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的新发展

合集下载

国内外装备综合保障标准数据模型分析

国内外装备综合保障标准数据模型分析

国内外装备综合保障标准数据模型分析卿光辉;李文赞;马超【摘要】装备综合保障标准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维护各阶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推进各行业尤其是航空航天业发展的关键力量.采用对比分析法,从当前国内外装备综合保障标准入手,阐述了装备综合保障的发展过程,对MIL-STD-1388-2B、GJB 3837-99、GEIA-STD-0007标准所采用的数据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MIL-STD-1388-2B、GJB 3837-99采用树结构数据模型,GEIA-STD-0007采用EXPRESS语言与EX-PRESS-G表达法建立数据模型.其中GEIA-STD-0007标准数据模型在数据库建立以及电子技术手册生成方面有较大优势.最后,针对中国装备综合保障研究现状,给出对国军标GJB3837-99改进的建议.【期刊名称】《中国民航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4)005【总页数】6页(P35-39,50)【关键词】标准;综合保障;数据模型;结构树;EXPRESS-G【作者】卿光辉;李文赞;马超【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天津300300;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天津300300;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天津30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65一种装备,从其方案论证到设计、生产、部署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处置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1]。

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记录、处理和应用是保障性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2]。

由于保障性分析信息和数据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作用重大,记录和处理工作十分繁杂,因此近年来日益得到重视。

目前,中国已参照美军标MIL-STD-1388-2B,结合国家综合保障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裁剪,制定了国军标GJB 3837-99《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提出了有关保障性分析数据记录要求,对保障性分析记录进行规范。

随着数据处理技术不断发展,装备保障性分析工作迎来新的挑战。

美国军企装备维修保障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美国军企装备维修保障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美军通过完善管理机构, 加强对合同商保障的集中统一管 理,实现了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完 成军事综合保障任务的目的。在 国防部层面,成立统管全军本土 和海外合同工作的国防合同管理
局,各军种的44个合同管理办事 处和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十万项合 同移交该局统管,海外合同管理 机构完整地划归该局国际分部领 导。在军种层面,成立专门管理 合同商的组织。如美陆军器材部 成立了“后勤民力增强计划”支 援部,该部参与美军各种演习、 作战行动和应急行动,在陆军和 民间合同商之间进行联络,并对 合同商保障行动进行监督。在战 区,美军通过建立一个精干的组 织机构协助指挥官对战场上的合 同商进行指挥控制。例如,在海 地,国防部合同管理局、陆军器 材部及陆军工程兵各勤务部门的 人员共同组成了联勤保障部。这
美国军企分摊了半壁基地维修经费。在美国海陆空和业务局的基地维修中,合同商的维修经费接近一 半。
年度 1999
2000
1999~2000财年美军基地维修经费及比例(单位:百万美元)
项目 经费总额 军方完成经费总额 军方所占比例 地方合同经费总额 地方所占比例 经费总额 军方完成经费总额 军方所占比例 地方合同经费总额 地方所占比例
总经费
6869.4
军方经费
3349.6
地方经费
3519.8
地方所占比例 51.2%
2002 7759.4 4281.9 3477.5 44.8% 2355.9 1278.0 1077.9 45.8% 7340.5 3997.6 3342.9 45.5%
2003 8307.1 4684.0 3623.1 43.6% 2675.8 1575.2 1100.6 41.1% 6965.5 3607.4 3358.1 48.2%
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可以分为 两类。一类是由联邦政府制定的 合法化国防部实施合同商保障的 法律,如《国家动员法》、《海 商法》、《军事交通法》等。另

优化军事资源配置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优化军事资源配置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优化军事资源配置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军事资源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优化军事资源配置,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和军事实力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军事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和优化方向两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军事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军事资源配置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对现有军事力量、装备、装备、人员等要素的科学分配和有效利用,提高军事实力与综合保障能力的过程。

它对军事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1.1 提高军事实力军事资源配置的优化可以更好地发挥现有军事力量的作用,提高作战效能。

通过科学的资源配置,可以激发军队的战斗力,增强综合作战能力,提高打赢战争的能力。

1.2 提升综合保障能力综合保障能力是军事力量运行的保障能力,包括军事装备保障、后方支援保障等。

优化军事资源配置,可以提高军队的综合保障能力,有效满足作战需求,确保军队实施有效的军事行动。

二、优化军事资源配置的方向个方面着手。

2.1 强化科学技术支撑现代军事装备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军事资源配置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技术性要求。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与创新,推动军事装备的现代化发展,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2 优化人员配置人员是军事资源配置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激励机制,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人员素质,能够更好地发挥人员的潜力,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2.3 加强装备更新换代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是提升军事实力和综合保障能力的重要方式。

及时淘汰老化的装备,采购现代化装备,以适应战争的发展需求,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和水平。

2.4 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军事力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高军事指挥、调度和决策能力,能够更好地实现军事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保障能力的提升。

三、优化军事资源配置的对策和建议对策和建议。

3.1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对现有军事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优化排序。

外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

外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

外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相继爆发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几场具有信息化战争特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本文分析了外军在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装备保障特点,以及外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发展变化,并探讨了其对我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启示。

【关键词】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特点;启示随着战争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联合作战已经成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形态。

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作战,将是多个军兵种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在多维空间广泛实施的非线性一体化联合作战。

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是对参战诸军兵种部队及其他作战力量实施的一系列装备保障活动,是联合作战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队战斗力生成、保持、增强及再生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着作战的进程与结局。

1 外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主要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相继爆发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几场具有信息化战争特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在这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的装备保障对其联合作战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以超前预置为要求,保障准备快速周密一是快速动员保障力量,增强保障的及时性。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启动了国家战争动员机制,并实施了全方位的快速动员。

战争准备阶段,美军除紧急动员了大量的海军预备役船只外,也征用了不少本国民间商船。

二是提前装备物资储备,增强保障的预见性。

美军在阿富汗反恐作战基本得手后,就开始向海湾地区运送和囤积作战物资。

到伊拉克战争开战前,美陆军在伊拉克周边地区预置了5个旅的装备,空军储备了多达6700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三是快速实施物资投送,增强保障的时效性。

由于美军远离本土作战,战区资源匮乏,为解决装备物资供不应求的状况,美军除了依托其在海外的大型基地实施就近保障外,充分协调海空运输力量,加快装备物资和保障力量的输送。

1.2 以平战结合为重点,注重装备保障建设一是注重装备研制的保障性研究。

美军装备保障发展

美军装备保障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组织编制等许多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各国军队建设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军队不仅在为21世纪进行兵力结构的重新设计,而且在对21世纪装备保障进行全新的设计;用迅捷的、经济可承受的运输和信息系统取代现有的多层次的组织体系;规模型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向“按需输送”的高度敏捷、可靠的保障体系转变。
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服役,许多新型武器装备往往集多种高新技术、多种系统于一身,使武器装备保障的难度增大。装备保障不仅要解决大量硬件技术问题,还要解决许多软件方面的技术难题。因此,仅仅依靠前方技术人员,完成修理的重任是十分困难和不现实的。即使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技术保障人员,也难以准确及时地判断故障原因或确定最佳的修理方案,常常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对受损装备反复进行分析、检测,最后才能“确诊”。应用远程支援技术,前方的技术人员可以及时得到许多技术专家的帮助和实时的指导,加快受损装备的维修过程,以满足时效性要求。
3、保障装备呈现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综合化特点
为提高保障设备的适应性,跟上装备更新的步伐,外军非常重视发展多功能、高效率、综合性强的通用保障装备。通用保障装备的特点是节省研制经费,缩短研制周期,提高维修性和方便使用等效果。美军的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辆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它除了担负运输功能之外,还可胜任其它方面的任务。美陆军还在试用一种“整装整卸系统”的新型车辆,可发挥物资储存、保管和运输一体化的功能。
2、以远程支援技术补充基层部队的装备保障能力
远程支援技术是近年来武器装备保障领域发展十分迅速的技术,不仅一些发达国家的军队广泛使用,一些技术相对落后国家的军队也开始积极发展远程支援系统。
远程支援技术是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先进的装备保障手段。它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前方的保障人员与后方的技术专家紧密系起来,并为前方武器装备的使用、维护、修理以及战场抢修提供及时、准确的技术指导和决策支持。前方保障人员在遇到困难时,通过联网将现场的图像、声音和装备的技术参数等,传输给远方的技术专家,请求技术支援;远方的技术专家在进行分析研究后,迅速作出结论,并通过网络对前方的使用维护保障工作进行实时指导,协助前方人员迅速、准确地完成任务。

装备综合保障技术

装备综合保障技术
装 合 技术 军事管理 ■ 备综 保障

成果 。
要: 文章从综 合保障 的标 准规 范、 型与仿真技 术 、 模 过程 管理 、 信
息管理等 多个角度 ,综述 当前 国内外有 关装备综合保 障技 术的最新研 究
关键词 : 装备保 障
中图分 类号 : 9 7 E 1
综合 保 障
信 息 管理
美 国 国 防 部 最 早 于 16 年 颁 发 了 指 令 94
D D 40 . ( o D 10 5 系统和设备的综合后勤保障的研 3 制 》首 次规 定在 装备 设计 中应用 IS 术 , , L技 开展 IS 理 活 动 。 这 个 指 令 在 16 年 修 订 为 L管 98 D D 40 . G 系统和设备的综合后勤保障的 o D 10 5 ( 3 采 办和管 理》 。
17 年 美 国 国 防 部 颁 布 了 重 要 指 令 91
资源 ;4 建立经济而有效 的保障系统 , () 使装备
获得所 需 的保 障 。 综 合保 障 的概念 源 自欧美 国家 的 “ 综合 后 勤 保 障 (nertd oii up ̄, S ” It a Lg ts Sp o I ) 一 g e sc L 词, 由于欧 美等 国家 采用 “ 后装 统一 ” 式 , 国 模 我 采用 “ 后装 分立 ” 的模 式 , 因此 在谈 到 “ 装备综 合
管理 系统之 上 。 源自在新 的形势下 , 装备保障工作将不再围绕装备列装之后的使用保障 , 而是需要 为装备 的论证 、 设计 、 生产提供信息支持 , 从单纯的装备使用阶段的保障转向全系统
作者 简 介 :
刘 东 , , 师。 男 讲 博士 ,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0 4 6 1 1 1

21世纪当前武器装备保障系统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当前武器装备保障系统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当前武器装备保障系统的发展趋势目录编者按 (1)1.模块化 (1)2.智能化 (2)3.数据化 (4)4. 无人化 (5)编者按现代战争强度大、节奏快,武器装备战损率高,作战物资损耗巨大,对战时装备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加紧研制装备综合保障系统,为部队持续作战提供可靠保障。

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含量的提升,必须要求与之相对应的装备保障能力。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数字李生、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在装备保障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装备保隙系统将实行模块化编组,向智能化、数据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1.模块化智能化战争条件下的作战样式多,战场空间大,装备保隙任务艰巨。

装备保障必然打破军兵种和战区的界限,根据保隙任务的需要,通过临时改变所辖分队的数量、种类和比例,建立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保障能力的装备保障实体。

模块化是实现保障装备多功能化的重要途径。

装备保障模块是具有某种独立确定的装备保障功能、结构和标准化接口,可以按照任务需求组合成多种装备保障力量系统的标准化的装备保障单元。

为提高装备保障效能和资源配置效益,在装备保障人员专业分工和保障装备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将装备保障力量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解,实行标准化人员和装备配备、规范化训练,并按任务需求将模块进行组合,形成功能多样的装备保障力量系统,在装备保障力量总员额不增加的情况下,对作战部队实施灵活、随机的装备保障。

为适应高机动部队实施分散打击的作战模式,提高战时装备保障能力,未来装备保障力量的编制由按专业编组变为按功能编组,即把供、修、运等专业装备保隙力量和防卫力量混合编组,分成若干个装备保障模块,每个模块都具有指挥、保障和防卫等功能。

同时,所有装备保障模块都将是战场上可随意调用替换的标准化“预制件”,规模小、功能全、机动性好、生存力强,并能够按照任务需要进行灵活重组,大大提高了装备保障力量的反应速度和保障效率。

模块化、多功能化的编制结构,具有灵活性、多能性、机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可以按照任务需要,灵活组装所需装备保障力量。

武器装备保障性和综合保障

武器装备保障性和综合保障
参数 。平均 故 障间隔 时间 ( B )和平 均故障修 MT F
复时 间 ( T MT R)分别是 装备本 身 的可靠性 和维修
性参数 ,但 它们能够 影响整个装 备系统 的保 障 ,因
1 保 障 性
1 保 障性定 义 . 1
此 也是保障 性的度量参 数。保 障性 以战备完 好性和
寿命 周期费用作 为顶层参数 ,并力 求在两者 之间达

1 保障性 参数 . 4
船 舶 标 准 化 工 程 师
三类 。 第一类 是针对装 备系统 的保障性 参数 。针对 装 备 系统 的保 障性要求 即战备完 好性要求 是用户为满
确定保 障性参数 时应 该考虑装 备 的类 型和结构 特 点 ,装备 的使用特 点以及各个 军兵种 的习惯等 因
素。
足 任务需求规 定的一类 使用要 求 ,它 的 目的是为 获
得 能够经济有 效地进行保 障 的可靠 的装 备系统 ,以 满足 平时和 战时的战备完 好性要 求 。战备完 好性是 指 :军事单位接 到作 战命 令 时实施 其作 战计划 的能 力 ,是在编实力 、产 品可 用性 、保 障性等 的函数 。 战备 完好性参数 从总体上 反映装备 系统 的保 障性水 平 。装备 的特点和 要求不 同 ,选用 的保障性参 数也 不 同。常 用的战备完 好性参 数有 :战备 完好率 P R o、 使用可用度 A。 、能执行 任务率 、出动( 次) 架 率、再 次 出动准备 时间、单车 战斗准备 时间。 战备完好 率 P R o 是战备完 好性 的概 率度量 ,公
此 ,为了保 证武器装 备交付 到部 队后 能够尽快形成 战斗力和保 障能力 ,必须重 视装备保 障建设 ,在装 备研制 中,尽早开展武 器装 备综合保 障工作 ,把综 合保 障工作作 为型号研制 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 分纳入 整个型号工作 ,统一规划 。

陆军装备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与战略规划

陆军装备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与战略规划

陆军装备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与战略规划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战争形态的不断变化,陆军装备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各国军事实力建设的重要一环。

陆军装备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与战略规划,既关乎国家安全,也关乎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效能。

本文将从装备更新、信息化、智能化、综合保障等角度探讨陆军装备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并介绍相关的战略规划。

一、装备更新装备更新是陆军装备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战争形态的演变,传统的武器装备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因此,对陆军装备进行更新是必要的。

更新的内容包括武器系统、通信系统、防护装备等。

同时,更新的速度也需要加快,才能跟上战争形态的变化。

各国陆军应加强合作,在技术研发和生产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推动陆军装备的现代化。

二、信息化信息化是陆军装备现代化的核心因素之一。

在现代战争中,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利用对战斗力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构建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成为各国陆军装备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信息化系统包括指挥控制系统、情报系统、通信系统等。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实时指挥、智能作战决策和精确打击,提高陆军作战的效能。

三、智能化智能化是陆军装备现代化的趋势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武器装备的研发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智能化武器装备能够通过传感器获取战场信息,并进行自主的分析和决策。

目前,智能化装备主要应用于侦察、无人机、无人车等领域,但在未来,智能化装备将在陆军作战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四、综合保障综合保障是陆军装备现代化的保证。

军事力量的保障不仅关注作战力量本身,还包括后勤、补给、维修等方面。

现代战争对于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实现全程保障、快速响应和效益优化。

综合保障需要科技的支持,包括物流信息化、设备检修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以提高保障效能和战场适应能力。

针对陆军装备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各国陆军也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规划。

例如,中国制定了《军事装备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计划和政策。

基于项目管理方法的军贸装备综合保障模式研究

基于项目管理方法的军贸装备综合保障模式研究

2023年·第05期16航天工业管理基于项目管理方法的军贸装备综合保障模式研究随着新时期军事水平的不断发展,各国武器装备更新迭代呈现迅猛增速态势,武器装备陆续交付作战部队服役使用,装备综合保障项目随之持续增加。

为此,部队对装备综合保障质量、保障反馈及时程度提出了新需求。

军贸装备的综合保障不同于国内,当境外装备出现故障时,产品保障人员难以迅速到达现场,同时在境外现场采购备品备件也存在一定困难。

若短时间内无法满足境外综合保障需求,会影响用户的训练与使用,进而造成不良国际影响。

在当前国际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何高效按时完成军贸装备综合保障任务,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军贸装备综合保障项目特点1.军贸装备综合保障项目类型按照装备综合保障工作的目的,可将军贸装备综合保障项目分为以下3种类型。

(1)预防性保障预防性保障,即在装备正常工作状态下,为使其保持在相应技术状态要求下所进行的相应保障工作,如对装备进行擦拭、润滑、调整、定期检查、定期拆修、更换零部件以及产品备附件订购等。

预防性保障可分为定期保障和视情保障,其目的是尽早发现并消除装备可能出现的故障,避免装备因故障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防患于未然。

(2)修复性保障修复性保障,即排故维修保障,指在装备或其部分零部件发生故障或遭到损坏后,使其恢复到规定状态所进行的保障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故障检测、定位、拆卸、更换、装配、调校、检验以及修复损坏件等。

其目的是使装备及时地恢复到各种规定技术状态,确保装备各部分功能正常工作。

(3)改进性保障改进性保障,即对装备进行适应性改进和改造等优化设计活动,通常在装备完成日常维修任务后或装备即将到达服役期时所进行的保障工作,主要包括装备或部分零组件的改进设计、性能优化等。

改进性保障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装备的政治、军事效益,深度挖掘装备使用性能,提高装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或使其适应某一特殊用途。

2.军贸装备综合保障项目主要特点以某军贸装备综合保障项目为例,在境外开展装备综合保障任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时间周期紧、用户期望高境外用户对装备使用过程中的保障能力与其对装备完好率的期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世界装备保障发展新趋势

世界装备保障发展新趋势

世界装备保障发展新趋势武器装备是军队战斗力的主要物质基础。

近年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给装备保障观念、方式、手段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使之展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以信息化带动装备保障精确化发展未来高技术战场是数字化战场,未来的部队是数字化部队。

这一深刻变化给未来装备保障带来了新的要求,正在促使一些发达国家对后勤装备保障的编制、模式、指挥控制等方面进行新的研究试验,让后勤装备保障依托“全资可视化”信息平台,以信息流引导物资流、技术流,达到适时、适地、适量、高质的保障效能,实现保障的即时化、综合化、精确化和经济性。

实现“精确化保障”的主要手段,是“全资可视化”技术,它利用扫描器、射频标签、条形码、数据库及其依托的战术互联网,达到对各种保障资源的数量、种类、状态、位置及运输手段“全维可视”。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方信息处理中心以不足1000人的数量,通过“全维可视”,达到“全程可控”,比较精确地保障了美军行动,显示了“全资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潜力。

同时应引起重视的是,由于信息化战争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战争强度、持续时间、参战部队使用武器装备的数量和种类,在战前都难以精确计算,因而“精确保障”更多地体现在战役战术层次,在战略层次比较难以把握。

如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没有预计到“战后”重建时间这么长,战前储备不足,造成消耗品补充困难。

重视保障装备与主战装备的协调发展面对军事变革的挑战,外军普遍重视保障装备的发展,努力使保障装备与作战装备同步配套发展,并将保障装备列入军队装备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编制序列。

发展保障装备,主要是进一步提高其信息能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综合保障能力等。

如美军在继续改进和完善野战抢救抢修装备的同时,重点发展故障自动诊断和检测技术,将检测设备的检测电路和传感器部分安装到装备上,外设与装备检测电路接口或不用外设,即可自动显示主要部件状况。

一旦出现故障,即可换件修理。

强调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和综合保障性设计把装备保障需求前伸到装备的设计研制阶段,即在装备设计时,强调装备的综合保障性指标,包括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指标,人机界面分析和要求,平均无故障小时要求等。

外军装备保障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外军装备保障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外军装备保障的成功经验及启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美、俄、日、英、法等国家不断采用新技术以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并聚焦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在装备保障的理论、体制、法规、组织、人才以及管理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探索,这些改革和探索有的已经经过战争的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加大对这些举措的研究,对于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军装备保障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外军装备保障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一)利用民间科技力量进行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美、俄、日、英、法、德认为,民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许多方面较军队快,没有必要进行自己所需技术的全部研究工作,可以充分利用民间的科技力量。

西方国家军队装备科研、生产一般都采取军队与地方相结合的方式,只是结合的程度有所不同。

二战后,美军认为,走军地结合、军民兼容的装备保障之路,可以使军地双方均受益。

对军方来说,确定研制方向后,与私人公司签署合同生产,可以直接利用地方雄厚的生产资本、先进的制造工艺和高级技术人员,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而对私人公司讲,承揽军方业务,既扩大了产品销售渠道,创造了市场声誉,又扩大了公司影响。

日本自卫队根据装备科研机构力量单薄,又设有专用军工厂等特点,逐步建立起军民结合的装备发展体系,依靠地方企业的力量进行装备的科研与生产。

技术研究本部是研究发展日军武器装备与保障装备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但由于编制人员有限,又无生产手段,无力承担从装备的情报信息调研到设计、试制、生产与应用等全面任务。

因此,在研制新装备时,对军内有能力承担的科研项目,通常由技术研究本部承担;军内无力承担的科研项目,一般全部委托私人企业承担,或者由军内研究所承担研究,私人企业完成试制,或者由军内研究所与私人企业合作开发。

新装备的研制与发展,多半采用由军内负责确定目标、提出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审查、检验、鉴定,由地方负责设计、试制与生产的军民结合方式。

英军在装备科研方面由军队和地方共同承担,通常军队负责一半多,其余由地方负责。

新形势下武器装备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武器装备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武器装备保障体系建设研究摘要:近年来,军队装备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军队的实用化训练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军队对武器装备保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越来越重视,全面保障系统的建设已经逐渐成为各个行业的保障工作的重点。

基于此,文章首先对“目前”武器装备一体化系统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就如何构建“一体化”武器装备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体系引言:新一代的武器装备担负着保障军队战斗力的重大任务,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必须保证装备的作战效能。

面对高度集成的设备与产品,部队日常维护、使用、保障等方面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许多突发的故障、突发事件和不正常的状况都需要由部队来解决,如何快速诊断、快速定位、快速修复、保障战斗人员的战备状态,对保障装备的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武器装备总体保障理念还处于探索和实践的初级阶段,整个系统的总体思路和方法都要从传统的方式向新的环境转变,依据作战任务、定位、功能和保障要求,从提高维护保障能力和保障效率的角度,对现有保障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完善,希望使我国武器装备的整体保障制度能够得到长期的发展。

一、目前武器装备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一)保障人才队伍专业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新型武器装备在不同的作战单位服役,保障部门要提高整体保障水平,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保障专业技术与管理能力、专业化售后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提高。

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要提高装备保障人员的专业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1]。

(二)需要完善军民融合修理保障模式武器装备保障是军队的主要任务,但是在各个战区,军队很少进行维护、保障、日常训练和重要训练。

内部维修保障单位的维修保障能力尚未充分发挥,且各维修保障单位人员素质较低、流动性较大,每年各工业设备生产单位都要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一定的理论培训,以指导部队的维修与使用。

美军装备保障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装备保障及对我军的启示

研近年来,美军通过总结经验和深化理论研究,使装备保障理论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以可靠性为中心”成为装备保障管理理论的核心,保障理论从“事后维修”、“预防为主”发展到现在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其实质是以装备的可靠性分析为依据,对其进行系统监控,用原位检测代替大量的离位检测,将单一的定时定程维修转变为按需维修的方法。

此外,“精确化保障”也成为装备保障发展的重要目标。

例如,美军吸取海湾战争装备保障“供过于求”,浪费时间和经费的教训,在伊拉克战争中采取“即时补给”策略,一切装备和物资器材都是按需要的时间投入到需要的地点。

再是装备保障研究日趋定量化、系统化。

为了全面、准确、及时、有效地进行装备保障,外军将信息理论和战斗恢复力理论(CR)引入战场抢修活动的研究中,力图建立“战场损伤近年来,美军通过总结经验和深化理论研究,使装备保障理论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以可靠性为中心”成为装备保障管理理论的核心,保障理论从“事后维修”、“预防为主”发展到现在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其实质是以装备的可靠性分析为依据,对其进行系统监控,用原位检测代替大量的离位检测,将单一的定时定程维修转变为按需维修的方法。

美军装备保障及对我军的启示■ 马润翔评估”模型,为战场抢修的系统设计、维修指挥、物资准备及战场修复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装备保障社会化程度也逐步提高。

近年来,在装备保障体系中,广泛积极地利用地方支持能力,建立补给、维修、回收等保障。

精确保障是指充分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精细而准确地筹划和运用各种保障力量,在准确的时间、地点提供准确数量、质量的装备技术保障,使保障的适时、适地、适量原则达到尽可能精确的程度,最大限度地节约后勤资源。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将其作为新的作战理论、保障理论和作战兵器的试验场,依靠其先进的技术优势,尝试了“精确保障”的新模式,实现了保障需求预测的精确化、保障实施的自动化和保障过程的可视化,展现了信息化作战条件下装备保障发展的新趋势。

加强军事装备保障能力

加强军事装备保障能力

加强军事装备保障能力随着当今世界军事竞争的不断加剧,加强军事装备保障能力成为各国军事发展的重要议题。

军事装备保障能力的提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仅关乎国家安全,也直接影响到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军事装备保障的意义、当前情况分析以及提升军事装备保障能力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军事装备保障的意义军事装备保障是指确保军事部队在作战中拥有合适的武器装备,并保证其良好的使用状态。

加强军事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强大的军事装备保障能力可以有效增强国家的自我防卫能力,维护国家安全,确保国家领土完整和国民的安全。

2. 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军事装备是国家军事力量的基础,只有配备先进的武器装备,才能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增强战斗力。

3. 彰显国家的综合实力:军事装备保障能力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只有拥有完善的军事装备保障体系,才能彰显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

二、当前军事装备保障能力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安全环境,需要加强军事装备保障能力,使其与国家安全需求相适应。

当前军事装备保障能力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依赖进口装备:我国在某些高端军事装备领域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依赖进口,对国家安全造成一定隐患。

2. 技术更新及配套不足:我国一些军事装备存在老旧化、技术陈旧等问题,同时在装备的配套保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3. 军事装备保障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军事装备保障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链条不够完善,保障效率和响应速度较低等。

三、提升军事装备保障能力的措施为了加强军事装备保障能力,我国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全面提升军事装备保障能力。

1. 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加大对军事装备自主研发的投入和支持,加快研发进程,降低对外依赖程度。

2. 加大军事装备改革和军队建设力度:通过军事装备改革,优化装备结构,提高装备质量和性能,并加大对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支持。

美军重视武器装备发展的经济可承受性

美军重视武器装备发展的经济可承受性

美军重视武器装备发展的经济可承受性王绪智国防建设以国家经济实力为后盾,各方面的工作均需充分考虑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

美国作为世界上军费投入最多的国家,在装备发展中仍然十分重视经济可承受性问题,不断提出新思路,强化技术基础,完善相关法规体系,优化装备发展程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装备发展经济可承受性的内涵解析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国防建设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强调建设经济可承受性的国防,将“经济承受能力”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考虑。

面对现代武器系统越来越复杂,研发成本不断提高,以及使用和保障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美军不断探索新思路、新举措。

当前,美军的装备发展经济可承受性理念仍处于发展之中,应用较广的一个是:“装备的经济可承受性是指在国家和军队相关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采办项目产品各种性能指标(包括作战性能和保障特性在内)同订购方的支付能力和使用方的要求相适应”。

对此可作如下解析:首先,当装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与可提供给它的资源达到最佳匹配时,其经济可承受性是最好的,并不是装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越低,其经济可承受性就越好。

如果寿命周期费用超过预期资源的承受能力,显然是不可承受的;同样,如果资源充足,而过度压缩寿命周期费用,导致装备的其它性能指标不能达到最佳,同样不具备经济可承受性,至少其经济可承受性不是最佳的。

第二,装备发展经济可承受性是一项综合性的度量参数,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最重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取决于装备的固有保障特性,包括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运输性等。

适当地权衡选择这些保障特性,使之与装备的使用和保障环境相匹配,可使装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尽可能降低。

在一般情况下,加强装备研制阶段的综合保障设计,能够使装备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降低装备服役后的故障概率,从而降低装备的使用和维修成本,使得寿命周期费用降低。

但综合保障设计中提出的保障特性指标超过一定限度后,会导致实现该指标所需的成本急剧增加,而使用和维修成本的降低却不再明显,总体上反而导致寿命周期费用提高。

外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

外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随着战争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联合作战已经成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形态。

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作战,将是多个军兵种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在多维空间广泛实施的非线性一体化联合作战。

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是对参战诸军兵种部队及其他作战力量实施的一系列装备保障活动,是联合作战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队战斗力生成、保持、增强及再生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着作战的进程与结局。

1外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主要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相继爆发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几场具有信息化战争特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在这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的装备保障对其联合作战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1.1以超前预置为要求,保障准备快速周密一是快速动员保障力量,增强保障的及时性。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启动了国家战争动员机制,并实施了全方位的快速动员。

战争准备阶段,美军除紧急动员了大量的海军预备役船只外,也征用了不少本国民间商船。

二是提前装备物资储备,增强保障的预见性。

美军在阿富汗反恐作战基本得手后,就开始向海湾地区运送和囤积作战物资。

到伊拉克战争开战前,美陆军在伊拉克周边地区预置了5个旅的装备,空军储备了多达6700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三是快速实施物资投送,增强保障的时效性。

由于美军远离本土作战,战区资源匮乏,为解决装备物资供不应求的状况,美军除了依托其在海外的大型基地实施就近保障外,充分协调海空运输力量,加快装备物资和保障力量的输送。

1.2以平战结合为重点,注重装备保障建设一是注重装备研制的保障性研究。

美军装备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同时,其模块化、通用化和一体化的设计,也为装备的维护保养、修理等工作奠定了非常便利的基础。

二是注重对现有装备的现代化的改进。

海湾战争后,美陆军为适应数字化部队建设要求,对其装备的M1Al 系列主战坦克进行了多次改进,先后发展了M1A2和MlA2SEP 型,这些措施增强了装备的整体作战效能,提高了装备的可靠性。

国外装备综合保障发展研究卢艺

国外装备综合保障发展研究卢艺

国外装备综合保障发展研究卢艺发布时间:2021-09-14T01:59:00.52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6期作者:卢艺[导读] 装备综合保障注重于装备全寿命过程阶段,是在武器装备研制阶段,除了满足武器装备的作战需求外,综合规划所需解决的保障问题,进行保障性设计,实施全寿命保障。

国防大学勤务学院北京 100089摘要:装备综合保障注重于装备全寿命过程阶段,是在武器装备研制阶段,除了满足武器装备的作战需求外,综合规划所需解决的保障问题,进行保障性设计,实施全寿命保障。

本文介绍了美军装备综合保障产生的原因及其所能解决的问题,阐述了国外装备综合保障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国外装备综合保障研究运用中的主要技术策略。

关键词:装备综合保障;全寿命保障;关键技术综合后勤保障(Integrated Logistics Support)也就是装备综合保障,由美军首先提出,是为了使装备处于战备完好状态、战时能持续完成任务,并降低全寿命周期总费用所需的一切活动。

它的目的是在装备设计阶段有效吸纳保障性设计,以可承受的寿命周期费用,提供与装备相互匹配的保障资源,建立保障系统,进行全寿命周期保障,满足战备和任务需求。

一、装备保障面临的困境20世纪60年代,由于作战需求的牵引以及科技快速发展的推动,国外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和复杂程度显著提高,但这也导致装备研制和使用保障费用急剧增长。

一是维修保障成本过高。

根据统计,当时美军每年消耗在装备的使用和维修方面的费用占国防预算的30%左右,而装备的使用保障费用在全寿命费用中所占的比率高达60%,有的甚至达到70%~80%。

同时,战技性能突出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在投入部队使用后,由于其自身保障性设计不足的原因,产生了可靠性低、故障率高、备件需求量大、使用和维修保障困难等问题,装备战备完好率低,难以迅速形成战斗力,其应有的作战效能无法发挥。

二是维修保障实施困难。

在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中,由于只考虑装备本身的战技性能,没有很好地综合考虑装备的保障要求,往往是设计定型以后甚至等到装备交付使用以后再考虑各种保障问题,导致装备维修保障极为困难。

作战中综合保障任务预计

作战中综合保障任务预计

作战中综合保障任务预计
摘要:
1.作战中综合保障任务的背景和重要性
2.综合保障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3.综合保障任务的实施策略和挑战
4.综合保障任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预期效果
正文:
在现代战争中,综合保障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关乎到作战部队的生存和战斗力,而且直接影响到作战行动的成败。

因此,对于综合保障任务的深入研究和全面了解,对于我国军事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综合保障任务主要包括后勤保障、装备保障、技术保障和人力资源保障等多个方面。

后勤保障主要负责作战部队的物资供应和补给,包括食品、弹药、燃料等;装备保障则负责维护和修复各种武器装备,确保其处于最佳状态;技术保障主要针对信息化装备和系统,保障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人力资源保障则关注官兵的福利待遇、培训和心理健康等问题。

实施综合保障任务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保障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保障资源的有限性、保障环境的不确定性等。

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科学的保障策略,提高保障效益。

首先,要优化保障体系,构建一体化、信息化的保障网络;其次,要加强保障能力建设,提高保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最后,要注重保障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保障难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战争形态的变化,综合保障任务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
注重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确化。

预期在未来的战争中,综合保障任务将更加高效、精确和有力,为我国军队的作战行动提供强大支持。

总之,综合保障任务在作战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武器装备综合保障模式及发展探索

武器装备综合保障模式及发展探索

Research on Integrated Logistic Support Mode and Development of Weaponry Equipment 作者: 陈锋[1];张子骏[1];洪东跑[1]
作者机构: [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出版物刊名: 航天工业管理
页码: 50-5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8期
主题词: 新型武器装备;武器装备建设;综合保障工程;装备综合保障;生命周期费用;体系作战能力;实战化;生存性;
摘要:实战化、体系化和智能化正在成为武器装备建设的发展方向,而开展综合保障工程是
武器装备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保证,是武器装备实战化和智能化要求条件下的迫切需求。

随着高新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广泛应用,新型武器装备的功能日益复杂,体系作战将成为主要作战模式,对装备综合保障工程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综合保障工程已经成为影响武器装备效能、作战适用性作战能力、生存性及生命周期费用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的新发展张宝珍曾天翔于晓伟摘要:本文介绍了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武器装备综合保障领域的发展变化情况,特别是美国国防部出台的一系列新的政策、策略和指南。

关键词:综合保障装备保障美军武器装备综合保障发展经历了从事后保障到综合后勤保障的演变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全寿命保障阶段。

全寿命保障,亦称寿命周期保障,即在装备的寿命周期内对装备保障问题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合同管理方法,它可简单化地理解为:“谁研制、谁生产、谁终身维修及至退役处理”。

美军认为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充分保障装备的战备状态,而且是执行经济可承受性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途径。

这种全寿命管理机制使武器装备的采办和保障实现了一体化。

在保障策略上,寿命周期保障首选基于性能的保障(PBL)模式;在保障技术途径上,发展自主式保障;在保障管理上,采用寿命周期持续保障,美军F-35就全面贯彻了上述思想。

另外,在当前严峻的国防预算形势下,美国国防部正在落实的“更佳购买力指南2.0”,以实现国防支出的更高效率和生产力。

其中将增加PBL的有效使用作为激励工业界和政府部门提高生产力和增加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1 基于性能的保障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新军事变革,美军积极推进PBL策略,目的是适应新的作战环境和作战样式对装备保障的要求,缩减后勤规模,降低使用和保障费用,提高经济可承受性以及装备的战备完好性。

目前已发展成国防部首选的保障策略。

美国防部向PBL的转变,开始于一个国防部范围内的工作组根据1998年的防务授权法912C节的授权所进行的关于产品保障的创新性工作。

他们的工作成果被写入一份名为《21世纪的产品保障》的报告中,该报告描述了一种综合的产品保障环境,关注的重点是用户驱动的工作结果。

随后,国防部制定了实施PBL的工作路线图,划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999年开始启动,致力于建立和培育实施PBL的环境。

第二阶段,自2000财年开始,国防部确定30个试点项目来评估实现PBL的创新方法。

这些项目涵盖所有重大武器系统族以及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并贯彻了PBL的不同备选策略,包括全系统性能责任合同、子系统现代化、灵活的持续能力和创新的性能协议。

第三阶段,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PBL。

2003年,美国颁发5000.1采办文件,提出PBL整体战略,并要求项目经理制定和实施PBL策略,目的是使整个系统的可用性最高,同时又使费用最低和保障负担最小。

强调应根据法律要求,借助政府/工业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最好地利用公共和私营部门的能力。

2004年11月,国防部颁布《基于性能的保障指南》,指出PBL是国防部首选的产品保障政策。

PBL的本质是购买性能,而不是购买零部件或修理活动。

实施PBL可以经济有效地满足作战部队的作战要求。

国防部积极改革合同和投资机制推进PBL,以便购买按照效能准则度量的可用性和战备完好性。

目前,美军PBL进展迅速,从2000年启动第一个PBL项目——海军的辅助动力装置,到2005年,PBL项目累计数达到143个。

PBL作为获取和实施武器系统持续保障的新理念,是保障转型的需要,是新的DOD 5000政策的要求,是能使产品和服务的政府/购买方和企业/供应方都获益的最佳方法,与传统的保障有极大的不同,这也可以从下面PBL的主要原则中得到体现。

1)购买性能,而不是以交易为基础的货物和服务;2)项目经理(PM)对全寿命周期系统管理(TLCSM)负责;3)签订以客观的度量标准为基础的基于性能的协议(PBA);4)明确产品保障集成方(PSI) 将保障集成起来并实现性能/保障目标的“单一联系点”;5)公私合作。

它将保障作为一个综合的、可承受的性能包来购买,以便优化系统的战备完好性。

它通过以具有清晰的权力和责任界线的长期性能协议为基础的保障结构来实现武器系统的性能目标。

美国实施PBL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阿富汗战争期间,有两个项目的保障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它们是美国海军的辅助动力装置(APU)和空军的联合监视目标与攻击雷达系统(JSTARS)。

而这两个项目都采用了PBL保障模式。

在伊拉克战争中,实施PBL保障和全寿命周期系统管理的项目超过12个。

所有这些作战平台的保障均超过了作战需求。

其中有几个项目特别出色。

例如,F-117和F/A-18 E/F战机、JSTARS和通用地面站、C-17战术运输机。

在军用航空领域内的PBL保障合同中,美国空军与波音公司的C-17全球持续保障合作伙伴(GSP)计划是成效显著的项目之一。

该项目在性能参数的改进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

C-17的可用性达到了美国空军大型机队的最高水平。

C-17的能执行任务率(MCR)保持在85%左右,装备可用度平均达到72%。

其它的度量参数也达到了较高水平。

客户满意度的主观评定超过90%,波音也因此获得激励金。

用以度量空军在C-17部件窗口迅速领到所需部件的发放效率,保持在90%以上。

其它的零部件有90%以上能够在48小时内送货。

据波音公司介绍,从2001年开始,C-17的实际飞行时间比预期高出5%。

美国空军最初预计每架飞机每年的飞行时间约为1000小时,但实际上达到了1200~1300小时。

2001年美海军与波音公司签订的F/A-18E/F综合战备完好性保障团队(FIRST)的PBL 保障合同,也取得了明显效果。

该合同覆盖了F/A-18E/F大约73%的器材保障,包括3889种武器可更换组件(WRA)、653种中继级可修理件、349种保障设备、130种国防后勤局(DLA)消耗品和10000多种非国防后勤局消耗品。

从实践结果看,F/A-18E/F的FIRST项目将零部件合同转化为性能水平的合同,提高了保障性,NAVSUP(海军供应系统部)避免了购买传统的用于维修周转时间(RTAT)和产品订货与交货时间(PLT)所需要的库存物资。

在全资可视化(TAV)方面,FIRST 项目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提供实时供应规划、资产管理、需求状态、修理能力信息,以及发货运输信息和专项报告。

波音公司通过界面用户化和提高性能证实了其满足用户需求的灵活性和响应性。

FIRST在提高保障性方面迈出了相当大的步伐,尤其是在积极开展过时淘汰管理、提高通过机内测试进行故障隔离的能力,以及通过重新设计提高性能和减少寿命周期费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2 自主式保障冷战结束后,各国国防预算都不同程度地缩减,而武器系统的采办费用日益庞大,经济承受性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成为各国军方关注的焦点。

而据国外统计数据,在装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中,使用与保障费用占到了总费用的60%以上,甚至达到70%~80%,降低装备使用与保障费用的需求迫在眉睫。

同时,为了适应作战需要,美军在《2010年联合设想》和《2020年联合设想》中提出了“主宰机动、精确交战、全维防护、精确保障”四大作战原则,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将保障方案与作战方案并肩提出。

为了实现联合作战和精确保障的目标,要求大幅度缩小保障规模,实现敏捷、准确和经济的全球保障。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装备故障诊断技术得到大幅度提升,已经从过去的机内测试(BIT)和状态监控进一步向涵盖整个装备的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方向发展,使装备自身可以具备预测和健康管理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减少外部保障设备,缩小保障规模创造了条件。

在上述经济承受性和全球保障的需求牵引下,在PHM、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推动下,美军借助F-35联合攻击机(JSF)项目的研制为契机,提出了“自主式保障”(Autonomic Logistics,AL)这一全新的保障方案,其动机一是借助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将基于状态的维修和美军整个信息链系统相结合,达到保障信息一体化;二是进一步规范和强化装备自诊断、预测与维修保障能力,使装备不仅仅是维修的客体,也是维修保障主体的重要组成,即将维修主体前伸到从装备自身开始;三是进一步缩减装备保障环节,优化保障体系和资源,达到精确、机动、快捷、经济保障的目的。

自主式保障的目标是设计一种主动而非被动反应式的保障系统,以最大程度地识别问题并自主启动正确的响应。

AL借助信息化手段,将保障要素综合起来,形成一种无缝的保障系统,这种系统使武器系统能够以最低的费用达到规定的能执行任务率。

其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故障通报及时,提高了保障的针对性和保障效率,降低了保障成本;2)故障诊断准确,自动化程度高;3)提高了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保障系统的灵活性,更好地满足了全球作战的需要;4)通用性好,可以在其他武器的保障系统中推广应用。

F-35的自主式保障系统是一种借助先进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全新的保障系统,它使原先劳动力密集型的活动如维修、备件供应和运输管理实现自动化的一种方案,即当装备还在空中飞行时,机载的预测诊断系统所检测到的装备故障信息便可自动传输给地面的维修站和补给系统,使其准备好相应的零备件、技术资料、维修人员和维修设备等。

当装备着陆后便可快速进行维修,保证装备再次出动,缩短装备再次出动准备时间,提高装备的出动强度并大幅度减少维修工作量,节省使用和保障费用,提高装备的战备完好性。

据估计,采用这种新的保障系统可使维修人力减少20%~40%,保障规模减小50%,出动架次率提高25%,使装备的使用与保障费用比过去的机种减少50%以上,使用寿命达8000飞行小时。

F-35项目的自主式保障系统与主装备同时立项研制。

2001年F-35 项目办公室与洛马公司签署的系统研制与验证(SDD)合同中,包括了整个装备系统(由装备和自主式保障系统构成)的研制内容。

其中,SDD阶段自主式保障工作是研制自主式保障系统,设计、制造和试验第一份样品,包括保障系统(SS)、训练系统(TS)和信息系统(ALIS);利用自主式保障系统支持研制试验与评价和使用试验与评价;制定持续保障计划。

2005年以来,F-35项目自主式保障组(AL IPT)从根本上提升了对装备组装的保障。

F-35项目采用了为工厂和外场研制通用测试设备的原则(即综合测试策略),为其带来了引人注目的寿命周期费用节省(8亿美元)。

2005年11月成功通过了飞行员训练系统的初步设计评审(PDR)。

2006年3月通过维修人员训练系统的初始小批量生产审批,2006年9月通过飞行员训练系统的关键设计评审(CDR)。

2006年,F-35的AL IPT与全球持续保障组合并成自主式全球持续保障组(ALGS IPT),开通持续保障运行中心;建立备件库;开始飞行员和维修人员训练;交付必要的工具、保障设备和技术资料来支持F-35装备的生产和试飞。

在2006年成功完成自主式保障信息系统和自主式保障系统关键设计评审后,正在为飞行试验装备提供保障,直至初始小批量生产和批量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