矛盾,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封建统 治。 ②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模块四 选修内容 选修1 选修3 选修4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01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一、商鞅变法 1.背景
(1)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 六国。
(2)统治者的支持:秦孝公广纳贤士,决心变法图强。
2.措施 (1)政治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设立 20 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按军功 大小授予爵位。 ②建立什伍组织,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 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③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任免官员。 ④规定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
岳麓版选修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本讲小结课件
③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的改革:此类改革多
是以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接受先进文化为主体,如北魏 孝文帝改革等。
(2)改革的作用和启示 ①作用:中国古代改革从效果上来看,大都收到了明显成
效。管仲改革、商鞅变法都收到了富国强兵之效;北魏孝文帝
改革和忽必烈改革大大加快了封建化进程;王安石变法和张居 正改革一度改变了中衰局面。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有成有
不 挽救统治危机,部分地 同 目的 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调整生产关系 点 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 实质 一场封建化的改革 部调整的改革
相同点 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都有王权支持;都遭到旧势力 的激烈反对;措施都比较全面,都调整了生产关系
反馈检测
1 . (2013· 福建· 41A) 阅 读 下 列 材 料 , 回 答 问 题 。 导学号 26061510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 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 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 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 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 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 影响。
【答案】(1)原因: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府 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
③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④改革者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
梭伦改革
背景 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 扩大工商业奴隶主阶 核心内容 层、平民的政治权利 性质 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 结果 奠定西方民主政治的 基础和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高考採究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真题体验】1.(2018-课标全国【,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
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
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
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
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 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
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
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i[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9分)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汉武帝纪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三方面信息,针对设问进行对应性思考和概括。
第(1)问,可依据汉武帝改革前由皇帝纪年和诸侯王之年纪事的混乱状况发展为由中央统一纪年、确立年号制度的状况,即由混乱无序到统一。
第(2)问,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调用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维护国家统一''相关内容,并结合材料中的世界影响概括中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和对其他国家的积极影响。
答案(1)区别: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2)意义: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2.(2018-课标全国II,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
1977 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
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爰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
同年, 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
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
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 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
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9分)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时间节点和历程的信息,结合时间节点联系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1977年“和所学知识可得出“文革”对科技的破坏和对科技人才的摧残;由“1981年"和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再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等作答即可。
第⑵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国家科委成为……机构"“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可以从拨乱反正政策、社会风气、高考人才选拔、科技制度以及对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大业的推动等角度分析。
答案(1)背景:“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
(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3.(2018-课标全国III,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
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
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
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
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 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
根据《湖南保卫局童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
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
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7分)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辨析材料中对湖南保卫局设立前后的相关叙述,结合设问从不同角度分析相应问题。
第(1)问,既要注意外部因素,也要注意我国自身以及湖南当地的因素,回答时可依据材料中湖南保卫局设立前和设立时的叙述分别从西方的影响、清末治安的状况、地方官的重视以及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等角度分析。
第(2)问,需要结合材料从西方和日本的影响、创办主体等角度回答。
答案(1)原因: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
(2)不同: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
4.(2017-课标全国【,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 年9月,中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
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7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978年提出意见,到1985年进行改革"、改革内容中企业工资的规定、中央对工资的管理、以及“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老师给予适当照顾”、“改变脑力工作者报酬偏低的状况”等信息总结。
第(2)问,从旧有体制的革新、对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答案(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5.(2017-课标全国II,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广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
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 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
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 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
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一: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0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7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槿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等信息归纳得出。
第⑵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对此改革,,官吏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来分析说明;第二小问,根据这场改革的结果以及联系材料二对于改革的认识来说明。
答案(1)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
(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白姓习惯。
启示:改革既要除旧乂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
6.(2017-课标全国III,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 537 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二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
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
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9分)解析本题以隋朝法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论证、概括能力。
第(1)问,结合材料进行回答,由“以轻代重删繁就简“可知隋代法律减轻刑罚,简要不繁琐;由以《北齐律》为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取其折衷"可知,对前代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
第(2)问,从法律的演变,法律对隋朝发展的影响和对整个法律进程的作用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1)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2)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答题规律总结©= 一、改革的基本认识1•改革是统治者为巩固和完善某种社会制度而采取的革新。
(DU的:一般都是为了维护(巩固)统治。
(答题时需要具体细化,统治者发起这个改革想解决哪些社会问题,具体利益是什么。
)(2)改革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民族危机严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