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学总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08 肌学总论、躯干肌和头颈肌
【实验目标】通过学习本教学单元的内容,学习者应当可以达到下列教学目标:
肌学总论
1.掌握骨骼肌的形态和结构(肌腹、肌腱和腱膜)。
2.掌握肌的起止点、运动单位和肌张力的概念。
3.熟悉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的概念。
4.了解肌的命名原则。
5.掌握肌的辅助装置(筋膜、腱鞘)。
躯干肌和头颈肌
1.掌握胸大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膈的位置、孔裂和作用,
2.熟悉斜方肌、背阔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腹肌前外侧群的名称、层次及纤维方向,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胸腰筋膜的位置和组成。
3.了解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腹直肌鞘的位置及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组成及其通过的内容物等。
4.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5.熟悉咬肌、颞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的位置和作用及斜角肌间隙。
6.了解舌骨下肌群的名称、位置等。
7.掌握、熟悉躯干、头颈部重要肌性标志:胸大肌、胸锁乳突肌、颞肌、咬肌,斜方肌、背阔肌,腹直肌。
【实验资源】
1.肌形态标本,股或小腿断面标本。
2.完整躯干肌浅、深层标本、游离膈标本。
3.头面部肌和颈部肌浅、深层标本(或模型)。
【实验提示】
1.学习肌学要求每个同学都要使用“实验指导”和“教材”,亲自动手对照尸体标本、认真观察、反对怕脏不动手,不用标本,只看书本的学习方法。
2.为了理解肌的作用,学习肌学必须注意肌的起止点,附在骨的何处,该肌跨过关节的哪一面,对关节运动起何重要作用。
3.要爱护标本,使用时勿将肌纤维撕扯损坏,也不要为了观察肌的起止点而将标本撕脱。观察肌起止点时,可将相关骨骼放在一边对照观察。观察完尸体标本后立即用塑料布或湿布盖好。
4.实习前必须复习下列骨性标志,下颌角、枕外隆凸、颞骨乳突、椎骨棘突、第7颈椎棘突、肩峰、肩胛冈、胸骨角、髂前上棘、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髂嵴等。
【实验内容】
1.躯干肌
(1)背肌
浅层: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深层:竖脊肌(骶棘肌)。
1)背部浅层肌重点观察上部的斜方肌和下部的背阔肌。
①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为三角形的阔肌。该肌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其上、中,下纤维向肩部聚拢(注意其中各部纤维方向不同,因而作用不一样)止于肩峰、肩胛冈及锁骨肩峰端(因两侧斜方肌在一起形似斜方形而得名)。
作用:上部纤维收缩,上提肩胛骨,使肩胛下角外旋。下部纤维收缩,可使肩胛下降。两侧共同收缩,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使头后仰。
骨骼肌的作用分析;肌肉的生理特性是收缩(既肌的长度缩短),收缩的结果是使其两端所附着的骨骼相互靠近,由此产生的运动。一块肌肉必须有两个端,并且分别附着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骨骼上,也就是一块肌肉至少要跨越一个关节,否则毫无意义。决定骨骼肌作用的因素是;两个附着点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即上下、前后、内外);肌肉与其所跨越关节的位置关系(即上下、前后、内外);两个附着点在该肌肉收缩是所处的状态,既哪个点较为固定的问题,固定的点称为起点或者静点,另一个点则称为止点或者动点。该肌肉收缩的结果是止点向起点移动。但一块肌肉的起点和止点可以相互转换,其决定因素是机体当时所处的机能状态。例如,胸大肌一端附着于胸前壁,另一端则附着于肱骨,当站立时胸大肌收缩使上肢向躯干靠近,但当人体悬吊于单杠时,胸大肌收缩上提躯干。因此,在学习肌学部分时,认真观察每块肌肉两个附着点的位置关系和与其所跨越关节的位置关系。
②背阔肌:将臂极度外展然后观察。该肌位于背下部和胸外侧壁,背阔肌呈三角形为全身最大的阔肌,其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骨正中嵴及髂嵴后部,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使臂内收、旋内及后伸,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则上提躯干(如引体向上)。
2)背部深层肌包括许多肌,在此只观察竖脊肌。
竖脊肌:又称骶棘肌,为纵列脊柱后方及两侧的强大肌,在维持躯体的直立姿势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另外,两侧竖脊肌共同收缩,使头后仰并伸脊柱。
3)胸腰筋膜参考教材。
(2)胸肌
胸上肢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胸固有肌:肋间内、外肌。
1)胸上肢肌重点观察胸大肌。
胸大肌:位置表浅,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呈扇形,宽而厚。该肌起于锁骨内侧半,胸骨及上部肋软骨的前面,纤维聚拢,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作用:使臂内收和旋内,若上肢上举并固定,则可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气。此外,也可引体向上。
2)胸固有肌
①肋间外肌在肋间隙的浅层,肋骨之间找到此肌。它起于上一肋骨的下缘,纤维斜向前下(但在胸后壁则向外下方),止于下一个肋骨的上缘。在肋软骨的间隙内,无肋间外肌,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肋间外膜所取代。
作用:上提肋,扩大胸廓,助吸气。
②肋间内肌在肋间外肌深面,翻起肋间外肌便可见到。它的纤维方向与肋间外肌垂直相交,起于下一肋上缘,止于上一肋下缘。自肋角以后为肋间内该肌被肋间内膜所取代。
作用:使肋下降,缩小胸廓,助呼气。
(3)膈在膈专用标本上观察,可见膈封闭胸廓下口,介于胸、腹腔之间,为圆顶形宽薄的阔肌,其周围为肌性部,起自胸廓下口内面及腰椎前面,各部肌束向中央集中移行于腱性部,称中心腱。
膈上可见3个裂孔:①主动脉裂孔约在第12胸椎水平、膈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及胸导管通过,②食管裂孔约在第10胸椎水平,在主动脉裂孔之左前方,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③腔静脉孔约在第8胸椎水平,在主动脉裂孔之右前方,有下腔静脉通过。
作用:膈为主要呼吸肌,收缩时助吸气,舒张时,助呼气,此外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及分娩活动。
(4)腹肌
1)前外侧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