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 ())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4 1 )
• 4 •
1
总则
1. 0.1
为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工作,保证监测质量,为信息化
Frequency of monitoring …………………………………( 23 ) Alarming on monitoring …………………………………( 25 ) Data processing and information feedback
……………( 28)
8
9
Appendix A
Daily report on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11)
Surroundings around building excavation …………………(1 3)
……(1 6)
6
Monitoring methods and preC1S lO n requirements 6. 1 6. 2 6.3 6. 4 6. 5
本规范共有 9 章和 7 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
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频率、监测报 警、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等。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山东省建设厅负责日常管理,济南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
基坑监测技术规范
基坑监测技术规范基坑监测技术规范是指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的地面沉降、墙体变形、地下水位、土体应力等进行监测的一项技术规范。
基坑监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基坑监测技术规范的一般要求:1. 监测设备和方法(1)地面沉降监测可以使用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监测点的设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监测数据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监测表中。
(2)基坑墙体变形监测可以使用测斜仪或应变片等设备进行测量。
监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基坑墙体上,并应包括不同深度和位置的监测点。
(3)地下水位监测可以使用水位计或压力变送器等设备进行测量。
监测点应设置在基坑周边的不同位置,并应包括近地表和深层的监测点。
(4)土体应力监测可以使用应力计或应力传感器等设备进行测量。
监测点应设置在基坑周边的不同位置,并应包括不同深度的监测点。
2. 监测频率和数据处理(1)监测频率应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和风险等级确定,一般情况下,应每天进行一次监测。
监测数据应及时传输到监测中心,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2)监测数据的处理应根据监测方法和标准进行,包括数据的检查、筛选、校正和分析。
监测数据应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监测报告,并及时反馈给工程施工方和监理单位。
3. 监测预警和控制措施(1)监测数据应与预警值进行比较,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停工、加固、加固和支护等。
(2)监测预警结果应及时通知工程施工方和监理单位,并按照预警措施的要求进行处理和调整。
(3)监测预警结果应根据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共享和交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工程施工环境的安全风险和不良影响。
4. 监测结果的评价和总结(1)对监测结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价和总结,包括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对监测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对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等。
(2)对工程施工和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经验教训,为后续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要求规范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要求规范1.0.1 本规范旨在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工作,以保证监测质量,为优化设计、指导施工提供可靠依据,确保基坑安全并保护周边环境。
在实践中,应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构)筑物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
对于冻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老粘土等其他特殊岩土和侵蚀性环境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应用。
1.0.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应综合考虑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并精心组织和实施监测。
1.0.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建筑基坑是指为进行建(构)筑物基础、地下建(构)筑物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
2.0.2 基坑周边环境包括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
2.0.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是指在建筑基坑施工及使用期限内,对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实施的检查、监控工作。
2.0.4 围护墙是指承受坑侧水、土压力及一定范围内地面荷载的壁状结构。
2.0.5 支撑是指由钢、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组成,用以承受围护墙所传递的荷载而设置的基坑内支承构件。
2.0.6 锚杆是指一端与挡土墙联结,另一端锚固在土层或岩层中的承受挡土墙水、土压力的受拉杆件。
2.0.7 XXX是指设置在围护墙顶部的连梁。
2.0.8 监测点是指直接或间接设置在被监测对象上能反映其变化特征的观测点。
2.0.9 监测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监测次数。
2.0.10 监测报警值是指为确保基坑工程安全,对监测对象变化所设定的监控值。
它用于判断监测对象变化是否超出允许的范围,以及施工是否出现异常。
3 基本规定3.0.1 对于开挖深度超过5m或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必须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3.0.2 在建筑基坑工程设计阶段,设计方应根据工程现场和基坑设计的具体情况,提出基坑工程监测的技术要求,包括监测项目、测点位置、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等。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4 监测项目4、 1 普通规定4、 1、 1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 1、 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造。
5 周边管线及设备。
6 周边重要的道路。
7 其她应监测的对象。
4、 1、 3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
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4、 2 仪器监测4、 2、 1 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 2、 1 进行选择。
基坑类别监测项目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围护墙(边坡)顶部竖向位移一级应测应测二级应测应测三级应测应测基坑类别监测项目深层水平位移立柱竖向位移围护墙内力支撑内力立柱内力锚杆内力土钉内力坑底隆起(回弹)围护墙侧向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周边建造竖向位移倾斜水平位移周边建造、地表裂缝周边管线变形一级应测应测宜测应测可测应测宜测宜测宜测宜测应测宜测应测应测应测应测应测应测二级应测宜测可测宜测可测宜测可测可测可测可测应测可测应测应测宜测宜测应测应测三级宜测宜测可测可测可测可测可测可测可测可测应测可测宜测应测可测可测应测应测注: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造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执行。
4、 2、 2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者其她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造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者单位商议确定。
4、 3 巡视检查4、 3、 1 基坑工程施工与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4、 3、 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1 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浮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 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就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就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就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1.0.1 为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工作,保证监测质量,为优化设计、指导施工提供可靠依据,确保基坑安全和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构)筑物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对于冻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老粘土等其他特殊岩土和侵蚀性环境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尚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应用。
2 同一剖面上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10~20m,数量不宜少于3个。
5.2.10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2 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点。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2~5m,测点下部宜密;
3 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
2 基坑工程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3 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内的道路、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及周边建筑物的有关资料。
3.0.5监测单位编写监测方案前,应了解委托方和相关单位对监测工作的要求,并进行现场踏勘,搜集、分析和利用已有资料,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值、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工序管理及信息反馈制度等。
3 基 本 规 定
3.0.1 开挖深度超过5m、或开挖深度未超过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均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3.0.2 建筑基坑工程设计阶段应由设计方根据工程现场及基坑设计的具体情况,提出基坑工程监测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监测项目、测点位置、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等。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4 监测项目4、1 一般规定4、1、1 基坑工程得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得方法.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得对象应包括:1 支护结构。
2地下水状况.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5 周边管线及设备。
6 周边重要得道路。
7其她应监测得对象。
4、1、3基坑工程得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
应针对监测对象得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得、完整得监测系统。
4、2 仪器监测4、2、1 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2、1进行选择。
表4、2、1 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续表4、2、1注:基坑类别得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执行。
4、2、2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她对位移有特殊要求得建筑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4、3 巡视检查4、3、1基坑工程施工与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4、3、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1 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得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就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就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就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3 周边环境: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筑得施工变化情况。
4 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得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得障碍物。
5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得其她巡视检查内容。
4、3、3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锥、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完整版)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009-1-18 发布2009-9-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目次1 总则 (3)2. 术语 (3)3 基本规定 (3)4 监测项目 (5)4.1 一般规定 (5)4.3 巡视检查 (6)5 监测点布置 (6)5.1 一般规定 (6)5.3 周边环境 (8)6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8)6.1 一般规定 (8)6.2 水平位移监测 (9)6.3 竖向位移监测 (9)6.4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10)6.5 倾斜监测 (11)6.6裂缝监测 (11)6.7支护结构内力监测 (11)6.8土压力监测 (11)6.9孔隙水压力监测 (12)6.10地下水位监测 (12)6.11 锚杆拉力监测 (12)6.12坑外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 (12)7 监测频率 (12)8监测报警 (14)9 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15)9.1一般规定 (15)9.2 当日报表 (16)9.3 阶段性监测报告 (16)9.4总结报告 (16)附录A 墙(坡)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样表 (17)附录B 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日报表样表 (18)附录C 桩、墙体内力及土压力、孔隙水压力检测日报表样表 (19)附录D 支撑轴力、拉锚拉力监测日报表样表 (20)附录E 地下水水位、墙后地表沉降、坑底隆起监测日报表样表 (21)附录F 巡视监测日报表样表 (2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GB50497-2009,自2009年9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1、7.0.4(1、2、3、4、5、6、7、8、9、10)、8.0.1、8.0.7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该规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基坑工程监测的专项国家级标准,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于保证基坑工程安全生产、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重要技术法规之一。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是指在建筑基坑挖掘、支护及周边环境变化过程中,通过采用一系列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位移、应力、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周边环境的稳定。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监测技术标准的制定背景。
建筑基坑工程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周边环境的稳定,必须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位移、应力、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因此,制定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对于规范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的选择、布设、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监测技术标准的内容要求。
1. 监测手段的选择,应根据基坑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全站仪、GPS定位、倾斜仪、应变计、压力计、水位计等。
2. 监测点的布设,监测点的布设应考虑基坑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变形规律,合理确定监测点的数量、位置和布设方式,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3. 数据采集和处理,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4. 监测报告的编制,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结果,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周边环境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监测技术标准的实施效果。
制定和实施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可以提高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和环境风险,保障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监测技术标准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精准化,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将更加多样化和高效化,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将更加及时化和精细化。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基坑工程的地质概况、地质勘察、地质灾害和危害识别,监测对象的选择,包括地基处理的测定方法、监测内容及精度控制,同时设置了监测方案的依据,提出了基坑工程监测的层次和程序,并规定了基坑运行过程中的相关的因素,为了确保基坑工程的稳定性,以及减少基坑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该标准规定了适用于基坑工程的监测技术方案。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基坑工程的地质勘测、地质灾害预防、日常检测和监测、地裂缝控制和隔离技术,以及基坑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以控制基坑施工及其运行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并以此确保基坑工程的地质稳定性。
2术语与定义2.1建筑基坑工程(Building Foundation Excavation Engineering)指利用开挖、支护、稳固等技术,以及地质条件下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施工操作,使施工区域具有相应承载力而进行除建筑物、地基处理以外的工程实施的过程。
2.2监测(Monitoring)指对建筑基坑工程的状态、性质、有害成分的实时观测、测定和记录,以获得基坑工程的管理信息并作为基坑特性和变化的依据。
3地质勘察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施工地点地质条件;明确工程施工技术和设计要求;确定土体和岩石以及泥沙土的施工特性;识别和评价地质灾害和危害;确定施工工程量和结构材料消耗量;测定节枢、地基承载力和建筑施工安全防护限度等内容。
按照勘察的内容和要求,应选择正确的地质勘察方法,具体包括:地质情况调查;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球物理探测、化学取样分析;岩心取样和野外钻探;用测斜试验、水位仪和建筑垫设测量等仪器设备进行地质勘测;研究施工地点水系、山体地貌等特殊情况;考察或研究地质历史记录;采用地下水和岩性分析等方法。
4监测对象4.1地基的测定基坑施工区通常需要测定地基的节枢位置、坡脚深度、平面位置、承压力水平等内容,借助计量仪器设备,结合相关的测量绘图,比较其处理前后的变化情况。
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一千字)一、总则建筑基坑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建筑基坑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并确保周边环境不受到损害。
本技术规范是为了规范建筑基坑监测工作,保证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二、监测设备要求1. 监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要求,能够准确地记录和传输监测数据。
2. 监测设备应具备抗干扰能力,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
3. 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基坑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合理布置,能够全面监测基坑的变形情况。
三、监测内容1. 基坑的地表位移和沉降监测。
监测设备应能够实时记录和传输基坑地表的位移和沉降情况。
2. 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监测设备应能够监测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包括沉降、位移和挤压等。
3. 基坑内水位监测。
监测设备应能够监测基坑内的水位情况,并及时报警。
四、监测频率1. 在基坑施工前,应进行一次基坑的初始状态测量,记录基坑各个指标的起始值。
2.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工程要求进行定期监测,频率不得低于每周一次。
3. 在基坑施工后,应进行一次最终状态测量,并与初始状态进行对比分析。
五、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 监测数据应及时传输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监测数据应进行及时的处理与分析,根据变形趋势和变化规律,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 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应及时报告给相关人员和管理部门,以确保安全和顺利进行施工。
六、监测报告1. 每次监测应编制一份监测报告,明确记录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以便后续参考和分析。
2. 监测报告应包括基坑的变形范围、变形速度和变形趋势等重要信息。
3. 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人员和管理部门,以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应用。
七、安全措施1. 根据监测结果和分析报告,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2. 在基坑监测期间,应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基坑的稳定。
3. 基坑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施工方案和监测报告的要求进行施工,不得超出监测范围和限制。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1. 引言建筑基坑工程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进展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监测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档旨在规范基坑工程监测技术,以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监测技术的目的和依据2.1 监测技术的目的基坑监测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实时跟踪和评估基坑工程的变形和稳定性,以及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和控制。
通过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工程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预防,从而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2.2 监测技术的依据基坑监测技术的实施依据如下:•《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建筑施工监测规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3. 基坑监测技术的主要内容3.1 基坑监测设备的选择与安装在进行基坑监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监测设备。
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测点标志、测斜仪、沉降仪、应变计等。
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应合理选择,确保能够有效地监测到基坑工程的变形情况。
3.2 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监测数据的采集应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和预测。
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过程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3.3 基坑监测报告的编写和归档基坑监测报告是对监测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的重要文档,应详细记录监测结果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监测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编写,并及时归档,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4. 基坑监测技术的实施要求4.1 监测技术人员的要求基坑监测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监测技术和工程背景知识,并通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合格。
监测技术人员应熟悉监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够独立进行监测工作,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和处理。
4.2 监测设备和仪器的要求监测设备和仪器应具备合格的性能和准确的测量精度。
在使用监测设备和仪器时,应注意其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监测周期和频率的要求基坑监测的周期和频率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风险情况进行合理的确定。
建筑基坑施工监测技术标准
建筑基坑施工监测技术标准在建筑基坑施工中,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需要对基坑进行监测。
本文将介绍建筑基坑施工监测技术标准,包括监测目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法和监测数据处理等方面。
一、监测目的建筑基坑施工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对基坑变形、地下水位、土体压力等参数的监测,及时掌握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施工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监测方案1.确定监测项目: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确定需要监测的参数和测点位置。
2.选择监测方法:根据监测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水准测量、GPS测量、土压力计测量等。
3.制定监测周期:根据施工进度和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监测周期,确保能够及时获取监测数据。
4.确定监测频率:根据施工阶段和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监测频率,确保能够准确反映基坑的变化情况。
5.布置测点: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基坑周围布置适量的测点,并做好标记和保护工作。
三、监测方法1.水准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对基坑周围的水准点进行测量,以获取基坑沉降数据。
2.GPS测量:采用GPS定位系统对基坑位置进行测量,以获取基坑变形数据。
3.土压力计测量:在基坑周围布置土压力计,通过读取土压力计的数值,获取土体压力变化情况。
4.水位测量:采用水位计对地下水位进行测量,以获取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5.巡查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周边环境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四、监测数据处理1.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转换、数据筛选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据分析: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取基坑的安全状况和发展趋势。
3.数据报告: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文字等形式进行报告,以便于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了解基坑的安全状况和发展趋势。
五、总结建筑基坑施工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基坑变形、地下水位、土体压力等参数的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施工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3.0.1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者开挖深度小于5m但是现场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3.0.2基坑工程设计提出的对基坑工程监测的技术要求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和检测报警值等。
3.0.3 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过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基坑周边环境涉及的有关管理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第三方监测并不取代施工单位自己开展的必要的施工监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仍应进行必要的施工监测。
监测单位拟定出监测方案后,提交工程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该遵照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监测等单位讨论审定监测方案。
当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内有重要的市政、公用、供电、通讯、人防工程以及文物等时,还应组织有相关主管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议,监测方案经协商一致后,监测工作方能正式开始。
)3.0.5 按监测需要收集基坑周边环境各监测对象的原始资料和使用现状等资料。
必要时可采用拍照、录像等方法保存有关资料或进行必要的现场测试取得有关资料。
3.0.7 下列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1 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2 临近重要建筑和管线,以及历史文物、优秀近现代建筑、地铁、隧道等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基坑工程。
3 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施工的基坑工程。
4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级基坑工程。
5 其他需要论证的基坑工程。
3.0.8 监测单位应严格实施监测方案。
当基坑工程设计或者施工有重大变更时,监测单位应与建设方及相关单位研究并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施。
6 周边重要的道路。
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5.2.1 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均应布置监测点。
jgj106-2023 建筑基坑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23 建筑基坑检测技术规范.doc jgj106-2023 建筑基坑检测技术规范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建筑基坑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保障基坑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基坑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阶段,以确保基坑工程能够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
术语和定义1. 建筑基坑:指用于临时围护地基土体的掘挖工程,通常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
建筑基坑:指用于临时围护地基土体的掘挖工程,通常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
2. 检测技术:指用于评估和监测建筑基坑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方法和工具。
检测技术:指用于评估和监测建筑基坑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方法和工具。
3. 验收阶段:指基坑工程竣工后的检查和评估阶段,以确保工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验收阶段:指基坑工程竣工后的检查和评估阶段,以确保工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检测要求1. 在基坑施工前,应进行地质勘察和土壤力学测试,以确定地质条件和土壤的物理力学特性。
2. 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对土体质量、基坑支护结构、水文地质等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
3. 基坑工程竣工后,应进行验收检测,检查基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检测方法1. 地质勘察和土壤力学测试应采用标准化的测试方法和设备,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信。
2. 土体质量监测方法包括密实度测试、含水量测试、力学性质测试等。
3. 基坑支护结构监测方法包括支撑力测试、支撑结构变形监测等。
4. 水文地质监测方法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压力监测等。
5. 验收检测方法应根据基坑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全面的工程检查和测试。
检测报告1. 检测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检测方法、设备和结果,形成完整的检测报告。
2. 检测报告应准确、清晰地描述基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情况,包括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3. 检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责任方,以便及时采取修复和改进措施。
总结本文档规范了建筑基坑检测技术的要求和方法,通过检测和监测,以确保基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标准主要有以下方面:
检测内容:包括水平位移观测、竖向位移观测、深层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支护结构内力监测、基坑土压力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支护结构变形监测等。
检测方法和仪器:根据检测内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测斜仪、土压力计、孔隙水压力计等。
检测频率和预警值:根据规范和实际情况确定检测频率和预警值。
一般来说,基坑工程检测频率应符合规范要求,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增加检测频率。
预警值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包括变形预警值、沉降预警值、水平位移预警值等。
检测记录和报告:做好检测记录和报告,记录检测时间、地点、方法、结果等信息,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提交报告。
总之,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标准是确保基坑工程安全的重要保障,应按照规范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和实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监测项目4.1 一般规定4.1.1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备。
6 周边重要的道路。
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4.1.3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
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4.2 仪器监测4.2.1 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2.1进行选择。
表4.2.1 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续表4.2.1注: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执行。
4.2.2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他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4.3 巡视检查4.3.1 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4.3.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1 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 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 周边环境: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4 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5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4.3.3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锥、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4.3.4 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
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4.3.5 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相关单位。
5 监测点布置5.1 一般规定5.1.1 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监测点应布置在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5.1.2 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应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5.1.3 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免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5.2 基坑及支护结构5.2.1 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个。
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顶或基坑坡顶上。
5.2.2 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
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20m~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1个。
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设在围护墙体内,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围护墙的深度;当侧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5倍,并应大于围护墙的深度。
以测斜管底为固定起算点时,管底应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
5.2.3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化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
监测点数量和水平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
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2m~4m。
5.2.4 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
2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3 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混泥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
4 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5.2.5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杆上。
监测点不应少于立柱总根数的5%,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应少于10%,且均不应少于3根。
立柱的内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受力较大的立柱上,位置宜设在坑底以上各层立柱下部的1/3部位。
5.2.6 锚杆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
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
各层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宜设置在锚头附近和受力有代表性的位置。
5.2.7 土钉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数量和间距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各层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每根土钉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有代表性的受力位置。
5.2.8 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监测点宜按纵向或横向剖面布置,剖面宜选择在基坑的中央以及其他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剖面数量不应少于2个。
2 同一剖面上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10m~30m,数量不应少于3个。
5.2.9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体条件变化较大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
2 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监测点。
竖向布置上监测点间距宜为2m~5m,下部宜加密。
3 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测点,且宜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
5.2.10 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竖向布置上监测点宜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竖向间距宜为2m~5m,数量不宜少于3个。
5.2.11 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
2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m~50m。
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当有止水帷幕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3 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m~5m。
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
4 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5.3 基坑周边环境5.3.1 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
必要时尚应扩大监测范围。
5.3.2 位于重要保护对象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监测点的布置,尚应满足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
5.3.3 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建筑四角、沿外墙角10m~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少于3个监测点。
2 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线处。
3 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4 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5 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
6 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
5.3.4 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的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的墙上或柱上、裂缝两侧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宜少于3点。
5.3.5 建筑倾斜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监测点宜布置在建筑角点、变形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
2 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设,上、下监测点应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
3 当由基础的差异沉降推算建筑倾斜时,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本规范第5.3.3条的规定。
5.3.6 建筑裂缝、地表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
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个,且宜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
5.3.7 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根据管线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设置。
2 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15m~25m,并宜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
3 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设置间接监测点。
5.3.8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点宜按监测剖面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
监测剖面应与坑边垂直,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
每个监测剖面上的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个。
5.3.9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应布置在靠近被保护对象且有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
在竖向布置上测点宜设置在各层土的界面上,也可等间距设置。
测点深度、测点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
6 监测方法及经度要求6.1 一般规定6.1.1 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基坑类别、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当地经验和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
6.1.2 变形监测网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2 工作基点应选在相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
在通视条件良好、距离较近、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基准点作为工作点。
3 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和基准点的稳定性。
6.1.3 检测仪器、设备和元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且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应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应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3 监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
6.1.4 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1 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
2 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
3 固定观测人员。
4 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6.1.5 监测项目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6.1.6 地铁、隧道等其他基坑周边环境的监测方法和监测精度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以及主管部门的要求。
6.1.7 除使用本规范规定的监测方法外,亦可采用能达到本规范规定精度要求的其他方法。
6.2 水平位移监测6.2.1 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点、后方交会点、极坐标法等;当测点与基准点无法通视或距离远时,可采用GPS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
6.2.2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埋设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有关规定,宜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并宜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