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章 血 液 循 环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章血液循环-34(7版本科)精品PPT课件
![第四章血液循环-34(7版本科)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0de702783e0912a2162a8f.png)
⑴ 电压依赖性(激活电压:膜去极达-40mV); ⑵ 激活慢,失活慢(复极至-50mV),通透性增加缓慢;
⑶ 作用:早期“抗衡”内向电流,晚期导致复极化。
2021/1/1
10
第二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平台期复极慢的另一重要原因——
IK1通道具有内向整流特性,减少了平台期K+的外流
IK1通道属于非门控通道(不受电压和化学信号的 控制),但其开放程度受膜电位的影响:
去极化时相
2、动作电位(0、1、2、3、4期) 复极化时相
静息期
(1)去极化过程(0期)
电位变化:-80~-90mV→+30mV (幅度大) 持续时间:1~2ms(速度快) 形成机制:Na+内流(快通道,INa)
2021/1/1
6
第二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快通道(INa)的特点:
①电压依赖性,阈电位(激活电压):-70mV
②激活开放快、失活关闭快、Na+内流速度快(再生性循环)
③对TTX不敏感(仅为神经、骨骼肌细胞的1/100~1/1000)
快反应动作电位(fast response action potential)
——0期去极化过程由快INa通道介导的动作电位。
快反应细胞(fast response cell)
——由快INa通道开放引起快速去极化的心肌细胞。
心房肌细胞:RP - 80mV(钠内漏多);
2021/1/1
平台期不明显( Ito发达,加速2期复极); 复极速度快( K+通道多, K+外流快) 12
第二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3)4期(静息期)
电位变化:稳定在-80~-90mV 持续时间:与心率有关 形成机制:存在活跃的离子跨膜转运机制
生理学课件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
![生理学课件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https://img.taocdn.com/s3/m/d56a2bbf5acfa1c7aa00cce0.png)
二、普肯野细胞的跨膜电位
1、与心室肌细胞的区别
① 2期电位历时较短
② 3期复极结束时膜电位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最大 复极电位
③ 4期膜电位不稳定,具有自动除极的能力
1
0mv
2
阈电位 最大复极电位
0
3
4
2、形成机制
0~3期:同心室肌细胞 4期:Na+内流逐渐增强,K+外流逐渐衰减,能够 自动发生除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爆发新的动作电 位。
➢ 一个段 ST段: 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代表心室各部
分均处在去极化状态
1、心室肌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去极化速度快 B.前者有较小的幅度
√ C.前者复极化时间短暂 D.前者动作电位时间持续较长
E.前者有超射现象 2、形成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离子流包括: A. Na+内流,K+内流 B. Ca2+内流,K+外流 C. K+内流,Ca2+外流
产生一次新的AP 原因: 大部分Na+通道恢复到备用状态
3. 超常期: 时间:复极至-80mV → -90mV 特点: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产生一个新
的AP 原因: Na+通道基本恢复到备用状态,且膜电位与
阈电位间差距小
注意: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虽能产生AP,但 因钠通道尚未完全恢复,所以产生的AP幅度 和速度较小,时程较短,兴奋的传导速率较慢。
心室肌 ( 1m/s ) 传导时间
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 (0.06s) (0.1s) (0.06s)
➢ 房-室延搁 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时,传导速度显著减慢,使 兴奋在此延搁一段时间,称为房室延搁
➢ 房-室延搁的意义 使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收缩,避免心房和心室 收缩重叠,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427a423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1.png)
二尖瓣听诊区 (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
23
小结: 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心房和心室之间, 心室和主动脉间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 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液在腔室之间流动的动力; 单方向流动是在瓣膜的配合下实现的; 心室缩舒→室内压变化→ 导致房、室、主动 脉产生压力梯度→推动血液→在瓣膜配合下 单方向流动。
(2)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如果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 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人工刺激或病理性 刺激,可使心室提前产生一次兴奋(期前兴奋) 和收缩(期前收缩),其后常伴有一次较长的心 室舒张期(代偿间歇)。
56
(1)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2)“全或无”收缩 (3)对细胞外液Ca2+ 的依赖性
53
①有效不应期:0期至-60mV,不能产生 动作电位。
②相对不应期:-60mV至-80mV,阈上刺 激可产生AP,随膜电位增大,兴奋性回 升。
③超常期:-80mV至-90mV,阈下刺激即可 引起兴奋,兴奋性超过正常。
54
55
2.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 (1)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0期 复极达-60mV),相 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激活Ito通道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1期
K+ Na+
Ito通道:70年代认为Ito的离子
成 分 为 Cl- , 现 在 认 为 Ito 可 被 K+
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4-氨基
吡 啶 ) 阻 断 , Ito 的 离 子 成 分 为
Hale Waihona Puke K+。2期:O期去极达-40mV时
36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66509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7.png)
05
循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 系
循环系统与消化系统的关系
消化系统为循环系统提供 营养物质
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 各组织器官,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维持内环境稳态
消化系统通过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吸收与排泄 ,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吸入氧气,通过血液循环将其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将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 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血管的结构
血管壁由内层的内皮细胞、中层的平滑肌细胞和外层的结缔组织构成。
血管的功能与调节
01
02
03
物质交换功能
血管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 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氧 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通过血管进行交换。
调节血流
血管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 节血流,维持血压稳定和 满足组织需求。
免疫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免疫作 用,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 侵。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 左右两肺之间,约2/3在 正中线的左侧。
心似倒置的圆锥体,前 后稍扁,心底朝向右后 上方,与上腔静脉、主 动脉相连,心尖朝向左 前下方,心底为心房, 心尖为心室。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和 心外膜三层构成。
心脏分为左心和右心两 部分,左心又分为左心 房和左心室,右心又分 为右心房和右心室。
维持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酸碱平衡。
循环系统与泌尿系统的关系
排泄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通过生成尿液,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而循环系统负责将尿液运 输到肾脏等泌尿器官。
维持水盐平衡
泌尿系统通过调节尿液的量和成分,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水盐平衡。
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f4ed6c4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6b.png)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心动周期 定义: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正常安静:心率60—100次/分 心律75次/分时,心动周期为0.8秒
心脏泵血过程 心室收缩期 → 射血过程 等容收缩期 射血期 心室舒张期 → 充盈过程 等容舒张期 充盈期 心房收缩期
01
02
If的离子电导
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及离子基础
90mV
3期末达最大复极电位后,4期电位不稳定,存在自动去极化
IK的离子电导 If递增 IK递减
①浦肯野细胞:属快反应自律细胞,
AP波形及0、1、2、3期离子基础
与心室肌细胞相似。
当自动去极至阈电位(-70mV)时
爆发新的AP。
一个起搏电流。
心室肌细胞(A)和窦房结细胞(B)跨膜电位比较
脉压 =收缩压-舒张压 30~40mmHg (4.0~5.3kPa)
PART ONE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出量: 搏出量↑动脉血压升高 → 收缩压升高明显 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 心率: 心率快,动脉血压升高 舒张期短→舒张压升高明显
阻力: 外周阻力↑ 舒张压↑为主 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脉和大动脉的弹性: A硬化,顺应性小→使收缩压过高, 舒张压过低,脉压加大 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 循环血量少,动脉血压↓
(2) 复极化过程: 1期:由+30→0mV左右,K+外流 2期(平台期):稳定于0mV, Ca2+内流和K+ 外流,处于平衡。
3期:0mV→-90mV,
Ca2+通道关闭,K+外流。
4期(静息期):电位稳定于-90mV 。
Na+-K+交换; Ca2+-Na+交换:
第九版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第12节ppt课件
![第九版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第12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f5f82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2.png)
(二)第二心音
第二心音标志着心室舒张期的开始,在胸骨右、左两旁第二肋间听诊最为清楚,频率较高,持续时间较短
(三)第三心音
在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偶尔可听到第三心音
(四)第四心音
第四心音出现在心室舒张的晚期,是与心房收缩有关的一组发生在心室收缩期前的振动,也称心房音
第二节
心肌细胞电生理
作者 : 曾晓荣
即K+外流(IK)和Ca2+内流,二者之间维持电荷流动的动态平衡
生理学(第9版)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④ 复极3期
Ca2+内流停止和K+外流(IK 、 IK1 )逐渐增多,故膜内电位迅速向复极化方向发展。而且K+外流呈再 生性。此正反馈过程导致复极越来越快,直至复极化完成 ⑤ 4期
膜电位稳定于RP水平,但离子泵将AP期间进出细胞的离子泵回去。Na+-K+泵可将细胞内的Na+泵出 细胞外,而将K+泵入细胞内。而细胞内Ca2+通过Na+-Ca2+交换和Ca2+泵得以出细胞
生理学(第9版)
3. 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与心室肌和浦肯野纤维比较有何异同。 (2)窦房结细胞AP的形态特点:
① 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绝对值均小于浦肯野纤维; ② 0期除极速度比浦肯野纤维慢,幅度低; ③ 没有复极1期和2期平台期; ④ 4期自动除极速度比浦肯野纤维快
生理学(第9版)
改变。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是静脉回心血量和射血后心室内剩余血量二者之和
4. 心室顺应性 心室顺应性(CV)是指心室壁受外力作用时能发生变形的难易程度,通常用
心室在单位压力差(ΔP)作用下所引起的容积改变(ΔV)来表示
第二心音标志着心室舒张期的开始,在胸骨右、左两旁第二肋间听诊最为清楚,频率较高,持续时间较短
(三)第三心音
在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偶尔可听到第三心音
(四)第四心音
第四心音出现在心室舒张的晚期,是与心房收缩有关的一组发生在心室收缩期前的振动,也称心房音
第二节
心肌细胞电生理
作者 : 曾晓荣
即K+外流(IK)和Ca2+内流,二者之间维持电荷流动的动态平衡
生理学(第9版)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④ 复极3期
Ca2+内流停止和K+外流(IK 、 IK1 )逐渐增多,故膜内电位迅速向复极化方向发展。而且K+外流呈再 生性。此正反馈过程导致复极越来越快,直至复极化完成 ⑤ 4期
膜电位稳定于RP水平,但离子泵将AP期间进出细胞的离子泵回去。Na+-K+泵可将细胞内的Na+泵出 细胞外,而将K+泵入细胞内。而细胞内Ca2+通过Na+-Ca2+交换和Ca2+泵得以出细胞
生理学(第9版)
3. 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与心室肌和浦肯野纤维比较有何异同。 (2)窦房结细胞AP的形态特点:
① 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绝对值均小于浦肯野纤维; ② 0期除极速度比浦肯野纤维慢,幅度低; ③ 没有复极1期和2期平台期; ④ 4期自动除极速度比浦肯野纤维快
生理学(第9版)
改变。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是静脉回心血量和射血后心室内剩余血量二者之和
4. 心室顺应性 心室顺应性(CV)是指心室壁受外力作用时能发生变形的难易程度,通常用
心室在单位压力差(ΔP)作用下所引起的容积改变(ΔV)来表示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医学PPT课件)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55c2555727a5e9856a6181.png)
增大而增大
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引起心肌 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心肌初长度与主动张力间的关系
分析: A.初长度=2.0~2.2um
粗细肌丝最佳重叠 — 最适初长度
B. < 2.0~2.2um ? > 2.0~2.2um ?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4、心音(heart sound)
1、定义: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改变形
成涡流、血液撞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
2、组成:每个心动周期中有4个心音
第三心音: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 第四心音:心房音(异常剧烈收缩)
特征
频率 振幅 时程
机制
S1
低 高 长 房室瓣关闭
S2
高 低 短 半月瓣关闭
意义Βιβλιοθήκη 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 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
N:55%~65%
意义:是评价心功能较为客观的标准
2.心脏做功量:内功、外功
心肌耗氧量
心脏的效率:外功占心脏总能量消耗的百分比
(1)每搏功:心室收缩一次做的功 =搏出量×射血压+血流动能(可忽略)
左室搏功=搏出量× 血流比重× (平均A压-左心房平均压)
(2)每分功:心室每分钟内收缩射血做的功 =每搏功×HR
反映房室瓣功能
反映半月瓣功能
二、心脏泵血功能评定
1.输出血量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 (stroke volume,SV): 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 所搏出的血量 安静时N:60~80ml 平均70ml
(2)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搏出量×HR 安静时N:4.5~6.0L 平均5.0L
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引起心肌 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心肌初长度与主动张力间的关系
分析: A.初长度=2.0~2.2um
粗细肌丝最佳重叠 — 最适初长度
B. < 2.0~2.2um ? > 2.0~2.2um ?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4、心音(heart sound)
1、定义: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改变形
成涡流、血液撞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
2、组成:每个心动周期中有4个心音
第三心音: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 第四心音:心房音(异常剧烈收缩)
特征
频率 振幅 时程
机制
S1
低 高 长 房室瓣关闭
S2
高 低 短 半月瓣关闭
意义Βιβλιοθήκη 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 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
N:55%~65%
意义:是评价心功能较为客观的标准
2.心脏做功量:内功、外功
心肌耗氧量
心脏的效率:外功占心脏总能量消耗的百分比
(1)每搏功:心室收缩一次做的功 =搏出量×射血压+血流动能(可忽略)
左室搏功=搏出量× 血流比重× (平均A压-左心房平均压)
(2)每分功:心室每分钟内收缩射血做的功 =每搏功×HR
反映房室瓣功能
反映半月瓣功能
二、心脏泵血功能评定
1.输出血量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 (stroke volume,SV): 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 所搏出的血量 安静时N:60~80ml 平均70ml
(2)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搏出量×HR 安静时N:4.5~6.0L 平均5.0L
第九版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3节)
![第九版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3节)](https://img.taocdn.com/s3/m/a36a74cc524de518964b7ddb.png)
层流与湍流的对比
泊肃叶定律适用于层流状态。在湍流情况下,泊肃叶定律不再适用
生理学(第9版)
2. 血流阻力
∆P Q = ——— R
8η L R = ——— πr4
阻力来自外摩擦(L,r)和内摩擦(η ),总外周阻力主要来自微动脉
一个器官血流量的多少主要受平均动脉压和血管半径的影响。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的变化是调节器官 血流量和器官之间血液重新分配的最主要因素
(4) 高血压(hypertension)
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高血 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占所有高血压的90%左右。引起原发性高血压
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
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当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或
功能特点:运送血液到全身各个器官
生理学(第9版)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pre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
结构特点:包括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径较细,对血流的阻力较大;管壁血管
平滑肌含量丰富 功能特点:机体调节器官血流量和器官之间血液重新分配的主要部位,其血
管的口径受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生理学(第9版)
高血压严重影响人们(老人、肥胖者、家族
高血压等人群)的生活,患有高血压的人更易引
起继发性病变
生理学(第9版)
低血压
低血压:目前对低血压的定义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12/8 kPa (90/60mmHg)即为低血压 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分类: 急性低血压: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晕厥休克
人体机能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人体机能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c114d46bf111f18582d05a0f.png)
影响心肌收缩能力的因素
当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时,心室 功能曲线向左上方移位;反之
左室每搏功 收缩能力↑
向右下移位。 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 →
收缩能力↓
心肌收缩能力↑ ACh、缺氧、酸中毒 → 心肌收
左室舒张末期压
缩能力↓
(四)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心输出量↑ 心率过快或过慢,心输出量都会减少。
用心脏作功量评价心脏泵血功能
从作功的角度来评价心脏泵血功能,比单纯看输
出量更有意义。因为心脏的收缩不仅仅是排出一定量
的血液,而且这部分血液具有很高的压强能。在动脉
血压升高的情况下,心室要射出与原先同等量的血液
就必须加强收缩,增加耗氧量和作功量。 心脏所完成的外功
心脏的效率 = 心脏耗氧量
(三)心泵功能的贮备
等容舒张期 0.07 房﹤室﹤动 关 关
——
——
快速充盈期 0.11 房﹥室﹤动 开 关 房→室
↑
减慢充盈期 0.22 房﹥室﹤动 开 关 房→室,慢 ↑
三、心动周期中房内压的变化
初级泵的作用:心房的收缩使心室充盈量增加1/4-1/3, 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心室肌收缩的初长度增加, 从而提高心室的泵血功能。
搏出量接近原来水平
心输出量
主动脉压力 长期大动脉BP过高
心肌加强收缩维持心输出量→心肌肥厚等病理 改变→泵血功能↓
(三) 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不依赖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包括收缩的
强度和速度)的内在特性。 等长调节 机体通过心肌收缩能力这个与初长度无关的心肌内
在功能变数的改变而调节泵血功能
♥ 心率过快(>200 次/min)→心室充盈时间过 短→充盈不足→搏出量↓→每分输出量↓。
生理学PPT:血液循环课件
![生理学PPT:血液循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7444d89b6648d7c0c74665.png)
驱动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压力梯度, 而产生压力梯度的主要原因是心室的收缩和舒张。瓣膜起 到良好的配合作用,引导血液向固定方向流动。
(三)右心活动的特征
唯一明显的区别是右心室的压力升高水平比左室低得多。
(四)心房在心脏泵血功能中的作用
临时接纳和储存血液---心室收缩期
血液从静脉返回心室的一个通道---全心舒张期(心室 舒张早、中期)
有效充盈的条件下
P=QR
三、动脉血压和脉搏(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arterial pulse) (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
3期:K+负载的外向电流( Ik + ) 4期: Na+ - K+ pump、 Na+ -Ca2+pump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收缩的特点 1.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钙触发钙释放” 2. “全或无”式的收缩
一、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心脏从一次收缩的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称为一个心 动周期。 心缩期和心舒期 (Systolic period and diastolic period ) 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如图) 二、心脏泵血过程
(三)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共同特点:AP复极完毕后不稳定,能自动地发生去极化 电变化,一旦达到TP水平,就产生新的AP。
1.sinoatrial node(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形成机制
动作电位如图
形成机制如图
2.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如图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absolute and effective
(三)右心活动的特征
唯一明显的区别是右心室的压力升高水平比左室低得多。
(四)心房在心脏泵血功能中的作用
临时接纳和储存血液---心室收缩期
血液从静脉返回心室的一个通道---全心舒张期(心室 舒张早、中期)
有效充盈的条件下
P=QR
三、动脉血压和脉搏(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arterial pulse) (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
3期:K+负载的外向电流( Ik + ) 4期: Na+ - K+ pump、 Na+ -Ca2+pump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收缩的特点 1.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钙触发钙释放” 2. “全或无”式的收缩
一、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心脏从一次收缩的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称为一个心 动周期。 心缩期和心舒期 (Systolic period and diastolic period ) 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如图) 二、心脏泵血过程
(三)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共同特点:AP复极完毕后不稳定,能自动地发生去极化 电变化,一旦达到TP水平,就产生新的AP。
1.sinoatrial node(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形成机制
动作电位如图
形成机制如图
2.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如图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absolute and effective
第四章血液循环讲
![第四章血液循环讲](https://img.taocdn.com/s3/m/9e17446d4028915f804dc2d8.png)
第四章
血液循环
概述
• 概念:血液在心血管内按一定的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 血液循环是心脏和血管共同活动的结果,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
动力器官,血管在血液循环中起输送血液、形成和维持血压、 调节组织血流量、及实现物质交换等功能。
功能:充分发挥血液的功能。
William Harvey 1578-1657
心音
第三心音: 偶尔可听到第三心音发生在快速充盈期
末,特点为低频、低幅。因心室充盈减慢, 血流速度突然改变,造成室壁和瓣膜振动 而致。
第四心音:
第四心音发生在房缩期,又称心房音。 由心房收缩,血液进入心室引起振动而致。 大多见于异常有力的心房收缩和左心室顺 应性降低的病理情况。
心音图与其它变数的关系
(3) 减慢充盈期:
房-室间压力梯度血流速度 心室舒张期的后1/3,
(4)心房收缩使心室充盈增加10%-30%。
心动周期中各参数的变化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分期
房舒期末
室 等容收缩期
缩
0.06s
期
射血期
0.24s
心室内压力比较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瓣膜开闭 房室瓣 半月瓣
开放 关闭
关闭 关闭
关闭 开放
心内血流 方向
由心房流 入心室 不流动
由心室流 向动脉
心室 容积 增大
不变
减小
室 等容舒张期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关闭
舒
0.08s
期
充盈期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开放
0.42s
关闭 不流动 不变
血液循环
概述
• 概念:血液在心血管内按一定的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 血液循环是心脏和血管共同活动的结果,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
动力器官,血管在血液循环中起输送血液、形成和维持血压、 调节组织血流量、及实现物质交换等功能。
功能:充分发挥血液的功能。
William Harvey 1578-1657
心音
第三心音: 偶尔可听到第三心音发生在快速充盈期
末,特点为低频、低幅。因心室充盈减慢, 血流速度突然改变,造成室壁和瓣膜振动 而致。
第四心音:
第四心音发生在房缩期,又称心房音。 由心房收缩,血液进入心室引起振动而致。 大多见于异常有力的心房收缩和左心室顺 应性降低的病理情况。
心音图与其它变数的关系
(3) 减慢充盈期:
房-室间压力梯度血流速度 心室舒张期的后1/3,
(4)心房收缩使心室充盈增加10%-30%。
心动周期中各参数的变化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分期
房舒期末
室 等容收缩期
缩
0.06s
期
射血期
0.24s
心室内压力比较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瓣膜开闭 房室瓣 半月瓣
开放 关闭
关闭 关闭
关闭 开放
心内血流 方向
由心房流 入心室 不流动
由心室流 向动脉
心室 容积 增大
不变
减小
室 等容舒张期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关闭
舒
0.08s
期
充盈期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开放
0.42s
关闭 不流动 不变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医学课件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f20b7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9.png)
心脏的组成
✓心腔 左、右心房(合胞体) 左、右心室(合胞体) ✓瓣膜 房室瓣(二尖瓣、三尖瓣) 动脉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 ✓组织学分类 普通工作细胞、特殊传导系统
心动周期
•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的机械活 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或称为一次心跳 包括心房的心动周期和心室的心动周期
•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称为心率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 收缩末期容积) 60 ~ 80ml •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健康成年人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
临床意义:1.心肌收缩力↑→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 2. 心室病理性扩大早期、心功能下降(每搏输出量可不变)
第四章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 血管
动力器官:泵血
内分泌 血液循环通路、分配血液、 物质运输、物质交换
➢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 ✓ 物质运输 ✓ 分配血液 ✓ 内分泌
心脏泵血功能
心脏生理 心脏的电活动
心肌的生理特性 内 容 血管生理
概 要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器官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的节律收缩与舒张 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 这种对血液流动的驱动 作用称为心脏的泵血功 能。
→心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
➢ 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简
称心输出量。 =搏出量×心率,是评价心功能的最基本的指标。 健康成年男性:5-6L/min,女性稍低 • 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在空腹和安静状态下测定的心指数称静息心指数 中等身材成年人:3.0~3.5L/(min.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1
心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定
脏
(一)心脏的输出量
1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的
每搏输出量( stroke volume )
泵
—— 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搏出量 = 舒张末期容量 - 收缩末期容量
血
(70ml) (145ml) (75ml)
射血分数( ejection fraction )
功
心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脏 出现时间
心缩期 标志心室开始收缩
心舒早期 标志心室开始舒张
的 成因
房室瓣关闭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关闭
血流撞击心室、动脉壁 血流撞击大动脉根部
泵
听诊部位
心尖区
心底部(主动脉瓣、
血
肺动脉瓣听诊区)
特 点 音调较低,持时较长
功
音调较高,持时较短
意义
能
反映心室收缩力量
反映动脉血压的高低
(以心房开始收缩作为心动周期的起点)
功
能
心 若心率 = 75次/分,一个心动周期 = 60/75 = 0.8秒
脏
0.1″
心房
的
心室
泵 时间分配
0.3″
全心舒张期(0.4″)
血
收缩期 (systole)
<
舒张期 (diastole)
功
心房: 0.1s 心室: 0.3s
0.7s 0.5s
62 85
能
103 168
③心室容积最大,保持不变。
能
心 (2)快速射血期(period of rapid ejection) 室内压↑>主动脉压,主动脉瓣打开, 历时0.11s;
脏 心室肌强烈收缩,射入动脉的血量大、流速快,
(占射血量的70%)
的 (3)减慢射血期(period of slow ejection)
心室收缩强度开始减弱,室内压已略<主动脉压,
血
(静息)心指数(cardiac index )
功
—— 安静和空腹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输出量。
能
成年人约 3.0 ~ 3.5 L/min ·m2
心 (二)心脏作功量
脏
每搏功 ——心室每收缩一次所作的功。
的 包括 1、动 能: 心室射出的血液所增加的动能。
泵
(约占5%,忽略不计) 2、压强能: 心脏将较低的静脉血压变为较高
的
动脉瓣关 → 房室瓣开,历时0.03~0.06s
等容舒张期的特点
泵 ①心室第二次密闭;
血
心室舒张,室内压↓↓<主动脉压,主动脉瓣关闭
室内压仍>房内压,房室瓣未打开
功
②室内压下降最快;
能
③心室容积最小,保持不变。
心 (2)快速充盈期(period of rapid filling) 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打开;
—— 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比。
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
能 心舒末期容量 ×100% (较大时约为55%~65%)
14/27
心
2 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脏 每分输出量( cardiac output )
的
——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心输出量 = 搏出量 × 心率
泵
( 5~6L) ( 70ml ) ( 75次/分)
脏 1、心室收缩期(0.3s)
(1)等容收缩期 ( 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 )
的
房室瓣关→主动脉瓣开,历时0.02~0.03s
泵
等容收缩期的特点:
①心室第一次密闭;
血
心室收缩,室内压↑↑>房内压,使房室瓣关闭
室内压仍<主动脉压,主动脉瓣未打开
功
②室内压升高最快;
组织学分类: 普通工作细胞 特殊传导系统
学 心脏的周期性活动 心动周期
心肌电周期
心 一、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cardiac cycle)
脏
(一)心动周期
心房、心室每收缩、舒张 一次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
的
(通常指心室活动的周期,因心室在泵血中起主要作用)
泵 2、心房、心室的活动规律:
血
两心房收缩在先;两心室收缩在后。
血
的动脉血压所消耗的能量。
搏功(g·m)= 搏出量(cm3)×1/1000 ×(平均动脉压
功
-平均心房压)×13.6(g/cm3 )
能 每分功(kg·m/min)=搏功×心率× 1/1000
心 三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脏
的
(一)前负荷:心肌初长度
泵
(二)后负荷:动脉血压
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 心脏 血液循环系统 血管
理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
泵血 内分泌 循环
1、运输(物质运输、激素运输);
学
2、维持内环境 稳态;
3、实现血液的防御功能。
生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的组成
心腔: 左、右心房(合胞体)
左、右心室(合胞体)
理
瓣膜: 房室瓣(二尖瓣、三尖瓣)
半月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
泵 心室内血液仍靠惯性、逆压力差继续流入动脉(30%)
血
心室射血期的特点
①因室内压↑>主动脉压,主动脉瓣打开,开始射血;
功
(高血压时,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
②心室容积由最大 → 最小;
能
③射血速度由快 → 慢。
心 2、心室舒张期(0.5s) 脏 (1)等容舒张期( period of isovolumic relaxation)
血
心室充盈期的特点:
(初级泵)
功
①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打开,开始充盈;
②心室容积由最小 → 最大;
能
③充盈速度由快 → 慢。
心
脏
心室的舒张充盈期(历时0.5s),包括:
全心舒张期( 0.4s ) :回流血量占 75﹪
的
心房收缩期( 0.1s ) :回流血量占 25﹪
泵
心房收缩期的特点:
血
①房内压>室内压,血液经开启的房室瓣被挤入心室;
心室肌强烈舒张,心房、大静脉内的血液被抽吸入心室,
脏
心室容积快速增大(占回流量的70%)。
(3)减慢充盈期(period of reduced filling)
的
心室舒张开始减弱,心室内血量增多,室内压有所↑,
泵 血液流入心室速度减慢,只有少量血液充盈。
(4)心房收缩期(后0.1s,挤入的血量占回流量的25%)
心 (二)心脏泵血过程
(以左心为例)
脏
(一)心房的泵血功能
的
泵 (二)心室的射血过程
血 (三)心室的充盈过程 功
能
心
脏 1、心室收缩期(0.3s)
(1)等容收缩期 ( 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 )
的
房室瓣关→主动脉瓣开,历时0.02~0.03s
泵
血
功
能
心
功
②室内压仍<主动脉内压,半月瓣仍关闭;
能
心 (四)、心音的产生
脏 1 心音的概念
的
——在胸壁的一定部位用听诊器听到的一些
随心动周期而规律变化的声音。
泵
(心音听诊的意义:判断瓣膜功能、心率、心律。)
血 2 心音的产生机制 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流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
功 3 心音的成分
能
主要有两个心音: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心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定
脏
(一)心脏的输出量
1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的
每搏输出量( stroke volume )
泵
—— 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搏出量 = 舒张末期容量 - 收缩末期容量
血
(70ml) (145ml) (75ml)
射血分数( ejection fraction )
功
心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脏 出现时间
心缩期 标志心室开始收缩
心舒早期 标志心室开始舒张
的 成因
房室瓣关闭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关闭
血流撞击心室、动脉壁 血流撞击大动脉根部
泵
听诊部位
心尖区
心底部(主动脉瓣、
血
肺动脉瓣听诊区)
特 点 音调较低,持时较长
功
音调较高,持时较短
意义
能
反映心室收缩力量
反映动脉血压的高低
(以心房开始收缩作为心动周期的起点)
功
能
心 若心率 = 75次/分,一个心动周期 = 60/75 = 0.8秒
脏
0.1″
心房
的
心室
泵 时间分配
0.3″
全心舒张期(0.4″)
血
收缩期 (systole)
<
舒张期 (diastole)
功
心房: 0.1s 心室: 0.3s
0.7s 0.5s
62 85
能
103 168
③心室容积最大,保持不变。
能
心 (2)快速射血期(period of rapid ejection) 室内压↑>主动脉压,主动脉瓣打开, 历时0.11s;
脏 心室肌强烈收缩,射入动脉的血量大、流速快,
(占射血量的70%)
的 (3)减慢射血期(period of slow ejection)
心室收缩强度开始减弱,室内压已略<主动脉压,
血
(静息)心指数(cardiac index )
功
—— 安静和空腹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输出量。
能
成年人约 3.0 ~ 3.5 L/min ·m2
心 (二)心脏作功量
脏
每搏功 ——心室每收缩一次所作的功。
的 包括 1、动 能: 心室射出的血液所增加的动能。
泵
(约占5%,忽略不计) 2、压强能: 心脏将较低的静脉血压变为较高
的
动脉瓣关 → 房室瓣开,历时0.03~0.06s
等容舒张期的特点
泵 ①心室第二次密闭;
血
心室舒张,室内压↓↓<主动脉压,主动脉瓣关闭
室内压仍>房内压,房室瓣未打开
功
②室内压下降最快;
能
③心室容积最小,保持不变。
心 (2)快速充盈期(period of rapid filling) 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打开;
—— 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比。
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
能 心舒末期容量 ×100% (较大时约为55%~65%)
14/27
心
2 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脏 每分输出量( cardiac output )
的
——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心输出量 = 搏出量 × 心率
泵
( 5~6L) ( 70ml ) ( 75次/分)
脏 1、心室收缩期(0.3s)
(1)等容收缩期 ( 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 )
的
房室瓣关→主动脉瓣开,历时0.02~0.03s
泵
等容收缩期的特点:
①心室第一次密闭;
血
心室收缩,室内压↑↑>房内压,使房室瓣关闭
室内压仍<主动脉压,主动脉瓣未打开
功
②室内压升高最快;
组织学分类: 普通工作细胞 特殊传导系统
学 心脏的周期性活动 心动周期
心肌电周期
心 一、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cardiac cycle)
脏
(一)心动周期
心房、心室每收缩、舒张 一次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
的
(通常指心室活动的周期,因心室在泵血中起主要作用)
泵 2、心房、心室的活动规律:
血
两心房收缩在先;两心室收缩在后。
血
的动脉血压所消耗的能量。
搏功(g·m)= 搏出量(cm3)×1/1000 ×(平均动脉压
功
-平均心房压)×13.6(g/cm3 )
能 每分功(kg·m/min)=搏功×心率× 1/1000
心 三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脏
的
(一)前负荷:心肌初长度
泵
(二)后负荷:动脉血压
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 心脏 血液循环系统 血管
理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
泵血 内分泌 循环
1、运输(物质运输、激素运输);
学
2、维持内环境 稳态;
3、实现血液的防御功能。
生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的组成
心腔: 左、右心房(合胞体)
左、右心室(合胞体)
理
瓣膜: 房室瓣(二尖瓣、三尖瓣)
半月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
泵 心室内血液仍靠惯性、逆压力差继续流入动脉(30%)
血
心室射血期的特点
①因室内压↑>主动脉压,主动脉瓣打开,开始射血;
功
(高血压时,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
②心室容积由最大 → 最小;
能
③射血速度由快 → 慢。
心 2、心室舒张期(0.5s) 脏 (1)等容舒张期( period of isovolumic relaxation)
血
心室充盈期的特点:
(初级泵)
功
①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打开,开始充盈;
②心室容积由最小 → 最大;
能
③充盈速度由快 → 慢。
心
脏
心室的舒张充盈期(历时0.5s),包括:
全心舒张期( 0.4s ) :回流血量占 75﹪
的
心房收缩期( 0.1s ) :回流血量占 25﹪
泵
心房收缩期的特点:
血
①房内压>室内压,血液经开启的房室瓣被挤入心室;
心室肌强烈舒张,心房、大静脉内的血液被抽吸入心室,
脏
心室容积快速增大(占回流量的70%)。
(3)减慢充盈期(period of reduced filling)
的
心室舒张开始减弱,心室内血量增多,室内压有所↑,
泵 血液流入心室速度减慢,只有少量血液充盈。
(4)心房收缩期(后0.1s,挤入的血量占回流量的25%)
心 (二)心脏泵血过程
(以左心为例)
脏
(一)心房的泵血功能
的
泵 (二)心室的射血过程
血 (三)心室的充盈过程 功
能
心
脏 1、心室收缩期(0.3s)
(1)等容收缩期 ( 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 )
的
房室瓣关→主动脉瓣开,历时0.02~0.03s
泵
血
功
能
心
功
②室内压仍<主动脉内压,半月瓣仍关闭;
能
心 (四)、心音的产生
脏 1 心音的概念
的
——在胸壁的一定部位用听诊器听到的一些
随心动周期而规律变化的声音。
泵
(心音听诊的意义:判断瓣膜功能、心率、心律。)
血 2 心音的产生机制 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流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
功 3 心音的成分
能
主要有两个心音: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