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咬文嚼字[2020年最新]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学习方法1.指导学习,讨论归纳,共同评析;2.制作卡片,整理文章内容,进行专题讨论;3.练习巩固,提高写作。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或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结合练习题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的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好!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
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同学们,这三个义项,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褒扬的。
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呢?元代无名氏写的剧本《杀狗劝夫》的第四折,有这样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
”这便是它的出处。
无论是出处,还是词典的解释,这个词都没有褒扬的意思,而朱光潜先生却把它作为文章的标题,大书特书。
他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细研课文,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义。
二、作者介绍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作者情况。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
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称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篇一:《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I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I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作者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研习课文:一、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咬文嚼字》优秀教案范文
《咬文嚼字》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和能力。
2、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和方法。
(2)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语言概念,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中。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避免陷入机械的“咬文嚼字”。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一些典型的语言实例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广告语、新闻报道等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语言运用,加深对“咬文嚼字”的理解。
4、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咬文嚼字”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因语言表达不准确而产生歧义或误解的例子,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引发学生对语言准确表达的思考,从而引出“咬文嚼字”的话题。
(二)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1、解释“咬文嚼字”的字面意思,强调其在语言学习中的含义,即对语言文字进行仔细地推敲、琢磨,以达到准确、生动、优美的表达效果。
2、举例说明,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使用,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定为“绿”,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三)“咬文嚼字”的重要性1、准确传达信息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使交流更加顺畅。
2、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或听众,引起情感共鸣。
3、体现文化素养一个善于“咬文嚼字”的人,往往能展现出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四)“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1、注意词语的选择(1)近义词的辨析举例:“安静”“宁静”“寂静”,通过比较它们的词义和使用语境,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的情境中应选择合适的词语。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5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课内外诗文有关用字佳话实例,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有关资料,有所积累,有所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严谨的语文学习习惯。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在《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云:“过度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没有一项意思是褒扬的。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文学论文《咬文嚼字》,看看在他的笔下,“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意义呢?二、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三段中,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2、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用了哪些实例?明确:(1)郭沫若改字;(2)王若虚改《史记》;(3)韩愈改诗;(4)苏轼与《惠山泉烹小龙图》;(5)关于“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价。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文字的敬畏和严谨态度。
2.学会通过咬文嚼字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和论述方法。
2.学习咬文嚼字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将咬文嚼字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简要介绍《咬文嚼字》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思考“咬文嚼字”在文章中的含义。
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语句。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咬文嚼字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咬文嚼字的实例,探讨其作用和意义。
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咬文嚼字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咬文嚼字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二、课堂实践1.教师提供一篇学生作文,让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修改。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作文修改任务。
三、作文评析1.教师选取几篇修改后的作文进行评析,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2.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本节课所学,修改自己的作文,并提交给教师评阅。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际写作中运用咬文嚼字的体会。
三、名著阅读1.教师选取一部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阅读。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咬文嚼字的精神发扬光大。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咬文嚼字3篇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咬文嚼字高三语文教案范文:咬文嚼字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咬文嚼字教学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含义;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爱好文学,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1.理解“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意思;2.分析成语中的修辞手法;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成语的内涵;2.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语文教材教材;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此成语的了解程度。
Step 2:讲解成语内涵(10分钟)解释“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其蕴含的深层含义,即强调对文字的过分、苛刻的追求,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
Step 3:分析修辞手法(15分钟)讲解成语中的修辞手法,如“咬文嚼字”这个成语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将对文字的追求比作一个人过分注重咀嚼,而忽视其实质的行为。
Step 4:示范语言表达(15分钟)通过示范和分析篇章,引导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Step 5:练习与巩固(15分钟)请学生分组讨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并要求他们在讨论过程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
Step 6:展示与点评(10分钟)请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并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评价,引导他们对于语言表达的重视和改进。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一篇作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写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讨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含义,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展示和点评的方式,学生们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体会到修辞手法的重要性。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咬文嚼字精选3篇(二)教案标题:说木叶教材内容:高中语文教材《说木叶》一篇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说木叶》的情节与主旨,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2. 培养学生理性的批判和评论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 能够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和艺术表达,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精选5篇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咬文嚼字》一篇。
详细内容包括对课文中生僻字词的解析、词句的修辞手法分析、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生僻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激发他们对文字游戏的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文字游戏的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3. 生僻字词解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解释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6.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2. 板书内容:生僻字词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观点和论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篇你喜欢的文学作品,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包括作品名称、作者、修辞手法分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推荐阅读《修辞学导论》等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修辞手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僻字词解析2. 修辞手法分析3. 作者观点和论据的理解4.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僻字词解析1. 字形结构:分析生僻字词的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 分析评价课文.2. 借鉴汲取其中精华.3. 把握思想感情.4.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重点 1. 把握思想感情.2.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方法点拨法教学过程预习点拨:1. 研读两遍,初步了解文意.2. 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把握.课时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留意筛选重点语句,尝试借鉴汲取其中精华一.导入诵读课文,把握基础学问.出示习题,进行检测.同学完成.1. 了解有关常识: 朱光潜,闻名_________主要著作有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2. 从文中找诞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正音: 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 推敲———蕴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点拨1、解题:咬文嚼字正象说的“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好”。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的斟酌词句(多用指死抠字眼而不领悟精神实质)。
”《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词句;(2)形容掉书或灰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说说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亲密关系。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其次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使意蕴丰富,有奇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颖的意味。
出示习题,同学概括分析:1. 口头归纳概括本文主要意思(用一两句话)2、分析结构,归纳要点分析评价1. 从文中找出表明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2.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熟悉3. 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提示:先看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留意标题的基本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人的学习及写作状况来谈)分析.借鉴1. 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2. 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那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导练1. 研读课文,结合个人平常学习及写作状况,深化理解观点。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篇一: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篇一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幻灯片显示)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三、分析课文观点: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4)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xx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的词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明确: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小结: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作品所说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2、学习前人如何咬文嚼字,推敲语言的,进一步领会品味语言的重要性3、增强学生推敲文字的意识,关注文字语言使用规范的问题二、【教学重点】以本篇为单元阅读小结,加深对品味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课文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在人类文明历,许多传世和不朽的名篇有着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
在生活中如果采用好的词语,不仅准确表达含义,而且使听者读者产生兴趣,达到好的效果。
比如,《新民晚报》某日头版头条登出了一条新闻,标题是:(展示)论坛开讲“福”临上海(实物展示)报道的是世界的福布斯全球总裁会议在上海召开的新闻。
(发问)标题中,哪个字最吸引你呢?学生可能回答:是“福”教师:最吸引我的目光的也是这个“福”字,因为这个“福”不仅扣住了“福布斯论坛”这个名词,而且,全球重要的商界、政界、学界人士聚集我们上海,讨论经济发展问题、为经济把脉,这对正值经济大发展的上海来说,可不是福分吗?这一个“福“字用真是生动。
我们古人也讲“吟安一个字,捻短数径须。
”看来“咬文嚼字”不一定总是贬义。
(引入课文)2、解题:咬文嚼字的原意对文字的过分计较。
作者使用它来作为题目,显然另有一番用意。
3、学生理解文章,思考:作者为把“咬文嚼字”的道理讲的生动具体,举了哪些例子?{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教师归纳:共三个例子,一个例子说明了一层意思。
一是郭沫若改字(板书),二是王若虚改文(板书)三是贾岛吟诗(板书)到底这些文字改动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也来品味品味。
{学生小声自读,体会文字,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第一个例子,“你这”在婵娟骂宋玉时,表达了她的极端憎恶之情,而在《红楼梦》,里,用是有了讽刺的意味。
说明不同情况下改“是”为“这”,情感变化是不同的。
(板书)第二个例子:王若虚删去一些重要字句,文章失去了原来味道,李广将军神勇无比的形象难以体现了。
《咬文嚼字》教案范文
《咬文嚼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认识到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咬文嚼字”的内涵和意义。
(2)掌握“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写作和阅读中运用“咬文嚼字”的技巧。
(2)如何让学生克服随意用词、粗枝大叶的语言习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因用词不当而引发误会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准确运用的关注,从而引出“咬文嚼字”的话题。
(二)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10 分钟)1、解释“咬文嚼字”的字面意思,强调对文字的仔细琢磨和推敲。
2、举例说明“咬文嚼字”在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的重要性。
(三)实例分析(20 分钟)1、展示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精彩语句,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咬文嚼字”来增强表达效果的。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经过作者的反复推敲,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2、分析一些日常交流中用词不当的例子,让学生指出问题并加以改正。
(四)“咬文嚼字”的方法(15 分钟)1、讲解仔细斟酌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避免错别字和误用词语。
2、强调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
3、提醒学生关注句子的语法结构,避免语病。
(五)小组讨论与练习(15 分钟)1、分组讨论给出的一段文字,找出其中需要“咬文嚼字”的地方,并进行修改。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共同交流。
(六)课堂总结(5 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咬文嚼字”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养成“咬文嚼字”的好习惯。
五、课后作业1、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分析其中“咬文嚼字”的运用,并写一篇读后感。
2、完成一篇短文写作,注意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咬文嚼字”的方法,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复修改。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咬文嚼字”是一种对文字的严谨态度。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学习如何运用例证法、引证法进行论证。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2.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咬文嚼字》一文,简要介绍作者朱光潜及其作品。
(2)板书课题,提问:“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有什么重要性?2.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教师辅导,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3.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开头部分,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是一种对文字的严谨态度。
(2)分析文章中间部分,学习作者如何运用例证法、引证法进行论证。
4.课堂讨论(1)讨论“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2)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咬文嚼字”的精神。
5.小组活动(1)每组选取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咬文嚼字”之处。
(2)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全班交流分享。
6.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2.选取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咬文嚼字”之处,下节课交流分享。
六、教学反思1.对部分学生的引导不够细致,导致他们在分析课文时,难以深入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较为简略,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3.课后作业的布置,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写作文或者阅读文章时,有遇到过对某个词或者某个句子反复斟酌的情况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咬文嚼字》中提到的精神。
2.阅读课文师:请同学们先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想要传达的核心观点。
生(阅读后):老师,我觉得作者在强调对文字的严谨态度。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语言文字的严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修辞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课文作者为什么说‘咬文嚼字’是一种美德?”“课文中的哪些例子体现了作者对语言文字的严谨态度?”3.修辞手法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设问等。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探讨如何将这些修辞手法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5.实践演练学生根据所学修辞手法,现场创作一篇短文,要求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
教师选取几篇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修辞手法。
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中是否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何改进。
四、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修改自己的作文,要求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
2.收集生活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实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咬文嚼字》一文,使学生深入理解了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激发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同时,通过实践演练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修辞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可能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仍有不足,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通过课文中的具体例子,如“咬文嚼字”在句子中的不同用法,让学生分辨其修辞效果,加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2024年《咬文嚼字》语文教案(精选5篇
2024年《咬文嚼字》语文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1. 字音字形辨析章节一:多音字辨识章节二:形近字辨识2. 词语理解与运用章节三:词语辨析章节四:词语运用3. 句子分析与修改章节五:病句修改章节六:句子修辞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音字、形近字的辨识方法;学会词语辨析和运用;能够分析和修改病句,运用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字音字形的辨识;词语的准确运用;句子分析与修改。
2. 教学重点:多音字、形近字的辨识方法;词语辨析和运用;病句修改和句子修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教学PPT、教学视频。
2. 学具:课堂练习本、字典;学生自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错别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和纠正错别字。
2. 例题讲解讲解多音字、形近字的辨识方法;举例说明词语辨析和运用;分析病句,讲解修改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多音字、形近字辨识题;设计词语辨析和运用题;设计病句修改题。
4. 互动环节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归纳字音字形、词语理解和句子分析修改的要点;强调学习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字音字形辨析多音字辨识方法形近字辨识方法2. 词语理解与运用词语辨析方法词语运用技巧3. 句子分析与修改病句修改方法句子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长短、长短B. 进步、近步C. 呆板、待板(2)词语辨析:A. 请选出下列词语的正确解释:①悲伤:形容心情沉重、难过的情绪。
②悲哀:形容心情悲痛、哀伤的情绪。
B. 请用下列词语造句:①竟然:出乎意料地。
②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含有惊讶的语气。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教案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教案咬文嚼字优秀教案导语:《咬文嚼字》是一本经典散文集,作者柳如是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中华文化中字词的重要性以及对人们思维和表达的影响。
本教案将以《咬文嚼字》为主题,通过深入解读文章的内涵,设计一堂精彩的语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意识,明白字词对思维和表达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咬文嚼字》的主题以及作者对字词的观点。
2.掌握如何运用正确的字词进行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准备1.复印或准备《咬文嚼字》课文。
2.背景音乐素材(具有古典气息的音乐)。
3.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4.提前准备或复印学生练习作文的纸张。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教师播放古典音乐,营造出古朴的氛围,并展示《咬文嚼字》的封面,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丽和深远。
2. 导入主题(5分钟)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汉字的重要性上,提问学生对汉字有什么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汉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阅读课文(10分钟)学生们轮流读课文,教师适时解释生词,确保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解读和讨论,逐段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想传达的信息,并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5. 讲解主题(10分钟)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咬文嚼字》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疑问。
6. 拓展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扩展思考,例如:a. 在现代社会中,字词的使用是否仍然重要?为什么?b. 在博物馆、古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关汉字的展品和字画,你们对此有什么感受?7. 写作练习(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练习的题目:“字词的力量”。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或者课文的启发,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字或词对他们产生过的深刻影响。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9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9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1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需要铸造。
本课作者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阅读写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既有理论上的点拨,又有示例上的阐述说明,同时不乏趣味性。
2、教学对象分析学习语文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涉及表达交流运用诸方面。
据平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面不是很广,写作上基本表达还行,流畅度上没有太大问题。
至于语言的推敲锤炼、表达技巧等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需要增强“咬文嚼字”的意识,需要培养一种谨严的精神。
不管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都应对他们理论和实践上的引导,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咬文嚼字”的本意、引申常用义,及其作者的解释。
2、了解字词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炼字也是锤炼思想感情。
3、提高速读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4、对文章分析评价,借鉴其由表及里的艺术手法。
培养正确运用语言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中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对应融合。
根据自己的经历及认识评价作者的看法和分析。
2、难点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情感。
据文章观点及内容获得阅读和写作上的启示。
四、设计思路1、教法构想列举古代一些炼字的例子引入课文,引起学生的兴趣。
由文中材料得出观点,重视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应注意一步步引导。
为全面理解文意,设计对比阅读本文和《不求甚解》,重在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2、学法指导重视课前预习,理解文章基本观点。
课堂上学生集体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在重难点方面作适当点拨。
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两种不同的角度和追求。
五、教学实施1、课前准备课文朗诵音频、录音放音机、、《不求甚解》全文2、教学过程(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一)温故入新1、作者朱光潜概况2、重点字词读音释义3、文章的整体思路及论证方法4、引入新课(分析讨论文章内容,加深理解)(二)继续探讨课文,解决重难点1、朱光潜对“推敲”的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题李凝幽居》的意境,谈谈你的理解。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最新9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最新9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江西省广丰中学高翔一、教材分析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文化随笔”单元。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2.能力目标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法分析1.理论依据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2.三步教学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3.具体操作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⑴跳出课本拓展延伸⑴品评鉴赏培养能力⑴举一反三迁移应用五、学法分析1.学生现状:高一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
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
但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
2.学法指导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⑴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能力⑴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能力六、教学过程分析1.课文感知提问: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2.拓展延伸品评: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区别“忍”字与“眼”字的区别?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删去“借问”与“牧童”两词句子更简洁,是否更好?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括号内可以填什么字?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否为句子增删文字或调整语序?3.迁移训练课文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咬文嚼字教案10篇
《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一):《咬文嚼字》教案一、教材分析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文化随笔单元。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资料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课文难点:透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2.潜力目标透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潜力透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潜力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法分析1.理论依据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2.三步教学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它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潜力。
3.具体操作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⑵跳出课本拓展延伸⑶品评鉴赏培养潜力⑷举一反三迁移应用五、学法分析1.学生现状:高一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潜力。
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
但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
2.学法指导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潜力⑵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潜力⑶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潜力六、教学过程分析1.课文感知提问: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2.拓展延伸品评: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区别忍字与眼字的区别?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删去借问与牧童两词句子更简洁,是否更好?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括号内能够填什么字?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否为句子增删文字或调整语序?3.迁移训练课文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如条件允许,利用计算机可把板书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教学步骤一、导人新课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
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
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写的一篇随笔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 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强调语言是跟着感情走的, 强调更动 了文字的同时就更动了思想感情, 文字的推敲, 其实是在情感上的推敲。 这个观点抓住了语 言的本质,从这一点出发对问题的理解就能够清晰一些了。
论述联想的正面意义, 说明用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 确定与控制。控制好了, “可以使意蕴丰富 ”,控制的不
对比论证
剖析
好,则 “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
“柳腰桃面 ”等套语 的评述
指出误用联想意义的负面效果,引出 “套板反应 ”, 并说明 “套板反应 ”是背离了创新,引不起新鲜和真切的 情趣。
小结:通过论证,作者指出无论是文字修改,还是使用联想意义,我们都要寻求思想情 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这样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
猜他是谁呢?人生在世,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精神,今 天我们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感受其中的精神和价值所在。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朱光潜, (1897-1986),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
基者之一。代表作品 :《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使学生在学完一课之后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
在归纳总结时启示要明确, 有理有
据,条理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第一,咬文嚼字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如文中对 “你这 ”式、 “你是 ”式两
种语法的探究比较,告诉我们,无论阅读还是写作一个字都不能马虎。 第二, 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 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进行由此及彼、
明确:过分的斟酌字词句,也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在文中是贬词褒用。指 “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 。
2.全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给文章划分层次。 (学生再次浏览课文, 注意圈画每个自然段中的关键句、
主旨句等, 再根据每段所讲内
容划分层次,会归纳概括文段信息。)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5 段),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形成统一看法。老师引导总结:
《不求甚解》专就读书而言, 《咬文嚼字》虽然主要是从写作的角度来讲的,但也反映
了作者对读书的主张。比较两篇文章的观点,要从读书方面来谈。 ① “不求甚解 ”和“咬文嚼字 ”这两种读书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材料。
如果为的是开阔视野、获取信息,那么 “不求甚解 ”能大大提高效率;如果意在领悟作品的思
明确: 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是为了指出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是从文字和情 感上的推敲出发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在阅读时,品味语言,更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透彻,情感凝练,这样才能 恰当的使用语言文字。
3.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分析:这篇课文是随笔,却有漫谈的方式。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在写法上在
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他旨在引导人们体会语言
文字的妙处,养成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精神,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学生齐读,了解作者写作目的。)
3.释义 ( 1)援例:引用成例。援:引用。
( 2)锱铢必较: 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 都十分计较。 锱、 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 3)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 4)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 5)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古时用木板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
( 6)陈言务去:指写作时务必除去陈旧的言辞,努力创造、革新。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在文中该如何理解?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指出成语本意即可,在文中的理解可以在第三段里有所提及,可提示学生注意理解。 学生根据问题提示在文章中筛选出主要信息。)
由表及里的思考
能力。如文中作者对 “推 ”“敲 ”二字的品味。 第三, 咬文嚼字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要敢于创新。 如文中作者就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
样,对于郭沫若、王若虚、韩愈这些名人,不盲从,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2.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语中提出了 反,请谈谈你对这些观点的看法。
“读书不求甚解 ” 观点,恰与本文作者的观点相
8. 咬文嚼字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2.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文中论证方法。
3.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重点难点
“咬文嚼字 ”精神。
1.理清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并能正确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学习举例论证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把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 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大家猜一
2.背景探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媒介和手段。然
而,长期以来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对语言不够重视。一般人也常常把推敲文字看成是
“雕虫
小技 ”,不太重视语言修养,不注重推敲文字,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针对这一现象, 朱光潜先生写下了这篇文章,指出: “文学是件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
提出的一种读书方法, 它们之间构不成彼此否定的关系, 它们的存在也不会排斥别的读书方
法。
3.鲁迅把 “眼看朋辈成新鬼 ”改成 “忍看朋辈成新鬼 ”,这一改在感情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老师引导总结:
“忍看 ”含有反问语气,悲愤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4.王安石把 “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为 “春风又绿江南岸 ”,表达上有什么变化?
第二部分:(第 6、 7 段),说明文字善用联想的意义。 第三部分: (第 8 段),总结全文,点明读者应从文章阐明的咬文嚼字的道理中领略并
运用文字应有的谨严精神,养成琢磨的好习惯的主旨。 四、深入探讨,合作交流
1.在文中我们明白了 “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的 “咬文嚼字 ”这
个道理,那么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这些例子分别说明什么道理?并思考
“绿 ”字形象鲜明,突出了春天变化的过程。 六、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本文学习, 知道了我们不但读书应该咬文嚼字, 写作更应该字斟句酌。 这不仅
是技术问题,更是态度问题。希望同学以后应该发扬认真的态度,钻石的精神,认真读书,
认真写作。
想精髓,揣摩写作艺术,则最好能 “咬文嚼字 ”。再则,阅读经典作品,尤其是文学类的,要
真能吸取其中的营养,还是得下 “咬文嚼字 ”的功夫。
②人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在逐步提高的。对于阅读障碍比较大的作品,开始不妨
“不求甚
解 ”,以后再慢慢 “咬文嚼字 ”,或者不必 “咬文嚼字 ”,就豁然贯通了。
所以说,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 “不求甚解 ”和 “咬文嚼字 ”:它们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认识
人 ”的修改
为准确的表达思想情感服务。
王若虚对《史 记》李广射虎一段 的改写
对王若虚修改的否定和批评, 作者以此为例说明文 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例证法
贾 岛 “僧 推 月
此例说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 每个字所蕴含
下门 ”一句的推敲
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突出为文炼字的重要性。
引证法
苏轼《惠山烹 小龙团》中诗句的
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分析: 学生能从每段中提炼出主要事例, 能归纳概括出关键信息, 并能根据作者的分析 理解举出这一事例要说明的观点。
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完成下面表格。
事例
道理
论证方法
郭 沫 若 对 “你
针对同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从
“句
是 没 有 骨 气 的 文 式不同,意味不同 ”的角度强调不论何种句式,都必须
举例子,析观点上都很有特点,在写作上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明确: ( 1)举例典型,论证有方。作者举例子,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
所举例子都很典型,很精辟,说服力极强。如文中所举用字成功之例,都是名篇中的名句,
并且事例的类型也不尽相同,从句式上、字数上、字眼上,正反相间,有古有今,避免了重 复,又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 2)叙议结合,析评交织。如文章开篇举出炼字的例子,边举例,边分析,边讨论, 叙中有议,评不离析。文中提出的观点有事例做论据,有分析作支撑。全文道理与例子、观
点与材料结合紧密,周密而精要。 五、拓展延伸
1.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 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认识。
“咬文嚼字 ”的水平极高, 这对我们 “咬文嚼字 ”有什么启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