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思维能力的培养成稿-(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小学英语课堂“灵秀”起来

【摘要】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得到普遍重视,课堂教学方式仍显得简单、机械。笔者结合区故事教学系列案例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探寻,并交流了个人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 思维能力培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而在大家的印象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比如说数学相比,更多的是机械性的领读、跟读等,似乎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是那么突出;不少教师课堂中存在这样的问题:过分注重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灌输,呈现、操练方式简单直白,解决问题浅尝辄止,问题的答案设置单一,情景创设不够真实等等。整体上倾向于重语言能力培养轻思维能力培养的趋势。笔者觉得在英语课堂中同样需要也完全可以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深层次兴趣,促进学生智慧健康长足地发展,打造有血有肉的灵秀课堂。 下面节选我县《An ant and a bird 》故事教学大赛中一些优秀教学片段进行相关教学探寻。故事内容如下:Once an ant was drinking by a small river and fell in. She tried her best to teach the bank, but she couldn't move at all. At this time, a bird threw a piece of wood to her. She was saved.

When the ant was drying herself in the grass, a man came, carrying a gun in his hand. Just as the man was going to kill the bird, the ant bit him on one of his feet. The bird flew away at once.

一、设疑置问,培养学生思维习惯。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思维,而不是把一切都填鸭式地喂给

线

学生,否则久而久之学生的脑子就容易变“懒”,变得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了。

1.规避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总是在思考中获取知识。

在最易于进行讲授式教学的单词教学中,老师没有忘记还给学生主动

维的空间。在教学新词组a piece of wood时,老师没有直接告知中文意思,而是设计了两个释义让学生进行选择:树叶、木头。学生结合图片等相关信息猜出该词组的意思。

2.层层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这节课老师在呈现故事的过程中,分阶段层层设置Who are in the story? Where’s the bird\ant\man? 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 ant? Who saved the ant? How?等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故事。

老师在设置疑问时最关键的是一个“巧”字,即多设计一些巧妙的、击中要害但又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回答的问题。否则如果提出的问题总是一些明知顾问的Yes or No或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话,那就味同白开水寡然无味了,丝毫起不到启发思考、培养思维习惯的作用。另外,好的问题提出来后老师还要善于进行适时、适当、灵活地启发,因为启发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诱导思维、打开思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的过程。

二、多种途径创设话语空间,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是指个体根据已有知识经验从不同角度沿不同方向进行不拘泥于一个途径的思考,多渠道,全方位的探寻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和开放式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占重要地位,发散思维提出者吉尔福特说:“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标志。”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重视发散思维训练,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知识爆炸”时代的需要。

1.通过几个相关联的词语,给出开放性的话题。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英语学习中,缺少真实的交际语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交际功能的运用和发挥。在《An ant and a bird》故事教学的Free talk 部分,老师围绕动物故事的主题,给出三个动物单词,panda, fish

和ant.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描述这三种动物。这样的任务给予学生极大的发挥空间。

2.挖掘问题,丰富文本内容。

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局限于略显空洞苍白的文本,而是适时丰富文本,往纵深处挖掘。当故事进行到When the ant was drying herself in the grass, a man came, carrying a gun in his hand.时,适时提出问题:What did he want to do? If you are the ant, what do you think? 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同时给学生更多用英语组织语言表达的机会。因为教师的适时设疑,学生给出了“I want to save the bird, but the man is so strong, I’m small. What can I do?的精彩回答。

3.描述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文本主题。

在故事的结尾,由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得出One for all,

all for one.的故事主题后,教师并未流于形式,匆匆过场,而是示范描述I am an old woman. I want to cross the road. What would you say?

等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体现One for all, all for one.的情境。

这些富有想象、发散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按照各自的理解各抒己见,拓展文本,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既训练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语言运用能力。在设置发散点时老师需注意的是要使其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发展水平,再者,所选择的发散点还要新鲜有趣、符合儿童的兴趣、能吸引学生进行联想和思考。另外,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发扬民主作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言,营造一种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气氛。

三、由旧引新,培养学生类比分析能力。

在教学生词kill, bit,gun等时,引导学生从对ill,hill, it, sit, fun,

run的已有知识经验中类比得出新单词的读音,体会单词的发音规律。

在当前牛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下列途径训练学生思维。

一、加快节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