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0位管理大师经典讲义
10位管理大师的思想精髓
9
菲利普•科特勒
现代营销集大成者; 现代营销学之父
括高科技市场营销,城市、地区及国家竞争优势研究等。 2. 《营销大未来》指出:营销理念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营销观念最终将推进到社会营销 阶段。 最重要的思想有两项: 1. 领导和管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管理者的工作是计划与预算、组织及配置人员、控制 并解决问题,其目的是建立秩序;领导者的工作是确定方向、整合相关者、激励和鼓舞员
2/2
1. “造钟,而不是造时” 。伟大的公司的创办人用一种高瞻远瞩的产品打入市场;致力于构建 高瞻远瞩公司的组织特质。 2. 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需有和明确利润之上的追求。 3. 自家长成的经理人容易接班。 1.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 BPR):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 的思考和彻底重建,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企业能
2. 《竞争战略》提出:行业结构分析模型(五力模型) :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
2. 主张面向市场、面向顾客。企业所有活动都要围着市场和顾客转,热爱顾客,满足顾客越
来越特色化的特定需求,对顾客偏好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一切以顾客的感觉为依归。 1. 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和战略管理方面。
6
哈佛商学院教授; 2 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方面权威 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 3. 三种通用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注化。于企业资源的限制,往往难以同时追求一个 以上的战略目标。 3 加里•哈默尔 前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 克莱顿•克里斯 4 坦森 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教授 战略研究的最前沿大师; 1. 主要战略思想:积极建立并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概念上的创新要优先于技术上的创新,概念创新可能更有效果。 1. 良好的管理是导致这些企业衰败的原因。 2. 突破性创新原则:创建一个围绕突破性技术的新独立事业部门,不受主流客户左右,而把 自己融入那些需要突破性技术的产品的客户中。 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学博士; 5 汤姆•彼得斯 管理学大师的大师 1. 市场变得像时装、流行色一样不可捉摸,产品更新必须跟上这个‘毫微秒’时代。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大师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大师世界上有许多优秀的管理大师,他们通过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企业和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大师。
1.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2.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弗里德曼是一位经济学家和管理大师,他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主张企业应该专注于创造利润,追求自身的利益,这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3. 亨利·福特(Henry Ford)福特是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引领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
福特的生产线工作模式使汽车制造工艺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造就了汽车行业的成功。
4. 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韦尔奇是通用电气公司的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被誉为管理界的传奇人物。
他通过剥离无效业务、注重员工绩效和领导力发展等举措,使通用电气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全球知名企业。
5. 约翰·戴顿(John Diebold)戴顿是一位信息技术和管理领域的创新者,他提出了电脑化办公和信息时代管理的理念。
他预见到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巨大影响,推动了企业采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
6. 迪安·库恩茨(Dean Koons)库恩茨是一位管理思想家和学者,他主张以系统思考的方式看待组织和管理。
他的管理理论强调组织内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促进组织的整体效能和发展。
7. 杰克·韦尔奇(Howard Gardner)加德纳是一位心智发展和教育领域的权威,他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他认为人的智能不仅限于智商,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如语言能力、逻辑推理、身体协调等。
他的理论对教育和人才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8. 莱斯·麦克尼尔(Les McKeown)麦克尼尔是一位企业成长专家,他提出了企业成长的模型。
世界10位管理大师经典讲义
Ei wang本书中的管理理论被下列公司所应用:通用汽车公司、波音公司、IBM、摩托罗拉、西方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公司、松下电器集团、花旗银行、福特、柯达、麦肯锡、戴尔、马克斯-斯宾塞公司等。
1、帕累托意大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曾提出为经济学界、企业管理学界所广泛应用的“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即“80/20法则”。
2、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在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企业的人性方面》一文,提出了有名的“X.Y.Z理论”。
3、彼得·杜拉克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
其主要著作有:《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公司的概念》……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
4、松下幸之助日本著名企业家、管理学家,23岁建立了松下电器集团。
日本人民非常尊敬和崇拜他,并称之为“经营之神”、“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者”,他的思想也被称为松下哲学。
5、A.F.奥斯本美国创造学家,“头脑风暴法”创研人,将布法罗大学创办成为培训创造性思维的大学。
6、阿曼德·哈默西方世界上第一个与苏联合作的资本家,90岁高龄时仍在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一天工作?0多个小时,被誉为西方世界经济界的一代伟人。
7、彼得·圣吉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提出“学习型组织”理论,因此被美国《商业周刊》推崇为当代最杰出的管理大师之一。
8、戴明质量管理专家,作为质量管理的先驱者,对国际质量管理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日本国内称“戴明奖”为“企业诺贝尔奖”。
9、劳伦斯丁·彼得美国知名管理学家,其学术理论“彼得原理”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被广泛应用,他的名字还被收入了《美国名人榜》、《美国科学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书。
10、艾柯卡灵捷制造法的理论提出者,灵捷制造法一经提出,便由通用汽车、波音、IBM、摩托罗拉等15家著名大公司和国防部代表组成了专门组织和核心研究队伍。
管理大师德鲁克管理学精髓讲义(PDF 62页)
管理者两项核心要务:建立团队/权衡利益
18
管理者第一项要务
第一项要务:管理者必须建立一支单一有机体 的团队。团队不仅仅是个体成员能力的简单集 合,良好的团队能使全体成员的能力倍增。如 果两个人齐心协力,他们的工作绩效将超过十 个单打独斗的人。
德鲁克一生笔耕不断,自1939年发表首部著作《经 济人的末日:论极权主义的根源》以来,德鲁克共 发表了39部著作,最后一部《 》将于2006年1月出 版。
10
德鲁克关键五问题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谁是我们的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客户需要什么? 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的计划是什么?
这五个问题融汇了德鲁克先生60多年为众多世界 知名企业做顾问咨询的经验。德鲁克把企业的战 略规划简化为一个决策者可以马上使用的管理工 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解决您的企业为什么存 在,如何定位,如何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如何取得卓越成效等一系列决策问题。
4
德鲁克在企业界的影响
“只要一提到彼得 · 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 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
—— 《哈佛商业评论》
职业培训师、管理顾问:徐剑 2
5
深受德鲁克影响的企业领袖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 响最深。
——微软总裁 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 常清晰,在那些对时髦思想狂热的人群中独树 一帜。
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1
现代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德 鲁克
1954年,德鲁克首次 提出“管理学”概念 被西方学界尊为“大 师中的大师”!
2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去世
十位管理大师及其思想
10位管理大师及其思想1、德鲁克的思想为了准确地了解“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过去60余年中对世界的贡献,我愿意和读者一起分享2000年9月我在美国德鲁克档案馆发现的彼得·德鲁克关于《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一文。
这篇定论性文章的原件打印在德鲁克的私人信笺上,并有他的亲笔签名。
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我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
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
彼得·德鲁克1999年1月18日作为一种实践和一个思考与研究的领域,管理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根源几乎可以追溯到200年以前。
但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其开创的年代应是1954年,彼得·德鲁克所著《管理实践》的问世,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彼得·德鲁克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并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对“责任”、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以及企业的“责任”谈得很多。
1973年,德鲁克将自己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思考浓缩到一本书中。
这本共达839页的浩瀚巨著以其简洁而浓缩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据此,我们可以把管理诠释为:管理任务、承担责任、勇于实践。
令人惊奇的是,当我在这本书中搜索“责任”这一词条时,发现该书索引中有多达36处谈到“责任”,而竟无一处谈到“权力”。
“权力和职权是两回事。
管理当局并没有权力,而只有责任。
它需要而且必须有职权来完成其责任——但除此之外,决不能再多要一点。
”在德鲁克看来,管理当局只有在它进行工作时才有职权(authority),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权力”(power)。
《管理十大理论》课件
04
管理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管理理论面临的挑战
01 全球化与文化差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管理理论需要考虑到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员工和管理者,如何平衡不同文化之 间的差异成为一大挑战。
02 技术变革与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管理理论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 新的工作环境和需求,如何推动管理理论创新并 适应技术变革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总结词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关注员工的招聘、培训、激励和发展,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 度和绩效。
详细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因此需要关注员工的招聘 和培训,并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发展机会。该理论主张通过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 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进而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
03
管理理论的实践与应用
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战略管理
制定企业战略,明确 企业目标,优化资源 配置,提高企业竞争 力。
组织变革
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 发展需要,调整组织 结构、管理方式和业 务流程,提高组织效 率。
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招聘、培训、绩 效管理等方式,提高 员工素质和绩效水平 ,增强企业人才竞争 力。
行政管理理论
总结词
行政管理理论关注组织结构和层级关系,强调通过明确的职责和权力来提高管 理效率。
详细描述
行政管理理论主张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和层级关系,确保每个职位都有明确的 职责和权力。通过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提高组织的稳定性和效率。该理论还强 调行政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以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行。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境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管理理论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和社会责任将是未来管理理论的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大师
■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教育背景: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思想/专长:现代管理之父简介: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
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
评价/荣誉: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服务过的客户包括: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
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
1942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
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出版物: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discipline),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
德鲁克的著作多达30余本,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
■彼德•圣吉(Peter M. Senge)教育背景: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思想/专长:强调在工作场所中人的价值的基本定位简介:是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cie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简称SoL)的创始人和主席。
国际组织学习协会是一个由致力于“人和组织的互赖发展”的企业、学者和顾问们所组成的全球性社团。
评价/荣誉:顶尖管理大师《金融时报》(2000年);十大管理大师之一《商业周刊》(2001年10月);被誉为继彼得•德鲁克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大师
1 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彼德·圣吉(Peter M. Senge)3 约翰·科特〔John Kotter〕4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5 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6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zberg)7 克里斯·祖克(Chris Zook)8 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9 诺尔·迪奇(Noel Tichy)10 高登·唐诺森(Gordon Donaldson)世界十大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教育背景: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
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思想/专长:现代管理之父简介: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
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
评价/荣誉: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服务过的客户包括: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
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
1942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
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出版物: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discipline),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
各管理学派及主要代表人物介绍课件
霍桑实验的背景
? 霍桑:美国西方电气公司下属的位于芝加哥附近 的工厂名 .
? 实验时间:1924-1932 年
? 实验起因:待遇很好,效率很低
? 为什么?
照明实验
大规模调查
继电器装配实验 接线实验
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
╳
管理职能的专门化
3.1.3 有组织的怠工
原因 :
1. 大多数工人如果都以最佳的效率进行劳动,就会迫使其 他许多人失业,工人认为这是不义的行为;
2. 工人应完成的一天正当的工作量,是由经营者任意规定 的,而且,经营者还降低工人的工资率;
3. 在放任的管理体制下,经营者不对工人进行任何帮助和 指导,而工作的一切责任全部由工人承担,对 工人的作业根本不作科学的研究,只是通过计件工资来
管理方格理论
简. 穆顿 ; 布莱克
度程的心关人对
对生产关心 的程度
3.5 管理科学理论
? 3.5.1 定义 ? 3.5.2 管理科学的理论特征 ? 3.5.3 管理科学的内容
3.5.1 定义
? 运用严格的数量技术来帮助管理者最大化
? 地利用组织资源,以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 。就其本质而言,是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在现代的发展。
? 数量化管理 ? 运营管理
? 全面质量管理 ? 管理信息系统
3.5.2 管理科学的理论特征
1. 从系统的观点研究各种功能问题; 2. 运用多种学科交叉配合的方法; 3. 应用模型化和定量化来解决问题
如:决策模型、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库 存模型、网络模型等;
4. 以决策为主要的着眼点,以经济效果标 准作为评价管理行为的依据,并且以计
现代管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10位大师
现代管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10位大师【1、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没有谁能够超过彼得·德鲁克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了。
他将先前人们熟视无睹然而又不辨究竟的企业活动提升为一门科学——管理学,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
大师小传:彼得·德鲁克(1909-2005),“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
其多样化的成长环境和丰富多彩的职业经验,造就了一代管理宗师。
他生于维也纳并在那里和英国接受教育,在德国法兰克福当报纸记者的时候获得公共与国际法博士学位,然后担任伦敦一家国际性银行的经济学家。
后来他去了美国,先是在大学里担任政治与哲学教授,接着就在管理学院开始了长达60年的管理教育和咨询工作。
他一生著作等身,撰写了几十本管理著作,其中《管理的实践》和《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是他的巅峰之作。
提出了“目标管理”、“知识工人”等众多刷新管理界的创见。
他的突破性思想用一句话来高度概括:管理学一起走过从目标管理到管理知识工人的过程。
【2、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者之父】1990年,彼得·圣吉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该书与随后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变革之舞》等书,使彼得·圣吉不仅登上了“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的宝座,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浪潮。
大师小传: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L)创始人、主席。
彼得·圣吉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1970年在斯坦福大学获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取得社会系统模型塑造硕士学位,进而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师从系统动力学奠基人佛睿斯特教授,研究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搭配的管理理念。
197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彼得·圣吉一直致力于发展出一种人类梦寐以求的组织蓝图——在其中,人们得以由工作中得出生命的意义、实现共同愿望。
世界10位管理大师经典讲义
世界10位管理大师经典讲义刘娜主编吴姝绘图北京出版社1、不要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伯特兰德〃罗素2、不要用权力去压制你认为有害的意见,因为如果你采取压制,其实只说明你自己受到了这些意见的压制。
3、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4、与其被动地同意别人的看法,不如理智地表示反对,因为如果你相信自己的智慧,那么你的异议正表明了更多的赞同。
5、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
6、不要嫉妒那些在蠢人的天堂里享受幸福的人,因为只有蠢人都会以为那是幸福。
7、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始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英国行为科学家L〃W〃波特8、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要远比在“父亲”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9、当你发现下属处事方针有所偏差时,抑制干涉的冲动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总裁S〃托伊10、谁都想做自己的主宰,而不愿受别人驱使。
——日本管理学家矢泽清弘11、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是没有人跟你说怎样做。
——英国人力培训专家B〃吉尔伯特12、处理人事和企业的方法是相同的,即给予其简洁而充分的指导,再赋予完全发挥的自由。
——美国银行家森伯格13、重要的不是你告诉别人什么,而是别人听到了什么。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瑞德〃奥尔巴赫14、一个说明得很清楚的问题,就是一个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法国管理学家P〃W〃凯特灵15、大多数伟大的领导人,都是善于表达他们愿望的高手。
——法国管理学家约翰〃伯恩16、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得就愈多。
——美国心理学家S〃T〃斯坦纳17、有效地进行适当的意见交流,对一个组织的气氛和生产能力会产生有益的和积极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小克劳德〃乔治18、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开头就让他不反对,是实在要紧不过的事。
——美国心理学家E〃S〃欧弗斯托19、人际沟通始于聆听,终于回答。
世界十大管理大师
世界十大管理大师这10位卓越的管理大师,是在2004年被世界经理人网站评选出来,让我们的经理人尽快地了解管理的真谛,他们的著作,从不同角度诠释出当前西方企业管理的精髓,也诠释出世界级企业成功的秘诀。
管理就是沟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无管理。
对于中国众多企业而言,西方的管理经验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的企业的管理,但我们知道,管理是相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关联性、规律性的,相信这10管理大师的影响力能够进一步推动世界所有企业的管理发展进程。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1彼得·德鲁克教育背景: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
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思想/专长:现代管理之父简介: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
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
评价/荣誉: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服务过的客户包括: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
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
1942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
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出版物: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discipline),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
德鲁克的著作多达30余本,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
管理学大师—— PPT课件
• 三、在管理者日常管理中,一定是先有了目标和组织,然后进行管理, 而不是先有一套典型的职能,能够到处运用到不同的组织中去。对此, 德鲁克是这样评论的:要知道达到企业的目标需要进行什么活动的问 题太显而易见的,似乎用不着特别去提。但是分析这些活动在传统理 论中却不曾有过。大多数传统的理论认为,企业有一套“典型的”职 能,它们可以到处运用,对一切事物来运用,用不着先作一番分析。 制造、销售、工程、会计、采购和人事——这些就是制造业的典型职 能。
陆续出版了二十几本书和发表了八九十篇论文,主要 代表著作有: 《管理学原理》 、《管理理论丛林》
《再论管理理论丛林》等。
2
生平简介
• 1908年5月19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芬雷。 • 1931年,成绩优异的孔茨被美国西北大学录取,改读企业管理硕士
学位。 • 1935年获得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 从大学毕业之后到1935年,他先后在科尔孟特大学经济学专业担任
•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法约尔
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孔
茨和奥唐奈在仔细研究这些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
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作为五项 职能有效综合运用的结果。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 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
12
管理过程学派存在的缺陷
• 一、管理过程学派所归纳出的管理职能不能适用所有的组织。所归纳 出的管理职能通用性有限,对静态的、稳定的生产环境较为合适,而 对动态多变的生产环境难以应用。只在工会力量不大,或失业率很高、 生产线稳定的情况下适用。如果在专业性组织中应用时,这些原则便
二十位管理学大师PPT
除了利用资源 创新产品之外;管理者有更重要的任务:开创 市场 在一篇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义的段落中;德鲁克说商业的目 的只有一个:创造消费者 市场不是上帝 大自然或经济利益创造 的;而是商业管理者创造的 德鲁克强调管理者需要考虑的是客户 的需求和动机;而不仅仅是价格和营销问题
科特勒1931年出生于芝加哥 他最早接受的是经济学教育; 在芝加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并同米尔顿·弗里德曼和保 罗·萨缪尔森共过事 1962年他将研究方向转为营销学;在西北 大学接受了一个职位;并一直留在那里 他撰写的教科书 市场营 销管理1967年第一次出版;后又多次再版;成为全世界学生阅读 的经典科目
7
科特勒对市场营销和管理的贡献大致分为三方面:
首先;他提升了营销的重要性;将它从一个次要行为转变 为一个更为重要的生产活动;在这方面;他的贡献超过了其他 任何作家和学者
第二;他延续了彼得·德鲁克开创的一个趋势;把重点从价 格和分配转移到一个更大的领域;即满足消费者需要和一种 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利润
2
德鲁克还强调了管理者的责任;他将其分为三部分:取得 经济成绩 富有成效地工作和管理企业对所处环境的社会影响 第三部分尤其重要 德鲁克说;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商业成 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的一部分
德鲁克视管理为一门艺术;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一门科学 他的这一看法;加上简洁精辟的写作风格和一针见血的论述能 力;使得他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受欢迎的管理学作家 也许直到 1990年;当一位韩国商人为了向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表示敬意 而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彼得·德鲁克时;德鲁克最终的荣誉才算 到来
德鲁克兴趣广泛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他写了一系列关于资 主义社会的极富思想内容的书籍;其中包括对通用汽车公司管理模 进行的重要研究 20世纪50至70年代;他又写了一系列管理书籍;这 以说是他的经典作品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他又对技术和社 变革对于管理和商业的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世界管理大师及其思想
世界管理大师及其思想管理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理论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
世界各地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管理大师,他们通过独特的思想和实践经验,为组织和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几位世界管理大师及其思想。
1.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彼得·德鲁克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家之一。
他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德鲁克的管理理念注重组织的人本主义,他认为人是组织的最重要资源。
他提倡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个体需求,并通过激励、培训和激发创新来提高员工绩效。
他还强调管理者应该关注整体系统,注重战略规划和长远目标的制定。
2.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泰勒被公认为科学管理学派的奠基人,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
泰勒认为,通过科学化的方法和工作分析,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者的工作质量。
他强调通过分工和标准化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奖惩制度来激励员工,从而实现组织的最大利益。
3. 麦格雷戈尔(Douglas McGregor)麦格雷戈尔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思想家,其理论对组织行为有深远影响。
他提出了“XY理论”,认为管理者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表现。
他将管理者分为“X型”和“Y型”,“X型”管理者认为员工不喜欢工作,只能通过激励和惩罚来管理;“Y型”管理者则认为员工有自我驱动力,能够自主完成工作。
麦格雷戈尔主张采用“Y型”管理理念,给予员工更多的权力和自主性。
4. 柯维(Stephen R. Covey)柯维是一位著名的管理大师和人际关系专家。
他的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影响了全球数百万读者。
他的理念强调个人的自我管理和领导力发展。
他提出了“先做正确的事情,再做正确的事情”的观点,主张以价值观和原则为基础来进行管理和决策。
他的思想对职业发展、时间管理和人际关系建立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5. 拉里·鲍斯(Larry Bossidy)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代表人物,拉里·鲍斯堪称管理界的巨星。
二十位管理学大师(PPT)
科特勒对市场营销和管理的贡献大致分为三方面: 科特勒对市场营销和管理的贡献大致分为三方面: 首先,他提升了营销的重要性, 首先,他提升了营销的重要性,将它从一个次要行为转 变为一个更为"重要"的生产活动,在这方面, 变为一个更为"重要"的生产活动,在这方面,他的贡献超 过了其他任何作家和学者. 过了其他任何作家和学者. 第二,他延续了彼得德鲁克开创的一个趋势,把重点从 德鲁克开创的一个趋势, 第二,他延续了彼得 德鲁克开创的一个趋势 价格和分配转移到一个更大的领域, 价格和分配转移到一个更大的领域,即满足消费者需要和一 种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利润. 种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利润. 第三,他将营销的概念从单纯销售扩大到一个更笼统的 第三, 传播和交换的过程. 传播和交换的过程.他还展示了营销如何能延伸并应用到慈 善团体,政治党派和很多其他非商业情况. 善团体,政治党派和很多其他非商业情况.
4
管理界的普遍看法" " 管理界的普遍看法 " 是 , 管理者是在对可获得的所有信 息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决定的理性人物. 息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决定的理性人物 . 经验告诉明茨 伯格,管理工作并非那样, 伯格 , 管理工作并非那样 ,因为它不像人仃嘶想象的那样有条 不紊.他对处理具体工作的管理者的观察证实了这一点. 不紊 . 他对处理具体工作的管理者的观察证实了这一点 . 他发 决定都是很快作出的一往往是在行动过程中, 现 , 决定都是很快作出的一往往是在行动过程中 , 通常是根据 直觉和经验,而不是根据深思熟虑的分析.行动重于思考. 根 直觉和经验, 而不是根据深思熟虑的分析. 行动重于思考. 据他的观察,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 据他的观察 , 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 , 有一半的事务每一件的处 理时间不到10分钟 只有10%需要的时间超过1小时 分钟, 小时. 理时间不到 分钟,只有 %需要的时间超过 小时. 按照明茨伯格著作的描述,管理者及其任务令人同情. 按照明茨伯格著作的描述 , 管理者及其任务令人同情 . 他 们常常要"救火" 在压力之下处理一些问题. 们常常要" 救火 " , 在压力之下处理一些问题. 他们不是寻求 可能最佳的解决办法,而是寻找力所能及的最佳办法.另外, 可能最佳的解决办法 , 而是寻找力所能及的最佳办法 . 另外 , 明茨伯格说,由于公司都有各自的文化和需要, 明茨伯格说 , 由于公司都有各自的文化和需要 , 管理者解决问 题的办法也各不相同.管理一个企业,可能并不存在一成不变 题的办法也各不相同. 管理一个企业, 正确"方式. 的"正确"方式.
世界10位管理大师及其思想精髓
干货|世界10位管理大师及其思想精髓大师级的管理专家绝非徒有其名,他们总会开启一个新的管理视角,让你发现你的盲点和误区,提供给你一种崭新的思维工具,掌握了这些工具,你会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这里,我们选出了10位管理大师,选择的标准是他们所取得的国际公认的成就。
思想工具是更高层次和意义上的工具,或者说它是为了制造一般工具的“工具”。
这使它很难被掌握,但一旦掌握,你就会感到心手相应,游刃有余。
1、德鲁克的思想为了准确地了解“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过去60余年中对世界的贡献,我愿意和读者一起分享2000年9月我在美国德鲁克档案馆发现的彼得·德鲁克关于《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一文。
这篇定论性文章的原件打印在德鲁克的私人信笺上,并有他的亲笔签名。
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和功能;——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我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
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
彼得·德鲁克作为一种实践和一个思考与研究的领域,管理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根源几乎可以追溯到200年以前。
但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其开创的年代应是1954年,彼得·德鲁克所著《管理实践》的问世,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彼得·德鲁克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并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对“责任”、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以及企业的“责任”谈得很多。
1973年,德鲁克将自己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思考浓缩到一本书中。
这本共达839页的浩瀚巨著以其简洁而浓缩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10位管理大师及其思想
10位管理大师及其思想一、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管理学领域中,彼得·德鲁克堪称是一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管理大师。
他的思想和观点被认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奠基石之一。
德鲁克提出了许多关于组织管理、领导力和战略规划方面的重要观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关于有效管理的“管理者的工作”理论以及他对于自我管理的强调。
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核心是通过有效地组织和利用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他主张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并激励他们发挥其潜力。
他还强调管理者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二、亨利·福尔摩斯·法侗(Henry Fayol)法侗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管理职能理论。
法侗认为管理职能可以分为五个方面: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这些职能成为了许多后来的管理学家所研究的重点。
法侗的管理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他的观点对于企业的组织和运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法侗的理论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管理框架,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管理挑战。
三、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尔(Douglas McGregor)麦格雷戈尔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思想家之一。
他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和“Y理论”,用来描述对员工态度和行为的不同看法。
根据麦格雷戈尔的理论,X理论认为员工没有动力和主动性,需要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监督来达到工作目标;而Y理论则认为员工有潜在的创造力和自我激励的能力,只需要给予适当的激励与支持。
麦格雷戈尔的理论为组织管理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强调了管理者对于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
四、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韦尔奇是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被誉为一代商业领袖。
他的管理方法和人才观念非常有影响力。
韦尔奇提出了“双优势”理论,即发展公司的核心业务和培养高潜力的员工。
他注重以人为本,鼓励员工的创新和个人发展,并强调组织文化的重要性。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大师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大师[编辑]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教育背景: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思想/专长:现代管理之父∙简介: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
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
∙评价/荣誉: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服务过的客户包括: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
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
1942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
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出版物: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discipline),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
德鲁克的著作多达30余本,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
>>>详细介绍<<<[编辑]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教育背景: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思想/专长:强调在工作场所中人的价值的基本定位∙简介:是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ciety forOrganizational Learning,简称SoL)的创始人和主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i wang本书中的管理理论被下列公司所应用:通用汽车公司、波音公司、IBM、摩托罗拉、西方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公司、松下电器集团、花旗银行、福特、柯达、麦肯锡、戴尔、马克斯-斯宾塞公司等。
1、帕累托意大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曾提出为经济学界、企业管理学界所广泛应用的“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即“80/20法则”。
2、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在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企业的人性方面》一文,提出了有名的“X.Y.Z理论”。
3、彼得·杜拉克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
其主要著作有:《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公司的概念》……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
4、松下幸之助日本著名企业家、管理学家,23岁建立了松下电器集团。
日本人民非常尊敬和崇拜他,并称之为“经营之神”、“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者”,他的思想也被称为松下哲学。
5、A.F.奥斯本美国创造学家,“头脑风暴法”创研人,将布法罗大学创办成为培训创造性思维的大学。
6、阿曼德·哈默西方世界上第一个与苏联合作的资本家,90岁高龄时仍在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一天工作?0多个小时,被誉为西方世界经济界的一代伟人。
7、彼得·圣吉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提出“学习型组织”理论,因此被美国《商业周刊》推崇为当代最杰出的管理大师之一。
8、戴明质量管理专家,作为质量管理的先驱者,对国际质量管理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日本国内称“戴明奖”为“企业诺贝尔奖”。
9、劳伦斯丁·彼得美国知名管理学家,其学术理论“彼得原理”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被广泛应用,他的名字还被收入了《美国名人榜》、《美国科学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书。
10、艾柯卡灵捷制造法的理论提出者,灵捷制造法一经提出,便由通用汽车、波音、IBM、摩托罗拉等15家著名大公司和国防部代表组成了专门组织和核心研究队伍。
第一课不可不知的企业管理潜规则-----80/20法则主讲人:帕雷托主讲人简介:帕雷托,意大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1848年出生于巴黎。
1897年,他在所从事的经济学研究中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比例模式,经济学界把这一发现称为“帕雷托收入分配定律”即80/20法则,认为是在经济学界、企业管理学界“帕雷托最引人注目的贡献之一”。
各位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聚一堂、分享交流我在管理学领域的一些感悟。
在研究中我发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以及企业管理领域,80/20法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然而人们对此却知之甚少。
因此今天我与大家一同探讨的主题便是我注意并研究多年的80/20法则。
一、无处不在的80/20法则在商业世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呈现出许多80/20法则的现象,只要你细心观察。
这里有一组数据,请看:----20%的产品,或20%的客户涵盖了企业约80%的营业额。
----20%的罪犯占所有犯罪行为的80%。
----20%的汽车狂人,引起80%的交通事故。
----20%的已婚者,占离婚人口的80%。
(那些不断再婚有再离婚的人扭曲了统计数字)----20%的孩子,享受80%的高水准教育。
----在家中,20%的地毯面积可能有80%的磨损。
80%的时间里,你穿的是你所有衣服的20%。
如果你有一辆摩托车,出现的80%的故障里,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
----80%的能源浪费在燃烧上,只有其中20%的可以应用到车辆中,而这20%的投入,却回报以100%的产出!----世界上大约80%的资源,是由世界上15%的人口所消耗。
----世界财富的80%,为25%的人所拥有。
----在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中,20%的人口与20%的疾病,会消耗80%的医疗资源。
总而言之,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的这种不平衡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多数,他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他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大的产出和报酬是由少数的原因、投入与产出,或努力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往往存在着一种不平衡。
若从数学方面考虑这种不平衡,得到的基准线是一个80/20关系;结果、产出或报酬的80%,取决于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
种种事例都表明,80/20法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企业管理学中的内在规律在获得这一定律前,我曾经做过大量调查,在调查取样中,我发现一个奇妙的问题:大部分的所得财富,流向少数人手里。
在今天看来,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是还有两个我认为非常重要的问题:某一个族群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和该族群所享有的总收入活财富之间,有一种微妙的不平衡关系。
而且,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不平衡模式会重复出现,具有可预测性。
管理学家从我的研究中归纳出了一个简单的结果:如果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由此可以预测,10%的人所拥有的财富为65%,5%的人享有的财富为50%。
管理学家看冲的是这一结果体现的思想,即不平衡关系存在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正如里查德.科克又一个精彩的描述:“在因和果、努力和收获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
典型的情况是:80%的收获来自20%的努力;其他80%的力气只带来20%的结果。
”总之,“80/20效率法则”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在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和结果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
少的投入,可以得到多的产出;小的努力,可以获得大的成绩;关键的少数,往往是决定整个组织的效率、产出、盈亏和成败的主要因素。
3、美国石油托拉斯中的80/20法则让我真正感到兴奋的是另一发现,那就是这种不平衡的模式会重复出现,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度都见到过这种现象。
不论是早期的英国,还是其他国家,甚至从早期的资料中,这相同的模式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
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可谓石油托拉斯,于1911年由美国最高法院命令分解为14个部分。
30年以后,在美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夕,标准石油公司的这14个子公司中的每一个人,从其雇用人数、资本金额、销售额和其他方面来看,同最高法院分解他时相比,至少有4倍那样大。
可是,在这14个子公司中,只有3个可以算得上是重要的石油公司,即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和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
其他11家公司只能算是中小规模的,在世界经济中只起着很小的作用,甚至起不了什么作用,而且在美国经济中也只起着有限的作用。
在这里,重要的不是百分比,而是一项事实:财富在人口的分配中是不平衡的,这是可预测的事实。
因此,80/20成了这种不平衡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为80/20(就统计来说,精确的80/20关系不太可能出现),习惯上,80/20讨论的是顶端20%而非底部的20%。
4、IBM的80/20革命揭示电脑革命的铁律82/20法则究竟有什么样的成效?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IBM的80/20革命予以获知:著名的电脑公司IBM在实施80/20法则上是最早也是最成功的一家公司。
1963年,IBM发现,一部电脑约80%的执行时间,是花在20%的执行指令上,所以公司立刻重新编写他的操作代码,并取得成功。
因此比其他竞争者的电脑,IBM电脑更高效、快捷。
由于这种法则的应用,在20世纪60`70年代,大部分电脑系统专家都开始重视80/20法则。
其他个人电脑硬件和软件的公司,如苹果、莲花和微软,也纷纷运用了80/20法则,来提升自己电脑的品质,以吸引新一代客户→包括了原先对电脑敬而远之的“电脑盲”20世纪60年代初由电脑业带动的信息革命,极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同时,它有助于改变企业的内在管理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品质。
因此80/20法则是信息革命的关键力量,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依然是。
也许是因为与品质革命几乎处于同一时期,所以信息革命中的电脑和软件专业人员一般都熟悉80/20法则,并且都善于将其应用到具体实践当中。
一个开发者说:“企业界长期以来一直遵守80/20法则。
软件界更是如此,80%的产品只施展出它20%的效用。
渐渐的,软件业在运用80/20法则的同时得到了发展。
1994年发明RISC是以80/20法则的某一种变化为基础。
这条法则假定,大部分的软件花了80%的时间之行20%的程序。
RISC处理器通过删除部重要的80%,来让其余的20%达到最佳表现,并报处在一个晶片内,借此节省了成本。
RISC为软件所作出的贡献相当于RISC(从前的主要系统)在硬件上的贡献。
信息革命使用了80/20法则中的“选择”和“单一”两个重要的概念。
麦金塔在发展麦金塔牛顿掌上型电脑时,就运用了80/20法则。
设计牛顿掌上型电脑的工程师,正是运用了稍微修正过的80/20法则,便可以使一个人用0.1%的词汇量,来最已完成掌上型电脑50%的功能。
正如一位信息业的主管所表述:“不要考虑太多!别第一步就计划到九重天上去。
因为投资的报酬方式往往会遵守80/20规则,80%的效益,会在整个系统最简单的20%中产生,最后20%的好处,则来自系统中最复杂的80%。
”无论你要的是哪一种转变,有效的信息处理,都该把重心集中在20%的或更少的主要需求上。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80/20法则,是一种量化的实证法,用以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后人对于我这项发现给予了不同的命名,例如帕雷托法则、帕雷托定律、80/20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
作为企业管理者,从80/20法则中应当思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应当思考在企业规划中核心目标的问题,应当思考以小博大的问题:一个小的诱因、投入和努力,竟然可以产生大的结果、产出和酬劳。
就字面意义来看,即知你所有完成的工作里的80%的成果,来自于你所付出的20%。
因此,对所有实际的目标,我们4/5的努力→也就是大部分付出的努力,只与成果有一点关系,虽然看似这种情况有违常理。
所以,80/20法则指出,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以及努力和报酬之间,原本就存在一种不平衡。
80/20法则提供这个不平衡现象一个非常好的衡量标准;80%的产出;80%的结果,归纳与20%的起因;二、动了手脚的骰子-------80/20法则的衍生“约瑟夫.福特曾有一名非常耐人寻味的话,上帝和整个宇宙玩骰子,但是这些骰子是被动过手脚的,我们有应如何使用这些手法,已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句话就是在告诫我们的企业管理者,要注重管理的潜规则.尽管我首先发现了80/20法则,并且深知其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的一些局限性,影响力度有限,使得这一法则并没有得到大家充分的重视。
尽管当时也有其他的一些经济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有两位实力相当截然不同的先驱者开始运用了80/20法则,并引起了世界轰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要感谢这两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