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艺术欣赏的特点

【摘要】作为艺术实践中重要环节的艺术欣赏,也有其独特存在与作用特征。认识,了解和掌握艺术欣赏的特点,既能有助于人类艺术创造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又能有助于提高艺术欣赏者的水平。

【关键词】艺术品价值;艺术欣赏;创造;实践经验

艺术欣赏是艺术实践中的重要环节。艺术欣赏具有较强的审美或反审美的情感认知特性。即艺术欣赏者首先应以饱满的情怀去感知,把握审美对象的突出特点,力争审美主,客体之间得以迅速地沟通和交流。人类的艺术实践活动,不论是艺术家的创造环节,还是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都是充满人类独有思想情感的行为。迟轲曾说:“艺术之所以在人类社会中有存在的价值,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就在于它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手段,是人类团结的手段。”也就是说,艺术行为本身,是具有较强的情感交流,表达特征的。艺术欣赏也不例外,它是典型的情感与理智,感性与理性有机统一作用的活动过程。换句话说,只有当欣赏者有了饱满情怀,才会选择进行欣赏艺术的行为。也只有心存丰富情感的欣赏者才有可能被艺术作品内在的艺术魅力激荡起强烈的审美与反审美的情感心理

活动,艺术体悟和艺术享受,否则,艺术欣赏者的欣赏认知水平不可能达到与艺术家心灵相同的水平高度。例如,当欣赏者面对意大利画家莫底格里安尼描绘表现的有“罪恶之花”之称的具有“肉感和妖冶”神态的妓女裸体画和面对挪威画家蒙克《呼号》那样似乎

使“整个宇宙都处于动乱不安之中”的作品时,心中不可能是平静而没有所感所想的。往往越是情感丰富,越是细腻的人,其艺术欣赏就越深入,最终获得的艺术享受也就越多。

艺术欣赏具有较强的再创造性。有一则记者采访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刘晓庆的报道。该报道说:“告别观众五年的刘晓庆出演《武则天》,引起极大的反响。该剧拍摄中记者曾去拍摄现场采访,刘晓庆直言她要塑造一个‘刘晓庆式的武则天’,现在该剧已全部完成并即将播出,刘晓庆却给我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我塑造的武则天就是剧中的那一个,我对角色的理解,对角色的看法,对角色的体现,我都讲的都表现在剧里了。到底演的好坏,留给观众去评价,我自己不作任何评价。这个曾经称自己是中国最好的演员的刘晓庆,居然对自己的最新角色持这种态度,确实令人吃惊。”其给我们一个解释:即,作为艺术创作者本身,若已把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与艺术情思熔铸于具体的艺术作品了,对某一具体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也已全部结束。那么,这之后艺术创作者所能作的唯一的一件工作,就是全面地听取观赏者的界论了。可见,欣赏者要力图对创作者本人的创作意图,对其创作的艺术作品本身予以欣赏,理解和把握,不能是被动的。而是需要欣赏者积极能动地去进行再一次地创造性地认知与评价。也就是说,当欣赏者面对具体的艺术作品时,不要企图从创作者或其他艺术消费者,艺术中介者那里去谋取现成的东西,它是需要欣赏者自己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联想力,并综合欣赏者自己拥有的艺术学养和精神品性去独立地,创造性地

开展艺术欣赏活动。即,欣赏者用自己的所有欣赏知识与能力去直接面对具有可赏性的作品,予以独立地感知,认识,评判,最后获得独有的艺术享受与满足。这样,欣赏者就会获得比他人更为深刻,更为独到的艺术体悟和艺术享受。对作品内涵的诠释和主题精神的升华,有时还会大大超过创作者原有的创作认识范围。只有这样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欣赏活动,才是有力度,有水平的艺术欣赏行为。总之,不论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性认识,评价是低于或高于创作者原意或他人界论的审美或反审美水平。再创造性特征都是艺术欣赏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果欣赏者自身的艺术涵养和水平越高,其对作品的再创造性力度也就越大。所以,艺术欣赏者应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艺术欣赏素养和水平。

艺术欣赏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由于艺术欣赏个体或群体的民族文化背景,社会历史时代,教养,个性,艺术才气,艺术理想,艺术欣赏经验,生活经历与年龄心境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艺术欣赏结果的差异性。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因艺术欣赏者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所致。换而言之,积极参与与艺术欣赏的个体都是在独立地思考和判断,因此,其结果也自然就存在着不一致性。正如鲁迅先生所讲:“拿我的那些书给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看,是不相宜的,要上三十岁,才很容易看懂。”艺术欣赏的个体差异性表现在,首先,欣赏者对艺术形式欣赏感知的差异性。如有的对一条蛇形的曲线,一个倾斜的三角形,一块纯黑色等都具有着深深地情怀和暗恋情结,而有的人则对任意的平面感兴趣。所以,人们对构

成艺术作品的各语言要素以及意象的感知,钟爱和评价是不相同的。另一方面,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内容的欣赏感知差异性。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即是讲,就是同一个内容被不同的欣赏者所感知,也将有不同的界论产生。此外,艺术家独有的艺术欣赏个性,往往能有效地促成艺术家自己能动地选择适合自己心态的艺术创

作方向和创作道路。所以,艺术欣赏的个体差异性是正常的,可理解的。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艺术欣赏虽有个体差异性。但是,艺术欣赏也有共同性。即人类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不论欣赏者个体或群体有多么大而显著的差异,就某一具体作品的整体性精神内涵,艺术意蕴指向和艺术构成形式,语言特点而言,其是有一致性的。也就是说:“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能共赏的。”否则,艺术存在的目的就是不可界定的了。从而也就是导致了对艺术的不可认知论的产生。显然,这样的艺术欣赏认识论是既有害于艺术欣赏活动的开展,又有害于人类艺术实践整体性的发展。总之,艺术欣赏的个体差异性与共同性,都是在相对意义上而言的。个体差异性与共同性,都是对艺术欣赏活动全面认识的补充。其二者之间又是互为补充互为利用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美)艾德华.像艺术家一样思考[m].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日)村上隆.艺术战斗论[m].长安静美,译.时代文艺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