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
缘景明情
意 境
是诗人的主观思 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 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 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 味的艺术境界。 味的艺古诗词的意境?
1、抓画面(意象) 抓画面(意象) 2、激起联想与想象 3、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 感受“此时” 此景” 此人” 此情” 的“此情” 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 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清代 王夫之有云: 情景名为二, 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 中景,景中情” 中景,景中情”。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 “置身诗境”是指在欣赏诗歌的时候,要 置身诗境”是指在欣赏诗歌的时候, 置身诗境 反复诵读, 反复诵读,把自己投入到诗歌所描绘的 境界中,体会诗人所创造的美的意境里。 境界中,体会诗人所创造的美的意境里。 • “缘景明情”则指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 缘景明情” 品时,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品时,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 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 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 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 作者的感情。 作者的感情。
诗歌的意象: 比喻性意象,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 托性意象, 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 意象等。 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 惜别 圆月—思念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 思念 落 叶—失意 春风 得意 大海 开阔 流水 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叹惜 古迹 怀旧 梅花 傲视 审美的习惯: 望月怀远”“伤春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 ”“ 悲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
•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
此二句,写上鹿门山的山路
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
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
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 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 公的隐居处,这两句表现出隐逸 的情趣和意境。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此二句,写隐居处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幽长寂寥。 的境况:孤独一人,与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世隔绝,与山林作伴。
世人返家 自去鹿门
同是乘舟,两个方向 潇洒超脱
恬淡自得
殊途异志,两种选择两样心情,
孤高的隐者
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 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 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 思的神情隐然可见。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知人论世
字端己,唐末五代诗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
物之四世孙。
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
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著《浣花集》
花间派代表词人之一,与温庭筠并称“温韦”。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 词为第二首。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 长达十年之久。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一说早 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江南的水澄明碧绿,可与蓝天媲美;躺在 画船上,看江南蒙蒙雨景,听着细细雨声悠悠 入梦。
意境 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 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 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 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苍凉悲壮 清幽明净 萧疏凄寂 幽僻冷寂 淡雅幽远 壮阔苍茫 闲适恬淡 明丽清新 安谧美好 高远深邃 清冷幽静
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
试题1:要求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 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参考答案】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 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 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里呈现 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题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 趣。要求分析这首诗中的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 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1)此诗正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2)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唐代称福昌县,为唐代
行宫连昌宫所在地。
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诗?
解答:
【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步骤二】诗人站立城头远眺,只见城外长满 了茂盛的野草,潺潺溪水东流又折向西,树木葱茏, 山花烂漫,鸟语婉转,构成了一幅明丽的春景图 。 【步骤三】但美景 “无人”观赏,山花“自落”、 百鸟“空啼”,表达了诗人的寂寞、伤感之情。
缘景明情?
读者根据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 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 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 人的情感。
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 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 法,体会诗歌独特的意境
《天净沙·秋思》 赏析方法一
1、有的诗歌短小,意象常见,的意象连缀 起来,就可以在画面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触景生情,融情于 景,情景妙和,勾 画出了一幅秋风萧 瑟苍凉凄苦的羁旅
荒郊图。
赏析方法:
一,诗中有画:把文字转化为面画; 二,画中有诗:抓住意象品味诗情;
鉴赏方法:反复诵读——抓住意象—— 联想、想象——进入意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离别、游子 •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凄凉悲愁 •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高洁隐逸 • 美人 神女 灵修 国君 • 杜鹃 哀怨、凄凉或思归等悲苦、悲愁情感 •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思乡
什么是意境?
•
“意”,作者的感情;“境”,
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
(意象)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
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
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中的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苍凉悲壮 清幽明净 萧疏凄寂 幽僻冷寂 淡雅幽远
壮阔苍茫 闲适恬淡 明丽清新 安谧美好 高远深邃 清冷幽静
登 高 杜甫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品味情景式赏析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 的意境?(意境有何特点?)
•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答题时应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三 方面缺一不可。
• 4.答题步骤: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景)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境)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出运用什么手法。
(论法、表情)
阳光普照
日江山
绝句(其一)
杜甫 风 花 草
迟日江山丽
四野青绿
溪水映日
明 丽
春风和畅 阔 百花竟放 远
风送花香
表明 达净 对绚 初丽 春的 景初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融泥 燕子 暖沙 鸳鸯
泥融土湿 衔泥筑巢
沙滩暖和 鸳鸯静睡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让学生通过诗歌欣赏,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诗歌的起源和发展1. 诗歌的起源2. 诗歌的发展历程3. 诗歌的分类和特点第二章:诗歌的阅读方法1. 诗歌的阅读技巧2.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第三章:诗歌中的自然描写1. 自然景物的描绘方法2. 自然景物与诗人情感的关系3. 欣赏自然景观的诗歌第四章:诗歌中的人物描写1.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2. 人物情感的表达技巧3. 欣赏人物描写的诗歌第五章:诗歌中的情感表达1. 情感表达的方法和技巧2. 诗歌中的情感类型3. 欣赏情感表达的诗歌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阅读法、欣赏法、实践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3. 学生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的提高4. 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精选2. 参考书目:诗歌鉴赏教程、中国古代诗歌史论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资源4. 网络资源:诗歌网站、相关博客和论坛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置身诗境的学习氛围。
2. 引导发现: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诗歌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七、教学安排1. 课堂讲授:每个章节安排2-3课时进行讲授。
2. 课堂讨论:每个章节安排1课时进行讨论和分享。
3. 课后作业:每个章节安排1-2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4. 诗歌创作:每个章节安排1课时,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八、教学活动1. 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品鉴、模仿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诗词的欣赏与品鉴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感受诗词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或一段诗词朗诵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起源、发展、分类等。
3. 诗词欣赏: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语言、形象、情感等。
4. 诗词品鉴: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修辞等,让学生学会品味诗词之美。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重要性。
1. 讲授法:讲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诗词欣赏的方法。
2. 示范法:选取优秀诗词进行示范性讲解,让学生感受诗词之美。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4. 实践法:让学生模仿古代诗人,创作自己的诗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创作的诗词,考察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六、教学内容1. 诗词的节奏与韵律:让学生了解诗词的音节、节奏、韵脚等基本元素,通过朗读、吟诵等方式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2. 诗词的意象与意境:解读诗词中的意象,分析意象组合成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想象。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知识讲解:讲解诗词的节奏与韵律,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 诗词鉴赏: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引导学生感受其节奏、韵律和意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怎样才能置身诗境呢?
1、借助自己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与诗 人取得共鸣。 村前弯弯的小河美在哪里?游泳、抓 鱼、玩沙滩游戏,充满了无限欢乐。
2、发挥联想与想象力,调动视觉、听觉与触 觉,尽量构想出诗人所描绘的奇幻世界。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 连。”
缘景明情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
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结合全词,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妙
处。
云层被风吹散,月亮钻了出来,地上
的花儿摆弄出各种各样的影子。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将云、月、花人格化,以 “破”“来”“弄”等词,写出月夜之景 的美丽与动感,抒发了作者伤春、孤寂之 情;这一描写与“沙上并禽”的情态构成 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由这一画面再想 到“明日落红应满径”,则使作者的伤春 之情、孤寂之心表现得更加生动传神。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1.找意象,关注修饰词; 2.意象组合,描绘画面; 3.体味意境,明白情感。
山居秋暝 • 王维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
空山、明月、清泉、松、竹、 浣女、渔民,这些都是意象。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2、颔联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
3、请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从景情关系分析诗人 的情感。
经典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欣赏此诗结尾妙处
结句不仅写出了友人所乘 船孑然远逝的情景,而且 写出诗人凭栏目送的情景, 寄寓了诗人多少惜别之情 啊!
友人毕竟离去了,因此, 望着浩渺的江水,诗人心 中怅然若失。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不仅可以使 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 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 图画,而且能够有力 地激发人们“更上一 层楼”的思想愿望, 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置身诗境
一、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 和诗人取得共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分析此诗中抒情主 人公感情是怎样变 化的?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要六 句才表达的,但作者把第二问 第三问隐去了,需要读者去补 足,还原。使整首诗的抒情平 淡中见深沉。
心情轻快,满怀希望,-- 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 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 -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缘景明情
--如何找到最恰当的入境点
三、有句无篇,重点赏析 高远辽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雄浑壮丽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清冷凄凉 云破月来花弄影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缘景明情
--如何找到最恰当的入境点
四、结尾处,以景结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体会诗歌中抒情主人公人生三个阶段的特点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两种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歌意境,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置身诗境1、导入新课古典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
那么,如何穿越时空去品味那些诗歌的意境美,从诗境中感受诗人丰富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学习鉴赏诗歌的一种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2、明确概念置身诗境:把自己投入到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倒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
3、温故知新⑴诗歌形象: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自然景物,诗歌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意象:指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
意象是“意”和“象”的统一。
比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宋·贺铸《忆秦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秦观《踏莎行》三句共同的象:杜鹃(象)。
杜鹃这种意象的内涵:哀怨凄凉(意)。
⑵意境: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换言之,是由一系列意象构成的物与我、情与景、形与神、情与理相互交融、相互统一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意境:寂静凄清。
情感:寂静凄清的夜景,委婉含蓄地传递出诗人的孤独苦闷忧愤。
4、知识积累⑴说说下列意象什么意味?月亮——望月则怀远(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杨柳——折柳表惜别(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天山——前线表建功立业(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莲——纯洁、脱俗、高洁。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 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 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 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 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 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 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 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 情的纯洁。
——— 典 》
·
?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意 象 意 境
意 象 的 情 感 色 彩
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藤、树、 鸦、桥、道、风、马,除鸦有特定意象外, 其他看不出情感倾向,但分别用枯、老、 诚 何 昏、小、古、西、瘦等一系列带有倾向色 实 彩的词修饰后,藤是干枯的毫无生气,树 , 为 是衰朽残败,鸦是傍晚暮鸦,桥是狭小少 《 人经过,道是荒凉古道。曲子通过描写富 守 现 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物象变为有 信 诚 代 倾向的意象,整个融入萧条荒寂之中,意 用 汉 境顿生,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构成一 语 。 信 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效夕阳 词 图。 典 ? 》
大雁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天末 意 境 怀李白》作为送书信的使者。
·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意 象 意 境
猿、杜鹃
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 忧思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鹃 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杜鹃(子规、布谷)——叫声凄 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哀怨、思归 )
1.树木类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意境 明情
概念: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 思想、情感。“象” 就是形象。“意象” 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 感情的客观物象,是 “意”和“象”的统 一。
咏雪
唐·张打油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仔细分析诗句特点,通过合理想象,抓 住诗人心态,描述一下“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怎样的景象。
基本方法
• 1: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 • 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 3: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握诗
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 • 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
成文。
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枫树与渔 火映衬着独自愁眠的诗人;远处山寺传来的 钟声让孤寂的诗人心烦意乱。
• 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渲染了 诗人内心的“愁”------羁旅之愁
三、 方法总结
• 吟诵感悟 • 把握意象 • 发挥想象与联想 • 品味意境、揣摩诗情
小试牛刀
• 游山西村 陆 游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找出意象:
▪ 枫桥夜泊
▪ 月、乌、霜、江枫、 ▪
(唐)张继
渔火、寒山寺、钟声、 ▪ 月落乌啼霜满天,
客船。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分析意象:通过分析修 饰性、限制性词语, 我们逐次把握意象特
▪ 故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点:
分析意象:通过分析表状态及修饰性、限制性词语, 我们逐次把握意象特点: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不同诗人对同一景物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来创作自己的诗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创作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提高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情操。
(3)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诗歌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诗歌意境的理解(1)介绍诗歌意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分析一首经典的诗歌,讲解其意境的构建和表达。
(3)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并掌握诗歌意境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第二章:情感表达的方式(1)介绍情感在诗歌中的表达方式和重要性。
(2)分析一首经典的诗歌,讲解其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3)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并掌握情感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3. 第三章:诗人与景物的关系(1)介绍诗人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2)分析一首经典的诗歌,讲解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来表达情感。
(3)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并掌握诗人与景物关系的表达方式。
4. 第四章:诗歌的创作技巧(1)介绍诗歌的创作技巧和手法。
(2)分析一首经典的诗歌,讲解其创作技巧的应用。
(3)学生通过创作和分享,运用所学的创作技巧,培养自己的诗歌创作能力。
5. 第五章:诗歌的评价与欣赏(1)介绍诗歌的评价标准和欣赏方法。
(2)分析一首经典的诗歌,讲解其评价和欣赏的角度。
(3)学生通过评价和欣赏,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的意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的意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的意境古典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如果能抓住意象,发挥想象,品味诗歌意境,就可能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这也是鉴赏古代诗歌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称之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就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自己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换言之,置身诗境,就是将读者自己置身到诗人创设的情境之中,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努力达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正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样。
那么,如何做到置身诗境呢?1、运用“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揣摩诗人的内心世界,借助联想和想象,实现自身与诗人的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2、角色互换法:将自己假想成诗人,站在诗人的角度,用自己在某种情境中的内心感受反过来揣摩诗人的内心情感。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只有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情境之中,也可以说,只有走进诗歌的情境之中,才能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和鉴赏诗歌。
缘景明情,是鉴赏写景诗、咏物诗的最常用、最重要的鉴赏方法。
缘,就是沿着、顺着,也含有依据、根据的意思。
缘景明情,也就是依据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来探究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般来说,缘景明情就是指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这种方法运用的基本思路是:抓意象--品意境--探究情景关系--分析思想情感。
而“情景关系”无疑是这一思路中重要的一环。
下面来解说古诗中的情景关系的种类:人在常态下,其感情比较平静,但一旦受到外界特定情境的触发,本来潜藏于胸的某种思想感情就可能会被唤起而释放,从而凝成诗篇。
简单地说,触景生情,就是先有外界的景物,后有思想感情,景在情先,情在景后。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在具体的“写景抒情”诗歌教学过程中中,我们应该坚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借助想象,置身诗境。
古典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十分简洁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的瞬间画面。
在欣赏时,读者要借助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将意象再现。
第二,缘景明情
境的设置概括两个信息,意象和作者的情感,所以在具体的赏析中做到:1.篇幅短小,意象常见的诗歌,欣赏时只需将意象连缀起来,就可以在一个简约。
明净的画面中,体会的作者的诗思。
2.意象跳跃性大,要根据诗中的关键点,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3某些诗歌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出的以景言情之句,方显出其言有尽而意无穷,应揣摩,感悟其中蕴含的诗情。
.
在具体的鉴赏中,有如下步骤可以借鉴,鉴赏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景,离不开情:
1、看诗歌标题、注释,首先获取一个总体印象。
2、找出诗中写景、物、人的词语,注意修饰语。
3、借助想象和联想,根据诗歌中的画面,明确那是怎样一幅图景,即诗歌描绘了什么或写了什么。
4、根据景物的特点,感受那种情境下给人带来的感受,也就是说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最后小结,诗歌本就是诗人的心声之作,不一样的境遇不一样的感受,所以就会有不一样的手法和感情,因此,在具体的鉴赏中,“知人论世”很重要,但也得学会变通,以便更好的理解诗歌。
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赵自乾)
开阔苍凉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高远辽阔 一色。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 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尽长江滚滚来。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 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 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 万之京》)
苍凉雄阔 自然率真 冷寂寥落
第二步: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①“山”的特点是“重”(层峦叠嶂)。 ②“水”的特点是“复”(曲曲折折)。 ③“柳”的特点是“暗”(绿阴正“浓”)。
④“花”的特点是“明”(明艳、艳丽)。
⑤“村”的特点不明显,但从“山”“水”两景点 可推知这“村”应是“山野之村”, 由此我们可以推知这“村”应该具有“朴素”、 “原始”的特点。
凉月 柳湾
山色 桃花雨 鲤鱼
月色秀朗,凉爽宜人 光泻兰溪细柳弄影 溪月辉映
月光皎洁溪面 平静水色清澈 春水漾漾 鱼涌浅滩
明澈 秀丽 生机 勃勃
以清心灵妙的笔触,写出山水之美,渔家之乐。
要关注修饰语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 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临洞庭》) 5.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 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 出师西征》) 6.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这游动的生命之水,流过荒凉,流过孤寂,流向远 方,映着浑圆的落日,五彩的暮云,怎不让边塞孤 寂的旅人感慨万千。 极目远眺,黄沙莽莽,无边无际,不见草木,行旅 断绝。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时当傍晚, 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恍然红日就 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 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壮阔雄奇,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画面开阔,意境雄 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静空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高远深邃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壮阔苍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空阔萧索
鉴赏意境关键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歌中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 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 则景乐” (乐景也可以抒发哀情)。诗 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来说有独特感受 的景物入诗。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抓特点)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诗文扩写式赏析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通过分析,这两句诗的基本景点有:
①山 ②水 ③柳 ④花 ⑤村
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①“山”的特点是“重”(层峦叠嶂)。 ②“水”“浓”)。
④“花”的特点是“明”(明艳、艳丽)。
⑤“村”的特点不明显,但从“山”“水”两
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意象: 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的秋意, 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 意境: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
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 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 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 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景点可推知这“村”应是“山野之村”,由此 我们可以推知这“村”应该具有“朴素”、“ 原始”的特点。
3: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 握诗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一句,我们从“重 ”“复”可以推知画面应有“迷濛”之美; 从“疑无路”可知,人的心情有些“迷惘” 。而“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就有了变化, 从“暗”和“明”可以推知画面应是“明朗 ”“清新”的,人的情感里有一种“惊喜” 的因素。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的美好;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例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 意境: 萧瑟苍凉。
什么是意境?
“意”,作者的感情;“境”,作者
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意象) 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情感和客观场 景融合在一起,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 象中的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苍凉悲壮 清幽明净 萧疏凄寂 幽僻冷寂 淡雅幽远 壮阔苍茫 闲适恬淡 明丽清新 安谧美好 高远深邃 清冷幽静
单元学习重点
品味诗歌意境美
置身诗境:
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 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想 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
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根据作 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 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 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 作者的感情。
什么是意象?
“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 物象。 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 观物象。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 以是人文景象。
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成文 例:青翠的山层层叠叠。清碧的山溪在 诗人身边迤逦而行,蜿蜒的山径已依稀 难辨。诗人正感迷惘,忽见柳色浓绿 ,花色明丽之处,一个村庄,几间茅 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 豁然开朗。
试用上面方法扩写以下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游山西村
仔细分析诗句特点,通过合理想象,抓住诗人心态,
扩写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基本方法
1: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 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3: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握诗 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 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成 文。
1: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
大漠——浩瀚(想象) 烽烟——孤、直 长河——蜿蜒(想象) 落日——浑圆
例:浩瀚大漠,没有往日的风舞狂沙。在这无边的苍
茫之中,一缕边关的烽烟直上云间;长河蜿蜒,这游 动的生命之水,流过荒凉,流过孤寂,流向远方,映 着浑圆的落日,五彩的暮云。怎不让边塞孤寂的旅人 感慨万千。
品味意境: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 • • • • • • • 杨柳 大风 梅花 美人 杜鹃 羌笛 青鸟 白雪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磁针 羌管 鸿雁 玉壶 孤帆 寒霜 松柏 灵修 驿路 浮云 飞雪 秋雨 幽兰 菊花 国君 坚贞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思乡 寒蛩 蟋蟀 音信、书信 雁足 尺素 冰心 高洁