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药煎服法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煎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其疗效,因此,必须了解中药的煎服方法。
1.煎药方法(1)煎药器具:以砂锅、搪瓷皿为好,忌用铁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2)煎药用水量:根据药物体积而定,一般以水浸过药面为度。
(3)注意事项: ①煎药之前,将药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使药物充分湿润,以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②一般药物均可同煎,煮沸后即改为文火,再煎15-30分钟。
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尽量减少易挥发成分的丢失。
煎1次倒出药液再同样方法煎1次(时间稍短)把2次的药液混合分2-3次服用。
③有些药物煎法特殊(处方必须注明),现介绍如下:先煎:贝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地坚硬,应先煎10-2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
如龟板、鳖甲、代赭石、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生石膏等。
后下:气味芳香的药,借其挥发油取效的,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5—10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散失。
如薄荷、砂仁等。
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或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要用薄布将药包好,再与群药同煎。
如滑石、旋复花等。
另煎;某些贵重药,需要另煎。
如人参、羚羊角等。
烊化:胶质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应单独加温烊化,再加入去渣之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拌搅,使之溶化,以免同煎时粘锅煮焦,影响药效。
冲服:粉剂或贵重药物,以冲服为宜。
如牛黄、麝香、三七粉、川贝粉等。
2.服药方法(1)服药次数汤剂,一般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病情重或老年、儿童遵医嘱。
(2)服药时间饭前约1小时服为宜;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急病不拘时间服;慢性病应定时服。
(3)服药温度以温服为宜。
但热证者可冷服;寒证者可热服。
中药的煎服方法

中药的煎服方法
一、煎药方法:
1.煎药工具:陶瓷锅、砂锅及不锈钢锅、其他锅不宜煎药。
2.煎药用水:以水质纯净、新鲜的自来水、井水,符合饮用水标准为好。
3.用水量: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水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
4.煎煮方法:①将中药放入锅中(须拆去有塑料袋的包装)后,加冷水药面并浸泡20分钟左右,再行煎煮,沸后可改用文火;每剂中药须煎煮2次或遵医嘱,首煎20-30分钟,二煎15-20分钟(每次煎煮药液150-200ML,儿童酌减),再将2次药液混合后,分上下午各服用1次。
②特殊煎药方法:先煎药——将先煎药先煎10-15分钟后,再入其他中药同煮;烊化药——将烊化药加入已煎好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后直接服用(此类中药不宜入煎剂煎煮);后下药——在其他中药即将煎好时再入后下药煎煮4-5分钟即可;冲服药——将冲服药加入已煎好的中药药汤溶化后直接服用(此类中药不宜入煎剂煎煮)
二、服药方法:
1.饭前或饭后1至2小时左右服用(滋补药宜饭前服;安眠药宜睡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宜空腹时服;健胃药和其他药宜饭后服)。
2.每天1剂,分2次服用。
药后护理及饮食禁忌谨遵医嘱。
中医常识:中药煎服法

服药方法
(二)不同药物服药时间 止泻药:及早服,泻止即停。 安神药: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 治咽喉药:少量频服。 治呕吐或药食中毒:少量频服。 驱虫药:清晨空腹服用。 泻下药:空腹服用。
服药方法
(三)具体服药方法 ➢ 每日一剂,分早晚或早中晚三次。每次200-250毫升。 ➢ 一般应温服。辛温解表药更应热服。 ➢ 药力较强的发汗药、药性峻烈的有毒之品,得效后应适可而止。 ➢ 病邪较重,防止拒药不纳,可以用反佐法服药,即热药冷服,寒 药热服。
汤剂类型 解表药
应用火力说明 应用武火速煎,“气足势猛”,药力迅速
一般药 应用文火和武火交叉煎煮,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滋补调理药
开始用武火煎沸,沸后用文火慢煎,使药汁浓厚, 药力持久
煎药方法
(五)煎煮时间 ➢ 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 20-30min,第二煎15-20 min。 ➢ 解表药、清热药煮沸后3-5分钟即可。 ➢ 滋补类药物,煮沸后再煎30-60分钟。
中医常识
中药煎服法
一
煎药方法
二
服药方法
煎药方法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1.首选瓦罐、砂锅。 2.其次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 3.不能使用铁锅、铜锅。
煎药方法
(二)煎前浸泡 1.标准情况下,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 。 2.煎前浸泡一般30~6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 药还可延长。水温以常温、温水(25~50℃)为宜, 忌用沸开水。
谢谢
煎药方法
(六)特殊煎煮方法 5、烊化:胶质类药物。如阿胶、蜂蜜、饴糖。 6、冲服:贵重药、细料药、入水即化或液性药材,用其 它药液或开水冲服。如三七、川贝、竹沥、芒硝。
一
煎药方法
二
服药方法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煎中药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通过将药材进行煮沸水煎煮,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从而发挥药效。
正确的煎药方法,不仅能提高药效,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正确的煎药方法。
1.药材选择与准备:首先,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药材,并确保材料的品质和新鲜度。
药材应选择完整、无虫蛀、无霉变和异味的品质优良的药材。
为了保持药材的鲜活度,可以选择新鲜的药材,避免长时间存放。
此外,还要做好药材的清洗工作,去除沙土和杂质,以免影响药效。
2.功效判断与配方确认:在煎药之前,要对中药的功效进行判断,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中药的配方。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症状,可以选择单味药或复方药的煎煮方法。
正确的配方和功效判断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疗效。
3.煮水准备:煎药时应选择适量的清水进行煮沸。
根据不同的药材和药方,可以选择不同的煮水量。
一般来说,1剂中药的药材与水的比例为1:10左右。
如果要增加药材的浓度,可以适当减少水的量。
煮水的品质也非常重要,应使用清洁、无污染的冷开水或凉开水。
4.药材投放和浸泡:将清水倒入煎药锅内,然后将药材放入煎锅中。
一般来说,先将坚硬的药材放入,再将容易糊焦的药材放入。
比如干鲜草药要先放,煮沸后再加入其他乌贼骨等粉末状药物。
投放时要保持药材的均匀分布,并尽量避免药材的重叠,以免影响药材的煎煮效果。
5.正式煎煮:将煎药锅放在炉子上,开大火煎煮,待水沸腾后将火调至小火,保持水的微沸状态。
在煎煮过程中,要时刻观察药材的变化,以免煮沸时间过长导致药物成分的破坏。
不同的药材和药物需要不同的煮沸时间,一般在15分钟到1小时之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调整。
6.煎药结束:煎药时间到,根据需要的浓度调整煎煮的水量。
如果需要浓缩剂量,可以继续煮沸,直至水滚至所需浓度为止。
煮药结束后,将药材的渣滓从药水中过滤掉,取得药液即可。
7.药液分剂:根据医嘱和需求,将药液分剂成各个剂量的份额。
可以根据病人的药量要求,将药液分剂到不同的容器中。
煎中药与熬中药的方法

煎中药与熬中药的方法中药的煎煮与熬煮是中药煎煮的两种常用方法,也是中医药制剂的主要方法之一。
两者都是将中药材加热煮沸后,将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以供服用。
下面分别介绍煎中药和熬中药的方法。
一、煎中药的方法:1、准备工作:首先要将需要的中药材配制好,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或是中药饮片的剂量进行配制。
2、洗净中药:将需要煎煮的中药材洗净,去除杂质和尘土,用清水浸泡片刻后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3、加水煎煮:将处理好的中药材放入煎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水量要根据中药材的不同而定,一般来说,草药比例一般是1:6-10,即1份中药材与6-10倍的清水。
4、慢火熬煮:将煎锅放在火炉上,用文火熬煮,要煮至水开后,再用慢火炖煮一段时间,让中药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出来。
5、过滤取药:将煮好的中药液过滤出来,去除杂质,取出澄清的药液,放在容器中备用。
二、熬中药的方法:1、准备工作:同样需要将需要的中药材配制好,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或是中药饮片的剂量进行配制。
2、洗净中药:将需要熬煮的中药材洗净,去除杂质和尘土,用清水浸泡片刻后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3、加水熬煮:将处理好的中药材放入煎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水量也要根据中药材的不同而定,一般来说,草药比例一般是1:6-10,即1份中药材与6-10倍的清水。
4、中火熬煮:将煎锅放在火炉上,用中火将中药煮沸,待煮沸后再用小火慢熬,一般要熬至水变浓稠,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出来。
5、过滤取药:将熬煮好的中药液过滤出来,去除杂质,取出澄清的药液,放在容器中备用。
总结来说,煎中药和熬中药都是中药制剂的常用方法,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火候和熬煮时间的长短。
煎中药要求火候较轻,一般用文火煮沸,而熬中药则要求火候较重,用中火煮沸后再转小火慢熬。
在选择煎煮方法时,需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适合的煎煮方法,以便将中药的有效成分充分提取出来,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药的煎服法

中药的煎服法中药汤剂煎服方法是否正确,直接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药物在煎煮时,应注意器皿,火量,火候,方法及服药时间等条件。
1、器皿:选用沙锅、陶器、瓦罐等,最好不用铜、铁、铝等金属器皿,以免引起化学反映,影响疗效。
2、用水量:放水量以浸过全部中药并高出2-3厘米为宜,煎后剩药液一茶杯(约300毫升左右)3、火候:煎解表药宜用急火或叫武火,煎的时间不宜长,迅速煮沸数分钟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补益药宜用文火久煎,水开后再煎40--60分钟左右。
文火特点: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
武火特点:火势急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快。
4、煎法:一般中药煎前先用温水浸泡30分钟然后再煎。
本着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一剂药可煎二至三遍,然后把药汁倒在一起分二至三次服用。
此外有些中药则需要特殊方法来煎。
1)先煎:矿石、贝壳类药物,如龙骨、牡蛎生石膏、、磁石、龟板宜打碎先煎20-3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
2)后下:含挥发油的芳香药,如沉香、藿香、薄荷、砂仁、白豆蔻等药可于其它药将煎好时下煎4-5分钟即可,以防止有效成分散失。
3)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浑浊及减少药物对消化道的不良刺激,如:赤石脂、车前子、滑石、旋复花、辛夷等先用纱布将药包好后在煎。
4)另煎: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鹿茸、虫草需另煎,以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收。
5)烊化:含胶质、粘性大,易溶易粘锅或煎焦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需要单独一次隔水蒸化分二次加入已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后服用。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药法:一般汤剂宜温服,解表药物要热服;治疗呕吐或药物中毒,每次服量要小,宜频服,用寒凉药治热性病证宜冷服。
用温热治疗寒证宜热服。
内服丸、散剂均可用温开水吞服,加酒是为其升提宣通,用淡盐水送服是为了引药入肾。
中药煎服方法

(一)中药煎法
2.用水
煎药用水以水质洁净、矿物质 少为原则,除处方有特殊规定 用水外,一般用井水、自来水、 蒸馏水或纯净水。
(一)中药煎法
另外煎药须用凉水或是凉井水,忌用 开水煎药,因为许多中药是植物类, 生物的外层组织细胞如果骤然受热, 会立即紧缩、凝固,蛋白质在细胞壁 上形成一层不可逆的变性层,使组织 内部的药物成分难以析出,影响药物 有效成分的利用。
中医护理
中药煎服法பைடு நூலகம்
(一)中药煎法
汤剂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其煎药方法 正确与否,是确保疗效的关键。为了使药物更 好地发挥疗效,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汤剂的煎煮 方法,如明代医家李时珍指出:“凡服汤药, 虽物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 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 家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亦云:“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一)中药煎法
1.用具:砂锅、瓦罐和陶瓷罐为佳 此类容器材质稳定,在煎煮的过程中不易
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受热均匀, 导热性能缓和,是较为理想的煎药容器。 此外,搪瓷、不锈钢和玻璃器皿亦可作 为煎药器具,但其传热较快,不利于药 物有效成分的析出,且散热亦快。
(一)中药煎法
忌用铁、铜、锡、铝等器具煎煮中药,因 为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化学性质不 稳定,在煎煮的过程中可与中药的化学 成分发生反应,轻则使药物中的某些有 效成分发生沉淀。药物有效含量降低, 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
中药炮制七种方法

中药炮制七种方法中医认为健康护理不仅要针对病症,也要处理健康问题,因此,中医提倡通过饮食调养,使病症早日痊愈,协助恢复健康。
据中医学,中药是有效的健康护理调理手段,通过调理身体代谢,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准确使用中药有利于获得痊愈,但是,如何炮制中药才能够发挥药效,起到最佳治疗效果,是需要特别留意的。
中药炮制方法有七种,分别是煎服法,汤服法、研末服法、发酵服法、粉末服法、凉服法以及宜兰服法,它们在中医治疗中有不同的应用。
一、煎服法煎服法是最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
该方法将药物放入水中,慢火加热,将药物提取物充分溶解,经一定时间后停火,再过滤,最后即可服用。
煎服法既可以使药物提取物充分溶解,也可以提取消炎调节剂,适用于治疗外科炎症类疾病。
二、汤服法汤服法也是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
汤服法是将中药放入锅中,加水加热,调入其它药物一起熬煮,熬煮到药物提取物充分溶解成汤状,即可服用。
汤服法是一种多药合用的方法,同时将多种中药混合汤服用,可以起到辛苦温补,调节内分泌,强壮免疫等作用。
三、研末服法研末服法是把中药切碎成细末,然后直接服用,方便快捷,无需汆烫即可达到服用效果。
切碎后的中药有利于药物提取物充分溶解,又不会影响原有中药的物性,可以适用于治疗凉血,营补等病症。
四、发酵服法发酵服法是把中药放入酵母中,经一定时间的发酵,细胞分解,生物降解作用,可以使中药活性物质充分溶解,提高药效,对于治疗发热、寒热、肝火过盛的病症有很好的作用。
五、粉末服法粉末服是把中药经过风干成细小粉末,直接服用。
风干可以保留中药的活性物质,同时又可以减少药物被宿主体内代谢,从而达到良好的疗效。
六、凉服法凉服法是把中药放进凉水中,用酸、碱等漂浮剂调化,经一定时间后停火,即可服用,好处是中药毒性减弱,容易被人体吸收。
适用于高毒成分的中药。
七、宜兰服法宜兰服法是将中药放入开水中,加热至不沸腾,待温度达到一定温度,停火,冲洗,即可服用。
新中药饮片的煎煮和服用方法

新中药饮片的煎煮和服用方法中药饮片作为传统中医治疗的一种形式,是将中草药研磨成颗粒状、片剂或胶囊状便于煎煮和服用的药物形式。
煎煮和服用方法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对于中药饮片疗效的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新中药饮片的煎煮和服用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好煎药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包括中药饮片、药锅、清水、火源等。
对于中药饮片煎煮方法有两种:传统煎煮法和电子煎煮法。
传统煎煮法是将中药饮片加入药锅中,注入适量的清水,然后用中小火慢慢煎煮,直到水量减少至原来的一半左右。
中途需要注意观察,及时补充煎药所需的水量,避免煎煮过程煮干。
煎煮完成后,将药渣倒入漏网,将药液倒入另外一个容器内。
电子煎煮法则是将中药饮片加入电子煎煮锅中,注入适量的清水,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一般来说,电子煎煮锅具有自动控制温度和计时器的功能,可以更加方便地掌握煎煮的时间和温度。
当煎煮完成后,同样需要将药渣和药液分开。
在服用中药饮片之前,需要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确定剂量。
一般来说,成人剂量为每次10克至30克,一天分2至3次服用。
根据需要,可以将中药饮片直接咀嚼服用,也可以将中药饮片放入杯中,注入适量的温水,稍加搅拌后饮用。
如果口感较为苦涩,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或枸杞等调味品以增加口感的可接受性。
在服用中药饮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避免与辛辣食物同时食用,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其次,在服用中药饮片期间需要避免食用油炸食物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最后,对于一些需要连续服用的中药饮片,应按时按量坚持服用,不可随意停药或减少剂量。
总之,正确的煎煮和服用方法是中药饮片发挥疗效的基础。
通过掌握中药饮片的煎煮技巧和规范的服用方法,可以提高药效的发挥,进一步促进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中药饮片的使用应该在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按照剂量使用,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疗效。
中药煎服方法

中药煎服方法
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忌用铁锅、铝锅、铜锅等铁器。
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加冷水浸泡30-60分钟。
煎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
在煎煮过程中,要注意适度搅拌,以免糊锅,同时也能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文火煎煮10-15分钟后,滤取第一次药液;然后加热水适量,依上法煎煮,取第二次药液。
将两次药液混匀,于饭前或饭后1小时,分2-3次服用。
特殊药物的煎煮
(1)先煎:打碎先煎,煎煮2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物,以使药性充分煎出。
(2)后下:在一般药物煎好时下,煎4-5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散失。
(3)包煎:用纱布将药包好,再放入药锅煎煮。
(4)单煎:又称另炖或另煎,某些贵重药物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同时煎煮被其它药物吸收,可另煎。
(5)烊化: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应单独加温溶化与药液兑服,或加入煎好的药汁中溶化后服用。
因其同煎时易黏锅煮焦,且黏附其它药,影响煎出率。
(6)冲服:散剂、丹剂、水丸、自然药汁,以及某些贵重药物或芳香药,需要冲服。
中药煎服法

中药煎服法一、普通中药煎服法①煎药用具:尽量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忌用铁、铝、铜器。
②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一般超过药面2-3厘米。
③(头煎)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至药液剩余一小碗,倒出。
④(二煎)再次加水,刚浸过药面即可。
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至药液剩余一小碗(200-300ml),倒出。
⑤两次煎出液分别服用或者混合后分成两份服用。
⑥每日一剂,煎二次(头煎、二煎),早、晚各服一次。
⑦饭后30分钟服药。
⑧晚上可以一次性煎两次,留一碗第二天早上加温后服用。
上班族早上也可以把药液装矿泉水瓶中带去公司,早餐半小时后加温服用。
附:先煎:先煎沸后30分钟加入其它药同煎;后下:煮沸后15分钟一次放入;包煎:用布袋装好与药同煎;烊化:一次隔水蒸化分二次兑煎好之药汁服;冲服:把药末分二次放在碗内,将煎好的药汁滤入碗内同服。
二、煎法中药在煎煮时,首先应注意煎药用具、煎药水量、煎药的火候及煎药的方法。
1.煎药用具: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因其导热圴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且价格低廉。
也可用搪瓷器皿、铝锅、不锈钢锅、铁锅、铜锅等煎煮药物。
2.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圴可。
用水量多寡有多种计算方法,但常用的是目测,煎药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另外一种以每克药材加水10毫升为标准来粗略估算需水量。
3.煎药火候:煎药火候分“武火”、“文火”。
武火指火势急,火力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化多的一种煎法。
文火指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一种煎法。
一般煎药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
但有些方剂如解表剂、清热剂、芳香药为主的方剂只用武火,不宜文火久煎。
而厚味滋补类方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味尽出。
此外附子、狼毒、乌头等有毒药宜慢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4.煎药方法:一般煎煮方法,首先将药物置于容器中,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盖放火上加热煎煮。
中药的古法煎煮及饮食禁忌

中药的古法煎煮及饮食禁忌中药煎煮方法(按古法《伤寒论》煎煮)1、任之堂中药一般只需煎煮一次。
《伤寒论》上煎药,大都也是只煎一道。
2、常规煎药,一包药加水1.5升(即三斤左右),相当于家庭常规用碗的六碗。
药多量大者,加水可稍多点,药少量小者,加水可稍减。
以水高处药面1到2厘米为准。
3、浸泡30分钟后,先用武火(大火)烧开,然后再改为文火(小火)继续煎煮约30到60分钟(具体时间请按取药时工作人员的交代)。
外感病的汤药,煎煮时间可稍短一些,滋补的汤药,煎煮时间可稍长一些。
4、有些药需要先煎的,如附子等,有些药需要后下的,如肉桂粉等,还有些要需要烊化的,如阿胶,这些都要按照要求来煎煮。
5、把药汁倒出来,大约剩下三碗(约750毫升),分成三份。
6、于三餐饭后半小时,各喝一份。
喝前要把药摇匀,沉淀物也要一起喝掉。
剩下的药,要注意放在冰箱里面冷藏,下次拿出来后要加热,然后再服用。
喝中药有哪些禁忌呢?(按古法《伤寒论》饮食禁忌)1、忌生冷。
凡冰冻饮料,生冷水果,凉水凉茶,都应该少吃或不吃。
因为生冷的东西都容易损伤身体的阳气正气,有很多病人不知道这点,以为水果能润肠通便,补充维生素,结果长期吃水果,吃到手脚冰凉,消化不良,心慌心悸,尿频尿急、反复感冒等,还有人运动大汗过后,就开怀畅饮凉水或冰冻可乐,结果几年下来,就喝出风湿病来。
这都是寒凉伤了身体的阳气。
2、忌粘滑。
比如糯米、鸡蛋、鸡肉、鱼肉,这些属于粘性的食品,吃进身体难消化,容易生痰生湿。
这些粘糊糊的痰湿,很容易跟病气交结在一起,不利于用中药排出病气,所以不戒口的话,药效就很难充分发挥。
这些粘性的食品人吃了不单堵塞胃肠胆道,还阻塞血管,导致胆囊炎,慢性胃肠炎,食道炎,心脑血管梗塞等疾病。
3、忌肉面。
最好能清淡饮食,若要身体安,淡食胜灵丹。
人身体要真正健康,最好是早餐跟晚餐都吃素。
因为早晨胃刚醒来,难于消化食物,饮稀粥最好,且多水分易消化吸收。
而晚上,人体将入睡,少吃肉的话,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中药的煎法

中药的煎法中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药的煎法就成为中医研究临床疗效的核心技术。
煎法是指把中药原料放入锅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煎煮一定时间,再按一定条件进行减少水分的过程,以获得理想的药液或药煎物的煎制技术。
煎法主要有:煎煮、拌煮、萃取、抽提、熔融、炒制、炼制、渗滤、干煎等,其中煎煮、拌煮、萃取、抽提是最常用的。
1、煎煮法煎煮法是把药物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弱火煎煮,一般可分为普通煎、强火煎、甜煎和淡煎等。
普通煎是把药物加水煎沸,用弱火煮,汤汁较厚,可不加甜物调和,用来治感冒、头痛、牙痛;强火煎是把原料放入锅中,加水煎沸,用强火煎,汤汁较淡,可用于治疗虚症一般症状,如头痛、盗汗、气喘等;甜煎是在煎煮的基础上加入蜂蜜等甜物,可用于治疗肝肾病的头痛、胸闷等;淡煎是把原料加水煎沸,用弱火煮,加少量的甜物调和,可以有效治疗脾胃虚弱的消化不良症状。
2、拌煮法拌煮法是把中药原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拌煮,然后煎减水,一般用来治疗呕吐、泄泻、消化不良等脾胃虚弱症状,可以把原料放在锅内,加适量的水煎煮,加入糯米,然后继续加热加温,调入调和汤,继续煮一段时间,汤汁较厚,具有温补脾胃的功效。
3、萃取法萃取法是把药物加入调和剂中,如蜂蜜、醋等,再放入锅中加热,调成饮料,萃取药物的有效成分,可以帮助肝肾功能衰竭的人,有效改善症状。
4、抽提法抽提法是把药物放入抽提器中,加入适量的抽提液,煎熬一段时间,抽出药物所含的有效成分,用来清热解毒,可以有效治疗痢疾、肝炎败血症等。
以上就是目前常见的中药的煎法,虽然传统的中药煎法对现代科学技术比较低下,但是却是由古老的技能,积累出的宝贵的文化,其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医学思想,令人值得研究。
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仍需要有耐心、实验、比较、变异等技术,才能在中药治疗中得到理想的疗效和效果。
同时,要求在使用中药时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就是要对病症、药物、煎制法等做一定的观察和记录,以做到有效控制,使治疗安全有效。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煎药必读

先煎
②某些有毒药物可经过先煎1—2小时达到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的目的。如附子、生草乌、生川乌等。附子、制川乌、制草乌先煎是为了减毒,先煎时间控制在 60~90 min 为宜。
降低毒性
研究发现,附子、制川乌、制草乌中双酯型生物碱性质不稳定,遇水、加热易被分解或水解其C-8 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 1 分子乙酸,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酯型生物原碱,即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其毒性为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的 1/200~1/500,毒性降低;再进一步水解,其 C-14 位上的苯甲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 1 分子苯甲酸,得到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即乌头原碱、中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其毒性仅为双酯型生物碱的 1/2 000~1/4 000,毒性显著降低。物碱水解过程如图 1 所示。
中药在煎药前为什么不宜淘洗?
煎药前不必用水洗药,因为某些中药含有糖和苷类等易溶于水的物质;还有些中药是经过炮制的,如添加蜜、醋和酒等,若用水洗,会丧失一部分有效成分,药物的气味会散失,降低药效。 另外中药在做成中药饮片前会净选和加工炮制,总灰分是达到国家标准的。
中药为什么要煎两次?延长时间煎一次可以吗?
中药在煎煮前为什么要浸泡?泡多长时间为宜
如果不预先用凉水浸泡,直接用快火去煎或者开水煎煮会使药材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以致阻塞药片毛细管的通道孔隙,水分难以进入而有效成分又难以向外扩散,故有效成分不容易煎出,药物的疗效不能充分发挥。以花、叶、草类等药为主的方剂,需及浸泡20-30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类等药材为主的方剂、需浸泡60分钟。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变。
加水量 现代算法 根据吸水率和蒸发量
加水量=吸收常数ml/g×饮片质量+预取药量ml+损耗量200ml k=1.5ml/g 1.3k0-0.9k0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液汤剂的质量,若加水不足会造成药材浸煮不充分,有效成分不易被煎出,溶出率相应降低;加水量过多,药汁浓度太低,浓缩可能会破坏部分药材的有效成分,不便服用,降低病人依从性。吸收系数与方剂的功效、方中药物的药性,质地、干湿度、粗细、品级、药用部位等因素有关。
最新如何正确煎煮和服用中药 正确方法指引

如何正确煎煮和服用中药正确方法指引中药汤剂是传统中药剂型之一,因其用药是根据不同的病人或同一病人不同病程发展阶段使用不同的方药,符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备受医师的推崇。
临床上也看到很多患者不懂煎煮中药,如所有的中药都是一个煎煮方法,甚至中药煎煮焦了加点水煮了再喝等等。
一个医生辨证辨病再准确,方药用得再好,如果病人不会或不知道如何煎煮中药,如何服用中药,其疗效就大打折扣。
1. 中药的选用一般要选用质量有保证的药物,要到正规医院或药店去购买药材。
相比某些诊所,很多医院的药材价钱较高,但其货源充足,质量有保障。
患者可根据需要抓药,过期的、霉变的或假药千万不要服用。
2. 器皿一般用沙锅,能用紫砂煲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但千万不要用铁锅等金属器皿。
3. 煎前浸泡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
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4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
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4. 用水一般说来,水要浸泡过药物一横指高左右即可。
煎煮时如果水被药材吸收而过少,可以再加入适量的水再煎煮。
5. 煎煮方法煎药时除按药方上指定先煎或后煎外,一般是先将药材饮片放入药罐,然后加水至超过药面约一横指,浸泡30-40分钟后置火上,先用急火(大火)煮沸,再用文火(小火)煎煮20分钟。
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
二煎一般煮沸后文火煎煮15-30分钟即可。
对清热解表药要用急火快煎法,一般第一遍沸后文火煎煮10~15分钟,第二遍沸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两次合并后趁热服用。
滋补药物煎煮时间须适当延长,小火煎1~2小时使其成为浓汁。
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免得有效成分沉淀在药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6. 服药方法一般来说,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3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中药煎服法
传统的方法,中药大都是煎服为主。
以下资料摘自网络,仅供参考,不表示tuenhai完全赞同其观点。
中药的煎法
/question/3077838.html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
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
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ZT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
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
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
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
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
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
”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
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
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
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
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
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
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
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
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
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
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
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
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
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
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
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
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
常用于寒证。
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
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
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
常用于热证。
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
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
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
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
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
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
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
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
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
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一、特殊处理的药物
1,先煎。
目的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毒性,充分发挥疗效。
先煎的药物有:(1)有毒药物:乌头,附子,雪上一支蒿,商陆等。
(2)矿物类,动物骨类:生石膏,穿山甲,珍珠母等。
应先煎15~30分钟。
2,后下。
目的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使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后下药物:(1)薄荷,木香,青蒿,玫瑰花,大黄,钩藤,番泻叶等。
一般在煎好前10~15分钟入药即可。
3,烊化(溶化)。
应于其他药物煎得虑出液后,再入药液中溶化。
有阿胶,龟胶,鹿胶,蜂蜜,硭硝等。
4,另煎。
贵重药材应另煎。
如:羚羊角,人参等。
5,包煎。
花粉淀粉等应包煎。
二、火候
一般应“先武后文”
三、煎药时间
解表药:头煎时间:10~20分钟。
二煎时间:10~15分钟
滋补药:头煎时间:30~35分钟。
二煎时间:20~25分钟
一般药:头煎时间:20~25分钟。
二煎时间:15~20分钟
四、服药
1、服药温度
一般药物宜温服,呕吐或中毒病人所服汤剂宜冷服,解表药宜热服。
2、服药时间
滋补药宜饭后服,安神药宜临睡前服,解表药宜趁热服并覆盖衣被,令其出汗
3、服药剂量
成人一次150ml,每日2次。
儿童一次75ml,每日2次。
还有汤剂煎煮器具应用瓷器,陶瓷等,不锈钢也行。
千万别用铜或铁具。
tuenhai()先是按照上面的方法,每天按时煎服。
方中有荔枝核一味,质硬,煎法很难析出有效成份。
到一小药房,因为混熟了,叫他们用粉碎机粉碎荔枝核,几次以后,说粉碎机坏了,不能粉碎硬物了。
没有办法,到大一点的药房,由于生意比较好,这么便宜的药物根本不给你粉碎。
象荔枝核这样的药物,不粉碎而煎服,用量再大,又有多少用呢?
又尝试过少量中药托药房粉碎,自己买胶囊套好口服。
一帖中药20块钱,买胶囊倒要10多块。
钱倒是其次,后来想想,服胶囊法有二个蔽端:
一药量太小。
一次服5粒10粒的,服药量太少,使服用时间延长。
二胶囊是化学物质,服下去对人体无益有害。
现在虽然不知道这个害有多大,但不管多大,肯定是没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