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5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素材岳麓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件岳麓版选修4
开明的君主与开放的时代
1.开明君主 (1)唐太宗统治期间,注意轻徭薄赋、舒缓刑罚,一生不封禅,不求仙,不 巡游。 (2)选官不拘一格 ①知人善任,兼听纳谏,促成了贞观年间的政__治__清__明____和社会发展。 ②求贤若渴,以宽广的胸襟和独到的目光,不拘一格,广招人才。
2.开放的时代 唐太宗的开明政治和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造就出_兼__容__并__蓄___、博 大开放、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 3.晚年欲望膨胀 贞观后期,太宗欲望膨胀。649 年,因服丹药毒性发作而死。
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 “贞观之治”的局面。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 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一、选择题 1.“玄武门之变”是由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唐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 ——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关于这次政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了帝位 B.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 C.实质上是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宫廷政变 D.造成了唐初的大动乱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唐太宗执政期间,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 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努力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为 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件4
(C )
本 学
A.慎用刑法
B.轻徭薄赋
案 栏
C.完善科举
D.重视纳谏
目
开 解析 唐太宗主张以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
关
地位,这为广大儒生参与政权提供了机会,得到了他们的
支持和拥护。
自我·检测区
学案6
3.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统治者 ( B )
A.重用贤臣
B.励精图治
本 学
C.勤于政事
情境材料
本 材料一 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
学
案 否,岂以新故异情?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五
栏
目 开
材料二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
关 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
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唐]杜佑:《通典》卷七
互动·探究区 材料三
回教和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故 D 项与史实不符;唐太宗
本
学 曾在六部下设立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并
案
栏 目
鼓励外国商人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故 A、
开 关
B、C 三项符合史实。
自我·检测区
学案6
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
会关系和 统治集团 内部的关系。
关
自主·学习区
学案6
2.具体措施
(1)完善中央官制:贞观年间发展和完善了隋朝实行的 三
本
省六部制 。
学 案
(2)重视法制建设:修订颁行《 唐律 》,对《隋律》删繁
栏
目 开
就简,化重为轻,对处死刑极为慎重。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件1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
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
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
材料二 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
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
听纳谏中获得政治上的好处,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
面。
(3)主观原因: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他
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主观原因是任用贤臣,兼听
纳谏。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角度1】► 从总体评价角度分析 提示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对推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贞观之治
【角度1】► 从贞观之治的成因角度分析 提示 (1)主观上 ①吸取了隋亡的教训。隋王朝由于统治残暴,短期而亡迫 使唐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 ②唐太宗的个人作用: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并 进行制度创新,表现在:发展和完善了隋朝实行的三省六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拓展2 欧阳修说:王者用人非难,尽其才为之难。观太宗之责任
也,谋斯从,言斯听,才斯奋……欧阳修认为唐太宗是怎 样用人的?有何直接作用?
答案 唐太宗不仅知人善任,而且能对贤才们的优谋、嘉
言言听计从。作用:充分调动了大臣“尽其才”的积极性。
拓展3 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国蛮,表疏不顺,请发兵讨 击之。”太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 来穷兵黩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吞晋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2.5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件2岳麓版选修4
想一想,如果你是当时的君主,你 会从哪些方面入手使江山更加稳固?
程
杜
长
咬
如
孙
金
晦
无
忌
唐太宗让画师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就是贞观时期的出色大臣,
其中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尉迟敬德、李靖、 秦叔宝等,连一些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榜上有名,如阎立本、欧阳询。这些名臣 共同促成了贞观之治,也共同促成了盛唐的灿烂文化。
在惨痛教训的对照下, 唐太宗下决心进展彻底治理, 加上下属大臣们的通力协作, 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展开 了它美丽辉煌的画卷。
贞观君臣论治
?荀子· 王制? “君者,舟也;庶人者,
水也。水那么载舟,水那 么覆舟〞。
?贞观政要·君道?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 唐·吴兢?贞观政要? 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
三、开明的君主与开 放的时代
涉及哪些方面?
吸取教训—心存百姓 广揽人才—知人善任 广开言路—兼听纳谏 民族关系—民族平等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最过人之处 是他的宽容,因为宽容,贞观时期的民族 关系异常融洽。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
1.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 2.准许少数民族内迁,定居长安;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西
安
“十年寒窗
大 雁
无人问,一举成
塔 名天下知〞
唐朝统治
者一般要组织
新科进士,在
京城长安参加
曲江国宴,并
在雁塔题名.
2019-2020年高中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练
材料二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图画24位功臣相貌于凌烟阁,这24位功臣是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李靖、秦叔宝、程知节……在这些人中有的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有的是太子李建成政治集团的人,还有一些出身少数民族。如魏征少年时做过道士,后来成为太子的谋士,秦叔宝是小军官,程知节是农民。
A、武力征服,战而后和
B、设置管理机构
C、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D、施展个人魄力吸引周边民族
【答案】:
【解析】: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
A、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B、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C、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范祖禹《唐鉴》
材料二: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文(印)《大总统誓词》
材料三:《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下面是诗歌的节选:
C、隋唐时期对少数民族的依赖性较强
D、隋唐时期政治受塞外文化的影响
【答案】:
【解析】:
以下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新王朝的建立者
B、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或巩固发展作出了贡献
C、都捍卫和维护了国家主权
D、在他们统治期间都出现了盛世景象
【答期民族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
A、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国家统一
B、民族政策开明
C、尊重少数民族地区
新课标2025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九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岳麓版
第十九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105分)1.(2024课标Ⅰ)[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
19世纪后,美国起先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
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
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相互理解,消退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
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
对此,罗斯福实行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同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
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快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
(4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
(11分)答案(1)不参加世界其他地区事务;主动参加拉美事务。
(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确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
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限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2.(2024课标Ⅱ)[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
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忽然惊慌,在三娘子的劝告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
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
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
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
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
精选2019-2020年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复
精选2019-2020年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复习特训第三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加试题】《旧店书》评价唐太宗说:“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
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王夫之则说:“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官方史书比私人言论更能反映真实B、理学家的一己之见不足为信C、人物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定论【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
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 文成公主入藏②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与中国人通婚③ 大力推行道教④ 派玄奘去天竺取佛经A、①②B、②③④C、②④D、①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 )。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心存百姓的思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唐太宗统治时期民族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A、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国家统一B、民族政策开明C、尊重少数民族地区D、中原文化远播少数民族地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唐太宗说:“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对此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A、以人为本的施政观点B、兴兵备战和强国主张C、不夺农时的让步政策D、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魏征曾写诗言道:“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表达他深感皇帝与他意气相投,因此为国家做事并不计较功名的情志。
“魏征”这两个字总是使我们想起唐太宗的( )。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修养生息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
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
文德治国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经济方面: 修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均田制,轻徭薄赋)
……
心存百姓
②客观:
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 隋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的发展创造条件
劳动人民的努力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唐初概况 边境不稳 2.策略和措施
①策略: "战而后和"
②措施(?): 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册封、和亲
✓东 突 厥: 武力征服、设羁縻府州(?)、册封 ✓西北各族: 设羁縻府州、册封(“天可汗”) ✓西 突 厥: 武力征服、设安西都护府(西域?)、册封 ✓吐 蕃: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吐蕃)
——教材P10“历史纵横”
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八里。
《步辇图》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 安(今陕西西安西北),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 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
——《贞观政要·君道》
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
晋阳起兵 统一全国 封为“天策上将” 设立“文学馆” 玄武门之变 626年 登上皇位 626年
二、“贞观之治”
1、含义:(时间、原因、表现)
商唐旅太野宗次时,期无,复盗任贼用,贤囹良圄、常虚空怀,纳马牛谏布,野实, 行外轻户徭不薄闭。赋又,频放致宽丰刑稔罚,的米政斗策三四,钱并,完行善旅 了自一京系师列至于制岭度表,,促自成山了东政至治于沧清海明,、皆社不会粮, 安取定给、于经路。济入发山展东、村文落化,繁行荣客、经过民者族,融必合厚、 中史加外称供交“待流贞,或频观发繁之时、治有国”赠力。遗强。盛的升平景象,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巩固辅导五十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巩固辅导五十第1题【单选题】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这一记载( )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太宗说过“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出(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心存百姓的思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导致“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政治条件是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B、人口大量增加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成为贤明君主B、笼络人才C、维护封建统治D、减少决策失误【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唐太宗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治国理念。
为此,在社会民生方面,他强调①无为之治,天下息兵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③仁义为本,慎用刑法④选贤任能,虚怀纳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旧唐书》评价唐太宗说:“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
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王夫之则说:“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官方史书比私人言论更能反映真实B、理学家的一己之见不足为信C、人物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定论【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对唐羁縻府州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②不用向朝廷上报户口,交纳户税③有利于唐朝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直接统治④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唐太宗时民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突厥归附后,唐太宗在其部落原处设置羁縻府州B、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职可以世袭C、在攻下西突厥政权后,设置安西都护府D、加强与西藏的联系和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并册封喇嘛教首领【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羁縻府州是唐朝对少数民族地方实行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下列关于这种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东突厥归附后,唐太宗在其部落原处设置的管理机构B、羁縻府州的首领是由唐中央政权重新任命的,官位可以世袭C、羁縻府州管理下的各部落,不编户籍,不上贡赋D、所属州县通常都由都督府节制,大者为府,小者为州【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唐太宗、康熙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素材岳麓版选修4
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习笔记】知识点一贞观之治出现原因:①主观上:吸取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人作用;②客观上:隋朝的____________;劳动人民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贞观之治的内容及作用:①政治:完善隋朝的____________,精简了机构,提高了______。
②法律:重视法制,颁行《______》。
③科举:发展隋朝_________,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④经济:延续_________和_________制,经济逐步复苏。
⑤民族关系:开明的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开明的君主与开放的时代①吸取教训--心存______;②广揽人才--知人______;③广开言路--兼听______;④民族关系--民族______。
【典例精析】【例1】唐太宗被西北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主要是因为( )A.不战而使东突厥首领突利可汗投降B.册封投降唐朝的东突厥首领使其为唐朝服务C.派文成公主入吐蕃与松赞干布成婚D.对少数民族采取团结、开明的民族政策【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能力。
A项明显与史实不符,可排除。
B、C两项分别是唐太宗对东突厥和吐蕃的开明政策,二者地位并列,也可排除。
只有D项全面反映了唐太宗民族政策的特点,最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例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材料2: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材料3: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抵御外侵,缔结条约;重农治河,兴修水利;亲征朔漠,善治蒙古;移天缩地,兴修园林;兴文重教,编纂典籍;吸纳西学,学习科技.——阎崇年评康熙的功绩请回答:(1)据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巩固辅导第八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官吏多自清谨。
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
(《贞观政要》卷一),上述材料主要描述了A、《唐律》颁布实施的效果B、贞观之治的升平景象C、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推行的影响D、科举制的实施扩大了统治基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成为贤明君主B、笼络人才C、维护封建统治D、减少决策失误【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04年10月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他扮演的角色是( )。
A、程咬金B、李世民C、魏征D、秦叔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群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存百姓”的思想【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唐太宗认为,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磐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一“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
有鉴于此,唐太宗( )①休养生息、轻徭薄赋②选贤任能、虚心纳谏③强立三长、打击豪强④用法竟筒、甜定唐律A、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西藏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朝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所建,清代重修。
‘布达拉’,梵语为佛教圣地。
”这则材料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有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②唐蕃和亲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④藏族文化在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占重要地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
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与中国人通婚③ 大力推行道教④ 派玄奘去天竺取佛经A、①②B、②③④D、①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魏征曾写诗言道:“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表达他深感皇帝与他意气相投,因此为国家做事并不计较功名的情志。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历史人物评传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素材岳麓版选修4
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玄武门之变
汪篯在《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中的论述:
选自汪篯《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求实出版社1981年9月第1版,第29—34页
二、科举制的完备
施建中在《中国古代史》(下册)中的论述:
选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第35—36页。
三、唐均田制和租制
何兹全主篇《中国大事典》中的论述:
选自何兹全主篇《中国大事典》,北京中华工商联合1994年2月第1版 ,第662—664页。
四、唐太宗的人才思想
陈轶佳在《唐太宗的用人艺术》中的论述:
选自陈轶佳《唐太宗的用人艺术》,《江汉论坛》,1996年第11期,第57—59页。
五、贞观之治
张传玺在《中国古代史纲》(下)中的论述:
选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第40—44页。
六、魏征
刘敏《唐代杰出的谏臣与史臣——魏征》中的论述:
选自刘敏《唐代杰出的谏臣与史臣——魏征》,《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第47—50页。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5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素材 岳麓版选修4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素材唐太宗的评价唐太宗统治期间,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对少数民族开明怀柔政策,经济上轻摇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兼容并蓄。
这一系列政策为唐王朝带来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很多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历史上的周武王、成王、康王以及汉高祖、汉文帝相比较。
文中赞扬唐太宗以武力统一全国,其才略要高于汉高祖,但功略规模则有所不及。
文中认为唐太宗能推行仁政,曲己从谏,畏义好贤,符合儒家的传统规范。
认为自周武王后,历八百年而有汉朝,汉朝八百年后而有唐太宗,其所获得的功业成就是十分难得的。
尽管范祖禹对唐太宗的评价有些脱离隋末唐初的历史条件与阶级关系,但其一些见地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需要注意的是,引文从封建伦理标准出发,仅着眼于唐太宗的个人品质而孤立地进行评价,带有唯心史观的色彩。
贞观之治无疑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但这决非唐太宗一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是贞观时期君臣上下同心和唐初人民的集体创造。
唐太宗的高明之处,并不在于他提出了什么新的东西,而在于他能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集思广益,加以总结,并坚持实行。
他吸取隋的教训,重视民心,发展农业生产;吸取隋亡的经验,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制定《唐律》,以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因而出现了古代社会比较清明的时期——贞观之治。
他对贞观之治的出现做出了贡献,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政治理论遗产。
唐朝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反腐败立法工作,一些王朝还制定了反腐败的专项法律法规,如秦朝的《为吏之道》、唐律中的《职律》、明朝的《大诰》等。
古代反腐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刑治贪。
如秦律规定贪污与“盗”同罪;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唐律规定对监临主司受财“二十五匹绞”,收受钱财而枉法者“加役流”;宋律徐重申唐律对贪污行为的规定外,还利用“准敕”、“臣等参详”等形式加强对赃罪的惩处,且对犯赃官员实行连坐制。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三、开明的君主与开放的时代 ——古代帝王中绝无仅有的开明人物唐太宗
涉及哪些方面?
吸取教训--心存百姓 广揽人才--知人善任 广开言路--兼听纳谏 民族关系—民族平等
程
李
秦
咬 金
靖
叔 宝
杜
长
如
孙
晦
无
忌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八 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经济上:轻徭薄赋,虚怀纳谏,戒奢从简;
材料七:唐太宗尤提倡儒学,对群臣说:“我只喜爱 尧、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 失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他在位时,添筑学 舍1200间,添加名额满2260员。各地学生相率来京师, 高丽、百济、新罗以及高昌、吐蕃等也派遣贵族子弟 来入国学,生徒多至8000余人,学校可称极盛。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最过人之处是他 的宽容,因为宽容,贞观时期的民族关系异常 融洽。唐太宗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准许少数民族内迁, 定居长安,当时的突厥族就有万家之多;采取 和亲政策,著名的就是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和 吐蕃的松赞干布结婚;建立了州县制度,仍然 用少数民族领袖为官。
◆《步辇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以四海为家,从各方面网罗人才。魏征 跟从过李密和窦建德(隋末起义军领袖),以后又充当 了李建成的谋士,曾策划消灭秦王。玄武门之变后,唐 太宗任用他为谏议大夫,以后提升为尚书右丞。其他如 农民起义领袖如程咬金、秦琼等也都被太宗任用,并都 高官显职。少数民族的史大奈、阿史那社尔等,也都当 了将军。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 ——唐的建立与李世民登基
2019年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复习巩固七十
根据材料,指出唐玄宗整顿吏治的主要措施。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吏治改革的作用。
【答案】:无
【解析】: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太宗)谓侍臣曰:“朕有二喜一惧。经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鄙无虞二喜也。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引一惧也。”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番薯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暹罗西域(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起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论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素材唐太宗的评价唐太宗统治期间,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对少数民族开明怀柔政策,经济上轻摇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兼容并蓄。
这一系列政策为唐王朝带来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很多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历史上的周武王、成王、康王以及汉高祖、汉文帝相比较。
文中赞扬唐太宗以武力统一全国,其才略要高于汉高祖,但功略规模则有所不及。
文中认为唐太宗能推行仁政,曲己从谏,畏义好贤,符合儒家的传统规范。
认为自周武王后,历八百年而有汉朝,汉朝八百年后而有唐太宗,其所获得的功业成就是十分难得的。
尽管范祖禹对唐太宗的评价有些脱离隋末唐初的历史条件与阶级关系,但其一些见地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需要注意的是,引文从封建伦理标准出发,仅着眼于唐太宗的个人品质而孤立地进行评价,带有唯心史观的色彩。
贞观之治无疑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但这决非唐太宗一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是贞观时期君臣上下同心和唐初人民的集体创造。
唐太宗的高明之处,并不在于他提出了什么新的东西,而在于他能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集思广益,加以总结,并坚持实行。
他吸取隋的教训,重视民心,发展农业生产;吸取隋亡的经验,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制定《唐律》,以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因而出现了古代社会比较清明的时期——贞观之治。
他对贞观之治的出现做出了贡献,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政治理论遗产。
唐朝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反腐败立法工作,一些王朝还制定了反腐败的专项法律法规,如秦朝的《为吏之道》、唐律中的《职律》、明朝的《大诰》等。
古代反腐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刑治贪。
如秦律规定贪污与“盗”同罪;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唐律规定对监临主司受财“二十五匹绞”,收受钱财而枉法者“加役流”;宋律徐重申唐律对贪污行为的规定外,还利用“准敕”、“臣等参详”等形式加强对赃罪的惩处,且对犯赃官员实行连坐制。
只有立法而没有执法,法律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所以,严格执法、审明政纪是吏治清明的关键。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与他的严格执法是分不开的。
《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有广州刺史党仁弘因“赃百万”而被弹劾,按律处死。
太宗“哀其死而有功”,免其死,废为庶人,流徙钦州。
事后太宗下诏罪己,认为自己犯了三条罪:“纵舍任心,以欺众庶罪一也;知人不明,委用贪冒罪二也;善善未赏,恶恶不诛罪三也。
”以后高官多有因赃下狱者,如功臣庞相寿、皇叔李道宗等。
后世评价贞观时认为“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袭细人。
”——(赵翼:廿二史札记》)《唐律》“治吏不治民”作为封建社会法律的代表——《唐律》,继承和光大前世统治经验,以等级秩序的“礼”为核心,宗法制为原则,对封建官吏实行严格的权限划分,严惩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达到最终“治民”的目标。
对《唐律》众多复杂的针对官吏犯罪条文的背后,体现出“治吏”的原则,但结合维护封建统治政权的目的和人主处心积虑的统治政策,我们发现,《唐律》流露和体现的是封建君主对官吏的爱护和关爱,从整体统治阶级利益出发,尽其所能的为官吏提供特权和优遇。
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君主掌握着国家的所有最高权力,熟练运用手中的各种资源和手段统治着松散的国家,修订和颁布法律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但“徒法不能自行”,必须依靠庞大的官吏系统组织和行使国家的权力运行,贯彻着君主的命令,履行自己的职责,选择优良的官吏,操纵赏罚二柄,驱使官吏,俯首听命。
那么没有严厉的程序和权限,乖张君命,擅权腐败,徇私枉法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
所以历代君主都明定君臣之分,唐太宗明言:“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所以历代君主都敬奉“治吏不治民”的统治原则,制定严格的法律措施来保证官吏队伍的纯洁,提高行政秩序,达到最终控制百姓的目的。
课堂资料1.房玄龄、杜如晦不善于断案和处理杂务,但他们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做为宰相,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戴胄则相反,他不通经史,但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少卿,负责审理案件,结果办事异常干练,案子从不积压,深得唐太宗的赏识。
2.魏征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这句话至今还被我们经常引用。
当时,唐太宗就将魏征的这句忠言牢记在心,有了好的指导思想,纳谏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为了鼓励大臣进谏,唐太宗有句名言:“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确实是发自内心。
在626年(武德九年),唐太宗即位不久,命人点兵。
当时的唐制规定,年满二十一岁才能入选,但大臣封德彝却说十八岁以上高大健壮的也可以点兵,并得到唐太宗的同意。
魏征却驳回了诏令三四次,不肯签发。
唐太宗大怒,召见他质问。
魏征说:“您常说要以诚信治天下,但即位以来,仅几个月就几次失信于民,这怎么能说是以诚信治天下呢?”太宗听了转怒为喜:“过去我总以为你很固执,不懂政事,今天听你分析国家大事,都很切中要害,我确实是错了。
”唐太宗不但改正了错误,还赏赐给魏征一只金瓮。
3.唐太宗的大度宽容也体现在对待尉迟敬德上,原来尉迟敬德是刘武周手下的大将,620年(武德三年),他和另一员大将寻相一起向唐太宗投降。
时间不长,寻相便又叛乱,众将便疑心尉迟敬德也将要叛乱,就囚禁了他,还建议唐太宗杀掉他。
唐太宗却说:“他如果要叛乱,难道还会落在寻相的后边吗?”然后就放了尉迟敬德,安慰道:“大丈夫以意气相许,请不要将这点小误会放在心上,我绝不会听信旁人之言加害忠良勇士的。
”尉迟敬德深受感动,后来为唐太宗屡建奇功。
为了侦查那些暗中受贿和将来有可能受贿的烂污官吏,李世民令亲信暗中向各部官员行贿,结果还真查处了几个贪官。
李世民在得意之余把他的谋略告诉一位隋朝遗臣,没想到这位大臣当场泼了他一瓢冷水:陛下平时总告戒臣民要诚信待人,可陛下自己却先行欺诈之术,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会一样用欺诈的手段报答你。
李世民认为大臣的话有很深的智慧,欣然接受了这句令普通当权者恼羞成怒的逆耳忠言。
4.唐太宗有一段话论述了国家的根本问题:“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根本的东西,国家以百姓为本,百姓则以衣食为根本,而生产衣食又以不丧失农时为根本。
”这体现了他的重民思想,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才会有好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
5.有一次,唐太宗看着众多新考中的人,高兴地说:天下的良才都来为我服务来啦。
科举考试分两种,一是常举,定期举行,一是制举,由皇帝决定临时举行,考中后,原来有官职的人便可以升官,原来没有官职的由吏部考核之后再授予官职。
武则天时期,还曾经举行过武举,考步马武艺,作为武官选任的条件之一,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战功的名将郭子仪便是从武举中脱颖而出的。
在民间选拔官员的时候,发现有一些假冒的人,唐太宗打算按照已经发布的命令处死他们。
兵部郎中戴胄劝阻说:“按照法律应该处以流放”。
唐太宗生气地说:“你想遵守法律从而使我失去信誉吗?”戴胄说:“皇帝的命令是出于一时的喜怒而下达的,而法律是国家公布的用来取信于天下的。
陛下对欺诈之事很愤恨,因此要杀掉他们,当然也知道按照法律不可以这么做。
如果用法律来衡量就可以忍己之小恨而取得整个天下的信任”。
唐太宗说:“你能这样执法,我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后来胄几次直言进谏,滔滔不绝,唐太宗都听从了他的意见,天下没有任何冤狱发生。
6.有一次,唐太宗和群臣讨论如何制止盗贼的事儿,有人主张制定严酷的法律。
唐太宗说:“民众之所以偷窃,是因为国家规定的赋税和劳役太重、官吏贪婪,加上自己饥寒交迫,所以就顾不上廉耻了。
我应当节省费用、减少赋税和奢靡,选择廉洁的官员,这样民众衣食有余,就不会当盗贼了,何必用严酷的法律呢?”几年之后,天下出现“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局面。
7.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节选:赵公长孙无忌第一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李世民。
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
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
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卫公李靖第八“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
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佑,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
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
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战功无人可及。
后来又挂帅出征,消灭吐谷浑势力。
因军事能力过高遭人疑忌,屡次被诬告谋反,为免嫌疑,主动退休闭门不出,直到老死。
卢公程知节第十九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
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
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
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胡公秦叔宝第二十四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死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为瓦岗军大将。
在李密与宇文化及童山之战中立下大功。
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
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
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
后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