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研究的翻译学视角_李东辉
翻译论文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感悟梁冰英语一班学号:1203613007 在平时英语学习过程中,同时也随着翻译的东西越来越多以及老师课堂上不断地指引讲解,对翻译的了解越来越深,我也越发感受到要想学好一门语言,翻译好一门语言,如果对其国家的文化和其本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不了解,是没有办法真正学好、翻译好这门语言的。
语的表现方法、思维方式等等都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框架。
读了《英汉对比研究》,除了对连淑能大师的佩服之外,真的是受益匪浅,不只是对翻译而言,对我的整个英语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顾名思义,该书的着眼点是英语和汉语的对比,通过对两这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的具体讲解,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以对比分析讲解,清晰、不显枯燥的同时又具有说服力。
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仅指出了英语、汉语、西方文化、汉语文化的不同,更解释了为何不同,这也是我获益最大的地方。
例如,英语的句子语法注重逻辑性,这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西方人的思想受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影响,而汉语的哲学背景是儒、道、佛的悟性,所以汉语语法不拘泥于形式,偏重于意会。
除此之外,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本书中引用许多中外名家的观点和例证,并对其加以对比,使英汉的对比研究不再是单单的罗列,而是对语言的思考。
比如,作者在讲英语是静态语言、汉语是动态语言这一章节时提到,西方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英语并不是越“静”越好,也有文体学家认为兜着圈子以“静”代“动”的弱化表达法的滥用反而会使表达显得累赘、缺乏生气;同时,许多学者主张多用活泼的词减少英语的静态倾向。
虽然很多地方在平时会略有体会,但在读了作者的具体清晰的对比罗列讲解以及权威例证之后,对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了更深的感悟。
以下将主要依照英汉语言文化的具体章节谈一下我读后的所学所获所想,对中西方思维的理解也会穿插其中,相信这也是自己对相关内容的一个重复记忆和思考。
功能对等视角下《边城》两英译本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功能对等视角下《边城》两英译本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文学翻译逐渐成为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对于源语与目语之间的功能对等关系进行准确把握,是翻译的重要原则。
《边城》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目前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其中,英语翻译《Border Town》和《The Border Town》分别由两位翻译家完成,两者在语言翻译和文化传递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因此,通过比较两本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和传达效果,分析这两本译本在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异同,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提高文学翻译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两本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和传达效果,分析它们在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异同。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区分两本译本的译者风格和语言风格,分析两本译本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2.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出发,阐述两本译本在表达源语文本中的主要功能是否有损失;3.比较两本译本的翻译策略,从实证角度探寻翻译策略对于翻译效果的影响;4. 对比两本译本的传达效果,从读者渗透的角度探究翻译的意义与文化价值的传递情况。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对两本英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梳理,并对比源语原文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两本译本在各个翻译策略上的异同点;2.分析两本译本的主要表现功用,对比它们是否有损失或增加,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出发,阐述两本译本的差异所在;3.通过对两本译本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解读其中所涉及的文化差异,以及它们的文化传递效果;4. 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案例分析、实证统计等进行研究,探讨两本译本的读者渗透情况,分析翻译的意义与文化价值的传递情况。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本研究将通过对两本英译本的对比研究,得出以下预期结果:1.对比两本译本的语言风格、文化内涵,通过分析两本英译本之间的差异,探索它们在文学翻译中的差异性和特征。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支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素质高,能力强,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严谨的学风、良好的科研习惯和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熟练地掌握英语,第二外国语具有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书刊的能力和一定的交流能力;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科研。
毕业后能在本学科领域独立从事教学和研究,或在实际工作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二、本专业总体概况、优势与特色英语学科是湖南师范大学建立最早、基础最扎实、力量最雄厚的学科之一。
学科始创于1938年,有文化昆仑之称的、学贯中西的学者钱钟书先生是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该学科现有1个博士学位授予权,3个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湖南省重点学科。
学科所依托的外国语学院是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所在的英语专业是湖南省重点示范专业。
学科已形成了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学等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福克纳与美国南方文学研究、艾略特与英美后现代主义诗歌研究、狄更斯研究、现代英语词汇研究、女性文化研究、翻译理论与语言哲学研究、文学翻译与中国典籍英译研究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各研究方向互相支撑,互相渗透,优势互补,使学科的整体水平居全国的先进行列。
三、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1、英语语言学本方向培养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从事教学、研究或其他有关工作。
2、英美文学本方向培养英美诗歌、英美小说、英美戏剧、西方批评理论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从事教学、科研或其他有关工作。
3、翻译学本方向培养中西译论、中西翻译史、文学翻译、实务翻译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从事教学、研究或其他有关工作。
四、专业课程一览表五、各专业课程开设具体要求课程编号:00805020101课程名称:英美诗歌英文名称:English Poetry任课教师:蒋洪新适用学科、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英美文学、翻译学方向,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专业预修课程:英美文学选读、英美文学史课程内容:本课程从英语诗歌的欣赏知识入手,继而对英美诗歌和诗论进行较为系统导读。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内容一、引言二、教材篇1.语言与文化2.综合语与分析语3.刚性与柔性4.形合与意合三、课堂篇四、疑惑篇五、结语英汉对比研究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1.语言与文化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趋势和必然。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1期(总第59期)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潘文国提要本文总结了上个世纪汉语和英语的对比研究历史。
百年汉英对比研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77年以前,主要是由一些语言学家个人为了探讨汉语的特点而进行的研究; 1977年以后,是为了建立汉英对比语言学而进行的大规模的研究。
作者收集了90多本专著、1300多篇论文,以从中总结过去的经验,分析和预测本学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汉语英语对比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史一对比与对比史的研究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曾经说过:“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
”(引自王力,1983:40)吕叔湘先生更把比较看作语言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他说:“假如能时时应用这个比较方法,不看文法书也不妨;假如不应用比较的方法,看了文法书也是徒然。
”(吕叔湘,1942:7)语言研究中的比较,可以是在同一种语言内部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开展的;可以是历时的,也可以是共时的。
所谓对比研究,是其中的一种,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比较研究,描述它们的异同,尤其是不同之处,以促进人们对所对比语言的研究,并为语际翻译、语言教学和双语词典的编纂等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语言学中的这种比较研究,称作“对比分析”(C ontrastive Analysis,C A),也称作“对比语言学”(C ontrastive Linguis2 tics),已成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对比语言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语言哲学家洪堡特,他最早提出了语言比较与探索人类精神的关系的思想:“不计其数的民族作为人,以各种不同的途径担负着创造语言的任务,而比较语言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详尽地探索这些不同的途径;倘若忽略了语言与民族精神力量的形成之间的联系,比较语言研究便会丧失所有重大的意义。
浅析红楼梦外译中的跨文化交际
浅析红楼梦外译中的跨文化交际摘要:《红楼梦》的跨文化翻译是困难的,这不仅是由于译者有着自己对原著的“前理解”,同时还由于不同国家文化差异形成的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过滤”,造成翻译失真,如采用翻译理论中的“等效翻译”,或可对这种情况有所纠正。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仅是《红楼梦》,而且其它名著在翻译实践中亦可借鉴类似经验。
关键词红楼梦;跨文化翻译;背景一、跨文化交际的历史背景跨文化交际,它既可以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进行的交际,也可以指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交际。
跨文化交际兴起于美国。
我国对其研究较晚,在上世纪80 年代初,北京外国语大学著名语言学家胡文仲教授开始从事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国际化”。
由此,跨文化交际便在其中应运而生。
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鼎足而立,被列为当代显学,并且在国际上成为汉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固然是由于《红楼梦》这部巨著自身的文化品格,它的博大堂庑“引无数骚人竟折腰”,同时,也是与无数学者和众多翻译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关于那些汗牛充栋的红学论著,很多红学工具书都做过统计,而《红楼梦》在世界各国的翻译概况,据胡文彬先生《红楼梦在国外》一书附录“《红楼梦》外文译本一览表”介绍:“摘译本有7种文字,17种版本;节译本12种文字,26种版本;全译本9种文字,19种版本。
共17种文字,62种版本”。
这还只是1991年前的统计,近十年来新增加的《红楼梦》有关译本尚未包括在内。
但仅此即可看出,翻译工作者投注了如此多的精力,而且不厌其烦地重译,再译,致力于向世界各国读者介绍《红楼梦》,对于扩大这部名著的世界影响,从而使红学成为汉学中重要学问之一,应该说是起了直接作用的,厥功甚伟!然而,翻译难,尤其是翻译《红楼梦》这样的名著更难。
这不仅是由于《红楼梦》本身因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要求译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学力,更由于牵涉到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作为介于原作与译本读者之间的中间人,翻译工作者除了必须忠实地传递原著的语言、文化等各种信息外,同时还要兼顾读者的心理,使读者尽量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感受,则译者面对的实际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翻译规范视角下《长春真人西游记》英译本比较研究》范文
《翻译规范视角下《长春真人西游记》英译本比较研究》篇一摘要本研究基于翻译规范视角,以《长春真人西游记》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
研究目的在于探究不同译本在遵循翻译规范上的差异与优劣,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译文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通过对各译本进行系统比较,以期为未来相关作品的翻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长春真人西游记》作为一部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古籍,其英译本的出版对于文化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不同的译者由于文化背景、翻译理念和翻译方法的不同,所翻译的版本存在差异。
本文旨在从翻译规范的视角出发,对不同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优劣得失,为今后的翻译工作提供参考。
二、翻译规范理论框架翻译规范理论认为,翻译活动受到社会、文化、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翻译规范。
本文所指的翻译规范主要包括语言规范、文化规范和交际规范三个方面。
语言规范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和地道性;文化规范关注文化元素的传达和文化的可接受性;交际规范关注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的有效传播。
三、各英译本比较分析(一)各译本概述本研究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长春真人西游记》英译本,分别是:A译本、B译本和C译本。
这三个译本分别由不同的译者完成,出版时间不同,反映了不同的翻译理念和方法。
(二)语言规范比较语言规范是翻译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译本在语言使用上存在差异。
A译本语言较为直白,句式结构简单;B译本则更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地道性,采用了较多的长句和复合句;C译本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力求语言的多样性,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这些差异体现了各译本在语言规范上的不同侧重点。
(三)文化规范比较文化规范是翻译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方面。
《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包含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如道家思想、风土人情等。
各译本在处理这些文化元素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A译本较为直译,保留了较多的文化特色词汇;B译本则更注重文化的可接受性,对一些文化元素进行了适当的解释或改写;C译本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通过注释等形式对文化背景进行了介绍。
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英汉翻译技巧
80现代交际·2019年10期作者简介:刘笑彬,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
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英汉翻译技巧刘笑彬(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吉林 长春 130103)摘要: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传递交流与相互影响越来越多,英语为更多的人群所运用。
本文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几点英汉翻译技巧。
关键词:中英文差异 对比 英译汉 技巧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080-02作为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工作语言之一的中文,也可以称作汉语。
和印欧语言相比,汉语有它独有的特点。
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而英语句子中主谓机制突出,主谓语是句子的主干,在主干上可通过连接词和语法标记进行空间构造,附加各种短语结构和从句结构,形成各种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复杂的长句。
翻译作为“中介”,起到的作用是准确全面地再现原文传达的信息,尽量再现原文的风格。
在当今时代,翻译理论与技巧研究可谓百花齐放。
一、归化和异化归化是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
异化则是指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特点,吸纳外语的表达方式,简言之就是保存原文的原汁原味。
归化和异化是直译与意译的延伸,却不等同于直译与意译。
接下来请看两组例子。
(1)The drive back to my home in Edmoonton was an endless journey of destructive emotions and thoughts.In a truck-stop restaurant,I sat staring at a glass of cheap red wine.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she walks out of mine.我们可以在翻译中分别体会一下二者的区别。
英汉对比研究参考文献
英汉对比研究参考文献一、引言1.1 背景介绍英汉对比研究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探讨两种语言的特点和结构。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语言教学、翻译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对比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主要成果,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2.1 英汉语言的差异英汉语言在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在词汇方面,英语中的同一个词可能有多个不同的意思,而汉语中的一个词通常只有一个意思。
在语法方面,英语倾向于使用动词来表达动作,而汉语则更注重名词的使用。
此外,英语的句子结构较为灵活,而汉语更加注重语序的规范性。
2.2 英汉语言的相似之处尽管英汉语言存在差异,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例如,在词汇方面,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并且都具有复数形式和时态变化。
在句法方面,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成分,并且都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
2.3 英汉对比研究的应用英汉对比研究在语言教学、翻译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对英汉语言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和用法,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在翻译方面,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翻译人员更准确地理解和转化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方面,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交流方式。
三、研究方法3.1 文献调研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英汉对比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综述。
文献调研是研究方法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地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可以全面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2 数据分析本文对收集到的参考文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整理。
通过对文献中的观点、研究方法和结论进行比较和总结,可以得出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发展趋势。
3.3 结果总结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英汉对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应用进行了总结。
英汉中的翻译对比
英汉中的翻译对比英汉对比在翻译中的应用摘要:英汉由于形态、结构、篇章、民族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翻译时往往导致产生差异。
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仔细斟酌,尽量用符合英汉两种语言特点的文字来重现原文的风采。
关键词:英汉对比形态结构篇章翻译英汉两种语言各属不同语系,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构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
从语言形态学分类上来说,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是一种综合语为主要特征并逐渐向分析型发展过渡的语言,而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却是一种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
综合语(synthetic language)与分析语(analytical language),前者的词与词的关系是靠词本身的结构变化来体现的如拉丁语、德语、古英语等。
后者的词与词的结构关系是靠语序和虚词为主要手段来表示。
本文从现代英语和汉语的形态,结构、篇章、民族文化和思维模式的不同来谈论一下英汉对比在翻译中的应用。
一、英汉形态的不同现代英语的形态愈来愈简单化,而它的语序和虚词在语法上的作用加强了,因此有人认为现代英语已朝分析语的方向发展。
以连词为例,英汉连词的作用有许多共同点,但英语的连词比汉语多,且用得也比汉语广泛。
因为英语短语与短语,句与句之间多采用形合法(hypotaxis),即要求结构上的完整。
汉语则不同,短语与短语之间,句与句之间多采用意合法(parataxis)。
汉语句子结构一般都按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排列、语序固定、关系明确,因此不需要用那么多连接词来表示相互之间的关系.有时甚至用“却”、“就”、“边”、“再”等副词表示连接关系。
因此,英译汉时不少并列复合句或从属复合句中的连词往往省略。
例:Whenever he is free,he willcome and see me.? 他一有空就来看我。
但是,英语还保留着一些词形变化(inflections),如:动词的表示“时”(tense)和“体”(aspects)的语法意义的后缀变化,这是汉语里所没有的。
Contrastive linguistics英汉对比研究概念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对比语言学a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wo or more languages synchronically, with the aims of discovering thei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especially the former) and applying these findings to related areas of study.Particula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similarity on surface but difference in nature.Contrastive linguistics is also known as “contrastive analysis”(CA) or “contrastive studies”. These three terms are largely interchangeable.a linguistic systemis made up of many layers or levels. These layers or levels are often considered to form a scale or hierarchy from lower levels containing the smallest linguistic units to higher levels containing larger linguistic units. So we have, from the lowest to the highest, suc h levels as phonetic level, phonological level, morphemic level, lexical level, syntactic level, textual level and pragmatic level.Features of the two typesTheoretical Contrastive Study. It is language independent.. It looks for universal categories in languages.Applied Contrastive StudyIt is language dependent.It is part of applied linguistics.The major task of it is to identify probable areas of difficulty.Psychological base of CA is behaviorism which was introduced by skinner which viewed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as the formation of new habits acquired through repetition and strengthened by the reinforcement of correct responses.Linguistic base of CA is structural linguistics which believed that first learning may interfere second learning.tertium comparationis (TC) 共同对比基础/第三对比项/中间对比项TC: a third thing related in some way to two things: sth. intermediate between two things –criterion for comparison;common basis on which comparison can be made;presupposed similarity between languages against which differences can be meaningfully stated.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人工语言Derivation generally brings about three types of changes: changes in word form, in part of speech (word class), and in meaning. 派生Affixation: add prefix and suffix to a root 附加Reduplication: double part of or all of a root 加倍,重复Modification 1) vowel change 2) suppletion (total modification) 3) stress change 4) tonal modification 修改Affix deletion (back-formation):delete a supposed affix in a long word 词缀删除Abbreviation 缩写synonymy: sameness or close similarity of meaning 同义hyponymy: relationship between a more general, inclusive word and a more specific word) 上下义semantic compatibility: overlapping of part of meaning 语义兼容semantic exclusion: exclusion of meaning 语义排斥Morphological processes: ways of word formations 形态过程Referential Meaning 参考意义vs. Associative Meaning 联想意义Inflectional morphology 屈折形态inflectional categoriesgender, number, case, tense, aspect, voice and moodsynthetic language 综合语: inflection, funtional words and word orderanalytic language 分析语: word order, functional wordsCategories for syntactic description1. unit: morphemes, words, phrases, clauses and sentences2. structure: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in a unit (syntagmatic relation 横组合关系).3. class: type of elements which can be used to fill in a specific slot in a unit.4. system: group of elements that can fill in the same slot (paradigmatic relation between elements 纵聚合关系)Hypotaxis: 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nship of clauses arranged with connectives. 形合Parataxis: The arranging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意合英语五种基本句型列式如下:基本句型一:SV(主+谓)基本句型二:SVC(主+系+表)基本句型三:SVO(主+谓+宾)基本句型四:SV oO(主+谓+间宾+直宾)基本句型五:SVOC(主+谓+宾+宾补)text is not a random gathering of sentences but a semantic unit ranging from a sentence or even a word and phrase to a piece of work as long as they have texture including cohesion and coherence. Cohesion refers to the property of being a text created by the use 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r resources language has for creating texture. 黏连性Coherence refers to the underlying semantic and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concepts expressed in the text. 连贯性Pragmatics 语用学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use of language, i.e., how the speaker conveys and the hearer understands the utterance in a certain situation.A locutionary act is the act of uttering words, phrases, clauses. It is the act of conveying literal meaning. 言内行为An illocutionary act is the act of expressing the speaker’s intention. It is the act per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 言外行为A perlocutionary act is the act performed by or resulting from saying something. It is the consequence of, or the change brought about by the utterance. It is the act performed by saying something. 言后行为古典修辞学把劝说性演说的写作过程分成5个阶段:invention(觅材取材)arrangement(布局谋篇)style(文体风格)memory(背诵记忆)delivery(演说技能)这5个阶段也是演说的5个基本要素(常称作五艺)。
英汉句子层面对比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文档
英汉句子层面对比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文档英汉句子层面对比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对比分析是外语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随着对比语言学在本世纪以来的发展,其成果也大量运用于翻译教学中,大大提高了翻译教学的质量。
在我国的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英译汉的句子有许多死译、硬译的问题,句子往往不符合汉语的特点。
就英汉句子层面的显著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将对比分析的方法运用到翻译教学的实践中,提高我国学生的英汉翻译水平。
英汉对比句子层面翻译教学一、翻译教学与英汉对比翻译的任务是将一种语言表达的文化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翻译首先跨越的是语言障碍。
语言文化差异自然就成为翻译研究的主要对象,而通过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了解和把握语言文化的异同也就成为翻译和翻译研究的首要任务和基本途径。
无论从翻译实践的原文词义句式的正确理解到译文语句的准确表达,还是从翻译作品的主题意义到风格特征的把握,都离不开对比的方法。
就英汉翻译而言,翻译学研究的重点仍是立足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学、哲学关照下的英汉双语的异同性,找出异同性。
吕叔湘先生在《中国人学英语》一书中指出:“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地领会。
”具体地说就是要真正认识一种外语,就需要理解、掌握其语言结构的特点。
在英汉翻译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国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大部分错误集中在句法结构上。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较多侧重于词汇和句法的个别用法,而缺少对句法的整体结构的认识和理解,不清楚两种语言的差异。
本文将以英汉对比的方式来充分揭示英汉句法的差异,讨论中国学生英语翻译中在句法层面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
二、英汉在句子层面的不同及其导致的翻译问题1.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谈到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区别时,提出了形合和意合两个概念,即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对比修辞学与翻译研究评述
对比修辞学与翻译研究评述作者:刘明杨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5期[摘要]以对比修辞学和翻译研究为研究对象,首先概述对比修辞学的概念、内容,再从翻译的定义等方面概述翻译研究,继而对对比修辞与翻译研究的关系进行评述,以期更好地促进这两门学科的结合研究。
[关键词]对比修辞翻译研究关系[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041-02引言对比修辞学可谓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它主要通过对修辞模式的差异分析来研究跨语言、跨文化写作的异同,与第二语言写作、翻译教学及英语多元化研究有密切联系,对认识了解跨文化语言和写作上的文化差异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出现了将对比语言学与翻译理论结合研究的趋势。
这种结合形式的研究主要探究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在句法、篇章结构方式上存在的文化异同,尤其是比较其间的主要差异。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及作者的认识,从以下几方面对对比修辞与翻译研究进行概括性评述。
一、对比修辞研究概述对比修辞学(Contrastive Rhetoric)是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跨学科研究分支,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创于1966年,以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的修辞模式对第二语言写作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Robert Kaplan可算这一领域的拓荒者和领路人。
“对比修辞”这个概念是他在对近六百篇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所写作的英语作文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后率先提出的。
Kaplan认为“每一种语言及其文化都具有独特的修辞传统,逻辑与修辞是相互依赖的,在特定的语言中思维与语法是互相联系的”。
同年,他发表了《跨文化教育的文化思维模式》这一奠基性文章,率先对母语的语篇结构和修辞方式在第二语言中的表现进行研究(杨玲,2002:1)。
Kaplan提出假设:向美国学生(指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学生)和外国学生(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教授阅读和写作的方法不应相同。
《英汉对比研究》第9章间接与直接
《英汉对比研究》第9章间接与直接第九章间接与直接(1ndirect vs.Direct)英语表达倾向于间接、婉约,汉语表达倾向于直接、明快。
这一差异主要见于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使用委婉、含蓄和迂回的陈述方式。
一、委婉(Euphemism)委婉说法是用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言的人或事物,用H.W.Fowler的话来说,委婉语是“a mild or vague or periphrastic expression as a substitute for blunt precision or disag reeable truth”。
人们在说话或写作时,往往会借用温和、动听的委婉语来代替粗鲁刺耳、令人不适的言辞。
使用委婉语常常是为了回避或掩盖某些严酷的社会现实,或为了防止“出语伤人”,避免“有失体统”,以显得文明礼貌。
英语和汉语都有委婉语,尤其见于表达有关不雅、不洁、令人生畏、令人讨厌的人或事物。
如表示“死亡”,英汉的委婉语都特别多,英语有pass away,go to one?s Maker,sleep with one?s fathers,join the great majority,pay the debt of nature,be with God,go to glory,go to a better world,sleep the final sleep,cross the Great Divide,climb the golden staircase等几十种说法;汉语的说法也不少,如“逝世”、“寿终”、“作古”、“谢世”、“归寂”、“坐化”、“牺牲”、“阵亡”、“殉职”、“捐躯”、“百年”、“与世长辞”等,古代还有按等级之分的“死”,如帝王之死是“崩”、“晏驾”,诸侯之死是“薨”,大夫之死是“卒”,士之死是“不禄”等等。
在提及人体的某些功能、缺陷等方面时,英汉也有各自的委婉语,如说“上厕所”,英语常用go to the restroom (washroom),use the bathroom,wash one?s hands,relieve oneself,answer a call of nature,男子可说see a man about a horse,女子可说fix one?s face,powder one?s nose等;汉语则常用“大便”、“小便”、“方便”、“解手”、“大解”、“小解”等。
汉英对比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技巧探析
校园英语 / 职业教育汉英对比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技巧探析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姬慧锋【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从来为薄弱环节所在,许多学生在进行这一课程的学习时经常感觉到非常吃力。
现阶段我国许多大学生不具备扎实的英语翻译基础,这对其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汉英对比视角 大学英语翻译 翻译技巧在文化多元化以及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下,各国之间的往来愈发密切,对英语翻译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实际上我国许多大学生在翻译技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由于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别理解意识偏差,因此其翻译的文章普遍存在欧化汉语以及中式英语的形象。
在此种情况下,为促进翻译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汉英对比的视角下,将各项翻译技巧传授给学生,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汉英对比视角下翻译教学概述由于汉英民族的思维方式大不相同,因而在表达习惯与形式等方面,这两种语言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这也导致学生翻译的重难点即为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就曾说过,为使中国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最有用的方法便是使其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别形成深刻的认识,对于词义及语法等具体的问题,尽量对两种语言的情况展开对比,进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受。
由此可知,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汉英对比理论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需在汉英对比的视角下,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预测与分析,将学生因为受到汉语干扰而出现的学习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二、汉英对比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的几项技巧1.转性翻译法。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汉语不断形成了动态的特点,多用动词;而英语则形成了静态的特点,多用介词、名词等动词以外的词。
其中,介词与名词优势即为英语静态修辞的本质所在,由于名词之间离不开介词的支持,因而使得名词优势的结果即为介词优势。
基于上述特征,在进行汉英翻译时,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将“动”变为“静”,从而将动词干扰进行有效摆脱。
转性翻译法为使用率较高的一项翻译技巧,指的是在汉英翻译实践过程中,以译文所属语言的习惯来合理转换词性。
理性与悟性:英汉词语对比研究及翻译
理性与悟性:英汉词语对比研究及翻译
杨江
【期刊名称】《陇东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又通过语言来体现。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语言体系,这就增加了英汉语言之间翻译的难度。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理性与悟性角度对比研究英汉语句中词语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翻译方法,以期对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有所裨益。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杨江
【作者单位】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英汉译学研究与硕士研究生翻译教学——论"英汉翻译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的科目理据 [J], 曲燕
2.英汉翻译中词语误译现象分析--以皮特·纽马克翻译理论为基础 [J], 方庆华;徐红;涂小敏;洪凤萍
3.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是英汉翻译研究的依据和依归 --论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的科目理据 [J], 杨真洪
4.英汉修辞对比研究与翻译——翻译实践对比研究方法之一 [J], 田凤俊
5.英汉词语翻译实践和技巧研究——评《英汉词语互译研究》 [J], 张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汉对比视角下的翻译教学
英汉对比视角下的翻译教学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0)09-070-011.引言英汉对比研究属于对比语言学的一种,是通过对英汉语共时研究分析其异同,并将这些异同应用到相关领域的一门研究。
同时语言学家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对比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意义。
Fries早在1945的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一书中就提出建立在外语和母语的对比的基础上的外语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对比分析与翻译有着更直接的关系"(许余龙, 1992:349)。
要翻译出流畅符合目的语习惯的译文是离不开对两种语言有深刻的了解。
对于翻译教学工作者来说,如果能更多的掌握对比知识就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事先估计到不同来源的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对症下药,给他们以切实有效的帮助"(潘文国,1997:7)以下将根据英汉语差异来探讨翻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2.词汇差异2.1形态差异语言可以根据词汇形态特征分为综合语(synthetic language)和分析语(analytic language)两大类。
这两个标准并非绝对的,而是一个动态轴,一般认为英语和汉语虽均靠近分析语这个坐标,但是英语比汉语具有更多的综合语的特点。
现代英语具有丰富的派生语素,八个曲折词缀(-s/ 's, -s/ -ed / -ing / -ed/ -er/ -est. )通过这些词缀来表现时态,格,数的变化。
而汉语缺乏词缀,语法意义隐含在文中。
像下面这个句子:例1:The very earth trembled as with the tramps of horses and murmur of angry men译文:大地颤抖起来,如千夫怒吼,万马奔腾。
2.2 语义差异语义上看,不对应(non-equivalence)、部分对应(partial equivalence)或者词汇空缺(lexical gap)的现象大量存在。
从英汉对比角度看汉英视译中的句子形成机制
从英汉对比角度看汉英视译中的句子形成机制
陈丽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视译作为同传口译的一种形式,快速准确流畅是其一大特点.要达到快速视译,译者除了要对原文理解速度快之外,更在于译者的输出时间.而在汉英口译过程中,原文理解速度一般不会给母语为汉语的我们造成太大的障碍,速度取决于对译语的整理过程.口译中,一般都以句子为单位,甚或是以更小的意群为单位进行翻译,因此掌握英语句子的形成机制对缩短汉英口译输出的时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4页(P29-31,57)
【作者】陈丽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由一篇短文的翻译看汉英翻译中的问题及英汉对比
2.从形合和意合看英汉句子对比与翻译
3.从英汉对比分析的角度剖析高职学生汉译英句子翻译常见问题
4.英汉句子对比及其在句子翻译中的应用
5.从形合与意合角度探讨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以《荷塘月色》的汉英版本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主语翻译”中看:汉英翻译”的魅力所在-浅析主语翻译的几种不同情形
从“主语翻译”中看:汉英翻译”的魅力所在-浅析主语翻译
的几种不同情形
李志辉
【期刊名称】《俪人:教师》
【年(卷),期】2015(000)020
【摘要】大学三年级下学期我们开设了汉英翻译这门专业课程,较之上学期的英汉翻译,我的第一感觉便是汉英翻译无论是在选词酌句,还是翻译角度上难度更大,更具挑战性,同时更具有趣味性,由于汉语是我们的第一语言,用第二语言去反映我们的母语,在我看来首先要找到它们的明显异同点,然后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准则合适的去做翻译,主语的翻译在某种程度上便是一种典型的案例.
【总页数】2页(P266-266,265)
【作者】李志辉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2012级英语专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浅析英语写作教学与翻译教学的结合应用——英语写作中的汉英主语转换
2.浅谈汉英翻译中主语的选择与翻译
3.浅析英语教学中汉英翻译句子主语的确定
4.汉英机器翻译主语误译探究——以谷歌在线翻译为例
5.有灵动词与无生物主语——浅析英语无生物主语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7月第22卷第4期四川外语学院学报Journal o f S ichuan I nternati o na l Stud ies Un i v ersityJu l y,2006V o.l22N o.4英汉对比研究的翻译学视角李东辉(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香港)提要:以具体语篇中被动式的双语转换为例,结合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理念和韩礼德的语域理论操作框架,对源/译语在语篇、体裁、语域变体、言语施行的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翻译的角度讨论了英汉句法对比与双语转换中等效原则之间的互动关系。
由于翻译是跨文化的人类交往行为,而人的交往资质不仅包括主体的言说构句能力,也包括主体如何言说以达到以言行事的能力,因此,英汉双语对比研究应从文本内的句子层面扩展到文本外各种构成言说者主体交往资质基础的社会文化层面。
通过讨论,希望为英汉对比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使双语对比研究更加深入、更加切合实际。
关键词:英汉对比研究;翻译研究;话语分析;普遍语用学理论;被动式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31(2006)04-0114-06English-Chinese Contrasti ve L i nguistics fro m a T ranslation PerspectiveLI D ong-huiAbstrac t:Con trastive li ngu istics stud i es d ifferent languages both i n ter m s of t he ir li ngu i stic features and o f the efficacy communicati on be t w een diff e rent cultures.Si m il ar l y,trans l ation stud i es not only seeks ru les of b ili ngual equ i va l ence in practi ce,but goes f u rt her to eva l uate t he ir textua,l soc i a,l and cu ltura l con tex ts i n wh i ch l anguag e(s)i n use are shaped and constra i ned t hrough cu lt ura l po litica l i nterpre tati on.By re-exa m i n i ng som e aspects of Eng li sh and Chi nese contrasti ve li ngu i stics from the transl a tion po i n t o f v ie w,t h is pape r exp l o res one key area w he re transl a tion st udies offers some va l uab l e ins i ghts and a refresh i ng perspecti ve on b ili ngua l contrasti ve stud i es.T his study suggests tha t approaches app lied to bili n-gual contrasti ve stud i es ought to focus not on l y on a tex t.s syntactic struct ures,but a l so on the i n terp l ay be t w een a nu m be r o f factors,such as pragm a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t hereby pro m o ti ng an awa reness of the soc i o-cultural context i n which the tex t i nvo l ved in translation is e m bedded,whereas for m a l li ngu i stic analysis canno t adequate l y and sa tisfactor il y account for what appear to be syn tacti c phenom ena.K ey words:English-Ch i nese con trasti v e li ngu i stics;translati on stud i es;discourse analysis;theory of un i versa l pragm atics; passive construction一、引言双语对比研究是对语言本体研究的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语言应用的心理机制、语言思维的生成过程、语言的认知模式、语言的变异和发展以及变异产生的条件、语言的哲学根基等多方面的认识,其对比的成果对翻译教学与双语教学也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这也是许多大学的翻译课程设置都有双语对比研究的原因了。
尽管学者们都认识到将双语知识实践到翻译操作时必须考虑语境、意识形态、文化、主体性以及主体间性等因素,但是实际的教学却涉及诸多更为微观的/技术性0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多数的对比研究仍是把研究的范围局限在句子的层面或是比句子更小的语法单位上;另外,课上所学的内容通常是技巧性的,既琐碎又难成系统,学生即使明白例句的具体译法,也根本无法把握翻译活动带实质性的规律,在翻译操作上更难以推演。
(唐国全, 2004:25)因教学效果不理想,有些学者干脆建议,既然翻译是一门讲求实践的学问,像语法理论、符号学理论、文体学理论等还是不讲的好。
(宋志平,1999: 48-49)双语对比研究在理论上与翻译教学关系如此密切,但是在教学应用上却又如此无能为力,说明双语对比研究课程在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水平方面没有起到切合实际的作用。
本文尝试在这一方面做出初步的探讨。
首先,本文将简要回顾我国英汉对比理论研究、教材和教学的现状;其次本文以被动式为例,从翻译的角度,并结合哈贝马斯(J rgen H aber m as)的普遍语用学理论、韩礼德(H a lliday)的语域理论和翻译理论,重新审视并讨论有关对比研究的问题以及英汉句法对比与双语转换中等效原114则之间的关系,旨在表明翻译是跨文化的人类交往行为,而人的交往资质不仅包括主体对说什么的构句能力,也包括主体知道如何去说以达到以言行事的(illocutionar y)能力。
因此,英汉双语对比研究不应只限在文本内的句子层面,还应考虑文本外的语境、双语各自的生成机制及其各自的社会心理意识和文化规范。
在语用层面文本外的各个因素是构成言说者主体语用交往资质的基础,同时也是制定翻译策略所依据的首要原则,而双语转换的最终成品是译者对文本内外双重解读的产物。
二、英汉对比的理论研究以及翻译教学的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在国外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很多跨学科的研究。
而我国的对比语言学研究则刚刚在这方面做出尝试(杨自俭,2001:10-11)。
具有前瞻性的外语研究核心刊物如5外国语6近年来在语言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论上不遗余力地推介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开始为英汉对比带来新的切入点。
经历了尝试和译介的阶段,我国现在正处于从消化引进的理论向创新的时期发展。
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科,对语言学方法论的借鉴、探讨与反思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徐盛桓, 2001:2)。
尽管对比研究在理论上正努力向新的领域拓展,但用于指导教材编写的语言学基础理论却仍然是落后一步。
张美芳(2001)在5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6中考察了1949~1998年大陆出版的115种英汉翻译教材。
根据她的统计,以句法对比研究模式为框架编写的翻译教材,在出版数量上占主流。
近年来坊间虽然出版了大量的翻译教材,但是在翻译教学上真正适用的却寥寥无几。
多数教材的设计原则是希望通过双语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提高双语转换能力。
这一设计说明目前教学界的一个普遍的语用观:即双语知识的习得先于语际语用能力的培养,而从知识到语用的实践则似乎要靠学生的天分了。
¹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到教学实践。
以语言学理论指导翻译教学的路子似乎越走越窄,2004年,5中国翻译6与美国蒙特雷国际学院合办了一个暑期全国口笔译翻译教学研讨会。
在谈到翻译教学时,大家的共识是,我国的翻译教学,特别是笔译,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经验传授阶段,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字、词、单句一一对照的讲解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际转换能力。
(穆雷,2004:25)教材与教学都不尽如人意,这一现象与英汉对比作为单纯语言学学科的研究架构和方法论的建制承传有关。
语言学与翻译学既密切相关又各具特色,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双语对应的学者,其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双语的差异、列出对比的清单。
由于对对比参数的考量通常是以句法为纲的,因此讨论对比也就自然而然地停留在句子的层面上了。
但是这样的研究方法,对双语转换研究与教学的贡献相当有限。
因为:(1)双语对译的本质涉及相辅相成的两个层面:一层是文本内的语言层面,它是交往目的与效果所依托的工具载体;另一层是与语言层面交往互动的文本外的社会文化层面,关注的是言语施为者的交往目的、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话语在交往过程中与潜文本之间互文性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言语接受者那里的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有学者提出应该对译本采用双重的解读方式(吕俊,2004:53-59)。
(2)由于不同的语言生成机制体现了人的认知模式的差异,而文化范式和意识形态的规范与限制也会左右话语的催生过程,故此,哈贝马斯在交往与社会进化理论一书中指出,话语行为不仅包括以言语为表现形式的陈述部分(t he as pect o f propositional sentence),同时也包括体现社会规范和价值判断的施行部分(the as pect o f perfor-m a ti ve phrases)。
(H aber m as,1979:26-34)当话语进行跨文化双语转换时,译者不仅要考虑陈述部分的转换问题,同时也要考虑采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才能重新建立或有意识地改变依附于源语的文化价值评判,也就是说如何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操纵译文的语言、风格、隐喻、语气等因素来达到翻译的目的。
这里的所谓操纵指的既可以是Andr L efevere 的因政治意识形态的倾向性而施为的操纵,也可以是孙艺风(2004:151)所说的在翻译操作过程中以变通为手段的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