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日风潮中的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
近代爱国主义的特征【可编辑】
近代爱国主义的特征近代的中国史是屈辱的历史,是国家由盛转衰的历史,也是人民各个阶级奋斗的的历史,更是各种爱国主义涌现的高峰。
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戊戌变法的六君子,北伐战争的勇士,无产阶级的共产党等等,在民族大义面前无不表现出各自的爱国情操,各种的奉献精神。
近代爱国主义的形式各种各样,其基本特征是:第一,为争取民族独立而不惜赴汤蹈火的献身精神;第二,为从根本上抵御外侮而寻求富国强民之路的理性精神;第三,为促进中华民族的振兴和进步,奋起推翻腐朽落后封建王朝的革命精神。
这三种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发展到高峰,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把近代中国各个主张民族进步的阶级集结在一起,汇合成滔天巨浪,荡涤着中国社会的残渣弃物,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进步的巨大力量。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爱国主义得以空前的发扬光大。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的生存和解放,成为近代爱国主义的中心主题,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抗争史,其间的奋勇献身精神,足可以上感苍天,下震鬼神。
以反侵略、争独立为前提,艰辛地寻求和探索救国、强国之路,同是近代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在中国人民奋勇抗击,浴血奋战,并获得一系列战争胜利的形势下,腐朽的清政府竟慑于西方列强的气势,屈辱议和。
从此,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和扩大。
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签订了空前未有的卖国内容的《马关条约》,使爱国的中华民众对清政府由失望转为愤怒,并进一步发展为要求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在《马关条约》以后形势的推动下初步形成。
这样,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爱国主义运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清王朝统治者腐朽的日益暴露,逐步走出了传统的忠君观念的阴影,转而向着“反清灭洋”方向发展,从而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结合起来,形成了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的反日情绪由来及其他
中国人的反日情绪及其它[1060](2008-09-22)最近几年,中国国内爱国青年的反日活动实在是如火如荼。
以至于到了今日,爱国与不爱国在不少人的眼里直接是同反不反日划上等号的。
对此,我真的感到非常虚无。
因为在我小的时候,也就是八十年代,所受到的教育并不如此。
记得当时的课文中就有一篇谢冰心先生的文章叫《樱花赞》,内容是作者去日本参加会议,受到了一些本来正在罢工的普通出租车司机的特别款待。
并说出了“促进日中人民的友谊,也是斗争的一部分”这样令人心动的话。
冰心在文中的结尾,无比煽情地写到:“金泽的樱花,并不比别处的更加美丽。
汽车司机的一句深切动人的、表达日本劳动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的话,使得我眼中的金泽的漫山遍地的樱花,幻成一片中日人民友谊的花的云海,让友谊的轻舟,激箭似地,向着灿烂的朝阳前进!”据当时的教材参考资料称,此文的主题是为了歌颂日本人民革命斗争精神和中日两国人民深厚友谊。
今天我们大概都知道了,这二者都是从何谈起啊。
另外一篇非常有名的课文是鲁迅先生的《在仙台》,节选自《藤野先生》。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记录了在日本学习期间的老师藤野先生对作者热心帮助的一些往事。
但是要注意,这是一段节录,其实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后面还记录了日俄战争中日本人在中国境内将中国人砍头的事情。
但是,这一段在当时的教科书中是找不到了,还是为了中日之间的友好这一当时的主旋律。
而当时的影视剧也充满了这一类的主题,象当时集中日两国许多影星的著名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就是其中的代表。
我还记得这部电影在当时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观看,并且还要写一篇观后感的。
当然,如果你要是不能体会出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为了证明中国人民是侵华战争的受害者,同时日本人民也是侵华战争的受害者,故而两国人民必须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话,那么这篇文章你一定会不及格的。
这就是当时的教育,日本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是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无关。
所以,我们要谴责的是那个虚无缥缈的所谓军国主义,而不要把仇恨放到有形的日本人身上。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与对策探究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与对策探究作者:肖宏伟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30期摘要:在新时代条件背景下,西方自由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各种非理性爱国主义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广大青年群体,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面临着诸多挑战。
面对意识形态的干扰、虚无主义思想的侵蚀、狭隘民族主义的抬头、网络思维的颠覆等诸多现实考验,要积极推进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内容时代化和载体多元化,增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和具体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青年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困境与对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面临着更加复杂、更加险峻的国内外环境。
面对各种思想潮流的交流交锋交融,中国人尤其是作为中国未来的青年们,应该用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武装自己。
面对西方自由主义文化渗透、民族虚无主义思想侵蚀、狭隘民族主义干扰、网络思维颠覆等现实挑战,推动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推进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和感染力,也是新时代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国内外许多侵蚀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言论借助各种渠道干扰着广大青年。
可以说,在当今互联网和全球化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出現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西方自由主义的传播干扰着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观点在全球化时代迅速蔓延,这使得中国广大青年群体的主流价值观认同遭遇了巨大困境,在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干扰下,一些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逐渐消解、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信心开始动摇、并逐渐由集体主义价值观念趋向于个人主义价值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部分青年的公平正义观念等等[1]。
首先,西方自由主义、利己主义在我国的渗透和传播深刻干扰着青年对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认同,受这种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影响,中国当代青年出现了个人本位、利己主义的思想。
狭隘民族主义
狭隘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中最极端的一种。
为表示对自身民族的忠心与认同,不惜以各种手段损害其他民族的利益。
容易发展成民族沙文主义和复仇主义。
这种人作为当政者要么使用武力对外进行扩张侵略,要么狂妄自大、闭关锁国。
作为普通百姓,则热衷于政治运动。
喜欢游行示威、抵制外国产品,鄙视或者仇视外国人。
持有这种主义的人往往目光短浅、心胸狭隘。
这种人一般不是盲目自大,就是极度自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一部份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过巨大的压力,有时也会借此报复和发泄。
这种人一般有严重的仇富心理。
往往以维护民族利益为由,损害他人的私有财产。
例如“弹弓队”、“板砖队”等。
还有一部份人有严重的心理变态,喜欢看热闹、喜欢挑拨是非,例如“罗刚事件”中打电话冒充留学生的湖南某民工。
狭隘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中危害最大的一支。
会严重影响世界和平和社会稳定。
任何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应当主动远离这种主义。
要想了解民族主义,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民族.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认同自身的为一个团体的稳定共同体。
民族主义,亦称国族主义或国家主义,为包含民族、种族、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之“基本单位”,以作为形塑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之理念基础。
具体的说,其主张为:民族为“国家存续之唯一合法基础”,以及“各民族有自决建国之权”。
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无从区分。
开化的社会过去大多强调民族共同体,而则着重于由国家或政府陈述的文化或政治共同体。
民族主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型态,即以民族之名义作出文化与政治主张,如今通常用以叙述英格兰;民族主义也同时被称为凝聚民族共同体的学说。
民族主义的两种度量标准(与相异的方法论)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之《想像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ies)以及利娅·格林菲尔德(Liah Greenfeld)之《民族主义:现代化五途》(Nationalism: Five Roads to Modernity)。
中日两国民族主义的表现与特征
中日两国民族主义的表现与特征(一)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复兴于20世界90年代,是当时国内外环境双重作用的结果,具有一些新的特点:第一,国家主义。
国家主义强调国家理性,认为国家可以通过任何手段来获取和维护其利益。
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坚持国家本位,认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个人的愿望和诉求;例如,打砸日车、诋毁使用日货的群众等行为,都是将自己的民族主义热情置于他人追求较高生活水平的愿望之上的表现;1第二,内容的空洞化。
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以普通民众(尤其是广大网民)为主力军,他们倾向于在各种平台上喊口号树志气,动辄“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大国颜面”等词挂在嘴边,但对于中国的国家利益具体指什么却一无所知;他们的热情往往昙花一现,对国家事务的情绪性评论远多于对民族和国家长久利益的思量。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普通民众自身相关知识匮乏所致,另一方面,便是民族主义内容空洞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2第三,应激性。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往往是间歇性的,即其集中爆发往往是伴随着特定的国际关系时间出现。
比如,当越南民众燃烧中国国旗的图片传到网上,中国民众怒不可遏;当听闻日本国会主张购买钓鱼岛,诸多网民在网上疯狂传播要集体筹资“购买”整个日本的言论。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不是基于共同的信仰或意识形态产生且稳固存在的,它的爆发是被特定事件刺激所致,这决定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短暂、激烈、不理智的特性。
正是基于这些特点,中国的民族主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首先,否定性民族主义上升。
随着中国通讯技术的发展、开放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国内民众有更多机会接触国外的世界,由此,相当一部分国民产生“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中国在各方面都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想法,并进而以爱国求变的名义攻击当今中国,批判中国的政治体制、鄙弃中国人的国民素质、宣传社会黑暗、国家前途暗淡的言论。
从表面看,此类行为仅是个人喜好导致的崇洋媚外,但深究起来,可以发现在这种思想下暗藏的是其躁动、矛盾的民族主义情绪:一方面,厌恶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方面,又希望中国能够真正在各方面赶超西方。
爱国主义定义
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民族主义什么是爱国主义一、定义:1、《辞海》: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
2、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故土、对祖国山河和对人民深厚的感情,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独立的一种凝聚力,是一个民族永恒而无价的精神财富。
3、爱国主义是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独立而献身的精神。
4、爱国主义是一个很难给出确切定义的词语,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侧重面。
一般说来,爱国主义是指一国国民对本国的文化和历史的一种自我肯定和钟爱,是一国国民对自己祖国存在价值的肯定和推崇;是一切国民精神中最崇高最纯粹最可宝贵的一种,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所在内核所在。
二、基础:爱国主义的基础是民族共同体对文化、种族的认同和凝聚,任何时代,我们都需要爱国主义——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应当存在。
三、内涵: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二,奋起抵抗外敌的侵略,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
第三,反对分裂和割据,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第四,勇敢勤劳,推动祖国的进步和富强。
2、爱国主义是以忠诚、热爱和报效祖国为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
它包括爱国的感情、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行为三个层面的内涵。
国外对于爱国主义的各种解释苏联: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选集》第3卷,第608页)英国:在我们时代的语境中,我们的“爱国主义”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敢说,我们的意思是一种对国家的责任感……这种爱国主义不是短暂的、狂热的情感的爆发,而是安静而稳定的终生贡献。
——埃德莱 E. 史蒂文生(英国评论家、诗人)英国:爱国主义就是你确信:这个国家比所有其他的国家都要出色,只因为你生于斯。
——乔治"肖伯纳(英国大文豪)美国:我无意彻底排斥爱国主义观念。
我知道它存在,并且我知道它在当前的争端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但是我敢断言,一场伟大持久的战争决不能仅仅靠这个原则来支撑。
厘清关于爱国主义的几个认识误区
厘清关于爱国主义的几个认识误区作者:薛传佳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第05期【摘要】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在大众向心力基础上体现的道德认同,与国家凝聚力和荣辱兴衰密不可分,必须大力弘扬。
当今爱国主义精神被一些人曲解,对一些人思想造成干扰。
为此,我们必须克服对爱国主义认知上的障碍,明辨是非,以更坚定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内核凝聚力认知障碍【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A爱国主义是凝聚民族精神核心的主要因素爱国主义是对国家最忠诚的情感表达,集中体现了民族自尊与自信,爱国精神与民族凝聚力分不开,是民族精神基因,已经深深植入中华民族传承。
中国数千年来一直保持民族统一向心力,爱国主义无疑起到精神核心作用。
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内在力量情感外放的表现,体现出一种文化精神特质,是我们共同拥有的精神支柱。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精神始终以一种历史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贯穿始终,历经艰辛历炼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积淀和思维定式。
爱国就是爱家园,而家园文化也是我国民众最珍视的思想情感,有着政治向心、感召和亲和力,这也是爱国主义能深入人心,成为凝聚民族精神核心的主要因素。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大众广泛性特征,是国家凝聚力的道德基石。
首先体现在它作为伦理精神,集中体现伦理文化精华,是每一个国家成员在特定的生活空间内,长期共处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认知,形成共同信仰的道德理念。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爱国主义精神集中反映了国家社会人们的正义信念,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道德伦理的一种“精神意识”,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其表现也各不相同,有鲜明的民族性、社会性、时代性特征。
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有广泛认知的国家伦理精神,它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一个国家、民族特定的生活空间环境中形成,在所有伦理精神中最具广泛代表性,代表着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
无论任何组织或个人,没有国家作为根基后盾,也就丧失了生存空间和发展保障。
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民族主义-最新文档资料
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的区别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就像阶级和国家最终都会消亡一样,爱国主义有朝一日也会消失,被未来的建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之上的国际主义所取代。
但是,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还不具备这种客观条件,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念在今天的时代条件下还具有积极意义和进步意义,它仍然是在一个国家内,把来自不同种族民族、不同阶级阶层、不同党派团体的人民大众凝聚起来,为着实现一个共同认可的目标而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因此不应该被淡化,更不应该被贬低。
多年来,我们在宣传教育中,始终强调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反对狭隘民族主义。
在这里,要注意区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切不可混淆或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误导。
爱国作为一种情感,是人类自国家产生以来对自己祖国持有的一种最深切的政治情感,这种深切的政治情感背后,是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除了法国引起我的兴趣和感情以外,我再没有别的兴趣和感情。
”而“爱国主义”这个词汇,晚近才比较通行,但从它所表现的爱国情感和内涵的爱国观念算起,大概同国家政权的存在一样古老。
爱国主义的要义是忠诚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力行者令人起敬,背反者为人所不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例如,法国的贝当元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民族英雄,但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向德国投降,组织了傀儡政府,法国人民至今也不原谅他。
这也说明,西方国家标榜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包括不爱国的自由。
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都表明,爱国主义是自有国家产生以来人类文明社会所拥有的共同价值。
民族主义观念是近代以来在西方世界才开始出现的,它强调民族认同、民族独立、民族自决等。
孙中山将这一观念引入了中国,提出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问题。
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主义,最早只是“驱除鞑虏”、反对满清,后来发展为“五族共和”的思想。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中宣告:“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警惕水均益——对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忧思
把日本国内一小部份右翼份子等同于大多数日本民众;把右翼的极端言论等同于日本整体的民意,是水均益网文的第二个特点。为了证明日本人的“丑陋”,水均益使用了中国国内调查的结果。“一九九七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五周年。这一年的年初,《中国青年报》做了一次名为“中国青年眼里的日本”的大型读者调查。调查的结果是触目惊心的。在被调查的十万多青年读者中,有百分之八十三点九的读者认为“日本”两字最容易使他们想到的是“南京大屠杀” ,这在多达十五个选择中位居榜首。被问到“你心目中的日本人是什么样”的时候,最高一项选择的是“残忍”,占百分之五十六。”
只要看一看近二十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因为闭关锁国、夜郎自大,还是由于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就能得知水均益的荒谬。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就是因为他看到了向先进工业国学习、增强国力才是保证国家安全的根本,而自称爱国的那些口水大王却在重复着晚清遗老的思维轨迹,我们不妨回想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帝国主义列强长驱直入侵略中国,难道是因为中国的大门关得不严?或是因合伙修铁路被敌人窃取了重要情报?
我眼中的爱国情怀――对反日风潮的反思
我眼中的xx情怀——对反日风潮的反思4陆松烨随着日本政府对于我国钓鱼岛的蛮横侵占,我国民众的愤懑情绪快速上升。
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国各地发生了许多的反日游行。
大家用口号和横幅表达了对日本政府和右翼分子的不满。
事实上,在遵守法律约束的前提下,我觉得,同胞有权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绪,这无可厚非。
但如果打着反日游行的旗号,对同胞的财产进行打砸,那么显然事情的性质就变了,变成了聚众闹事的行为了。
这一点尤为值得我们同胞所注意。
因此,我们呼吁大家:我们要理性的爱国主义,而不能让我们的行为变现为为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
那么何为真正的爱国呢?什么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呢?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事实上,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而狭隘的民族主义则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一种,即一个民族在处理同其他民族的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狭隘的排他性的思想观点,是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
通常指少数民族或小民族中的民族主义。
它的特点是孤立、保守、排外。
它是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联合的腐蚀剂。
一系列的打砸抢事件让我们越发的明白,“爱国”不是流氓的庇护所——这样的态度,才会让爱国更有力量。
表达爱国情绪我们不但不反对,而且举双手支持和赞成。
我们有权表达这样的爱国和对日本政府的不满情绪。
日本对于钓鱼岛的侵犯,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次了。
如果不借此机会充分表达我国对钓鱼岛的拥有自主权,恐怕日本政府还会三番两次对中国的国土进行侵扰。
但是无论如何,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我们必须做到冷静克制,必须要保持理性,否则事与愿违,最后的结局恐怕是我们同胞自己所不想看到的。
如果我们的游行变成了接近“暴徒化”的闹剧,那么我们的游行示威不但不能给钓鱼岛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利益,反而给钓鱼岛事件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只能是便宜了日本政府和日本右翼分子。
同胞砸毁同胞的车,砸毁同胞的商店,吃霸王餐,造成交通拥堵,这从任何一个方面来看,都是在损害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不是在争取国家的利益。
正确认识爱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区别
正确认识爱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区别“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向来是很难区分的。
因为国家、祖国和民族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关性。
就我们自己来说,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员,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歌颂祖国、热爱祖国,同样以中华民族的一员为骄傲。
英语中,民族主义的单词是nationalism,它既有民族的含义,也包含有国家的意味。
然而在冷战后的当代,当民族主义复活而盛行,以至达到“狭隘民族主义”的程度时,这两者之间的沟壑就逐渐扩大了。
如今社会上、网络上也都针对“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的区别争论个不休。
在我看来,要正确认识这一区别,就要懂得分辨哪些行为属于爱国主义,哪些行为属于狭隘民族主义。
我们用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当唐朝为了丰富本国的文化而对外来先进文化同化与包容,实行对外开放时,这是爱国主义;但当清朝统治者自认“天朝上国”,为了避免外国与本国群众联合反清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就是狭隘民族主义。
可见,同样是对国家或民族的忠诚,爱国主义是全局性的,它承认并接受别国优于自己的部分,也鼓励借人之力为国争光争强;狭隘民族主义则是片面性的,它自满自大,自以为本民族高等于其他民族,坚决保护本民族、隔离其他民族。
当我们的民族英雄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自由与侵略者奋勇斗争,这是爱国主义;但当强势民族对弱势或少数民族进行排挤和屠杀,发动侵略战争时,这就是狭隘爱国主义。
所以,目标同样是国家或民族的利益,爱国主义是具有前瞻性的,为了争取整个国家的长远利益,是往前看的;而狭隘民族主义是目光短浅的,是为了目前的民族利益而盲目排外的。
当聂荣臻元帅在抗日前线救护两个父母亲在炮火中死亡的日本小女孩,当我们与朝鲜人民联合抗美援朝时,这是爱国主义;但当我们看着美国遭遇9•11事件的电视画面而欢欣鼓掌,对来访的外国客人极不友善,在他们的表演上一片嘘声时,这就是狭隘民族主义。
当邓小平同志为了我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与外国领导人“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当我们不卑不亢地争取钓鱼台和台湾的主权时,这是爱国主义;但当网络上泛滥着“打倒日本”、“抵制日货”、“击败美国”的过激言论时,这就是狭隘民族主义。
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引言作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是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和积极实践的重要价值观。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本文将围绕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展开探讨,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对策。
1.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特点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1 多元化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表现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除了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表达爱国情怀。
他们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并通过购买国货、支持本土文化等实际行动表达对国家的支持和热爱。
1.2 开放包容的态度与过去狭隘的民族主义相比,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更具有开放包容的态度。
他们更加注重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为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机会。
他们也更加重视国际间的友好合作,推动和平发展的进程。
1.3 知识的获取和传播当代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教育背景和素质,他们通过学习、阅读等途径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
同时,他们也积极利用互联网等平台进行知识的传播,通过写作、演讲、社交媒体等方式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更多的人,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爱国活动中来。
2.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存在的问题2.1 意识淡薄问题尽管当代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教育背景,但在面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抉择时,部分大学生对国家的利益认识不够深刻,个人主义情绪过于突出,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2 价值观多元化问题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多样性。
一些大学生受到外部环境和影响,对传统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存在异化或者曲解,甚至产生排斥情绪。
这种情况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3 缺乏实践行动问题尽管当代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持有积极的态度,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九一八事变中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
九一八事变中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大耻辱,也是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觉醒的重要时刻。
这场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的霸权行动的开始。
在这一事件中,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了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并开始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抵抗外敌侵略。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中国东北地区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华民族的尊严遭到践踏。
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抵抗意识。
民族主义在这个时刻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崛起。
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通过团结一致,坚决抵抗外敌侵略,才能保卫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反抗侵略的象征。
九一八事变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指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深厚的情感,愿意为国家的繁荣和尊严而奉献。
九一八事变使得中国人民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人们开始自觉地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努力。
爱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为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敌侵略的重要动力。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一事件加深了中国人民对民族主义的认同。
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通过团结一致,坚决抵抗外敌侵略,才能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民族主义成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旗帜,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
其次,九一八事变也加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意识。
人们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爱国主义成为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敌侵略的重要动力,激发了人们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的意愿。
最后,九一八事变也加强了中国人民对历史的反思。
人们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和挫折是由于国家的内部问题所致。
这一事件激发了人们对国家现状的反思,促使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富强的转折点。
九一八事变中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当代大学生的狭隘爱国主义倾向与理智爱国
论当代大学生的狭隘爱国主义倾向与理智爱国摘要:本文通过对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中部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与思考,主要阐明了狭隘爱国主义与理智爱国的区别、狭隘爱国主义的危害以及大学生如何做到理智爱国等内容。
希望能够通过本文使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理智爱国的重要性,避免狭隘爱国主义倾向,使自己的爱国主义热情更加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关键字:当代大学生狭隘爱国主义理智爱国一、问题的提出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与一艘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的中国拖网渔船发生碰撞,随后非法抓扣中国渔船船长及船员,在中国的强烈要求下,直到9月24日才释放被捕船长。
10月16日,数百名日本右翼组织人员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门口集会示威。
次日,西安部分高校学生在大雁塔北广场聚集,针对日本右翼分子的反华行径,举行游行活动,表达爱国意愿。
10月26日下午,重庆各高校大学生自发来到朝天门广场,发起以“打倒小日本”、“保卫钓鱼岛”、“抵制日货”等为口号的反日示威游行。
在示威过程中,部分地区发生了焚烧日本国旗、打砸日本店铺等不理智甚至违法行为,这些言行表现出了狭隘性与不理智性,甚至具有一定的狭隘爱国主义倾向。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精英性群体与生力军,是爱国主义情感与行为表达的主体。
这样一个群体能否冷静、客观地对待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爱国主义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理性与未来的发展,因而对于理智爱国与狭隘爱国主义的讨论与区分对我国大学生的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狭隘爱国主义与理智爱国的概述(一)何为狭隘爱国主义狭隘的爱国主义是民族主义中最极端的一种,为表示对自身民族的忠心与认同,从而变得忽视或敌视其他爱国,甚至不惜以各种手段损害其他民族的利益,是一种自身爱国感情的过度膨胀,容易发展成民族沙文主义和复仇主义。
狭隘的爱国主义有两种倾向,要么更加封闭,要么更加具有侵略性。
(二)何为理智爱国所谓的理性爱国就是以一种外交性的、建设性的方式来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情怀和行为方式。
浅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浅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发表,给爱国主义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显示出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以,新时期爱国主义在内涵和基本特征方面都赋予了时代内容和特色。
笔者拟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
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规范。
它要求人们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竭尽忠于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表现为人民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
可见,爱国主义是民族向心力和情感的纽带及团结奋斗的基础,能否形成国家和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因素.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它不仅仅是一种朴素的爱国热情,而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从历史经验、具体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出发,把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结合。
《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开创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局面,对振兴中华,建设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古代中国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有许多优秀的思想宝库,在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中产生过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于爱国主义的几种错误观点及评析
关于爱国主义的几种错误观点及评析2014-06-17 14:38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朱桂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的作用下,一方面随着商品、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打破民族国家界限流动,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度日益紧密,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流动和经济发展的格局均显示出不均衡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全球化语境下,作为观念形态的爱国主义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态度和答案。
在这些众说纷纭的答案中,不乏有一些不理性甚至错误的观点,冲击着爱国主义思想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理性爱国行为,需要我们从理论上给予正确的澄清与回答。
一、爱国主义过时论爱国主义作为对祖国的深切关怀之情,尽管也强调胸怀世界、兼顾世界利益并能超越狭隘民族主义,但最关键的还是要以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民族的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人们交往的划时代变革和“地球村”观念的传播,“爱国主义过时论”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争议中。
主张“爱国主义过时”的观点认为,世界市场已经建立,国家界限已被打破,人类文明也在走向融合,“地球村”正在形成,人们生活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集体中,凡事应该以国际社会为重,民族主义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国家已经成为一个危险的时代错误,应该被历史潮流的所摒弃,无需再谈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和爱国主义。
这种观点看到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资源共享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没看清楚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从而夸大并美化了经济全球化,并抛开民族国家利益去空谈人类利益,在客观上严重影响了人们长期以来的根深蒂固的民族国家观念,淡化了人们为国奉献意识和国家安危意识,消弭了社会共同价值观和民族凝聚力,其实质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观点,原因主要有:一是一些学者、知识精英过度鼓吹“全球民主化”、“普世文明”、“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宣称“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民族国家的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已经过时”[1]等,让人们形成一种自我殖民化的思维定势,自以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已经不存在了,人们都住进了地球村,当上了世界公民;二是一些采用降低人格甚至国格的途径和手段去招揽生意的经济活动,如上海等地某些商家打出的“大日本”和“昔日法租界的风光”等广告,让人们在经济消费中不知不觉地淡化了国家主权意识、民族尊严意识和民族国家观念;三是一部分民众的理论水平较低,在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把全球化现象进行了夸张和臆想,从而忽略了经济全球化中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日本爱国主义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总
结
爱国主义教育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 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 复兴的重要阶段,我们既不能夜郎自大,固 步自封,又不能崇洋媚外,失去自尊,中日 两国有极深的历史渊源,有着共同的文化背 景,吸取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有益的经 验,为我所用,认识到日本爱国主义教育中 的不足,可以使我们的教育少走弯路,21世 纪的中国必将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使命一定会实现。
日本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迫于世界舆论的压力,日本为了经济高速发展一 直在努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开始强调爱国的同时也应尊重其他国家, 为国际社会的和平做努力。虽然如此,日本依然对历史缺乏真诚的反省, 狭隘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观依然在滋长,日本政府依然主张恢复极端 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且在各个方面进行实施和渗透。比如,通过宣扬日 本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来培养一种民族优越感和自豪感,在这个过程中 不断的肯定“自我”,否定他国文化;或是通过对国体与历史的教育, 肯定天皇的地位, 产生盲目的服从天皇的现象,并蔑视其他国家的权力和 要求;日本目前有许多学校正积极推行战前的爱国思想教育。老师们还 在成绩单上给学童们打“爱国分”。 而战前的爱国主义思想实质上就是 强调对“天皇”的效忠和报恩,目的就是为了宣扬为国家、为天皇效忠, 甚至应该随时以死效命的思想。正是这种使“爱国”附属于“忠君”的 极端爱国主义思想控制着日本当今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爱国主义与拿来主义
当年,鲁迅提出“拿来主义”,爱国主义同样如此, 爱国不等于爱国家现实和文化传统中糟粕,日本的 爱国主义教育中仍然在鼓吹崇拜天皇,鼓吹武士道 精神,这实际上是封建文化中的毒瘤,是明治维新 改革不彻底的产物,可是日本仍然有不少人把它当 作国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必 须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也 不能妄自菲薄,我们应该学习外国发达的资本主义 国家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应该学习外国 的政治文明,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政治 民主,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
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爱国——关于钓鱼岛事件的一些思考
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爱国——关于钓鱼岛事件的一些思考摘要:钓鱼岛自古是中国的领土,日本政府的“购岛”行为引发了中国人极大的愤怒。
在反日游行中,应当怎样表达爱国主义呢?理性爱国,究竟是怎样的爱国方式?关键词:钓鱼岛理性表达爱国主义前段时间,钓鱼岛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2012年9月10日下午,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就钓鱼岛问题举行阁僚会议,最终通过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方针,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交由日本海上保安厅“管理”。
而在此之前,日本就因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而与中国有过不少摩擦。
作为中国人,作为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中国人,当然是坚决反对日本政府的荒诞行为,坚持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不退让半步。
热血的中国人民更是在全国各地举行了各种各样的反日示威游行。
爱国情怀当然是好的,可是在游行中,却有人不够理性,盲目地跟风,威胁到了同胞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这就让我们感到困惑——这样的行为,是爱国吗?中国需要这样的“爱国者”吗?事实上,每当国际上发生关系国家主权、民族情感等重大问题的事件的时候,爱国主义必往往成为一面大旗,引得人民尤其是青年们热血沸腾,以致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来。
“愤青”们误读了“爱国主义”这个词语,许多人把爱国主义作为幌子宣泄个人情绪。
这时,他们需要好好静下心来思考一下爱国主义的含义,思考一下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
一、关于钓鱼岛问题钓鱼岛争端的产生与70年代末关于钓鱼岛附近蕴藏有大量石油的《埃默里报告》的发表有关。
自那时起,中日双方在岛屿主权问题上互不相让,斗争日益激烈。
进入90年代后,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代的到来,双方斗争更加尖锐。
而前段时间日本政府的“购岛”行为将这个问题又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而中国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上的态度是毋庸置疑的。
众多研究表明,钓鱼岛是归属于中国的。
1.从地理上看,钓鱼岛归属于中国从地理位置上看,钓鱼岛群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距中国福建、浙江沿岸174海里;从地质上看,钓鱼岛是中国台湾岛的附属岛屿;从气候特征上看,因风向和海岸冲击的原因,在科技和捕捞业不发达的古代,只有福建和台湾沿海的渔民能在钓鱼岛海域进行捕捞作业,从而证明了中国理应最先发现和命名并加以利用该岛屿。
日本对华政策的意识形态原因
狭隘民族主义日本对华政策的第一个意识形态影响因素是其日渐抬头的狭隘民族主义。
这一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就是极力宣扬大和民族的优越性,蔑视甚或仇视亚洲其他民族;片面强调日本利益至上,罔顾邻国民族感情,回避、歪曲、美化侵略历史,逃避战争罪责,而且颠倒是非地谬言邻国推行反日教育。
狭隘民族主义表现之一是种族歧视和极端排外情绪。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高级独立调查员杜杜·迪埃内指出,百年来,阿伊努族和日本部落民族“在就业、婚姻等方面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种状况现在也没有任何改变。
”他在深入调查后认为,日本的种族歧视“根深蒂固”,而令他“震惊和不安”的是,日本政府缺乏实际行动,未能遏制住国内的排外情绪。
他还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为例,批评了多名日本官员加剧和激发国内仇视外族和少数族裔的情绪。
表现之二就是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思潮逐渐抬头,并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市场。
1990年代以来,在一些政要和极右势力的眼中,远东军事法庭审判是阻碍日本实现政治大国和“正常化国家”抱负的“枷锁”,因此变本加厉地攻击和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将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思潮发展到政治、思想、学术、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日本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观点决定了其战后狭隘民族主义的史观主流,以及保守右倾化的政治走向”。
右翼势力编纂的美化侵略历史的新版教科书,也突出表现了其狭隘的民族主义、民族保守主义、天皇主义。
神道国家意识影响日本对华政策的第二个意识形态因素是其所谓的“神道国家意识”。
日本以神道教为国家宗教的,神道教严格说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国家支配的意识形态。
神道国家意识是伴随着日本国家定位与文化转型而逐步确立起来的。
正如有学者分析的那样,“日俄战争的胜利,激发了日本文化的超越意识,他们认为,‘唐化’不行,‘欧化’也不行,在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军国主义大旗下,日本文化‘神道化’了,形成了一种‘神道天下观’的文化。
事变刺激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精神高涨
事变刺激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精神高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日益紧张,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和爱国精神正逐渐兴起。
各种事变和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利益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一系列事变对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精神的影响,并说明这种情绪的具体表现。
首先,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与爱国精神正在受到南海争端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与邻国在南海的领土争端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中国人民认为南海是中国的领土,对任何侵犯中国利益的行为表示坚决反对。
这种情绪凸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他们呼吁政府采取强硬措施,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
第二,钓鱼岛争端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然而,日本对其提出了主权主张。
这导致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抵制和抗议。
民众们通过抵制日货、举行示威活动以及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来表达对中国领土完整的支持。
这展示了中国人民对国家利益的高度关注和对外侵略的坚决反对立场。
除了具体的领土争端,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还受到历史问题的触发。
例如,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战争罪行引起了中国民众的极大愤怒和悲痛。
中国人民强烈要求日本政府正视历史,道歉并赔偿受害者。
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和爱国精神在纪念日本战争罪行的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历史记忆的重视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
此外,中国的环境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族主义情绪。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但民众普遍认为这还不够。
他们对外国企业和政府的环境污染行为表达了不满,并呼吁政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应对环境问题。
这表明了中国人民对国家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切,体现了他们对国家未来的热切期望。
总之,一系列事变刺激了中国民族主义情绪与爱国精神的高涨。
南海争端、钓鱼岛争端、历史问题和环境问题都成为中国人民对国家利益的高度关注和坚决支持的表现。
这种情绪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尊严的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日风潮中的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
若是让中国人投票选出最讨厌的国家,日本必居榜首,历史上的种种让很多中国人对日本有着深刻的厌恶甚至憎恨。
而日本政府至今仍然不能坦诚面对历史,再加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的领土争端,国内的反日情绪越发高涨,国人对于日本的不满引发了一系列抗议活动,我相信这些活动的目的都是好的,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其中截然不同的两种出发点——爱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是一种高尚的感情,它对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可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从我国历史发展的状况来看,积聚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基本特征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
自秦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华民族开始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发展形式。
在随后的发展进程中,虽也曾多次发生过民族间的冲突和战乱,出现过短暂的分裂和割据局面,但总体来说,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是在统一的国家内发展,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积淀。
从爱国主义的特有功能来看,它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韧,靠的就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
狭隘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中最极端的一种。
为表示对自身民族的忠心与认同,不惜以各种手段损害其他民族的利益。
容易发展成民族沙文主义和复仇主义。
这种人作为当政者要么使用武力对外进行扩张侵略,要么狂妄自大、闭关锁国。
狭隘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中危害最大的一支。
会严重影响世界和平和社会稳定。
中国明清时期的衰落就是由于当政者的狂妄自大和闭关锁国,这种主义威胁的不是个人或者某一小团体的利益,而是要把整个国家往悬崖推。
任何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应当主动远离这种主义。
那么究竟该怎么分辨爱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标准就是理性。
爱国是好的,但是必须要理性,古语有云:过犹不及。
当爱国的激情异化为狂热,考虑问题不经过大脑,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做判断,这样爱国主义就会往狭隘民族主义方向过渡,很容易如无头苍蝇一样原地打转;更有甚者被人利用,当了枪使,成为了别人的工具,这样的人怎么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呢?扰乱社会秩序,给国家增添负担倒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对于狭隘民族主义,我们要分清楚其中的两种人,一种是网络上很流行的“愤青”这样的人要么文化水平不高,要么年纪轻,没什么社会经历,很容易被人忽悠,以爱国为名义做出有害国家的事情,这样的人数量不少,但是由于只是思想不成熟,所以是可以通过合适的引导使他们重新走上正确的爱国道路的,而且由于这类人很有激情,可以对国家的进步做出很大的贡献;另一种是对于非所属民族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心理阴暗扭曲,类似沙文主义,甚至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法西斯主义等,此类人目的明确,自我主导,还能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对于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有着极强的危害,必须采取强硬手段对其进行约束,责令其进行思想改造,若是已经违法乱纪,应依法给予惩罚,绝不手软。
实际生活的反日风潮,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抵制日货运动,以及由它发展而来的打砸抢烧日系商品店铺的严重违法乱纪行为。
首先,就抵制日货而言,我是持支持态度的,毕竟在官方的一系列行动之外,作为泱泱大国的人民,我们应该给予嚣张的日本政府一些警告用来表现我们的态度,在华日商的压力自然会传回日本,影响他们的态度以及决策。
而在历史上,抵制洋货多次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有积极的意义。
以下列出几条:
1904年承认美国迫害华工合法的《中美会订限制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款》期满。
但美方却胁迫清政府继续续约,由此激发了1905年大范围的抵制美货运动。
最终,美国政
府放弃续约。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旅居东南亚的华侨便一致决定抵制日货。
此举使得在新加坡经营时间最长、资本最雄厚的日商弘荣洋行宣告破产。
1947年1月,上海工人掀起的“爱用国货、抵制美货”运动。
此运动在其他地区的深入,促进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关于有人打着抵制日货的旗号进行打砸抢烧,我觉得已经没有必要讨论,这完全是由不法分子煽动群众造成的刑事案件,危害极大,主事人员必须依法处理。
这种行为与爱国毫无关系,非但没有任何积极意义,还让中国在国际上大失颜面以及受害者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那么是不是和平非暴力的抵制日货就应该提倡了,我觉得不然。
首先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商品算是日货?是日本国内产的?还是日本企业产的?还是说只要有日本股份的公司生产的都是日货呢?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商品已经很难说是哪个国家产的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国企”,很多都有日本的股份,毕竟自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崛起迅速,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几个经济体之一,而且经济结构与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互补,中日合资企业不胜枚举,抵制日货,往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再者即使是纯粹的日资企业,很多都把工厂设在中国,它们在为日本创收的同时也给国人提供了工作机会,若是这些企业倒闭,这些工人该何去何从呢?再换一个角度来看,所谓日货根本抵制不尽,日本的制造业世界领先,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有日本产的零件,基本所有的相机镜头都是日本产或者日本与别国合作生产,除此之外,日本在工程塑料,控制系统,电子软件等方面都有强大的优势,说句直接的话,中国根本离不开日本。
那么对于日本的嚣张态度,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我觉得抵制日货是要进行的,但是这不是对抗日本的手段,而是表明态度的一条途径,日本经济已经很久没有起色了,在中国依赖日本的同时,中国市场也是日本经济的救命稻草,抵制日货可以给他们很大的压力。
然而想要最终解决问题,发展才是关键,日本那么多技术领先我们,我们想要不被其要挟,就必须打破这些枷锁,超越他们。
而在达到这一步之前,我们可以在其它很多方面对日本进行反击,比如电子产品方面韩国的技术也很好,中国可以与韩国加强合作来减少对日本的依赖,如此日本国内必然压力倍增。
就我们大学生来说,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努力学习,争取让自己能为国家贡献出更大的力量,所谓青年强则国强,人才是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把自己锻造成可用之才,为祖国建设添砖添瓦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