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哲学

合集下载

论如何理解近代哲学中的认识论转向

论如何理解近代哲学中的认识论转向

论如何理解近代哲学中的认识论转向从西方哲学总体的发展阶段来看,第一阶段是古希腊罗马哲学中,这一阶段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基本上都是一种有关客观世界的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存在论)哲学,一切哲学努力都是为了搞清客观世界及其原因或规律究竟“是什么”(包括人作为客观存在者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即使是这一阶段后期的人生哲学,也是以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哲学为基础、并以人对外部世界(包括自己的物质生活)的态度为主要内容的。

接着第二阶段是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这个阶段的哲学主要是有关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即心灵哲学和一神论的宗教哲学。

主观精神的世界比外在的客观世界是一个更深邃的世界,中世纪哲学是西方哲学精神的一种自我深化,西方哲学以上帝的名义建立了自己的真正据点或安身立命之地——具有人—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

到了第三阶段也就是近代哲学,哲学的研究问题就是对前两个阶段的综合,即立足于独立化了的主观精神去探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具体地讲,在经院哲学后期,唯名论彻底颠覆了天主教神学的权威地位,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动文学艺术风格的更新和宗教生活方式的变革,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教会的和神学观念的权威,大量作品怀疑权威呼唤关注人性此岸的幸福,主体性觉醒得到发展,后来的哲学和科学建树都是以他们所提供的这种新的人性模式和生活理想为前提的。

17世纪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对一切权威——无论是古代的权威还是中世纪的权威——都充满了强烈的理性批判意识。

17世纪的时代特征就是怀疑精神和经验方法,普遍的怀疑精神是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基本原则。

正式标志近代哲学的诞生亦即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型就是从那个时代的弗兰西斯·培根和笛卡尔那里开始的。

培根代表着实验科学的哲学,笛卡尔代表着自我意识的哲学,从培根和笛卡尔开始,哲学才把重心转移到认识论问题上。

认识论问题说到底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主观精神如何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问题,因此17—18世纪西欧哲学的主要兴趣就表现为对认识的来源、过程及其真理性等问题的探讨。

第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哲学
希腊人的哲学思考与个体和社会实践具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往往知识广博,不拘泥于构造 哲学体系,同时,他们的哲学往往来自于个体实践并且付诸于实践。同时,他们非常重视 对个人行为的伦理学与公众行为的政治学的研究和实践。
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哲学
米利都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
爱菲斯学派 爱利亚学派
水是万物的始基
水作为“始基”的原因
第一、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
生命。第二、泰勒斯生长在沿海,自然会把 水看得很重要。第三、受巴比伦,埃及传说 的影响,水是神圣的。第四、在当时看来, 水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它可以适应一切容器 的变化。
水为始基命题的评价
这是第一次试图突破传统的神话宇宙论而用自然物 质本身来说明万物的本原。这一命题的提出,宣布 了哲学的诞生和哲学史的开端,标志着从神话向哲 学思维的过渡。 泰勒斯关于“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个命题,是从统 一性、总体性上把握世界的一种可贵的尝试。 泰勒斯把水作为世界的本原、万物的始基,有着狭 隘的、直观的、朴素的局限。

第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哲学 第二章 古希腊中期哲学 第三章 古希腊晚期哲学 第四章 古罗马哲学

古希腊哲学总论
一、古希腊哲学的历史分期 古希腊哲学是欧洲哲学的开端和发展渊源。恩格斯说:“在希 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 的胚胎,萌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68页) 从年代上,古希腊罗马哲学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公元前7-6世纪,是古希腊哲学形成时期。 2、公元前5-4世纪,是古希腊哲学从的繁荣并转入危机的时期。 3、公元前4世纪末-2世纪初,称“希腊化”时期。 4、公元前2世纪中叶-公元5世纪,是古罗马哲学时期。 从内容上,是以苏格拉底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古希腊罗马哲学)【圣才出品】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古希腊罗马哲学)【圣才出品】

第1章古希腊罗马哲学一、填空题1.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是______,他提出______是万物的本原。

【答案】泰利斯;水2.阿那克西曼德称万物的本原为______。

【答案】无定3.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世界的本原是______,它们通过______和______转化成万物。

【答案】气;凝聚;稀释4.______提出了“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和“战争是万物之父”的说法。

【答案】赫拉克利特5.______是第一个使用哲学的人,他认为哲学的首要对象是______。

【答案】毕达哥拉斯;数6.巴门尼德的两条道路指______和______。

【答案】真理之路;意见之路7.“元素”这一概念的原意是______。

【答案】字母8.恩培多克勒的四根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他还提出______和______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答案】土;气;火;水;爱;恨9.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元素是______,除此之外,他还设定了一个能动性的本原:______。

【答案】种子;心灵10.原子论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原子;虚空11.______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答案】普罗泰戈拉12.高尔吉亚提出的三个相对主义的命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被认识;即使被认识,也不可把它说出来13.德尔菲神庙的铭句是______。

【答案】认识你自己14.苏格拉底认为德性即______。

【答案】知识15.苏格拉底把自己使用的方法比作他母亲的______。

【答案】助产术16.柏拉图认为在可感事物组成的可感领域之外,还存在一个由真实的理念组成的______。

【答案】可知领域17.柏拉图认为一事物之所以是一事物,是因为它分有了它的______。

【答案】型相18.柏拉图把知识划分为四种形式,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方哲学史重点

西方哲学史重点

西方哲学史重点第一篇古希腊罗马哲学希腊古风时期(前6-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希腊古典时期(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希腊化时期(约前3—5世纪)第一章古希腊早期哲学(选择题居多)线索:唯物主义:伊奥尼亚派→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唯心主义:毕达哥拉斯派和爱利亚派为主特点:①哲学家关心的中心问题是宇宙生成问题,即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

②哲学与科学不分,许多科学家同时又是哲学家,他们常常从哲学的角度对自己无法解释的自然想象进行推测。

③哲学与宗教神话有密切关系。

④带有朴素直观的特点,并逐步向抽象思辨和概念思维的方向发展。

认识发展史:早期古希腊哲学家思考的本源问题,有两对矛盾:一和多的矛盾以及变和不变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产生四种立场:伊奥尼亚派认为本原是“变化的一”(或气,或水,或火)毕达哥拉斯派认为数是“不变的多”爱利亚派认为本原为存在,存在是“不变的一”元素论者所认作的本原是“变化的多”(或根,或种子,或原子)一、伊奥尼亚派(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组成)伊奥尼亚是古希腊时代对今天土耳其安那托利亚西南海岸地区的称呼,即爱琴海东岸的希腊爱奥里亚人定居地。

伊奥尼亚重要的城市有以弗所、米利都和伊兹密尔。

这些城市靠贸易富强起来,它们结盟为伊奥尼亚联盟。

1、米利都派(1)泰勒斯的“水本原”说泰勒斯(鼎盛年约公元前585—前584)是米利都派创始人。

被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首先开始思考“世界本原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

他的回答是:水是万物的本原。

他提出两方面的理由:一方面,水有滋养万物的作用;另一方面,接受了古埃及人的大地漂浮在水上的图示用水的摇晃解释地震现象。

评价:“水本原”说看似幼稚,但泰勒斯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的做法,表现出哲学思维的本质。

(2)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说①看到“水本原”说的局限性,他认识到,世界万物及性质的多样性不能被归结为某一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水本原”可以解释事物的湿性,但却不能解释火的热性、土的干性、气的冷性;反之亦然。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一、名词解释1.逻各斯(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即指内在的本原,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

逻各斯是就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可以理解为“理性”、“理由”,就其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而言,可以理解为“原则”、“规律”。

逻各斯就是“世界秩序”,它表现为“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

火的运动即万物的生成与毁灭,是可感的,而支配可感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

认识“逻各斯”,思想要求在变化着的多样的事物中找到不变的同一原则。

2.存在(巴曼尼德)“存在”被巴曼尼德看作真理对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思辨性。

巴门尼德把“存在”与“非存在”对立,“存在者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必定不存在”,通过这样赋予“存在”普遍性。

在存在与思想的关系中,他把存在与思想等同,认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即思想内容需要由“存在”来表述,思想对象即“存在者”,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对象是同一个东西,通过思辨,巴门尼德规定了“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连续性、完满性。

巴门尼德所说的“存在”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但它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时间空间中的实在,并且有固定的形体,是个滚圆的球形。

3.四根说恩培多克勒认为,水、土、气、火是组成万物的跟,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成,因四根的分裂而消失。

四根本身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他们之间的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使根相互斗争的“恨”。

恩培多克勒用四根说说明事物的可感性质,用爱恨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这就是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4.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

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种子”的存在和性质都是设定的,种子在数量上无限多,在体积上非常细微,在种类上与可感性质相同,可感事物的各个不同部分都分别由与它同质的种子构成。

5.原子与虚空原子论者针对爱利亚学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以此,原子论者的理论分的步骤:首先,他们以可感的事实为标准,肯定存在的东西是众多、变动的,第二,原子论者确定了最小单位,以此来确定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整理版]西方美学史(摘要)

[整理版]西方美学史(摘要)

西方美学史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章西方美学的缘起西方美学的直接源头是在古希腊。

.观点1:美学思想最早包含在艺术之中。

(塔塔凯维奇)观点2: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于原始宗教向哲学的过渡阶段。

(鲍桑奎)观点3:哲学孕育了美学。

(吉尔伯特和库恩)观点4:美学问题只能出现于哲学问题之后。

(克罗齐)(作者赞同)第二章前苏格拉底美学一毕达哥拉斯学派1和谐(harmony)是宇宙的本质特征。

神秘的和谐现象是由比例、尺度和数造成的,而和谐本身则是以各个组成部分的数学关系为基础的。

和谐是一种宇宙内在的规律和本质,音乐通过声音与音调表现了这种和谐,而哲学(数学被包括在哲学之中)则是对事物之间和谐关系的思索,美因此成为宇宙和人的最终目的。

2音乐可以净化(cathartic)灵魂。

从表面上来看,他们以音乐和哲学为修养手段,用音乐来净化人的灵魂,似乎与奥尔弗斯教派的酗酒、癫狂的神秘体验不同,但是,实质上,平静的哲学与和谐的音乐亦可产生精神上的迷狂感。

在这种迷狂中,灵魂亦能够摆脱肉体,进入神秘境界。

————这种思想也是希腊非理性精神的一个来源。

3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的和谐的构成。

最聪明的事物是数,最有力量的事物是知识,最美好的事物是幸福,最优美的事物是和谐。

与数相关的和谐原则是西方从古希腊到19世纪全部古典艺术的理想。

二赫拉克利特1和谐产生于对立和斗争。

“看不见的和谐(hidden harmony)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

”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实质上是对于自然中一种和谐的模仿,因而艺术家应该具有一种对自然界内在和谐的把握和认识。

2美具有相对性。

美学家们总是不断的讨论美的概念与具体的美的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里面实质上就是美的永恒性与相对性的问题,也就是哲学上的概念的相对性与真理的具体性问题。

三德谟克利特1模仿说。

艺术是模仿的观点,是古希腊人们的普遍看法。

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同时也指出了艺术的模仿性质,提出了一种艺术本体论的看法(包括艺术的创作论)。

欧洲哲学通史简介版

欧洲哲学通史简介版

欧洲哲学通史导言①欧洲哲学史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理论前提,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渊源。

②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结合欧洲哲学思想发展的实际过程,探索和揭示这种认识逐步丰富和深化的规律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③科学地评价各种流派和哲学思潮的历史地位,是哲学史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④一般地说,在历史上后起的哲学家总是提出某些新的原则,力图克服以往的哲学家囿于历史的局限性,往往赋予自己提出的新原则以最大的普遍性,使之绝对化,从而造成新的片面性和缺陷。

⑤要科学地评价一种哲学思想,就不应该仅只是孤立地考察它得出的具体结论是什么,尤为重要的是应当深入探究它在人类认识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提出了什么新的问题,对推动人类认识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⑥哲学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克服认识中的片面性,逐步接近真理的历史。

⑦欧洲哲学史的实际过程就是由各个时代的不同哲学派别之间的彼此斗争、相互渗透和错综交织组成的,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的矛盾和斗争则是贯穿整个欧洲哲学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

同时还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矛盾和斗争。

⑧历史上各派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真理的过程中贯彻的是一条错误的路线,但是各派唯心主义哲学也是人类认识真理过程中的中介或环节,它们不仅为人类认识真理提供了某些失足的教训,而且在某些唯心主义哲学中也包含某些合理的成分或真理的颗粒。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⑨任何一种哲学思想体系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一个哲学体系的创立,按其本质说,是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关系的反映;但在思想材料上,它又都是从历史提供的思想材料出发的。

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在思想材料上的这种连续和影响的关系,表现了哲学思想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

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哲学发展的这种历史继承性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由于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特点,即传统风格上的差异。

⑩站在新时代的高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整理和分析各个历史时代的哲学思想,科学地阐明哲学思想发展的规律,总结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批判地继承历史阶段上的优秀哲学遗产,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哲学史所面临的课题,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欧洲哲学史的根本目的。

西方哲学史赵林邓晓芒

西方哲学史赵林邓晓芒

西方哲学史赵林邓晓芒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1.米利都学派(试图以某种自然物质来说明万物的本源,奠定了自然哲学的基础)米利都三杰:泰勒斯(泰利斯)水本原阿那克西曼德无定形(用否定来表示,深入事物表面的背后)阿那克西美尼气本原(否定之否定,通过冷热导致聚散)------火比气更稀薄,更无定形→→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

2.毕达哥拉斯学派(初步涉及了事物的抽象本质,开启了形而上学源流)数本原说(“1”是本原,象征与模仿,毕达哥拉斯定理).点线面体3.爱非斯学派(既延续和推进了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哲学,又进一步发展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抽象思想,力图在一与多,永恒与流变,抽象的本质与具体的现象之间建立统一性)赫拉克里特双线:火本原说火气水土万物逻各斯(起决定作用)辩证法:火=>意见巴门尼德逻各斯=>真理4.爱利亚学派(强调矛盾范畴之间的绝对对立,极力用一否定多,用静止来否定运动,用本质来否定现象)克塞诺芬尼理神论巴门尼德存在:克塞诺芬尼所说的不变不动,独一无二和不生不灭的“神”。

非存在:一切处于运动流变之中的事物。

真理和意见芝诺悖论(是为了证明巴门尼德的存在与非存在)否定运动(二分法,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飞箭不动,运动场)↓↓↓否定运动的连续性,肯定间断性。

否定运动的间断性,肯定连续性。

↑↑↑诡辩(克拉底鲁)否定多(大小论证)麦粒梭非存在不是不存在,而是不真实的存在。

虚空是不存在。

巴门尼德:存在非存在麦粒梭:存在非存在虚空5. 智者派(精神商品的零售商)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表达一种感觉主义的认识论)柏拉图(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叔本华(世界是我的表象)理论的相对性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无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

即使认识了,也无法告诉别人。

6. 原子论者及其先驱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爱与恨流射说)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说心灵即努斯)德谟克利特(原子与虚空原子与运动影像说)总结:古希腊米利都学派非存在存在,存在不存在。

目录 《西方哲学史》 马工程

目录 《西方哲学史》 马工程
导言 第十三章 康德的批判哲学 第一节 纯粹理性批判 第二节 实践理性批判 第三节 判断力批判 第十四章 费希特哲学与谢林哲学 第一节 费希特 第二节 谢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十五章 黑格尔哲学 第一节 德国古典哲学的顶峰 第二节 精神现象学 第三节 逻辑学 第四节 应用逻辑学和哲学史研究 第五节 法权哲学 第六节 黑格尔学派的解体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十章 欧洲大陆唯理论 第一节 斯宾诺莎 第二节 莱布尼茨 第十一章 英国经验论 第一节 洛克 第二节 贝克莱 第三节 休谟 第四节 苏格兰常识哲学
第第十一二节章启1蒙8世主纪义法者国哲哲学学 第二节 百科全书派哲学 第三节 卢梭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四篇 德国古典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十六章 费尔巴哈哲学 第一节 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第二节 唯物主义的“自然学” 第三节 人本学 第四节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 第一节 物理学 第二节 形而上学 第三节 心理学和认识论 第四节 伦理学 第四章 希腊化和罗马时期哲学 第一节 伊壁鸠鲁派 第二节 斯多亚派 第三节 怀疑派 第四节 新柏拉图主义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二篇 中世纪哲学
导言 第五章 教父哲学 第一节 早期教父哲学 第二节 奥古斯丁 第三节 黑暗时代里的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西方哲学史教材编写课题组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一篇 古希腊罗马哲学
导言 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哲学 第一节 伊奥尼亚派 第二节 毕达哥拉斯派 第三节 爱利亚派 第四节 原子论 第二章 苏格拉底哲学与柏拉图哲学 第一节 智者运动 第二节 苏格拉底 第三节 柏拉图

第一篇 导言 《西方哲学史》 马工程

第一篇 导言 《西方哲学史》 马工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早期的朴素唯物论发展为原子论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与此同 步,原始唯心论也发展为范畴众多、论证缜密的形而上学体系; 而朴素辩证法通过智者的悖论、苏格拉底的对话法、柏拉图的辩 证法、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以及怀疑论的辩驳,演化出异彩纷 呈的思维和表达形式。古希腊罗马哲学的认识环节、范畴和发展 线索体现了人类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规律,为西方哲学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古希腊罗马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公元前6世纪 至公元前4世纪的起源阶段,公元前4世纪的繁 荣阶段,以及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希腊化和罗马 阶段。529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 典的学园,标志了古希腊罗马哲学的终结。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 第一篇导言
• 古希腊罗马哲学逐步发展成了唯物论与唯心论及辩证法与形而上 学既相互对立、又彼此促进的思想形态,又经过长期发展,随着 科学和文化各方面知识的丰富,唯物论与唯心论及辩证法与形而 上学朝着成熟的、发达的形态发展。
西方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西方哲学史教材编写课题组
西方哲学史 第一篇导言
第一编 古希腊罗马哲学
导言:
• 古希腊所处的地域包括地中海沿岸的小亚细亚(今土耳其)两岸、 巴尔干半岛和意大利半岛南部。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 希腊已进入奴隶社会,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200多个奴隶制的城 邦,古希腊和罗马建立了发达的奴隶制。
• 古希腊罗马哲学家们提出的各种思想反映了奴隶制社会统治阶级 或者的意识形态,不同哲学理论和派别的哲学争论间接、曲折地 表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彼此敌对的阶层和派别的利益和诉求。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一篇导言
• 公元前1世纪后期,希腊诸城邦被罗马人征服后, 在罗马文化和希腊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产生 出用拉丁文写作的罗马哲学。

2.《西方文论》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论

2.《西方文论》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论
4、悲剧冲突的根源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冲突的根源在于悲剧主角的 过失。悲剧主角既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他之所 以由顺境转入逆境,“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为 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
评价: 意义: 亚里士多德把悲剧冲突的根源归于人的行动过失而
非神秘的命运力量,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局限: 但是他只把悲剧归之于个人的原因,没有认识到悲
第二,由悲剧预期的效果决定。悲剧期望达到的效果是 引起人们的怜悯与恐惧并将这种感情净化。剧作家即使运用各 种语言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未必能产生悲剧的效果。相反 ,只要情节安排得当,展现出人物由幸福转入不幸的厄运,就 能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
具体的社会历史原因:
一方面,在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年代,绝大部分悲剧 作品都以情节为中心而非以性格为中心,亚里士多德的 悲剧理论作为对那个时代的悲剧创作经验的总结,更加 重视情节是不足为奇的。
第一节 柏拉图
3、评价
意义: 作为西方最早深入探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理论家,柏
拉图高度重视文艺的社会功能,尤其是政治教化功能。 局限: 柏拉图的问题在于他过于强调文艺的政治功能,以致
几乎取消了文艺的审美功能。事实上,文艺的政治功能 和审美愉悦功能并非完全不相容,后来古罗马的贺拉斯 提出的“寓教于乐”理论就对柏拉图的理论作出了纠正 。
悲剧的六个构成要素:情节、‘性格’、言词、‘ 思想’、‘形象’与歌曲)
(亚里士多德《诗学》第六章)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
2、悲剧的灵魂——情节
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比性格重要的原因:
第一 ,由悲剧的目的决定。悲剧的目的不在于模仿人 的品质,而在于模仿人的行动、生活、幸福与不幸。人物的品 质由他们的性格决定,但他们的幸福的文艺的危害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的哲学11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的哲学11


“我们身上的生和死﹑醒和梦﹑少和老始终是同一 的.前者转化,就成为后者;后者转化,就成为 前者.”
21
第二节: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集政治、学术、宗教三 位于一体的组织。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 创立。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其成员大多是 数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它是西方美学史 上最早探讨美的本质的学派。
35
评论: 芝诺提出这些悖论是为了支持他老师巴门尼德关
于“存在”不动、是一的学说。这些悖论中最著 名的两个是:“阿基里斯跑不过乌龟”和“飞矢 不动”。这些方法现在可以用微积分(无限)的 概念解释,但还是无法用微积分解决,因为微积 分原理存在的前提是存在广延(如,有广延的线 段经过无限分割,还是由有广延的线段组成,而 不是由无广延的点组成。),而芝诺悖论中既承 认广延,又强调无广延的点。


33
B、“芝诺悖论”:否定运动
A﹑ “从A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越过无穷的点.”
--庄子在《天下篇》中说道:“一尺之棰,日取 其半,万世不竭.”
B﹑“阿基里斯追不上龟。”
34
C﹑“飞矢不动。” --惠施:“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D﹑“一半时间等于一倍时间。” a .... a .... b .... b.... c .... c ....
10



11


早在古希腊文明兴起之前约800年,爱琴海地区就 孕育了灿烂的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大约在公 元前1200年,另一支希腊人(多利亚人)的入侵 毁灭了迈锡尼文明,此后300年,希腊完全陷入沉 寂状态,封闭又贫穷,希腊历史进入所谓“黑暗时 代”。因为对这一时期的了解主要来自《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所以又称“荷 马时代”。 在荷马时代末期,铁器取代了青铜器;海上贸易发 达起来,新的城邦国家纷纷建立。希腊人创造了自 己的文字,并于公元前776年召开了第一次奥林匹 克运动会。运动会的召开也标志着古希腊文明进入 了兴盛时期。前750年左右,随着人口增长,希腊 人开始向外殖民。在此后的250年间,新的希腊城 邦遍及包括小亚细亚和北非在内的地中海沿岸。在 诸城邦中,势力最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伦理思想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伦理思想
是一种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指根据的实在。 “洞穴比喻”、“太阳比喻”、“线段比喻”、“回忆说”
2、善理念
(1)善理念是最高的理念 (2)善本身是真理和知识的源泉,在价值上是最高的。 (3)知识的对象不仅从善得到他们的可知性,并且从善得到他们自 己的存在和本质,而善自己却不是本质,而是超越本质的东西,比本 质更尊严更强大。
求。
4、认命:对神的意志的畏惧与认同。
四、从神话宗教到自然哲学的思考
1、毕达哥拉斯:
基本教义:灵魂不朽;灵魂能够转移到其他生物中;已经发生过事物还会以循环
的方式重新发生,没有什么纯新的事物;我们应把一切有生物都看作是同类。
伦理思想:节制与理性;普遍的仁爱
2、赫拉克利特:
基本观点:火是万物的始基,万事万物都是按照逻各斯生成和灭亡的,那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
一、人生目的与至善
1、目的和终极目的 目的论:所有技术性、规划性、选择性的活动都追求某种善的目
的。
分类:人的活动按其目的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目的就在其自
身之内的活动,另一类是目的在活动之外。第一类活动比第二类活动 更有价值。 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必然有某种为其自身而期求的目的,而其他 事情都是为着它,这一为自身的目的就是善自身,是最高的善。 特点:第一:它肯定是人自身的目的或善。 第二: 它是活动的最高目的,人所有的其他目的都是为着 它,隶属于它。
探究的方法:归纳定义与普遍论证
三、德性即知识
“认识你自己。” 1、认识心灵的内在法则——德性
德性(arete)在希腊语中原指特性、品格、特长、功能,即使一事物 成为该事物的本性。
2、人人都潜在地而非现实地拥有德性。
“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

——Socrates
柏拉图(Plato, 约前427年-前347年)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 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 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 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柏拉图
“政治是大写的人”
德行:智慧、勇敢、节制 正义个人:理性、意志、情欲
城邦:统治者、保卫者、生产者
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 人的双重本质:人是由肉体和灵魂同时构成的 ↓ • 人类社会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城: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 (城——即社会,是一个有序的人的群体) ↓ • 双城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以不同的“爱”为基础 • 双城在现实生活中混在一起,只有在末日审判的时候才会 分开
第二章 中世纪西欧的政治思想
• . 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音 乐家、诗人和浪漫喜剧剧 作家,也是佛罗伦萨的爱 国者、公务员,以及政治 理论家。他是意大利文艺 复兴中的重要人物,尤其 是他的《君主论》一书提 出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理论、 以及《论李维》一书中的 共和主义理论。
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
• 总体上倾向于性恶论的人性论 • 从人性论出发论证国家起源问题(国家学 说) • 认为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政治的根 本问题在于权力
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 坚持教权与王权分工的理论,驳斥了君权神授的 理论;
• 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但在 形式上还没能彻底摆脱神权政治思想的影响,将 人的生活分为尘世生活和精神生活;
• 主张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由一个至高无 上的君主实行统治,以保障人民所需的和平。
马西略(Marsilius ,约1280—1342 年)
——《沉思录》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89年,第51页。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整理打印版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整理打印版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绪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一、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二、希腊哲学发展的梗概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一、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2.阿那克西曼德3.阿那克西美尼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赫拉克利特四、爱利亚学派1.克塞诺芬尼2.巴门尼德3.芝诺4.麦里梭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一、智者派1.普罗泰戈拉2.高尔吉亚二、原子论者及其先驱1.恩培多克勒2.阿那克萨戈拉3.留基波4.德谟克利特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1.苏格拉底2.小苏格拉底学派3.柏拉图四、亚里士多德第四节希腊哲学的衰颓一、伊壁鸠鲁学派二、斯多葛学派1.早期斯多葛学派2.晚期斯多葛学派三、怀疑主义1.早期怀疑主义2.晚期怀疑主义四、新柏拉图主义1.斐洛2.普罗提诺3.波菲利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教父哲学一、教父哲学对待理性与信仰的基本态度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2.超理性的信仰3.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确立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第三节经院哲学一、实在论与唯名论1.“共相”问题的由来2.安瑟尔谟3,最初的唯名论者4.阿伯拉尔二、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三、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1.罗吉尔·培根2.约翰·邓斯·司各脱3.威廉·奥卡姆第三章16-18世纪西欧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二、宗教改革第三节早期经验论哲学一、弗兰西斯·培根二、霍布斯三、洛克四、英国自然神论第四节唯理论哲学一、笛卡尔二、伽桑狄与马勒伯朗士1.伽桑狄2.马勒伯朗士三、斯宾诺莎四、莱布尼茨第五节晚期经验论哲学一、贝克莱二、休谟第四章18世纪法国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法国自然神论者一、伏尔泰二、孟德斯鸠三、卢梭第三节法国唯物主义者一、狄德罗二、拉美特利三、爱尔维修四、霍尔巴赫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康德一、“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及批判哲学的形成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2.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二、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1.感性2.知性3.理性4.未来形而上学的方法三、批判哲学的道德哲学:《实践理性批判》1.道德问题的提出2.道德律3.自由4.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和道德宗教四、批判哲学的美学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1.康德两大批判的对立及调和的努力2.审美判断力批判3.目的论判断力批判第三节费希特和谢林一、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行动哲学1.对康德哲学的批判2.知识学的基本原理3.理论知识的基础4.实践知识的基础二、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1.对费希特的批判和“绝对同一性”的提出2.自然哲学3.先验哲学4.艺术哲学第四节黑格尔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总结和开拓二、逻辑学1.存在论2.本质论3.概念论三、应用逻辑学1.自然哲学2.精神哲学第六章近代哲学的终结及向现代哲学的过渡第一节青年黑格尔派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哲学一、“实体”和“主体”之争二、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学和直观的唯物主义第二节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一、马克思的感性学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三、马克思的辩证法第三节非理性主义的兴起一、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三、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哲学第四节实证主义哲学的滥觞一、孔德的社会学的实证主义二、穆勒的归纳逻辑及其运用三、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后记绪论这里,我们对全书的基本线索作一个总的提示,即指出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西方哲学史讲义 邓晓芒 赵林(可打印).

西方哲学史讲义 邓晓芒 赵林(可打印).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绪论这里,我们对全书的基本线索作一个总的提示,即指出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首先我们将看到,在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基本上都是一种有关客观世界的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存在论)哲学,即使是这一阶段后期的人生哲学,也是以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哲学为基础、并以人对外部世界(包括自己的物质生活)的态度为主要内容的。

这个时期的一切哲学努力都是为了搞清客观世界及其原因或规律究竟“是什么”(包括人作为客观存在者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为此人们创造了数学方法、辩证法和逻辑。

这是西方理性思维的萌芽时期,理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把主观和客观分离开来,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去把握客观规律。

所以西方哲学在古希腊的诞生同时也就是西方科学精神的诞生。

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构成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哲学主要是有关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即心灵哲学和一神论的宗教哲学。

主观精神的世界比外在的客观世界是一个更深邃的世界,但只有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历练中掌握了适用于一切对象的逻辑理性工具之后,对这个世界的深入才不会流失于不可言说的内心体验,而能有步步为营的创获。

所以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虽然是对古代哲学的一次彻底否定,但本身却是以古希腊罗马哲学为前提的,没有希腊哲学的修养,我们无法理解中世纪哲学。

同时,中世纪哲学也是西方哲学精神的一种自我深化,西方哲学以上帝的名义建立了自己的真正据点或安身立命之地——具有人—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

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

这种哲学的主题是立足于独立化了的主观精神去探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这种探讨本身又分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别表达了自然(包括人的自然)的原则和人(包括支配自然的人)的原则,这两大原则在上帝的保证下相互过渡和统一,形成近代精神的张力。

其次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展开了近代哲学的核心问题即认识论问题,表现为由笛卡尔所开创的理性派哲学和由培根所开创的经验派哲学对人类认识之谜的探讨,其中双方又就认识对象的本体论问题各自分化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不同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万物的始基不是水, 而是“无定形者”或无限者。 “无定形者” 是没有 限制的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无定形者”在一定 程度上扬弃了水所具有的特定的具体性质和形态, 比水更有普遍性、一般性,更能说明多样性的统一。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无限者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东西— —冷与热、干与湿等,这些对立因素使世界形成运 动,从而产生万物。 第二,万物变化具有规律。他把规律称为“命运”。
万物的始基是“气”



阿那克西米尼也用自然的原因来解释自然,在物质的东西中 寻找世界万物统一性的基础。他主张世界万物的始基是“气” 或空气。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比水灵活,比无限者实在。 阿那克西米尼对世界万物的形成也做了具体的描述。他认为, 空气之所以能够产生万物,是因为空气受到温度的作用就会 发生稀散和凝聚的运动,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由这种永恒 运动而产生的。 这种理论所具有的优点是可以使不同的实质之间的一切区别 都转化为量的区别,完全取决于凝聚的程度如何。 米利都学派是重要的,“并不是因为它的成就,而是因为它 所尝试的东西”。公元前494年,米利都城被波斯烧毁,这 个学派就不复存在了。


西方哲学史的历史分期。 (1)古希腊罗马哲学(公元前600年左右-公元375年西罗马 帝国灭亡)。主要可分为古希腊哲学和古罗马哲学两个阶段。 (2)中世纪基督教与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公元375-公元14 世纪)。主要可分为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时期。主要问题是 利用柏拉图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论证基督教教义。“哲学 为神学的婢女”。其中哲学上表现为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 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6世纪)。主要问题是:人文 主义复兴;宗教改革;自然科学的兴起。 (3)西欧近代哲学(公元16-17世纪)。基本问题是唯理论 和经验论的发展。 (4)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启蒙运动以及 法国机械唯物主义思想,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是这一时期的主 要思想。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在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是欧洲哲学发展的一个历史高峰。

无论是宇宙的、还是人间的事物,都接受着 一种必然性或者自然律来永远地校正着这种 平衡。这种正义的观念——即不能逾越永恒 固定的界限的观念——是一种最深刻的希腊 信仰。
万物的始基是“气”

阿那克西米尼是米利都派唯 物主义哲学的最后一个重要 代表。阿那克西米尼是阿克 西曼德的朋友和学生。他熟 悉当时的自然知识。据说他 第一个区分了行星和恒星, 还认识到冰雹是由雨结成的。 较为正确地解释了虹的现象。
“万物都是数”


与米利都派把具体形态的物质形态作为万物的本原相反, 毕达哥拉斯派认为,“数”比水、气更具有普遍性,一切 事物都具有量的属性,因此,他们把数作为万物的始因或 本原。 具体过程是这样。首先,数从构成数的元素产生;例如, “1”代表万物的最基本元素。作为数字的“1”可以通过加 奇数和偶数而变成偶数和奇数;同时“1”也是一切自然数 的起点。其次,从数产生出几何图形;例如,一颗鹅卵石 代表一个点,两颗鹅卵石成为一条线,三颗则构成三角形, 四颗则形成立体。再次,从几何图形产生出可感物体。几 何图形结合数的元素就成为不同的事物。

(Pythagoras, 公元前580与570 年间到公元前 500年)

毕达哥拉斯学派因其创始人 叫毕达哥拉斯而得名。它是 希腊哲学史上历时最长、思 想内容最复杂的学派别之一。 其思想内容是科学、哲学、 艺术、宗教的混合体。这个 学派有一个传统,就是严守 学说的秘密,把一切学说归 诸于创始人。

第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哲学 第二章 古希腊中期哲学 第三章 古希腊晚期哲学 第四章 古罗马哲学

古希腊哲学总论
一、古希腊哲学的历史分期 古希腊哲学是欧洲哲学的开端和发展渊源。恩格斯说:“在希 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 的胚胎,萌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68页) 从年代上,古希腊罗马哲学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公元前7-6世纪,是古希腊哲学形成时期。 2、公元前5-4世纪,是古希腊哲学从的繁荣并转入危机的时期。 3、公元前4世纪末-2世纪初,称“希腊化”时期。 4、公元前2世纪中叶-公元5世纪,是古罗马哲学时期。 从内容上,是以苏格拉底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水作为“始基”的原因
第一、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
生命。第二、泰勒斯生长在沿海,自然会把 水看得很重要。第三、受巴比伦,埃及传说 的影响,水是神圣的。第四、在当时看来, 水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它可以适应一切容器 的变化。
水为始基命题的评价
这是第一次试图突破传统的神话宇宙论而用自然物 质本身来说明万物的本原。这一命题的提出,宣布 了哲学的诞生和哲学史的开端,标志着从神话向哲 学思维的过渡。 泰勒斯关于“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个命题,是从统 一性、总体性上把握世界的一种可贵的尝试。 泰勒斯把水作为世界的本原、万物的始基,有着狭 隘的、直观的、朴素的局限。
萨摩斯岛的毕达哥拉斯雕像
毕达哥拉斯的生平

毕达哥拉斯的生卒年代大约是前580-500年。他出生于萨摩 斯岛的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毕达哥拉斯早在青少年时代就 热衷于从事学术和宗教活动,他曾到米利都就学于泰勒斯。 但毕达哥拉斯产生一个与米利都派相反的想法,即从自然之 外找自然的原因。他通晓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语言文学,洞 悉了埃及的宗教思想,吸收了当地的美术、几何、天文等各 种知识。他不满萨摩斯实行僭主政体,于是移居南意大利的 克罗顿。毕达哥拉斯到克罗顿后建立了一个组织,毕达哥拉 斯派的团体是一个政治、宗教、科学三位一体的组织。毕达 哥拉斯派坚信灵魂不死和灵魂转世,并规定许多戒律。非常 注重体育和音乐,认为体育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净 化灵魂。积极开展谐音学、数学、天文学等科学的研究。毕 达哥拉斯派积极参与政治。
三、古希腊哲学的主要特点


1.爱智慧、尚思辨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
“哲学”在希腊语中是philosophia,即“热爱”(philos)与“智慧”(sophia)的合成, 其本义为“爱智慧”。在希腊人看来,“爱智慧”穷究宇宙来源,探索人生目的。


2.探讨自然本原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
本原或者始基(the first pricinple)就是自然界或世界的开端或者本质。希腊哲学所有的问 题几乎都与自然本原有关。从伊奥尼亚学派的本原学说到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 的实体以及新柏拉图主义的太一,整个希腊哲学主要以对自然本原的探讨为主题。
中西哲学的差异。 第一,知识型与伦理型的哲学形态的差异,求真与 求善的差异。例如,天文学研究的两种取向,一是 本体,二是政治和农时需要;苏格拉底的伦理学也 是知识型的。 第二,逻辑推理与经验体验思辨的思维方式的差异。 苏格拉底辩证法、芝诺的辩证法、西方逻辑学的发 达;中国传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格物致 知”“修身养性”。
《欧洲哲学史》课件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制作
总论


哲学与哲学史。 第一,哲学是哲学家对个人体验以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等问 题的彻底理论反思。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了哲 学概念,哲学是静观思辨的学问。亚里士多德则从惊异、闲 暇和自由等方面界定了哲学。具体而言,哲学需要个人体验; 这种体验应具有普遍性,即能反映时代精神;哲学是一种理 论反思,是一种知识体系;哲学具有实践导向;哲学反思是 彻底的,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哲学反思是开放的,任何 哲学都不能宣称已经“穷尽真理”,原因在于个体体验的主 观限制以及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变迁。
希腊人的哲学思考与个体和社会实践具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往往知识广博,不拘泥于构造 哲学体系,同时,他们的哲学往往来自于个体实践并且付诸于实践。同时,他们非常重视 对个人行为的伦理学与公众行为的政治学的研究和实践。
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哲学
米利都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
爱菲斯学派 爱利亚学派
水是万物的始基

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与意义。
第一,通过学习西方知识,可以深刻了解西
方思想发展;第二,可以培养思思维能力。 第三,是学习其他科学的基础;第四,是融 汇中西文化的需要。 方法:教材与原著结合;阅读使人广博、论 辩使人敏锐、写作使人深刻。
主要参考资料。 第一,赵敦华著:《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1年版。 第二,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上、下),何兆 武、李约瑟、马元德翻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第三,《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北京大 学西方哲学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第二,哲学史是哲学的发展史。列宁写道:哲学史, 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西方哲学史 有规律可循。黑格尔把西方哲学发展史看作是一个 理性自身的辩证历程。“哲学是在发展中的系统, 哲学史也是在发展中的系统”。(《哲学史讲演 录》)。罗素把哲学看作是一部受社会政治因素影 响的发展史。文德尔班将哲学史看作是一部问题史。 马克思主义将哲学史的发展看作遵循逻辑与历史的 统一原则,同时,哲学史反映经济基础,在阶级社 会里维护一定的阶级关系和立场,同时,哲学史还 被看作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史。

“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这是 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 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偿生。据说阿那克西曼 德是希腊人中第一个写自然 论文的人。阿那克西曼德通 晓当时的自然知识,特别是 天文地理知识。据说,他绘 制了希腊第一张地图,他还 第一个发明了日晷的指针, 并且制造了计时器。据说他 还率领过一支远征队在黑海 之滨的阿波罗尼亚建立了米 利都的一个殖民地。

水是万物的始基



泰勒斯是米利都唯物主义哲 学的奠基人。 泰勒斯预言了公元前585年 5月28日发生于日蚀,规定 一年为365天和规定一月为 30天等。他对几何学很有 研究,是他第一个在圆里而 画了直角三角形。 泰勒斯受到希腊人的极大尊 敬,得到“贤者”的称号, 与梭伦同属“七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