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归纳,推荐文档
第一、二章知识点2024-2025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核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地球及其宇宙环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地球在宇宙中(1)可观测宇宙: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范围:目前已超过137亿光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观测宇宙的范围还会不断扩大。
(2)天体: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分为恒星、行星、星云、彗星、卫星等。
恒星: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自身可以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
如太阳。
行星:环绕恒星运动,本身不发光的近似球状天体。
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等。
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有天然卫星和人造卫星。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3)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最少有两个天体)★层次: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
2.太阳系八颗行星(1)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太阳系太阳、行星、小行星、卫星等天体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3.地球是有生命的行星(1)目前,地球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
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自有生命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变化)2)自身条件: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大气层的存在(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球的大气保温效应)有大量的液态水(地球内部结晶水汽化及日地距离适中)第二节地球的形态1、地球的形状★(1)探索过程:天圆地方(猜想)→月食现象(逻辑推理)→麦哲伦环球航行(实践证明)→卫星照片(亲眼目睹)。
★(2)能证明地球球状的事实: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②月食现象;③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④登高望远;⑤地球卫星照片。
(3)形状: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 1 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完整word)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要点(星球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课地球形状和大小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臆想阶段(天圆地方)--推测阶段(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推测地球是球体)--验证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球体)--目睹阶段(加加林人类第一个目睹地球是球形的人)--测量阶段(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有:a站在海边看迎面驶来的帆船,先看到船的桅杆,后看到船身;b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可以发现地平线是弧形的。
第二课经纬网4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北N南S东E西W6经度和纬度7半球划分①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
从20°W向东到160°E的范围是东半球的范围;从20°W向西到160°E的范围为西半球。
②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0°纬线)是划分南北半球的依据,赤道以北是北半球的范围;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的范围。
8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纬度范围为低纬度;30°~60°纬度范围为中纬度;60°~90°纬度范围为高纬度。
(简记:三六九,低中高)9我国既在东半球,也在北半球。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第三课地球自转10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11自转方向:a侧视图自西向东 b 北极上空俯视图逆时针 c 南极上空俯视图顺时针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③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重点)。
13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时区比西时区大。
(精编)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和重点地图部分第一单元地球1.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人类对地球的认识:①天圆地方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地球卫星照片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4.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5.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级逐渐变短(随着纬度的增大,纬线长度变短),所有纬线自成圆圈,只有赤道平分地球,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所有经线与地轴构成一个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和为180度,一条为东经,另一条西经),且每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在地球仪上经线纬线可以画无数条。
6.北N;南S;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的是南纬。
东E;西W。
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
7.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定为0°纬线。
8.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9.在地球仪上,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
用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
10.判断一个点在南北半球,看这个点的纬度。
11.判断一个点在东西半球,看这个点的经度。
(经度小于20°,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在西半球;经度在20°~160°之间,什么经就在什么半球)12.人们习惯上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13.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新教材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知识要点让我们一同走进地理一、生活离不开地理1.地理与日常生活:o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不同地区的服饰特点受气候影响;各地的饮食特色反映当地的物产;不同的建筑风格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交通方式的选择也与地理条件有关。
2.地理与生产建设:o农业生产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制约。
工业生产的原料、能源、市场等也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
此外,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地理知识。
3.地理与风土人情:o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包括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宗教信仰等。
了解这些可以增进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o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o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发展适宜的产业和经济活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避免劣势。
3.综合地分析问题:o地理现象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分析问题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
4.具备地理空间观念:o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地定位和识别地理事物,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第一章地球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的形状o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o平均半径:6371 千米。
o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o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和经纬网1.地球仪o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o地轴:地球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o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是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是南极。
2.经线和纬线o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星球】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①古人凭借直觉和臆想提出“天圆地方”。
②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最早提出了地球是球形。
(不能通过日食来判断,日食是月球的影子)③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
④地球卫星图片使人们能够看到地球的全貌。
2.能证明地球形状的事实有:①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②月食现象;③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舰船,先见船帆,后见船身;④登高望远;⑤地球卫星照片等。
二、地球的大小1.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半径长于极半径)。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概念:人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并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作用: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面貌,查看地球表面的多种地理事物,还可以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二、经纬线和经纬度1.经线和纬线2.经度和纬度3.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30°、60°属于分界线。
三、经纬网第三节地球的自传一、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二、昼夜更替1.昼与夜是一个静止的概念,是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这一特性所决定。
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半即昼半球,另一半背向太阳则是夜半球,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
2.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因地球自转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昼夜更替的原因:①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②地球的自转。
三、时间的差异第四节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概况及地理意义二、四季的变化三、地球上的五带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区别★第二章 地图 第一节 地图基本要素一、方向1.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020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形状1.形状:两极稍扁,中间(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认识过程:3.地球形状的证据:①海边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②站得越高,看得越远;③月食现象;④麦哲伦环球航行;⑤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最科学直接)二、地球的大小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依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轴、北极、赤道、南极)二、经纬网1.经线和纬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又称子午线与地轴垂直,和赤道平行且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形状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圈(除极点外)指示方向南北东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皆为半圆不相等,从赤道向两级逐渐变短,赤道最长、南北两极最短为点示意图2.经度和纬度北纬 西 西南纬标注原因 为了区分每一条经线 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 标注起点 0°经线(本初子午线)0°纬线(赤道) 字母代号 东经-E ;西经-W北纬-N ;南纬-S度数分布规律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经度往东增大的是东经,往西增大的是西经以赤道为界,纬度往北增大的是北纬,往南增大的是南纬度数范围 东经0°-180°;西经0°-180° 北纬0°-90°N ;南纬0°-90°S 半球划分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分界线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以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分为东经、西经 0°- 30°为低纬度 30°- 60°为中纬度 60°- 90°为高纬度特殊线0°(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180°(日界线) 20°W 和160°E 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0°(位于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中心以北24千米处) 南、北回归线(23.5°S 、N ) 南、北极圈(66.5°S 、N )南、北极点(90°S 、N )度数往左增大是西经(W ) 度数往右增大是东经(E ) 90°N180°180° (N )东半球经度范围 赤道 0°(S )90°S3.经纬网①定义: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做经纬网。
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全册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全册共18页)第一单元地球(1)第1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地球是球形的人。
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3.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4.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
(2)登高望远(即站得高,看得远)。
(3)海天相接处呈弧线。
(4)月球被地影遮住的部分呈圆弧形。
【地球的大小】1.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A代表地球的极半径,长度是6357千米;(2)图中B代表地球的赤道半径,长度是6378千米;(3)图中C代表地球的平均半径,长度是6371千米;(4)图中D代表地球上的赤道,周长是40000千米;(5)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6)从上面的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①地球的半径;②地球的赤道周长;③地球的表面积。
第2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地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地球仪的用途: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表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还能够形象直观地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等现象。
3.地轴是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南极。
4.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就是赤道。
【纬线和经线】1.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纬线。
2.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经线。
纬线经线形状一个圆圈(南北两个极点除外) 半圆(相对应经线成圆,两者之和为180°)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相交南北极点)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相等度数的起点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度数的范围0°— 90°0°— 180°度数的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为90°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180°相同度数的区分方式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0°经线以东为东经“E”,0°经线以西为西经“W半球的划分赤道(0°经线)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小于20°W和小于160°E为东半球(小小为东);大于20°W和大于160°E为西半球(大大为西)【纬度和经度】1.为了区分每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叫纬度。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归纳教学内容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地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圆球体。
2.人类对地球的认识:①我国周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②我国东汉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③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④1961年苏联宇宙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3.地球的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课在地球以上认识经纬网1.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①北极——地球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②南极——地球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③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④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3.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级逐渐变短,到两级缩为点,所有纬线自成圆圈或圆点,只有赤道平分地球,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所有经线与地轴构成一个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度数和为180度,且每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在地球仪上经纬线可以画无数条。
4.经度与纬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给他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与纬度。
5.北N;南S;自南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减小的是南纬。
东E;西W。
自东向西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定为0°纬线。
7.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8.纬度:北半球:0°至90°N,南半球:0°至90°S。
经度:东半球:0°至180°E,西半球:0°至180°W。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星球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星球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星球版》的内容,具体内容:通过复习地理资料可以弄懂在课堂上没有理解或没有完全理解的七年级地理知识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
(一)海陆的分布1. 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通过复习地理资料可以弄懂在课堂上没有理解或没有完全理解的七年级地理知识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
(一)海陆的分布1. 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而海洋面积占地表的71%。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分隔,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屿,大陆与其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3.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大洲从大到小排列)4. 亚洲与欧洲大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作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5.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洋从大到小排列)6. 海洋的中心部分叫洋,海是大洋的中心部分。
海峡是介于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二)降水的分布与变化1. 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 在地图上将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3. 赤道多雨,两极少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量多,西岸降水量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少雨。
4.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的小山村,被称为世界"雨极"。
5. 太平洋东岸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降雨最少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干极"。
6. 测量降水量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三)世界的人口1. 人口增长的快慢,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星球地图出版社七年级的的地理上册的的知识提纲.doc
星球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提纲第一单元地球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 6371 千米;赤道周长: 4 万千米;地球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4、经线:经线特点:(1)经线的形状是半圆;(2)经线长度都相等;(3)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度:0°— 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 E 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 W 表示;经度变化规律:东增东经,西增西经,经度最大为180 度。
5、纬线:纬线特点:(1)纬线的形状是圆;(2)纬线长度不相等;( 3)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4)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 0°— 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 S 表示。
纬度变化规律:北增北纬,南增南纬,纬度最大为90 度。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 30°为低纬度, 30°— 60°为中纬度, 60°— 90°为高纬度。
7、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 W 和 160° E 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 200W 以西到 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 20°W 或大于 160° E)20°W 以东到 160°E 属于东半球(小于20° W 或小于 160° E) 8、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 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9、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七年级星球版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星球版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一颗居住着人类的行星,它和其他行星一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被确定下来了。
首先,地球是扁球形的,在赤道处直径最长,而向极地方向逐渐缩小。
其次,地球的直径为12756公里,重力为9.8 m/s²。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己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每24小时自转一圈,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每365.25天公转一周,这就是地球的一年。
3. 地球的结构地球有三个部分组成: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它占地球直径的1%左右。
地壳中的岩石是最薄的,其中许多是海底的岩石。
地幔是挤压在地壳下方,通常被认为占地球质量的67%。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有两部分组成:外核是由液态镁铁合金组成,内核是由固态镁铁合金组成。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体。
大气层可以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同时还能吸收太阳光和热量。
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这两种气体占了大气层的99%以上。
其中氮气占了78%,氧气占了21%。
其他轻微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氦气、氢气以及一些水蒸汽。
地球的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地球上的水在各种形式之间循环的过程。
从海洋中蒸发的水成为水蒸气,在大气层中冷却后形成云,然后降落到地面上的树木、草地、河流和湖泊上。
一部分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另一部分成为河流和湖泊的一部分,最终流回到海洋中。
地球上的地理区域地球上的地理区域可以按经度和纬度分成不同的区域。
纬度是从赤道开始测量的,范围是0°到90°,赤道是0°,北极是90°N,南极是90°S。
经度是从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开始测量的,范围是0°到180°,所有经线都汇集在两个极点。
总结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如形状、大小、运动、结构和大气层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全题商务星球版精.doc
七年级 , 地理 , 上册 , 知识点 , 归纳 , 全题 , 商务 , 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地球1、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 1)麦哲伦环球航行;(2)看帆船出现的过程(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3)月食现象;(4)地球的卫星照片;(5)登高望远(站得高看得远)。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3、纬线经线定义与赤道平行的圆。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
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赤道最长,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特点相互平行;相交于南北极点;4、低纬度:纬度 0°~ 30°中纬度:纬度30°~60°高纬度: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判断:北纬(N)在北半球,南纬(S) 在南半球,赤道( 0°纬线)是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划分界线。
6、东西半球的判断: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划分界限;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小于 20°W、160°E ——东半球;大于 20°W、160°E ——西半球。
7、经纬度变化规律——向北增加的为北纬(N),向南增加的为南纬(S);向东增加的为东经(E),向西增加的为西经第三课第四课.地球的运动9、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定义方向周期地理意义自转绕地轴旋转自西向东约1 天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太阳东升西落公转绕太阳旋转自西向东约1 年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五带( 2)简单的时差计算。
①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北京在东八区)②经度每相差 15°,时间相差 1 小时。
③时间计算“东早西晚”( 3)地球的公转(4)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示意图:节气太阳直射点日期昼夜长短变化状况北半球南半球极地四周夏至北回归线6 月 22 日昼长夜短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冬至南回归线12 月 22 日昼短夜长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春、秋分赤道3 月 21 日昼夜相等昼夜相等昼夜相等(5)五带的划分:①依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球体”---不规则的球体。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①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首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②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③宇航员加加林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
④登高望远。
⑤看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3.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4万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1.赤道(0°纬线):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经线。
180°20°W 160°E 180°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所有的经线圈的和都为180°◇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极点◇◇过极点的经线有无数条◇4.赤道(0°纬线)划分南北纬度。
赤道(0°纬线)划分南北半球。
S◇在地球仪上,除极点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
◇5.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作用:标记地球上任何一地点的位置。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1.(自转方向在两级看是:南顺北逆)2.四季更替图越往北度数越大是北纬(N)越往南度数越大是南纬(S)春分3月21日12月22日23.5°S1、2冬季太阳直射赤道9、10、11秋季夏至6直射6、7、3.昼夜长短的变化示意图4.五带划分依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
第二章地图 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辨别方向的方法 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 ③在经纬网地图上,应据经纬网确定方向0°23.5°N 23.5°S 66.5°N 66.5°S 90°N 90°S热带 阳光直射 北温带 四季分明 南温带 四季分明 北寒带 极昼极夜南寒带 极昼极夜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春分3.21 冬至12.22 23.5°N 0° 23.5°S 夏至6.22 秋分9.23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3.比例尺=☆图幅相等: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略;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
星球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2、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历史性事件) 地球卫星照片(最科学) 4、★地球是球形的证据:(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新课 标 第 一 网(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5)麦哲伦环球航行;麦哲伦是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6)卫星照片5、 地球的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纬线和纬度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E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 )。
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向西增大的是西经。
(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大家想一想,顺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 Eg.(1)(2)3、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逐渐增大。
4、★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和160°E 。
(大大为西,小小为东) 5、★中低高纬度的划分: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四、利用经纬网定位1、经纬网: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2、作用:确定地球表面上某一地点的位置。
3、方法:指明某一地点所在的地理坐标,即经度(东经或西经)和纬度(南纬或北纬) ★书写方法:Eg.(30°S,35°W )顺序不限,字母大写。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涵盖课本所有知识点)
目录第一章地球 (2)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3)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5)第四节地球的公转 (7)第二章地图 (9)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 (9)第三节地图的应用 (9)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10)第三章海洋与陆地 (11)第一节海陆分布 (11)第二节海陆变迁 (14)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16)第一节天气 (16)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19)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20)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21)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22)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22)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23)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24)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1522年9月,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今天,我们通过人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一眼就能看出地球是个球体。
2、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地球是球形的人.3、我国古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古人是凭直觉和臆想提出“天圆地方”的。
4、1961年4月,苏联东方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5、20世纪中期,人类进入太空。
通过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类终于目睹到地球的全貌。
1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够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3.假如你要驾船做一次远洋航行,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外,还需要携带哪些工具?4、比较赤道半径、极半径,你对地球形状有什么新的发现?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1、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面貌,查看地球表面的多种地理事物,还可以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因此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好帮手。
2、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作经线,又称子午线。
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3、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经度。
4、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星球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资料图文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证明地球是球体:①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②人造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③月食现象。
④在海滨观察远方驶来的轮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2.有关地球的数据。
地球的表面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3、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4、地球仪(要求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应的名称):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纬度越大纬线圈越小。
0—30度为低纬度、30---60度为中纬度、60---90度为高纬度。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本初子午线: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叫本初子午线,也叫0度经线。
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线。
5、东西半球划分的界限: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闭合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西经20度以东,东经160度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东经160度以东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6、为什么不用0°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假如用0°和180°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会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这样研究起来不方便。
7、经纬网、作用、用途。
经纬网: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组成的网络叫经纬网。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归纳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归纳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地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圆球体。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我国周代的“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东汉___提出的“浑天说”,___环球航行成功证实地球是个球体,以及1961年苏联宇航员___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地球的大小包括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课:在地球以上认识经纬网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北极是地球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是地球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地轴是假想的地球旋转轴,赤道是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经线与纬线是地球仪上的重要概念,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可以画无数条,并分别标定不同的度数,称为经度与纬度。
北纬是自南向北增大,南纬是自北向南减小,东经是自东向西增大,西经是自西向东减小。
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定为0°纬线。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纬度范围为北半球的0°至90°N,南半球的0°至90°S,经度范围为东半球的0°至180°E,西半球的0°至180°W。
在地球仪上,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而经线圈则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
人们通常将纬度0°至30°称为低纬度,30°至60°称为中纬度,60°至90°称为高纬度。
11,034米,是全球最深的海沟),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周围的南大洋。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地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二、大小1、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2、赤道半径:6378千米3、平均半径:6371千米4、赤道周长:40000千米5、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第二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仪表面的交点2、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仪表面的交点3、赤道:从地球表面到南北极点的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二、纬线与维度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2、纬度的定义: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不同的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叫做纬度3、纬度的判读:(1)赤道是0°纬度,是划分纬度的起点。
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
(2)北纬,用符号“N”表示。
越往北度数越大。
(3)南纬,用符号“S”表示。
越往南度数越大。
(4)在没有标示纬度符号的经纬网图中,越往北度数越大的是北纬,越往南度数越大的是南纬。
三、经线和经度1、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以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称子午线。
2、经度的定义: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不同的经线标上了不同的度数,叫做经度。
3、经度的判读:(1)国际上规定,已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2)以0°经线为界,往东为东经度,用符号“E”表示,0°经线向东至180°E是东经度的范围(3)以0°经线为界,往西为西经度,用符号“W”表示,0°经线向西至180°W是西经度的范围(注意:180°E和180°W是同一条经线,他们是重合的。
)(4)在没有标示经度符号的经纬网图中,越往东度数越大的是东经度,越往西度数越大的是西经度四、半球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星球版)复习要点一单元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比较经线、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定义长度形状指示的方向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圆形指示东西方向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线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半圆指示南北方向4.比较经、纬度: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度经线.)起始线度数划分表示字母纬度0°纬线是赤道赤道向北和向南各有90°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经度0°经线是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5.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确定某地是在南北哪个半球的方法是:①要根据该地的纬度来确定;②如果说纬度是北纬(N),那么该地就在北半球;③如果说纬度是南纬(S),那么该地就是在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确定某地是在东西哪个半球的方法是:①要根据该地的经度来确定;②如果说该地经度是东经(E)的,就与160°E比较,若大于160°E该地就在西半球,若小于160°E该地就在东半球;③如果说该地经度是西经(w)的,就与20°W比较,若大于20°W该地就在西半球,若小于20°W该地就在东半球。
[合记:>20o W>160O E的为西半球,<20o W<160o E的为东半球。
]7.纬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8.每隔经度15o划分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均采用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做为该时区的“区时”。
我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实际上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地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圆球体。
2.人类对地球的认识:①我国周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②我国东汉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③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④1961年苏联宇宙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3.地球的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课在地球以上认识经纬网1.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①北极——地球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②南极——地球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③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④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3.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级逐渐变短,到两级缩为点,所有纬线自成圆圈或圆点,只有赤道平分地球,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所有经线与地轴构成一个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度数和为180度,且每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在地球仪上经纬线可以画无数条。
4.经度与纬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给他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与纬度。
5.北N;南S;自南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减小的是南纬。
东E;西W。
自东向西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定为0°纬线。
7.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8.纬度:北半球:0°至90°N,南半球:0°至90°S。
经度:东半球:0°至180°E,西半球:0°至180°W。
180°W和180°E是同一条经线。
9.在地球仪上,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
10.人们习惯上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11.在地球仪上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等领域。
第三课地球的自转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自转的周期是一天,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天。
2.昼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不透明的物体。
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3.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这种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
第四课地球的公转1.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周期为一年,约为365天。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3.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
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4.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
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5.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
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6.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东至日。
东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7.人们根据不同纬度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5带(北寒带、南寒带、北温带、南温带、热带)。
热带地面获得的光热最多,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地面获得的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寒带地面获得的热量很少,终年寒冷。
有极昼、极夜现象。
8.北半球夏季,大部分地区日出早,日落晚,昼长夜短,正午时分太阳高度大;冬季正好相反。
9.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四季变化、地球五带的形成。
第二单元地图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1.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
2.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①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第二课地图的判读1.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作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常见的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
3.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图。
将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深线。
4.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点: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
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缓坡、陡坡: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5.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或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各种颜色,使得地表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清晰可见,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海拔,可以通过查看图中高度表来了解不同地点的高程。
第三课地图的应用如何正确选择地图:1、去商场购物→商场导购图;2、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公园导游图;3、外出旅游,确定行程→交通图;4、了解城市社区分布情况→城市社区分布平面图;5、了解某地地形→地形图;6、了解省区分布→政区图;7、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世界政区图地图家族新成员:影像地图,电子地图等。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第一课海陆的分布1.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而海洋面积占地表的71%。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分隔,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屿,大陆与其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3.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大洲从大到小排列)4.亚洲与欧洲大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作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5.四大洋:太平洋(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世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西洋(东西略窄、南北狭长,形状略呈“S”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洋从大到小排列)6.海洋的中心部分叫洋,海是洋的边缘部分。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通常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第二课海陆的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如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古代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有大量的煤矿,云南抚仙湖湖底发现古人类遗迹。
此外,人类活动也能引起海陆变化,如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陆。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以后大陆解体、分裂,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3.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4.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
张裂的地方常常会形成裂谷和海洋,挤压的地方则会出现高山、岛弧链或海沟。
5.七大板块:亚欧板块、大西洋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
6.全球90%以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第一课天气与气候1.天气指一个地方的短时间的变化,它是多变的,我们常用阴晴、气温高度、风力大小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稳定性。
3.判断天气和气候的方法:短时间为天气,长时间(超过三个月)为气候。
4.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云层运动状况的图像。
5.许多国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也公布对大气环境监控的结果,即发布“空气质量日(周)报”。
6.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空气污染指数越低,空气质量级别越低,空气质量状况越好,对人体健康越有利。
空气污染指数在0-50为优级,51-100为良级,101-200为轻度污染,201-300为中度污染,300以上为重度污染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
2.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4.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5.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的地方,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6.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另外,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7. 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海陆参差分布,加之陆地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都导致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地多。
8.气温值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气温的单位为℃,读作摄氏度;PM2.5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可被直接吸入呼吸道,支气管和肺泡,又被称为“隐形杀手”第三课降水的分布与变化1.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