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事业单位被迫调整生产布局、进行人员优化改革,导致大量员工下岗。
下岗职工再就业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机会匮乏。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在进行人员精简,导致就业市场上供大于求的情况。
尤其是一些高龄、低学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下岗职工,面临着就业机会更为有限的困境。
二是转岗难度大。
许多下岗职工在之前的工作岗位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能,但这些技能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上可能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
许多下岗职工面临着转岗或转行的困难,需要重新学习或培训新的技能。
三是心理压力较大。
下岗职工失去了原有的工作,面临着经济来源的中断和社会地位的改变,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自卑感和焦虑感。
这些负面情绪可能阻碍他们积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帮助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改善:一是加大职业培训力度。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可以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和补贴,帮助下岗职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培训内容也应该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能够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二是鼓励创业就业。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鼓励创业政策,提供相应的贷款和创业指导,帮助下岗职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也可以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加强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心理咨询和疏导的力度,为下岗职工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举办志愿者活动、互助组织等方式,为下岗职工提供实际帮助和支持。
下岗职工再就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合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帮助,实现其再就业的目标。
下岗职工再就业调控措施的探讨的论文

下岗职工再就业调控措施的探讨的论文下岗职工再就业调控措施的探讨的论文摘要: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技术的进步,经济结构调整,职工下岗已成为当今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一种特有现象和必然趋势。
如何促使下岗职工再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下岗职工;再就业;影响;调控对策失业问题是当代世界性难题。
联合国把保障失业者获得保护和再就业的权利作为全球努力的目标,发达国家也纷纷将失业治理上升为各自的头等大事来抓。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十分严峻。
首先如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出现转轨经济国家特有的“转轨失业”,即失业率突然上升,城市贫困人口迅速增加。
其次.城镇劳动力市场已经具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高失业率特征,不同之处在于并不是由于失业保障福利水平过高,而是劳动力供给能力太大.实际失业保障覆盖率相当低下,且福利水平还十分低下。
再有,在农村地区具有众多发展中国家共有的、严重就业不足的过高比例农业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说,无论是城镇实际失业人数,还是农村就业不足人数,其规模都很大,而且还在迅速上升。
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21世纪初期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
一失业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失业具有极大的社会负效应,失业人口的存在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其一,失业的存在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从宏观角度看,过剩人口是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劳动力不能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直接地堵塞了创造价值的道路,阻碍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其二,失业人口的存在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ww良好的社会治安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建立在稳定的和相对公平的利益格局基础之上的。
但失业一般发生在相对稳定的一小部分人身上,这些人既没有事做,也没有收入,并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巨大压力,因此,容易在心理上严重失衡,往往成为诸多社会治安问题的高危人群,诱发社会危机,产生社会动荡。
其三,失业人口的存在加剧了城乡贫困。
大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
下岗职工再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四要讲 究工作艺术 , 找准工作的切 入点 , 真正做 到有的放矢 , 能 自然而然 才 地 渗 透 到 电 网 管理 中去 , 使党 支部 工作 与 生产经营同频共振 、 互为补充、 联动和谐 , 最 大 限度 地 发 挥党 支部 的工 作 效 能 。 2 构 建 学 习型 党 支 部 、 创建 学习型党支部 。 是在新的历史形 势下提高党员整体索质 。 提升党组织的战 斗力、 习力和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 学 途径。 创建 学习型党支部 , 是一个 学习、 实 践 、 学 习 、 实 践 的过 程 。 有 坚 持 用 科 再 再 只
对于如何进一步加 强党 的基层工作 , 提升 党 支 部 活 力 , 好 的 稳 定 职 工 队 伍 , 进 更 促 企业 健 康 可 持 续 发 展 , 电网 企 业 党 支 部 是 的工 作 重 点 。 网企 业 党 支 部 工 作 的 新 思 电 路 在是 围绕 电网企业 可持续 发展 的大局 中探 索规律 , 拓进取 、 断开创党 支部 开 不 工作新局面 , 推进“ 电网先锋党支部 ” 创建 活 动 的顺 利 进 行 。 革新理念, 提升党支部活 力
素质全面、 模范作用突 出的党支部书记队
伍。
其 次 要努 力 克服 三 种 观 念 。 是 克 服 一 搞 政 工 吃 亏 的 观念 , 党 和 人 民的 利 益 放 把 在 第 一 位 。 是 克服 手 中没 权 说 话 不 硬 气 二 的 观 念 , 自身 修 养 和 人 格 的 力量 在 群 众 以 中 产 生 信 服 力 、 染 力 与 向心 力 。 三 是 要 感 克 服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难做 的观 念 , 以企 业 和 职 工 的 利 益 为 己任 ,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于 生 寓 产经营之中。 第三 要加 强政 治和 业 务 理 论 的学 习 , 不 断 扩 大 知识 能够获得具有代表性的 那 公 民 的意 见 。 管 它存 在 公 民与 政 府 官 员 尽 之 间、公 民之 间缺乏面对 面的对话 的缺 点 。 是 问卷 合理 安排 还 是 具 有 一 定 的参 但 考价值 。 3 咨 询 顾 问委 员会 。 也 是 一 种 非 常 、 这 传统 的公 民参与模式 。 我们认 同这个委员 会 的成员 由政府任命。 政府在选择这些公 民进 入委 员会 时主要考虑 他们 的专 长和 兴趣 。 委员会在公共预 算的一些 具体 的问 题和范 围有 限的领域 内将 公 民的意见进 入政策过程 , 他们 开会讨论一些具体 的问 题并将意见推荐给政府 。 政府在吸纳相关 意见 的基 础 上 , 以做 出更 科 学 的预 算 安 可
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下岗职工再就业调查汇报调查时间:2023年11月25日至12月25日调查地点:苏家坡村调查对象:苏家坡村下岗职工调查方式:抽样调查调查主题:①理解下岗职工旳目前旳生活状况及对再就业工作旳适应状况。
②理解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增进下岗职工就业旳尽快实现。
③分析目前旳就业保障机制,分析下岗职工旳困境与出路。
就业再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是贯彻民生工程旳重中之重。
再就业详细指中国在新时期出现旳由于企业倒闭等原因而使部分工人下岗无工作做,然后又重新找到自己合适旳工作。
这是一项国家旳世纪工程。
下岗职工再就业事关广大群众旳主线利益,关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旳大局。
近几年,伴随我国市场经济旳不停深入,改革开放旳不停发展,职工下岗及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旳热点。
本人于近日就目前进行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专题调研。
现将本次调研旳状况汇报如下:一、下岗职工再就业旳就业形式根据村委就业指导部门旳数据显示,下岗职工中,有将近二分之一是初中如下文化,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和职能旳更是高达70.5%。
下岗职工旳平均年龄约43岁,年龄段分布相对集中,40-50岁人群,成为下岗职工群体旳主体。
他们有一定旳工作经验,并且体力和精力仍然处在最旺盛旳阶段,处在这一年龄段旳劳动力本应是拓展事业旳黄金阶段。
调查成果显示他们旳再就业构造为,转向第三产业旳占89.5%,继续从事加工制造业旳占9.8%,转入第一产业旳占0.7%。
在自营就业方面,从业旳门类重要有:以商业零售为主旳个体摊贩、店铺,占到二分之一以上;以家庭住所为经营场地,从事居民服务业和家庭手工业,如卖早点、开办小饭桌以及从事裁剪缝纫、刺绣、编织、制作玩具等,约占29%;以自有简易交通工具,从事运送服务业,如运客、送货、接送孩子、收购废旧物品等,约占6.8%;从事多种修理服务业,如修鞋、修锁、修表、修理各类车辆和家用电器约占5.6%;兴办文教科卫服务业,如计算机软件销售业务、收藏品中介、美容美发培训、婚庆晚会主持等,约占3.6%;少数个体劳动者已开始走向合作联手,共同承揽大宗劳务,如建筑装修、清洗服务、大件搬运等,有旳已准备向正规小企业过渡,约占1.5%。
浅析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和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变革,许多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导致大量的工人下岗。
下岗职工再就业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涉及到个人的生计问题,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是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关键,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下岗职工多数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工人,他们的技能水平较低,不适应现代技术和需求的变化。
由于他们失业时间较长,经济条件可能相对薄弱,无法负担高额的再就业培训费用。
有些下岗职工年纪较大,已经失去了培训的动力,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可能会感到困难。
由于缺乏有效的培训机构和资源,一些下岗职工很难找到合适的培训机会。
为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有以下几个解决措施:政府可以加大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投入,设立专门的资金支持项目,提供培训费用补贴和贷款。
政府还可以与企业合作,为下岗职工提供培训岗位,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可以积极参与到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来,提供培训资源和指导。
他们可以与培训机构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为下岗职工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企业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培训体系,为下岗职工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除了传统的培训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在线教育和远程培训等灵活的方式,满足下岗职工不同的学习需求。
下岗职工本身也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主动参与到培训中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在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上,我们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下岗职工自身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从政策和资金方面提供支持,社会组织应该为下岗职工提供资源和指导,企业应该为下岗职工提供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下岗职工本身也应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力。
只有通过各方的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帮助他们重新就业,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00字内容,请见下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曾经稳定就业的下岗职工面临着再就业的巨大挑战。
这些下岗职工是改革开放初期建设国家经济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改革的浪潮中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岗位。
在国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因为技术更新、产能过剩等原因而裁员或关闭,导致大量职工陷入下岗状态。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如何帮助这些下岗职工重新找到工作,实现再就业,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下岗职工再就业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生计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深入分析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和问题提出两个部分入手,逐步展开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内容结束】1.2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下岗职工再就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面临再就业的艰难处境。
他们面临着失业后再就业机会少、竞争激烈、薪资待遇低等问题。
由于文化水平、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面临很大困难。
如何有效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再就业对策,探讨政府政策支持和社会组织参与的作用,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正文2.1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下岗职工再就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裁员或者倒闭,导致大量职工下岗。
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情况备受关注,因为他们面临着就业困难、生活压力大、再就业渠道有限等问题。
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许多下岗职工因为年龄偏大、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等原因,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浅析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和解决措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许多行业和企业都面临着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挑战,这导致了大量的下岗职工。
对于下岗职工来说,再就业是他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由于下岗职工的年龄偏大、技能水平低、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他们的再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本文将从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和解决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训资源不足。
由于下岗职工的数量庞大,需要大量的培训资源。
目前培训机构和学校的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下岗职工的需求。
很多下岗职工因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培训,技能水平较低,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工作。
第二,培训内容单一。
部分培训机构和学校主要培训下岗职工的基本技能,但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能升级的需求。
由于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下岗职工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由于培训内容的单一,下岗职工的技能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和提升。
培训机构和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
培训机构和学校的师资力量对于培训质量和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大部分培训机构和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水平不高。
这导致培训内容和方式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无法满足下岗职工的实际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措施。
第一,加大培训资源投入。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支持力度,增加培训机构和学校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
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培训,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帮助。
通过增加培训资源的投入,可以满足下岗职工的培训需求,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的再就业机会。
第二,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
培训机构和学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能升级的需求,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
可以引入职业导航和职业规划的理念,帮助下岗职工了解市场需求,明确个人发展方向。
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满足下岗职工的不同需求。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下岗职工是指因企业经济制度改革、技术进步等原因,被解除劳动合同,不再享有岗位、待遇、福利等权利的工人。
下岗职工再就业是一个国家、社会和企业面临的难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下岗职工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人怎样重新就业,成为了经济转型阶段的难题。
本文将分析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现状,并提出解决办法。
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是年龄的问题,因为多数下岗职工已经年过半百,他们绝大部分既没有专业技能,也缺乏高学历,再加上年龄大的弊端,不被很多企业认可,很难得到工作机会,因此,下岗职工的劳动力价值较小。
其次,是专业和技能上的问题,很多下岗职工技能单一,且知识结构和现代企业所需的各方面的专业能力不符合,很难进入现代企业就业。
再次是突出的心理问题,由于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压力,与衰老和下降的价值感,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对策研究多措并举,综合利用现有资源为了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各级政府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技能教育资源,扩大技能培训并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
另外推动职业培训机构与社会组织和企业之间相互融合,多渠道为下岗职工提供培训和相应的证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与价值。
优先考虑下岗职工的就业岗位政府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并且优先考虑招聘下岗职工。
地方政府可以开展政策扶持,促进企业招聘下岗职工。
企业应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充分发挥企业社会责任,厂长们都要承担社会责任,多聘请下岗职工。
而且企业应该有完善的培训机制,解决下岗职工技能不足和学习成本等问题,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竞争力。
设立就业渠道和服务公司对于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分歧,政府和社会应通过建设就业服务机构和增设就业项目的方式,制定细化的服务制度,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就业问题。
政府的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应构建以招聘、培训、就业咨询、劳动法律服务、食宿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模式,让下岗职工了解市场需求、掌握技能、提高就业能力,进一步减少下岗职工的失业率并实现就业,提升其再就业的能力。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下岗职工再就业是近年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加速推进,一些传统产业和企业面临严重困难甚至倒闭,导致大量职工下岗。
这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既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活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1. 职工数量庞大:中国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使得下岗职工数量非常庞大,给再就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2. 年龄结构偏大:由于传统产业的衰退和技术进步,下岗职工中年龄偏大的人群较多,再就业难度较大。
3. 职业技能匮乏:传统产业的下岗职工往往缺乏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储备,限制了他们的再就业选择和竞争力。
4. 地域分布不均:下岗职工多集中在一些地区,导致再就业压力和竞争更加激烈。
下岗职工再就业对策研究:1. 政策支持: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例如提供培训补贴、创业扶持、职业转换等,帮助下岗职工提高就业竞争力。
2. 教育培训:加大对下岗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使其适应新的就业需求。
3. 创业机会:鼓励下岗职工自主创业,提供相关的创业支持和资金扶持,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就业。
4. 转岗机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岗位机会,鼓励下岗职工进行职业转岗,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进程。
5. 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例如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促进外资企业的进驻和发展,开拓就业新空间。
6. 家庭支持:加强对下岗职工家庭的关怀和扶助,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帮助他们度过就业困难时期。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合作和支持,才能为下岗职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实现他们的再就业和社会融入。
下岗职工自身也要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主动寻找机会和发展方向,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发展的双赢。
下岗职工再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件下 , 经济 结构发生变化 , 一部 分职工下
岗分 流 是 一 种 正 常现 象 , 关键 是要 及 时 转 变思想 , 面对下 岗分流 , 保持 良好心态, 不 灰心丧气 , 怨天尤人 , 不 以平 和 的 心 态 接 受事实 , 努力 并不断完善 自己, 积极主动 寻找就业机会。 一定要强化个人的竞争意
占绝 大 部 分 ( 专 以上 占 3 %; 中 、 大 . 高 2 中 专 文 化 占 3 .% ; 初 中 及 以 下 文 化 占 5 6 6 . : 大 部 分 下 岗职 工 技 能 单 一 、 1 %) 2 低 下 , 乏 技 术 专 长 , 有 参 与 过 其 他 的 工 缺 没 作; 心理素质差 , 凡下 岗职工均不 同程 度 具有 自卑感 、 挫折感 , 心理承 受能力较弱 , 迷 惑彷 徨 , 观 失望 。 由于 下 岗职 工 文化 悲 程 度 相对 比较 低 , 以适 应 现 代 企 业 的 发 难
三 、 决 下 岗职 工 就 业 困 难 的 对策 解
正是 因为有这种人,地球才会变的干净。 严格来说,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人把 面子看的太重了,从而失去很多东西, 无 论什么职业 , 能帮助人的都是非常高贵的
职业 。
2 加强下岗职 工再就业指导服务, 、 提 高 就 业 质 量 职业 指导是一个 以帮助他人 为 己任 的职 业 , 时 是 一 项 以扶 助 下 岗职 工为 重 同 点的工作。职业指导人员在从事指导工作 的同时, 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学习和 借 助 西方 发达 国家 的经验 与 下 岗职 工 的实 际情况相结合, 在科学理论 的旗帜指引下, 给下岗职工提供更加宽松 的市场化 、 人性 化、 规范化 、 科学化 的就业指导服务。 3 下岗职 工应努力提高 自身素质 , 、 增 强竞争力 随着社会 主义现代化 建立 的不 断深 入 ,下岗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 ,
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调研报告.doc

吉林省洮南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调查调查时间:2010年8月6日调查地点:吉林省洮南市调查对象:吉林省洮南市机床厂调查方法:由于时间和受教育水平的限制,本次采取的是访谈的形式。
调查目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技术的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下岗已成为世人所关注的敏感话题。
要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必须加强再就业培训,规范劳动力市场,加大农村经济建设力度,重视再就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工作。
通过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情况调查,可以发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总结教训,认真思考,更好的为还未实现再就业的人员服务,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对提高我国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研究近年来我国在关于下岗职工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分析经验与教训,就近日在我市对部分下岗职工进行调查。
本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与成效洮南市地处东北亚中心,吉林省西北部,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省区交界点,东北平原和科尔沁大草原的交融地带。
全市辖 16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
现有人口 43.3万人,土地面积 510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85人。
铁路、公路贯南北,硬化路面乡乡通,程控电话通全境,有线电视连万家。
洮南市工业门类比较齐全,资源型工业格局独具特色。
洮南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畜牧业生产大市。
大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呈现较好的趋势。
二、再就业后的主要境况和心态在经历了一个下岗、失业、求职和实现再就业的过程后(平均下岗11个月左右才找到第一份工作,其中有59%的人再就业后又经历一次以上的工作变动),普遍得到了较大的收益和进步。
(1)他们通过艰辛的劳动,获得一定的工资和经营收入,生活有所改善。
下岗前,调查对象人均月收入为352.42元,再就业后被雇佣人员的人均月收入为461.29元;自营就业者人均月收入在500元以上的占42.l%,比下岗前提高30个百分点。
总体上有65.7%的人收入比下岗前有提高。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许多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的淘汰和瓦解,导致大量的下岗职工出现。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其形成原因和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转型导致技能不匹配: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许多传统行业面临着市场需求的萎缩,导致大量的下岗职工无法再在原有行业就业,这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已经过时,与当前市场需求不匹配。
2. 就业歧视成为障碍:许多用人单位对下岗职工存在就业歧视,担心其年龄偏大、技能不足、身体健康等问题,因此不愿意招聘下岗职工,导致他们再就业变得更加困难。
3. 缺乏再就业渠道和指导:目前,社会上缺乏专门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渠道和指导,下岗职工往往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有效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4. 经济条件下降造成生活压力:下岗职工再就业后往往需要面临工资下降的现实,而他们的家庭和生活开支往往不能随之减少,这就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生活压力。
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技能不匹配、就业歧视、再就业渠道不畅和经济压力增大等方面。
现阶段,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依然棘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二、对策研究1. 加强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开展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项目,帮助下岗职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 减少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机会:政府和社会可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引导,减少就业歧视现象的发生,为下岗职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3. 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平台: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平台,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信息和求职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再就业。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探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探究文 / 陈 忠一、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意义失业,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就业者失去劳动机会的情况。
但每个人对失业的定义是不同的,一是有工作能力,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努力寻找就业机会,但是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求职者称为失业;二是暂时被解雇但正等待恢复工作或到新的工作岗位报到的人也称为失业。
在我国,失业一般是指城镇失业人员,主要包括各类学校毕业生和辞去原有工作的人,前者为没有社会经验和就业经历的,后者为有就业经历但失去工作的就业者。
下岗职工不仅仅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的下岗人员,也包括城市建设中失去土地的农民。
农民没有了土地,也就成了下了岗的农民。
还有乡镇企业关停并转的分流人员、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的淘汰人员。
这部分人中存在再就业难问题的主要是 “4050”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资金少、门路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目前,应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还不到位。
部分困难人群、困难单位、困难地区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大多数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不解决,不仅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还会带来繁重的经济负担,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势在必行,也是我国全面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再就业问题现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就业困难、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无技能等等,都困扰着大多数的下岗职工。
就全国范围的就业结构来看,由于新兴产业的大量出现,下岗失业人员受就业EMPLOYMENT编辑 宏途锦102OCCUPATION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原有技能的限制不能适应新型岗位的技能需求,导致不能再次就业。
在下岗人员的能力结构与就业需求的能力结构要求相互冲突时,再就业问题对社会经济就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下岗人员在就业竞争中又处于劣势,使得当前棘手的就业问题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影响性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下岗职工再就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产业升级,一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导致了大量下岗职工的出现。
这群下岗职工面临着再就业难题,他们的再就业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个人和家庭的生活,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谐和。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来解决。
当前,虽然政府和企业都在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下岗职工重新就业,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拟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1.2 问题提出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面临再就业困难。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很多下岗职工面临着年龄大、岗位不匹配等问题,导致他们重新就业的难度增加。
同时,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大规模裁员,加剧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
因此,如何帮助下岗职工重新就业,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再就业对策,分析当前政府支持政策和企业帮扶措施的实施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指导,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和质量,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再就业现状的分析和对策研究,还将为未来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为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贡献力量。
2. 正文2.1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下岗职工再就业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由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许多企业不得不进行裁员或转岗,导致大量职工下岗。
大连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大连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论文关键词:大连市失业再就业政府的调控论文摘要: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长期困扰世界各政府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导致很多企业开始实施裁员来“御寒”更加使就业变得十分严峻。
而拥有13亿人口的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失业问题已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
更好的解决失业问题是当今的热门主题,研究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有实际意义。
大连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城市之一,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失业再就业的形势却不容乐观。
本文通过大量的有关就业再就业的文献资料的同时,对大连市下岗职工和再就业问题做的实地的调查。
研究发现造成下岗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思想不到位影响再就业2经济危机的波及使就业变得十分严峻3就业供给总量不减就业压力大,加上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逐步增多,劳动力城乡转移,下岗职工就业难上加难。
4失业劳动力普遍,从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再就业5国家体制改6下岗工人自身教育不完善,职能技术、健康影响再就业。
论文的最后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下岗再就业问题的政府调控政策。
一、引言就业是关系到民生和社会和谐的大事,也是面临的突出的问题.经济危机的全球波及使下岗问题更加严重,当前大连市各政府各部门正采取积极的措施和手段解决失业就业问题。
我认为大连政府的就业政策还没有全市范围应用,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尚未消化,部分困难地区,困难企业,困难群体,还没有得到解决.下岗工人就业意识和技能提高积极创业也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关键。
过量的失业人口引发社会矛盾,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
失业已经成为影响大连市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因此,研究下岗与再就业问题势在必行。
二、大连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2002年以来,大连市共实现就业74.6万人;援助13.6万名大龄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2年末的5%下降到2.49%。
贵阳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贵阳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与对策探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贵阳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存在不仅对下岗职工个人生活造成困扰,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贵阳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需要寻找有效的对策,促进他们重新就业,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赢。
贵阳市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税费、提供贷款支持、提供培训补贴等,鼓励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增加劳动力需求。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下岗职工的职业培训和再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提升他们重新就业的机会。
贵阳市可以通过积极引导下岗职工创业来促进再就业。
政府可以提供创业补贴和贷款支持,鼓励下岗职工自主创业,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
政府可以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提供创业指导等服务,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贵阳市可以加强职业介绍和招聘服务。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提供职业介绍、招聘信息发布等服务,帮助下岗职工与用人单位进行对接,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招聘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打击虚假招聘和人力资源中介欺诈等行为,保障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
贵阳市可以积极引导下岗职工转岗就业。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更新换代,很多原来的行业岗位不再适应市场需求,因此需要下岗职工转岗就业。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和转岗培训,帮助下岗职工掌握新的就业技能,提高他们转岗就业的能力。
政府还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就业岗位和岗位安全保障,鼓励下岗职工积极参与转岗就业。
贵阳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提供培训补贴、创业支持和就业服务等,促进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企业可以扩大招聘规模,提高劳动力需求,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
社会可以加强对下岗职工的关爱和支持,减少歧视和排斥行为,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和公正的就业环境。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下岗与再就业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和个人生活质量。
由于全球经济不断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导致大量员工下岗。
如何帮助下岗职工重新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招工难与就业压力:随着经济转型和企业改革的推进,下岗职工要想从事与原工作相关的行业越来越困难,也面临到新工作技能的学习成本和竞争压力。
2.培训资源不足:由于培训机构的不足,下岗职工得到再培训的机会有限。
即便有培训机构,其内容和品质通常难以满足个体的需求。
3.职工自身素质不足:许多下岗职工生活习惯陈旧、知识技能滞后,也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4.劳动年龄限制:过高的劳动年龄限制限制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机会,特别是年老的下岗职工很难再就业,既需要照顾自己的身体状况,也需要满足家庭的需求。
1.加强职业培训:政府应该增加对职业培训机构的投入,提高培训机构的专业水平和培训能力。
还应鼓励企业与培训机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
2.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
政府还可以通过减税和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提供岗位,帮助下岗职工就业。
3.加大对下岗职工的补贴和福利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下岗职工的补贴力度,提供一定期限的失业补助金,帮助他们渡过失业期间的困难,同时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和就业机会。
4.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提供个体化的职业规划和创业指导,从岗位匹配、技能培训到就业创业全程服务。
5.建立健全的再就业保障体系:政府要建立 sound的再就业保障体系,确保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权益得到保护。
这包括完善再就业信息平台,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劳动力市场的透明度,以及加强职业介绍和劳动法律援助等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推进,社会可以更好地帮助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既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可以提高下岗职工的自我价值和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下岗职工再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破产或裁员等原因导致的一部分劳动者失去工作岗位,需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的问题。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且困难的社会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
本文将分析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就业困难。
由于下岗人数众多,失业者与就业机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使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成为了他们的普遍困扰。
2. 技能失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下岗职工所掌握的技能已经过时,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就业需求。
他们需要进行再培训和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
3. 年龄歧视。
由于许多下岗职工已经年过中年或者老年,再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用人单位的年龄歧视,使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更加困难。
4. 社会压力大。
下岗职工不仅需要承受物质上的压力,还需要面对来自社会的非议和歧视,这会给他们再就业的信心造成严重的打击。
1.加强技能培训。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和经费支持,帮助下岗职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建立再就业服务体系。
政府可以建立起完善的再就业服务体系,为下岗职工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帮助和咨询,帮助他们制定个人再就业计划。
3.鼓励创业就业。
政府可以给予下岗职工一定的创业扶持政策,包括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等。
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创业培训,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4.加强心理疏导。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心理疏导活动,帮助下岗职工调整心态,增强他们再就业的信心和勇气。
5.降低用人门槛。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对下岗职工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减少年龄歧视和技能门槛,提高他们的再就业机会。
6.加强社会关怀。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下岗职工的关注和帮助,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非议,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
三、总结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加强培训、建立服务体系、鼓励创业、降低用人门槛、加强心理疏导和增加社会关怀等对策,可以减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难题,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再就业成功率。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一大批传统产业工人因为企业裁员、倒闭等原因而下岗,面临再就业难题。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并寻求对策,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分析1. 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许多传统行业经营状况艰难,企业裁员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大量下岗职工失去工作来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下岗职工再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就业困难程度明显增加。
2. 再就业岗位难以匹配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行业的用工需求减少,而新兴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下岗职工再就业时,面临工作岗位不匹配的问题,许多从业经验丰富的下岗职工往往无法适应新的职业要求。
3. 再就业年龄偏大相对于其他求职者,下岗职工的年龄大多偏大,再就业时受年龄歧视的风险更大。
与此年龄偏大的下岗职工在学习新技能和适应新工作环境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1. 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包括设立再就业培训基金、加大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投入等,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再就业机会和帮助。
2. 企业应加强社会责任企业是雇佣下岗职工的重要主体之一,应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机会,提供技能培训、职业规划等服务,让下岗职工能够更好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
3.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还应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
4. 加强社会关爱在社会层面,应加强对下岗职工的社会关爱和支持,包括建立更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机构,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岗位推荐,还可以开展心理辅导和情感关怀等服务,让下岗职工在再就业过程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
三、保障措施建议1. 完善社会保障网络对于下岗职工,特别是年龄偏大或技能不足的下岗职工,应加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包括提高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完善医疗保障等,让下岗职工在再就业过程中不至于陷入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着力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是“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是“两个率先”的充分落实,是全面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多重的压力
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为国家建设作出过贡献,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就全国范围来看,整个就业形式相当严峻,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
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当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而下岗人员在就业竞争中又处于劣势,使得当前棘手的就业问题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困难摆在面前,但希望也在前方。
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
下岗职工广义上不仅仅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的下岗人员,包括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了土地,农民也成了下了岗的农民;包括乡镇企业关停并转的分流人员;包括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的淘汰人员。
这部分人员中再就业成为问题的主要是“4050”人员,年龄大、文化低、资金少,门路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要解决再就业这个问题,就要大力开发各种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就业形式。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方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和中小企业,以扩大再就业领域。
很多下岗人员由于文化、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已无法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操作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却可以发挥他们的特点。
如服装、玩具等行业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但技术要求并不
高。
还有如旧货业,散布全国的2500多家旧货市场和企业共吸纳下岗职工100多万人。
旧货业已成为下岗职工重新施展技能的又一舞台。
旧货业的发展,对满足中低收入群众的消费需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旧货业的发展,对安置下岗职工、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据调查,旧货从业人员主要由下岗职工与农民两部分构成,其比例约为3:7,旧货业已成为各地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拓展新兴农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适合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求的新产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绿化布置、家庭园艺装饰、礼仪花卉的需求日趋上升,这个项目很适合都市型服务产业的发展。
项目的招标方有强大的花卉基地支撑,投资风险小,且花卉业具有较高的利润和良好的前景,有利于就业困难人群稳定就业。
花卉销售历创新高,在忙碌的花商中,有不少是下岗后自谋职业的城市居民已有10年“花龄”的藏女士在济南市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京林鲜花市场拥有一个20多平米的摊位,10年前下岗时,她也曾为今后的出路犯过愁。
后来,加入了花卉协会,进入了京林鲜花市场,市场给了我们一些机会:培训插花技术,带我们出去参观学习,提供货源,建立网站,帮我们做宣传,提供一切方便,在这个行业越做越有奔头了。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第三产业将成为近一个时期再就业行动的主攻方向。
一方面继续拓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领域。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杨柳在全国餐饮业再就业工作典型企业座谈会上说,餐饮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国现有350家企业,1800万从业人员。
去年我国全社会餐饮业的营业额是4369亿元,而美国1999年的餐饮业营业额就达到了3540亿美元。
我国人均年餐饮消费大约是300元左右,美国人均年餐饮消费是1000美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美国人均年餐饮消费是我国人均年餐饮消费的27倍。
我国的餐饮业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餐饮业对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要求相对不高,餐饮业的大发展必然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工作岗位。
各餐饮企业要通过整合现有岗位资源,挖掘安置人员的潜力,开辟新的服务项目等途径,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优先就业的机会。
另一方面重点发展包括清洁、绿化、保安、公共设施养护在内的社区服务业,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社区服务业门槛低、投入少、技能要求不高、就业形式灵活,就业岗位更适合下岗失业人员。
随着家务劳动和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以及社区自身建设的发展,社区服务业还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因此湖北省提出,将把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作为增加再就业岗位的“新亮点”,以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发托幼托老、家庭病房、代购物品、修理维护等家政服务岗位,物业管理、
保洁保绿、商品快递等劳务型岗位,社区治安、市场管理、环境维护等公益性岗位,发展钟点工、季节工等灵活就业形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社区服务业,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开办小餐饮、小商店、报亭、电话亭等个体经济,实现自主就业。
今年武汉市在市、区、街、社区四级建立“再就业信息网”,全市883个社区的下岗职工情况,基本可以从信息网上查到。
通过这个网络,目前全市已有8万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安徽省蚌埠市治淮街道光明社区居民刘席英谈起再就业,十分感慨。
几年前她从单位下岗后,和爱人一起赋闲在家,生活窘困。
在社区就业服务站的帮助下,她办起了这家社区幼儿园,保证了自己生活的同时还吸纳了7名下岗女工就业。
刘席英:“如果在社区里没有这个新的再就业服务体系,我不可能有今天新的岗位,更谈不上带动一批下岗女工一同就业。
”
这样,在未来我国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的进程中,社区服务业门槛低、投入少、容量大等特点将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绝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一个迅速实现再就业的渠道。
岗位“虚位以待”现象呼唤加强职业培训
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一些地方时常出现岗位“虚位以待”情况。
这一方面是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不适应造成的,而更多是自身素质较低导致的。
加强职业培训已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迫切要求。
据抽样调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平均年龄为40岁,其中大龄下岗职工占下岗职工总数的30%左右,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初级工及没有技术等级的占50%,在市场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加强下岗职工的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迫在眉睫。
劳动保障部提出,要组织社会各方面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免费培训,政府在严格评估效果的基础上,给予补贴。
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下岗职工需要社会的关爱,更需要切实的帮助。
劳动保障部要求各地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配备专门人员,构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使基层组织机构真正承担起下岗失业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
要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及其公开发布系统,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为下岗失业人员求职、创业提供及时、便捷、周到的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分重视职业培训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救济保障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说,重新上岗,才是让下岗者摆脱物质和心理困境的有效“药方”要提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适应就
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帮助下岗职工通过培训掌握再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机制。
深圳市通过“公开竞争、全方位评价”,从各类社会培训实体中确定了17家培训能力较强、信誉较好的的培训机构,组成再就业培训网络;根据市场需求及下岗员工的具体情况,开设了包括计算机、机电、维修、特种作业、服务等50多个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培训专业和工种,规定每个下岗员工享有两次减免学费最高可达2000元的技能培训机会。
5年来,全市共有5181名下岗员工、4.21万名失业人员参加了就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
优惠政策帮助再就业
各级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和整顿市容时,要统筹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经营场地问题。
有条件的地方,可安排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性培育性场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