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四个和谐
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和谐课堂的建立方式

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和谐课堂的建立方式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和谐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一个和谐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建立和谐的课堂环境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如果课堂氛围比较轻松,愉快,学生会更加乐意参与其中。
教师可以通过讲笑话、讲故事等方式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
还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的数学实例或者数学游戏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轻松的氛围,学生可以更好地打开心扉,乐意接受知识,从而使得课堂更加和谐。
二、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各不相同,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差异,不因为某个学生学习差距较大而给予过多的压力,也不因为某个学生学习相对较好而忽视其他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水平的范围内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使课堂更加和谐。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在提问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且畅所欲言,同时对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答一些数学问题,或者自己去编制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信心也会得到提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更加和谐。
四、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在小学数学中段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听取学生的想法和看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认真的回答和解释,同时也要多给予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使得课堂更加和谐。
五、注重团队合作在小学数学中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计算教学应抓好四个和谐

计算教学应抓好四个和谐罗山县教学研究室甘志远一、创设情境与适度铺垫的和谐传统的计算教学引入重视旧知识的铺垫,为新知学习扫除思维障碍,课改的课堂教学引入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研究问题提供丰富的、开放的、鲜活的、现实的信息资源,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我认为,铺垫很重要,也很必要,但应适度,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铺垫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情境创设也是必需的,但不可过头,并不是越花哨越好,过分追求花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能体现出数学味。
情境创设与适度铺垫应做到和谐统一,引入新课就会彰显特色。
例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应先让学生回忆:20、30、50里面各有()个十,反过来6个十或8个十是()个十。
再出示情境,引导学生到百花园里走一走,观察有哪些颜色的盆花,这些盆花是怎样排列的,最后让学生提出有关加、减计算的问题。
置身于这样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兴趣盎然;适度的铺垫,迅速调动学生认知体系中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认知,情境与铺垫的和谐,为学习新课做好了有效的准备。
二、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的和谐传统的计算教学着眼于算法的单一化和最优化,学生是无条件地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求异思维得不到发展,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
而现在的课堂,探索计算方法时,教师大胆放手,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
但有的教师一味追求多样化,还说: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方法,下面就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一节课下来,学生连基本的算法都不会,这样如何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呢?我想,应将学生自主探索的多样算法与教师引领算法优化巧妙结合起来,优化出合适自己的,并对今后后继学习有帮助的基本算法,讲清这种算法的算理,并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例如,人教版一下“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当学生列出10+20=30(盆)时,师问:你们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1)观察情境图得出:10、20、30,所以是30盆花。
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方法

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方法一、注重情感教育,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首先需要注重情感教育,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情感交流,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激励,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生之间的亲近和信任。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数学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讲述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对世界的影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向往心。
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在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出趣味性的问题、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等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启发式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从自主发现中获得知识,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三、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构建中,差异化教学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差异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去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空间中获得成长。
在差异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和测验,让学生在适当的挑战下学习,并获得成就感。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中得到满足,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四、生活化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构建中,生活化教学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四和谐”

在关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一个思维想象的无限空间。
具体地讲,课堂教学应达到四个“和谐”。
一是教师与课本的“和谐”。
课本是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方舟,教师要与学生同舟共济,方能达到共同的目的。
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深入,要设计好教法和学法。
授课时要浅出,要用与学生贴近的规范语言表达其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
就小学语文课文而言,由于它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为它的每篇课文都是一个“范例”),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都是通过一个个“范例”的学习来体现的。
因此,教师在教语文课时,先要弄清范例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大纲要求,便于教学时有的放矢,分“点”推进。
其次教师要站在编者、作者和学生的角度对课文进行三维分析,了解编者意图,理解作者感情,弄清学习难点,教授学习技巧。
教学时做到“动”“静”结合,倾情投入,倾心讲授。
第三引导学生读懂“导读”,从整体上把握一组课文的总要求,从而在教学中使其知识点和能力点得到落实。
二是师生关系的“和谐”。
作为现代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变“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
从而使教与学的关系达到平等。
其次是教师要有洞察力,知道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学习闪光点,明确知道每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一切按教育规律和自然规律顺其发展,教师因势而导,学生舒心而学,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
第三要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少一些失败的刺激;给学生多一些受尊重的感觉,少一些被挖苦的说教;给学生多一些正面引导,少一些反面的讽刺等等。
这样,学生就会视老师为长辈和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真正和谐。
三是学生与课本的“和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课本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使学生与课本“和谐”,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教学中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课本上来,使课本变成学生的朋友,让学生爱不释手。
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方法

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方法1. 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可以通过布置温馨的教室环境,装饰墙壁,展示学生的作品等方式来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团队合作,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2. 互动式教学方法: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而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通过数学拼图游戏、数学迷宫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利用故事、音乐等手段将数学知识融入通过趣味性的故事和音乐来呈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5. 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6.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数学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和抽象的学科,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动机和信念的培养。
鼓励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数学学习,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和兴趣。
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方法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构建一个充满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方法

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每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从教师、学生和课堂三个方面,探讨一下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方法。
一、教师的角色和方法1. 热爱数学,注重启发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首先要有热爱数学的情感,激情满怀地面对每一节数学课。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利用启发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等方式,感受数学的美妙和魅力。
2. 巧用教学手段,注重多元智能教学手段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工具。
在构建和谐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巧用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情境、故事情境、实物情境等,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多元智能。
3.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在和谐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思维、兴趣等方面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关注情感教育,注重情感沟通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要注重学生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在构建和谐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多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愿意开展数学学习。
1. 积极参与,注重主动学习学生在和谐数学课堂中要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参与课堂讨论等,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合作学习,注重团队精神在和谐数学课堂中,学生之间要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问题、互相交流想法等,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互助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在学习中要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通过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计算教学应抓好四个和谐

豁 镪
释
锄 熬 妫一 鬻 喾撼量
◎ 省县实学6 甘 河罗第验 4 梅南山一小 4 2 。 。
一
赣_
圈■ 霞 i
目 礴一 簟 幽 i
、
创 设 情 境 与 适 度 铺 垫 的 和 谐
种 表 达 形 式 或 书 写 格 式 , 计 算 的方 法 、 序 . 理 要 通 过 是 程 算 算 法 来 表 现 .算 法 又 能 体 现 算 理 . 统 的 课 堂 重 算 法 轻 算 传
质量呢?
结 果 计 算 教 学 的 目标 没 有 达 成 , 算 方 法 没 有 归 纳 , 算 计 计 技 能 训 练 无 时 间 . 认 为 。计 算 课 应 重 在 培 养 学生 的 计 算 我 技 能 . 学 生 理 解 算 理 、掌 握 算 法 后 就 要 通 过 一 定 的 训 练 当 形 成 技 能 , 后 可 解 决 一 些 简 单 的实 际 问题 , 点 检 查 计 随 重
会 造 成 顾 此 失 彼 、 不偿 失 的后 果 . 理 是 算 法 的 基 础 , 得 算 当 学 生 明 白了 算 理 后 . 师 应 及 时 抓 住 算 理 与 算 法 之 间 的 联 教 系 , 象出算法 , 样有利 于学生 归纳算法 , 握算 法 , 抽 这 掌 并 自觉 运 用 算 法 指 导 计 算 . 例 如 , 面 “ 十 数 加 、 整 十数 ” 教 学 , 上 整 减 的 当学 生 通 过 摆 小 棒 或 通 过 想 理 解 了 “ 0 就 是 1个 十 , 2 ” 是 2个 1” “0 就 十 , 个 十和 2个 十合 起 来 就是 3个 十 后 , 应 及 时 引 导 学 1 就 生 观 察 , 际 上 我 们 就 是 把 十 位 上 的 1 2相 加 , 为 1 实 和 因 + 2 . 以 1 =3 所 0+2 0=3 , 样 既 理 解 了 算 理 , 适 时 总 结 出 0这 又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显得十分重要。
只有建构起和谐的数学新课堂,才能引领学生徜徉在数学的乐园中,真正意义地栖居在数学课堂,体验到数学之奇,感受到数学之趣,领悟到数学之妙,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的活动。
一、“融和”是和谐课堂的基石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如果真诚对待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也会用坦诚来反馈,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要注重运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感情上联络。
课堂上,老师亲切和善的教态,善意的微笑,生动幽默的语言,鼓励的目光和神情,一个强而有力的手势,一声由衷的赞许,甚至一个默许的眼神,都会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教师应注意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如果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
西方的课堂,学生和老师围坐在一起,和老师打成一片,学生的积极性却受到了极大的发挥。
再看看我们的课堂,老师居高临下,学生正襟危坐。
因此,教师应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努力达到交融的最高境界,融入到学生之中,了解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使教学活动充满师生的激情,涌动着灵感,弥漫着人情味,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
1、把微笑带进课堂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有一次走进教室,只见几十个学生如野马归槽般奔进教室,个个满脸通红,手忙脚乱。
斯霞老师并未着急,而是面带微笑:“同学们,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看谁先做好。
有效课堂教学的“四个和谐”

有效课堂教学的“四个和谐”作者:孙业民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1年第04期一、师生关系的和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是同一起跑线上的探索者,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知识与认知水平去苛求学生。
教师应揣摩学生的认知过程,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体谅学生的学习困难,使师生处于一种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充满人性关怀和具有较高心理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的氛围中。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方式结构的和谐有效课堂教学主张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开放、动态、和谐、平衡的教学方式结构。
如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是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缺点是可能会相互干扰,降低学习效率。
个体独立学习的优点是注意力集中、无人干扰;缺点是缺乏交流合作,不能及时学习他人的长处。
教师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应实施均衡匹配的策略。
有效教学的方式结构常常表现为各种教学方式的和谐、平衡运用。
三、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和谐有效课堂教学既有赖于教师的优教,又有赖于学生的优学,两者和谐才能提高教学法的有效性。
首先,有效教学要求达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
第二,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和谐平衡。
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帮,只有两者和谐平衡,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第三,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和谐与平衡。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会教师“学会教学”的过程;有效教学既有赖于“有效教师”,又有赖于“有效学生”。
因此,有效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学有收获、学有发展,而且要求教师大胆探索教与学互相促进的教学思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不断提升专业成长。
事实上,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是很难实现的。
数学课堂中和谐构建

数学课堂中“和谐”的构建(讲座稿)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主要和大家交流关于数学课堂中“和谐”的构建。
构建和谐课堂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教与学最佳结合,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依托教材构建和谐在课改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依托教材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还需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
挖掘知识中美的因素,因为一切美的东西才是和谐的,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展示出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美,从而让学生领会到丰富的数学内涵,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图形的对称性》教学后,我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用圆规画出优美的各种图案,经过同学们的相互讨论,认真画图,学生画出了许多优美的图案,我加以整理,在学习园地上加以展出,并让学生共同评论,评出谁最美?谁最有创意?看谁能通过动手实践而得到这个美丽的图案。
同时课后布置了课外实践性作业,针对自己的个性爱好,为自己的房间设计一幅对称图案;也可以通过拼图游戏得到,学生顿时兴趣盎然。
这样,学生通过把图形的剪、拼、摆、等动手操作,拼出了许多美丽而简洁的图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此时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和谐美。
二、依托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学生能否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主体。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
(一)善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有错误的学生和“弱势”学生,营造“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因此首先要求师生间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互动关系,促进“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组织引导中,带领学生逐步建构和完善数学知识。
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方法

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一些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方法:1. 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设置丰富多样的教具、绘本、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变化,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倡导尊重与合作:营造一个相互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帮助和支持他们。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引导学生积极互助,共同解决问题。
3. 鼓励提问与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要耐心回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不评价错误,注重过程: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分强调学生的错误,而是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进行评价。
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
5. 细心照顾学生的情感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情感需求,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照顾。
遇到学生情绪低落或焦虑时,要适时提供心理支持,并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6.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师要设定具体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互相补充,共同完成任务。
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励学生更好地合作。
7. 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在适当的时间和范围内,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空间。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8.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采用课外拓展活动、实地考察、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学习数学,拓宽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需要教师的精心布置和指导,也需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与配合。
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和谐课堂的建立方式

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和谐课堂的建立方式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阶段,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建立和谐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在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建立和谐课堂:一、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在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来建立和谐课堂。
教师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关怀与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师生关系,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在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断地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学生在积极的互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精心的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项目式学习、个性化辅导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进步。
四、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建立和谐课堂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信任和尊重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五、注重学情分析,差异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建立和谐课堂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因材施教、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差异化教学等方式,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怎样让数学课堂更加和谐

怎样让数学课堂更加和谐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我们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主体作用形成的因素。
通过科学的、艺术的、能够抓住学生心灵的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
“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
”其中营造和谐课堂是主要途径。
一、正确理解“和谐课堂”1、师生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即知识传授、智能发展、品德发展、美的陶冶、行为的感染等,都要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才能实现,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体系,教师必须起主蝨作用,学生的灵魂要靠老师的灵魂去塑造,而教师的灵魂是从他们热爱教育事业、乐为学生奉献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中体现出来的。
教师千方百计地创条件,使学生在教与学、知以与能、德与智、智力因素与非知力因毒品、理与情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积极地探索。
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谐体现在老师主导作用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学生是知识的真正建构者。
因此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的内化,这是任何其它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该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均能获得正常的、健康的和谐的发展。
3、教师与学生各自的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和谐认知系统是指知识、能力等,动力系统是指兴趣、情感、意志等。
教师与学生在自身的良性循环和互相促进中得到提高,相互作用主要指师生之间从情感到知识的互相作用。
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的要素

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的要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国家需要和谐,校园同样需要和谐,课堂教学更需要和谐。
传统的课程强调的是知识的学习,而,现代课程理论注重的是兴趣、方法、习惯的培养。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那如何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呢?一、“师”与“生”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要巧妙地将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
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师生关系的和谐极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学中多给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讨论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做到对学生循循善诱。
二、“教”与“学”的和谐“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元素,它们的完美统一是和谐的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核心。
教师的“教”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才能发挥作用,逐步过渡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教师“教”的过程是交给学生一把“钥匙”,学生“学”的过程是探索如何去打开知识的“锁”,“钥匙”打开了“锁”,便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
三、环境与气氛的和谐新课程改革在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必须体现教与学的交融,重视教法与学法的相互转化;在教学结构上:必须体现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组合,必须体现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竞争学习和个体化学习的兼容并存,构建多边互动的课堂教学结构。
四、预设与生成的和谐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这里所说的预设指的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而生成则是指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
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摘要:生态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师推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的。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数学领悟,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层次。
关键词:生态课堂;小学数学数学生态课堂犹如溪水碰撞岩石,将一串串思维的浪花溅起,唱响一曲生命的欢歌,从而将心灵激荡;数学生态课堂又好似羊儿在绿地上自主觅食、自由咀嚼,诗意地栖居,在润物无声中感悟成功,享受成长。
其间,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精神、数学力量必定会伴随着知识一起增长!一、数学生态课堂是爱意无限的课堂纵观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课堂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学生就像春天的鲜花,婷婷玉立,抖擞精神。
而有的教师上课,课堂乌云密布,雷雨交加,学生就像是暴风雨中的麦苗,趴在课桌上,无精打采。
为什么同一个班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课,学生的学习情绪迥然不同?我认为这是爱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要像春风一样对待学生”,用真挚深厚的爱去换取学生心灵的钥匙。
课堂生态的基础是师生的和谐,而张扬师生个性的课堂才是真正和谐的课堂。
因此,在生态课堂中,我们倡导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必须把心中的烦恼和不快统统抛到九霄云外,用自己巨大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教学的责任感,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帮助,从而更好地学习新知。
如“比的应用”一课的引入教学:(课件展示一些图片后)师:你们看到了哪些景色,美吗?生1:我看到了春天,我们教学楼前杏树开花时的景色,太美了!生2:现在校园里的桂花开了,真香啊!生3:我们楼后面柿子树上一个个小灯笼似的柿子真惹人喜爱。
……师:这么美的校园需要我们怎样?生: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师:是啊,让我们的校园既整洁又美丽,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责任。
请看例题:305班和605班是友谊班,他们共同承担了面积为800平方米的操场的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生(口答):是400平方米。
数学课堂中的“和谐”

数学课堂中的“和谐”摘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学好数学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探讨促进数学课堂“和谐”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堂师生关系教与学“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需要和谐,同样校园、课堂教学更需要和谐。
在课堂教学中,它的范围很广:如师生和谐、生生良好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等。
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一、师生和谐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重视师生之间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
和谐的课堂,意味着学生能敞开心灵、激荡智慧、畅所欲言。
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
在这一交往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在这种多向性的活动方式中,如果师生关系和谐,那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人。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的关爱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成为前进的动力。
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应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
教师一定要注意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良好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课堂评价是根指挥棒,运用得好,对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教师应时刻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和深入探究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以评促学的和谐效果,让课堂充满激励。
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师如果真诚对待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也会用坦诚来回应老师,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二、教与学的和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而学生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一个探索者的角色。
教师的“教”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和谐的教学共同体。
数学有效教学中的四对“和谐关系”

数学有效教学中的四对“和谐关系”作者:陈力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9年第07期回顾数学课程改革实验过程,教师们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课改开始受“穿新鞋走老路”的制约,之后出现了“穿新鞋走弯路”的困惑。
这是由于教师们没有用辩证的眼光来审视教学改革,没有将传统中的优势与现代教学理念有机整合起来,导致了走极端的不和谐现象。
因此,如何进行辩证施教,以促进有效教学的和谐“发生”已成当务之急。
一、有效情境:“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在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只是形似而神离的“花架子”,存在“为情境而情境”的现象,阻碍了有效教学的“发生”。
因此,有效数学教学情境在形式上要富有情趣,内容上要思维含量高、数学味浓,并使两者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案例】教学“可能性”。
课始,教师讲述阿凡提的故事:有一天,一位糊涂县官,因为听信一位师爷谗言,把无辜的阿凡提抓了起来。
在审问时,他对阿凡提说:“明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时我这里有两枚签,一枚签上写着‘死’字,另一枚签上写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签,就按签上所写判你。
”老师讲后问学生:“如果让阿凡提来抽签的话,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学生争着回答:“阿凡提可能会抽到‘生’字签,也可能会抽到‘死’字签。
”老师接着说:“也就是说,阿凡提抽签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但一心想害死阿凡提的师爷却在两枚签上都写上一个‘死’字,这样让阿凡提来抽签的话,结果又会怎样呢?”学生激愤地说:“阿凡提抽到的一定是‘死’字签了。
”教师顺着学生的话说:“那也就是说阿凡提要想抽到‘生’字的签是……”学生马上接着说:“不可能。
”教师继续往下讲故事:看来阿凡提这次是死定了,幸亏阿凡提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四个和谐
数学生态课堂是针对一切不适合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针对不符合新课程理念而提出来的现代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科学、人文、自然、和谐”。
其中“和谐性”是数学生态课堂的显著特征,那么,在数学生态课堂中怎样才能做到和谐呢?笔者根据长期课堂教学探索,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和谐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微笑带进课堂,体现人文关怀。
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建立和谐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不能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去看待学生,苛求学生。
教师应揣摩学生的认知过程,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谅学生的学习困难。
师生关系应该维持在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友好、充满人性合作和具有较高心理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的氛围中。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成为当今数学生态课堂的一个明显特征。
二、教师语言艺术与问题表达的和谐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强调语言的表达,但追求的是言辞的清楚与流畅。
数学生态课堂中强调的却是语言的艺术,它要求数学教师使用数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动流畅的表达,如涓涓细
流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感到舒服熨帖;规范准确的数学符号,体现了数学公式的简洁性、概括性、科学性。
例如,幂的运算法则用数学符号公式表达是:aa=a,(a)=a,(ab)=ab。
这种准确、规范而又简洁的表达形式,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篇幅,而且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对概念深入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数学生态课堂中,教师还要巧妙使用幽默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幽默有趣,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趣,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
”在数学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使教师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教学高潮迭起,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
例如,讲“直线”的概念时,可以这样描述:“我们不妨把直线想象成黑板的边线无限延长,穿过高山大川,突破大气层好,经过星球,直到九霄云外而无穷无尽。
”经过这样一番描述,学生便兴趣盎然,直线这一概念也就显得更形象、逼真了。
当然,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幽默是相对严肃而言的,两者都要适度。
如果教师能善用形象化语言,就会把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参与活动与教师教学的和谐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张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
生主动获取知识。
因此,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方法的编导者和执行者,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参与活动与教师的教学并不矛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呢?
(一)确立自主努力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变换意见的参与者”。
同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
目标导学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能明确本课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认知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内心活动的最主要推动力。
其次,要以教师之情导学生参与之趣。
热情鼓励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
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
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提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使其外部活动逐渐转化为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数学活动。
(四)强化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增强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会学”,提高学习的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强调互动生成过程的数学课堂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失控性。
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是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
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
凡是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课堂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如果只是讲“动态生成”,而抛弃了应有的预设,或者远离教学目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学生想到哪教师就教到哪,那么,这种教学实际就是开无轨火车,是无效的动态生成。
同样,只讲预设,没有动态生成,教学就会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知识的挑战性和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活力就会受到阻碍和压抑。
所以,高效的数学生态课堂教学必须是预设目标和生成效果的和谐、辩证统一。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机智地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
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态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较高追求,它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而和谐则是生态课堂的集中体现。
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掌控,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和谐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