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数学建模C题 卫星跟踪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

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控

卫星和飞船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它们的发射和运行过程进行测控是航天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状况是对卫星和飞船(特别是载人飞船)进行全程跟踪测控。

测控设备只能观测到所在点切平面以上的空域,且在与地平面夹角3度的范围内测控效果不好,实际上每个测控站的测控范围只考虑与地平面夹角3度以上的空域。在一个卫星或飞船的发射与运行过程中,往往有多个测控站联合完成测控任务,如神州七号飞船发射和运行过程中测控站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jrzg/2008-09/24/content_1104882.htm

请利用模型分析卫星或飞船的测控情况,具体问题如下:

1. 在所有测控站都与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共面的情况下至少应该建立多少个测控站才能对其进行全程跟踪测控?

2.如果一个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有固定的夹角,且在离地面高度为H 的球面S上运行。考虑到地球自转时该卫星或飞船在运行过程中相继两圈的经度有一些差异,问至少应该建立多少个测控站才能对该卫星或飞船可能飞行的区域全部覆盖以达到全程跟踪测控的目的?

3. 收集我国一个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资料和发射时测控站点的分布信息,分析这些测控站点对该卫星所能测控的范围。

卫星的跟踪测控问题简析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计算几何与图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了卫星的跟踪测控问题,并应用仿真模拟手段对地球自转、非自转、不同轨道、不同纬度的卫星跟踪测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针对问题一、问题二给出了求解过程和结果,并提出了优化改进模型,针对第三问通过神舟七号卫星参数和测控站点分布数据分析了测控站点对该卫星所能测控的范围。

(1)问题一考虑到所有测控站点与卫星的运行轨道共面,测控点个数只与卫星轨道的高度相关,将问题一转化为考虑卫星不同轨道高度、地球无自转情况下,测控站点最少测控模型求解问题。从而得到:低轨道卫星(小于500km)至少需要10个测控站,中轨道卫星(500~2000km)至少需要5个测控站,高轨道卫星(2000~20000km)至少需要3个测控站,太阳同步卫星(700~1000km)至少需要7个测控站,地球同步卫星轨道高度(35786km)远大于7651.5km,至少需要3个测控站。最后对模型1进行了优化,增加了卫星发射过程中卫星测控站点个数确定。

(2)问题二在地球自转情况下,本文首先对问题进行细化,基于不同纬度、不同轨道高度的情况分别考虑,然后利用蜂窝理论将问题转化为求解测控点有效测控面积覆盖问题,得到各种情况下所需测控站点个数。轨道倾角为0-30°时,低轨道23个,中轨道7个,高轨道3个;轨道倾角为30°-60°时,低轨道39个,中轨道12个,高轨道5个;轨道倾角为60°-90°时,低轨道45个,中轨道14个,高轨道6个。

最后针对模型2计算所得的测控站个数可能会出现测控盲区情形,利用有效等六边形无缝拼接方法,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方案,得出了相对于模型2更为合理的站点个数。

(3)问题三本文通过获取神州七号卫星运行资料和测控点的分布信息,首先根问题二中得到的模型给出了全程测控神舟七号卫星的测控站点个数:28个,说明了神舟七号卫星16个站点并不能够完全测控;并由测控站点位置信息,利用蜂窝理论中等六边形有效面积,给出了测控站点有效测控范围平面图。

关键词:卫星全程跟踪测控蜂窝理论有效测控范围计算几何仿真模拟

一、问题重述

本题研究的是对卫星和飞船进行全程跟踪测控问题。其中每个测控站的测控范围只考虑与地平面夹角3度以上的空域,题目要求完成以下三个问题:

1、在只考虑测控站都与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共面的情况下,确定能进行全程跟踪卫星的测控站点最少数目。

2、考虑地球自转,同时卫星或飞船运行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有固定的夹角,确定能进行全程跟踪卫星的测控站点最少数目。

3、收集我国一个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资料和测控站点的分布信息,利用问题1和问题2确定的模型分析这些站点对该卫星所能测控的范围。

二、问题1

1.问题假设

1)假设每个测控站都正常工作;

2)假设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为圆形;

3)假设卫星或飞船不出故障;

4)假设不考虑外太空各种空气阻力等因素;

5)假设不考虑发射过程的监测;

6)假设地球半径为6378km;

7)假设卫星的发射是通过光电经纬仪光轴与平台棱镜精确对准;

8)假设卫星发射时是东南方向。

2

3.

根据问题1中所有测控站都与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共面的信息,则问题一转化为考虑不同卫星飞行轨道高度、地球无自转下,测控点最少分布问题。

根据三角形内切圆的性质以及测控设备可以监控与地面夹角3度以上的区域(如图1所示),由此通过计算可知:当卫星或飞船运行高度高于7651.5千米的情况下,最少利用三个测控站便可完全监控卫星或飞船的飞行情况。

当卫星或飞船运行低于7651.5千米时,三个测控站便出现了监测盲点(不能完全监测卫星或飞船的运行情况),需要增加观测站个数(如图1所示)。

本问题通过对不同轨道高度的卫星进行划分,逐个分析其运行测控点个数。

图1

4.模型建立与求解

因为对于不同轨道高度卫星来说,地球同步卫星高度较高(35786km ),且位于赤道正上空,在赤道上设立3个测控站便可全程跟踪监测。

其余不同轨道卫星卫星类比于地球同步卫星,测控站分布在卫星运行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相交的交线上。

根据问题1的分析,当测控点与卫星运行轨道共面的情况下,测控点个数只与卫星轨道的高度相关,因此本文利用卫星的最低轨道来进行最少卫星个数进行确定(如图2所示)。

首先确定在不同测控站个数n D 情况下,卫星或飞船的最低高度模型1(如式2.1、2.2所示)。

93sin )

18087sin(h

r D r n

+=

- 2.1

则可得:

r D r h n

--=)

180

87sin(93sin

2.2

分析式2.2可以发现高度与测控点个数负相关,计算可得不同卫星轨道下测控站点个数(见表1)。

图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