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壁画中的建筑建筑特点

合集下载

唐朝建筑的特点

唐朝建筑的特点

唐朝建筑的特点唐朝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下面将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风格和艺术装饰四个方面,对唐朝建筑的特点进行详细解释。

一、建筑材料:唐朝建筑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砖石、琉璃等。

木材是唐代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既因其易于加工,又因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砖石在唐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用于建造墙体、柱子等结构。

琉璃是唐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装饰材料,常用于制作彩色玻璃窗,以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

二、建筑结构:唐朝建筑的结构形式多样,主要有殿堂式、轩榭式和宫殿式等。

殿堂式建筑是唐代建筑的主要形式,多用于宗庙、皇宫等重要场所。

轩榭式建筑是唐代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常用于园林建筑,以供人们休憩观赏。

宫殿式建筑则是唐代宫殿建筑的代表,具有宏伟壮丽的特点。

三、建筑风格:唐朝建筑风格多样,既有继承自前代的传统风格,又有独具特色的创新风格。

其中,唐代建筑最具代表性的风格之一是“大唐风”,它以华丽、雄伟、庄严为特点,体现了唐朝盛世的气象。

此外,唐代建筑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融合了中亚、西亚和印度等地的建筑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际风”。

四、艺术装饰:唐朝建筑注重艺术装饰,常常运用壁画、雕刻、彩绘等技法,使建筑更加美观精致。

壁画是唐代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形式,常用于殿堂、庙宇等场所,内容多为宗教题材或历史故事。

雕刻则广泛应用于建筑的柱子、门窗等部位,以增加建筑的立体感。

彩绘是唐代建筑装饰的一种重要形式,常用于柱子、梁架等结构,以增强建筑的色彩效果。

唐朝建筑具有丰富多样的建筑材料、多样化的建筑结构、多元化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艺术装饰,展现了唐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唐朝社会的繁荣与富饶,也为后世的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浅析唐代敦煌佛教石窟壁画

浅析唐代敦煌佛教石窟壁画

浅析唐代敦煌佛教石窟壁画【摘要】唐代石窟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而敦煌石窟绘画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对唐代敦煌石窟从唐代敦煌佛教石窟绘画发展脉络、主要题材、艺术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一定角度的阐述和分析。

论文关键词:唐代,敦煌,石窟,壁画,佛教一、唐代敦煌佛教石窟绘画发展脉络莫高窟绘画发展脉络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初唐和盛唐,在这一时期敦煌为中央政府控制。

第二阶段为中唐时期,敦煌为吐蕃占领。

第三阶段为晚唐时期,敦煌为张议潮统治。

这三个阶段在石窟形制、壁画内容、形式及技法上都有独特表现。

第一个阶段初唐与盛唐。

初唐石窟较突出的第九十六窟位于莫高窟中段南侧,窟内是高达三十五米的弥勒大佛。

这尊大佛是武则天登基的证圣元年建造的。

洞窟外面当时建造了三层窟檐,后几经改造,现存的窟檐有九层,是民国时期建成的,后经修复,当地人称之为九层楼。

九层楼高大雄伟,是莫高窟最高的建筑,成为了莫高窟的标志。

初唐壁画人物造型方正圆润,肩部丰润微削,腰部微扭,风姿挺然,在庄严的形象中已经出现了轻微的动态。

如敦煌壁画中最富特色的飞天,生动灵活,缠绕手臂的飘带流畅轻盈。

人物造型的比例也较之前协调,姿态更为生动,并且改变了以往建筑物向舞台道具那样草率的摆布。

盛唐时期敦煌开窟近百个。

窟型以西壁开龛的覆斗形顶窟为主要形制,也有少量其他形式。

例如第一三零窟是通顶大佛窟,东壁上部有两层明窗;第一四八窟是拱形长方形的大型卧佛洞窟;第三十九和第四十四窟的窟型还是前部“人”字披顶、后部平顶,保留有中心柱的旧样式。

第二个阶段中唐时期,莫高窟开窟五十多个,规模有初唐和盛唐时期大,但壁画的内容增加了许多,一个石窟之内经变少则五六种多则十几种。

布局方面也有创新,上部分绘两三幅经变画,下部分以屏风画的形式画出经变的各品内容,结构上比以前的壁画严密紧凑了。

经变内容,除沿用初唐盛唐流行的以外,还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如金刚经变、报恩经变、华严经变、劳度叉斗圣变、天请问经变、楞伽经变、金光明经变等等,反映了当时佛教不拘泥于一宗一派兼容并蓄的特点。

唐代古建筑特点

唐代古建筑特点

唐代古建筑特点唐代古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在唐代,古建筑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形式和风格。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唐代古建筑的特点。

唐代古建筑在建筑形式上注重对称和规模的宏大。

唐代古建筑的布局通常以中轴线为基础,左右对称,整体呈现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建筑的规模也非常宏大,例如有名的大明宫、洛阳白马寺等。

这些建筑的规模庞大,体现了唐代帝王的权威和威严。

唐代古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注重木结构和悬山式结构的运用。

唐代建筑中普遍采用木结构,这是由于当时木材资源丰富,并且木材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悬山式结构是唐代古建筑的一大特点,它是将山体的形象通过建筑物的构造手法表现出来,使得建筑物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第三,唐代古建筑在建筑材料上注重砖石的使用。

唐代建筑中广泛使用了砖石材料,取代了以前的土木结构。

这不仅提高了建筑的稳固性和耐久性,还增加了建筑的装饰效果。

同时,唐代古建筑的砖石装饰非常精美,常常采用琉璃瓦、彩画砖等装饰材料,使建筑更加华丽和美观。

第四,唐代古建筑在建筑风格上注重宫殿式和寺庙式的设计。

宫殿式建筑通常是以宫殿为主体,周围配以庭院和花园,形成宫廷建筑的格局。

寺庙式建筑则是以寺庙为主体,注重宗教和文化的表达。

这些建筑风格在唐代古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体现了唐代社会的宗教和文化特点。

第五,唐代古建筑在建筑装饰上注重彩绘和雕刻的运用。

唐代古建筑的装饰非常精美,常常使用彩绘和雕刻等技法进行装饰。

彩绘通常以壁画的形式出现在建筑内部,内容丰富多样,形象逼真。

雕刻则常常出现在建筑的柱子、门窗等部位,形式各异,雕工精美,体现了唐代艺术的高度发展。

唐代古建筑在整体布局上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

唐代古建筑的布局注重室内外空间的相互衔接和统一,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感。

例如,在大明宫中,建筑物之间的回廊和庭院相互连接,形成了连绵不断的空间序列,给人一种开放而宽敞的感觉。

唐代古建筑具有对称规模宏大、木结构悬山式、砖石彩绘装饰、宫殿寺庙风格和室内外空间统一等特点。

简述敦煌壁画艺术特点

简述敦煌壁画艺术特点

简述敦煌壁画艺术特点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它的艺术特点独具魅力,展现出了敦煌文化的独特风貌。

1. 色彩鲜艳、明快
敦煌壁画的色彩鲜艳、明快,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如赭石、朱砂、青石、蓝靛、紫草等。

这些颜料不仅具有耐久性,而且色彩饱和度高,色调清新自然,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2. 造型优美、生动
敦煌壁画的造型优美、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宗教氛围。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动物形象、建筑物形象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人物形象表现了唐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和社会风貌,动物形象则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尊重,建筑物形象则反映了唐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3. 细节丰富、精细
敦煌壁画的细节丰富、精细,具有很高的技艺水平。

壁画中的细节处理十分精细,如人物服饰的图案、飘带的流动、建筑物的纹饰等都能够体现出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4. 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
敦煌壁画的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唐代的宗教、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内容。

壁画中的宗教主题是敦煌壁画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这些宗教主题反映了唐代人们对佛教、道教、摩尼教等宗教的信仰和崇敬。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品之一,它的艺术特点独具魅力,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

通过欣赏敦煌壁画,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唐代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感受到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唐朝建筑风格特点总结

唐朝建筑风格特点总结

唐朝建筑风格特点总结前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

唐代建筑风格充满了独特的韵味和艺术特点,本文将对唐朝建筑风格的主要特点进行总结。

1. 多样的建筑形制唐朝建筑形制丰富多样,有宫殿、寺庙、塔楼、亭阁、桥梁等各种建筑类型。

其中,宫殿是唐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以洛阳宫、长安宫为代表,其特点是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采用了多层仪容庄重的屋顶和宏大的门厅,展现了唐朝帝王的权力和威严。

寺庙建筑形式也独具特色,如法门寺的宝塔、大雁塔等,这些建筑充分展示了唐代佛教的影响和繁荣。

2. 重视平面布局唐代建筑注重平面布局,讲究宏大而简洁的规划。

多数建筑采用方正的平面,以封闭式院落为主,以大门为中心,周围围绕着多个建筑群。

建筑群之间通过回廊、走廊等连接,形成有序的空间布局,并且多以中轴线为基准进行布置。

这种平面布局的特点,在唐代的宫殿、庙宇和园林等建筑中都有体现。

3. 独特的屋顶形态唐代建筑的屋顶形态独具特色,常见的屋顶形式有脊脊、宝顶、葫芦顶、悬山顶等。

脊脊是唐代宫殿常见的屋顶形式,两侧带有脊饰,形似排骨。

宝顶是寺庙建筑常见的屋顶形式,寓意宝藏和神圣。

葫芦顶则是唐代寺庙宝塔的典型屋顶形式,像葫芦般呈弯曲状。

悬山顶是唐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屋顶形式,其屋面形如悬崖,非常壮观。

4. 高超的木构技术唐代建筑的木构工艺水平达到了高峰,特别是在宫殿建筑中更为突出。

唐代宫殿采用大量的悬山顶和角柱来支撑屋顶,在施工和装饰上都注重细节和精湛的工艺,展示了唐代建筑师和工匠的巧思和技术水平。

5. 丰富多彩的彩绘装饰唐代建筑在装饰方面非常讲究,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彩绘。

壁画、彩绘砖雕、彩绘悬山顶等成为了唐代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彩绘装饰充分体现了唐代文化的辉煌和繁荣,以及人们对色彩的崇尚和追求。

6. 注重景观与建筑融合唐代建筑注重景观与建筑的融合,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建筑布局中,通过合理的位置设置和园林景观的植入,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呼应、相互映衬,创造出宜人的视觉效果和悠闲的空间氛围。

唐朝古建筑作文素材摘抄

唐朝古建筑作文素材摘抄

唐朝古建筑作文素材摘抄一、建筑风格唐朝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格调高迈。

其建筑风格呈现出一种舒展朴实,庄重大方的特点。

1. 屋顶唐朝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舒展而大气。

庑殿顶和歇山顶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庑殿顶,作为最高等级的建筑屋顶形式,常见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

那翘起的屋角如飞鸟展翅,给人以轻盈灵动之感。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这句诗经中的话语,正是对唐朝建筑屋顶优美姿态的生动描绘。

2. 斗拱斗拱是唐朝建筑的显著特征之一。

其结构复杂,造型多样,不仅具有承重作用,更是建筑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硕大的斗拱层叠交错,宛如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富有韵律和节奏感。

唐朝斗拱的雄大坚实,体现了当时建筑技术的高超水平,也展现了唐朝建筑的雄浑气势。

3. 色彩唐朝建筑色彩以朱白为主,简洁明快。

红色的柱子、门窗与白色的墙壁相互映衬,显得庄重而典雅。

同时,建筑的屋脊、檐口等部位还会装饰有精美的琉璃瓦件,增添了建筑的华丽与辉煌。

二、代表建筑1. 大明宫大明宫是唐朝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

其占地面积约 3.2 平方千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 4.5 倍。

大明宫的布局严谨,中轴对称,从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到太液池、蓬莱岛,依次排列,层次分明。

宫殿建筑巍峨高耸,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气象。

2. 大雁塔大雁塔位于西安大慈恩寺内,是为保存玄奘西行带回的经书、佛像和舍利而建。

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多次加盖,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

其造型简洁,比例匀称,线条流畅。

塔身以青砖砌成,外壁用砖仿木结构做出倚柱、阑额、斗拱等建筑构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 佛光寺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寺内的东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 年),面阔七间,进深四间。

大殿的屋顶平缓,斗拱硕大,出檐深远,展现了典型的唐朝建筑风格。

殿内保存有大量的唐代彩塑和壁画,为研究唐朝的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唐代建筑详解

唐代建筑详解

唐代建筑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

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

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简介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

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唐代中原地区的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

唐都长安(今西安)和东都洛阳都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且建筑布局也更加规范合理。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规划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安城内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极为雄伟,其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

唐代的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唐代建筑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

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体现了上述特点。

此外,唐代的砖石建筑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佛塔大多采用砖石建造。

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和大理千寻塔在内的中国现存唐塔均为砖石塔。

主要特点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

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

长安城的规划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

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

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

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

唐朝建筑特点

唐朝建筑特点

唐朝建筑特点(公元618年─907年)㈠、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为发展农业,推行“均田制”。

唐初发明雕板印刷;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品是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雕板的《金刚经》,已被洋人从莫高窟盗走。

张遂(683-727)在地面测得子午线每度长351.27唐里,这是世界历史的第一次。

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贾耽绘成《海内华夷图》,比例是:1寸=100里,图长三丈三尺,宽三尺;宪宗元和八年(公元 813年),李吉甫撰成《元和郡县图志》,前有郡县域图,后有文字,影响极大;西安碑林中的《华夷图》、《禹迹图》,就是十二世纪根据《海内华夷图》刻制的。

医学已分出内科(体疗)、外科(疮肿)、小儿科(少小)、五官科(耳目口齿)和针灸科(灸法)。

长安国子学、太学的大学生有八千多人。

与世界亚、非、欧几十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陆路到达埃及和东罗马帝国,海路到达印尼、埃及、日本;日本遣唐使、留唐僧到中国学习;意大利经(景)教传入长安。

㈡、城市:⒈大兴城与唐长安:设计人:宇文恺,在考察了邺城、洛阳之后,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六月动工,在汉长安东南建造大兴城;先筑城墙,后开干道,再筑里坊,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三月初成。

城规模9721×8651.7m,周围36公里,城墙内8300公顷(84.1km2),城墙厚12m。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南北中轴线,东西对称,方整,皇城居首,东西大街14条,南北大街11条,人口百万。

最宽的几条大街是:宫城前横街宽220m(东西向);丹凤门大街宽180m(南北向);朱雀门大街宽150m(南北向);皇城前大街宽120m(东西向);其余:东西向:75、59、55、45、44、40m不等;南北向: 68、63、47m不等。

里坊: 108个,朱雀大街两侧的最小;坊内有一条街或十字街,称“曲”;坊墙墙基厚 2.5─3.0m,居民宅院开门向曲,只有寺院的山门,或三品以上大员的府门才可开向街道。

唐朝造物设计的风格特点举例

唐朝造物设计的风格特点举例

唐朝造物设计的风格特点举例
唐朝造物设计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称性:唐朝造物设计注重对称感,建筑、家具和艺术品等多具有左右对称的布局和形态。

例如,大型宫殿、寺庙和陵墓等建筑常采用对称的平面布局和立面设计。

2. 精细繁复的装饰:唐代造物设计追求华丽和繁复的装饰效果,常使用彩绘、浮雕和雕刻等技法来装饰建筑和艺术品。

例如,唐代宫殿常采用彩绘琉璃瓦和象鼻梁等细节装饰。

3. 盛唐风貌:唐代造物设计反映了盛唐时期的风貌和背景,强调雄伟壮丽、奢华豪放和气势恢宏。

例如,大型佛像和壁画往往具有庄严肃穆的氛围,宫廷宴会中的器皿和餐具则呈现出丰盛和精美的特点。

4. 受外来文化影响:唐朝开放多元,吸纳了外来文化,造物设计中往往可以看到对于印度、波斯和中亚等地的影响。

例如,典型的波斯风格的吊灯和火盆在唐代非常流行。

5. 巧妙的结构与工艺:唐代造物设计注重工艺和结构的精细和巧妙,追求技术上的完美。

例如,唐代瓷器制作精细,釉色丰富多样,丝绸工艺发达,盛唐时期的木构建筑结构也更加稳固和高超。

这些只是唐朝造物设计风格的一些特点,具体的设计作品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域、社会地位和用途等。

唐代造物设计的丰富多样性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

唐代建筑特点及风格

唐代建筑特点及风格

唐代建筑特点及风格
1. 唐代建筑那规模宏大得让人惊叹啊!就说大明宫吧,那简直就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想象一下,那么大一片宫殿矗立在那里,多么雄伟壮观啊!它就像是一座沉睡的巨人,默默诉说着唐代的辉煌。

2. 唐代建筑的造型多独特啊!飞檐翘角,那姿态多优美,仿佛是要展翅高飞一样。

看看那佛光寺的屋檐,是不是感觉像是要冲向云霄的神鸟?它难道不比现代那些千篇一律的建筑有韵味得多吗?
3. 唐代建筑的色彩运用也很厉害呀!红墙绿瓦,多么鲜艳夺目。

你去看看敦煌壁画里的那些建筑,那色彩搭配得简直绝了,绚丽得像一幅盛开的画卷。

这难道不是艺术的极致体现吗?
4. 唐代建筑的布局很有讲究哦!对称又规整,给人一种秩序井然的感觉。

就如同长安的坊市布局,横竖都那么有条理,难道不是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吗?
5. 唐代建筑的工艺精湛无比啊!那细致的雕刻,精美的纹饰。

就拿莫高窟的雕塑来说,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那么完美,这不正展现了唐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吗?
6. 唐代建筑的气质多独特啊!大气又典雅,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

对比一下现在的一些建筑,真的是高下立判啊,唐代建筑真的是难以超越的经典啊!
7. 唐代建筑的风格影响深远啊!后世的很多建筑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它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一直闪耀在建筑历史的天空中。

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欣赏和研究一下唐代建筑吗?
观点结论:唐代建筑真的是极具特色和魅力,无论是规模、造型、色彩、布局、工艺还是气质和影响,都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学习。

浅析唐代敦煌壁画艺术特色

浅析唐代敦煌壁画艺术特色

榆林窟025窟主室北壁浅析唐代敦煌壁画艺术特色漆景影(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 自贡 643000)摘要:敦煌壁画从十六国到元代发展了近千年,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审美风尚,有着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本文简要阐述了佛教文化和唐代山水画对敦煌壁画的影响,并从敦煌壁画自身的色彩表现、笔法语言、山式造型以及装饰性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敦煌壁画;佛教;唐代博物致知Knowledge and Science一、佛教对敦煌壁画的影响秦以前的中国文化体系基本上是在相对独立、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发展的。

汉代张骞通往西域,打破了这种局面,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其中最具影响力、对中华文化产生巨大冲击的莫过于佛教文化。

这种完全陌生且独立的思想,无疑对传统思想造成了强烈的撼动。

但由于中国本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佛教几乎从传入中国之初就立刻开始了“中国化”。

王子年《拾遗记》云:“烈裔,赛霄国人,善画,始皇元年献之,含丹青以漱地,即成植魅及诡怪群物之象。

以指画地,长百丈,直如绳墨,方寸之内,画以四读、五岳、列国之图。

”这是最早关于中外美术交流的记载。

汉以前,中国绘画是独立发展的,印度的佛教艺术传入中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绘画风貌。

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时间说法不一,一般认为佛教于一世纪传入中国,六朝时期普及。

六朝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个变革时期,其根本原因在于佛教文化的传入所带来的绘画题材、表现技法、美学观念等,使本土传统思想发生了转变。

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还有印度、西域的佛画样式,它们都对中国本土绘画产生了影响。

中国本土画家在吸收外来样式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同化外来样式,最终使中国的佛教绘画样式有别于外来样式。

对待外来文化,中国文化表现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非常强的。

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交流远早于一世纪,但其中影响最为巨大、意义非凡的当属佛教文化。

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

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

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中国建筑颜色最初体现着自然的功能,唐代以前没有颜色,突出的是材料本色。

唐代:颜色体现等级到了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建筑归"礼部"管,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

唐朝时期的建筑,一律采用朱红与白色的组合,产生了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彩美。

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

可以说,唐代是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唐代建筑气势雄大,造型质朴,体态遒劲。

这一时期的建筑,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列逐步趋向定型化。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保留至今较为完整的有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正殿,还有许多没能保存住而被记录在壁画当中。

此外,舍利塔遍布各地,粗大挺拔、风格朴实的建筑构件和刚劲富丽之美,使大唐的装饰艺术具有夺人的风采。

唐代盛行直棂窗,窗棂上的纹样有龟锦纹及花纹繁密的球纹等。

室内壁面上往往会有壁画,天花板形式很简洁。

这时候的彩画构图已初步使用"晕",它对以对晕、退晕为基本原则的宋代彩画有一定的启蒙作用。

在使用花纹方面,除莲瓣以外,窄长花边上常用卷草构成带状花纹,或在卷草纹内杂以人物。

这些花纹不但构图饱满,线条也流畅挺秀,还常用半团窠及整个团窠相间排列,以及回纹、连珠纹、流苏纹、火焰纹及飞仙等富丽丰满的装饰图案。

宋代:色彩反映主流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

油漆的大量使用,以及印度佛教的影响,建筑颜色突出为红色。

这一时期的色彩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文化。

宋代喜欢稳而单纯、清淡高雅的色调,是受了儒家的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作基础的宋代社会思想所致。

宋代的建筑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宋代的建筑受唐代影响很大,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装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建筑构件开始趋向标准化,并有了建筑总结性著作如《木经》、《营造法式》。

西方净土变

西方净土变

西方净土变敦煌西方净土变壁画百科名片西方净土变是唐代的敦煌壁画中的一壁。

这一场面恢宏,色彩绚烂的佛国景象,是宗教美术依据《无量寿经》内容,为信众们构想出来的《西方净土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西方极乐世界。

目录简介壁画内容壁画的艺术特点石窟建筑的中国特色从印度飞天到中国飞仙简介壁画内容壁画的艺术特点石窟建筑的中国特色从印度飞天到中国飞仙展开编辑本段简介敦煌西方净土变壁画古代画家构思幻想的世界,其想象力超越不出现实生活,完全是按照现实生活的样子虚构出来。

从隋代开始经变题材增多,到唐代成为壁画的主体。

典型的经变画是以宣扬极乐世界为内容的“净土变”。

全部敦煌壁画中有西方净土变125壁,东方药师变64壁,弥勒净土变64壁。

都规模巨大,画风热烈、庄严、富丽、璀璨,一扫北朝壁画的恐怖阴森。

画面构图大体相似,主尊端坐在中间的莲花宝座上,左右有两大菩萨,四周围绕罗汉、金刚等各式侍从,上有飞天翔舞,前面还有一部伎乐,重重的殿堂楼阁满布画面。

如172窟和217窟的盛唐壁画《西方净土变》、148窟的中唐壁画《西方净土变》,均画幅巨大,画艺精湛。

编辑本段壁画内容全图以阿弥陀佛为中心。

周围排列着菩萨,观音,他们为众多的佛,菩萨所簇拥,正进行佛事活动口壁画上方有分别从仰视,俯视角度画出的楼台。

亭榭,宝池莲花和欢乐的歌舞伎乐,以及优美的飞天飘舞散花等万千景象,烘托出一派祥和宝贵的氛围。

如此众多的建筑和人物活动,在画面上分布得主次分明,有条不紊,色彩缤纷而又统一和谐,充分显示出唐代画家处理宏大场面的构图和表现技巧。

编辑本段壁画的艺术特点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内容之丰富、技术之精湛、保存之完好都是举世罕见的。

由于它产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中段的关键地区敦煌,因而具有特殊的地理文化性质。

这个地区曾经居住过乌孙、月氏、匈奴等民族,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在境内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为中西使者、商贾、僧侣东来西去必经之地,因而敦煌自古便是“华戎所交”的都会,也是一个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石窟艺术传自印度,途经中亚、西域,从内容到形式,必然具有多种因素和风格的特点。

唐朝建筑风格特点

唐朝建筑风格特点

唐朝建筑风格特点唐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灿烂的一个时代,其建筑风格也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唐朝建筑以宏伟、雄浑的风格而著称,融合了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一、宏伟恢弘的规模唐朝建筑以宏伟、恢弘的规模而著称。

皇宫、寺庙、墓葬等建筑大多都采用了广场式布局,建筑面积巨大。

例如,唐长安城的皇宫规模庞大,占地约400万平方米,南北长约5公里。

而寺庙的规模也非常宏伟,如大雁塔、洛阳白马寺等,都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作。

二、飞檐翘角的特色唐朝建筑最醒目的特点之一是飞檐翘角。

飞檐是指屋顶边缘突出,呈翘起的形状,而翘角则是指檐角上的额外装饰部分。

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美观,还起到了保护房屋的作用。

飞檐翘角的形象赋予了建筑以雄浑、磅礴的气势,也成为了唐朝建筑的标志性特征。

三、彩绘的艳丽色彩唐朝建筑以华丽的彩绘装饰而著称。

壁画、壶口砖等彩绘技法在唐代得到了广泛发展。

在壁画中,常见的题材包括宫廷生活、山水名胜、佛教故事等。

这些壁画以细腻的工艺和鲜艳的色彩呈现,展示了唐代艺术的繁荣与辉煌。

四、木构架与石构架的组合唐朝的建筑结构采用了木构架与石构架的组合方式。

木构架作为主要骨架,用于支撑屋顶和房屋的大部分负荷。

而石构架则主要用于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木构架和石构架的组合在唐代的建筑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使得建筑在结构上更加稳固、优雅。

五、庭院院落的布局唐朝建筑注重庭院院落的布局。

在唐代的建筑中,院落多以天井为中心,四周围绕着房屋和廊道。

院落不仅提供了通风、采光的功能,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憩、交流的空间。

同时,院落的布局也强调了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

六、策树的装饰唐朝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之一是策树。

策树是指安放在建筑四角的类似于石柱的装饰物。

策树的形制多样,常见的有楼阁、石狮、石马等。

策树的装饰不仅起到了美化建筑的作用,还具有守护、辟邪的寓意。

在唐朝这个璀璨的时代,建筑艺术达到了巅峰。

唐朝建筑以其宏伟的规模、飞檐翘角的特色、彩绘的艳丽色彩、木构架与石构架的组合、庭院院落的布局以及策树的装饰等特点成为了古代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篇章。

杜甫草堂大雅堂壁画介绍

杜甫草堂大雅堂壁画介绍

杜甫草堂大雅堂壁画介绍篇一:杜甫草堂大雅堂壁画是一幅著名的唐代壁画,描绘了杜甫在草堂的生活场景。

这幅画作于公元762年至763年,是唐代画家张择端的杰作。

大雅堂是杜甫草堂的主要建筑之一,也是杜甫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大雅堂的墙壁是由青石板铺就的,墙壁两侧是高大的窗户,窗户上用青石板镶嵌而成,呈现出古典建筑风格。

在大雅堂的中央,有一张巨大的桌子,上面摆放着许多菜肴和水果,仿佛杜甫在品尝美食。

在画面的左侧,有一个小溪流淌,小溪两侧是树木和花丛,营造出一片自然美景。

在画面的右侧,有一个宽敞的庭院,庭院中有一棵高大的柳树,柳树的枝叶垂挂下来,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

在庭院的一角,有一个小亭子,亭子的墙壁上写着“蒟蒻堂”的字样,仿佛杜甫在休息。

这幅壁画描绘了杜甫草堂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唐代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自然风光。

它是杜甫草堂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让人们感受到唐代时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让人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篇二:杜甫草堂大雅堂壁画是一幅描绘杜甫访问成都草堂的壁画,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绘。

这幅画描绘了杜甫在访问草堂时的场景,画面中杜甫身披一件朴素的外衣,头戴一顶宽边帽,正在凝视着周围的环境和景色。

画面背景是一首古诗,反映了杜甫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杜甫草堂大雅堂壁画是一幅非常具有文化内涵的画作,反映了唐代文化的特色和风貌。

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画作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现在也成为了艺术界的经典之作。

这幅画作不仅展现了杜甫的形象,也展现了当时成都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同时也表现了杜甫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除了艺术价值,杜甫草堂大雅堂壁画也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幅画作是杜甫访问成都草堂时所留下的珍贵影像,对于研究杜甫的生平、诗歌创作以及唐代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三、顶棚
顶棚的做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露明”的做法,另一类 是“天花”的做法。露明的做法即“彻上明造”,而天花的做 法又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软性天花,即用秸秆扎架,于其上糊纸,稍微讲 究一点的,可以用木条贴梁做成骨架,再于其上糊纸,称为 “海墁天花”。第二种是硬性天花,其做法是由天花梁坊、枝 条组成井字形框架,在其上钉板,并在板上彩绘图案,或做精 美的雕饰。第三种做法是藻井,主要用于天花的重点部位,如 宫殿、坛庙的中央,特别是帝王宝座、神像佛龛的顶部。
中外计
一、墙面及门窗
唐朝的佛寺、宫殿等建筑墙壁多绘有壁画,有些加以琉璃、 砖木雕刻等贴饰。此时,壁画艺术达到极盛,其构图自由、色 彩明快,具有丰满华丽、雍容大度的大唐之风。
唐门窗大多以版门与直棂窗为主。版门多用于门屋、殿堂、 佛殿等建筑物的入口大门。门扇上有门簪、门钉、角页、铺首 等装饰。角页与门钉多为铜质,表面錾刻精美花纹,或使用鎏 金工艺以追求更为华美的效果。另外,唐代的铺首也由南北朝 时期的兽鼻之下勾环演变为兽口衔环的形象。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一、墙面及门窗
唐代壁画
唐代铺首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二、地面
隋唐时期建筑地面装饰手法 丰富,有因循汉制进行涂色的做 法,也有砖、石、木铺装手法。 其中,地砖分为素砖和花砖两类, 花砖的花纹多以莲花为主题。此 外,也有为追求奢华效果,在宫 殿、佛寺等特殊场所中,在室内 地面铺设地衣。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三、顶棚
藻井图案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 四、斗拱
盛唐时期,斗拱就已经达到完全成熟的 程度,形成了规范化的斗拱系列。

唐代建筑重檐的证据

唐代建筑重檐的证据

唐代建筑重檐的证据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唐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檐,即屋顶两侧向上翘起的部分。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唐代建筑重檐的证据。

1. 文献记载唐代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建筑的描述,其中很多都提到了重檐。

例如,《旧唐书·志第二十五·地理一》记载:“长安城……宫殿、楼观、亭台、门阙,皆极壮丽,重檐叠瓦,雕梁画栋。

”这里明确提到了重檐的存在。

此外,《新唐书·志第三十四·地理三》也有类似的描述:“长安城……宫殿、楼观、亭台、门阙,皆极壮丽,重檐叠瓦,雕梁画栋。

”这些文献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唐代建筑重檐的直接证据。

2. 考古发现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唐代建筑遗址逐渐被发掘出来。

在这些遗址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具有重檐特点的建筑。

例如,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大雁塔,是一座典型的唐代建筑,其屋顶两侧都有向上翘起的檐口。

此外,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也是唐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其中的许多窟室都采用了重檐设计。

这些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唐代建筑重檐的实物证据。

3. 壁画和雕刻唐代壁画和雕刻作品中,也有很多关于建筑的描述。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具有重檐特点的建筑形象。

例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唐代壁画,就有许多描绘宫殿、楼阁等建筑的画面,其中很多画面都展示了重檐的设计。

此外,唐代石刻作品中,也有很多关于建筑的描述,如陕西西安碑林中的《大唐故左仆射李公墓志铭》碑文,就提到了“重檐叠瓦”的建筑风格。

这些壁画和雕刻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唐代建筑重檐的形象证据。

4. 建筑技艺唐代建筑技艺已经相当成熟,当时的建筑师们掌握了各种先进的建筑技术。

在重檐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他们运用了诸如斗拱、悬挑、榫卯等技术,使得重檐建筑既美观又稳固。

这些建筑技艺的运用,为唐代建筑重檐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敦煌壁画中佛寺建筑的布局

敦煌壁画中佛寺建筑的布局

敦煌壁画中佛寺建筑的布局刘兴妤(宁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敦煌壁画中的佛寺建筑,许多都是成组出现的,或者是几座建筑以对称的方式坐落,或者是只表现为一些较简单的院落。

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成群体组合方式。

除了个别遗址,唐代以前的群组实物少之又少。

在壁画方面,宋辽以后的佛寺也多为后代改动。

相比之下,只有在明清时期,完整的群组建筑才得以保留。

因此,敦煌壁画中唐朝时期的建筑群体于现代而言,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壁画中佛寺形象的表现在绘画史方面的因素影响下也有很大的区别。

从隋代壁画建筑的简略扁平、初唐对于透视画法的探索到宋朝以后以及西夏晚期的壁画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一、隋代佛寺建筑的布局(一)一殿二楼布局北朝石窟没有出现有关佛寺的壁画,但它的洞窟形制尤其是洞窟的中心呈塔柱式布局,反映了早期在庭院中心建有高塔的佛寺的某些特点。

隋代壁画中最早出现了可作为佛寺的画面,其最普遍的形式是正中立一座五开间大殿,形象突出,大殿左右各立一座三层或四层楼阁作为陪衬(第423、436、419等窟),三座建筑都呈现出正立面,没有画出周围的廊舍,这组画面所表现的,应当是寺院中部最重要的一组建筑。

许多早期的佛寺其实主要建筑并不是佛殿而是塔,佛殿在塔的后面。

其实在早期就有这种以佛殿为主题建筑的布局,尤其是由住宅改建成的佛寺,大多是以佛殿为主。

(二)凹型布局在隋代壁画西方经变图中,多见这样凹型布局的寺院建筑组合,即中间大殿,左右各有一座小殿,三殿平面组成“凹”形,如隋第433窟。

第433窟所绘佛殿的前方左右各有一面积较小的方形配殿,两配殿相对而建,有的在三殿间连以廊庑。

这种殿堂式的布局也大量地出现在莫高窟隋代洞窟,例如第306至308窟:在第307窟中,位于后方正中,面积最大的当是摹拟正殿,第306和308两个洞窟坐落在第307窟的前方两侧,面积较307窟小,是配殿的位置。

二、初唐盛唐佛寺的“凹”形建筑平面布局到初唐时,佛寺逐渐呈现出成熟、整合与初步定型的特点。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

7
佛光寺大殿
1
1/3 2/3 1
L=4
3.96米
H=1
8/2/2020
[建筑单体篇]
(3)比例尺度
□南禅寺
面阔3,进深4架椽,单檐歇山,出檐约2.6m,屋顶与屋身3:5
11
3.6
2.645
1.6
3.8
南禅寺山门
2.3 1.6
3.8
8/2/2020
[建筑单体篇]
(3)比例尺度
当心间:扁正方形原则 ——“柱高不逾间之广”
□回廊院——群体空间的基本单元 回廊院:四周回廊 ,中心为独立的主体建筑的布局形式
回廊院
8/2/2020
[建筑群篇] – 寺院布局
□敦煌壁画中寺院
早期布局:横列三院式,廊院式 入口处理, 转角角楼
8/2/2020
[建筑群篇] – 寺院布局
□五台山南禅寺
合院式布局,并制院落
30
40
20
20
8/2/2020
• 宫殿布局 • 寺院布局 • 宅院布局
[建筑群篇] - 宫殿布局
□隋·太极宫
1前朝后寝 2东西堂制 改变为 三朝纵向排列
礼仪空间与朝政空间分离 3废除骈列制
昭阳殿 式乾殿 太极殿
尚书省朝堂 宫内广场
阊阖门
曹魏洛阳北宫
注释: a东西堂制:礼仪性主殿与日常政务殿堂的东西堂并置
b8骈/2列/2制02—0皇城中主宫轴线与中央官署轴线并置
11展分南北两区轴线不绝对工字型正殿建筑群篇寺院布局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重檐九脊殿顶重檐歇山四面出龟头屋四出抱厦南北轴线纵深高阁为重心建筑群篇寺院布局太原晋祠圣母殿依山就势不拘南北多轴线向心大殿重檐歇山前廊减柱鱼沼飞梁建筑群篇寺院布局太原晋祠圣母殿依山就势不拘南北多轴线向心大殿重檐歇山前廊减柱鱼沼飞梁盘龙柱建筑群篇宅院布局城市住宅以合院为主清明上河图张择端乡野住宅自由布局一字型与曲尺型结合千里江山图卷王希孟建筑群篇苑囿景观建筑北宋金明池争标图集中水池中心设岛司马光独乐园以池为中心四周布建筑景观阁楼重檐高台十字屋脊与抱厦滕王阁黄鹤楼宋代建筑单体篇营造法式平面形制比例尺度屋面屋脊结构形制室内装饰斗拱其他案例建筑单体篇8特殊建筑形式平座抱厦飞桥

唐朝的建筑和工艺制作有哪些特点

唐朝的建筑和工艺制作有哪些特点

唐朝的建筑和工艺制作有哪些特点?
唐朝的建筑和工艺制作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风格多样:唐代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延续自古代的传统建筑风格,如殿堂、宫殿、寺庙等,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回教风格、波斯风格等。

2. 规模宏大:唐代建筑规模宏大,尤其是皇家、宫殿等建筑,如长安城和凤凰城等。

这些建筑规模庞大,展现了帝国的宏伟气象。

3. 巧妙的结构和装饰:唐代建筑在结构和装饰方面具有巨大的创造力。

建筑材料的运用、梁柱的设计和装饰、壁画的绘制等都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和艺术水平。

4. 工艺制作发达:唐代的工艺制作包括陶瓷、漆器、丝织品、铜器等。

这些工艺制作以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设计而闻名。

5. 庭院和园林:唐代特别重视园林艺术,建造了许多庭院和皇家园林。

这些园林以造园和布局精美、花木繁茂著称,展示了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

总的来说,唐朝的建筑和工艺制作在风格、规模、结构和装饰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精湛性和创造性。

这些建筑和工艺制作的特点体现了唐代艺术与文化的辉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阙楼 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壁画
斗拱
斗拱的构成
•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 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 斗、升、拱、翘、昂组成。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 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 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 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 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 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 象。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 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 攫为己有,斗拱在唐代发 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 使用
含元殿东西侧各有廊十一间,至角矩折 向南通向翔鸾、栖凤二阁。二阁作三重子母 阙的形式,下有高大的砖砌墩台。二阙下左 右外侧有各长十五间的东朝堂和西朝堂。而 殿前方左右分峙的翔鸾、栖凤二殿阁之间有 回廊相连,成“凹”形,是周汉以来“阙” 制的发展,且影响了历代宫阙直至明紫禁城 的午门。含元殿在“凹”形平面上组合大殿 高阁,相互呼应,轮廓起伏,体量巨大,气 势伟丽,开朗而辉煌,极富精神震慑力。古 时有人形容它的气魄“如日之生”、“如在 霄汉”,不愧为大唐建筑杰出的代表。含元 殿662年开始营建,翌年建成,以后的200 多年间一直被使用,是举行国家仪式、大典 之处,所谓“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 是描写含元殿大朝会的盛况。遗憾的是,如 此壮丽的宫殿,于886年毁于战火。
南禅寺大殿复原立面图
南禅寺大殿架构断面透视图.
南禅寺大殿架构透视图
南禅寺大殿复原立面图
南禅寺侧面
内部梁架
转角铺作
唐代木结构建筑
• • 唐代木构建筑的风格除了人们众所周知的“以中轴线左右对称” 之外,还有什么呢?唐代木构建筑一眼看上去给人的印象是:结构简 单,朴实无华,雄伟气派。它的造型特点主要包括: 一、斗拱硕大。斗拱大是唐代木构建筑最基本的特征,因为斗拱 大,屋檐看上去较为深远。 二、简单而粗犷的鸱吻。鸱吻就是房屋屋脊两端的一种装饰物, 唐代木构建筑的鸱吻一般作鸱鸟嘴或鸱鸟尾状。 三、屋檐高挑。唐代木构建筑的屋檐高挑向上翘起,而且屋檐通 常分为上下两层。 四、屋瓦呈青黑色。 五、柱子较粗。唐代木构建筑的柱子比较粗,而且下粗上细,体 现了唐朝人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 六、色调单一。唐代木构建筑所包含的颜色不会超过两种,一般 均为红白两色或黑白两色。•• • • •
唐代建筑的大木柞结构图
天台庵
• 天台庵 山西省平顺县王曲 村 我国现存最早的四座唐 代木结构建筑之一
一听到天台庵的名字,大家就会把它同佛教联系在一起,确实如此, 它是中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
五龙庙
• 五龙庙由正殿、戏台、厢 房组成,四周有围墙,东 南角辟有小门。正殿座北 向南,为唐大和五年 (831)建造,五开间四 架椽进深三间,平面呈长 方形,单檐歇山顶,柱头 斗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 各种斗欹部的幽度极深, 拱瓣棱角显明,内部搁架 铺作斗拱硕大,叉手长壮, 侏儒柱细短,构成极平缓 的厦坡,只有五台山南禅 寺可相比拟。殿内无柱, 梁架全部露明。整个建筑 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显 示了唐代建筑风格。
青龙寺空海纪念堂立面图 此时期建筑歇山顶延续 了南北朝的“两段式”形制,但曲线变得更加柔 和,同时又不乏力量感
青龙寺空海纪念堂剖面图 侧立面饱满、 稳重,层次丰富;斜撑和人字拱尽显结构 之美
南禅寺
• 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于 五台县东冶镇李家庄旁。该寺创建于唐德宗建中 三年(公元782年),寺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 3078平方米。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 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 四全院式的建设。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 正方形,单檐歇山顶,屋顶鸱尾秀拔,举折平缓, 出檐深远,明间装板门,次间装直棂窗,转角处 额不出头,阑额上不施普拍枋,斗栱为五铺作双 抄单拱偷心造,用材颇大,唐代作风明显。此殿 体量虽小,但让人感到内力深蕴;好似一名昂首 挺立的战士,蓄势待发,充满自信与力量!
日本 平等院凤凰堂
殿堂及寺庙
• 唐建筑单体内质外美,非常强调整体的 和谐与真实,造型浑厚质朴,多采用凹曲 屋面,屋角起翘十分柔和大度,重视本色 美,气度恢宏从容,内部空间组合变化适 度,可以“雄浑壮丽”四字来概括,具有 可贵的独创精神,堪称中国建筑艺术的发 展高峰!
西安青龙寺空海纪念堂 (初唐风格,补间 用人字拱,为现代复原建筑)
唐代宫阙建筑代表——含元殿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近代考古研究显示,含元殿建在高出南面地面10米以上 的高岗上,前面用砖砌成高大的墩台,设三条坡、平相间的道路登上,称龙尾道。 台顶又建二层殿基,下称“陛”,上称“阶”。墩台、龙尾道、陛、阶四周都有雕刻精 致的石栏杆环绕。殿即建在最上层台基上,为重檐庑殿顶建筑,总宽近58米。殿 身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四周加一圈深一间的廊,形成面阔十三间、深六间的 下檐。殿基高于坡下15米,面阔11间,进深4间,殿外四周有宽约5米的“玉阶”三 级,殿前有长达70余米的龙尾道至殿阶。
敦煌第172窟北壁 观无量寿经变
敦煌第172窟南壁 观无量寿经变
敦煌第217窟 观无量寿经变
• 非常遗憾的是,壁画中瑰丽的唐 代寺院在华夏大地上没有任何遗 存。日本现存的平等院凤凰堂, 建于1051年(日本平安时代), 其形制尚保留敦煌壁画中唐佛寺 之韵味。其平面摹似凤凰飞翔之 状因之得名。正殿屋顶为重檐歇 山顶,两翼檐下加装饰性平坐, 转角部分升高作攒尖顶。正殿屋 顶正脊两端各置一铜凤,门上和 檐下缀各种铜饰,殿内有精美的 绘画和雕刻,还用金箔、珠玉、 金属透雕等多种工艺手段作装饰。 当时贵族向往佛教中西方净土极 乐世界,故这种华丽的唐式佛寺 建筑得到了发展。
含元殿利用龙首原高地为殿基。其大台基是因就南坡铲削并夯筑增补而成。含元殿
就是建立在这高大的台基上。可以由此俯视长安城。含元殿平面呈“凹”字形,殿面阔11 间,进深4间,各间广5.3米。四周加一圈深1间的廊,形成面阔十三间、深六间的下檐。 含元殿东西两侧前方有翔鸾、栖凤两阁,以曲尺形廊庑与含元殿相连。两阁前侧各有一 处朝堂遗址。殿即建在最上层台基上,为重檐庑殿顶建筑,总宽近58米。含元殿居高临 下,两翼开张,包括二阁在内,建筑群总宽约200米,气势弘大,大朝会时数万人列于 殿下广场,李华在《含元殿赋》云:“左翔弯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足见其壮观。 殿前有长78米的“龙尾道”,砖石砌筑,阶梯与漫坡相间,三条并列,中间御道宽25.5米, 两侧道各宽4.5米。道面平段铺素面方砖,坡面铺莲花方砖,两边为有石柱和螭首的青石 勾阑。墩台、龙尾道、陛、阶四周都有雕刻精致的石栏杆环绕。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 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 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 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 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 壮观。
在它成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构件大 小的基本尺度(“模数”制) 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装饰(后来采用砖墙,出 檐变近许多,作用减少),也是区别建筑等级 的标志。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
斗拱的用途
• 斗拱用于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 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 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 《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 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 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 的托架。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 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 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 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 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 结构层的一部分。明清以后,斗拱的结 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 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从唐代建筑壁画可以看出,唐代宫阙是从周汉就有的阙发展来的,并与东汉至 北朝盛行的坞壁阙有更密切的传承关系。“阙”之一名,首见于《诗经》。《郑风· 子 衿》曰:“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说明周时已经有了阙。自 东周以至东汉,阙主要都是作为一种礼制性建筑而存在的。形制是两座孤立的台,
唐代壁画:人物大都丰腴饱满用色丰富,造型写实 花卉装饰图案繁复华丽,多绘制牡丹、石榴、葡萄 等。 所以,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 。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 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 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 ,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 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 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唐 代盛行直棂窗,窗棂上的纹样有龟锦纹及花纹繁密 的球纹等。室内壁面上往往会有壁画,天花板形式 很简洁。这时候的彩画构图已初步使用" 晕",它 对以对晕、退晕为基本原则的宋代彩画有一定的启 蒙作用。在使用花纹方面,除莲瓣以外,窄长花边 上常用卷草构成带状花纹,或在卷草纹内杂以人物。 这些花纹不但构图饱满,线条也流畅挺秀,还常用 半团窠及整个团窠相间排列,以及回纹、连珠纹、 流苏纹、火焰纹及飞仙等富丽丰满的装饰图案。
敦煌壁画中的唐代佛寺院落 盛唐第148窟南壁弥勒经变
• 在壁画宫阙中,我们 还注意到它们的中央 城楼大都又各分出左 中右三部,左右二部 和中部的关系又形成 了一个较小范围的统 一整体,突出于外的 城台进一步加强了它 的统一感。 • 中央城楼的统一构图 随之突现,在整个行 进过程中,建筑都以 其不同规模的完整艺 术形象吸引着人们的 注意。
• 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的大量唐代 佛教寺院壁画多是反映西方极 乐净土辉煌、欢快的景象。这 些壁画虽然只表现了佛寺中主 要部分的,但已显示出大唐佛 寺的组群布置已经达到了很高 的水平——整体形象宏大开朗, 单体形式多姿多彩,用色丰富 但不俗艳。当它们呈现在你眼 前时,仿佛你的精神也随之升 腾,同众飞天一道融进色彩的 漩涡,直上极乐世界,沐浴在 佛光之下。这种格调欢乐而华 丽的佛寺,无处不洋溢着唐人 对现实、人生的积极肯定和健 康向上的精神 志莲净苑翼角 斗拱和平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