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学总论

合集下载

中国药科大学生理学骨骼肌-精选文档

中国药科大学生理学骨骼肌-精选文档

6.肩胛下肌:位肩胛骨前面,起肩胛下 窝,止肱骨小结节,使肩关节旋内。 (二)臂肌 肱二头肌 1.前群 喙肱肌 肱肌 2.后群 肱三头肌 屈肘、前臂旋前 (biceps brachii) 肩关节屈、内收 屈肘 伸肘关节、长头使肩关节伸、内收
(2)舌骨下肌群:有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下降舌骨和喉。 3颈肌深群
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起于 颈椎横突在,止于第1、2肋,可提肋、助吸 气,也可使颈前屈、侧屈。
四 上肢肌
上肢肌按肌腹所在部位分为上肢带肌、臂肌、 前臂肌和手肌。
(一)上肢带肌 1.三角肌:位肩部外侧,呈三角形,起锁骨的外侧、 肩峰和肩胛冈,止三角肌粗隆。使肩关节外展、前 部屈和旋内,后部伸和旋外。
颞肌
颧弓
颞窝
咬肌粗隆 上提下颌
翼内肌
翼突 翼肌粗隆 上提、前引下颌
翼外肌 翼突大翼 下颌颈
翼内肌和翼外肌一侧收缩使下颌向对侧运动
(二)颈肌 1.颈肌浅群 (1)颈阔肌:位于颈部浅筋膜内,可拉口角向下, 属表情肌。 (2)胸锁乳突肌:斜位于颈部两侧,两侧收缩头 后仰,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面转向对侧。 2.舌骨上、下肌群 (1)舌骨上肌群:由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 骨肌和颏舌骨肌组成,有提舌骨、协助吞咽,下拉 下颌的作用。
1面肌(表情肌) 特点: A.起于皮止于皮
B.起于骨止于皮 C.围绕孔、裂排列 有颅顶肌(额腹、枕腹、帽状腱膜)、眼周围肌 (眼轮匝肌)、鼻周围肌、口周围肌(口轮匝肌) 和耳周围肌等,具开大或闭合孔裂,牵拉面部皮肤 而赋予各种表情的作用。
2咀嚼肌
组成 起于 止于 冠突 作用 上提下颌 前引下颌
咬肌
名称 主动脉裂孔 食管裂孔 腔静脉孔

《肌学总论》课件

《肌学总论》课件
了解肌肉组织的组成和结构对于理解肌肉的功能至关重要。我们将介绍肌肉 组织的各个部分及其在运动中的功能。
肌肉纤维类型及其特征
不同类型的肌肉纤维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我们将详细介绍肌肉纤维的分 类以及它们在肌肉运动中的作用。
肌缩与肌肉能量代谢
肌肉收缩是肌肉运动的基本过程,而肌肉能量代谢则提供动力。我们将讨论 肌收缩的机制和肌肉能量代谢的过程。
《肌学总论》PPT课件
肌学是研究肌肉结构、功能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的学科。本课程将带您深入 了解肌肉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肌肉纤维类型、肌肉训练的重要性以及饮食与 营养在肌肉训练中的作用。
什么是肌肉学?
肌肉学是研究肌肉结构、功能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的学科。在这个部分,我 们将介绍肌肉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肌肉的结构和功能
肌肉与运动的相关性
肌肉是实现运动的基础,它们与不同类型的运动密切相关。在这个部分,我们将探讨肌肉与运动之间的 关系。
肌肉训练的重要性
肌肉训练对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将介绍肌肉训练的益处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肌肉 训练计划。
训练前的准备与安全
在进行肌肉训练之前,了解如何做好准备工作并确保安全至关重要。我们将分享一些训练前的准备和安 全注意事项。

肌学—肌学总论(人体解剖学)

肌学—肌学总论(人体解剖学)

四、辅助结构 (一)筋膜 1.浅筋膜 2.深筋膜
肌间隔 筋膜鞘 支持带 血管神经鞘
筋膜 滑膜囊和腱鞘
(二)滑囊和腱鞘
1.滑膜囊 2.腱鞘
纤维层 滑膜层
心肌 平滑肌 骨骼肌 650余块,占体重40% 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 特点:收缩迅速有力
容易疲劳 随意肌 每块肌都是一个器官
一、形态和构造
构成: 肌腹 肌腱 腱膜
分类: 长肌 短肌 扁肌 轮匝肌
二、起止、配布和作用
起点: 止点: 配布规律:
拮抗肌 协同肌 作用: 动力工作 静力工作
三、命名法
1.依据位置:冈上肌、冈下肌 2.依据形态:三角肌、菱形肌 3.依据大小:大肌、小肌 4.依据作用:伸肌、屈肌、展肌、旋肌 5.依据起止点:胸锁乳突肌 6.依据肌束方向:直肌、横肌、斜肌 7.依据构造:半腱肌、半膜肌

肌学

肌学

腹 肌(腹前外侧群)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肌 前外侧群 腹外斜肌:
腹股沟浅环
腹股沟韧带
腹肌 前外侧群
腹内斜肌:
弓状下缘 腹股沟镰 提睾肌
腹横肌:
弓状下缘 腹股沟镰 提睾肌
腹肌 前外侧群
腹直肌 腹直肌鞘 弓状线 半月线 白线 腱划
腹部局部结构: 腹直肌鞘: 白线: 腹股沟管 : 腹股沟韧带:
二、填空题
1、 咀嚼肌包括____、____、____、 ____。
2、 膈的三个孔中,平对第8胸椎的是____, 平对第10胸椎的是____,平对第12胸椎 的是____。
3、 肌的辅助结构有____、____和____ 。 4、 斜角肌间隙是____和____之间的三角形
裂隙。
三、问答题
1.咀嚼肌有哪些? 2.试述膈的3个裂孔,内容,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
2.咀嚼肌包括(1)、(2)、(3)和(翼外 肌)。
3.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可使头偏向(1),面转 向(2),两侧收缩可使头(3)。 4.前、中斜角肌均止于第1肋,二肌之间的空隙 为(1),有(2)、(3)过。 5.前锯肌止于(1)、(2),可拉肩胛骨(3),下部肌 束使肩胛骨下角(4)、(5)。 6.膈肌收缩时,膈穹隆(1),胸腔容积(2),吸气; 松弛时,膈穹隆(3),胸腔容积(4),呼气。 7.膈肌上的主动脉裂孔平(1)胸椎,食管裂孔平 (2)胸椎,腔静脉孔平(3)胸椎。
前群:
缝匠肌
sartorius 股四头肌
quadriceps femoris
位置
起止 功能
大腿肌
内侧群:
耻骨肌 长收肌 股薄肌 短收肌 大收肌
后群:
股二头肌 biceps femoris

肌学总论

肌学总论

滑膜囊
腱鞘 纤维层 (腱纤维鞘)
滑膜层
滑 膜 囊 和 脂 垫
滑膜层 肌学--总论 脏层 壁层
纤维层
腱鞘
分为纤维层和 滑膜层,滑膜 层又包括脏层 和壁层。
1-85-86
全身肌
头肌 颈肌
躯干肌 四肢肌
肌的形态
按肌的形态分类 长肌 短肌 阔肌 四肢 躯干深层 胸腹壁
轮匝肌
孔裂周围
肌学--总论
肌 的 各 种 形 态
二头肌
半羽肌
羽肌
多羽肌
腹直肌
阔肌 轮匝肌
二腹肌
肌学--总论
肌的起止和配布
起止点 起点(定点) 止点(动点) 单轴关节 双轴关节 配布 三轴关节 六组肌 如肩关节 两组肌 四组肌 身体正中面、四肢近侧 另一端 如肘关节 如桡腕关节 在一定条件可相 互转换
屈肌、伸肌 屈肌、伸肌 内收肌、外展肌 屈肌、伸肌 内收肌、外展肌 旋内肌、旋外肌
肌学--总论
肌的起止
起点
止点
肌学--总论
肌的命名
形态: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冈下肌
大小和位置:胸大肌,腰大肌
起止: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肌学--总论
肌的辅助装置
筋膜 浅筋膜 (皮下筋膜 ) 深筋膜 (固有筋膜 )
人 体 解 剖 学
肌学总论
郑州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肌学--总论
总论



肌的种类 肌的形态和构造 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肌的命名法 肌的辅助装置 骨骼肌 躯干和四肢 内脏和血管壁 心壁

平滑肌 心肌
肌 的 构 造
肌腹 肌腱(腱膜)
一块肌肉

肌学总论

肌学总论

肌学总论
1.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

2.阔腱的腱性部分呈薄膜状,称为腱膜。

3.按照肌的外形可将其分为长肌、短机、阔肌和轮咱肌。

4.头肌可分为面肌和咀嚼肌。

5.一侧收缩使头同侧倾斜,面部向对侧转的肌肉是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6.颅顶肌由两个肌腹和中间的帽状腱膜构成。

7.斜角肌间隙由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共同组成的间隙。

8.舌骨下肌群包括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

9.颞肌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的冠突,使下颌骨上提。

10.胸锁乳突肌起自于胸骨柄前端和锁骨的胸骨端,二头会合后止于颞骨的乳突。

11.背阔肌收缩时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12.通过斜角肌间隙的解剖学结构是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

13.胸大肌起源于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处,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14.固有呼吸肌主要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膈。

15.斜方肌止于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16.通过食管裂孔的解剖结构是食管和迷走神经。

17.腹直肌鞘的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愈合而成。

18.胸大肌的功能是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19.腹股沟韧带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形成的结构。

20.腹股沟镰或称联合腱,由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腱膜共同构成。

肌学总论头颈肌躯干肌

肌学总论头颈肌躯干肌
– Insertion: lateral third of clavicle, acromion, and spine of scapular
– Acton: draw the scapula toward vertebral column. supper fibers elevate scapula, lower fibers depress scapula; if scapula is fixed, one side acting along, draws head toward the same side, and turn face to opposite side; both sides together, draw head directly backward
腱 腱系膜
指骨
头肌
• 可分为面肌和咀嚼肌
• (一) 面肌 facial muscles 又称 表情肌:主要分布于面部裂孔 周围,呈环状和放射状分布。大体 可分为四群:

颅顶肌 epicranius:枕额肌:
枕腹、额腹 、帽状腱膜

眼轮匝肌 orbicularis oculi:
使睑裂闭合
• 口周围肌 orbicularis oris:

• Transversus thoracis 胸横肌
Major muscles of thorax
• Intercostales externi 肋间外肌
– Origin: inferior border of rib above – Insertion: superior border of rib
• Sternohyoid 胸骨舌骨肌 • Thyrohyoid 甲状舌骨肌 • Sternothyroid 胸骨甲状肌 • Omohyoid 肩胛舌骨肌

《肌学总论》课件

《肌学总论》课件
一、肩带肌 三角肌
起点:锁骨外侧、肩峰、 肩胛冈
止点:三角肌粗隆
作用:肩关节外展
屈曲和旋内(前部肌束) 前面观 伸和旋外(后部肌束)
后面观
30
二、臂肌
(一)前群
长头
长头 1)肱二头肌
短头
短头
作用:屈肘关节、协助屈肩关节。
31
2)喙肱肌 作用:肩关节屈曲和内收
3)肱肌
起点:肱骨体下半 前面 止点:尺骨粗隆 作用:屈肘关节
中斜角肌 前斜角肌
功能:颈侧屈,上提 1~2肋;颈前屈。
12
二、背肌
(一) 斜方肌
作用: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肩胛骨固定时, 双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13
(二)背阔肌
起点:下部胸椎的棘突、 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 中嵴和髂嵴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肩关节内收、旋 内和伸
14
3、竖脊肌
起点:骶骨背面和髂嵴后份 止点:椎骨和肋骨及颞骨的
耻骨肌 长收肌 短收肌 大收肌 股薄肌
作用:内收,旋外
41
3、后群 (3块)
1)股二头肌 起点:坐骨结节、粗线
止点:腓骨头
作用:屈膝关节 伸髋关节
股二头肌 长头
股二头肌 短头
42
2)半腱肌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胫骨上端内侧
3)半膜肌起点:Biblioteka 骨结节止点:胫骨内侧髁后面
半膜肌
作用:屈膝关节、伸髋关节
半腱肌
作用:髋关节屈和旋
外,下肢固定时使躯
髂肌
干前屈(例如仰卧起
坐)
35
(二)后群 1. 臀大肌 起点:髂骨翼外面、骶骨背面 止点:股骨的臀肌粗隆 臀大肌
作用:使髋关节伸和旋外,下肢固 定时伸直躯干,防止前倾。

肌学

肌学

二、颈肌
1、颈阔肌:
浅筋膜内,薄扁肌 作用:紧张颈部皮肤、 下拉口角作用。
2、胸锁乳突肌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 的内侧端 止点:颞骨乳突 作用:一侧收缩头向偏 同侧,面转向对 侧;两侧同时收 缩可使头后仰。
3、舌骨上、下肌群
三、胸肌
胸上肢肌 胸固有肌
1、胸大肌
pectoralis major
(二)后群
1、腰方肌
位置:位于腹后壁脊柱两 侧,呈长方形。 作用:降12肋并使脊柱腰 部侧屈。
腹直肌鞘
由腹外侧壁三个扁 肌的腱膜构成,分 前、后两层。
腹部的局部结构:
1、腹直肌鞘
由腹外侧壁三个扁 肌的腱膜构成,分 前、后两层。
前层:腹外斜肌腱膜+腹 内斜肌腱膜的前层 后层:腹内斜肌腱膜的后 层+腹横肌腱膜。 在脐下4--5cm后层 缺如,形成弓状 线,弓状线以下, 腹直肌后面与腹横 筋膜相贴。
外口:
腹股沟管浅环(浅环)
通过的结构
男性:精索。 女性:子宫圆韧带。
腹股沟斜疝和直疝
三、头肌
(一)面肌(表情肌) (二)咀爵肌
(一)面肌(表情肌) 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 止于面部皮肤。 有环形肌和辐射状肌 两种,牵动面部皮肤 产生各种表情。
1、枕额肌 枕腹:起自枕骨,止 于帽状腱膜。 帽状腱膜:与浅筋膜 和皮肤构成头皮。 额腹:起自帽状腱膜, 止于额部皮肤。 作用:扬眉、皱额
2、白线 在正中线由三层腹 壁阔肌腱膜交织而 成。起自剑突止于 耻骨联合。 脐环?
* 3、腹股沟管
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 上方,腹前外侧壁下部 肌和腱膜之间的斜行裂 隙,长约4--5cm。
两口:
内口:
腹股沟管深环(腹环)在 腹股沟韧带上方约1.5cm, 为腹横筋膜随精索或子宫 圆韧带向外的突口。

肌学

肌学

肌学--躯干肌
腹肌前外侧群
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肌前外侧群
[1]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 旁,居腹直肌鞘中,为上宽下 窄的带形肌, 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 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及 其5-7肋软骨的前面。 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 腱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由结 缔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的前 层紧密结合。[仰卧起坐]
大量横纤维组成,腱纤维(胶原纤维束) 色红、柔软而有 组成,色白、坚韧而无 收缩能力,外有 收缩能力在肌腹两端, 肌外膜包裹 附着于骨骼。
肌的形态和构造
中间腱:肌腱在两个肌腹,此种肌称二腹肌。 腱划:数个肌腱将一肌腹分割成多个肌腹。 腱膜:阔肌的肌腱,如腹外斜肌腱膜
三、肌的起止
1、起点(定点)
固定骨或肢体近侧端的附着
肌学--总论
随意肌
不随意肌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躯干\头颈\四肢
心壁\内脏\血管壁
总论
肌的形态和构造 肌的起止 肌的命名/配布 肌的辅助装置
肌学--总论
一、肌的形态
长肌:四肢多见 短肌:躯干深层,如肋间肌
阔肌:躯干表层,分布胸腹壁
轮匝肌:分布孔、裂周围
肌的形态和构造
二、肌的构造
肌腹 肌腱(腱划、腱膜)
肩胛提肌
起止点: C1-4棘突→→肩胛骨上角 作用: 上提肩胛骨; 同侧屈颈(肩胛骨固定)
菱形肌
起止点: C6-7、T1-4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作用: 使肩胛骨靠近脊柱并向上移动。
竖脊肌(骶棘肌)
1、形态位置: 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 纵列于躯干背面,脊柱两侧的 沟内,居上述四肌(斜方肌、 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 的深部。 2、起止: ●起:骶骨背面及髂嵴的后部, ●止:向上分出许多肌束,沿途 止于椎骨和肋骨,并达颞 骨乳突。 3、功能:使脊柱后伸和仰头,是 强有力的伸肌,对保持人体直 立姿势有重要作用。

肌学总论

肌学总论

四、肌的辅助装置:筋膜、滑膜囊、腱鞘 肌的辅助装置:筋膜、滑膜囊、 (一)筋膜 fascia 1、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皮下筋膜 :
疏松结缔组织。内容: 疏松结缔组织。内容: 固有筋膜。 2、深筋膜deep fascia: 固有筋膜。 深筋膜 致密结缔组织。部位、 致密结缔组织。部位、分 血管神经鞘, 层。肌间隔,筋膜鞘,血管神经鞘 肌间隔,筋膜鞘 血管神经鞘 作用: 作用
bursa: 性质、 (二)滑膜囊 synovial bursa 性质、部位 (三)腱鞘 tendinous sheath:
(三)腱鞘 tendinous sheath: : 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分两层: 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分两层: 1、纤维层(纤维鞘):外层,为增厚的 纤维层(纤维鞘) 外层, 深筋膜和骨构成的骨纤维管道 2、滑膜层(滑膜鞘):内层,为双层套 滑膜层(滑膜鞘) 内层, 筒形鞘管,分脏层和壁层: 筒形鞘管,分脏层和壁层: (1)脏层:包在肌腱的表面 脏层: (2)壁层:贴在纤维层的内面和骨面。 壁层:贴在纤维层的内面和骨面。 脏、壁两层之间有少量滑液。 壁两层之间有少量滑液。 腱系膜: 腱系膜:滑膜层在骨面移行到肌腱的双层 滑膜部分。内有血管。 滑膜部分。内有血管。
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 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 作用:上提舌骨,帮助吞咽; 作用:上提舌骨,帮助吞咽;舌骨固定 时,下拉下颌骨助张口。 下拉下颌骨助张口。
颈肌
2、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作用: 作用:下降舌骨和喉
上提躯干,提肋助吸气。 上提躯干,提肋助吸气。
2、胸小肌 pectoralis minor: : 位置: 位置:胸大肌深面 起点: 起点:第3~5肋骨 肋骨 止点:肩胛骨喙突 止点: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肩胛骨固定时,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肩胛骨固定时,

3肌学总论(附主要肌肉)-理论

3肌学总论(附主要肌肉)-理论
背阔肌
整理ppt
③ 竖脊肌
位置:纵列于躯干的背面, 脊柱两侧的沟内。
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
竖 脊
头。

整理ppt
胸肌
胸大肌
胸 大
位置:覆盖胸廓前 肌
壁的大部,
作用:使肱骨内收、 旋内;如上肢 固定可上提躯 干,
整理ppt

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间,成 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
3个裂孔

作用:主要的呼吸肌。与腹 管
股直肌


股外侧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股内侧肌

整理ppt
小腿肌 小腿三头肌(后群)
作用:屈膝,屈踝 (足跖屈)







整理ppt
小结
• 咀嚼(咬肌、颞肌、翼外肌和翼内肌)成与功能 • 胸锁乳突肌:起止点、功能(与头部运动关系) • 背肌各肌肉的位置 • 胸大肌的主要肌肉和主要功能 • 腹肌(四块)位置层次关系,弓状线、腱划、腹
一、肌的构造和形态 Structure & Shape
(一)构造Structure
肌腹
有收缩能力

muscle belly
肌腱
无收缩能力
tendon
整理ppt
(二)形态
长肌 短肌 扁肌(腱膜) 轮匝肌
整理ppt
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拮抗肌 协同肌
起点 止点
整理ppt
三、肌的命名 Nomenclature
肌同时收缩,增加腹 裂
压。
腔孔



主 动 脉 裂 孔
整理ppt

6肌学总论躯干肌new

6肌学总论躯干肌new

2)腹外斜肌
(1)位置层次:位于腹前外侧的 浅层。
(2) 肌纤维的主要方向:由外上至 内下。
(3) 腱膜形成的特殊结构 a: 腱膜向内侧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 构成;
b: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形成腹股 沟韧带; c: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一 小三角形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 (皮下环)。
3)腹内斜肌

偏右T8 脉
4、腹肌
后群 前外侧群
①腹直肌 ②腹外斜肌 ③腹内斜肌
④腹横肌
腹肌应掌握的内容:
(1)肌的名称 (2)肌的位置和层次
(3)肌的纤维方向 (4)肌的作用
(5)腹股沟管的位置和通过内容
(6)腹直肌鞘、腹白线、脐环的定义
1)腹直肌 (1)位置形态:正中线的两旁,包裹在腹直肌鞘中 (2)肌纤维方向:垂直
1)腹直肌
(1)位置形态: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为 上宽下窄的带形肌。
(2)起、止点:起自耻骨 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肌束 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及其附近 肋软骨的前面。
(3)肌的全长被3-4条 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 腹,腱划由结缔组织构 成,与腹直肌鞘的前层 紧密结合。
(4)肌纤维方向:垂直
与腹横肌腱膜。 c: 脐下4-5cm以下,缺乏鞘
的后层,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 横筋膜相贴,下缘呈凸向上的 弓形,称弓状线(半环线)。
白线:两侧三层腹壁阔肌腱膜 的纤维在正中线交织而成,其 上方起自剑突,下抵耻骨联合, 中间为脐环。
腹内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
腹横肌腱膜
腹前外侧壁的层次
外侧壁
(脐以上)
2)腹外斜肌 (1)位置层次:腹前外侧的浅层。 (2) 肌纤维方向:外上至内下。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腱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08 肌学总论、躯干肌和头颈肌【实验目标】通过学习本教学单元的内容,学习者应当可以达到下列教学目标:肌学总论1.掌握骨骼肌的形态和结构(肌腹、肌腱和腱膜)。

2.掌握肌的起止点、运动单位和肌张力的概念。

3.熟悉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的概念。

4.了解肌的命名原则。

5.掌握肌的辅助装置(筋膜、腱鞘)。

躯干肌和头颈肌1.掌握胸大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膈的位置、孔裂和作用,2.熟悉斜方肌、背阔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腹肌前外侧群的名称、层次及纤维方向,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胸腰筋膜的位置和组成。

3.了解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腹直肌鞘的位置及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组成及其通过的内容物等。

4.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5.熟悉咬肌、颞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的位置和作用及斜角肌间隙。

6.了解舌骨下肌群的名称、位置等。

7.掌握、熟悉躯干、头颈部重要肌性标志:胸大肌、胸锁乳突肌、颞肌、咬肌,斜方肌、背阔肌,腹直肌。

【实验资源】1.肌形态标本,股或小腿断面标本。

2.完整躯干肌浅、深层标本、游离膈标本。

3.头面部肌和颈部肌浅、深层标本(或模型)。

【实验提示】1.学习肌学要求每个同学都要使用“实验指导”和“教材”,亲自动手对照尸体标本、认真观察、反对怕脏不动手,不用标本,只看书本的学习方法。

2.为了理解肌的作用,学习肌学必须注意肌的起止点,附在骨的何处,该肌跨过关节的哪一面,对关节运动起何重要作用。

3.要爱护标本,使用时勿将肌纤维撕扯损坏,也不要为了观察肌的起止点而将标本撕脱。

观察肌起止点时,可将相关骨骼放在一边对照观察。

观察完尸体标本后立即用塑料布或湿布盖好。

4.实习前必须复习下列骨性标志,下颌角、枕外隆凸、颞骨乳突、椎骨棘突、第7颈椎棘突、肩峰、肩胛冈、胸骨角、髂前上棘、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髂嵴等。

【实验内容】1.躯干肌(1)背肌浅层: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深层:竖脊肌(骶棘肌)。

1)背部浅层肌重点观察上部的斜方肌和下部的背阔肌。

①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为三角形的阔肌。

该肌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

其上、中,下纤维向肩部聚拢(注意其中各部纤维方向不同,因而作用不一样)止于肩峰、肩胛冈及锁骨肩峰端(因两侧斜方肌在一起形似斜方形而得名)。

作用:上部纤维收缩,上提肩胛骨,使肩胛下角外旋。

下部纤维收缩,可使肩胛下降。

两侧共同收缩,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使头后仰。

骨骼肌的作用分析;肌肉的生理特性是收缩(既肌的长度缩短),收缩的结果是使其两端所附着的骨骼相互靠近,由此产生的运动。

一块肌肉必须有两个端,并且分别附着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骨骼上,也就是一块肌肉至少要跨越一个关节,否则毫无意义。

决定骨骼肌作用的因素是;两个附着点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即上下、前后、内外);肌肉与其所跨越关节的位置关系(即上下、前后、内外);两个附着点在该肌肉收缩是所处的状态,既哪个点较为固定的问题,固定的点称为起点或者静点,另一个点则称为止点或者动点。

该肌肉收缩的结果是止点向起点移动。

但一块肌肉的起点和止点可以相互转换,其决定因素是机体当时所处的机能状态。

例如,胸大肌一端附着于胸前壁,另一端则附着于肱骨,当站立时胸大肌收缩使上肢向躯干靠近,但当人体悬吊于单杠时,胸大肌收缩上提躯干。

因此,在学习肌学部分时,认真观察每块肌肉两个附着点的位置关系和与其所跨越关节的位置关系。

②背阔肌:将臂极度外展然后观察。

该肌位于背下部和胸外侧壁,背阔肌呈三角形为全身最大的阔肌,其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骨正中嵴及髂嵴后部,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使臂内收、旋内及后伸,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则上提躯干(如引体向上)。

2)背部深层肌包括许多肌,在此只观察竖脊肌。

竖脊肌:又称骶棘肌,为纵列脊柱后方及两侧的强大肌,在维持躯体的直立姿势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另外,两侧竖脊肌共同收缩,使头后仰并伸脊柱。

3)胸腰筋膜参考教材。

(2)胸肌胸上肢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胸固有肌:肋间内、外肌。

1)胸上肢肌重点观察胸大肌。

胸大肌:位置表浅,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呈扇形,宽而厚。

该肌起于锁骨内侧半,胸骨及上部肋软骨的前面,纤维聚拢,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作用:使臂内收和旋内,若上肢上举并固定,则可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气。

此外,也可引体向上。

2)胸固有肌①肋间外肌在肋间隙的浅层,肋骨之间找到此肌。

它起于上一肋骨的下缘,纤维斜向前下(但在胸后壁则向外下方),止于下一个肋骨的上缘。

在肋软骨的间隙内,无肋间外肌,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肋间外膜所取代。

作用:上提肋,扩大胸廓,助吸气。

②肋间内肌在肋间外肌深面,翻起肋间外肌便可见到。

它的纤维方向与肋间外肌垂直相交,起于下一肋上缘,止于上一肋下缘。

自肋角以后为肋间内该肌被肋间内膜所取代。

作用:使肋下降,缩小胸廓,助呼气。

(3)膈在膈专用标本上观察,可见膈封闭胸廓下口,介于胸、腹腔之间,为圆顶形宽薄的阔肌,其周围为肌性部,起自胸廓下口内面及腰椎前面,各部肌束向中央集中移行于腱性部,称中心腱。

膈上可见3个裂孔:①主动脉裂孔约在第12胸椎水平、膈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及胸导管通过,②食管裂孔约在第10胸椎水平,在主动脉裂孔之左前方,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③腔静脉孔约在第8胸椎水平,在主动脉裂孔之右前方,有下腔静脉通过。

作用:膈为主要呼吸肌,收缩时助吸气,舒张时,助呼气,此外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及分娩活动。

(4)腹肌1)前外侧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①腹直肌:位于腹前正中线两侧,包被在腹直肌鞘内,将肌鞘翻开,可见该肌上宽下窄,在肌的表面可见3~4条横行的腱结构,称为腱划。

②腹外斜肌:为腹前外侧壁浅层的一块阔肌,肌纤维斜向前内下方,一部分止于髂嵴,而大部分在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腱膜。

腱膜向内侧参与腹直肌鞘的构成,腱膜的下缘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③腹内斜肌:在腹外斜肌的深面,将腹外斜肌翻起便可看到。

它的纤维与腹外斜肌垂直相交。

大部分肌束向前内上方,下部肌束向前内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

腱膜在腹直肌外侧缘分为前、后两层并包裹腹直肌,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构成,肌纤维下部游离呈弓状,其腱膜下部游离缘的内侧端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联合腱,又称为腹股沟镰。

④腹横肌,是最内一层肌,将腹内斜肌翻开,便可见到它的肌束横行向前内。

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横肌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后壁。

腹肌作用:腹肌收缩,可以缩小腹腔,增加腹压,有协助排便,分娩、呕吐、以及维持腹腔内脏正常位置等作用,同时也参与脊柱的前屈、侧屈和旋转等运动。

2)后群有腰大肌和腰方肌。

腰大肌将在下肢肌中观察,腰方肌从略。

3)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

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融合而成。

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融合而成。

腹筋膜、白线、腹股沟管(示教)参考教材。

2.头颈肌(1)头肌以模型为主,配合标本观察。

1)面肌(表情肌) 此组肌较细薄弱,大多数一端起于骨,另一端则附于皮肤深面,故观察时只须了解其部位即可。

①眼轮匝肌:为椭圆形薄肌,位于眼裂周围。

作用,使眼裂闭合。

②口轮匝肌:位于口裂周围,呈扁环形。

作用,使口裂闭合。

⑧颊肌:位于口角两侧,面颊深部。

作用:使唇、颊紧贴牙齿,帮助咀嚼和吸吮。

2)咀嚼肌有4块,现只观察下列两块:①咬肌:长方形,起于颧弓,止于下颌骨外面。

紧咬牙时,在颧弓下方可清晰地看到其轮廓。

②颞肌:呈扇形,起自颞窝,下行渐集中,经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作用:咬肌和颞肌的作用主要是上提下颌骨,使上、下颌牙咬合。

(2)颈肌1)颈浅肌群主要只观察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是极其重要的肌性标志,斜列于颈部两侧。

起自胸骨柄前面及锁骨胸骨端,纤维行向上后外侧方,止于颞骨乳突。

在活体如将面转向左侧,则右侧之肌在体表隆起很明显,特别是它的起点两头看得很清楚。

作用:两侧收缩,头向后仰,单侧收缩,使头屈向同侧,面转向对侧。

2)颈中肌群包括舌骨上肌和舌骨下肌。

现只示教舌骨下肌群(在颈肌模型上配合标本观察):舌骨下肌群:包括下列4肌,均位于舌骨下方,只要求了解肌的名称和位置。

①胸骨舌骨肌:位于颈正中线两侧。

②胸骨甲状肌:位于上肌的深面,须将前肌翻起方可见到。

③甲状舌骨肌:被胸骨舌骨肌上部遮盖。

④肩胛舌骨肌:在胸骨舌骨肌的外侧,可分上、下肌腹及一个中间腱。

3)颈深肌群(示教) 此肌群位置较深,位于颈椎两侧,包括前、中、后斜角肌。

3肌均起自颈椎横突,下行止于第1肋骨和第2肋骨。

前、中斜角肌下部之间隙名斜角肌间隙,有臂丛及锁骨下动脉通过。

【探索创新】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广泛收集学习资源,回答下列问题:1.胸大肌和背阔肌的起止点和作用。

2.参加呼吸运动的主要肌有哪些。

3.膈上3个裂孔的位置高度如何?各有何重要结构通过。

4.腱鞘的位置、构造和临床意义。

5.张口和闭口有哪些肌参与。

6.运动颞下颌关节的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