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社教学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社教学之我见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习兴趣,有效地让课堂教学回归于生活,是新课堂关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源于生活的需要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也就说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起到指导的作用,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面对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向导和归宿,教学要真正回归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势必要求不仅考虑教材,而且更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身心特点和发展要求来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比如我在教学四年级年级下册《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一课时,考虑到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农村,学校里的学生都是当地的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相比,他们对城市交通法规缺少了解,在实际的生活中接触交通标志的机会也相对较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虽然学校、老师也经常就此问题进行教育,但对于接触不到这些知识的孩子来说则收获甚微。借助这节课,我从细微之处着手,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指导他们学习常见的交通手势,学会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这堂课的目标不仅要着力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补充更多学生不常能看得到的一些交通知识,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让他们在头脑中时常绷紧“安全”这根弦,为今后的生活做好准备。我们的教学要尽力让行为规范、规则从生活中来,在经过消化后再回到生活中去。
二、让教学内容融于学生生活
根据新课程关于“生活的理念”大致可理解为: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因此,我在教学中贯穿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我们的教学既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学生。
在教学活动之中,我们应与学生积极互动,通过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合作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开展”我爱我的家”的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不是一味去讲述教材里的学生的家庭生活,而是创建情境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讲述,交流自己的家庭和家庭生活,家庭文化等,使学生了解,关心自己的家,感受家的温暖和家人的爱,激发爱家的情感,从而升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
1、学生的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发展学生的社会性
如教学《当危险发生时候》一课时,在学习“如何拨打火警电话”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知识点,结合实际进行角色扮演。这一活动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极大的关联,学生表演起来入情入境,对学生的触动很大。角色扮演,不仅使学生在文本对话中获得体验和感悟,而且还为师生、生生对话构建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表演结束之后,学生对“发生火灾险情时,应该怎么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当危险来临时,有助于指导我们该怎样应对危险。
2、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扮演,促进价值观的形成
引进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扮演,宗旨在于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之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更为重要的是生活中总是蕴藏着丰富的品德方面的信息,通过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四、注重课堂体验结果,引领学生运用于生活
1、注重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参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使学生真正认识生活仅仅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生活的适应能力。如《我的责任》一课,课前让学生观察,在一天的生活中家里人为自己做了哪些事,哪些事应该自己做,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与艰辛,激发学生对父母浓浓地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初步形成责任观念。在学生懂得了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也应做家庭的小主人,更应承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承担家庭责任不仅仅是尊重和孝敬父母,还要学会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落实到行动中:为父母端茶倒水,在家里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
2、充分发挥德育功能,促使学生服务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例如,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家庭、学校与社区的学习,懂得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中对学生进行了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品德教育,树立起集体意识,社会意识,培养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需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相机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服务于生活。
总之,根据品社生活化这一理念,我们要努力把生活引到品社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要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主动接受“活”
的教育,自由闪烁“活”的思维。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着手,在课程中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拓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