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培训第八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
实验室科学建设与管理第八章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和任务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有害因素
生物性有害因素
–包括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产生的毒素 、
病原寄生虫 、病媒生物 等
化学性有害因素
–它是造成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环境污染
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
物理性有害因素
–最常见的物理因素是酷暑、热浪、核泄漏,
此外还有核战争等。
三、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的作用
– 电磁辐射实质是电磁波,依频率和波长不同又可分 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等,这类辐射仅有能量而无静止质量。
– 粒子辐射是指组成物质原子的一些基本粒子或原子 核,包括电子、质子、中子、α粒子、β粒子和带电 重粒子等,粒子辐射既有能量又有静止质量。
[在核(放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2
– 省级、地级和县级疾控机构应开展的基本检验 项目分别为396项、236项和119项,这些检验 项目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放射性物质的鉴定 和分析。
– 这些检验项目中并没有包括天花、蓖麻蛋白、 O:157、相思豆毒蛋白、芥子气和沙林毒气等。
[危险性评估]-3
• 建立实验室网络,快速识别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的病因。
通过直接对受害者的检查来查明原因。
根据症状进行初步判断,选择需要检查的 项目,例如X光检查、尿化验等。
一般说来,对于已知的病因通过在医院里 的检查,是可以诊断出来的。
[查明原因从几个方面进行?](2)
➢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 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的方式主
要是询问及采取样本检验。 调查对象主要是受害者本人、家属、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 查与实验室检验之间的关系
统一指挥,明确职责和分工 实验室检验结果应置于整个事件中加以 综合考虑 实验室检验与现场调查相互促进
突发公卫事件应急检测及实验室安全管理
突发公卫事件应急检测 实验室安全管理
突发公卫事件应急检测
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 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 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性:突发性、公共属性、危害的 严重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 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Ⅲ级) 和一般(IV级)4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进 行预警。
其他(亚硝酸盐)检验方法
离子色谱法:试样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采用 相应的方法提取和净化,以氢氧化钾溶液为淋洗液, 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
分光光度法:试样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 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 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外标法测得亚硝酸 盐含量。
拟除虫菊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神经突触和神经纤维。
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表现
本类农药中毒早期或轻症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流涎、多汗、视物模糊、乏力等。病情较重者除上述症状 外,并有瞳孔缩小,肌肉震颤,流泪,支气管分泌物增多, 肺部有干、湿罗音和哮鸣音,腹痛、腹泻,意识恍惚,行 路蹒跚,心动过缓,发热,寒战等。重症病例常有心动过 速、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心律异常,血压升高或下 降,发绀,呼吸困难,口、鼻冒沫甚至带有血液(肺水 肿),惊厥,昏迷,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四肢瘫痪、 反射消失等,可因呼吸麻痹或伴循环衰竭而死亡。吸入中 毒患者,呼吸道及眼部症状出现较早,口服中毒常先发生 胃肠道症状,皮肤接触中毒则以局部出汗和邻近肌纤维收 缩为最初表现,敌敌畏与皮肤接触处多出现红斑样改变, 渐成水泡,患儿有瘙痒、烧灼感。
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置实验室检测
学、病原体可能的来源、病原体致病机理等。
实验室在传染病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实验室检验结果。
传染病的诊断应包括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病史、体格检 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等。
病原体的检出是确诊传染病的主要依据。
应尽一切可能分离到病原体,特别是细菌、真菌等。病 毒感染因病原不易被检出,培养需较长时间,一般实验 室难以开展病毒分离工作,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依赖免 疫学试验而确立诊断。此外,还有分子生物学检测、影 像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等。
用于抗体检测的标本采集方法
①血清
用于检测IgM的血清一般采于发病1个月内;用于检测 IgG的血液应收集两次,第一次于发病初期( 1~3天), 越早越好,第二次血样一般在恢复期(第一次采血后 3~4周)。双份血清同时检测,如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 升高才有意义。
②脑脊液
一般于出现神经症状时采集,查IgM只需一份脑脊液, 而查IgG则需收集两次,时间间隔同前所述。
常用方法是玻片凝集实验,在数分钟内能可得出结果。
病毒的分离培养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分离病毒常用的是动物、鸡胚和各 种细胞。
动物接种:实验动物要有易感性、必须健康,而且大小、性别 和品系相同。 鸡胚培养:如分离流感病毒、腮腺炎、疱疹和痘类病毒。 细胞培养 常用的细胞来源有两种,
一是原代细胞培养,即将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用胰酶消化成单个 细胞,再加入培养液在体外培养。
直接涂片镜检形态学观察
细菌的分离培养
细菌的鉴定
病毒的分离培养
直接涂片镜检形态学观察
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适用于形态和染色上具
有特征性的病原菌。
例如痰中查见抗酸性细长杆菌,脓液中发现革 兰氏阳性葡萄串状球菌,咽喉假膜中有异染颗 粒的棒状杆菌及霍乱弧菌、艰难梭菌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培训资料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结合案例分
析、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培训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参训人员的参与度
和学习效果。
未来挑战与展望
应对新型传染病
提升应急医疗救援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完善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
随着全球化和环境变化,新型 传染病不断出现,需要不断更 新和完善应对策略和技术手段 。
01
某地爆发传染病疫情,短时间内大量人员感染,引起社会恐慌。
应对措施
02
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包括隔离感染者、追踪接触者、加强疫情
监测和防控、开展宣传教育等。
经验教训
03
需要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
和自我保护能力。
案例二:某地食品安全事故
1 2 3
事件概述
某地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涉及食品中毒和死亡事 件。
07
总结与展望
培训总结
01
培训目标达成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
操作,参训人员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达到了预期目标。
02
培训内容回顾
培训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与报告、应急响应流程、医疗救
援与治疗、信息管理与舆情应对等,涵盖了事件应对的全过程。
03
培训形式评价
咨询机构
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协助领导机构做出科学决策,通常由专家组成。
应对流程与机制
01
02
03
监测与预警
建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 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发布预警信息。
应急响应
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 度,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程序,包括现场处置、医 疗救治、社会动员等。
实验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
实验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在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始终遵循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细的操作流程,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然而,即使是在最为严格的规范和措施下,也无法完全排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性。
因此,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这个预案包括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应急组织架构、应急流程、应急资源配置等内容。
通过这个预案,我们可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快速的响应和有效的处置。
我们加强了实验室的日常安全管理。
这包括了对实验室环境的定期清洁和消毒,对实验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及对实验室人员的健康监测等。
我们还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包括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应急疏散等方面,以确保他们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应对自如。
再次,我们建立了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这个机制包括了实验室内部的信息沟通,以及与学校、医院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
通过这个机制,我们可以及时获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也可以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我们的应对情况。
总的来说,我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是全面而细致的。
我们相信,只有通过这样的措施,我们才能有效地保障实验室的运行安全,保障工作人员和师生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在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始终遵循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细的操作流程,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然而,即使是在最为严格的规范和措施下,也无法完全排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性。
因此,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这个预案包括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应急组织架构、应急流程、应急资源配置等内容。
通过这个预案,我们可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快速的响应和有效的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规章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规章制度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由传染病、食物中毒、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因素引起的,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控制和解决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广泛性和严重性的特点,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加强监测和预警,科学应对,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是指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和行动计划,包括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资源、信息报送、应急处理流程等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应该科学合理、操作简便、能够快速响应,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及时有效地应对。
1. 组织机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应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建立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协同作战。
应当设立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储备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和管理应急资源。
2. 职责分工:各部门和单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明确岗位职责,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通报最新情况,确保上下联动、全员参与。
3. 应急资源: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应明确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和调配计划,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应建立完善的仓储体系,确保应急物资的供应和配送。
4. 信息报送:建立信息报送制度,确保各级部门和单位之间能够及时分享最新信息。
要加强信息技术支持,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5. 应急处理流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应明确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事件评估、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环节。
要根据事件的不同特点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有效控制和解决问题。
三、加强监测和预警监测和预警是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手段,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风险,有助于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包括疫情监测、环境监测、食品监测等,具有全面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目录一、总则 (2)二、组织体系 (2)2.1 应急指挥机构 (4)2.2 现场指挥机构 (4)2.3 各级政府部门职责 (5)2.4 专家组与专业技术队伍 (7)三、监测与预警 (8)3.1 监测网络 (9)3.2 信息收集与分析 (10)3.3 预警分级及响应 (10)四、应急处置 (12)4.1 应急预案制定 (13)4.2 应急资源准备 (15)4.3 事件报告与通报 (16)4.4 应急处置措施 (17)4.5 协同处置 (18)五、应急保障 (19)5.1 人员保障 (20)5.2 资金保障 (21)5.3 物资保障 (22)5.4 通信保障 (23)5.5 交通保障 (24)六、培训与演练 (24)6.1 培训计划 (25)6.2 演练实施 (26)6.3 经验总结与改进 (28)七、责任与奖惩 (29)7.1 责任追究 (29)7.2 表彰与奖励 (30)7.3 责任追究与处罚 (32)八、附则 (33)8.1 解释权 (34)8.2 施行日期 (35)一、总则为了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预案,加强监测预警,做好信息报告,强化应急处置,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卫生素质和自我防护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工作格局。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急能力。
实验室突发事件安全应急预案
实验室突发事件安全应急预案日期:汇报人:•引言•应急组织与职责•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与装备•应急预案实施•案例分析与应用•附录与附件目录CHAPTER引言01目的和背景实验室突发事件分类爆炸事故其他突发事件(如电力中断、设备故障等)实验室工作人员、学生、访客及其他相关人员。
适用范围与对象适用对象适用范围CHAPTER应急组织与职责02组织领导决策指挥资源调配030201应急指挥部善后处理小组负责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抚和补偿等工作。
交通保障小组负责应急处置过程中的交通运输保障工作,确保人员和物资的及时到达。
物资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和调配工作,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物资的供应。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传达指令,协调各小组行动。
现场处置小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现场勘查、抢险救援、医疗救护等。
应急小组与分工应急联络人报告制度应急联络与报告CHAPTER应急响应流程0301建立预警系统02定期安全巡查03员工安全培训预警与监测设立信息报告制度建立信息报告制度,要求员工在发现安全隐患或发生突发事件时立即报告。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事件性质、规模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评估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上报主管部门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争取外部支持与协助。
信息报告与评估应急决策与协调01020304启动应急预案紧急会议召开资源调配与协调与外部机构联系现场隔离与疏散紧急处置措施提供医疗援助清理与恢复现场现场处置与救援CHAPTER应急资源与装备04应急指挥小组应急救援队伍培训与演练人力资源应急物资备品备件食品与水源物资储备03安全防护设施01检测设备02通讯设备应急设备与技术CHAPTER应急预案实施05预案启动预案终止预案启动与终止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对实验室突发事件进行后续处理,如清理现场、修复设施、进行伤亡人员的救治和补偿等。
总结评估对实验室突发事件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估,分析事件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实验室安全水平。
三基培训课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应急处理
完善国际公共卫生安全法律法规,明确各国的责任和义务。
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公共卫生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 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类
根据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特别重大、 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级别。
特点与影响
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 群体性、危害的严重性和处置的 紧迫性等特点。
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和 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如医疗 资源挤兑、经济损失、社会恐慌 等。
历史案例分析
风险评估与预警
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 息,指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
溯源与召回机制
建立食品追溯体系,确保问题食品能够追溯到源 头,及时召回问题食品。
核事故及放射性物质泄露应对策略
应急响应与救援
建立核事故及放射性物质泄露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业救援队伍, 开展现场救援工作。
辐射监测与评估
三基培训课件-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与应急处理
目录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 应急处理体系 • 监测与预警 • 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 • 应急处理能力提升 • 国际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经验与教
训
0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 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 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02
应急处理体系
应急预案制定
预案编制
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策略 和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
经验教训
建立全球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高 各国应对能力。
06
总结与展望
经验教训总结
01
快速响应机制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快速响应是关键。培训中应强调建立高效
的应急指挥体系,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02
跨部门协作
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培训应加强跨部门沟通
全球化与跨国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概率增加。未来培训应加强跨国合作内 容的培训,提高国际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能力。
持续学习与知识更新
随着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知识不断更新,应急处置培训的内容也应随之调整。未来培训 应注重持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体系,确保培训内容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03
应急处置流程与原则
应急预案制定
总结词
制定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要任务,预案应包括应对策略、资源调配、救援力量部署等内容。
详细描述
根据历史经验和专家评估,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应急预案,预案应包括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 、应对措施、救援力量部署等内容,并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培养一支具备快速响应、科学 处置能力的应急队伍,提高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效率。
促进协作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形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合力。
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 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 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卫生事件培训课件PPT
建立更加完善、高效的预警系 统,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突发
公卫生事件。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 处置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 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加强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加 强在突发公卫生事件应对方面 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
加强公众教育
提高公众对突发公卫生事件的 认知和应对能力,培养公众的
实践操作:组织学员进行模拟 演练,提高学员的应急处置能
力。
小组讨论:鼓励学员交流心得 ,分享经验,提高团队协作能
力。
演练组织与实施
演练组织 确定演练目标:明确演练的目的和重点,确保演练有针对性。
制定演练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包括演练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演练组织与实施
• 发布演练通知: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参与演练,确保参与人 员了解演练内容和要求。
02
突发公卫生事件的应 对措施
预防措施
建立预警系统
通过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 潜在的突发公卫生事件,采取预
防措施。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突发公 卫生事件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
强化基层防控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的防控能 力,做好疫情的早期发现和报告。
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卫 生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 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 任分工。
失败教训
准备不足
应对突发公卫生事件,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人员、物资 、设施等方面的准备不足,可能导致应对不力。
协调不力
政府和相关机构之间的协调不力,可能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影响应对效果。
信息隐瞒或误导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检测技术课件
生物检测技术的特点
• 化学分析方法能精确检测你想要检测的 物质,但是遗漏了太多其它有毒物质。
• 化学分析方法不能确定毒性,还需要用 生物实验的方法确定后,再推断。
• 化学分析方法无法给出综合有害程度。
• 生物检测能快速检测几乎所有毒性物质, 但是没法告诉你是哪种毒性物。
• 生物检测方法最低检测限不是很低
• 海水菌
– 主要是明亮发光菌属下的三个常见种
– 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 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 – Photobacterium augustum
海水发光菌
• 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 国际上研究最多的菌种(费希尔弧菌) – ISO 11348标准规定的菌种 – 目前发现可重复性最好的菌种
• 是公认方法,但无标准
藻类毒性仪检测原理
• 培养的标准绿藻作为检测生物 • 标准藻与被测水样混合,检测藻活
性G0 • 培养15分钟后,检测被测水样中绿
藻的活性Gs • T = (G0-Gs)/ G0表示毒性
• 活性检测原理后面介绍
藻类毒性仪图示
15分钟
样本 加标准藻 活性G0 T=(G0-Gs)/G0
• 应急检测的基本理念 • 突发事件时水质的复杂性 • 美国的水质应急检测思路 • 应急检测技术介绍 • 应用案例
美国应急检测背景
• 911前,零散的技术和思路
– 一些大都市的自来水公司 – 重要国家机关
• 911后,专门研究形成三级体系
– 2002年开始专门研究应急检测技术,并建成 三级检测体系
• 常规参数监测确定水质基本状况
– 浊度、PH、溶解氧、电导等 – 只反映水质基本状况
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精选5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愈演愈烈,就有可能需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应急预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为确保我院实验室安全与稳定,以保证正常运行为宗旨,按照“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本着建立一个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机房安全体系的目标,特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
一、实验室突发事件处置领导机构及工作职责(一)实验室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安全工作和实验室工作的中心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实验室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组成。
(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工作职责1.根据消防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配备更新消防灭火器材,检查消防设施完好情况,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
2.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将实验室安全工作作为实验室建设、管理与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工作。
3.定期进行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电路设施的检修、改造,增强抵御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对实验室造成危害的能力。
4.根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具体实施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应对与处置工作;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的进展与处置情况。
5.对突发事件原因进行调查;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及所造成的后果提出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的建议。
二、突发事件的预防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1)在正常工作日内,实验室相关管理员负责对机房进行监控,主要职责是:巡视网络设备及系统的运行情况,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消除网络故障隐患,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
(2)未经允许,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主控机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培训资料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内涵
应急机制的建设应该体现在 有效预防、及时应对、客观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种制度 的建立与完善。 资源的整合、参与部门的协调配合、应急运行机制规范的建立 与完善。 主要包括: 建立科学的预案体系 应急资源配置、储备、征用机制 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 社会力量参与动员和应急公众沟通机制 分级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程序 完善法律制度和奖惩机制 国际沟通和协作机制 事后评价机制等 2011-8-23
2011-8-23
26
传染病防治机构
截止2003年底 截止2003年底 2003 我国共有128所传染病专科医院, 我国共有128所传染病专科医院, 128所传染病专科医院 传染病床7.8万张 传染病床7.8万张 7.8
2011-8-23
27
化学中毒控制机构
80年代以前全国化学中毒控制,是由设在26个省、 80年代以前全国化学中毒控制,是由设在26个省、 年代以前全国化学中毒控制 26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职业病防治机构负责(除西藏、 自治区、直辖市的职业病防治机构负责(除西藏、宁 夏、陕西、新疆、海南外),到2002年,独立存在的 陕西、新疆、海南外),到2002年 ), 职业病防治机构还有12个 职业病防治机构还有12个,平均每个机构的床位数不 12 足100张 100张
2011-8-23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 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环境卫生体系 财政经费保障体系
25
公共卫生体系初具规模
2002年全国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共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580个,人员20万。 妇幼保健院(所、站)306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 站)1839个,卫生监督所571个。
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实验室可能的突发安全事故,保护师生员工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保障实验室安全和正常运转,防止环境污染,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损失。
(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结合学校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工作原理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实行校长总指挥,明确分工,依法规范。
对突发安全事故反应迅速,科学处置。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一)学校成立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由分管安全的校长李儆为第一负责人,电教处主任张茂盛任领导小组组长,实验室管理人员及物理、化学、生物老师为成员组成。
(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工作职责1.根据消防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配备更新消防灭火器材,检查消防设施完好情况,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
2.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将实验室安全工作作为实验室建设、管理与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实验室安全知识作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工作。
3.定期进行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电路设施的检修、改造,增强抵御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对实验室造成危害的能力。
4.根据突发事件的级别启动应急预案,具体实施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应对与处置工作;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的进展与处置情况。
5.对突发事件原因进行调查;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及所造成的后果提出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的建议。
三、预防预警机制(一)预防1.实验室工作人员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首先完善预防、预警机制,开展风险评估分析,做到早防范、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由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设备配置、个人防护、应急设备器具、实验室安全行为、安全操作规程等做出明确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部分)
主 要 内 容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有害 因素 2. 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的作用 3. 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的任务、应急检测技术、原则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主要有害因素
1.1 病原微生物
包括致病菌和病毒、细菌、螺 旋体、真菌等。
c)病原微生物标本的包装和运送
根据国际空运和健康相关条例,菌毒种属 于运输中的感染性材料,这类材料的包装和运 输都必须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传染性物质和诊
断性标本的安全运送指南 (WHO)1997。在运
送过程中的感染性物质分为A、B类两大类。
d)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直接涂片镜检 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病毒分离培养(动物接种、鸡胚 培养、细胞培养)等
直接涂片镜检
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适用于形态和染
色上具有特征性的病原菌。
优点是方便快捷,缺点是适用范围小。
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为了查明暴发疫情的原因对采集的标 本最好做病原分离和培养,并且要进行鉴 定。 细菌鉴定包括生化鉴定、血清鉴定与 分型。
病毒分离培养
动物接种是比较老的一种方法,如用于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毒分离。 鸡胚的组织分化程度低,选择适应途径 和部位接种病毒容易繁殖,操作简便。鸡胚 本身无菌,对接种的病毒不产生抗体,最常 用来分离流感病毒。 细胞培养是目前分离病毒中最常用的方 法。常用和细胞来源有两种:一是原代细胞 培养;二是传代细胞培养。
2.2.2 实验室在传染病疫情中的作用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实验室检验结
果,包括: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病史、体 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2.2.3 实验室在传染病疫情中的作用
病原体的检出是确诊传染病的主要依 据。每一种传染病都有特异的病原体,病
原体的检出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应尽一切 可能分离到病原体。
3.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验原则
快速准确 日常监测与突发应急检验相结合的原则 多种检测方法并用及与试验结果相结合 的原则 检验结果与现场调查综合分析的原则
谢 谢 !
2.1.2 危险性评估
提出是否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预案的建议。
建立实验室网络,快速识别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的病因。
2.2.1 实验室在传染病疫情中的作用
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离不 开实验室的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病原 学、检测与诊断、预防与控制(包括疫苗 等)、药品研究等方面。 病原学研究包括病原的鉴定、病原体 分子生物学、病原体可能的来源、病原体 致病机理等。
应。
g)核酸检测和序列分析
核酸诊断主要用于检测难以培养的微生 物、或目前培养方法不敏感、花费高或耗时 太久的情况。 优点:省时,灵敏性高。在严格控制实 验过程的条件下,对于病因诊断有很好的作 用。缺点:实验过程控制不严格时可能产生 假阳性结果。实验条件、经验和试剂成本要 求高。 因此在应用时要考虑对疫情控制的需要, 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
3. 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中的任务、应 急检测技术、原则
3.1 统一指挥、 明确职责和分工
现场流调人员和实验室人员之间 要紧密配合,相互沟通
3.2.1 检验技术能力的储备
不同级别的实验室应该具备的检测能力不
一样,《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
室建设指导意见》规定了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实验室必须动,以判断原因,采取有效的对 策。
质量和速度是专业技术和管理
水平等综合素质、反应能力的整体
体现。
2.1.1 危险性评估
突发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应 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事件
类型,根据危害范围和程度进行分级。 危险性评估需要现代化的实验室、
快速的危险性评价技术等作为支撑。
e)血清学检测
用于病程较长的传染病的诊断, 结果判断时一般需要取患者急性期和 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当恢复期血清 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高4倍或4倍以上时 才有诊断意义。
f)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是感染病原检测的首选办 法,简便快速,准确率也较高。
凝集反应包括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
集反应、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和协同凝集反
a)现场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
采样计划;采样时生物安全考虑;
采样时间;采样容器、标识等。
采样计划
根据暴发疫情和临床特点,首先 制定周密的采样计划。
采样时生物安全考虑
采样中避免污染对于人员和标本都 是至关重要的,应采用防护措施,注意 安全操作。
基本的安全要求如下
采样戴手套;采样中尽可能穿防护服; 消毒人员要穿戴防护服和厚橡胶手套;污染 的或材料应先消毒后清洗或先消毒后废弃; 使用口罩、护目镜、呼吸面罩,用于防止有 高度传染力的可吸入病原;特殊情况下可搭 建简易焚烧炉,焚烧后将废弃物深埋。
1.2 微生物产生的毒素
毒素是微生物体内的代谢 产物。
1.3 病原寄生虫
由于各种寄生虫引起的寄生 虫病。
1.4 病媒生物
如蚊子、蝇、虱、蟑螂等。
2. 实验室在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的处理,不仅是对疾
控机构,甚至是对一个城市医疗管
理水平和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严峻 挑战。
疾控机构应在最短时间内采取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必须开展的项目和选
做的项目;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必须
开展的项目和选做的项目。
3.2.2 检验技术能力的储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害因子的鉴别应该形 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 下级实验室鉴别不了的请示上级实验室支 持,疾控机构解决不了的问题应邀请其他部门 和研究机构加入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并建立 经常性的联系。 检验技术能力的储备也包括各网络内相关 实验室检测能力等信息的收集、整理。项目。
3.2.3 检验技术能力的储备
人员业务素质、仪器设备、技术
资料、检测试剂等。
3.3 实验室在处理 传染病疫情中的任务
主要内容:
a)现场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 b)病原微生物标本的保存 c)病原微生物标本的包装和运送 d)病原学检测 e)血清学检测 f)免疫学检测 g)核酸检测和序列分析 h)现场快速检测
序列分析是测定核酸一级结构的方
法,目前鉴定细菌或病毒特征的有效方
法。 对已知的病原体,通过特定序列测 定可以精确地鉴定出所属的亚型;对未 知的病原体,通过序列测定可以确定其 在生物分类学上的归属。
h)现场快速检测
快速检测方法操作过程简单,结果判断 不需借助仪器或只需要小型的仪器。 适合现场应用,要求灵敏度高、对特异 度的要求相对低些,以便能进行初筛。 胶体金层析检测卡优点是方便快速,标 本处理简单、无需仪器、肉眼判定结果、并 且一般在15min内完成,适于现场使用。但 结果的可靠性需要证实。 此外,还有ELISA法、直接涂片法等 。
b)病原微生物标本的保存
为分离标本中病原细菌或病毒,应选择合 适的培养基和保存液,并注意保存湿度。用于 分离培养病毒的标本一般应放在0℃ ~4℃的容 器内,不能超过48小时。如不能立即分离病毒 或无条件立即运送时应冻存保存,长期保存的 标本应放入-70℃。 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标本可在4˚C~8˚C 保存24~28h,在-20˚C保存时间更长。检测 抗体的血清可在4˚C保存约一个星期,最长10天; 超过一周必须在-20˚C下冷冻。
采样时间
怀疑细菌感染时应尽量在急性发作期 和使用抗菌素之前采集标本,进行细菌的 分离、培养。病毒分离培养和抗原检测的 标本应在发病初期(如 1-2天内)和急性 期采集。
采样容器、标识
采集标本应使用无菌容器,一个标本一个 容器。对容器基本要求是选耐用材料制成,容 器包装好后可防渗漏。能承受空中地面运送过 程中可能发生的温度和压力变化。 标本标签内容应齐全。在暴发调查中个案 调查的信息应和标本同时收集,并且能够互相 符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